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竹林风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竹林风范文1
——题记
校园秋色,处处落叶纷飞,金黄的叶片灿烂了一路大地。而我却独爱那窗外的竹林。
秋风所掠之处,一片枯枝乱舞的景象,没有春风的轻柔。树叶苍翠欲滴,只有一片枯黄和点点被埋没的绿。坐在窗边,不经意间一回头,瞥见了那朵似巨大的蘑菇,从天降落在学校的生态园的竹林。秋风瑟瑟,那绿色的叶海泛起一浪又一浪?A微波,与蓝天白云应和着,舞动秋天的赞歌。
远观,一把巨型大伞随风的节奏摇摆,从下而上的绿,由浓变淡,又粗犷到清新。苦学之余,看上几眼,便如同品尝着一杯淡淡的清茶。那丝丝苦涩,在口中渐渐变得甘甜,让我回味无穷。再看,那繁茂的竹林挨着,挤着,连成了一片深深浅浅的绿,从这儿蹦跳到哪儿,同秋风一起玩耍,嬉戏。
近看,每一片竹叶都各不相同,色泽或浓或淡。竹叶间层层叠叠,但透过阳光,仍是晶莹。每一片嫩绿的叶子,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清新范儿,让人格外想多看几眼,留念着那清新淡雅。身为花中四君子之一的竹子,那根根竹身弯成了条条美丽的弧线,就像一位谦逊有礼的绿衣君子,再向秋姑娘的到来,行鞠躬礼表示欢迎。
那窗外的竹林,用它那茂密的绿叶,搭出了一座小凉亭,为途径这里的学生,老师分享一些荫凉,增加校园中的诗情画意。
竹,它不畏惧秋风的嚣张,仍然倔强地坚守在这片土地上,为人们留下秋天中的一抹亮丽的绿色。它顽强地扎根在土中,虽然没有古树那般高大,也没有果实供人品尝,更没有花的芬芳艳丽。但他就是一位质朴的守卫绿色的卫士。做自己应做的事,尽职尽责。
人若竹,难若风。大灾大难面前,我们应该勇敢面对,顽强拼搏。
竹林风范文2
(一)课程设置
根据我校的专业设置要求,房屋建筑学课程学时无法延长仍为36节,学分为2个,但可调整为1周1次,1次4节连堂,将理论讲述与设计绘图或者小型构造模型制作相结合,简单介绍设计原理部分,并增加对中国园林中古建及木结构建筑的理论知识课时,不再严格按照原教材设置的章节授课,将学分确定为理论1分和实践1分,共2分两个部分。同时,为适应选择设计方向同学的要求,可再另外开设建筑设计原理选修课,课程内容主要针对各类建筑设计原理,拓展视野。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
1.结合工程实际讲授课堂内容。由于房屋建筑学的学科特点,在课堂上如果照本宣科,往往不能给学生留下什么印象,接受起来也会觉得枯燥乏味。因此在讲授过程中,不仅要将专业名词和意义逐一用容易理解的词语进行解释,还要从学生经常接触或熟悉的建筑物的构造、做法讲起,如果周围有合适的工程正在施工,就要让学生课后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去工地四周查看实际案例。2.抓住重点和难点,倾向突出。本课程的特点内容多,但内容之间往往缺乏联系、系统性和逻辑性,如建筑做法、建筑构造要求等,往往是一些规定性、规范性的东西,且带有地域性的差异,不同地区做法不同。因此需要对内容进行适当的归纳分类,划清重点。如:对楼梯和墙体的构造做法在园林建筑设计概念中最为关键,要重点讲述并且能自行设计,而对门窗及雨篷建筑的细部详细构造做法等可适当简略或者取消。再比如:在对建筑结构形式部分的讲解内容中,有针对性地增加传统园林建筑木结构的做法及运用的知识内容。
(三)教学模式的改变
1.强化实践环节,注重运用能力的培养。因为延长了每次上课的课时,因此可以在教学环节中加入小型构造模型的制作和施工图的绘制,如楼梯模型、墙体大样标准施工图抄绘等,还可以加入1~2次与建筑设计原理相关的房间设计等。在理论讲述的基础上增加动手实践操作,加深对建筑结构的理解和认识,增加空间想象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践。2.教学方法手段多样。房屋建筑学这种工科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实际展示的图片内容特别多。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继续采用过去的“粉笔+讲台”的讲课方式,这一点与理科和文科专业完全不同,必须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把文字、图片、图像及动画制作结合起来,包括观看一些与建筑有关的纪录片,对学生的感官提供多种刺激,重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灵活,有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思维,特别是讲解某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复杂空间,都可以发挥电子课件的优势,易懂易学。3.后续增设园林建筑设计课程。在对园林建筑构造的知识有了初步理解和学习后,对教材中有关建筑设计原理的部分通过后续增设园林建筑设计课程进一步巩固和运用,使学生今后在园林建筑设计中有建筑结构的概念,对整个知识体系的掌握更加全面。综合上述教学改革计划,本课程的具体内容及进度设置如下,共9周,36个学时。
(四)考核制度的创新
