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程序设计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程序设计报告范文1
一、电子行业的社会背景和行业背景
我国是电子信息产业大国,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对于湖南而言,电子产业也是一个支柱产业,长沙更是将电子产业作为主要的龙头产业进行优先发展,涌现出了威胜电子、长城信息等一批在全国都有影响的企业。应该说这样的市场对电子应用专业中职类人才需求是很大的,但具体的情况是怎样的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企业进行过调查,威胜电子根据其生产能力和市场份额,仅2008年需要电子类的各层次的人才近400多人,而实际企业在市场上招聘的人才不到300人,尤其是生产一线工人,更是缺额很大,对企业产生不良影响。
二、我校电子专业现状
我校电子专业开设于1986年,20多年来为市场培养了3000多名电子行业的专业人才,学校有各类电工电子实验室10多个,开设的专业课程包括《电子技术》《电工技术》《电工技能》《音频技术》《视频技术》《电子CAD》《单片机》《传感技术》等。根据目前的市场而言,有些课程很有必要,有些则已经过时了,关键是有的知识点并没有针对真正的市场即企业的需求设置。而企业的需求是什么呢?来看看我们的企业吧。
三、长城电子信息公司凯杰公司对公司各方面人才的要求
长城电子信息公司凯杰公司是一家电子行业的上市公司,2011年5月21号到29号我们20多位电子专业的中职老师对该企业进行了为期9天的调研和实习,以下有关资料由生产管理部杨理胜经理和骆曼主管提供。
IPQC人员的职责要求和能力要求
1.岗位名称:IPQC人员
2.岗位作用:对全公司范围内所有过程的产品品质进行管制
3.目标和目的
确保全公司范围内所有过程的产品品质受控
4.岗位职责
(1)过程控制
①按检验规范和作业指导书及相关文件要求对车间的半成品、在制品进行抽检;
②对所有过程影响产品品质的一切要素进行管制,如防静电管制,生产环境温湿度管制,烙铁温度管制等;
③有权对影响产品品质的所有过程工艺进行管制。
④发现过程品质异常,及时反馈给技术、生产、品质部的工程师或主管。
⑤协助所在班组开展自检、互检工作,并负责产品检验标准的宣贯。
(2)工序管理
①为确保产品质量,上一道工序转下一道工序,未达到IPQC控制目标的产品;IPQC有权判定产品NG;
②对试产和量产的产品品质稽核,
③对生产过程的维修板、扫尾补料板进行重点管制,确保品质受控。
(3)检验记录
①做好IPQC检验记录和报告。
②每小时确认各工序的质量情况并签名确认。
(4)检验设备的管理
检验设备
(5)IPQC区域的7S
做好IPQC区域的7S,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5.关键技能与知识
电子或管理相关专业
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6.关键绩效指标
过程批不合格次数=0次
程序设计报告范文2
Visual Basic(以下简称VB)程序设计课程是现在多数高校普遍针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所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大学新生在入学第一年普遍接受的计算机知识的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和VB程序设计课程,而VB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可以提高程序设计的逻辑性。VB程序设计课程是高校计算机教学的重要基础课,如何提高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已成为高校计算机教育者研究和探讨的热点问题。
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一直备受关注,因为在一定意义上讲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将会对学生将来在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和认知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在学生初中及高中的计算机学习过程中,多数学生已经拥有较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因此,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时,尤其是在VB程序设计课程学习时表现出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厌学的情况。在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十分必要。
1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的定位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在高等院校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此类课程是一种基础的技能教育,主要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计算机不仅是作为一种工具,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的目的是为后续专业课程服务以及为今后毕业和工作与生活中所应用计算机做准备。此外,它还是一种专业教育,计算机作为一门学科,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全方位应用和开发能力。
在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该门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信息素养。与此同时多数高校将英语等级证书和计算机类证书纳入毕业考核环节,因此学习VB程序设计课程还可以帮助学生顺利拿到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提高学生毕业时的择业竞争力,对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能力的培养或多或少起到了帮助和促进作用。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教育的普及,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不断提升,并且学生对计算机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及常用操作拥有一定理解和掌握,然而在相对专业的VB程序设计课程及应用上掌握情况并不理想,学生的程序设计逻辑性还有待提高。
