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自主创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自主创新范文1
重点在“自主”
为推动“自主创新”深入人心,也为了出台后续的激励政策,充斥媒体的是一些关于我国目前缺乏自主创新的数据和实例,比如“目前中国大中型企业中71%没有技术开发机构,2/3没有技术开发活动”,可是,分析形势往往是这样,如果你按照一个自认“非常关键”的观点去看,急切的求证心情很容易会自动抛弃其他信息而只剩下“严峻”的现实,进而“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自己“满意”的证据。
更重要地,笔者认为,“自主创新论”者们大可不必那么心急如焚,因为“自主创新”的重点应该是“自主”,是来自企业家的要求。官员也好,专家也好,企业之外的人当然可以有敏锐的眼光帮助企业经营者发现问题,但是,如果企业并没有感同身受的话,那这个问题提出的可能就微乎其微。
中国的企业改革始于上世纪80年代,尽管承包、租赁经营、股份制之类的企业制度变迁也激发了一部分企业的生产力,但企业层面的制度变革并没有取得农村土地承包制那样突出的效果。特别地,发展最快、较早确立世界市场优势的企业并没有出现在创新的核心京、沪等大城市,而往往出现在广东、浙江等地。而沿海经济带的工业主体也是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态起步,逐步进入世界产业分工体系,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这些企业中的大部分除了规模扩大外,很多到今天仍然延续着以前的“订单生产”模式,作为加工单位而非设计单位存在着。在有些地区,围绕着一个较复杂的产品,还自发衍生出了上下游的产业集群,当然产业群内部还是以小企业为多,在许多人看来确实有“小、土、群”的特征,给观察者留下中国只“刷盘子”不“读书”的印象也很正常。
问题在于,这些企业真的都有必要一夜之间抛下已经形成的发展路径进入“研发型”企业行列吗?我看未必。
对企业而言,只有技术适用与不适用的区别,而没有所谓“高”技术和“低”技术的区别;多见的是对成熟技术的路径依赖,少见的是对技术创新的偏执。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单位,找到自身禀赋特点能够成功把成本降低就能够满足提升竞争力的需要。从这一点上说,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土地成本、技术先进性都属于禀赋集合,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可能拥有劳动力成本优势,也就自然会选择以此为核心竞争力进入分工体系,虽然技术含量不高,可这并不丢人跌分。企业要生存,就要硬邦邦地盈利,除了在广告上念叨,一般企业并没有承担集聚社会智力进行科技创新的义务,更重要的是,需要咱们中国企业解决的首先是庞大的待就业人口,企业即使多用劳力少用机械,只要能正常、合法地运作,就不应有高低贵贱之分。企业选择怎么生产是企业的事,那些指点企业应该如何如何的人,不仅多是做企业的外行,而且根本无法负担企业按照“创新”指示进行改造后亏损的后果,如此清谈,其实很容易误事的。
现有创新体系为什么不灵光
目前,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据说已达3200万人,研发人员达105万人,分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然而拥有如此高数量研发人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近年来却一直未能产生几个技术创新的主体,不仅没能像发达国家的大企业那样不断创新并依靠核心技术实现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而且大量依靠海外进口技术和设备也没能成功消化吸收并进而照猫画虎、独辟蹊径。这其中,除了有企业确实经过权衡后,“自主”地放弃了研发功能,埋头“土里刨食”的因素外,更多的是目前的不少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
以汽车业为例,很多人指责政府“市场换技术”策略并不成功,证据就是市场让给了合资企业和洋品牌,我们自己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国产化率被扭曲成为部件国产化率,而没有能够推动整车设计等高端技术水平的提升。这其中的始作俑者其实并不是我们的汽车企业。想想国家对企业的优惠政策吧,公务车一律要用xx品牌,地方政府对当地的汽车厂商还会更优惠,甚至要求出租车都要选用xx品牌,这么好的生存条件,鬼才乐意自主创新呢!对于一只神经正常的猫咪而言,是选择呆在温暖的house,还是不分春夏秋冬、刮风下雨出去逮耗子,简直都不用培训。没有生存的危机感,指望企业能有出息,那才是做梦。这种情况下,中国大中型国有工业企业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两项经费之比仅为1∶0.06就不难理解了。有人总爱说韩国、日本企业这个比例达到1∶5到1∶8,同样是东亚企业,为什么不能模仿人家如何云云,可是就不去想想对方国家企业的生存竞争状况,光看到了人家保护国货的一鳞半爪,回来就升级成了对民族工业的全面呵护,国有企业已不是真正的企业,却按照市场化主体的要求来诊断,不反思企业的生存环境,却草率地下“增加投入、自主创新”这样的猛药,效果能好吗?连学习的动力都没有,哪里有创造的动力?
