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总结

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中职;汽车发动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3-002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3.015

一、中职汽车发动机课程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书本知识的讲授和理论考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满堂灌,不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可见这种教学模式非常单一,严重缺少实践操作环节,课堂中的学生只能呆板地被动学习,不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与教师互动少。然而中职汽车发动机课程教学是以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能真正地体现“学中做、做中学”。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职汽车发动机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目前,交互式电子白板是学校展开信息化教学的新型多媒体技术手段之一,它在汽车发动机课程教学中显现出很大的授课效果,比如使用电子白板独有的功能来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和灵活的教学活动设计,还可以在教学后进行信息反馈。中职汽车发动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众多优势可以灵活地模拟实践操作场景,能让教师在教室里就能详细的地讲解发动机的操作要领。此外,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职汽车发动机课程教学中最独特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率

走进中职校的学生由于之前学习态度较差,文化课知识没有学扎实,因此,中职校里的汽车发动机理论课,用枯燥的教学方法难以改变现状。但是他们对实物动手操作、视频和图片的学习很感兴趣,能够有效的吸收操作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这种“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很适合中职生。交互式电子白板就可以轻松实现“做中学”的功能,比如在讲授发动机工作原理时,利用电子白板的多屏功能,将发动机工作原理动画、四个行程的示意图同时显示在白板上,并使用手写功能直接在白板上书写重要文字,使学生在图、文、声、像为一体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授课效果更是大大提升。

(二)巧用特殊功能,突破教学难点

很多中职校教师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展开课堂教学,先理论后实践再反馈总结,其中的理论环节中以往采用板书或PPT的形式来讲解教学难点,然而缺乏细节上的连贯性。比如在理论课上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喷油器结构时,学生最希望一页PPT就能表述清楚,那就需要一张PPT上要有喷油器的动画、喷油器的结构总图、内部结构分图和文字,这么多的内容放在一张PPT上,结果是动画、图和文字都很小,做在后排的学生就很难看清,学习效果就会大大降低。然而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放大功能和手写功能,可以将喷油器的动画和图片,尤其是教学难点部分进行手动局部放大,教师可以详细的讲述难点内容,并解决了后排学生看不清的问题,另外,教师直接将重要的文字当场手写在屏幕上,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上课的质量。

三、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汽车发动机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一)情景导入

以汽车发动机汽缸盖拆装实训为教学案例,利用电子白板的视频播放功能展现故障汽车从进入维修车间到维修人员诊断时的情景,学生看到汽车排出白色的浓烟,经过初步分析是由于燃烧室烧水引起的,进而需要解体汽缸盖来查明具体原因。通过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授课效果,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述内容

教师在以往的多媒体授课时主要是将教学资料进行演示,那种高度结构化的内容只能进行有限地演示切换,无法及时地标识和更改,学生只能长时间地被动接收知识。而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根据教师或学生自身需要的知识素材,随时在电子白板上进行书写、标记和电脑操作状态间的任意切换,并进行编辑、查看、组织和控制,使教学过程更加灵活,既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的创新能力,又很好地达到了教学任务。汽缸盖的拆装要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所在,因此需要将汽缸盖的结构和拆装过程进行有效整合,理论和实践相互渗透。在讲述汽缸盖的结构时,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放大、标注和聚光灯功能,将汽缸盖的结构细节进行详细说明,学生会特别关注,对理论知识就更加感兴趣。在讲授汽缸盖拆装时,就要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视频、屏幕捕获和拉幕功能,学生通过视频能直观的学习到实践操作知识。教师将视频中重要的一些环节通过屏幕捕获功能截取所需图片单独进行讲解。

(三)操作训练

在相关知识点认知过程中,可以利用交互式白板对学生测试配气机构的名称与图片是否连接正确,还可以测试图片是否拖入正确的位置等。在对配气机构的拆装过程中,学生可以观看交互式白板上循环播放的操作视频,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正确掌握配气机构的拆装步骤,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四)评价

教学评价过程是多维的,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评价环节中也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当教师评价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功能,将一些重点和难点的内容进行聚光,吸引学生的眼球,提升教学效果。当学生评价时,学生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书写功能,将相应的失分点和成绩写在电子白板上,学生对各组或各自的掌握知识情况及其差距就一目了然,有效地增进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而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 陈 钢.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特点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J].中小学电

