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蒙昧时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蒙昧时代范文1
3个IT男,100天卖出20万个肉夹馍;1个70后带领90后卖水果,没花一分钱推广告,30分钟便预售超过1000份车厘子;1个90后女孩,微博点击7000万,三个月卖出18万片面膜;两位90后北大高材生,一个去卖米粉,一个去卖龙虾,各有各的绝活儿;一款智能水杯,30天众筹135万,破了智能众筹的新纪录……
这些数字足以令人瞠目结舌!他们为何与众不同?因为获得了互联网时代企业发展最需要的稀缺资源――注意力!ZMO企业自媒体联盟发起人牟家和说道。
“谁抢到了‘注意力’,就等于抢到了财富!因为‘注意’是我们心中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也正基于这个发现,牟家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以企业自媒体建设为主的新锐社群“ZMO联盟”,致力于帮助企业完善自媒体渠道建设、培养自媒体运营人才、优化自媒体传播策略、整合企业自媒体资源,使其成为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第一站。
ZMO要为你做些什么
过去十年,企业内部出现了首席执行官CEO、首席财务官CFO、首席运营官COO、首席技术官CTO……这些岗位在公司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而在互联网自媒体的热浪中,ZMO时代来了!
ZMO(Z-wemedia Marketing Officer)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岗位――自媒体运营官。“企业的客户在哪,ZMO就在哪。”牟家和解释道。所以ZMO应该是企业里最关心客户状态、最了解客户需求、最会优化产品的一批人。这个群体要管理客户的注意力,要有社群管理的必备技能,专心为粉丝服务。
在现有的岗位中,自媒体运营官和编辑、文案、推广、传播等岗位相近,但它又不属于一个垂直岗位。实际上,ZMO是他们的一个整合,它不仅仅负责执行,而是运营,要做的就是把握资源和客户的注意力。所以企业中靠一个人难以玩转自媒体,运营官应该是“总管”,文案、策划、设计都应该在他麾下。例如在中国拥有粉丝量最多的小米,号称有七千多的自媒体人,这也使其成为中国最大的公司自媒体。
ZMO联盟就是由各行各业中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企业家、经理人、投资人、互联网研究专家、媒体人和创业者组成的圈子,这里有各个行业的“大象”,亦有新生代的“蚂蚁”,大家在其中可以互相学习,互为师长。
公司内部的“空气净化器”
在牟家和看来,一位合格的ZMO,不仅要有互联网思维,还要有管理、公关、沟通协作能力以及媒体知识。
除了面对公司外部的市场及媒体,自媒体运营官还需要沟通公司内部的各个部门,是公司的“空气净化器”。
自媒体的建设,会让公司的形象更加完美。在通过自媒体把公司推向外部市场之前,至少要考虑到公司的产品、网站、LOGO是否足够优秀。
自媒体的建设还会帮助企业完善文化。过去,企业内刊盛行,一些较有实力的企业都会做内刊发放给客户以及上下游的合作伙伴,以此来宣传公司的产品和文化,让更多与公司相关的群体了解自己。今天的自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过去的纸质读物,并把过去宣传的周期缩短,传播的信息量和被关注的深度广度也超过之前。有人说,互联网时代创业的制胜法宝不是产品,而是文化。那么自媒体就是宣传企业文化的最佳阵地,自媒体在不断更新的过程中,就潜移默化地创建或者深化了文化。
除此之外,自媒体建设还会帮助企业梳理管理的秩序,找到产品研发方向。互联网让企业学会了一点,就是如何去满足用户的需求,或者创造客户价值。因此,自媒体的建设会让公司的所有业务都指向用户价值,这就大大提升了公司效率。同时互联网思维又让自媒体运营官成为公司内部最了解用户需求的人,这也为产品研发指明了方向。
牟家和认为,在互联网时代,1名企业自媒体运营官等于100名销售。因此ZMO或许是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中最重要以及最稀缺的资源,同时ZMO也是最难胜任的一个职位。
传统企业转型的第一站
传统企业在互联网转型时必然遇到的几个痛点:缺思路、求方法、盼人才。很多企业希望马上借助微信、App、Web等网络技术改变销售形态,快速复制成功。但对于企业而言,战略和战术谁在先,谁在后,战略定位都还没想好,就去搞技术,岂能不败?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么多传统企业做电商失败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许多刚刚转型,或者新生代的企业要复制行业中顶尖公司的营销模式,更是难以落地。
其实从传统行业到与互联网融合的过程中有一条快车道,这当中最重要的三点就是战略思考、商业模式和企业自媒体。牟家和认为自媒体是传统行业转型的第一站。
蒙昧时代范文2
某种意义上讲,文化自觉是一代代中国人在数百年追求现代化历程中渐成之共识,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是应对全球一体化趋势而提出的解决人与人关系的方法。生活在特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足够投入与热情,明晰其来历和形成过程,厘清其特色和发展趋向,并不是要复古,也不是主张异化或全盘西化。这种自知之明,才是实现文化发展转型的自驱力,是适应新环境、新时代的自主选择能力。故今日有识者更要提倡文化自觉,以实证的态度、求是的精神来认识我们历史悠久的文化。