回头说我们庞大的科技人员队伍,知识老化就不提了,他们的激励又是什么?做基础研究,没有足够经费,不能很快地见到效益;做应用研究,创新要对接企业,还要考虑市场需求,效益也不高,思来想去,还是简单模仿、制造概念,甚至欺世盗名来得容易,加上国内科研圈子里按出身系统、地域亲情“划圈子”的风气,扎扎实实做科研的人不多也就不奇怪了。
正常的企业不会拒绝适用的新技术,不会拒绝能帮助其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科研成果,尽管我们的成果汗牛充栋,但是有多少成果在设计时是从企业需要出发的?有多少成果本身就是相互模仿的结果?引进技术设备容易,引进一套鼓励科学技术研究的制度体系难,而让国内建立起对智力劳动成果尊重、对科研态度认真重视的风气更难,从这个角度上讲,衡量一个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或者潜力,不能看有多少干事的人,还要看有多少人干事,更要看有多少人干实事。
自主创新范文2
[关键词] 自主创新联盟 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模式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民族的共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对自主创新投入更大的热情。但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企业仅依靠一己之力进行自主创新,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甚至可能会贻误战机。建立自主创新联盟,充分发挥联盟成员各方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是全面提升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现实而有效的途径之一。
一、企业自主创新联盟的内涵探析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都存在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企业普遍缺乏自主创新的人才和资金,创新能力和承担风险的能力也不足,一旦自主创新失败,会使企业的巨额投资难以收回,给企业带来难以承受的后果。相比单个企业“单枪匹马”的自主创新模式,组建自主创新联盟能够提高自主创新的成功率和有效分散不确定性带来的创新风险。
所谓自主创新联盟,不同于我们常说的合作创新,合作创新的参与者可能是国内企业或科研机构,也可能有国外企业或科研机构。而自主创新联盟首先强调自主,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内企业或科研机构组建的合作创新联盟,目的是为完成一项或若干项创新,在相互独立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契约或联合实体等方式形成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风险共担的合作创新组织形式,如研发联盟、技术资产联合和创新投资协议等。
自主创新联盟的特点是以企业为主体,各类市场主体广泛参与,以契约关系为纽带,通过资源共享和创新要素的优化组合,围绕关键共性技术进行协同创新。组建自主创新联盟,从事行业共性技术、前沿技术等研究,有利于加速技术创新进度和创新成果的产业市场转化速度,能实现一个企业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有利于中国企业防御国外技术标准的进攻,形成或加强中国企业在国际技术标准竞争中的话语权。
二、构建企业自主创新联盟的战略意义探析
众多强大有序的企业自主创新联盟的存在,对于国家标准的推广乃至产业的发展,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呼吁自主创新联盟的产生和发展。
1.自主创新联盟有助于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研究和探讨自主创新联盟并非排斥与国外相关企业或机构的合作创新,就如同我们呼吁和强调自主创新并非就完全抛弃技术引进一样。问题在于如果国内企业间的联盟创新能够大有作为,为何不倡导这种模式呢?
