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狗的说明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狗的说明文范文1
关键词:影像 说明 符号
中图分类号:G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c)-0243-01
影像拥有自己的语言系统,通过画面的选择、镜头的运动和蒙太奇组接等方式形成意义的表达。正如文本语言通过文字、词组、句子、段落和章篇可以形成叙述、说明、抒感等作用一样,影像语言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系统产生多种表达意义的形式。影像语言由于其拥有本质直观的特质,善于表现具体直观的事物,常被用于叙述事件、讲故事等等。但影像语言也有其表达的短处,就是直接对抽象概念或者事物原理的说明解释。对应文本语言的说法,可以称之为“影像语言的说明文”。影像语言的说明文可以理解为用影像的构成方法,去完成说明文解释事物,阐明事理的功能。
说明文本身是一种理性思维较强的文本种类,而影像是一个感性媒介,通过视觉感官刺激观者,而要用一个感性媒介去说明理性问题,就会产生一道不好跨越的鸿沟。相对于影像语言的其它种类来说,影像语言的说明文又具备更多的理性特质,处在一个在感性和理性中间权衡的位置。由于影像是直观的,所看即所得,视觉画面的冲击会直接占据观者的很大一部分想象空间。观者在接触影像时,会不自觉地减少逻辑思考,而较多依靠情感的带入。所以影像的理性过强,观众暂且放缓的逻辑思维跟不上,同时又没有适当的情感引导,就会显得枯燥无味,影像的说明也就失去了意义;过于感性而弱化逻辑,尽管能带动观者的情绪,但很难达到解释说明的目的。
尽管用影像完成说明文有这样的矛盾存在,但影像语言的说明文仍然有其突破的空间以及需求上极大的潜力。影像语言的直观性作用在说明文中的描述功能时,仍有极大的优势。描述的方式有很多,我们可以通过口语表达、或者配合肢体语言的手势比划,或者写一段文字说明等等,都能够对一个事情进行描述。描述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一个口语词汇、一个肢体动作以及一个文字等,都是传达信息的载体。当描述一个信息时,不论是通过口语,还是文字,接受者通过头脑对声音或文本信息的理解转化,才能够明白传达的信息。而这样的转换过程就容易产生信息理解的偏差。相比起来视觉语言在传达某些信息时具备一定的优势:视觉语言形象直观,不需对观者对文字语言进行理解转化。在极端情况下(没有文字存在的图像),它甚至不需要观者具备识字阅读能力,任何人都能够通过图像获取信息。
在对一个事物的说明中常会用到对现象、状态等视觉层上的描述。影像即比文字能够更直接地完成这一点。但在面对某些非视觉直观问题的表达时,影像就需要获得其它手段的配合来共同完成说明作用。
用感性媒介去说明理性问题的鸿沟,需要搭建一座合适的桥梁。合适的桥梁,能够使影像语言的说明作用熠熠生辉。这座桥梁一方面由语言的符号作为要素,一方面还有影像语言中的虚拟影像语言作为辅助。
语言的符号可以分为文本的符号和读音的符号。文本的符号就是文字,不论是记音的文字还是表意的文字,都是能指与所指分离的符号形式。而也正因为这种能指与所指的分离,使文本符号可以抽离出具体形象之外来表达的抽象的概念。语言的发音更早于文本符号产生,但不同于文字符号,发音属于声音讯道,在与影像的配合中,它们各自有自己的传输通路,而不像文字会与影像抢占同一个视觉讯道。影像中所表现的形象,是具体的特殊的。它不能直接表达抽象的普遍的概念,只能通过具体的画面内容表现,比如一座楼房的画面,表达的是“这座楼房”,而不能指代“楼房”这个类别。需要表达更抽象的概念时,只能采用符号象征的手段。比如表达“中国”时,可以采用国旗、天安门等具体的象征符号。但如果只有画面里具体的事物或象征符号,会造成意义传达的模糊和不确定性,所以此时就需要语言的辅助来规定“此时此刻”这个符号的意义。不论是文字辅助还是声音辅助,都是影像说明文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正如说明文的目的是解释事物、阐明事理,在这个过程中不免会遇到展现事物的内部规律,逻辑推理等抽象性的思维过程。尽管语言可以作为辅助的说明,但影像语言的优势需要得到彰显。虚拟影像就可以承担这个任务。虚拟影像是伴随着电脑技术发展起来的,并逐渐在影像语言的系统中发挥出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可以表现实拍影像所不能表达的内容,大到宇宙演变的宏观视角,小到生物分子结构的微观世界。虚拟影像的优势还在于它可以依照人的意愿创造出来,如果说实拍影像表达的是我们所生存的一个实实在在的空间,那么虚拟影像则可以表达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想象空间。
虚拟影像可以扮演一个符号抽离的角色,使象征符号又上升到精神意义的层面。正如前文所说,图像最为直接和直观,但同时它又是特指的、具体的。所拍摄的一张狗的照片,它就是指具体的这一只狗,但它却不能代表“狗”的概念。概念是抽象的、普遍的,需要理性思维的归纳和总结。而对图像的归纳总结就形成了图形。图形上升到符号意义的层面,代表的不再是具体的“某个”物,而可以成为“类别”的综合涵义。当虚拟图形能够指代类别涵义之后,影像语言对解释事物、阐明事理的障碍就得到了极大的突破。
另外一点,它可以将人类思维的脑图视觉化,从一个想象空间搬到一个视觉可见的形式中来,抽象思维变成视觉思维,成为一种思维的直观。在进行说明功能和信息的传达方面做得更加极致,这样的表现方式甚至完全通过虚拟影像的形式,完成影像说明文的功能。由于虚拟影像的可操控性强,对影像与语言逻辑的配合也可以更加紧密。
影像语言的说明文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从传播的角度说,用感性媒介去说理性问题,可以使抽象的事理直观化,更有利于产生良好的传播效应。通过视觉形式去阐释理性概念,已经是时代所决定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信息数量的爆炸性发展,产生极大的信息重复和冗余,人们亟需通过一种直观的方式快速地获取信息。移动媒介的普及,也使得信息的接收极大地碎片化。传统纸媒的生存空间逐渐被屏幕媒介抢占,而屏幕媒介的优势就在于其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不仅可以承载文字和图片,更能够传输影像并却具备交互功能。如果说媒介即信息,那么伴随着屏幕媒介的逐步主流化,信息表达的方式也将朝着视觉化的方向上发展。影像语言的说明文也会有一片新的生存的天空。
狗的说明文范文2