2 现状及存在问题
通过VB程序设计课程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该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教学设计环节理论课程多于实验课程实际是弊大于利。在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为了使学生可以加深对课程概念性的知识尤其是一些重要的语法的理解和掌握,过多的安排理论教学学时数,实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过多的安排理论课程的讲授,学生会觉得此门课程十分枯燥无味又难以记住,而且课堂教学效果很不好。其次,教材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十分重要。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材选择一定要建立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基础之上,不能盲目追求专业化的程序设计教材,教材的选择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内容,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再次,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学生缺少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还是目前教师采用较多的讲课形式,此类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变得被动学习,学生完全处于知识接收者的角色,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后,课程的考核成绩组成形式过于单一,不能切实的反应学生平时的真实学习情况。以往的考核形式由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组成,在批改学生作业时经常发现抄袭的情况,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教学过程中缺少实验环节的考核,缺少综合性实验练习。目前的课堂安排都是围绕如何去消化理论课程内容而开设的,学生在实验课堂中只是单一的看书写代码,解决实际性或综合性问题能力较差,实验环节相对孤立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上问题降低了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3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的改革内容
3.1 教学设计改革
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常用算法和编码方法,能够利用该门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相应的程序,具有一定的程序调试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其它程序语言和提高程序设计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不仅能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又能掌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为开发Windows应用程序打下良好的基础。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十分重要,课程主要包括理论课程环节和实验课程环节。VB程序设计课程的基本概念较多,需要掌握的算法和程序结构也比较繁琐,因此理论课程的讲解是必不可少的。而VB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要求很高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实验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实际的教学知识并不只是靠听讲和看书就可以完全掌握的,而是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实践积累。因此,在课程教学设计环节应格外重视实践的重要性,适当增加实践课时,减少理论课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倡通过学生的实践去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验上机时间,还必须重视实验的各个环节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3.2 教学内容改革
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有针对性和难度的层次性,教学内容设计应从实际问题出发,从应用的角度入手,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采用一部好的教材或是根据本校学生的学习情况编排教材,使教学目标更加清晰、明确。教学内容应重视实验环节的设计,精心设计每部分知识点的上机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梯度,既要保证有基本和较简单的内容,又要拥有一些具有高难度和挑战性的教学内容,重视实用的有创新性并且有趣的教学内容,这样可以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达到各自的学习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内容的设计注重学生的创意,使教学内容设计可以让学生逐渐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并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VB程序设计课程的渴望和积极性。
3.3 教学方法改革