自主创新联盟通过优势互补的创新资源组合,在联盟内部进行知识的广泛交流,围绕关键技术进行协同创新,这样的自主创新成功带动的不是一个企业而是一群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更多的自主创新联盟的出现,对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自主创新联盟能够有效推动创新突破,加速创新进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重视自主创新并不断提高创新投入。但从总体上来看,企业单独开展自主技术创新活动的能力非常有限,实现重大技术突破的可能性非常渺茫。但这并不排除其拥有某种独特的核心技术优势,且和其他企业的技术优势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如果在这些企业间通过开展技术联盟活动,将分散的技术力量进行整合或将联盟企业的技术优势结合起来,就能够极大的提高自主创新的成功率,并且能够有效分散单个企业难以承受的风险。此外,自主创新联盟通过合作创新也能够避免企业间单纯的恶性价格竞争,因为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有利于改善行业内众多企业只是在相同的产品技术层次上竞争相对有限的市场需求的不利竞争状况。
3.自主创新联盟能够增强中国企业在国际技术标准竞争中的话语权
国内企业真正联合起来,组成自主创新联盟,从事技术标准、行业共性技术等研究,有利于加速技术研发进度和产业市场转化速度,能实现一个企业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有利于中国企业防御国外技术标准的进攻,形成或加强中国企业在国际技术标准竞争中的话语权。“闪联”的成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07年11月22日,由中国企业主导的“闪联”技术标准通过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至关重要的一轮投票。这意味着,全球首个3C协同国际标准花落中国已成定局,实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历史性的突破。“闪联”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的自主创新是以联盟的方式进行的。
三、推动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联盟发展的对策思考
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联盟发展必须从强化企业对联盟创新的认识、不断完善自主创新联盟的治理机制、加强行业和区域的有效引导以及加大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力度方面同时入手。
1.强化企业对联盟创新的认识
过去我国企业常常在同质的产品上低价血拼,导致内耗严重、创新乏力、品牌缺失,结果国内丢失了高端消费者,国外还引来反倾销的种种麻烦。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专利、标准成为竞争的有力武器,要求我国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然而单靠自身实力实现自主创新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通过自主创新联盟强强联手之后,核心技术的拥有和自主品牌的形成就有了可能。因此,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倡导竞合理念,加速我国企业的战略觉醒,使自主创新联盟能够深入人心,推动我国企业从“零散制造”迈向“共同创造”模式的转变,实现“和谐”发展和共同发展。
2.不断完善自主创新联盟的治理机制
完善的自主创新联盟治理机制是自主创新联盟存在和发展必要基础。在联盟组建之初就必须对联盟成员对联盟的投入进行明确的界定,这是规范联盟运作、强化联盟成员相互信任、维持联盟稳定发展的基础条件。虽然联盟成员的选择是基于联盟成员的资源优势及参与意愿,但必须以明确的书面契约来保证联盟成员对联盟的投入,包括相应的技术人才参与、必要的资源投入、定期的会商制度等等,这是确保联盟组建和运行的关键。此外,推动自主创新联盟的发展还必须积极探索和完善相应的治理机制,包括联盟成员之间的谈判机制、冲突协调机制、声誉信誉机制、知识产权信息披露机制、创新成果共享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等,通过机制来规范成员的行为,维持联盟的可持续性。
3.加强行业和区域的有效引导
自主创新联盟的形成有赖于企业的自发行为,但行业和区域的引导和协调也非常重要。行业协会应加大对国家政策导向、项目安排的研究和跟踪的力度,加强对国外技术发展动态、技术法规和贸易政策的了解和研究,积极协调行业内的企业组建自主创新联盟,为联盟构建搭桥牵线。在关键技术领域和共性技术领域,自主创新联盟的组建应当按照突出重点、带动全面的思路,协调组织行业力量进行联合攻关,促进重点突破。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应当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区域现有产业技术优势和主导产业确定的基础上,推动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来实现自主创新的聚合效应,通过有意识、有重点地培育若干自主创新联盟来引导和带领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不同的区域应当在区域内为联盟构建搭桥牵线,根据本地区的产业发展优势组织和协调本地区的相关企业联合起来组建自主创新联盟。
4.加大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力度
政府应加强对自主创新联盟的支持,不仅应表现在财政、税收等的优惠及政府采购的倾斜上,还应表现在对创新成果的认可与推广、适时将自主创新联盟的创新成果上升为国家标准的推动、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自主创新的行业与区域协调及相关的引导和服务上,政府的有效支持是自主创新联盟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除了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之外,政府还应当承担自主创新联盟的协调工作。因为在一个产业可能出现多个企业自主创新联盟同台竞争的现象,这就需要政府出面整合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联盟的力量,形成一个统一的、有序的自主创新联盟,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标准,不仅会因为有广泛的基础而更具说服力,也会因为集思广益而能迅速地崛起。另外,政府的参与往往能够增强联盟各方的合作意愿和承诺保证,为自主创新联盟的联合开发提供额外的保障。高清碟机国家标准和国家数字电视标准的推出就是最好的注脚。
四、结束语
环顾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很多技术创新与新产品开发的经验与模式,可以看出,很多都是以企业联合开发为主的。企业技术创新联盟成为美、日等国应对外部挑战的强有力工具,中国众多标准的实施不顺畅,或多或少都与这些联盟有关,DVD风波就是极好的例证。我们呼吁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能够联合起来,借助自主创新联盟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应对跨国公司的专利之争和标准之争。
参考文献:
自主创新范文3
