国企内部审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企内部审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企内部审计

国企内部审计范文1

中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规定,“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IIA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IIA内部审计注重评价和改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治理过程的效果。提到不仅要确认(出具内部审计报告),还要提供内部咨询服务。处在内部控制审计向风险管理审计全面转型阶段。

我们目前处在传统审计业务提升与扩展阶段,要求财务审计与内控审计融合,防弊与建策结合,科学地运用风险管理技术提升内审质量,执行风险评估基础的年度审计计划,进行重点领域的风险评估,利用IT技术强化审计效力。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为了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提出要逐步实现“六个转变”。

1.在审计理念上,要对内部审计是检查系统的认识向控制系统的认识转变,由注重结果、重在治标向注重过程、重在治本转变。

2.在审计职能上,由单纯的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

3.在审计目标上,以查错纠弊为主向以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能力为主转变。

4.在审计内容上,由财务收支向业务领域和信息系统拓展。

5.在审计方式上,由以结果导向为主向与过程导向并重转变,由事后监督为主向与事前、事中全过程监督并重转变。

6.在审计手段上,由手工操作为主向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主转变。

要逐步确立从分析风险入手确定审计目标、范围和程序,以财务会计和业务管理流程为审计路径,以检查和改善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为审计核心,以监督和评价财务表现、业务成果、内部控制能力和风险管理为审计重点,以信息化建设和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审计工作新模式。

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现状

1.内部审计机构及独立性。调查样本980家企业,83.76%的企业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62.85%的企业审计机构归属总经理或副总经理领导,体现了高管层主导的基本特征。

2.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1)调查样本内部审计人员总体数量30479人,专职人员占69.39%,专职人员比例低于全球内部审计专职人员95.4%的比例。(2)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年限普遍比全球调查的年限短。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年限1-10年占71.16%。(3)国内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排在前几位的分别为沟通能力、协调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应对变革与发展能力;CBOK调查的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反映国外内部审计人员注重分析能力,审计业务对能力要求更高。

3.内部审计活动范围。调查样本显示,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开展的审计业务主要有财务审计、风险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和合规性审计等项审计业务。CBOK的调查结论是,全球范围内内部控制审计占85.6%,有79.5%的被调查者预测在未来三年中增长最快的审计业务应为风险管理审计方面。

4.审计方法。我国国有企业以“账项基础审计和多种方式交叉使用”为主要的审计方式,而CBOK调查的结果显示,国际上比较偏向于风险导向审计方式。

三、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思路

1.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强化独立性。

(1)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的最高决策和执行机构一董事会的领导下,并且内部审计的具体负责人由董事会提名或任命,保证了良好的组织地位和权威性,促进和加强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2)这种双重组织关系,既有利于审计经理和董事会之间的直接交流,保证其独立性,又使其能够协助企业经营层有效地履行职责。

(3)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地位,保证了最大的审计覆盖。

2.合理界定内部审计活动内容,增加组织价值。

传统的内部审计理念下,内部审计主要功能是帮助企业高管层确认经营活动中是否存在问题。因此,财务审计、经营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是查错纠弊的典型代表。IIA在1999年第七次修改内部审计定义时,第一次提出了内部审计的目标是帮助组织增加价值。与传统审计相比较,增加价值要求审计内容向决策层面延伸,审计方式从事后走向事中和事前,审计职能定位从确认走向咨询。内部审计不仅要关注内部控制,还要评价和改善组织风险管理、治理结构的结果。

3.整合审计资源,提升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会计信息化要求审计人员不仅具备传统的审计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另一方面,审计内容的调整与拓展,要求审计人员具备相应的企业管理、资产评估、数理统计等知识。这就要求合理配置内部审计人员,尤其要努力使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构成合理。要改变目前会计审计专业人员比例过高的现象,大量吸收法律、工程、信息技术、经济等各个方面具有专业资格人员。要强化职业道德意识,加强专业培训,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认证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培训,培养内部审计人员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交流技能,在人员结构和素质等方面满足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要求。

4.加强内部审计理论研究,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内部审计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促进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我们要加强内部审计研究,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规范体系,促进我国内部审计工作早日和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报告.中国内部审计.

[2]时现,毛勇,易仁萍.国内外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状况之比较.审计研究,2008,(6).

