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资源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资源现状

水资源现状范文1

关键词 库井灌区;水资源;可利用量;灌区配套

中图分类号 S2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82-0090-01

固原市原州区位于宁夏南部山区黄土高原西部的黄河上中游,清水河上游的六盘山东北部,属清水河、葫芦河和泾河三大河系的发源地。距自治区首府银川市325 km。属典型的黄土丘陵山区,土地总面积2760 km2。本区气候干燥,多年平均降水量430 mm,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约占年降水量57.7%,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1361 mm,多年径流深25 mm,水库水质矿化度0.75-1.2g/L,灌区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全区总人口43.1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为33.06万人,回族人口18.63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3%,农民人均纯收入1727.3元。全区实有耕地153.93万亩,其中水浇地30.17万亩。由于原州区地域偏僻,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水资源的严重不足,造成全区工农业生产条件差,经济落后,群众生活困难,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

1 灌区现状及规模

1.1 水库灌区灌溉规模及工程状况

原州区现有中小型水库30座,其中中型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16座,小(二)型水库11座,总设计库容2.576亿m3,因多年运行淤积,有效库容1.373亿m3,目前已完成除险加固水库9座:中型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6座,其它水库预计在2015年完成,水库将改善灌区水资源短缺的局面。

在已建的以水库为水源的灌区中,大多数水利工程建于六、七十年代,由于受地形条件影响和当时条件,设计标准偏低,工程不配套(有的工程配套率不到30%),加之长期以来管理体制陈旧,致使许多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目前,工程完好率占50%左右,各级渠道大多以土渠输水,缺乏末级农渠;斗渠则全部以土渠输水,渠道淤积、滑塌现象十分严重,渠系配套设施简陋,输水、控水、调水能力较差,造成输水不畅。缩小了有效的灌溉面积。2009年末全区实有耕地153.93万亩,其中水浇地30.17万亩(可灌面积15.2万亩,实灌面积4.53万亩)。灌区内干渠总长205.8 km,砌护123.19 km;支渠总长238.5 km,砌护95.8 km;渠道损坏116.32 km。主要分布在清水河和葫芦河流域。

1.2 机井灌区灌溉规模及工程状况

原州区现有机井550眼,井深一般在50 m-170 m之间,单井出水量10 m3/h-80 m3/h,可灌面积20.07万亩,实灌面积9.41万亩。灌区内配套低压管道总长117.12 km。主要分布在清水河流域。

1.3 大口井灌区

原州区现有大口井3897眼,井深一般在8 m-30 m之间,单井出水量7 m3/h-30 m3/h,可灌面积3.56万亩,实灌面积0.53万亩。主要分布葫芦河和清水河流域。

2 灌区水源及引用水情况

2.1 水资源概况

原州区地处六盘山分水岭地带,水资源以大气降水为主要来源,多年平均降水量430 mm,年降水总量69.97亿m3。降水量因地形和纬度的影响,由南向北递减,相差较大,且年际分布不均,7~9月为明显的雨季,其它为旱季。

原州区地表水资源1.156亿m3,地下水资源量0.6599亿m3。以现状利用地表水总量7754.1万m3计,地表水开发利用率为67.1%,由此可见,地表水开发利用的潜力还较大。地下水资源可利用总量4325万m3,以现状开采量3273万m3计,开采率达75.7%,接近于地下水可开采量。按水资源总量1.156亿m3计,现状用当地水5104万m3(地表、地下水),水资源综合利用率43.6%。因此,就原州区而言,加大地表拦蓄工程建设,合理增加地表水的开发利用,限制并调整地下水的开采,对原州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2.2 水资源可利用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和生态环境许可的前提下,最大可能被人们控制利用的不重复的一次性水量。

地表水可利用量:采用“最大可能利用的淡水资源量计算”,原州区河流较多,跨三个流域,西南部为葫芦河流域,流域面积204 km2;东南部为茹河,流域面积507 km2;清水河流域面积最大为入2049 km2。原州区地表水资源量1.156亿m3,葫芦河、泾河流域水质矿化度小于2.0 g/l,扣除泥沙10%后,地表水可利用量分别为0.1367亿m3,0.1186亿m3;清水河地表水资源量0.7608亿m3,

矿化度大于2.0 g/l升及氟严重超标的地表水0.10亿m3,扣除泥沙0.066万m3,同时加以水质淡化处理后可利用量为0.5948亿m3。则原州区地表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0.8511亿m3。

地下水可利用量:原州区地下水资源量0.6599亿m3,扣除矿化度大于2.5 g/l的苦咸水0.05亿m3,同时加以水质淡化处理后可利用的水资源仅为0.6099亿m3。按开采系数0.80计,地下水可利用量为0.4325亿m3。