【关键词】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问题;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从事自主创新、技术开发的积极性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统计资料表明:专利发明的65%、技术创新成果的75%、新产品开发的80%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从总体上来看,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仍然不高,无论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还是从创新投入、创新效益来看,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研究开发投入、科技人员比例等指标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制约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问题可从内、外两方面来分析。
(一)影响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外部环境问题
首先,缺乏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由于我国实行对大型企业的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重视程度不够。各类创新项目及创新基金大多面向大企业,中小企业很难得到这方面的政策支持,即使有少量的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对于量多面广的中小企业来说也是“杯水车薪”,由于缺乏政策保障,导致创新的效果不佳。
其次,缺乏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障。目前我国的法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措施不到位,导致一些中小型企业即使有创新能力也不愿意进行创新活动。
最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有待健全。目前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服务的中介机构数量、服务质量都不尽人意,阻碍了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制约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内部环境问题
首先,中小企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R&D投入的力度很小,占销售收入比重不到1%,有些企业根本就没有R&D投入,以致靠仿造度日。由于研发投入不足,消化吸收不畅,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尚未进入良性循环,总体跟不上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要求。
其次,自主创新人才短缺。人才是现代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创新人才的作用尤为重要。因各种原因,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对于各类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仍然缺乏吸引力,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人才竞争上明显处于劣势。
最后,有相当多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处于封闭的环境中,缺乏与高校、科研院所及其他企业的交流合
作。
二、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对策建议
1.优化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在落实国家、地方政府已有的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方针、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的投融资政策,建立贷款担保、税收优惠政策,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建设良好的政策环境。
2.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进行产学研联合。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广泛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结合体系,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联合研究开发。还应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联合,探索有效的合作机制与合作途径,使先进适用技术得到转移和扩散,为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打开有效通道。
3.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要在中小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域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先进的技术诊断与指导;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场地、设施和服务等。要鼓励和支持服务机构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开展技术信息、咨询评估、人才培训等中介服务。
4.中小企业要建立自主创新内在动力机制。一要加大研发投入,研发经费要有计划地落实到位,坚持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并重。二要明确自主创新战略目标,积极培育核心竞争力,打造自身专利及核心技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拥有自主品牌,为增强市场竞争优势开辟新的途径。三要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参与分配,对业绩突出的技术骨干给予股权、期权等奖励。四要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企业文化,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
5.中小企业应注重创新人才培养。自主创新,人才为本。创新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中小企业应把创新教育、职业培训放到更加突出位置。要积极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条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吸引、留住优秀人才为企业自主创新出力献策。
参考文献
[1]王勇.浙江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北方经济.2008(4)
[2]肖智润.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优化.经济问题探索.2006(10)
自主创新范文4
关键词:研学后教;五步教学法;初中语文
一、“研学后教”的内涵认识
开展“研学后教”新教学模式改革,是在当前国内学校课堂改革多种成功模式的结合而提出的。在这一模式下,五步教学法是以魏书生民主科学管理思想为指导和体现真本教育理念,以落实三维目标、激扬生命、培养人为宗旨,为学生好学、乐学、善学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在课堂中的具体体现。
二、“研学后教”——五步教学法
1.定向自学——春江水暖鸭先知