在翻看皮连生先生主编的《学与教的心理学》一书时,看到这样一段:“新的学习需要首先产生于好奇心。好奇心是个体生,来就有的一种探索新异环境和操纵新奇客体的需要。对学生而言,好奇心大多源自一定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只需要学生解决但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有一定距离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在教学中出现,只要难度适当,最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皮亚杰等人的研究表明,当感性输入与现有认知结构存在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学习兴趣最大。若感性输入与现有认知结构完全适应,此问题也就没什么难度,便会失去兴趣。若新的情境与原有认知结构毫无关系,同样不会有兴趣。问题与认知结构既适应又不适应的关系,表明问题的难度适中。可见,引发新的学习需要,教学要在教学中通过课堂提问、演示实验或板演等途径,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并注意使问题小而具体、新颖而有趣和富有启发性。”(p363-364,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三版)该段读后颇有感触,以前在进行新课教学时,虽也偶有设计得意之处,但终因缺少教育理论的支撑而难以使之概念化及纵深扩展,推广就更谈不上,结合此段文论回想教学实践,顿有豁然开朗之感,即课的成功缘于问题情境的成功创设,缘于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的个体内部因素之一学习需要的促成。
如我在讲《古代的服装及其他》一文时,考虑到该文文体属最不受学生欢迎的枯燥乏味的说明文,在备课时便加大了在课堂问题情境创设上的投入。起初,当学生一听到课文题且便立刻没了精神,趴倒一片。看到这种情形。我便抛出了第一个话题:“在2010年虎年刚开始,有一个名字备受中国网民追捧,甚至一度传至日本、韩国、英国等地,大家知道是谁吗?”学生们一下来了精神,纷纷讨论、猜测,有的说小沈阳。有的说春晚小品《捐款》中的白闹(王小利),有的说阿凡达,有的说孔子。我进一步提示:“这个人不是明星大腕,只是一个有精神疾病的乞丐,号称史上最帅乞丐。潮人(引领时代潮流的人)帮帮主。”这时有的同学猜出了答案――“犀利哥”程国荣,我便把课前准备的“犀利哥”照片拿出展示。 我开始把话题往课题上引导,又问:“你们知道他走红的原因吗?”学生们说出了“外貌超酷”“眼神犀利忧郁”“个性造型”“命好”等等答案。“大家说得都可算作走红要素之一。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那一身超级‘混搭’的服装造型。”大家哄笑,有些不信,说又赃又破的烂衣服怎能受如此大的追捧?我拿出网上对“混搭服装”的恶搞解释,以示证明。我进一步把话题往课题上引导,“请大家看下面一组图片,这是英国知名报纸《独立报》上刊登的犀利哥走红照片,旁边配了一幅时装秀照片,发现二者有惊人的相似,可见当下国际流行的服装时尚观念是以个性、另类、多元为主流。”学生们开始认可并进入思考。接着我又抛出了一个话题“犀利哥,因其混搭的服装组合暗合了新时代的服装设计理念,受到网民的追捧,引起社会的关注,最后在政府的救助下入医院治疗,并得以返乡与家人团聚,这是沾了新时代的光。若是换在古代,犀利哥定会成为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灾星,甚至有被诛灭九族的危险。”学生们立刻像开了锅一样叫嚷,表示不信。我见时机成熟,便把话题直接切到课文上,“不信,请看《古代的服装及其他》,答案就在这篇文章里。”至此,学生们的求知欲已被完全地调动起来了,迫不及待地读起了课文。
这样,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但使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也使师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再如《荷塘月色)--文,文末引用了《西洲曲》中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此处用到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莲子”即“怜子”。“怜”在古代表“爱”的意思,“子”即对男子的尊称,译为“你”,“怜予”译为“爱你之心”,表达的是一个女子对她思念之人的思念、斯盼、怜爱之情。为了加强学生对谐音双关手法的理解,我设计加入一段活泼幽默的电视剧对白。以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在帮助学生理解谐音双关修辞手法概念及用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我说: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有和坤请纪晓岚喝酒的一段情节,其时纪晓岚官任侍郎,和坤官任尚书。和坤想趁机捉弄纪晓岚,就指着堂前一条狗问:“是狼是狗?”(意思是“侍郎是狗。”)纪晓岚非常机敏,知道和坤在骂自己,就不动神色地回答:“是狼是狗得看尾巴,尾下垂的是狼,上竖是狗。”(意思是“尚书是狗”。)我说,在这一问一答中,双方互有攻击,和砷没有占到丝毫便宜,请大家分析他们二人的对话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谐音双关的手法?同学们很快说出“是狼是狗”谐音“侍郎是狗”、“上竖是狗”谐音“尚书是狗”。这样,我的语文课堂。由于这些问题情境的创设加入,既收获了活跃的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语文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固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学习,但我们在教学中还不能单一的依赖问题情境的创设及学生学习动机的生成。因为创设问题情境只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之一,除此还有奖励、强化等外部手段。且学习动机并不是直接卷入认知建构过程而对学习产生作用的,而是以学习情绪状态的唤醒、学习准备状态的增强、学习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意志努力的提高为中介来影响认知建构过程的,犹如“催化剂”间接地增强与促进化学反应一样,间接地增强与促进认知建构过程(参见《教育心理学》陈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版)。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除了运用必要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外,还应注意辅以练习、奖励等强化手段,这样才能使得教学真正具有生成性。