2.3 水资源利用现状

2.3.1 库区水源工程及灌区配套工程现状

固原市原州区库灌区建设于六、七十年代,集中连片的灌区有10处,均分布在清水河上游的两台地上。清水河流域主要供水水库有沈家河、冬至河、寺口子、上店子、大马庄、郭庙、曹河、青石峡、二营、毛家沟等10座水库;茹河流域有康沟水库;葫芦河有张易水库。设计灌溉面积15.28万亩,现有有效灌溉面积4.52万亩。总库容25761.2万m3,已淤积11733万m3,有效库容13732万m3,建设干渠总长205.8 km,已砌护123.19 km,完好率26.1%;建设支渠238.5 km,已砌护95.8 km,完好率36.5%。水库灌区工程老化失修,渠道衬砌少而且标准低,冻胀破坏严重。灌区现有干支渠440.2 km,已砌护218.75 km,衬砌率不足50%;衬砌后的渠道也都因冻胀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完好率15%-90%;建筑物配套较差,缺少必要的测水量水设施,由于工程建设标准低,先天不足,加之运行时间长,维修资金缺乏,老化损失严重,工程带病运行,渠道供水极不安全。同时,由于畦灌面积大,土地不够平整,渠道及田间渗漏严重,大量水资源消耗于无效蒸发;造成灌区水资源的极大浪费。目前,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36-0.48,单方水的粮食生产率不足1.0 kg,处于较低水平。

2.3.2 机井水源工程及灌区配套工程现状

井灌区主要分布在清水河流域,有开城镇、清河镇、中河乡、彭堡镇、头营镇、三营镇井灌区。位于清水河东岸的河谷平原地带,项目区可灌面积20.01万亩,实灌面积9.41。目前项目区有机井550眼,除2007年配套40眼外,其余均采用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灌溉水利用率为50%-60%,水资源浪费严重。

2.3.3 大口井水源工程及灌区配套工程现状

以大口井为水源灌溉的灌区主要集中在葫芦河流域的张易镇的川台地带和清河镇的沙窝、郑磨等地。大口井主要在葫芦河和清水河河道两侧的台地中,截引浅层地下水源出水量一般在20m3/h左右。大口井3897眼,可灌面积35650亩,实际灌溉5342亩。大口井的配套主要由当地老百姓自发组织,在大口井内按装两项潜水泵并配套电力设施,将水抽到地面利用重力进行灌溉。其进入田间的配套工程由于资金有限,至今沿用土渠进行灌溉,渗漏严重,灌溉效率低下。

参考文献

[1]王法智,张伟,蔡久伟.关于黄河水资源管理问题的探讨[A].水资源管理与河流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

[2]张本赫,刘显智.我国中水回用存在问题与展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6.

水资源现状范文2

关键词:德惠市 水资源 供需现状

中图分类号:TV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a)-0223-01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不同时期的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供求关系分析。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然而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为此,供需关系就越来越紧张,实现供需平衡是水资源规划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匮乏的水资源不仅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造成了水环境的不断恶化。熟悉水资源及其时空分布,是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管理的前提与基础。水资源的供需及可持续利用如不得到重视,将严重影响经济建设和发展,水资源论证工作正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手段。大力开展水资源论证工作,将为合理开发利用、科学管理水资源起到巨大的作用。

1 德惠市自然概况

德惠市位于吉林省中北部,属中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全市年平均气温4.4摄氏度;年均降水量531mm;无霜期年平均138天。辖14个镇、5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全市人口95万,其中农村人口80万。有汉、满、蒙、回、朝鲜等15个民族。勤劳、智慧、富于开拓精神的德惠市人民就生活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

2 自然资源及水质状况

德惠市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全市有耕地21.4万公顷,占幅员面积的62.3%,以黑钙土和草甸土为主,土质肥沃,适宜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森林覆盖率13%;草地占幅员面积1.9%。境内江河水域面积达8000公顷,适宜渔业和水田发展。德惠市年产粮食150万t左右,居全国第七位,有丰富的粮食资源和秸杆资源。水稻种植面积5.4万公顷,年产水稻40万t,稻草39万t;玉米种植面积11万公顷,产量达99万t,可利用玉米秸杆资源150万t;大豆、高梁及果蔬的种植也颇具规模,产品销往国内大中城市并远销海外。水质概况:农村水质情况较好,城市生活居民区水质情况较差。地表水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但做为农业生产用水仍是较好的水源。地下水为重碳酸钙和重碳酸钠型水,pH值在7.0~7.7之间,总硬度为每升355mg。矿化度为每升995.7mg,为中性和偏碱性低矿化淡水,适宜饮用和灌溉。松花江流域,由于地下水潜水上部没有隔水层,孔隙含水层富含淤泥质和铁质。