本课程最终的考核模式定为:“理论课程考试+平时实践环节成果”平均分来确定,摒弃了单独用理论考试成绩作为考查结果的方式,避免出现只会机械记忆、高分低能的现象,理论与实践并重,各占一半。理论考试方式也实行创新。采用开卷和闭卷相结合的考试方式。第一部分为理论闭卷考试,着重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和书面规范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二部分为应用部分,该部分开卷,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绘图表达能力、绘图准确及规范程度。
二、课程改革效果分析
竹林风范文3
关键词 毛竹;培育;采挖;竹笋;利用
中图分类号 S7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8-0140-01
毛竹属于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竹鞭一年中的生长活动时期一般为5~6个月,并和发笋长竹交替进行。竹笋出土前以加粗生长为主,出土后以高生长为主,新竹长成后竹株的干形生长结束,组织变老,力学强度增大[1]。泾县竹林资源十分丰富,出产的毛竹纤维丰富,是加工竹产品的优质原材。2004年,笔者参加了该县“毛竹丰产对比试验”的技术研究和指导,现将其总结如下,以为毛竹丰产培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2004年5月试验在泾县蔡村镇田畈进行,试验地面积2 hm2,坡度8°,南向,黄红壤,土层厚度50~70 cm。林下植被栎、槠杂灌和蕨类杂草全覆盖。设标准地2个,面积667 m2。于每株胸高1.3 m处红漆标号注记调查林分因子。
1.2 试验方法
1.2.1 劈山垦复。5月,砍除竹林中的杂草杂灌,清除竹蔸、树蔸、石头。6月垦复,采用水平带垦复深度20~30 cm,挖除老、死、弱的竹鞭,保护好健壮竹鞭。每2年垦复1次[2-3]。
1.2.2 科学施肥。采用水平带开沟,深度10~15 cm,宽20 cm,沟距3 m,施肥后回土覆平。7月是竹鞭生长旺季,施饼肥800 kg/hm2;9月笋芽萌动分化最快,施复合肥600 kg/hm2;3月是竹笋的生长季,施尿素450 kg/hm2 [4]。
1.2.3 伐竹育林。采伐选在11―12月,禁伐1~2度竹,伐桩高不超过10 cm。遵循留优除劣、标号伐竹的原则。伐竹900根/hm2,或伐后立竹2 700株/hm2,伐后1、2、3度竹所占的比例应为2∶2∶1。
1.2.4 冬季覆盖。12月下旬采伐后在竹林中覆盖杂草、木屑,最上层盖稻草,以达到保温、保土、保湿和增加土壤腐殖质厚度的目的,翌年3月上中旬应将未腐烂的稻草掀开[5-6]。
1.2.5 疏笋育竹。4月5―15日出笋盛期选留10 cm以上的健壮笋1 100株/hm2,或留笋数量和立竹之和为3 800株/hm2,留笋数是应留数的1.2倍。经自然淘汰和人工剔除后,最终使新竹量达到900株/hm2或新老竹数量总共达3 600株/hm2。
2 结果与分析
2010年5月对试验样地进行调查:林相整洁,毛竹分布均匀,结构合理,单株差异不大,林农增收显著(表1、2)。可以看出,竹林经营措施对竹林的丰产增收作用明显:①毛竹生长受立地条件、林分因子影响大,施肥对竹笋的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②由于全面提升了林地的土壤肥力,因此出笋多,笋体壮,成竹率高。③稻草覆盖后土壤温度年、日变化均趋缓和,为笋竹的生长提供了稳定的温湿环境。疏笋伐竹是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合理利用空间创造最大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3 结论
通过蔡村镇田畈的竹林一个轮伐期6年的培育试验,可得出以下结论:
(1)垦复能改善竹林卫生环境和土壤理化性质,优化内部结构。施肥能提高林地氮的供应量,竹鞭生长势增强,竹笋产量大幅上升,出笋粗壮和整齐性大幅提高。稻草覆盖对笋的健壮生长和新竹的高生长起到促进作用。
(2)疏笋伐竹能优化竹林结构,改变竹林的大小年生长和采伐方式,过渡到“花年竹”,出笋齐、壮,方便留笋挖笋,做到每年都有笋挖、有竹采,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实现了丰产增收。
(3)在此基础上,安徽省林业厅和林科院于2010年在蔡村镇兴建1 000 hm2的总投资近亿元的“泾县省级毛竹科技示范园”。示范园增加了生态示范区、竹腔施肥区、旅游观光区。采用“专家+技术员+农户”模式运作,并成立了“竹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综合经营管理。2011年示范园通过省专家的论证和验收,2012年省林业厅组织全省19个产竹大县的领导专家到示范园现场观摩指导,受到了一致好评。
4 参考文献
[1] 胡芳名.经济林栽培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2] 孟赐福,沈青,姜培坤.不同施肥处理对雷竹林土壤养分平衡和竹笋产量的影响[J].竹子研究汇刊,2009,28(4):11-17.