中华乃文化古邦,亦是花之国度。作为诗词歌赋取之不尽的吟咏题材,文化殿堂姹紫嫣红的精灵,绚丽的花儿承载着人类许多的美好情感,如爱情、亲情、友情;象征了人类许多的卓越精神,如高贵、坚忍、自由;也寄托着人类许多的良好愿望,如吉祥、长寿、幸福。天地造化,花儿与人文精神绾结在一起,与人们的历史、传统、道德、风俗和习惯息息相关,被人们赋予众多的文化内涵。赏花下品品色,中品品香,上品品资,极品品境。牡丹与梅花均是极品,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骨法与气韵、含蓄与写意、寄情与畅神、审美与意趣。
美莫若花。从花触发的文化反思,对内是关于“中国美”的研读,对外则是“中国梦”的探索。所讲“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观点本质统一。返身回顾,中国的“梦”与“美”休戚相关、不可剥离;放眼未来,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美”与“梦”则共迎挑战、共享机遇。这就更要求文化自觉先迈步向前,不能简单弘扬所谓的传统,也不能一味张扬地西化。如果走极端,“各美其美”的尽头就是老子天下第一,其他人的都不行;“美人之美”的尽头,就丧失了最基本的自信,什么都是别人的好。这两种极端的痛苦,我们都经历过,所以才更期待“中国美”的“美美与共”和“中国梦”的“天下大同”!
今天,“中国美”必须以全球标准进行重现和展示。世界日益趋平,虽然各类多元文化有同质化趋向,但更大的潜能其实在于激发文化的多元化。故T.Friedmen提出“地域全球化”(Globalization of the local)。他说,今日全球化的新的趋平化的阶段,并不意味会有更多的美国化,而是多元的地方(民族)文化会越来越全球化。R.Inglehart则通过调查发现大规模文化变迁和继续保持独特文化传统的证据。他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我们所看到的不是以西方文化普遍化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与日俱增的一致性,而是文明多样性的延续。这种延续是通过积极地重新创造和重新吸纳非西方文明模式而得以实现的……经济发展倾向于将不同的社会推到一个共同的方向上去,但是,这些社会并没有互相靠拢,而是行进在各自传统形成的平行轨道上。
确实如此,在信息技术时代,“美”的展现需要重新定义:定性是美,定量也是美;文字是美,数字也是美。今之时代,云计算出现,导致万物皆联网,无处不计算。社交媒体出现,推动社会向智能时代迈进。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会更加精巧复杂,越来越多的资源能够自由交换整合,中国之“美”要为世界认知和尊重,应以全球标准重现和展示,与时俱进。
蒙昧时代范文3
关键词 畲族;媒介;现代意识;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223文献标识码A
推动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发展一直以来是党和国家不懈努力的目标。一般意义上,现代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变的过程。学者在讨论现代化这个话题时总是将人的现代化摆在首位,认为“现代化要先化人后化物”,现代化目标能否实现,人的现代化是首要条件,而人的现代化的最重要因素是树立现代意识。
一、现代意识的基本内涵及其与媒介的关系
按照关于“意识”与“存在”的哲学观点,现代意识就是对现代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它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那么现代社会又是什么样的存在状态呢?毫无疑问,我们正在经历的现代社会是工业社会,我们正处于商品经济时代。可以说当前社会的商业属性是普遍被认可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于现代社会本质上是工业社会、商品经济,现代意识本质上不应是对个体存在及其价值的感伤和哀婉意识,而应是高效率的商品经济意识,这种意识成为现代社会的主导意识,其他一切意识形式都必须内涵高效率的商品经济意识。”因此,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商品意识是现代意识核心内涵之一。我们知道,商业社会的运行有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那么,从内容上看,现代意识必然包括与现代商业社会运行相适应的民主法治,意识形态,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也必然包括与之相协调的公平、民主、科学、自由等精神理念。现代意识是人们对现代社会的认知,对个人及社会发展而言,其意义非同凡响。它是人们适应现代社会、寻求自我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现代意识的价值在于它促进了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和解放,反映了新的未来的社会因素、代表着变革的未来。”