最后,我用一句话总结我对创设问题情境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上的作用的理解:“学生是一坛未启封的美酒。只有打开坛盖才能品尝到其中的美味。而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开启坛盖的最好工具。”
狗的说明文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切入点;探究
【分类号】G623.2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最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提高小学生掌握文字、语句以及写作的能力。所以教师通常会在教学中给学生布置小练笔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口头训练相比,小练笔可以对文章有更直接的认识,加强学生对文字以及语句的掌握程度,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随时记录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一种较好的训练方式。与作文相比,小练笔更加随意,灵动性与操作性强,可以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为作文的写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1.课堂小练笔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写作能力也间接表现出了语文能力的强弱。因此,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小练笔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直以来,写作不仅仅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难题,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拦路虎”。有非常多的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尽管很多教师已经对此做出了大量的调查与分析,不过取得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只有在语文课堂中,通过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掌握与分析,明确自己对阅读内容的看法,然后找出适当的切入点进行小练笔训练,达到阅读和写作可以有效的结合到一起的效果,使学生找到如何进行写作,明确去写什么。接下来对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的切入点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中的切入点
2.1仿写
我国有著名的学者说过,学会模仿别人,才能掌握相应的技能,进而才可以做到进一步的创新。由此可见仿写是学生进行写作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故事内容以及造句等都是非常优秀的,因此学生仿写的最好的素材就是语文教材。教师先在课堂上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解读,然后引导学生在合适的切入点做出仿写训练,有效地利用教材中的写作方法以及相关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仿写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学习到了文中的表达方式和写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通过对湖水、榕树以及鸟儿等进行详细的描写,描述出了一幅非常美丽的画面。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去想象这些美好的画面,然后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校园的一处景观,可以参考文中的写作手法等用文字去描述出来。这种仿写的方法,既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以及对事物整体表现力,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在学习《火烧云》时,教师在讲述完教学内容以后,就可以组织学生去教室外面去观察云的变化,看看是否出现了文中所描述的狗、公鸡等画面,除了这些画面以外,学生要把自己看到的云的变化随时地记录下来,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为写作积累了一定的素材。
2.2扩写
扩写也是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的主要切入点。在小学课本中,有很多课文都没有进行详细的描写,这就为学生的小练笔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教师也可以在详细解读文本内容的同时循序渐进地分层次地启发学生去的想象,如果作者想详细的进行描写,会怎样去写呢?然后开展课堂小练笔。