[3] 陈建华,曹伟.稻草覆盖对毛竹笋用林增产效益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30(5):57-60.
[4] 黄运菲,黄能开,陈美蓉,等.黄甜竹笋用林丰产栽培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2,29(2):46-49.
竹林风范文4
自2007年10月份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年2月底,全球主要股票市场代表性指数累计最深回调幅度普遍超过50%。不过,自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全球主要股票市场陆续出现了不同程度反弹行情,尤其是自今年3月初以来,全球各主要股票指数普遍先后持续强劲反弹。我们认为,随着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金融市场数据陆续获得显著改善,本轮全球金融危机很可能进入尾声阶段,这无疑将可能为A股市场惯性向上反弹提供了新增的有利因素。但在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包括中国)的实体经济“触底”时间预期欠明朗之前,及A股市场总体估指水平即将进入20倍以上的“泡沫”估值区间的情形下,预计A股市场未来潜在向下的回调风险将开始逐渐累积。
经济尚难全面复苏
受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政府先后宣布实施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与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方案等的刺激,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近几个月基本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2月份我国发电量同比增幅与工业增加值等宏观经济同步指标的改善,意味着我国部分工业行业可能已由此前的“去库存化”进入库存回补阶段。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前11个月,我国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累计同比增幅为25%,较2008年前8月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累计同比增幅28.5%的水平相比,回落了约3.5个百分点。尽管我们暂时未知最近几个月库存同比增幅数据,但在近几个月库存回补的情形下,基本可以判断目前我国工业企业库存同比增幅仍处在自1999年以来的历史次高位水平。
此外,从具体的重点行业角度看,根据中国煤炭资源网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08年10月份以来,我国港口煤炭库存、煤矿企业的煤炭库存等都开始大幅上升;另外,我国钢铁行业中的主要产品如板材、长材、罗纹钢等库存绝对量都普遍依然处在较高的水平。
综合而言,鉴于下一阶段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与出口增速下滑态势依然难以获得有效改善,甚至面临进一步下行风险,而在上述两大需求(消费需求与出口需求)增速预期继续不乐观的预期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未来无疑也随时面临下行风险;因此,在我国经济总需求不乐观的情形下,及考虑到目前我国工业库存总体依然偏高的现实,我们认为我国经济年内可能面临“再去库存化”与“降产能利用率”的压力,我国宏观经济也由此难以实现全面复苏。
经济持续低迷
统计数据显示,自2007年10月份至2008年8月份期间,美国制造业库存月度同比增幅由初期低点2.5%不断上升至最高8.6%的水平,进入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美国经济开始步入“去库存化“阶段,期间美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出现持续大幅下降,受此因素带动,近几个月时间美国制造业库存月度同比增幅回落至0.1%,显示美国经济“去库存化”已经取得一定效果;但与2001年前后时间段的那一轮经济调整时的历史经验数据相比,2002年1月份与2月份,当时美国制造业库存同比增幅都低于-12%,因此,这意味着目前美国制造业库存同比增幅的绝对值可能依然较高,美国经济“去库存化”可能仍将延续。