3 水资源现状供需情况

德惠市2012年全境供水量5.1233亿m3,其中地表水1.7407亿m3,地下水3.3826亿m3,暂无外调水和其他供水。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为96%,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139%,现状主要供水工程高城子水库、七一水库,供水量0.2015亿m3,30635眼水源井,供水量3.3826亿m3,引水工程1处,供水量0.15亿m3,提水工程11处,供水量1.3892亿m3。全境用水量4.5297亿m3,其中农业用水量3.9130亿m3,工业用水量0.4173亿m3,建筑业(含三产)用水0.0048亿m3,农村居民生活用水0.1102亿m3,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0.0844亿m3。德惠市2012年全境需水量5.0711亿m3,其中农业用水量4.1856亿m3,工业用水量0.4173亿m3,建筑业(含三产)需水量0.0048亿m3,农村居民生活需水量0.3330亿m3,城镇居民生活需水量0.1280亿m3,农村生态环境需水量0.0009亿m3,城镇生态环境需水量0.0015亿m3。德惠市2012年全境缺水量0.8973亿m3,缺水率达到17%,属重度缺水城市,同时也属于资源性缺水城市。全境水资源总量4.9101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7977亿m3,可利用量为1.7407亿m3,地下水资源量3.1124亿m3,地下水可开采量2.4331亿m3,不重复量4.2308亿m3。

4 水资源供需水平衡分析

德惠市水资源供需水平衡分析,以2030年为预测年。德惠市2013年现状供水能力为4.1738亿m3,在建重点水源工程1处,为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预计2030年供水能力将达到0.4380亿m3。2013年基准年需水量5.0837亿m3,其中农业需水4.1856亿m3,工业用水量0.4275亿m3,建筑业(含三产)需水量0.0052亿m3,农业居民生活需水量0.3340亿m3,城镇居民生活需水量0.1287亿m3,农村生态环境需水量0.001亿m3,城镇生态环境需水量0.0017亿m3,2013年基准年供水量4.3198亿m3,缺水量0.7639亿m3。预测到2030年,全境需水量将达到5.2404m3,其中农业需水量3.9810亿m3,工业需水量0.8140亿m3,建筑业(含三产)需水量0.0089亿m3,农业居民生活需水量0.1556亿m3,城镇居民生活需水量0.2679亿m3,农村生态环境需水量0.0038亿m3,城镇生态环境需水量0.0092亿m3。2030年全境主要供水工程为水库,供水量0.2015亿m3。30635眼水源井,供水量2.4331亿m3,引水工程供水量0.5880亿m3,提水工程11处,供水量2.3883亿m3,总供水量为5.6109亿m3,全境供需水基本能保持平衡或供小于需。

5 水资源供需结论

水资源供需分析目的有:通过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分析,弄清楚水资源总量的供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预测未来,了解水资源余缺的时空分布;针对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进行开源节流的总体规划,明确水资源面临的问题。理论上讲,供需关系有三种情况:供大于需、供需平衡和供小于需。

6 水资源供需措施

实际上分析供小于需,即供水紧张问题。为了缓解供需矛盾,在水资源调查、评价阶段应开展用水现状调查,对供水系统结构和需水系统结构的不适应情况进行分析,出现供水缺口的原因一般有两种:一是工程设备能力不足;二是水源短缺。前者可通过兴修水利工程加以解决,后者应采用开源节流的办法。此外,河湖水污染和地下水超采仍较严重,一些地区“有河皆污,有水皆脏”,一半以上的城市地下水遭到污染。为保证未来的需水要求,还需参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生态建设规划的目标,对水资源供需关系作出相关分析,以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

参考文献

水资源现状范文3

【关键词】:鲁甸 水资源利用 保护

水资源保护的核心是根据水资源时空分布、演化规律,调整和控制人类的各种取用水行为,使水资源系统维持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以达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水资源保护不是以恢复或保持地表水、地下水天然状态为目的的活动,而是一种积极的、促进水资源开发利用更合理、更科学的问题。水资源保护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是对立统一的,两者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

1、鲁甸县水资源情况

1.1年降水量、年径流量

1.1.1 年降水量

鲁甸(文屏)气象站1959~1988年平均降雨量为925.8mm,江底702mm。文屏站多雨年(1968年)降水1131.71mm, 少雨年(1975年)降水584.5mm,变幅比值1.94倍,一日最大降水为137.4mm(1974年)。全县多年平均降水1006mm,年降水量15.1亿m3。 1956~1979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江底、南筐、李家山一带降水量750~800mm;火德红、龙井、新民一带降水量800~900mm;文屏、桃源、大水井、小寨、龙头山一带降水量带为900~1000mm;水磨、龙树、梭山、乐红一带降水量1000~1100mm。拖麻、铁厂降水量1100~1200mm。近20年来降水量明显减少。