例如:在讲述《落花生》一文时,在文中结尾处作者写到“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教师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去思考父亲到底说了什么,然后开展课堂小练笔。这种扩写不但使学生明白了文章带来的启发,学会做人的道理,还加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容易地发现文章中的写作切入点。又如在《白杨》一文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问学生,文章中介绍了白杨的特点吗?然后引导学生去思考怎么才能知道白杨的特点呢。在学生都了解了白杨的特点之后,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文中爸爸的话去写出白杨的特点,加强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与积极思考的能力。
2.3续写
很多作文都是通过想象来完成的,而对文章进行续写就可以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都会留下一些悬念,引发人们的思考。因此,教师也可以运用文中留下的悬念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续写。这是一种很广泛的练笔,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
例如:在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中,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修建铁路的过程与艰辛,在学生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铁路修建到拉萨,同学们到拉萨会做什么事呢?然后学生就可以按照文章对想要做的事进行续写。学生可以随意发挥想象来完成小练笔。如在学习《草虫的村落》的时候,作者通过自己的视角描写了所看到的草虫的样子,在结尾处写道:“我愿意牵着你的手,一起到草虫的村落里去散散步。”由此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想象作者是在邀你,如果与作者同行,你会都会碰到哪些小虫子?与它们来一次什么样的奇异之旅呢?对其进行续写。
2.4改写
在小学语文中,记叙文、说明文以及童话等都可以进行改写。在记叙文中,每个故事的情节都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改写。通常都是用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的角度来进行改写,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在不同的角度去学习文章。除了记叙文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引导学生把比较枯燥乏味的说明文改写成童话故事,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了解。但是这种改写要主要不要歪曲事实,可以只选取一段学生自己喜欢的进行改写。
例如:《鲸》这篇文章就是很好的改写例子。文中对鲸做了详细的介绍,教师在教授完教学内容以后,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改写。这种方式在加深了学生对鲸的了解程度的同时,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动笔写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新型玻璃》一文中,讲述了几种新型的玻璃,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童话的方式来对这些新型的玻璃进行介绍。改写后的内容则变成了这些新型玻璃充满童真趣味的自我描述。这样的改写文章学生阅读时兴趣盎然,进而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合适的切入点进行小练笔训练,做到精妙切入、精彩呈现,使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实现了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与完善的教学蓝图。
参考文献:
狗的说明文范文4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兴趣
职业院校中的学生,对于语文的认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喜欢这门学科的学生,兴趣浓厚,学习轻松,基础较差的学生,丧失自信,学习滞后,而写作尤其是应用文写作几乎是所有学生的软肋。随着时代的发展,应用文的工具价值及作用,使其成为“信息生产、贮存、传递、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成了将先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媒介”,应用文写作成了高技能人才应当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下而我就以五年制中级部学生为主体,谈几点我在应用文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一、激发学生学习应用文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长期以来,语文教育对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教学较为重视,应用文往往只被作为一种附带性质的内容来学习,重视倾向的偏差再加上中级部学生缺乏社会阅历,体会不到应用文的实用价值,导致大部分学生对应用文的学习缺乏应有的热情和兴趣。因此,要提高应用文教学的教学效果,必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影响学生
应用文是一种“古已有之”的文体,可以从历史上许多脍炙人口、传诵千古的名篇,特别是中级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作者和历史事件着手,例如,刘邦的《求贤诏》、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曹操的《求言令》、诸葛亮的《出师表》、李斯的《谏逐客书》、包拯的《乞不用脏吏》等篇章,使学生感受到应用文悠久的历史。
2.用应用文文体特点激起学生的写作信心