在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十分重要,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的效果。比如,在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大一学生,可以采用传统教学的讲授式方法,以教师的讲授和学生听课并记笔记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中的基本概念、语法和结构为主,详细阐述和说明教材中的要点和难点,以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为目标。其次,还可以引入“问题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之前先提出相关问题,以学生分析和讨论问题为主,根据教材的内容,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帮助学生提炼教学纲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知识点,正确的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和“错误教学法”。在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代码的编辑十分必要,因此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应注重采用案例教学,以实际案例为依托,将理论知识点隐藏其中,在学生了基本的概念和语法的知识后,要及时引入相关案例,通过应用程序设计中的语法、算法、结构等内容解决问题。此外适当引入“错误”代码的编写形式,在输入程序代码时采用学生编程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操作,这样当程序运行产生错误时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调试代码并讨论问题出错的原因,一起改错,巧妙的将知识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讲解。以上引入的各类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师和学生产生很好地互动,较好的抓住了学生拥有好奇心的特点,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师上课时所犯下的“错误”,可以使学生产生深刻的记忆,使程序设计类课程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 考核方式改革VB程序设计
课程的考核方式以往多采用平时成绩、理论成绩和实验成绩的简单组成方式。以往对VB程序设计课程的考核多以考试题目最后的运行结果和实验代码正确度为主要依据,这样的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不能体现学生平时学习的真实情况。在平时的作业批改过程中会发现有学生拷贝别人的作业而产生虚假成绩的情况。因此,在VB程序设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验课程的过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VB程序设计课程比较注重实践环节,以阅读程序和编写程序代码为主,因此,考核方式的改革应更多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考核,增加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报告的要求,还可以采取课程设计等形式的多种考核方式。
VB程序设计课程的考核方式应包括平时成绩、平时实验作业成绩、实验报告或课程设计成绩、期末综合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应该包括学生日常出勤情况的成绩评定和平时上课时学习状态的评定。学生出勤情况的好坏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很重要的依据,多次旷课或是经常请假肯定会错过教学内容的学习以及作业的上交,因此,在考核方式中一定要明确出勤情况的考核标准,适当增减学生的考核分数。平时上课时学生学习状态的评定也很重要,主要可以参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笔记的记录,习题代码的记录以及教材课后习题的完成情况等综合评定成绩。实验报告或课程设计的成绩主要依据学生完成题目的情况,提倡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一道题目采用多种解法可以适当加分,此外,还要提倡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或课程设计,若实验报告或课程设计存在问题或错误并不会很大程度影响考核分数,主要是指出问题的所在,以及掌握如何去解决问题方法。此外,在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或课程设计时还要检查学生代码书写过程中是否有抄袭情况,目前程序设计类课程作业抄袭情况十分严重,如果学生的作业存在抄袭的现象一经发现作零分处理,并作严重警告,以警示所有学生。期末综合考试是考核学生对VB程序设计课程掌握情况的综合体现,期末考试的内容应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核,减少概念性的考试内容。
此外,在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举办程序设计比赛的形式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期末时举办全校新生的程序设计比赛,并设立相应奖项,对参赛和获奖的学生给予考核分数的奖励或是物质奖励,以比赛的形式带动教学,这种方法也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程序设计报告范文3
编程 实训教学 程序设计
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在学习了程序设计语言后,除能应付计算机等级考试外,不能应用计算机语言去解决实际的问题,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求学校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应该掌握计算机语言的理论基础,然后是把计算机语言作为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理论知识的获取无疑要通过理论课堂,应用能力要靠实践,现在的计算机语言课程设置也都是按照“理论+实践”模式,那为什么学生学过语言课后普遍认为不会写程序,不会应用计算机语言这个工具呢?本文在分析计算机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各个环节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综合实训的组织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利用程序设计综合实训的机会,锻炼学生综合程序设计的能力。