[3]王光远.现代内部审计十大理念.审计研究,2007,(2).

[4]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专业实务框架.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1999.12.

[5]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基本准则,2003.6.

[6]索耶.索耶内部审计:现代内部审计实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6.

国企内部审计范文2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及现实状况。结合我国经济的发展,阐述了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呈现的新特点,新内容及新动向。

关键词 内部审计 审计现状 审计发展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经过了二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虽也存在许多缺陷。但随着我国加入WTO,内部审计方面与世界其他各国接轨,差距也越来越小,本文就我国内部审计发展及现状特点进行分析。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建立和发展状况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根据《宪法》恢复了审计制度。1983年8月20日,国务院转发了审计署《关于开展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提出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制度问题。文件指出:建立和健全部门、单位的内部审计,是搞好国家审计监督的基础。根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我国的部门和单位开始边组建、边开展内部审计活动。1983年9月,中国石化总公司率先成立审计部,开展了内部审计监督活动。1985年12月5日,审计署颁布《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是审计署成立后第一个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法规文件,对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了规范;1995年、1989年两度修改颁布此规定。2003年3月4日,审计长李金华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令第4号《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要求自2003年5月1日实行新规定,此次规定是在总结1995年规定的经验教训基础上,适应新的形势需要而制定的,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是我国内部审计未来发展的蓝图。

随着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内部审计队伍也不断发展,内部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结构也日趋合理。在广泛开展财务审计的同时,不断拓宽领域,积极开展了效益审计、承包经营审计和其它类型的审计,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一起组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审计监督体系。

二、当前我国内部审计的实务状况

我国已经建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和配备的内部审计人员更大部分集中在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企业所占比例较小。这源于我国政府主导型内部审计的建立模式。我国内部审计制度是国家根据经济体制改革后出现的新形势,为强化审计监督体系,建立和健全企业自我约束机制,采用行政手段自上而下建立起来的。不同于西方内部审计的发展模式。西方国家的内部审计制度则是企业为了生存、发展,出于竞争的需要,自发建立起来的。

当前,发达国家的企业内部审计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决策审计、投资效益审计、物资采购审计、研发审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等。而我国的内部审计仍关注在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法律法规执行审计等,以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生产经营的监督为主。审计署提出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的动因主要是为了对单位内部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是弥补国家审计力量不足而做出的一种制度安排。这种内部审计建立的动因仍影响到当前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贯穿我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者容易将内部审计看作是对自身管理的监督,将内部审计作为自己的对立面,从而不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对内部审计的有效需求也不足,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的企业并未达到足够高的比例。

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果方面,与已经建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和配备的内部审计人员情况恰好相反,企业所占比重反而更高。内部审计查处损失浪费、促进增收节支的金额反映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果。这两方面均企业发生的金额占总体的比例较高,表明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发挥的作用更大,因为企业不同于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它更需要以效益为重,相应涉及的金额也较高。

三、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新特点

随着中国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际、国内市场激烈竞争特别是管理风险所带来的压力,促使中国政府和企业的投资者、经营者更加重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未来影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将逐步减少,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事业正摆脱各种制约因素的羁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一)计算机审计已成为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手段

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系统不断发展的同时,计算机造假也随之出现。在这种情况下,经营业务要由系统处理与控制,绝大部分的会计记录要由计算机自动编制。计算机系统是否合法、安全、正确与高效,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安全与效益。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必须适应企业的信息化要求,抓好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软件开发,选择适合的计算机设备、通讯网络、数据库、操作系统和管理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

(二)环境、质量和风险管理审计已成为企业内部审计的新内容

经济的不断发展,带来了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等社会问题。21世纪,环境污染等影响人类生存的问题将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不仅各国政府都将投入巨额资金解决此类问题,而且企业也将逐步增加环境投入。但企业投入既要考虑成本效益,又要比较投入和税费,还要考虑企业形象。因此,对此类资金运用的效益,企业最高管理当局必然要求内部审计人加强审计。

企业内部质量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人对企业内部有关管理层、管理当局质量方面的受托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证实、评价,然后提出纠正或改进质量管理行为的建议,并将这些信息提供给最高管理当局及有关责任中心管理当局的一系列活动。它是从产品或服务质量检查、控制特别是后来的全面质量管理演变而来的。