一部分学生认为记叙文写作在义务教育阶段都没学好,在职业院校的学习中不可能有大的改变,这时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应用文的程式化特点较鲜明,即格式比较固定的特点,义务教育阶段也是作为一种附带性的文章偶尔学一学、写一写,本学期的应用文学习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通过系统的学习所有人完全有能力实现独立写作,激起学生重新学习写作的信心,敢写、想学。
3.学好应用文写作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生掌握了各种应用文种的写作规律及写作技巧,能根据生活、学习、工作的需要,写出格式规范、结构严谨、内容准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明的应用文,不仅应用文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在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思想水平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恰恰体现了我们培养适用型和智力型人才目标的迫切要求。
二、采取多变的授课方法安排教学活动
应用文并不像文艺性的文体那样,或记叙有声有色,或议论深入浅出,或说明准确形象,学起来相对较枯燥,如果按应用文的“写作理论―格式要求一写作注意事项一分析例文”的陈旧模式教学,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1.有效地导入是顺利开展授课活动的前提
在上《启事》这篇课文时,提问班级的学生:“你们家里有没有养宠物呢?”同学们的反应很积极,开始七嘴八舌的说起自己家的小动物。“要是有一天你心爱的宠物突然失踪了,怎么办?”很多人开始皱着眉头思考。“你们肯定要找,但是只靠几个人,能力肯定是有限的。”这时已经有人说出登寻狗启事之类的办法,以和自己息息相关的事情导人新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讲解启事的结构与写作要领、注意事项时,同学们就会听得比较认真。
2.甄选例文,突出教学重点
例文是掌握写作理论知识,形成写作技能的基石。例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把握应用文体的体例特征和写作要求。中级部学生基础较薄弱,选用的例文应尽可能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和未来职业岗位需要为原则,精选切合现实且文质兼备的范文供学生借鉴,如果讲得太深太多,大部分学生难以消化,接受不了。例如:讲《条据》时选择请假条、借条等例文重点讲解,收条、领条等例文次要讲解;讲《声明》时选择入党申请、员工转正申请等例文重点讲解,商标注册申请、出国探亲申请等例文一带而过。
3.多用讨论法,加强师生互动
黑格尔说过:“要是没有热情,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课堂教学中如果注入了教师的情感,那么学生的情感也会随之产生共鸣,师生的课堂互动因相互交流而发生共振。这样,就能做到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融人具体的文体中,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把理论知识和校园生活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应用文的实用性,师生互动交流的最佳方式就是适时穿插讨论,讨论可以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问进行多向的信息交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老师从“独奏者”角色过渡到“伴奏者”角色,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扮演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强化实践操作,巩固教学效果
叶圣陶先生谈到写作实践时曾说:“要经常历练,历练到成了习惯,才算有了这种能力。”鲁迅先生也说:“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在练习中要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请示”的教学中,我拿出一份具有代表性的请示,要求同学们修改,从而检查大家对于写作要领的掌握程度,这份请示是这样的:
关于要求解决学生公寓拥挤问题的请示:
省人民政府:
我校现已是职业院校,随着招生人数的剧增,现有的学生公寓已无法满足需要。学生公寓十分拥挤,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我校需要新建一幢学生公寓,另外还需建一幢综合图书楼,希望上级部门给予解决。
特此请示,请批复。
××学校(章)
×年×月×日
不难发现这篇请示的问题有:(1)不可多头请示和越级请示,主送机关只能是该学校的直接主管部门;(2)请示事项不明确,未写明新建学生公寓的具体规模、筹资办法等,以便上级机关批复;(3)不能一文多个请求,应将新建图书楼的请求舍去。这些问题都比较明显,一经找到,同学们不但深刻领会了请示的写作要点,充分认识到应用文学习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在实践过程中,确立起学习的自信心。最后留下作业,要求学生以修正后的例文为模板,写一份类似的请示,这份作业对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又都是力所能及的,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对应用文的学习也更感兴趣了。
台湾学者马璧教授说:“国外十分重视应用写作。不管学什么专业,不管到什么部门就职,都要会写应用文。不会写应用文就不能胜任所从事的工作。”可见,我们对应用文教学应给予高度重视,它对于我们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促进经济建设及科技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子典,李硕豪,应用文写作教程[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3。
[2]诸孝正,陈妙云。应用写作[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