三大经济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表现普遍继续低迷。统计数据表明,自2007年第二季度起,全球三大经济体美国、欧元区与日本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或固定资本形成额增速)即先后陆续下行,目前三大经济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趋势仍未见改善迹象,并普遍继续处于下滑态势中。因此,这预示着全球三大经济体未来经济增速仍面临进一步下行风险。三大经济体PMI指标与制造业新增订单等经济领先指标表现喜忧参半。统计数据显示,作为宏观经济的重要领先指标,美国、日本与欧元区等三大经济体的PMI指标自今年1月份以来都陆续出现了小幅度的回升;但是,美国制造业与欧元区工业等的新订单同比增幅最新值普遍继续表现疲软,美国制造业(除运输外)2008年12月份与2009年1月份新增订单同比增幅分别为-16.1%与-16.6%,明显差于上一轮经济调整时最低点即2002年1月份约-10.2%的水平;欧元区2008年12月份工业新增订单同比增幅约为-23.2%,同样明显低于上一轮经济调整时约-10%的最低值。
估值面临压力
我们认为,2008年第四季度起政府实施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2008年12月份起以货币供应量M1增速等为代表的金融市场数据获得改善、以及2009年年初起工业企业库存回补等综合有利因素,是引发A股市场自2008年11月份以来展开持续性反弹行情的三项重要因素。
勿庸置疑,在熊市周期中,流动性的改善对股票市场的阶段性运行趋势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刺激作用。统计数据显示,在2001年12月至2004年5月期间的那一轮M1增速上行期,上证综合指数曾于2003年11月至2004年4月期间自1307点的阶段性低点最高上涨至1783点,期间5个月时间内上证综指累计最高反弹幅度约为36%,为A股市场2001年至2005年的四年熊市期间最有力度的一波反弹行情。
但值得关注的是,A股市场在经历了自2008年10月下旬以来的持续性反弹行情之后,作为反映场外新增潜在可流入股票市场资金的重要指标,M1/流通A股市值之比自2008年11月份以来再度持续下行,截至2009年3月第,M1/流通A股市值之比值仅约为2.5倍,仅略高于该比值在2008年上半年期间的历史最低位水平,并显著低于该比值在2008年10月份约4.2倍的水平,这表明,尽管近阶段M1增速不断上行,我国流动性持续改善,但同期伴随股指的不断反弹、及新增解禁股的不断解禁流通,未来新增的可能流入A股市场的潜在资金,可能难以完全消化A股市场再次不断膨胀的流动市值,这对本轮估值提升性质的阶段性反弹行情显然不利,因此,未来A股市场PE水平是否能够持续大幅提升,显然值得怀疑。
二季度或面临“筑顶”风险
竹林风范文5
建筑按功能用途不同,一般分为三大类型:1)工业建筑;2)农业建筑;3)民用建筑。按使用功能不同,风景园林建筑一般可分为五大类型[2]:1)环境小品类;2)游憩类建筑;3)服务类建筑;4)文化娱乐类建筑;5)管理生产类建筑。
(1)系统关系。从系统分类角度,风景园林建筑既属于建筑系统,同时也属于风景园林系统。2)本质关系。风景园林建筑和建筑从本质上去审核,两者则是一般与具体,普遍与特殊的关系。3)内容关系。风景园林建筑和建筑从所包含的内容上,两者又存在一定程度的互含关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2建筑功能比较景观作用主要有[3]:
(1)点景:即点缀风景,形成景观构图中心或主题,创造最佳风景画面。
(2)赏景:即观赏风景,为观赏者提供最佳观赏点和观赏视域以及观赏环境。
(3)引景:即引导景观视线,组织游览路线,创造最美动态序列景观。