企业内部风险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人对企业内部有关管理层、管理当局履行风险管理方面的受托管理责任的情况进行证实、评价,并提出防范、控制管理(经营)风险的建议的一系列活动。管理风险是那些可能对战略和目标的实现产生不良影响的事件、行为和环境。企业内部审计人不仅要指出存在的风险。而且要指出这些风险怎样才能更好地加以管理,这项工作必须在风险产生以前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做才更有价值。

(三)外部化、职业化和国际化已成为企业内部审计的新动向

企业将内部审计职能全部或部分地委托给外部单位或相关的专业人员来实施,即所谓的“内部审计外部化”。企业选择外部审计人员从事内部审计业务的主要原因就是它能为企业节约财务预算开支,而且外部审计人员能够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内部审计服务。在进入21世纪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是来自外部专业审计机构的冲击,从企业自身需要来讲,内部审计外部化具备实现的基础。对于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可行性是毋庸质疑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内部审计完全从企业组织机构中废除掉。内部审计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外部化的趋势,可以精简内审机构,通过采用合作内审的办法,实现内部审计外部化是最佳实现途径。其主要优势有:合作内审能实现对组织战略目标和组织经营情况的实时控制并保持内审的灵活性;合作内审可以使内部审计过程和结果符合企业的特定情况。使审计的工作结果更加符合企业的特定情况,使之更具针对性。

21世纪以来,内部审计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成为高层管理者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管理工具。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必须依靠国家、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建立起高效的内部审计体系,为企业管理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火文,刘杰.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342):83.

国企内部审计范文3

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近四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现代内部审计从起步到发展,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存在着与我国经济环境相应而生的一些弊端与不足。面向未来,传统的企业内部审计以财务审计为中心的理论模式已经很明显不能满足企业现代管理的需要,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导向已渐渐兴起,成为主流。而在我国,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不受重视,与企业风险管理相结合更是少之又少。本文以内部审计理论为基础,结合实际,对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职能做出分析,并针对我国现阶段内部审计存在的不足与弊端进行探索。

关键词:

内部审计;风险导向审计;风险评估

0引言

市场经济是发展中的经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与完善,企业所处的环境日益复杂,在其本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客观的存在着潜在的风险与变数。企业中的内部审计是为公司治理而设置的,众所周知,公司治理是以企业绩效提高,价值增长的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目标与理论基础的一致性使得其成为企业加强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可以使得企业在充满风险与变数的市场环境中得以生存发展。在我国内部审计短短四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它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经验,在坚持依法审计下秉承着实事求是的信念履行着自己的职责。然而,在国际内部审计与公司风险管理相关联后,我国内部审计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1我国现阶段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1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

首先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依赖于对企业各部门运行情况的了解,其次内部审计的职能是评价、咨询和监督企业内部各部门运行情况,这样在为最高管理当局服务时,才能不受其他部门的牵制,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独立性。由于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在短短四十年的时间内我国内部审计未能得到长足发展,又由于对国外经验借鉴的各不相同而导致了各方面发展不平衡,这样就造成了我国国内现存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多样性。

1.2内部审计制度设立不完善

在我国,虽然有由内部审计协会颁布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等法律法规做依据,规定了内部审计工作应涉及到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等等,但在实际企业中的可操作性并不强。譬如,直到现在我国很多企业仍将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现定于“查错防弊”,这使得内部审计的功能和作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我国大部分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都停留在财务审计,审计对象过于狭窄。

1.3内部审计模式和技术落后

在我国大部分企业中内部审计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等财务相关资料,所以内审技术采用的方法仍是账证、账账以及账表核对,这样的审计无法为企业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审计信息,更难以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除此之外,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中仍在使用从报表到账簿到凭证到结论的旧的审计思路,在审计过程中不但耗费的时间与精力过于多,成本高,而且得出的审计结果没有新意,效果也不明显。因此,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无论是在审计模式还是审计技术上都过于落后,内部审计工作无法为企业改善经营情况,加强企业对风险的应对能力。另外,内审知识结构及内审人员素质决定了我国的内部审计不可能在模式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要求,内部审计结果也不可能具有权威性。企业本身不注重内部审计工作,很少或不为内审人员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内部审计人员通常是处于“闭门造舟”的情况下,对先进的审计知识的接触与吸收基本为零。