关于现代意识、人的现代化与媒介的关系,中外研究者都有较多关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李良荣认为,“在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是一个关键;而人的现代化与他们接触大众传媒的程度密切相关。在重建具有现代意识的主流价值观、形成民主与法制意识和现代市场观念、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一句话,把小农经济下的人转化为现代化的人的过程中,大众传媒将发挥关键性的影响力。”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英格尔斯对媒介可以塑造现代性人格也持肯定态度,他认为“国家落后不仅仅表现为经济状况,也表现一种心理状态。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他把人的现代化视为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核心环节。他在调查中发现,较现代的人愿意积极地同信息来源保持接触,无论是现代的信息来源还是传统的信息来源,他都经常接触。……由此他得出结论,一个现代人应当经常与大众传媒接触”可以看出,关于媒介与现代化之间的密切关系是得到学者普遍认可的。其具体作用主要是,媒介凭借强大而高效的信息传播功能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促进了大众现代意识的生发,塑造了人的现代性。
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任务,这也是国家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的首要选择当然是改革开放。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中国的改革正进入关键时期,摒弃旧的观念和意识,树立现代观念和意识,对个人,对社会的发展,对加速中国现代化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个背景下,关注畲族农村的现代化问题,关注畲族民众的现代意识问题,建构现代化发展与媒介之间的关系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下面我们将从畲族民众媒介使用状况出发来探讨媒介与畲族民众现代意识产生之间的关系。
二、当前鲁族民众对媒介的选择处于转型期。新兴媒体正逐渐兴起
2010年7、8月份,我们对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和云和县部分畲族居住村庄对畲族民众选择媒介的种类、使用媒介的目的、媒介内容的选择、媒介带来的影响等媒介接触情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20份,收回208份,有效率为95%。通过本次调查我们获取了畲族民众媒介使用的最新状况及特点。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对媒介与畲族民众自身现代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有了更多的认识。
我们首先调查的是畲族民众使用电视、手机、广播、报纸等主要媒介的偏好。
在对“使用的主要媒体”进行调查时,选择电视的有174人,占84%。其次是手机,手机的拥有率占据相当高的比例,有61%,仅次于电视。选择广播的也比较多,有31%,选择网络和报纸相对较少,分别为15%、14%。
和全国其他地区的农村一样,电视是畲族农村最重要的媒介。电视之所以占据绝对优势,主要是因为电视媒介的自身优势。比如一次性投入低;对受众教育程度要求不高;视听化传播手段生动丰富等。手机在畲族村民中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手机拥有率虽然很高,但主要还是以接打电话、收发短信为主,是畲族民众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通讯手段。但是手机作为第五媒体的功能没有得到发挥。因为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手机设备还处于低端阶段,智能手机的使用尚且不多。不过,我们发现一些年轻人开始用手机上网浏览信息了。本次调查的208人中就有5个人使用手机上网。这5人全部集中在20-30这个年龄段。网络的用户比例为15%。从年龄分布来看,20-30之间有11人,30-40之间有10人,40-50之间有7人。网络的使用对经济条件和文化水平都有一定要求。目前在畲族村民中,电脑网络的拥有者一般为村里的生意人及教育程度较高的年轻人。“可见,我国青年农民的媒介消费正处于一个转型期,现在虽然还不能断言新的模式已经成型,但网络已经成为青年农民媒介消费的重要对象,它对报纸和广播的地位形成了很大冲击,是一个显在的事实。”不难预见,经济发展和个人教育程度的提高,将会为手机、网络等新兴媒体在畲族地区的使用打开空间。届时,新兴媒体对畲族地区社会和人的发展可能起到的巨大作用也将更加突出。
三、媒介使用动机的变化预示着畲族民众的现代意识正逐步萌生
接触动机是与使用行为、使用效果紧密相关的。在不同动机和利益驱使下会有不同的媒介使用行为和信息选择倾向,而这也直接关系到信息的接受程度和影响效果。在调查畲族村民接触媒介的动机时,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增长知识、娱乐休闲、获取信息、消磨时间四个选项。从获取的数据看,有了与以往不同的发现。在以往的调查中,特别是在农村,娱乐休闲一般被认为是农村居民接触媒介的第一目的。但是在本次调查中却有了微妙的变化,增长知识和获取信息超越了娱乐休闲。