一、实践教学现状
1.实践教学的目标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初步的创新能力。
2.目前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及对学生的影响分析
实践教学由课堂实践教学、综合实训、课外实践活动以及毕业设计环节组成。
课堂的实践教学针对教学内容的,内容相对单一,缺乏综合性;课外实践教学对于程序设计来说锻炼机会较少;毕业设计的完成往往是专业知识的综合训练,要求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能够通过程序设计解决实际的专业问题,因此,在校阶段的综合程序设计实训尤为重要,要通过综合实训锻炼学生进行程序设计的综合能力,为专业服务。
二、理论课注意调整学生对课程的认识
心理作用对学习的影响非常重要,学生对于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评价大多数是一个字“难”,普遍感觉课程很难,会把这门课当做一个独立的学科来对待,本人认为这样对学习语言课是不利的,计算机语言和我们日常讲话说的“汉语”是一样的,都是交流的工具,只不过汉语是人和人之间交流的工具,而计算机语言是人和计算机之间交流的工具,我们学习计算机语言,目的是和计算机进行交流,就如同我们学习英语,是想和不会说汉语的人进行交流和讨论一样,那我们要和计算机进行交流和讨论,就需要计算机明白我们的意图,计算机如何知道我们想要做什么呢,就是通过约定好的计算机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想法,所以计算机语言是表达我们人类想法的工具。只有让学生从根本上明白计算机语言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才会更好地建立让计算机帮助人类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才会更好地应用计算机语言转换自己的思想,才会意识到只有通过多编程多练习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语言这样的工具。
三、调整课程设置模式,加强课内实践环节
目前,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安排大多采用“2+1”的课程模式,也就是每周2个学时的理论课和1个学时的实践课,实践课的安排一般采取“两周一次”的方式,即每两周才上一次实践课,每次课2个小时。例如,对于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语言来说,三种控制结构会在2~3次课完成,但是学生会用控制结构处理实际问题需要多练习多编程才能建立这样的思维模式,对于刚开始接触计算机语言的学生,应该针对每一种结构(例如选择结构)给出多道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自己写程序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建立遇到同一问题多种解决路径的实际问题时,会自然而然地想到采用选择结构。但是按照“2+1”的课程设置模式,课内实践的时间不足以保证对单一知识点的很好掌握。因此,加大课内实践的时间是有必要的。近几年,我们将网络工程专业c/c++语言课程调整为“3+2”模式,每周有实践课,每周的理论课中增加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实验课前分析,学生对单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
四、程序设计综合实训的组织和实施
进行程序设计综合实训是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对程序设计的理解并体验团队的合作精神。因此对于综合实训的内容安排、指导以及考核都要以综合实训的目的为核心。
1.综合实训的内容安排
学生能编出具有完整功能的实用程序时,会具有强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这是最好的原动力,可以很好地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的算法设计能力、程序设计能力和程序调试能力得到快速的提升,因此确定一个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题目很重要。
关于内容的安排有两种方式:
一是在一系列现有题目中选择。我们编写了程序实训指导书,在书中列出了24个题目供学生选择,这24个题目分数据库管理、游戏设计、图形、算法设计等分类,学生根据兴趣自己选择实训题目。
二是根据不同的专业学生自己选题。鼓励学生根据本专业所学专业课,自己选择在专业课中要解决的问题,然后通过程序设计实训过程来完成。这种方式需要学生提前写一个报告,包括简单的选题内容,以及准备采取的方法,指导老师根据报告决定该选题是否能作为实训选题,并且提出补充建议。
2.综合实训的指导方法
综合实训采用结对编程的模式,两个学生选择一个选题,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整个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指导老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自己查找资料,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出现的问题。
3.成果考核和成绩评定
考核是督促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因此考核必不可少。一个完整的实训过程必须要有总结报告,总结能使学生发现收获和不足,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1)实训结束要求提交的资料
完成题目的基本要求,提供正确的源程序;
提交实训报告,实训报告符合要求,给学生一个实训报告的模版,其中包括实验内容、设计步骤、程序流程、主要算法设计、总结与体会等。
(2)考核方式
按照平时考勤、程序源码、实训报告三方面,按照2:3:5的比重考核打分,最终成绩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的五级评分制。
五、总结
从多个年级学生的实践结果来看,加强课内实践,重视综合实训,并且严格实训组织和内容选择,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极大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李凌.“程序设计实践”课程教学怎么做[J].计算机教育,2006,(8).
[2]李丽琼,刘彦宾.从培养创新能力入手改革程序设计实践教学[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6,(8).