2发展和完善我国内部审计的对策探讨

2.1内部审计要为企业的风险管理提供建议

从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来看内部审计的职能———评价、咨询、监督,并没有在我国企业内部切实的得到发挥。而由于经济的发展为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内部审计的职能只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才有可能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带来增值。在国外,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已经在各种类型和规模的企业中实现,我国在这一点上应积极向国外借鉴。对于已建立风险管理制度的企业,应当将内部审计参与到风险管理中,由此,可以进一步通过内审工作帮助企业分析风险情况,及早发掘潜在风险。对于已做出的内审报告,内审部门应及时将其传递给各相关部门及董事会等高层管理者,帮助企业管理高层鉴别风险,做出正确、及时、切实可行的决策。这些就要求内部审计加强工作的灵活性,通过与各相关部门及公司管理高层之间的交流,不断调整内部审计工作及风险关注点,使其更加符合管理高层的期望。

2.2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相比较于国外内部审计的立法,我国政府仍应该根据本国经济情况强化内部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想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确保顺利实施,单单靠国家是不够的。企业自身应当根据各自的具体经营情况,通过借鉴先进和成功的内审经验,明确自身内部审计地位,界定内部审计工作范围。此外,企业还应强化内部审计考核,规划好审计工作重点,例如规定在机构撤销与合并时、企业各部门负责人更换调动时加强审计工作。

2.3内部审计要善于沟通,服务于管理

在我国企业内部,通常有由于内部其他部门的不理解与不配合而导致的内审工作受阻的情况。由于内部审计需要与企业各个部门都有良好的沟通,在首先做到熟悉各部门的工作的条件下,才能更好的进行内部审计。所以企业自身应做好以下三方面:第一方面,应在企业内部强化风险管理思想,让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员工充分从思想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避免内部审计是“找麻烦”的思想在企业内部蔓延。第二方面,企业管理层可以考虑让各个部门的员工协助内部审计,参与内部审计,从而理解审计工作,提高对审计工作的认知。第三方面,内审人员应注意在日常工作中多与其他部门交流,为基层服务,在以服务为宗旨的前提下开展工作。内部审计可以帮助企业规避风险,促进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和各部门之间与公司管理者、所有者的沟通,使企业能够在经济浪潮中稳步前进。

2.4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企业首先应合理化改善对内审部门人员的专业要求,对于财务以外的专业,诸如法律,管理等专业人员的安排量要扩大。只有全面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的帮助企业规避各方面的风险。其次,就是对内部审计人员加强对不同职责的内审人员进行有重点的培训,并定期进行对先进审计技术、审计理念及内控测试技术等的学习,不断进行知识的补充。第三,企业可以制定交流日,让内部审计人员之间互相沟通,共同解决问题。最后,企业还应加强内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加强内审人员之间互相监督。

3风险管理导向下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纵观我国现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情况,除了中国联通,武汉钢铁等大型企业逐步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公司管理相结合外,其余大多数的企业在内部审计制度建立方面处于迷茫状态,很多企业的组织构架中没有明确的内部审计组织。然而,内部审计应从全局评价企业风险,据资料显示,我国大型企业Z企业和S企业自2016年引入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制度后,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日趋显著。一方面,合理有效的内部审计促进了企业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为两企业面对多变的经济环境制定出了风险管理战略,在企业中担任起了咨询者、建议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另一方面,风险管理则促进了内部审计的有效开展,不但保证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而且使其向着更加持续多变的方向发展。风险导向下的内部审计在Z企业和S企业中的应用给予我们实践性的经验,风险导向下的内部审计确实能为企业更好的规避风险,我们应在其余大中型企业中借鉴,帮助我国大中型企业推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4结论

在经济环境日新月异的今天,我国内部审计工作和企业实际需要的内部审计比起来是远远不够的,没有良好的内部审计,在国际化的经济浪潮中,企业难以立足。为了我国企业良好稳步的发展,只有内部审计工作与公司风险管理相结合全面良好的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我国企业才能过及时发现和规避经济风险,从而带领我国经济更好的向前。

参考文献:

[1]梁素萍.内部审计中的风险问题及其控制对策[J].财会研究,2010(4):69-71.