一般是指学生在研学案的引导下带着目标去学。时间不固定,教师依据实际教学进行处理,可以是上课前的导学自学,也可以是课堂中的课中自学。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和学习思路,尽力减少学生没有目的的独立思考。研学案是课堂“施工”的图纸,是学生自学的内容,多以题目的形式出现,让学生积累与整体感知,促进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兴趣,提高对相关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的能力。
2.合作学习——组织交流探讨,领悟语文知识魅力
又叫小组讨论互动学习,大约在5到8分钟左右,小组内进行讨论,对课前自学的情况进行交流。合作性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活动要多方面进行。学生有更多阐述自己观点的机会,并且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对同一问题,找出各种不同答案,为学生发挥自主创作能力提供更广阔的
空间。
3.成果展示——创新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叫多元展评。交流形式比较灵活,要求人人参与,时间大约是15到2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上汇报学习情况,其他小组或学生补充;也可以是小组的代表上讲台汇报交流;还可以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交流等等,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习情况来决定采取何种交流方式。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逐步深入各科教学之中。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能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并且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4.总结归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安排时间8到12分钟,学生或教师归纳、小结。让学生简单地进行归纳总结新知识的重点、难点,教师要注意评价的多维度,鼓励为主。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无法自主解决的问题,教师再指导,师生共同解疑、归纳、小结。
5.检测拓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即知识的当堂巩固,对学生的进步与努力进行激励,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拓展。可由教师出示基础性巩固练习或分层次、阶梯式的拓展题,也可以是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互相出题。当堂完成,教师可当面批改,也可小组内集体批改,也可各小组交换批改。检测拓展,有利于检测学生学习接受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检验师生互动效应。
三、善于抓住时机,点拔指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应善于抓住“愤”“悱”之时,巧妙点拨,使学生思路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常见的点拨有:直观性点拨,即教师提供与学生思考的问题在某点上有近似或间接联系的直观演示,促使学生思维畅通。情境性点拨,即教师利用一切条件,为学生创造出一种有新感的境界,让学生张开智慧的翅膀,去探求解决问题。联想式点拨,即从学生已知的问题,引导他们向纵深发展,连续考虑,由此及彼,探本求源。迁移式点拨,这是启发学生从已知问题去思考与之相关的新问题的一种方式,所谓“举一隅而以三隅反”,经常引导学生求同或求异。
“研学后教”教学模式下的五步教学法,定向自学是“基础”,合作学习是“难点”,成果展示是“重点”,总结归纳是“关键”,测评拓展是“目的”。它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尊重了学生的认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更好地促使了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提升,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这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胡艳萍.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
[2]周冈.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0(5).
自主创新范文5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切实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在更高的水平上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全市牢固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加快形成选人用人的竞争机制,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使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聪明才智充分发挥,这是科技引领泰州创新发展最重要的经验之一。
建立引进人才绿色通道。我市规定,各级组织、人事、计划等职能部门为引进人才提供快捷服务;计划、经贸、科技等部门对引进的人才在新品开发、难题攻关等方面务必给予政策扶持;组织、人事部门与引进的人才定期联系,强化后续服务。
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对引进的人才,视情况分别给予1.5万元至15万元的安家费,提供住房或购房补贴,为引进的中青年专家和院士分别一次性购买商业性保险1.2万元和2万元,各类人才因流动而辞职或是被原单位辞退、除名,经组织部门确认后,可以重建档案并转接所有关系,工龄和社会保险缴费年限连续计算,并按规定办理接续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手续。如果引进的人才未购房,由用人单位提供必备的生活条件;对家属就业予以优先安置,对子女入学缴费给予优惠。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企事业单位对关键岗位的技术骨干和承担重点工程与科研项目的带头人,实行协议工资制或年薪制。一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收入与岗位责任或科研成果挂钩,实行岗位工资制,并且积极鼓励用人单位建立多元化的分配机制,允许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激活企业创新机制。通过建立企业“技术特区”、实施“绿卡”等制度,有效地激活企业内部创新机制。鸿泰机电股份公司以聘金50万元、年薪20万元、赠股120万元高酬聘请国内顶级专家来企业主持开发重点项目,使公司的工艺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缩短差距20年以上。三江集团采用在岗培训、带课题到科研院所联合攻关、送高校深造、出国进修等方式培养关键技术人才,并通过“项目招标制”、“专家组阁制”等形式,鼓励青年技术骨干贡献聪明才智。