在被调查的208人中,选择增长知识的有61%,娱乐休闲的有60%,获取信息的人数占66%,消磨时间的比例为30%。增长知识、娱乐休闲、获取信息呈现三足鼎立的态势。而且增长知识的比例还高出了娱乐休闲一个百分点。无独有偶,曾经有人对四川省、河南省、浙江省等地农村开展“我国农村受众媒介接触行为”的调查,结果显示“获得知识和了解国家的政策与法规也居于前列。”
这表明农村受众媒介接触行为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畲族民众在现代化适应方面已经不再是被动的、盲目的,而是有了一些积极、主动的反应,现代意识逐步萌生。
电视、手机等现代媒介的高拥有率和接触频率让畲族民众看到了商业经济大潮涌动的现实世界。媒介展现出来的现代化生活状态,市场经济运行环境,个人发展空间和机会,以及媒介倡导的公平竞争、诚实信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努力拼搏、勤劳致富等现代精神理念也都时刻鼓励并影响着他们。媒介丰富了畲族民众对现代工业文明的认识,同时也激起了他们渴望了解和参与现代社会的欲望与冲动。于是,他们开始主动关注现代社会,主动通过媒体寻找、选择、学习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他们努力地改变着自己的知识结构,改变着自己的思想观念。使用动机的微妙变化彰显的是畲族民众对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重新认识与思考。他们通过媒介获取了商业社会的有关知识,获取了维护商业社会运行的政治法律知识。他们的行为和观念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些变化。
这种变化在我们调查畲族民众对电视节目的选择上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
我们在对畲族农民接触电视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时发现,选择新闻节目的人数最多,占73%,影视剧为72%,选择戏剧歌舞音乐等文艺节目的人约占51%,而选择农业、教育、科技等节目则较少。选择新闻节目的人数超过了选择影视剧和戏剧歌舞音乐等文艺节目的人数。
新闻具有真实性、客观性,能为我们展现世界的真实面貌。对新闻的关注可以帮助畲族民众随时了解自己的生存环境,“一方面不断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使自己的头脑更加聪明、更富决策性;另一方面,又可以突破和超越原有的束缚,凭借新的情况,开拓自己的眼界,重新认识并勾勒头脑中有关现实世界的景色,达到立足此地胸怀世界的境地。”新闻性内容的作用不仅仅是帮助人们了解情况,其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引导人们去适应世界。从另外的角度看,对外面世界的关注也表明新闻接受者渴望了解新环境,愿意面对新环境。“对新闻性内容的高接触率以及了解国内外大事的强烈需求,则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民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封闭、保守的农业劳动者,他们已开始关注外面的世界,渴求了解天下大事,走向开放。”
四、媒介是畲族民众了解、认识及接受现代意识的主要窗口与桥梁
媒介与农民现代化之间究竟有哪些具体作用呢?南京师范大学的方晓红教授通过对江苏农村受众的调查分析后发现,媒介对农村受众的影响“有时是随感上的,有时是认知上的,有时表现在人生态度上,有时表现在价值观、世界观上”通过现代媒介“农村在对城市的现代化程度的进程获知速度,在把握诸多的政治信息、经济信息、文化信息方面,与城市几乎同步,从而与城市文明构建了对话的平台”所以,方晓红认为当代媒介是江苏农村现代性增长的推进器。
通过对畲族农村的调查,我们发现这一作用似乎更加突出。在调查媒介对畲族农民产生的影响时,我们列举了五个选项,分别是“知道了很多新鲜事”、“改变了自己的思想观念”、“丰富了自己的文化生活”、“知道了一些科技信息”、“了解了一些政策和法律知识”。调查内容涉及到政治、法律、科技、文化等领域。调查结果为:知道了很多新鲜事的比例为80%,丰富了自己的文化生活的人占78%的比例,了解了一些政策和法律知识的有59%,改变了自己的思想观念的人数占26%,知道了一些科技信息的比例为24%。五个选项的比例都比较高。我们认为,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通过媒介这个桥梁持续不断而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与观念。让他们认识了现代市场经济状态下的社会新秩序,感受到了现代生活的丰富内容,了解了国家方针政策等等。这说明媒介对畲族民众树立现代意识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入的。
著名传播学者拉斯韦尔认为传播活动有联系社会的功能。所谓“联系社会就是把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环节、各类因素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应对环境的变化和挑战。”媒介特别是电视为畲族民众打开了窥探外部世界的窗口。畲族农民因此与外界有了直接而及时的联系和信息沟通,也有了直接对话的可能。他们的观念变化和行为变化也因此与外界紧密相连。比如在民主政治方面,媒介持续不断地报道宣传国家的民主政策,领导活动,地方民主选举等等,让畲族民众也知道了民主现代化呈现出来的理念、政策、制度等。在村委会选举中他们秉承新的民主意识,积极参与选举,行使民利。积极主动地适应着社会的发展。