(4)丰景:即丰富景观层次,组织划分空间,提升艺术效果。风景园林建筑在功能要求方面还具有多元化和多重性的特点。在用途类型方面,风景园林建筑主要满足风景园林中游人各种活动的使用需求,具有特定的服务对象和使用范围,表现出与其他建筑类型共有的单一性特征。但在具体使用需求方面,不像其他建筑类型那样相对比较单一,而表现出多向性的需求特征,既有餐饮、商业方面需求,也有文化、教育方面需求,也就要求有多种用途类型的建筑与之相适应,这正体现出功能多元化的特征。此外,风景园林建筑的这种多向性需求特征,往往也要求同一座建筑身兼数职,在满足主要的某方面使用要求的同时,兼备其他多重功能,体现出功能的多重性特点。风景园林建筑的功能要求更加动态、灵活。在使用过程中,风景园林建筑的使用环境、使用性质、使用人群,由于受到多种动态因子的影响,如季节气候变化,游人量大小变化,活动需求变化等,经常呈现不稳定状态,表现出功能上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不像其他建筑类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在功能使用上也就要求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这种动态变化相适应。
3建筑技术比较
建筑技术是建造房屋的手段,包括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和建筑设备等内容,它是建筑得以实施的技术保障。风景园林建筑表现在技术上的特点是小而精,全而细,新而巧。就结构技术而言,正因为风景园林建筑功能的多样性、多重性,基址的灵活性、复杂性,景观的艺术性、丰富性,使得几乎所有的结构形式在风景园林中都有用武之地,从传统的砖、木结构到现代的钢、膜结构,从梁柱体系到空间网架,甚至充气结构,在风景园林中都有应用。在施工技术方面,由于风景园林建筑分布比较开散,规模较为小巧,艺术要求高,不便于机械施工,很多部分都是手工制作,所以特别强调手工工艺与装饰效果,有利于增加人的亲和力,淡化机械生产的冷漠感,雕梁画栋,塑竹塑石,举手投足,均为艺术境界。再由于结构与装饰同构的特性,风景园林建筑对工艺水平要求更高、更精、更细,一般工艺中的粗活,在风景园林中则变为精细工艺,如清水混凝土和清水砖墙表面的处理,以及带有装饰线脚梁柱,都要求非常精细的施工工艺。在材料应用方面,风景园林建筑强调就地取材,因材施用,不拘一格,突出材料的原始美感,追求特殊质地的艺术效果,突出地方特色,彰显个性风格。
4建筑艺术比较
风景园林建筑由于其环境空间的特殊要求,相对于其他建筑类型而言,在艺术上有独到的魅力,特别突出自然美、意境美、动态美、和谐美、生态美的艺术效果。
5建筑设计比较
(1)综合性。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综合性很强,横跨多门学科,不仅要求掌握自然科学方面知识,还要求有很深厚的人文方面知识;不仅要求具备建筑设计方面的知识,还得通晓风景园林方面的知识以及城市规划方面知识。它所涉及的建筑类型极其广泛,除了常见的建筑类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类型,如动植物园,因此要求有特别广泛的知识背景。
(2)艺术性。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要求有很高的艺术素养,强调作品的独创性和艺术性,突出景观功能,追求诗情画意,是多种艺术融合的综合体,设计中要求利用一切可能艺术形式、艺术手段、艺术规律及艺术观念,进行艺术创作,增加艺术感染。
(3)自然性。风景园林建筑大多立足于自然环境中,是特定自然环境限定出来的产物,是人类接触自然、了解自然的窗口,设计要求有丰富的自然知识,通晓自然规律,善于因借一切自然景象,树木花草,山石水土,风雨雷电,阴晴阳雪,月光云影,都是风景园林建筑的构成要素,尽可能利用自然元素,展现自然的原生态,强调与自然的相生共融,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4)开放性。风景园林建筑的使用具有广泛的公共性,要求满足所有人的使用要求,体现社会的公平性、便利性,因此,也要求设计的开放性,通用性,保持设计方法的开放,设计过程的开放,设计观念的开放,让公众参与设计,群策群力,尽可能让更多的人使用方便。
(5)灵活性。风景园林建筑由于功能的多样性,环境的多变性,使用的通用性,因而要求设计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有法无式,随机应变,要求功能的灵活,空间的灵活,景观的灵活,以适应所有使用环境的动态变化和随机变化。
6风景园林建筑的特点
(1)巧于立意。风景园林建筑历来注重艺术意境的创造,巧于因借,奇思妙想,或借诗画情意,或借四季之景,或借天象时物,抒怀,赋予建筑恰当的主题思想,达到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常常通过建筑题名、匾额、楹联,点染主题,诠释意境,言简意赅,意美境远,进一步深化建筑主题,丰富建筑文化内涵。