程序设计报告范文4
关键词:程序设计类课程;过程考核;实践能力;计算思维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0-2334-02
随着我国经济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也随之发生改变,掌握知识的多少已不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重要的是看其是否具有自主学习掌握新知识的本领和进行创新的能力及良好的素质修养。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应用型科技大学的培养目标。目前理工科专业,甚至文科专业都设置了程序设计类课程,可见程序设计类课程在高校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核心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程序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分析与设计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1-2]。而课程考核体系的规划对于课程的教学过程及学生的学习过程都将产生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同时直接影响到课程的培养方向和目标。高效合理的考核体系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编写和调试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的思维意识和思维能力。而过程考核在考核模式的探索和改革过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为过程考核能够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全面提升考核的合理性、公平性和有效性。
1 程序设计类课程考核现状
目前,程序设计类课程的考核大多采用平时和期末相结合的考核模式,为了提高考核的公平性、准确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方面也引入了更多的方式和手段,逐步加强了对课程学习过程的考核。例如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的出勤、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实验表现、实验报告等进行评定;期末成绩的评定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闭卷考试、上机考试、课程设计等。同时对平时与期末考核的权重进行调整,但是整体上期末成绩依然在总评成绩占较大比重。目前的考核模式虽然能够考核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而且通过上机考试、课程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进行考核。但是,在考核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程序设计类课程内涵的深入理解和认识, 而且没有科学的、具体的过程考核规范和准则,使得在考核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平时作业布置比较随意,实验过程设计太过粗糙,课程设计成绩评定不够合理等。而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程序设计类课程过程考核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而且使学生逐步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从而造成课程设计类课程的培养目标偏离了课程期望。
1.1平时作业的布置缺乏层次性且质量不高
平时作业内容注重针对需要理解和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同时,却忽略了作业的层次性,在布置平时作业时没有在数量、难度、应用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从而导致学习较好的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而较差的学生则感到很难完成,从而逐渐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同时平时作业要求学生课外自行完成,教师定期检查,在加之兴趣和动力的缺失导致出现较为严重的抄袭行为,降低了平时作业的效果。
1.2 实验教学内容设计编排不合理
实验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通过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实践能力,而实验内容的设置和实验过程的监管则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而目前的实验内容的安排还比较偏重于验证性实验,而对于设计性或综合设计性实验重视不够,并且在实验过程中教师的实验指导过于详细,使学生直接按照步骤说明就可以完成实验,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思考,长期以来形成惰性,从而达不到实验教学的目标。
1.3考核题目的设置不够合理
目前考试内容的设置方面,过于局限教材,命题重复率高,甚至划重点和范围,学生仅仅通过突击记忆有时就能够轻松通过考核,这样很难达到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的准确评判,助长学生的惰性;试题类型分配不够合理,客观性题型占的比例大,而综合思考题,分析设计题偏少,这对学生的分析和设计能力的考核效果较差,例如目前程序设计类课程考核过程中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如果只看成绩都非常不错,但是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则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
1.4实践能力考核质量不高
目前对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考核主要采用上机考试和课程设计等方式,其中上机考试在实践考核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而课程设计偏少,而有些程序设计类课程甚至没有课程设计,而且在题目的设定和考核过程的监控等方面缺乏相应的具体方法和手段,使得考核缺乏代表性。在题目设定方面,存在题目要求不够具体,考核评判标准不够明确等问题;而课程设计需要较多的时间,要求学生在课外完成,不论是团队分组或是个人完成,都存在比较严重的抄袭情况,而且同组成员的贡献评判不够具体甚至没有评判,评判过程中则过于注重结果而忽略了课程设计的过程,特别是分组来完成的课程设计; 通过课程设计考核,能够比较好的考查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灵活运行利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但是如果对考核过程缺乏监控,没有有效的评判方式,则很难达到较好的考核效果。
2 基于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过程考核模式
程序设计类课程因其实践性和实用性强的特点,必须建立一种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过程考核体系。在理解和掌握程序设计的基础理论、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程序的分析、设计、编写和调试等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同时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概括、总结和表达能力的锻炼,逐步养成良好的计算思维意识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对于程序设计知识的考核,原有的考核方式表现出不错的效果,但是对于能力的考核效果不佳。为了建立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程序设计类课程的过程考核体系,在进一步改革程序设计基础理论考核方式的同时,需要加强课程实践学习过程的考核力度,加强实践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达到课程所要求的培养目标。
建立“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过程考核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根据不同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特点完成课程过程考核的顶层设计,然后基于顶层设计逐步细化课程考核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措施。同时必须以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基础,以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导向,综合考虑“以计算思维能力为核心目标、以实践为主要手段、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力”[3]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在此基础上才能够设计符合课程性质和培养目标的高效合理的过程考核体系。