[2]姚冬萍.如何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01):28-45.

[3]张春海.对做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看法[J].商场现代化,2011,1:47-62.

国企内部审计范文4

【关键词】内部审计;外包;企业;建议

一、内部审计外包的涵义

内部审计外包又称内部审计外部化,即到外部寻求审计服务资源,是企业管理层将本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全部或部分委托给外部的专业机构和人员来实施的一种行为模式。外包的目的是将利用组织外部优秀的专业资源,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自身核心竞争能力和增强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

内部审计外包起初是由国外发展起来的。据统计,美国和加拿大的企业的内部审计外包比例从1996年的23%和32%上升到了2010年的39%和35%。美国内部审计协会(IIA)在内部审计外包发展早期,对此持完全反对态度。但随着内部审计的发展,IIA对内部审计外包的态度逐渐改变。2006年,IIA在一份官方文件中写道:“不管作为暂时的补缺还是作为长期的方案,外包都会获取及时、专业的内部审计服务和胜任的内部审计人员所不可或缺的方式。”可见,美国、加拿大的专业组织已经完全认同内部审计外部化这种形式。

二、内部审计外包的形式

主要包括:(1)补充。企业有些关键性的内审项目聘请一些外界专业人员进行内部审计;总企业在外地的分企业可请熟悉当地业务和习俗的人来帮忙进行内部审计工作。(2)审计管理咨询。是指将原有的咨询或审计项目的扩展的审计业务有外部人承包。(3)全包。当企业未设立单独的内审部门时,会将内部审计职能全外包给中介机构。(4)合作内审。某项目会由内部审计师和外审审计师共同完成。

三、内部审计外包的优缺点

具体而言,内部审计的外包有四方面优点:(1)企业可通过外包获得专业性的服务。如会计师事务所有着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和专业操作标准,可使企业获得所需的专业服务。(2)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内部设有内部审计部门会形成固定的成本,加上后期对职员的培训也会增加企业的开支。若将内部审计外包,企业可节省这部分的成本费用,而且外包支出可能会远小于企业自身设有内部审计部门所需的支出。(3)企业能够集中精力搞好主业。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就是专业化分工的发展,因此管理层关注的焦点应该是组织的关键性业务,企业应该将其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核心业务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内部审计外包也会有一定的缺陷:(1)外包后外部人员对企业的状况不熟悉,而内部审计人员更了解企业的文化、发展战略、管理手段等,这种差异可能会影响审计计划的深度和审计程序的执行,并可能对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和效果产生重大影响。(2)外包后外部人员审计工作不够贴心。(3)可能缺少为未来的管理人员提供培训的平台。内部审计人员能够熟悉各部门主要人员的工作,如果他们进入到其他部门工作,会对部门间目标协调一致和改善部门之间的关系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而内部审计职能全部外包,这种平台就彻底的消失了。

四、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分析

(一)内部审计外包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普遍存在设置不合理、独立性不强等现象。有两个问题较为严重,一是内部审计机构直接对企业经营者负责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受制于经营者,从而难以评价董事会、经营者这一最高层次人的经营决策活动。由于内部审计部门依附于其他职能部门使得它易受到领导以及各部门人员的干预,从而严重影响其独立性。二是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内部审计是由传统的财务审计发展成为管理审计的,因此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如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是财务方面的专家,也应该是生产管理方面的的专家,并要具备处理企业非会计和非财务方面问题所需的计算机系统、工程学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我国现在处于内部审计发展初级阶段,大部分的内部审计人员来源于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他们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难以满足内部审计发展的需要。

解决以上问题有两条途径:(1)企业对内部审计的专业化改进进行投资,尤其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予以重视。(2)内审外包。从市场需求看来,随着企业内部经济责任的分解,企业内部产生了委托与受托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发展导致了对内部审计的大量需求,即使是规模较小的企业,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自身对内部审计认识的加深,也希望有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来加强经营管理。而我国现在尚处于内部审计发展初级阶段,走向内部审计专业化和职业化还需要很长的一个阶段,短期内并不能够满足市场内部审计的需求。因此内部审计外包将会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以下三点也看出外部审计外包是可行的:(1)成本效益角度。一般小企业不具备设立相应的内部审计部门,配备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来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小企业承担不起这笔费用。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小企业会直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内部审计服务,因此在我国实行内部审计外包是完全有市场的。(2)优化资源配置。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服务结构单一,而非审计业务的发展明显不足。如果事务所积极发展内部审计外包业务,将会填补经营淡季的不足,降低运营成本,增加事务所的市场份额,并会有利于其稳定发展。(3)提高审计独立性角度。外部的中介机构完全独立于企业,加上有行规的约束,使得它能够为企业提供更为独立、客观的服务。