1.1.2 径流量

全县总面积1487 km2,1998年径流深462mm,径流量6.87亿m3;2005年径流深238.6mm,径流量3.548亿m3。年平均径流深377.3mm,年平均径流量5.61亿m3。

以流域划分多年平均产水量。牛栏江流域,包括小寨河、龙泉河、黑石河、可郎河(乐红乡官寨村)、袁家河沟(老乐红寨子)等,年均产水量34.84万m3/km2(其中江底、机车、南筐一带10万m3/ km2);昭鲁河流域年均产水量20万m3/ km2;龙树河流域年均产水量56万m3/ km2。全县年均产水量37.72万m3/ km2,降水总量15.10亿m3,年均径流量5.61亿m3,径流深377.3mm。

由于人口密度、降水量和径流量不平衡。人均拥有水资源量龙树河流域最高,其次是牛栏江流域,最低是昭鲁河流域。

多年平均蒸发量,以E-601型蒸发皿观测, 蒸发量大的时间是4~9月, 蒸发量小的时间是10~3月。龙树河流域1000mm, 文屏、小寨1100mm,江底、南筐1400mm。全县多年平均干旱指数1.31,绝对湿度10.9毫巴,相对百分数75。

2、 鲁甸县水资源利用情况

水库蓄水:全县有小(一)型水库8座,小(二)型水库8座,塘坝17座,总蓄水量2547.93万m3。引水渠道(不含水库配套渠):全县有小(一)型引水渠道4条,其中2条为渔洞水库南干渠鲁甸分干渠(严格划分不完全是鲁甸县的水资源);小(一)型以下引水渠道112条,总引水流量7.56 m3/s。年用水量以90天计(一般年用水为60天左右),年用水量为5878.66万m3。农灌工程蓄水池: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水利局及相关部门已建成各类蓄水池1100多个,总蓄水量16.5万m3,加复蓄水约25万m3。非工程措施灌溉及用水:山区不少地方仍采用简陋自流的引水方式引水灌溉及生活用水,如土渠、塑管等,灌溉主要为稻田,估算年用水量约500万m3。水窖工程: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水利局及相关部门已建成各类水窖约15200件,总蓄水量45万m3。解决7.05万人,4.23万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人畜饮水管道引水工程:包括县城供水,全县共建成管引工程195件,年供水量约300万m3。解决了11万人和5.5万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水池120件,年总用水量约10万m3,解决8400人,5140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工业、建筑、林业等其它用水:全县年供水量约500万m3。

3、鲁甸县水资源保护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3.1 水资源浪费严重

鲁甸是一个农业县,农业人口约占95%,在广大农村存在着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大部分地区仍然采取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农业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5%,而一些发达国家,节水灌溉面积比例达到了80%以上。

鲁甸农村节水用水观念普遍不强,农业用水利用率相当低,造成巨大的水资源流浪费,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水资源型干旱导致广大农村农作物减产或绝收,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农民收入降低,严重影响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是农村实现小康社会、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桎梏。

3.2 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

全县地势呈南低北高,北部的水磨、龙树一带海拔高,降雨量大,水资源丰富,但气候冷凉,农作物产量不高,农作物及经济作物很单一;南部的江底、南筐、李家山一带海拔低,气温高,农作物及经济作物品种多,出产极好,但降雨量少,资源性缺水严重,干旱十分突出。

3.3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全县降雨受典型季风气候影响,全年降雨时间分布不均衡,降雨明显呈季节性,其中70―80%降雨集中在6、7、8月内,汛期降雨强度大,雨量太过集中,往往地表径流汇聚而引发洪涝灾害,当雨量集中的汛期过后,农业用水依然巨大(冬春两季),因水量大部分都集中在汛期,水资源集中期偏离农业用水集中期。年内降雨量分布不均,甚至出现连续丰水年或连续枯水年的情形(如最近两年的连续严重干旱),使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水的短缺问题更加严重。严重阻碍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

4、鲁甸县水资源保护的思索

4.1开源节流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全县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基本都已经开发了,例如适合兴建水库的河流都基本建了,国家不可能投资把所有的河水都利用起来。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2009年全县耕地面积48.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只有11.49万亩,水利化程度23.8%。

4.2 加强引水工程、蓄水工程的维修及管理,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全县有各类引水渠116条(不含水库配套干渠);有小(一)型水库8座,小(二)型水库8座,塘坝17座,总蓄水量2547.93 万m3。各类蓄水池1100多个,总蓄水量16.5万m3。应加大力度进行全面管理,甚至可以把水利工程管理纳入乡镇领导的年度考核。特别要加强对蓄水工程的蓄水管理。

4.3 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用水总量也在不断加大,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势在必行,只有实现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才能保证经济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4.4 技术措施