2.1 强化实践教学内容和丰富实践教学手段
程序设计类课程因其实践性和实用性比较强,在加强程序设计基础理论和语言知识的学习内容的同时,应该进一步强化程序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从数量到质量全面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在程序设计类课程总课时的比重。在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中,根据不同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具有一定应用背景的案例或实际项目,通过对案例或实际项目的分析逐步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使学生在问题中学习并实践理论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程序设计类课程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逐渐的、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而这些实践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或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实施。例如将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平时作业、阶段考核、学科竞赛等逐步纳入到程序设计类课程的考核范畴[5],进一步提高过程考核的合理性和多样性。为了能够量化考核不同形式的实践过程,首先必须对实践内容进行整体规划。
1) 根据课程培养目标和要求,设计和开发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并且具有针对性程序设计题目(Total Number of Program Finished in Course,TNoPFC),要求学生随着课程教学进度的推进逐步完成相应数量和难度的程序设计题目,可以通过所有程序的总行数以及单个程序的行数(TLOC(Total Line Of Coding,编程累计行数)以及SLOC(Source Line Of Coding,单个程序行数)[4]来量化设计题目的总的数量和单个题目的难度,逐步由量变引起质变,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 根据程序设计课程的培养层次,设计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程序设计项目”,根据“程序设计项目”的规模和复杂程序,组织学生以个人或团队分组的形式在不同的阶段完成相应项目,并且通过展示和答辩自己的项目设计成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2.2 加强过程考核实施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有效的过程考核体系能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课程既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程序设计类课程过程考核体系的改革必须依托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革新,根据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性质和目前的考核体系存在的偏重于知识的考核的不足,必须进一步加强程序设计类课程的过程考核,才能有效的改变目前的考核方式的弊端,提高考核的准确性、公平性和有效性,引导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
1) 在理论课堂教学中,考核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情况,例如主动回答教师的问题,主动参与课堂问题的讨论。可以通过主动参与次数(Number of Active Participation,NOAP)量化考核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情况,这种考核的前提是教师必须主动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或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通过对学生参与课堂情况的考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考核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也能够强化学生的分析和表达问题的能力。
2)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考核学习的实验表现,不仅注重实验结果,而且要注重实验过程,例如通过随机询问学生的实验思路、程序调试方法和过程。引导学生在实施实验的过程中,要主动思考,而不是机械性的按照实验步骤顺序完成实验。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实验目前主要包括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在完成既定的实验内容的基础上,鼓励或激励学生通过思考,寻找更多更好的解决实验问题的方法。可以通过学生在实验课的主动参与次数(Number of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Experiment Class,NOAPIEC)和提出的问题解决办法的数量(Number of Idea Improved,NoII)及质量量化考核学生的实验过程。这种考核方式的前提是必须根据不同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性质,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过程指导,即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需注重层次性,每次实验都需要从简单到复杂设计不同层次的实验内容;而实验指导过程的设计必须注重引导,不必过于细致,避免使学生形成实验惰性。
3) 在原有的考核模式的基础上,增加阶段性实践考核。阶段性考核采用测验式和项目式两种方式混合的策略来完成考核,第一,结合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完成的程序设计题目,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在实验室完成规定的题目,主要以程序质量进行考核,这也是对学生程序设计、编写和调试能力的一种考核,进一步评估TNoPFC的实施情况,具体的考核次数根据课程的总的课时安排和教学进度灵活确定;第二,根据课程进展情况,以程序设计项目的方式进行阶段考核,要求学生提交项目报告和现场展示项目成果及答辩的方式进行评判,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引入学生互评机制,从而提高项目评判的公平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测验式考核的粒度可以按周或课时进行,如课堂小测试等,而项目式考核按学期进行,如每学期2-3次,需要根据具体课程的性质和课时而相应调整。
4) 在目前程序设计类课程期末考核以闭卷考核(纸质试题或电子试题)的基础上,增加以团队方式进行课程设计考核,考核学生综合运行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通过要求学生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和现场答辩的方式,考核学生分析、表达问题的能力。在期末课程设计的考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引入学生互评、非任课教师评价、甚至校外专家评价等方式,提高课程设计考核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2.3 课程总评的多样性原则
在程序设计类课程过程考核的探索过程中,随着考核方式的不断多样化,需要将不同的考核结果进行整合,从而形成最终的课程评价。因为不同的程序设计类课程具有各自不同的性质和特点,所以不能够一概而论,需要从课程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的选择评价方式和各种评价结果的权重。
3 总结
程序设计类课程因其实践性强,如果仅依赖课外作业、闭卷考试或上机考试等方式,很难达到课程的培养目标,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程序设计类课程的过程考核,使学生在教与学、学与用的过程中逐步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Wing J M. Computational Thinking[J]. Communications of ACM,2006,49(3):33-35.