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

内燃机构造与维护是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该课程主要讲述了内燃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并涵盖了基本的零部件结构及保养、检测、维修等基础知识。原来的教学设计是先讲结构与原理,再进行检测与维护,其结果是由于理论与实践分离导至学生学习的知识掌握不牢固,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有进行教学改革,变原理实分离的教学模式为一体化模,通过将基础知识融入到实训项目中,通过不同项目的完成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一体化教学的内涵

顾名思义,一体化教学即将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结合起来的教学形式,但它不是简单的1+1结合形式,而是要实现深层次的融合。首先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形式是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方式,实训项目与真实的生产过程相结合;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一专一兼”的双师型结构,满足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的掌握;在整体教学过程中,理论融入实践中的学习削除了空间分隔,同时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展示和具体实践操作相结合,创建立体化教学空间。寓教于乐,有利于学生想象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1.一体化教学实现了职业能力培养与岗位能力对接

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通过市场调研、专业指导委员会、实践专家座谈会对对职业岗位进行典型任务分析后将其转化为职业能力,构成课程体系,课程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课程教学内容应与典型工作任务相对应,而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训项目正是与工作任务相对应,经过实训项目的操作过程培训,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与岗位能力的对接。

2.一体化教学有助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在传统课程教学中,一般是先学理论知识,再进行实验性验证或专业技能训练。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时,由于缺乏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对专业知识只能采用“死记硬背”。由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果是越学越乏味,逐渐失去了专业学习的兴趣与信心,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一体化教学过程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先讲解基本结构、原理,学生再分析、归纳、总结出基本的知识点。并在完成实际操作过程中对结构、原理、零部件检修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便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另通过这种理论知识与实作训练的融合,消除了因为先理论后实操出现的时间间隔而导致先学的理论被遗忘的现象,还可以通过理论的学习来辅助实际操作教学,便于技能的掌握。

3.一体化教学有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除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外,还融入素质教育,通过以小组的形式完成项目,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与人沟通的能力,通过采用“一专一兼”的双师型教师授课形式,将职业素质要求引入课堂教学,教师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和带动学生,培养学会认真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益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在操作的过程中不断的出现新问题,学生通过分析、研究找出解决方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总之,一体化教学,充分利用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结合实际生产问题,灵活调整实施方法,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一体化教学在内燃机构造与维护课程中的实践

1.教学目标

通过以工作任务导向以及典型农用发动机各系统检修项目,使学生掌握农用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农用发动机零件总成,通过零件的拆装、检查、修理,熟悉和掌握农用发动机修理中的常用技能,在生产实际中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具有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自学能力,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提高走向社会的职业竞争能力。

2.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注重实践技能培养

本着理论为实践服务,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课程标准的制定与行业标准相融合,加强实训,增加实训项目和课时分配,实训占总学时的60%以上。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相融合,在实践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2)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内燃机构造与维护是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果完全靠讲授的方式来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只有通过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才能利于知识体系的掌握和理解。既有教师的讲授,示范操作,又有学生的实际训练,加上教师的现场随时指导、纠正,这种讲练结合、现场操作的授课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讲解发动机的总体结构时,将学生带去实训室,让学生在拆装发动机的过程中掌握发动机的组成,大致地了解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学生对发动机有了感性的认识后,便于工作原理的学习,避免产生厌学心理。

(3)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过程

按照学生认识规律,采用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完成教学过程。如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按认知规律先学化油器式燃油供给系统,再学喷油泵式燃油供给系统,最后学电喷式燃油供给系统;按照由理论(整体认识)到实践(零部件结构拆装)再到理论(整体分析)再实践(综合维修技能训练)的顺序完成教学。