(2)恰于选址。相地合宜,构园得体,这是前人总结的造园法则。选址立基是建造风景园林建筑的重要环节,恰当的选址,可谓是事半功倍之效。无论是从建筑功能出发,还是从景观要求角度出发;无论是风景点的营建,还是景观序列的组织,都要仔细推敲基址位置,以求达到最佳造景效果,最大限度发挥建筑的使用功能,与环境场地相得益彰,于自然景观锦上添花。相反,选址不当,往往会破坏原有景观价值,影响建筑营运。
(3)妙于布局。风景园林建筑的布局讲究因地制宜,随形就势,随曲合方,不循规蹈矩,而巧于因借,善于利用自然地形、地物及天象,甚至其他一切可用之物,配合有致,得景随机,参差错落,灵活多变,曲折幽深,小中见大。
(4)精于体宜。风景园林建筑在景观构图中举足轻重,其体量大小往往是景观艺术的关键,决定风景构图的画面效果。空间境域不同,尺度大小各异,山颠、水边、树林、花际,都要因境随机,整体考虑空间环境的尺度大小,仔细推敲各自的比例关系,恰到好处,画龙点睛。
(5)特于造型。风景园林建筑追求很高的艺术境界,对于艺术来说,没有个性,就没有生命力,就缺乏艺术感染力,艺术作品讲究的就是作品的独创性。因此,风景园林建筑的造型,就相当于特定环境、特定场地、特定时代孕育出的特色作品,不拘一格,突出个性,突出内容、彰显文化、彰显技术,与环境和谐共生。
(6)便于使用。方便使用,满足一定的功能需求,是建造建筑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建筑优劣的重要指标。风景园林建筑的成败,最终体现在功能的满足程度,只有既满足游人活动需求,又满足景观艺术要求的,才是最合用、最优化的作品。
(7)美于天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是风景园林建筑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营建风景园林建筑的最高法则。构园无格,有法无式,无论采用哪种格局,哪种形式,哪种技术,或怎样独特,怎样艺术,怎样方便,最终只有达到自然天成的效果,形成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才可成为上乘之作。
竹林风范文6
湖北大别山主峰风景区主要由三大板块组成。一是主峰景区,以享有“中原第一山”之称的大别山主峰天堂寨为核心。二是河谷景区,以享有“华中第一谷”之称的龙潭河谷为核心。三是南武当景区,以享有“大别山第一宫”之称的武圣宫为核心。
大别山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13米,襟带两省,脉连三县,俯瞰河南,分界江淮,地处险要。天堂寨巍峨隽秀,险峻雄奇,它融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庐山之秀、黄山之美于一体。大文豪苏轼、欧阳修、吴承恩、明代医圣李时珍、武当道教始祖张三丰都曾游历过此山。宋代明相王安石登临大别山主峰天堂寨时,诗兴大发,留下了“沿崖涉涧三十里,高下荦确无人耕,扪箩挽鹰到此山,仰见吹泻何峥嵘”的古风诗句。
游览天堂寨有3条步道,西线平缓,中线陡峭,东线奇特。无论从哪一条线路登顶,都能享受大别山的奥秘和天堂寨的神奇。西线的大别神龟、多云九井、天堂龙井、古寨遗址,见证了金戈铁马岁月。中线的八仙显圣和珍珠黄杨、云锦杜鹃,构成了大别山主峰的神奇。东线的挂天瀑、蓑衣塔、鸡心石、五龙松,以及郁郁葱葱的原始植被群落,构成了主峰风景区的绚丽。
登临山顶,可享受放眼江淮的壮观。幸运时,还能碰到天堂云海:四周云海茫茫,山顶阳光灿烂,仿佛如入天堂,置身天宫。
被誉为“华中第一谷”的龙潭河谷,是大别山峰天堂寨9条山间溪流汇集而成。山因水秀,河缘瀑美。龙潭河谷景区分上、中、下三段,在长约20公里的大峡谷中,有九潭十八瀑,潭如碧盘,瀑如泻玉,巧夺天工。上段为香草河,有意境缥缈的梦丝雨瀑,有原始森林,还有一个原始村落。下段的烈马河谷,已开发峡谷漂流,漂流全长2.5公里,海拔落差近100米,临波飞瀑,荡舟戏水,与浪共舞,怡然自得。最引人入胜的还是龙潭河谷中段,千年继木园,万年古藤,藤蔓衍生,缠天绕地;落天瀑,如银河天泻,珠落玉盘;七彩溪清澈流水似琴声铮铮,不绝于耳;龙门峡瀑布飞泻,曲曲折折似白练飘舞。
南尊武当,北崇少林。湖北大别山主峰风景区俗称吴家山,亦称南武当山。这里的武圣宫和石鼓神庙,分别是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建筑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