――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坚持政府支持和市场推动相结合,在更高的起点上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导产业、积聚效应突出的产业基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近年来,泰州企业的自主创新呈现三个特点:原始性创新得到加强,技术发明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形成具有二次开发能力的自主创新;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相结合,形成泰州自身的特色产业。始终围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组织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着力构筑新的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是全市增强科技创新活力的重要环节。
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陵光集团的重交沥青、扬子江药业集团的胃苏颗粒、春兰集团的车用动力电池、梅兰集团的高纯甲烷氯化物、兴达钢帘线有限公司的子午线轮胎已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扬子江药业集团有8个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跃居全国第一,有20多个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江苏兴达钢帘线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钢帘线产品,主导整个中国市场,引导国内钢帘线市场价格。
培植龙头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51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达45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年科技活动总支出占企业年总收入的6%。春兰集团的节能环保空调、变频空调、高能动力镍氢电池等技术水平在国内同行业中均处于领先水平;兴达钢帘线产量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飞船公司齿轮的年生产能力为全国第一;泰隆集团在中国减速机生产企业中排名第一;扬子江药业等4企业跻身全国医药行业百强。
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全市七大国家级产业基地中,以春兰集团、扬子江药业集团、兴达钢帘线为代表,已形成机电一体化、新医药、化工、船舶修造、新材料、纺织、新能源等优势和特色产业群,推动和引领泰州走上了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经济发展新路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已占全市的58%。
加速一批专利产品的实施。2004年,我市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批准为全国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市。扬子江药业等35家企业也先后被列为江苏省重点领域企业和行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单位,同时加速了一大批专利产品的实施,首开了国际专利申请的纪录。2005年,全市共有90多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特别是实现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零的突破。
――始终保持前瞻性思维,强化自主创新的能力建设,在更大的发展空间上为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增创比较优势
泰州市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就、特色产业的形成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关键在于实施五大工程、建设四大体系、构筑四大平台,走出一条适合当地产业发展的路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增创新的比较优势。
实施“五大工程”,推进技术创新工作。基于高校和科研院所不多、人才缺乏、技术创新力量不强的实际,确立了“借智借技”的“五大工程”,即加快高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的“人才工程”;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的“挂靠工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办厂级科研开发机构的“创办工程”;大力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工程”;全面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社会科学文化素质的“科普工程”。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泰州已成功地建成以中科院系统、国防科工委系统、著名高校研究所、海外留学生组织及泰州市专家咨询委员会为主体的五大科技资源体系,形成了牢固的“科技靠山”。
建设“四大体系”,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推进企业“一站两中心”科研开发机构建设,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主导体系;推进科技五大资源建设,加快构建以产学研为纽带的技术创新协作体系;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构建以园区为载体的技术创新转化体系;推进科技中介机构建设,加快构建以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几年来,按照“整合、集成、提升”的思路,重点加强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初步形成孵化网络、投融资网络、技术市场网络、科技信息网络、科技培训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网络的体系,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广泛开展企业诊断、企业策划、技术评估、技术产权交易、产品网络交易、信息咨询和科技人员继续教育等服务。
自主创新范文6
波司登公司羽绒服销售总量已经连续11年在全国遥遥领先,牢固地确立了该公司在中国羽绒服市场的领军地位。波司登品牌也已经作为一种高品位、高品质、高信誉的象征,在亿万民众心中扎了根。
从11年前只有11名员工、8台缝纫机的缝纫小组,到目前的大型羽绒服生产基地,波司登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壮大,销售增长年年翻番。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服装行业,这一现象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深入审视,一个核心的问题是――波司登公司到底靠什么创造了奇迹?
奇迹波司登
波司登速度――11年产销量扩增近200倍
上个世纪80年代,被称作“面包服”的新型御寒冬装――羽绒服开始进入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其天然填充物――羽绒的轻柔保暖功能很快被人们广泛接受。在需求不断增长的过程中,羽绒服品牌越来越多,产量也越来越大。波司登作为较早进入羽绒服行列的品牌之一,从起步开始就显示出朝气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并从此快马加鞭,始终领跑在国内羽绒服行业的前沿。1994年,波司登公司羽绒服销售量只有10万件,此后年年递增,到2005年销售总量达到了1750万件,销售额跃升到65亿元,出口创汇突破1亿美元。11年间,波司登公司累计销售羽绒服1亿多件。翻开中国乃至世界服装业的史册,还未有过这样的先例!