现代市场经济与传统农耕经济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生产方式,有着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运行法则和价值理念。媒介通过现代性话题的设置,现代化语境的营造以及现代化信息环境的构建等,帮助畲族民众逐步了解、认识、进而接受现代商品社会的价值体系,社会制度,道德观念,认识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法则,逐渐成为适应新环境的时代新人。媒介在促进民众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畲族一般居住较偏远的山区,交通较闭塞,与外界联络不便。因为自然条件的限制,媒介的窗口和桥梁作用更加突出。有研究者在畲族农村进行媒介调查时发现:“中央电视台的‘忠实观众’在浙江畲族特别多,因为畲族地处偏远山区,加上很多村民都安于现状,不愿意走出家门,因此中央电视台成为他们与外界、与国家联系的唯一值得信赖的途径,因此喜欢看新闻联播的村民特别多。”特殊的居住环境导致畲族民众在信息需求方面比其他人有着更强烈的欲望。可以说,媒介是他们了解、认识、适应现代社会的最重要的信息通道。
五、媒介应当担负起构畲族民众现代意识的重任
畲族村民一般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在我们调查的208人中,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人数最多,有96人,占46%,初中占22%,高中有16人,占7%,大学只有9人,占4%。教育程度不高带来的是求知欲望的普遍强烈。
知识的传播过去主要由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完成,大众传媒出现以后,知识的传播则主要由大众传播媒介来完成,比如广播、电视、报刊、书籍、电影等。在调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介获取哪些知识”时,畲族村民的选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选择衣食住行等生活知识的比例最高,有151人,占73%,其次是国家政策知识,比例也很高,有149人,占72%,选择农业知识的人占29%,选择法律知识的人占47%,选择科技知识的人占29%,选择致富信息的人占27%,选择教育信息的比例为24%。
畲族村民为什么对媒介的知识性内容如此偏爱?有研究者认为,“在我国,自从实施开放改革以来的总方针以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知识是国家、企业、家庭致富的金钥匙,因此对新闻媒介所传播的知识越来越重视。……各新闻媒介的知识性内容是受众,尤其是农村受众、青年最欢迎的内容之一。”
我们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历史上,畲族以刀耕火种和狩猎生活为主,依靠的是勤劳和勇敢。而商品经济时代,社会及人的发展需要的是知识、信念、技能和智慧。在畲族深层次文化结构中一直有着“勤于农耕、疏于商业”的习惯。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畲族的社会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及时认识并适应这种环境的变化才能保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媒介因为在推动人的现代化、触动人的现代意识萌生方面的重要作用,应当切实承担起推动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的重大作用。“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农村社会的发展,媒介发展是有力的助推。因此,尽管媒介在农村的发展有相当的困难,但在有限的空间寻找可能的发展时机的努力不应停止。”
基于此,我们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的同时,不应忽略媒介的重要作用。有必要针对畲族农村的媒介使用特点制定适当的媒介发展策略,释放媒介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充分发挥其促进畲族地区社会现代化的作用。帮助畲族民众构建现代意识体系,完成由农业经济时代向商业经济时代的转型。
这一功能的实现可以通过两个途径。首先是直接传播相关的知识。媒介在知识传播方面有自己突出的优势,它能够根据人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传播知识,帮助人们了解周围环境状况,认识社会关系变化。其次,媒介能够对人的观念和行为产生影响。媒介可以通过新闻报道,观点评说,公开劝诱,批评鼓励等手段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方向性的引导。
六、正确认识媒介对畲族民众现代意识的影响
尽管媒介在推进畲族民众自身现代化过程中作用明显且较大,但我们对于其影响范围和效果应给以客观、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因为“媒介文化作为一个极其复杂的文化现象,显示出积极与消极、进步与颓废、健康与不健康等多重倾向。”所以,对媒介的影响我们需要理性而冷静的思考和认识,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也应关注不利的一面。比如媒介对畲族民众消费观念的影响就存在着双重性。