鲁甸县农业灌溉用水利率相当低,一般只有40%左右,生产单位粮食用水是发达国家的2―3倍,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的80%以上,水资源存在极大浪费。因此要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如滴灌、喷灌,相比传统的漫灌方式,水资源利用率要提高40%左右。

4.5 经济措施

运用经济措施节约水资源,我国水价偏低也是水资源浪费的一个原因,过低的水价不能充分约束公民节水,应适当提高水资源价格,运用经济措施对水资源进行微观调控。

4.6 法律措施

加强《水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积极参与水土保持和水污染防治,依靠法制治水,节约宝贵的水资源。

水资源现状范文4

【关键词】水文监测;水资源;合理开发;持续利用

1 水文监测的特点

当代的水文监测有传统性、及时性、随机性以及标准性 4 个主要特点。对水资源进行循环的有规律的检测和记载的过程反映了水文监测的传统性,它是进行水文监测最基础的工作;水文监测的及时性主要是指通过水文监测可以对于突发事件 (例如洪水) 等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进行快速准确地传达,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相关决策和调度工作;随机性主要是指在进行水文监测时需要考虑很多不确定性的方面,主要是因为发生旱涝等灾害的时间、地点等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水质的变化也存在突发性;而标准性则是指进行水文监测是要按照一定的技术标准,参照 《水情拍报标准》、 《水文测验规范》 等进行规范进行。

2 水文水资源监测服务于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的几个方面

2.1 有利于水资源的配置

通过对一个区域、流域或者跨流域的水资源的发展趋势和承载能力进行分析和研究,不仅有利于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还能够对产业进行调整,在宏观和战略上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决策支持。

2.2 有利于水资源的管理

通过水文水资源的检测能够为取水许可、分配水资源、转让水权及其相应的法律法规相关方面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

2.3 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

通过水文水资源检测可以对水质进行检测,例排污口、饮用水的水源地、行政区的交界处、国际河流等,如果发生了重大的水体污染事故还可以进行快速的检测。

2.4 为水环境、水生态管理保护服务

可以进行水资源的管理,为水资源提供监测和预报工作,有利于生态坏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2.5 有利于水资源的调度

通过水文监测所服务的水资源调度包括:实时或年纪间的调度、跨水域的调度、区域不同水体调度、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调度、将洪水进行资源利用等,并对这些调度进行检测、分析以及预报。

3 水文水资源监测现状及其应对措施

3.1 防洪工程的兴建改变了水文要素

在中国的很多地区和城市为了防洪对重要河流和大型的水库进行了加固和治理,还有的城市为了美化市容或者改善生态环境建设了水土保持工程、拦河枢纽工程、堤坝建设等工程,以及对于地下水的超量采取等,这些方面的工程建设通过闸门对水流量进行了控制,从而影响到同济水位的流量以及流速,使水文要素发生了变化进而改变了原有的水文要素的相关规律。这也就直接影响到了对水文资料的分析和水情信息的提供。针对这种现象的产生,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对水文水资源进行监测,水资源的管理部门要对于水位流量的关系产生的变化、测流方式的精简工作、测流系数的相关实验、水位流量单值化等进行相应的资料收集、研究和分析的工作。

3.2 水文监测采用了新技术 扩大了水文作业的范畴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在进行水文监测时引入了先进的系统和技术,如固态存储、遥测系统、超声波水位计、微机测流系统、计算机网络等,这就要求进行水文测试的工作人员要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这将使对水文从业人员的一个挑战。各水文工作单位要在及时引进新技术的同时也要注重对本单位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

3.3 水文监测模式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

目前在全国的大大小小的城市已经建立了很多的橡胶坝和拦河坝,这些堤坝的建立严重影响到了水文的监测工作。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这些水文站的建立影响了水文数据以及水文要素的改变,进而影响到了水文资料以及水情信息。所以相关的水文监测站要随时掌握河道的洪期规律、水域内相关工程的情况,以根据这些规律和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和对策;相应的管理部门对水文资源的一些要素如水位流量、测试方式、测流系数等进行试验、分析和研究。

此外也存在一些人类的活动给水文监测工作带来了影响,例如跨流域调水、开发滩地、河道引水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国家对农业种植结构以及治水方略的调整、水文断面的水流受到控制等等。这就要求水文断面检测人员改变原来的的工作模式,抛弃原来只对检测断面进行坚守的工作方式,加大水量巡测、强渠道测流、控制引水口的工作力度,提高水文调查的工作。

3.4 资料整理与测验工作的不匹配 导致资料整编对测验工作指导困难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的水文资料几乎都由计算机进行编整,计算机编整造成了原始资料的检查、流域内观所有测点的一致性检测等都存在不足,尤其是容易导致上下游水流出现偏差、个别观测点的资料编整不合理等现象。所以在采用计算机进行资料编制的前后要通过上下游水量的核对、分析水量是否平衡、参照降雨流径等方式严格审查观测资料的合理性,以此来提高计算机编制水文资料的可信度和质量水平。