(二)内部审计外包对集团企业的影响

内部审计外包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内审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具体可表现为:(1)内部审计外包中的外部机构与管理层有很大的利益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管理层对其的约束,他们可以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企业财务状况等方面进行审计,能够毫无避讳的对企业在经营和控制中的漏洞进行评价,从而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2)外部审计机构中存在多种多样的专业性人才,其中会针对不同企业不同项目的需要配备不同专业的人员,同时为了维护自身的声誉,会千方百计地为客户着想。(3)企业一些比较难的项目,会安排外部审计人员与内部审计人员共同完成,这样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压力,更有利于提高企业内审的效率,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治理中的作用。(4)集团企业外部审计人员的介入,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有促进提高的作用,两方进行交流沟通有利拓展内审人员的视野,审视自身的不足,并从中学习到新的审计方法与技术等。这无疑又会使企业内部审计上升一个台阶。

五、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并不是要削弱或取代内部审计部门,而应始终关注提升内部审计部门的核心竞争力。

(二)选择合适的内部审计外包机构。企业可以选择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企业等。从目前来看,会计师事务所是内审外包的主要对象,也是较为适合的对象。

国企内部审计范文5

实行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首先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十分有利。企业内部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就会相应的在此方面的产生资金投入,从机构的设置到人员配置的资金投入相对于从外部聘请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人员进行内部审计的资金投入来说要小得多。从资源资金的角度来说财务预算支出方面能够减少一部分的开支。其次,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对提高审计质量十分有利,这主要由于外聘的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不受企业内部的局限,而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能够胜任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任务。在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走外部化的发展道路,已经成为企业关注的问题。笔者从内部审计外部化对企业发展所具有的优势出发,分析内部审计外部化在我国企业中实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符合企业发展的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内部设置了专门的内审机构或者部门也就形成了一项固定的成本支出,加上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也是企业后续的支出增加。另外因为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企业生产技术的革新,经营业务范围的扩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内部审计在人员配置上受数量和质量的限制,内审工作的成绩并不理想,内审质量不高的情况普遍存在。将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后,采用完全外包或者部分外包的形势,企业在内部审计方面的投入就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内部审计外包后,对重大的风险能够哥呢国家有效的进行控制,这有效的降低了企业损失的风险,对企业的收益的获得十分有利。随着企业内部审计投入的成本的降低,外包的成本效益占据很大优势,企业走内审外部化的道路可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2.企业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科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因为内部审计的机构受企业领导的直接监管,在很多时候,内部审计工作要服从企业领导层的要求,这是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的主要原因。外部审计的机构是独立于企业之外的,与企业之间是通过契约的方式合作的关系,审计更加具有独立性。内审外包的审计人员不受企业经营者的直接领导,与其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审计范围会更加的广泛。从本质上说,外部审计的主题是按照国家相关的规定对审计费用合理的收取,与被审计的企业没有其他经济利益上关系,外部审计人员更没有人情上关联,保证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3.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可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

现代经济形式下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首先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不仅精通财务方面的业务知识更在经营管理方面也有一定的职业素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单方面的重视经营业务方面的发展,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却予以忽视,使得内部审计方式方法陈旧落后,内审人员的专业素质跟不上时展的需要,这必然会对内部审计的质量造成不利的影响。内部审计外部化后,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来自于专门的会计师事务所,通常会经过正规的培训和严格的考核,具有一定的资质才能胜任审计的工作。而且他们所具有的专业至少范围广泛,在会计、企业管理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对于外部审计机构来说,他们的经验更为丰富,对不同行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都有所了解,不仅能够为企业提供审计服务,同时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在某些问题上能够为企业的管理层提出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和经济信息。另外,外部审计机构的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是,其执业行为受法律部分的约束,同时也受相关部门的监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审计的质量。