随着产量的不断攀升,企业的实力也越来越强。目前,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已是亚洲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集科研、设计、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羽绒服装企业之一,拥有常熟波司登、江苏雪中飞、山东康博和扬州波司登4大羽绒服生产基地,设有国内销售分公司(办事处)62家、国际贸易公司3家、海外分公司(办事处)3家,员工15000人,资产总额43.04亿元,综合实力连续多年名列中国服装行业前10强。
波司登威力――主宰市场的中国羽绒服领军品牌
“波司登能够在羽绒服市场呼风唤雨”――这一说法一点不假。波司登是目前国内羽绒服市场最具影响力的品牌之一。据有关部门统计,波司登羽绒服在全国市场销量及占有率连续11年(1995―2005)名列前茅。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的波司登、雪中飞、康博、冰洁四个品牌羽绒服,占据了中国防寒服市场近50%的份额。1995年至今的11年间,波司登公司累计销售羽绒服1亿多件。2005年11月,中国羽绒工业协会授予波司登“中国羽绒服领军品牌”称号,这是政府机构、行业组织和广大消费者给予波司登的荣誉,也是波司登品牌地位的真实写照。
良好的信誉和高额的市场占有率,构成了波司登品牌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占领中国羽绒服市场半壁江山的波司登,引领了中国羽绒服行业的发展并推动了行业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波司登魅力――响亮的品牌,广厚的商缘,构成服装世界的亮丽风景
波司登品牌之响亮,如雷贯耳。
波司登企业像个谜,在别人看来难以生存的激烈竞争环境中不断胜出,一步一重天,步步都精彩。还没容得对手醒过神来,它已经壮大成为服装业的一艘航母。
波司登产品凝聚着大批品牌忠诚度较高的消费者,要买羽绒服首选波司登。
11年来,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的市场不断拓展,实力迅速壮大,品牌深入人心。波司登羽绒服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于是各种奖励、荣誉接踵而来。
波司登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高德康获全国奖23项,2004年当选全国劳动模范,2005年被中国羽绒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羽绒服装杰出贡献功勋奖。
波司登企业获全国和省级奖励及荣誉38项,其中,2002年被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认定为中国服装行业“向世界名牌进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2005年获中国优秀民营企业称号。
2002年、2005年波司登两度被评选为中国名牌,品牌价值70.21亿元。
波司登品牌共获得全国奖项和荣誉称号28项。这些金灿灿的奖牌和响当当的荣誉充分彰显了波司登领军品牌的分量和实力。
创新波司登
当惊人的发展速度与业绩摆在面前的时候,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成就了波司登?许多人在探寻波司登奇迹的谜底。
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高德康只言简意赅地总结出一句话:“不断创新,靠自主创新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开始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各项改革举措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将企业推向了市场竞争的前台。在转入市场经济的这一重要时期中,波司登公司靠胆识、智慧和拼搏的勇气抓住了市场,尤其是自主创新发展战略的确立和实施,是波司登11年决胜羽绒服市场的关键。
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表现在营销、管理、产品开发等各个方面。包括设计理念创新、面料工艺创新、营销管理创新。这三大创新是波司登成功的基础,凝结着波司登品牌品质的提升和对质量信誉的确保。
设计理念创新:自主创新归根结底是要推出不同凡响的产品,因而设计必须超前。在这一方面,波司登引领了多次革命。1995年,国内羽绒服几乎是清一色的臃肿“面包服”。波司登公司敏锐地捕捉到人们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求新、求美的信息,果断地将简洁、时尚和讲究线条的时装风格移植到羽绒服上,推出了“轻、薄、美”的时装化羽绒服,特别是女款,讲究腰身曲线、配饰精美,提高了含绒率,减低了充绒量,使原本笨拙臃肿的羽绒服走向了时装化,引发了中国羽绒服行业的一次革命。
在经历了非典、禽流感等风波后,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波司登公司又相继推出了休闲型羽绒服、具有绿色环保功能的羽绒服、使用纳米抗菌材料的羽绒服等。2001年,以设立“保护母亲河千万元绿色希望工程奖励基金”为契机,波司登提出“人与自然更和谐”的理念,又激起了羽绒服行业绿色革命的热潮。