3.5 不能够将日常的监测工作和资料的分析研究相结合 使劳动重复

对于各水文站点的单值化分析、泻流曲线的率定、水位流量关系的分析等应该引入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分析,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水文监测站相应工作人员的劳动,还能够提高水文监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6 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应急协调能力不够

由于水文监测相应的设施设备落后,使得水文监测对于水质、水量的检测等都缺乏效率和准确性。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对于水文监测的基础设施的相关建设加以重视,尤其是对于应急能力和协调能力的建设,以提高水文监测的精度和应急防范能力。对常用的检测设施和设备进行完善的同时也着重提高水文监测系统自动检测预报的功能、水文监测系统的快速性、智能性,并加大对重点的水域和地区进行自动检测系统的普及,通过以上措施不仅能够提高水文水资源的综合能力,还能够使水文水资源的管理符合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7 水文水资源监测的服务意识不够 进而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作为水文水资源的从业人员一定要有使水文信息社会化、公开化,让水文资源作为社会的公共资源为广大民众所使用,以胜任水文水资源监测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中所担当的角色。通过充分发挥水文水监测信息的作用来为社会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和支持。

参考文献:

水资源现状范文5

关键词:水资源 污染 环境 治理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工农业生产用水不断增加,也引起了各种淡水资源争夺的日益加剧。因此,为了解决现有的水资源匮乏和供需矛盾,我们必须要在工作中采用合理的手段和方法对淡水资源进行治理和开发,从而保护水资源、减少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对水资源所造成的污染。

一、水资源概述

水是最为基础的自然资源之一,地球上任何一种生物要想生存和生产都离不开水。可以这么说,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来自于水,以后假若没有水的存在,那么生命也必然随之消失。在古老的时代由于人口的较少,对于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较少,造成的水资源污染也可以忽略不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自从工业革命之后的这段时间里,人们生活和生产用水的不断增多,不仅造成了水资源利用的上升,也造成各种水资源浪费的严重。所以,在当今水资源日益匮乏且污染严重的新时期,水资源危机已成为制约世界上各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成为国家政策、经济、技术上所面临的主要话题和复杂难题。在传统的统计工作中,人们普遍的人为水资源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但是经过多年的社会生产实践表明,这种概念与看法是一种极端错误和品面的认识,也是自然接种最能够为人们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一项。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要在工作中加大淡水资源研究力度,大力宣传节约用水意识,从而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水资源浪费现象。

二、我国水资源现状

众所周知,水资源在社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有效提高和改善的同时也造成了水资源污染的日益严重。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和水资源匮乏,使得人均用水量日益紧缺,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又一项难题。

1、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水是人类生活与生产的基础所在,也是一切经济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命脉,更是人类生命影响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水资源的应用已成为社会生产的关键,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环节。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样的事情,有些地区已经成为了严重缺水现状,同时这些地区的经济与其他地方相比较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为了解决城市现有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多年以来,各个城市市委以及政府都将城市供水作为首要任务来抓,这种措施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环节了城市建设中水的影响与制约因素,也促使了城市经济的顺利持续发展。但是就目前世界整体性水资源分析,其中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缺陷,严重的制约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目前地球上水的总贮量约有13.9亿km3,其中约97%为海洋咸水,不能直接为人类利用,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在我国,水资源就更为匮乏,我们拥有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但是,我们仅仅拥有世界百分之六的淡水资源水。人均水资源量与生活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

2,当前匮乏的水资源现状下,水资源再度污染的现状也极为严重。

在极度匮乏的水资源现状下,我们人类还不知道珍惜,在对大自然肆意地索取着宝贵水资源的同时,又在盲目的破坏和污染着水资源,这是我们人类的悲哀,也更是我们作为一线的水质监测工作者应该振臂呼吁,启蒙和唤醒人们的水资源保护意识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多年来,来自于我们水质监测一线的水质污染数据显示:人口数量的几何增长、现代工业废水的乱排乱放、城市垃圾、农村农药喷洒等等,造成本来已是极少的淡水资源加剧短缺,无法为人所用。据统计,全国各大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全国78条主要河流有54条遭污染。七大水系中有一半河段受到污染,86%城市河段污染超标,比较严重的有:黄河、淮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等河流湖泊。

3、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用水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从而造成我国水资源严重缺乏。在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我们主要从以下几点详细介绍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第一,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人们的生活用水不断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农业、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也在不断增加。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城市供水严重不足,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需求;第二,水资源遭到严重污染,水质不断下降。由于农业用药和工业生产而造成的水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从而造成水资源的相对紧缺。由于工业生产的用水量剧增而大量开采地下水,从而导致地下水形成漏斗区,给海水倒灌提供了便利;第三,过度开采水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生产生活用水量,人们不断开采水资源,从而破坏大量的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