蒙昧时代范文4
事实上,从2000年开始互联网用户对宽带上网的种种美梦就开始变成恶梦,一些原本自称可以为用户提供高速上网服务的互联网公司,例如Global Crossing、Excite@Home、360 Networks以及PSINet陆续提出破产申请,同时还在苟延残喘的其他宽带企业也未能总现他们的承诺。加州一家研究所的主任保罗-萨弗表示:“所有的用户都想通过宽带上网,但互联网企业却至今为止没有找到能够负担得起的服务提供模式,所以虽然我住的地方离硅谷不远,但我家里却连DSL上网线都没有。”
承然,当上网的费用日益降低,上网速度越来越快时,电子零售和网络广告业都应该从中受益,这似乎是毫无疑问理应成立的理论,但是,这一理论仅在互联网业最红火的时期成立,在2000年春天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互联网行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减缓,上述理论也就随之成了海市蜃楼。
Worldcom公司负责互联网技术的资深副总裁、互联网业的创始人之一文顿-瑟夫对于宽带连网目前面临的两难境地深有感触,他说:“我住的地方没有连通ADSL上网专线,这使得我在家中上网时只能将就使用速度极慢的连网方式。”
塞夫指出,导致宽带连网无法“进入寻常百姓家”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这一市场目前并不大,但进入这一市场准备淘金的企业却是与日剧增,最终的结果是大约200多家企业必须为5%的市场份额争得你死我活,这一比例是正常市场的10倍,因此一家家企业相继破产也就不奇怪了。在这样激烈的竞争当中,一些企业为了吸引用户不得不亏损经营,大家似乎都忘记了经营的目的是为了赚钱,当企业无法支撑下去时就只得关门倒闭。
原因之二是基础设施的费用超过预计。即便很多宽带企业最初的设想是可行的,但真正实施起来后他们往往发现搭建基础设施的费用非常昂贵,而且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例如,现有电话线系统中存在的弊端使得高速DSL专线的铺设非常麻烦。即便最终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用户也将面临惊人的服务费,每个月宽带服务费高达50美元,而拨号上网的服务费仅20美元。
原因之三是在线内容的提供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其中主要涉及在线内容的知识产权问题,Napster的免费音乐下载服务就引起了美国唱片工业联合会的不满,双方因此对簿公堂。现在的情况是,互联网用户已经习惯了免费下载音乐或图像,为此拥有作品版权的公司则尽力将他们的内容不上网。同时,一些专门提供宽带内容的企业,例如Pseudo.com因为等不起政府何时颁布互联网内容版权保护规定而纷纷破产。
蒙昧时代范文5
摘要:韩莎,生活于阿拉伯伊斯兰前期,在阿拉伯古代文学史上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人们因她笃实的信仰和动人心弦的诗歌而敬仰之。李清照,我国北宋末年著名女词人,备受当时和后代文人墨客的击节叹赏,堪称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颗明星。韩莎和李清照都生活于文学气息浓厚、社会动荡的年代。通过鉴赏两位女诗人的诗词作品可感受到不一样的女性风采和异国情怀。
关键词:诗歌;李清照;韩莎
一、生平简介
李清照(公元1084―1151),号易安居士,今山东省济南人。大约活了六七十岁①。李清照经历了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的动乱年代,因此她在不同时期写下的词作,其内在情感亦有所不同。李清照一生词作不断,留有丰富的作品与后人。
李清照的词作受到了很多著名诗人的大加赞赏。王灼②称李清照“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清代王士祯在对宋词进行整体概括时说:“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辛弃疾)称首。”③这一结论基本上获得了后人的公认。
与中华民族一样,阿拉伯民族也是一个诗歌的民族。在阿拉伯历史上的蒙昧时期,阿拉伯人的文化生活是非常丰富的,在文学领域,以诗歌最具影响力。
阿拉伯蒙昧时期的悬诗是阿拉伯古典诗歌的瑰宝,流传至今,后人视之为宝,其文学价值可想而知。而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出现了一位女诗人韩莎(公元575―645),④她是蒙昧时期最著名的诗人。实际上,韩莎是一位“跨代诗人”,她经历了蒙昧时期和伊斯兰两个时代,因此也有文学家将她列入伊斯兰初期的诗人之列。蒙昧时期的诗歌题材主要有颂扬、矜夸、爱情、讽刺、哀悼、忏悔等。
二、李清照与韩莎诗作的才情与女性美
(一)、才气之美。严羽曰:“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⑤诗也只有具备了这五个方面后,才可以作成一首好诗。
“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的这首小词,短短三十三字,一气呵成;正如人的躯干,娇小而矫健。读起来朗朗上口,豪情逸兴随之而感。汉语言具有隐喻性的特征,即一字多意。这首词字数虽少,可李清照在词的字眼推敲上却下了功夫,一词一句便可包含许多重要的信息。李清照善于遣词造句和字眼的推敲雕琢。这种诗词功底是许多男诗人所不能及的。