为实现产品的多样化,波司登公司还在羽绒品种、含绒量等多方面尝试改进,从普通鸭绒到鹅绒、从低含绒量到高含绒量羽绒服……波司登的卖点不断推出,已成为羽绒服市场的领跑者,每年都要推出近百款时尚羽绒服。从1997年到2006年,波司登公司已经连续10年以领军品牌的身份代表中国防寒服流行趋势。
多功能、多品种、多档次也是波司登羽绒服的一大特色。波司登有适合不同地域、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消费需求的产品。活泼可爱的儿童,爱好运动的青年人,从18岁到60岁以上年龄的人都能在波司登品牌下找到合适的羽绒服。在价格上,波司登既有适合工薪阶层的200至300元一件的产品,也有适合白领的2500元一件的时装。这种设计的定位,使波司登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面料工艺创新:以鸭、鹅羽绒为填充物的羽绒服需要采用特殊的防绒面料。因此,面料更新是羽绒服新产品开发的一个重要领域。而波司登公司在面料更新方面也一直走在同行业的前列,他们率先改变面料质地硬、脆的缺陷,采用薄、柔、弹性好、色彩靓丽、防静电的面料,使羽绒服多姿多彩、穿着舒适,从而聚集了更旺的人气。
2005年,波司登公司推出具有拒水、拒油、拒污功能的“纳米・抗菌”羽绒服,实现了羽绒服抗菌、护理、保养、洗涤方面的重大突破,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防寒服领域科学技术贡献奖。
营销思路创新:杰出的胆识与智慧,创造出惊人的成功之举。1998年5月24日,中国波司登登山队成功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1998年7月,波司登羽绒服随中国北极科考队远征北极。1999年11月,波司登羽绒服又伴随“雪龙号”科考船深入南极,波司登羽绒服随即在全国家喻户晓。2005年,波司登与中央电视合在山东德州举办了《同一首歌・走进波司登》活动。
在前不久结束的意大利都灵冬奥会上,我国体育健儿身穿波司登公司设计制作、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滑雪服,在冬奥会滑雪项目上夺得了中国滑雪史上的首枚金牌。
占领制高点――这是波司登公司营销思路的主旨,无论企业文化宣传还是产品促销活动,都坚持了这一主旨。他们用别人想不到或不敢想的方式展示企业和产品,思路和做法总是处在最高点、最前沿。高德康认为,竞争不能光靠价格,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过硬的产品品质以及独特的产品文化。这就是波司登决策者的超人眼光和睿智头脑。
一年一个思路,一年一个卖点,每一个卖点都是一个经典,都能再次掀起销售热潮,再度繁荣羽绒服市场,从而推动和引领中国羽绒服行业迅猛发展。这就是波司登――中国羽绒服领军品牌的独到之处。
走向世界的波司登
波司登公司是最早以自主品牌打入国际市场的服装企业之一,波司登品牌也是最有希望成为世界名牌的中国民族品牌之一。
中国是羽绒制品的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出口大国。中国羽绒制品的产销量占国际市场80%的份额。在中国羽绒服的王国里,波司登就是这个王国中的王冠,以她耀眼夺目的光芒受到世人的瞩目。
在国内市场占据半壁江山的波司登拥有冲击国际市场和打造世界名牌的资本与实力。1999年,波司登羽绒服率先以中国自主服装品牌成功地进入瑞士市场,从此走出了国门,开始了向世界品牌的进军。
应用新技术,在设计与工艺上与国际接轨,是中国服装业争雄世界的前提。11年来,波司登公司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建成13600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引进了世界一流的GGT/CAD、CAM电脑设计、裁割系统及日本、德国的特种缝纫设备,使公司一跃成为中国最大、最先进的羽绒制品生产基地之一。
与此同时,波司登公司积极推进“品牌先行、渠道跟进、合作共赢”的国际化战略,成为中国品牌服装进军国际市场的先头企业。从2001年开始,波司登公司先后与美国杜邦、日本伊藤忠等世界500强企业强强联合,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并成为NIKE、BOSS、TOMMY、GAP、POLO、ELLE等国际品牌的合作伙伴。
在拓展国际市场取得经验后,波司登公司确立了立足海外融资、融智,充分利用全球市场资源实现国际化的目标。2003年以来,波司登公司先后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设立了分公司,全力开发海外市场。2005年,波司登公司又在国家商务部门的支持下在俄罗斯开设了波司登羽绒服分厂。
为扩大自主品牌的国际影响和销路,波司登在上海成立了贸易公司,并在美国纽约设立了分公司,在莫斯科设立了专卖店,构建了有效的直营模式。在美国,波司登品牌羽绒服的款式风格与营销模式很快被当地消费者所接受,目前已进入Burlington和Century 21等大型连锁商场。
波司登一定会成为世界名牌
2004年10月、11月,国际著名经济学家、“欧元之父”、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世界品牌实验室主席罗伯特・蒙代尔教授先后考察了波司登总部及其美国分公司,他评价说:“波司登是中国20年经济增长奇迹中的奇迹。”并欣然题词:“波司登是为数极少的能够持续奇迹般增长的公司之一,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成就,而且正成为世界所认知的品牌。……我预言,波司登会成为世界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