三、解决水资源污染的主要措施

1.全社会都要树立一种节水减排和防污治污的环保意识

居民应该从自身做起,既要有节水意识,也要把防污当作每日必省的生活常态。只有当全社会都树立起了一种节约用水,降低排放的环保意识的时候,我们才会有可能重新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碧水蓝天。对于一些有污水排放的重点企业,也不能仅仅把目光放在效益的追求上,应该具有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在追求效益的同时,也要在治理排放上增加投入。作为国家管理的层面上,要在总体的高度搞好环保教育,力所能及地保证环保投入,在实际的行动中把治污当作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2.针对农村水治理环节的薄弱,要切实加强农村水源污染的防治

农村要推行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内容的生态农业生产体系,就更要树立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要把现代化科学技术和传统农业精华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增加有机肥的使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开发生物农药技术,推广以菌治虫、以虫治虫的生物技术替代农药。

3.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

改革现行城市污水处理体制,实现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营的社会化、市场化、企业化。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要引入竞争机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收益”的原则建立多元化投资建设,企业化运营管理、社会共同负担费用、政府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的模式。积极探索城镇给排水建设和运营一体化的管理体制。

水资源现状范文6

关键词 水资源保护;现状;对策;辽宁省

中图分类号 TV21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251-02

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三个重大问题。水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一问题已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1 辽宁省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

辽宁省位于松辽平原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78.1 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41.79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820 m3,耕地平均占有量8 205 m3/hm2,均为全国平均占有量的1/3,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12。目前,全省水资源开发率已高达40%,远远高于全国平均值,其中辽河柳河口以下、浑河流域约90%,太子河流域约70%,除浑江、东辽河、滦河流域以外,其他流域水资源开发率也都超过30%,基本没有可供开发的潜力[1]。

随着辽宁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来对水资源的需求还将不断增加,缺水形势将更加严峻,如不采取有力的节水和水资源保护措施,极有可能出现水危机[2]。

2 辽宁省水资源保护现状

2.1 水资源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

辽宁省是全国闻名的老工业基地,又是省辖市最多的省份,工业门类齐全,城镇人口比例达1/2以上,需水量大、废污水排放量多。根据近年来入河排污口的监测情况,全省每年废污水排放量都在22亿m3以上,全省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仅为污水排放量的50%,远未达到预期效果[3]。因此,大部分废污水还是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而全省水环境容量较低,增加了水资源保护的难度,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对上万例大小生态系统的统计分析,当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折合成产水深大于150 mm时,基本可以保证适当的人类活动、维持原有生态系统不退化,而辽宁省52.6%的地区达不到或勉强达到维持原有生态系统的最低水资源量;有88%的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在1 000 m3以下,为重度缺水和极度缺水区。而排入河道的废污水又进一步污染了原本水量并不充沛的江河水域及地下水。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40余条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较为严重的有29条,河流除源头段为Ⅰ、Ⅱ类水质外,其余大部分河段均为Ⅳ、Ⅴ类水质,流经城区河段枯水期水质基本都是超Ⅴ类。由于污染严重,很多水体功能下降甚至丧失,水功能区划得不到实施。全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44%,超过Ⅲ类水质标准的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47%。从这个意义上讲,水污染也是水患。因此,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刻不容缓。此外,由于水量缺乏,盘锦市的苇田湿地和沈阳市的卧龙湖湿地都存在萎缩问题,生态功能也在下降。

地下水是辽宁省的重要资源,每年开采量均占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的50%以上,原本水质较好,但也同样亟待保护。根据全省第2次水资源评价,地下水在铁、锰不参加评价的情况下,全省Ⅳ、Ⅴ类水质标准的分布面积达到全省面积的55%。由于地下水过量开采,引发了大面积地下水超采漏斗,产生了水质恶化、湿地萎缩、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由于地下水严重超采,沈阳、鞍山、锦州、营口、辽阳、盘锦等地形成了16个地下水超采区,大连、锦州、营口、葫芦岛等沿海地区发生海水入侵,包括海侵区在内的全省超采区总面积达到2 600 km2,年超采量4亿m3,地下水综合开采系数达到1.37。仅以海侵区为例,全省滨海地区共有12个县(区)52个乡镇,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3.87万hm2农田处在海侵区,580眼机电井报废,减少灌溉面积0.2万hm2,有56万人、10万头牲畜的饮用水存在困难。随着全省经济的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量不断增加,废污水排放量也与日俱增,水资源保护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