“英国学者汉密尔顿・阿・基布说:‘阿拉伯文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突如其来性。’即最早的阿拉伯文学形式――蒙昧时期的诗歌,它是以一种完整的艺术模式突然展现的,无论是它的形式,还是它的题材,乃至诗歌的格律都已十分规范。”
在韩莎的一些长诗和短诗的作品中,她的每首诗歌的每一句都会结尾于同一个阿拉伯语字母上。诗歌的平仄节律和末尾的押韵,更使得诗歌如悲痛的音乐一般,渲染至极,感人至深,真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对于她的诗歌,有人这样评价到:“在她之前,没有一位像她那样杰出的女诗人;在她之后,再找不出比她更富情感的诗人。”以及,她为在战场上牺牲的四个儿子所作的哀悼诗亦是一种历史的记载,记录的是一个时期的社会情况和人民的生活景象。因此,从这一方面来看,韩莎的诗具有着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
(二)、纯洁之美。前面提到,“诗之五法”中的气象和音节;一首好诗,“气象”要端庄,“音节”要明朗。即诗的意境要登得大雅之堂,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引导或是深受其感的回味。李清照善于以描写景物和人物动作来衬托心中的情感。情与景完美结合,相互映照,生动易懂。
诗之九品中说到“长”、“飘逸”和“凄婉”;可以此来体会李清照的词:浪漫潇洒、悲哀凄切、回味绵长。
严羽曰:“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李清照的词工整押韵,以描绘自然景色来抒发心中情感。既令人为之动情,也不乏人们为之产生肃穆敬仰之心。总之,李清照的词作中给人的是一种清新明朗的愉悦之感,鼓舞人心之气势和对美好的事物回味绵长。
如果以诗之九品中的“长”和“飘逸”来解读李清照的词的话。那么,韩莎的诗也可用其中的“悲壮”和“凄婉”来评价。如《哭兄弟》:“夜已深,回忆使我难眠,悲愁满怀,憔悴病更添…周围众人,都在为亲人哀泣,如若不然,我直欲命赴黄泉…兄弟!我发誓不会将你忘怀,纵然灵魂出窍,坟墓为我开绽…哦,我心悲痛,母心悲痛,莫非他昼夜将于孤坟相伴?”
在韩莎的诗中,善于描写“悲伤”与“流泪”。与李清照不同的是,李清照常以自然景物来衬托情感;而韩莎则多以回忆往事或用比喻的手法来诉说自己心中的悲痛之情,向世人传颂了一种人间真情。
(三)、刚强之美。无论是李清照,还是韩莎,诗词是诗人们生活经历的写照。这两位女诗人一生命途多舛,经历了社会的不如意。她们将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脉搏结合起来,写成了许多血泪凝成的诗词。在她们的诗词中,虽充满了悲伤哀愁之感,却看不到她们的颓废与厌世之情,这是一种情感的升华。
三、结语
动乱的年代,生活阅历的丰富可激发人们去思考问题,李清照和韩莎同处动乱变迁的年代。因此,她们的才华与社会环境是有着一定的关系的。季羡林先生把世界文明分为了四大类:中国文化、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的发展基甸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人民大众的多愁善感致使文学形式多姿多彩;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使得文学成就熠熠生辉。
阿拉伯的古代文化与浩瀚的沙漠密不可分,这种生活造就了他们慷慨好客、豪侠仗义的民族性格。伊斯兰的来临,寻求知识的态势更加活跃,丰富了阿拉伯民族的传统沙漠文化,使得文学体裁多样化,诗歌的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
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了不同的文学素养。中阿诗学体系在表述方式上存在许多差异,强调差异并不意味着否认沟通与融合。如何沟通两种文化的同异,在相互吸收,相互交流过程中实现不同文化的互补和互识。李清照和韩莎深受各自文化的影响,跨过两种文化、语言和地域,寻求期间的共同点,了解文化的差异性,促进不同文化间的和谐交流。(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温绍 钱学培,《李清照名篇赏析》,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7年。
[2]严羽 著,郭绍虞 校释,《沧浪诗话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
[3]钱钟书 著,《谈艺录》,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4]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开罗艾因・夏姆斯大学 编译,《阿拉伯古代诗文选》,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
注解:
①见徐培均 著:《李清照》,第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②宋朝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和音乐家。
③见徐培均 著:《李清照》,第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蒙昧时代范文6