[2] Wing J M. Computational Thinking and Thinking about Computing[J].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2008(366):3717-3725.
[3] 刘贵松,陈文宇,王晓斌,戴波.计算机学科本科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育,2013(10).
程序设计报告范文5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通常以一门具体语言为主线,围绕语法知识展开。而实质上,程序设计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是缜密思维方式、创新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学习程序设计语言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过程,有的学生学了几年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却连基本的程序语句都写不出来,更何谈程序设计思维。教师教得不如意,学生学得很吃力。要想使学生对程序设计有兴趣,必须让学生感受并体验到程序设计的魅力。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耐心,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我们使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
1.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保持师生教与学的同步状态。大班上课互动性较差,如果教师只教而不管学生学与不学,不进行监督和检查,就不可能达到教与学的同步。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必须保持授课、作业、实验、讲评和测验等同步。作业与实验报告抄袭现象严重,同步效果较差,授课、讲评和测验相对而言同步效果较好,因此,教师要对每次作业、实验进行讲评,每个单元内容进行一次测试,以实现教学的同步,及时获得学生反馈的信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做配套辅导练习,配套辅导练习包括程序调试题、程序设计题、选做题、精选案例的某个模块等,注重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调试能力,激发学生编程兴趣。典型问题和精选案例编程,利于学生突破、难点,融会贯通,体验程序开发的乐趣,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方法改革
理论教学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以精选案例来说明有关理论知识以及具体应用过程,使学生形成全面的认识。每次理论课以一个具体案例的操作为中心,将重要知识点贯穿其整个过程。在讲解过程中设置疑难点,激发学生思考,请学生上台师范解答,然后,层层推进,使学生达到知行统一。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能形成从系统设计到实现各个环节的综合应用能力,并掌握几种典型问题的典型解决方案,实战效果很好,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程序设汁课程本身发展快、更新快、综合性强、存在问题多的特点,针对同类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教师要积极开展教学内容的研究,使本课程更具实用性和先进性。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模块。
第一大模块:C++面向对象程序基础知识,类和对象(从结构体到类的演变、类和对象的定义、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定义、const类型定义、this指针、静态成员中静态数据成员和静态成员函数、友元中友元函数和友元类),继承和派生类(单继承、多继承、派生类的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定义),多态和虚函数(虚函数、纯虚函数和抽象类)。
第二大模块:MFC编程基础知识,简单MFC应用程序编写,MFC应用程序框架定义,MFC编程的机制;菜单、工具栏和状态栏编程控制,菜单设计丛(菜单类、层次结构、命令消息、菜单项和快捷菜单的创建),工具栏设计(主框架窗口工具栏、添加工具按钮、工具按钮布局,菜单与工具按钮的交互),状态栏设计(状态栏定义、主框架状态栏编程、状态栏编程);对话框和常用控件,对话框的分类、创建和基本编程方法,通用对话框和消息对话框使用,静态控件、按钮和编辑框编程,列表框和组合框编程,滚动条、滑动条和旋转按钮编程;图形绘制,图形设备接口,简单图形绘制,文本、字体和位图显示编程;数据库编程,MFC ODBC数据库编程(MFC ODBC编程过程、MFC ODBC类、数据库常用编程操作),MFC ADO数据库编程和数据库相关ActiveX控件。
4.教学手段改革
重视实验指导和答疑,从学生的作业、实验、答疑、单元测验等问题入手,及时做好问题的分类、分析和讲评,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各种疑惑,以保证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5.实践环节建设
Visual C++课程是一门难度较大,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教学是程序设计课程不可缺少的―个重要环节,我们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和网络资源,把课程教学大纲、电子教案、精心制作的教学课件、同步测试题、模拟试题等教学资源等与学生共享,供学生自学,并利用电子邮件、本课程网上论坛与学生进行课外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通过课程设计,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语法、基本算法和基本调试技术,养成良好程序设计风格(模块化、结构化)和严谨科学的作风,初步形成软件工程化思想,具备了一定的程序组织能力。课内实验和课程设计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现场实时辅导和答疑,指导学生解决编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考核,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加强实践环节的考核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6.考核方式