2.2 水资源保护工作现状

2.2.1 加强江河湖库水环境监测。监测江河湖库水质是水行政部门的重要职责,辽宁省专门成立了辽宁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及10个市分中心,负责全省地表水、地下水水环境监测。经过多年努力,现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水环境监测体系:①河流监测。共监测河流30条,监测河长2 931.2 km,设水质监测站61个,监测断面72个,每年监测12次。②地下水监测。全省地下水常规水质监测井95眼,每年监测1次。③水库监测。对大伙房、清河、柴河、汤河、葠窝及碧流河等25座大型水库水质进行监测,每年监测8次。④海水入侵区监测。设91个监测孔,监测海水入侵面积的变化。

2.2.2 积极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近年来,辽宁省在原流域水利规划、水资源规划、水中长期供求计划及城市供水水源规划工作的基础上,先后开展了浑、太河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辽宁省水功能区划、辽宁省水资源保护规划,进而确定水功能区及水域纳污能力,逐步使河流在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具备自净能力。

2.2.3 编制实施辽宁省地下水保护行动计划。地下水是辽宁省主要的供水水源,现状地下水开采量占全省总供水量的1/2以上,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4]。但由于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部分地区地下水严重超采、地下水污染加剧,严重危害了供水安全,并导致一系列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为加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控制因超采而形成的漏斗,防止地下水污染和海水入侵,辽宁省根据大量实测资料,按照开源节流与保护并重、节流优先、地下水与地表水优化配置、管理与保护并重、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合理地划定了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和保护区,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地下水采补平衡,防止地面沉降和污染,保护地下水资源。“十五”期间,全省采取依法封闭地下水井、节约用水和建设替代水源、人工回灌、海侵区帷幕灌浆等措施,对地下水保护区进行了综合治理,累计依法封闭取水井1 300眼,压缩超采水量4 100万m3,取消停建了10处大中型地下水取水工程,每年少开采地下水6 000万m3。

2.2.4 加强了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开展了《辽宁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的起草工作,启动了《辽宁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工作,提出了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方案。

2.2.5 强化取水许可水质管理。取水许可水质管理是取水许可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水利部《取水许可水质管理规定》,结合取水许可年审制度,辽宁省已经连续多年对工业取水户的取水和退水水质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填入取水许可年审表,对取水水质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审批,对退水水质未达到排放标准的提出限期治理要求[3]。

2.2.6 加强对入河排污口监测、监督。自1992年以来,辽宁省先后多次对辽河、大凌河、小凌河、鸭绿江等入河排污口及支流入河排污口进行监测,并逐一进行登记,为水资源保护和防治提供可靠数据。

2.2.7 定期水质简报和水资源公报。为及时反映辽宁省河流和水库水质、废污水排放量、海水入侵面积等情况,从1992年开始辽宁省水资源公报,并定期水质简报,为各级领导进行水资源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提高公众水资源保护意识起到了宣传作用。

2.2.8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防止水土流失。辽宁省共有5 141条小流域,截至目前已有1 240条流域得到综合治理,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433.33万hm2,栽植水土保持林313.67万hm2,经济林47.2万hm2,兴修水平梯田53.47万hm2和大批蓄水保土工程。通过这些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减少了河流、水库泥沙,山丘区土壤侵蚀模数已由每年的2 088 t/km2,减少至1 356 t/km2,改善了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

2.2.9 积极开展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自1996年以来,辽宁省水利部门先后完成了观音阁水库等多项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和红沿河核电站等40多个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既满足了生态环境的要求,又保证了建设项目对水资源的需求。

3 今后的工作思路

水利部门是代表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担负着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保障水资源供给的重要任务,不但要保障水量,还要保障水质。特别是面对辽宁省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的现状,辽宁省水利部门任重道远。今后更要认真按照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和政府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保护[3]。一是加强水质监测工作,调整完善水质监测网,建立水质预警预报系统,提高水污染防范能力。二是将已开展的各项水资源保护规划落到实处,对没有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的河流也要在已有流域规划基础上开展起来。三是要抓紧法规建设,尽快出台一批对保护水资源切实有效的法规,如辽宁省水资源保护条例、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等。四是建立资金投入的多种渠道,以确保水质监测等水资源保护基础工作的开展。五是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速淘汰浪费水资源、污染水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5]。坚决关停并转一批生产规模小、工艺落后、用水量大、污水排放量多的企业。六是调整农作物布局,优化种植结构,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努力减少面源污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水资源保护工作将更加重要,任务更加艰巨。为此,必须把水资源保护摆在同防汛、抗旱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开源、节流和保护并重,努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辽宁省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4 参考文献

[1] 辽宁省水利万.辽宁省水资源[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DB/T 1237-2008辽宁省地方标准行业用水定额[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 张桂珍,杨诣,曲景艳.发挥水文优势 依法保护水资源[J].东北水利水电,2001,19(5):31-32.

上一篇保健品

下一篇关于中秋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