从政治上,有人判断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从发展阶段上,有人认为是一个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还有人认为是民主化与市场化的时代。我认为,从文明发展的角度评价,当今时代是人类社会最黑暗的时代。自文艺复兴以来,人类冲破神权的枷锁,高歌猛进,向着启蒙主义所许诺的光明疾进。但经过500多年的演变,今天的现实证明,人类已从神权的黑暗和蒙昧,走向了人权的黑暗和蒙昧,并且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对于一个时代的评价,必须放到历史长河中去检验,看其内在的演进动力,能否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地发展,并使人类获得持久的健康、和平、安宁。500年前,当西方社会以人本主义作为旗帜,召唤人性的解放时,它犹如灯火,照亮了黑暗的中世纪,为那个时代的变革提供了最佳方案,影响并推进了整个世界文明演变的脚步。而500年后,以物质财富增长和人的欲望满足(也可称之为“人权”)为标志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成为破坏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元凶,西方文明正日益显现出腐朽和没落的特征,丧失了当年的旺盛生命力,并不断将当代世界推向黑暗的渊薮。今天的世界,正处在另一个伟大的文艺复兴时代即将莅临的黑暗前夜。
今天蔓延于全球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既有其优势,又有难以革除的弊端。资本主义一方面促进生产力高度发展,并通过市场经济优化各种资源配置,但另一方面,它又不断制造出大量的恶性问题,它制造两极分化,败坏社会道德,破坏自然环境,瓦解社会共同体。时至今日,因为它解放了人类不知餍足的私欲,已使市场竞争中最为强势的那群人走得太远,远到破坏人类长远生存根基的地步,使得地球的资源与环境已经根本不能满足全体人类的持续生存,并可能迅速毁坏人类社会唯一的家园(地球)。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文明今天又处在了一个关键的临界点上,
从竞争导致创新这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值得称赞的角度看,今天的资本主义已不是人类普遍创造力的发动机。它推动少部分人生龙活虎,充满生机,却抑制大部分人的创造能力。以美国人为例,组织化的美国人是参与现代社会竞争的最佳团队,可称为全球精英。但这只限于美国的大都会和上层精英,稍稍多走几步,去美国的乡村看看,就会发现大量的美国人被排除在竞争之外,这些美国乡下人纯朴、憨厚,充满乡间温情,但同时又非常无知,缺少最起码的生活知识与生存智慧。对比之下,中国普通百姓要比美国人聪明得多,中国的每个出租司机都可称为生活中的哲学家,每个家庭主妇都堪比三星级厨师。到普通的中国乡村和城市家庭看一看,会发现节气变化、膳食调补、人情世故等等,是中国人的普通常识。为什么同样奉行竞争性的市场经济,中国人与美国人的生命智慧存在如此差异?或许其中最关键的就在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它帮助我们每个普通中国人在步入竞争性市场经济时,不致被高速运转的市场社会抛得太远。
因此,当我们探讨21世纪文化价值重建这一重大的时代性命题时,一定要从长远的时段进行思考――我们到底需要建构何种价值体系?是一个即将衰朽没落并接近死亡的东西,还是可持续的并代表未来的东西?如果缺乏历史眼光,缺乏大的视野,在如今这个剧烈变动的时代,我们就没有方向,就谈不上文化重建!
也因此,我认为,今天的文化价值重建参照系绝不应是美国。面对如此庞大的人口规模,面对如此脆弱的环境资源,人类社会绝不能以财富增长、利润获取和经济效率作为标准,而应当以节制人欲的膨胀、节制人与人的争斗、节制人对自然的索取作为根本价值。中国是个13亿人口的国家,中国的问题本质上就是世界的问题,在中国,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让所有人富裕起来,这样的道路走不远。2009年4月,我曾在《文化纵横》杂志上提出,中国要走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道路,我在其中强调的是社会主义!
中国人究竟选择什么样的道路?中国人究竟应过什么样的生活?中国人应该奉行什么样的价值体系?这是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极其重要的命题。
我以为,我们应该向自己的传统文化寻求帮助。中国的历史观认为,历史进程并非直线式演进,而是循环往复;中国的哲学观告诉我们,要敬畏天地自然,人的聪明和能力可以有所作为,但绝不能在造化面前傲慢自大;中国人认为技术可以通过发明创造取得,但是技术同时带来机心,并不断制造出新的问题;中国人贬斥炫耀财富和唯利是图,而追求诗词歌赋式的审美生活,追求健康恬淡的生命境界。这些传统中国人的文化与生活智慧,对于我们摆脱当代资本主义的蒙昧和黑暗,应能带来极大的帮助。
我曾经是中国农村最穷的人,现在已经挤进中国最富裕的人群。当我回头探望我那些仍然贫穷的乡亲时,我知道,让他们都过上我这种富裕的生活,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我的阶级利益决定我可以不去考虑这些令人烦恼的事情,但我的理智和良知却逼迫我不得不直面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