为了使学生重视应用技能的培养,本课程的考核模式作了大胆的改革,由以前的“期末考试,一锤定音”改为“理论+实践”的方式。具体做法是:平时成绩,实验成绩,课程设计,期末成绩。考勤占总成绩的30%,上机检查并回答提问占总成绩的40%,课程实验报告和课程设计报告占总成绩的30%。
程序设计报告范文6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方法
1.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现状
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程,程序设计类课程担负着讲授软件编程技术和方法、培养软件编程和设计能力的任务。目前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软件开发技术往往体系庞大复杂,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失去信心。例如Java技术包含的技术规范极其庞大,而实际应用中使用的各种框架技术也非常多,学生需要付出的学习成本较高,学生感觉有很多技术需要学习,但真正需要开发一个实际应用系统时,又总是感觉能力上还远远不够,致使他们逐渐失去信心[1]。
(2)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用PPT讲,学生在下面听,导致教师成了主体。同时课程内容多,导致学生觉得程序设计程序非常枯燥,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实践教学中内容单一,学生缺乏项目经验。目前程序设计类课程通常都是理论课时比上机课时多,上机课只是做一些基础验证性实验,导致学生缺乏项目经验。
(4)采用试卷形式考核。这种考核方式只能考核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语法的熟练程度,而对于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利用计算机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是远远不够的。
2.采用任务激励的教学方法
教师不是以讲解为主,而是精心设计教学案例,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可评判的能力训练任务,有围绕知识应用的训练过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完成,要有积极的互动,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在学生完成基本项目后,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进一步拓展职业能力。
另外,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业后,通常是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开发,因此学生在程序设计中,对问题的讨论能力、对自己观点的讲解、团队中的协作能力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可以适量增加讨论课。如在配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章节教学时,要求学生首先预习,然后进行启发式引导,让学生回忆并回答下列问题:什么是对象、什么是类、什么是封装、什么是继承,并讨论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对象、类的应用等。并且根据要求,提前通知部分小组准备多媒体课件。采用小组的形式是希望他们能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同时为今后协作学习打好基础[2]。
3.上机实验――增加综合项目的设计
程序设计类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上机实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使学生对程序设计的概念有整体概念,教师可以在第一次上机时就为每个学生布置一个项目,然后每次上机课时让学生根据理论课上讲的内容完成本项目的相关部分,这样所有的内容就全部为这个项目服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项目结束后还可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4.考核方式改革
目前程序设计类课程主要采用笔试的方法进行,主要考查概念,要求学生记忆的内容多,而忽略了学生的运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这种考核形式容易造成低分高能和高能低分的现象。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都是无法体现在考试结果上的。另外,还存在考核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通常最后的成绩=平时成绩+实践环节+期末成绩,在这里平时成绩、实验考试成绩所占比例较小,所以学生的最终成绩主要还是期末考试一锤定音[3]。
为了能够科学、合理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等多方面进行考核,要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
(1)加强实践环节的考核改革。将实验课分成几个阶段进行考核,然后以几个阶段的平均分为实践环节的总分数,实践环节分数占最后成绩的40%。在评定学生实验成绩的时候,设计的独立性和正确性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设计有所创新或非常完善,就可以评定较高的分数。
(2)期末考试改革。在考试中采用程序设计的方式,分配给每个学生一个题目,每个题目都是不同的,学生根据题目从分析问题一直到代码实现都独立完成并完成实验报告。期末成绩采用答辩的方法进行,期末成绩=平时成绩+答辩成绩+实验报告成绩+上机课成绩。采用这种考核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5.结语
总之,程序设计类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得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洪涛,顾沈明,刘军.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改进[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125-126.
[2]张春英,刘凤春.基于项目开发教学法的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学模式的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5):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