二、企业推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措施

1.选择合适的内部审计外部化形式

加强内审与外审工作的协调。大多数企业在选择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形式时,都会选择部分外部化,采用共同协作的方式共同开展审计工作。企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配备熟悉企业情况的内审人员,并根据企业需要聘请注册会计师等外部人员共同开展内审工作。企业采用内部审计外部化,要加强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工作的相互协调。注册会计师测试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有两种情形:一是对企业会计报表进行审计时,为确定检查风险而实施的内部控制测试和评价;一是接受专门委托,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出具《内控审核报告》。我们以注册会计师在履行会计报表审计时的情况,考察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不同审计目的下二者之间的合作协调的方式和内容,更具有指导意义。

2.加强注册会计师对单位内部管理方面的知识训练

为了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应加强注册会计师对单位内部管理方面的知识训练。首先是要深刻理解组织目标,找准内部审计工作定位;其次要不断提高要不断提高自身内部审计业务的素质,因此,除具备会计审计理论和实务、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外,还要熟悉本行业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现本单位的内部控制缺陷,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3.选择正规的有资质注册会计师事务所

国企内部审计范文6

【关键词】 内部审计 审计质量 控制

内部审计及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诸多方利益实现的最终保障,其信息以及管理状况也逐渐受到。特别是在美国安然、世通、施乐等一系列恶性会计造假案件以及国内“银广夏”、“蓝田股份”等一些上市公司造假案件的相续曝光和由此导致国内外一些知名企业纷纷倒闭事件的发生之后,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更加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健全的内部审计运作及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制的有效设立可以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也是企业完善企业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更加有利于评价及证实企业经营业绩和增加企业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企业得以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也日益趋于发展与完善,但,我国内部审计制度是在政府的干预下,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建立起来的,正是这种特殊的产生背景,使得当前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在现实工作中还存在着独立性较差、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素质较低、整体质量不高等诸多的问题。这些彼此相互牵扯和制约的问题,加上外部不健全的法律法规,使得内部审计工作还不能满足于企业发展的需要。也只有尽快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不断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才能保证企业在市场经济机制中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因此,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改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以期更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已成为内部审计界关注的焦点课题。

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现实需求

第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正在国内外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2007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质量部主任汤姆・莫克先生在亚洲内部审计大会所作的以“质量评估一一通向职业化的途径”为主题的发言和李金华审计长在全国审计理论研讨会上的报告中所提到的:“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业务管理的核心,是审计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国审计管理水平不高,集中体现在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上,这些年各地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等,都表明内部审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第二,我国国家审计的发展带动了内部审计的发展。国家大力发展经济的决心促进了国家审计的发展,国家审计署在近几年的国家审计工作中发现了很多部委和专项资金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并对相关违法违纪事件作出了惩处,使很多单位的管理层意识到加强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减少了管理层的违规风险。由国家审计力度的不断加强,引发了对高质量的内部审计的需求,从而也带动了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提升。

第三,萨班斯法案加大了企业高级管理层对内部审计服务的要求。萨班斯法案的颁布,要求企业高级管理层的管理对公司的财务报表真实性及对单位的内部控制承担更多的责任,由此使得他们更加关注公司的管理效益,强化了内部审计的重要地位。也正由萨班斯法案对企业高级管理层更多责任的认定,加大了企业高管的压力,迫使他们寻求内部审计人员的帮助,致力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内控制度的完善,为内部审计的发展及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机遇与要求。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独立性与内部审计的客观公正性是紧密相关的,只有在保证独立性的前提下,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及内部审计人员才能对企业的现实经营状况得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但是,内部审计机构与内部审计人员从属于企业的现实,决定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到严重的限制,沦为企业领导的管理工具,内部审计及内部审计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企业领导个人意志的体现,其客观性与公正性也必然受到质疑。在现行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中,不少企业都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于财务部门或其他部门内,有的将内部审计机构与监察部门合并设立,有的会让会计人员兼任内部审计工作,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及内部审计人员,有的人员从事内部审计业务但在工作上仍然接受其他非内部审计领导的安排等。以上各种情况严重限制了内部审计机构及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更谈不上权威性,由此作出的内部审计成果很难让人相信它的客观公正性。

第二,内部审计工作不规范。我国内部审计工作在现实执行过程中还显得很不规范,这主要体现在内部审计部门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不符合审计工作规范化的要求、内部审计技术方法的落后等方面。不少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仍缺少事前的计划、事中的程序控制,他们不仅没有进行报告期的审计复核,甚至连审计工作底稿也不完整。由此,造成的直接后果则是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大大提高了审计的风险,影响到审计的效率与效果。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企业所处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外审计方法早已偏向风险导向审计,而国内一些企业缺乏风险意识,其内部审计仍以账目基础审计为主,较少考虑审计的风险控制因素。同时,不少企业内部审计的技术落后,缺乏先进经验的交流。

第三,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职能发挥不充分。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职能的充分发挥与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严密的督导复核和良好的考核及责任追究机制是紧密相关的,但是,在企业内部审计的现实工作中却普遍存在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薄弱、内部审计的督导和复核职责内容不明确、缺乏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等问题,从而导致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没有明确的督导复核内容,缺乏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考核或考核内容不全面、太过主观,内部审计责任主体不明确使责任追究无法实施。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主要靠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自律,缺乏必要的监管措施。只有对内部审计进行良好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内审人员在工作中遵守内部审计标准、审计方案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提高企业价值的作用。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问责制等监管措施,常会使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不能很好地遵守职业道德,为权利的寻租行为创造了条件,导致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低下和内部审计工作的低效率。另外,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部制约机制的加强,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会计信息化的普及,账面资料的错误弊端将会日趋减少,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必须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企业内部的管理、决策及效益服务,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也应从审查和监督向评价与咨询方面拓展。内部审计也不会只局限于财务领域,它将扩展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内部审计人员的定位应从以监督为主的角色向以评价、咨询与监督并重的角色转变,突出内部审计“内向”的特点,开拓内部审计更加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三、完善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主体。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审计工作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设立应当坚持独立性和权威性原则。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必须建立在较高或很高的层次上,其权威性与独立性越大越能发挥它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基础与关键作用。西方发达国家在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中不少采用的在审计委员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机构双向报告制度,通过长期的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是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较为理想的一种组织模式。根据我国目前企业体制的现状,借鉴国外成熟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长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当根据它的产权关系、法律地位、经济相互独立与依托等实际情况,选择与其内部审计职能所需层次相适应的模式。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必须保证它的相对对立性与权威性,保证其主要职责的顺利履行。同时,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还必须保证能对企业的经济责任、经营行为和各职能部门实施有效的控制和监督。

第二,提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技术含量。内部审计应该突破单纯的、事后审计的传统方式。内部审计工作将不局限于事后监督,还应在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中发挥积极作用,从而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其在经营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新型的产品和服务方式不断出现,现代审计技术也逐渐不能适应新环境的需求,迫切需要建立适应于当前信息化条件下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运作方式和与之相应的审计技术。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结合当前企业发展实际面临的环境,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条件,通过制度和技术手段的结合,开发标准的审计软件系统,用以适应当前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全面提升内部审计的技术与标准。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审计信息化系统和审计操作平台,逐步实现审计过程的三个转变,即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事前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非现场审计相结合。

第三,加强制度约束和外部评价。只有健全、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才能保证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高效、有序运行。加强内部审计的制度约束必须要建立、健全包括审计立项、人员委派、计划编制、审计外勤管理、审计取证及相关审计资料的撰写与复核等在内的内部审计的各项制度。这些基本制度的制定工作并非一蹴而就的,这是内部审计制度的相关制定人根据企业所处的实际情况将各样制度不断制定并修改完善的一个系统过程。外部评价是由机构外部的合格独立的检查人员或检查小组对内部审计质量保证项目进行的检查,其评价人员的来源一般包括组织内部其他机构和人员、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其他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等。外部评价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评价内部审计机构的操作质量,通过外部评价可以为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以外的其他人及企业的管理层和其他需要内部审计工作信息的其他人员提供独立的质量保证。

【参考文献】

[1] 陈刚、程新生:公司内部审计机制的比较与选择[J].审计研究,2010(6).

[2] 陈蕾、李爱华:内部审计的历史演进思考[J].财会月刊,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