3.教学内容的重构

打破传统的先结构、原理,再实作的教学内容安排,将零部件结构、工作原理放到拆装过程中去完成,教学内容以两大机构、五大系统为载体进行设计,根据真实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方式教学。如子项目配气机构故障诊断与排除中分为任务1配气机构的拆装,通过拆装过程学习配气机构的组成、零件结构和工作原理,在拆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总结出①配气机构的功用―进气充分、排气干净;②根据零件在工作过程由于受高温高压气体的冲击和腐蚀,分析出易使气门杆产生弯曲和磨损,因此要对气门杆进行弯曲检测和磨损量检测。从任务1中又引出任务2重要零部件检测。总之,经过课程内容的重组,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的工作任务中,在做的过程中完成学习过程,除达到技能训练的目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一体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学手段更灵活多样,可以是实物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人组织形式,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学生的实际操作是掌握原理和技能的纽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复杂的机械结构和相互配合运动关系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教师直接指导学生实操,在验证了机器构件的工作原理时也掌握零部件拆、装技能。教师从“单一型”向“双师”素质或“一专一兼”双师型转变,学生也从“被动接受型”向“主动思考实践型”转变。一体化教学既是专业技能实作训练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问题提出和解决的过程。职业技能在循环往复的实训过程中得到提升,职业素质也在循环往复的实训过程中养成。

三、结束语

总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体系下,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过程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实现一体化教学就是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按照一体化教学的新要求进行教学优化设计,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香桂.《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改革方案[J].课外阅读,2010,8.

[2]梁建玲.一体化教学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中的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3).

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引导文教学法;中职教育;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倡导人之一托马斯胡戈(ThomasHug)提出:能力的培养是有层次的,这三个能力的培养并不在一个层面上,它们的关系是层级关系,其中专业能力处于最下层,第二层是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为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能力目标。

现代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进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时,一般都是在实训室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但由于中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对于课程学习参与度、积极性并不高,教师为赶教学学时,传授知识的方法较为单一:教师示范,学生反复练习,学生成为实践练习的“熟练工”,这没有突出学生分析、理解并运用知识的方法能力。针对这种情况,结合我校学生学习现状,以“正时机构的拆装与检测”一课为例,探讨引导文教学法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中的应用。

一、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现状

现代社会是知识信息高速膨胀的时代,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储备就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收集信息,并应用知识信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而,如今我们的中职学校为了学生能尽快上岗,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专业能力培养,忽视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计划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都很差:完成单个任务很容易,遇上综合任务就“无从下手”;教师不布置、不指导任务,学生就“无事可做”;任务中教师不在身边,就自我放松,玩笑打闹,自我约束能力差;想不劳而获,团队协作意识差等。这一切都会导致当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发现所学知识无法应用在工作中,导致他们无法快速胜任工作,会认为所学专业无用,自我效能感差。

因此,针对这一状况,从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比专业能力更重要。专业课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更要培养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而引导文教学法是一个面向实践操作、全面整体的教学方法。

二、引导文教学法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中的应用

引导文教学法,又称“引导课文教学法”,是借助预先设计的引导文(Lead text)等教学文件,通过工作计划和自行控制工作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工作和检查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文教学法,即根据企业典型维修项目设计教学任务,然后以项目为载体,在具有企业文化的工作站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教学的各个环节,按照岗位操作规范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

1.教学准备阶段

一堂课的成败与课前准备密切相关,因此我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学地点选在发动机工作站;全班同学分为4组,每组各配备一个丰田1ZR发动机的活塞连杆组、塞尺、活塞环卡钳、游标卡尺等配套工具,以及丰田维修手册。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在课前还开发制作了相关的工作页、课件、视频。这样开放的学习载体,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师生双边互动,体现“双主”理念,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各环节。

2.教学实施阶段

引导文教学法的工作程序分为六个步骤: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验―评估。我根据此衍生为以下四个步骤开展教学:

(1)创设情境――学习任务(5分钟)

我运用多媒体创设了一个4S店实际维修案例情景“发动机怠速抖动”,引导学生判断正时链条松懈或正时不正确会导致上述故障,进而引出本课题:正时链条的拆装检测。真实的案例情景能激发学生热情,唤起学生岗位意识。学生接受工作任务,明确学习目标。

(2)任务导向――计划决策(25分钟)

学生接受工作任务后,我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按照工作过程导向依次布置以下四个学习任务,使学生由感性到理论再到实践,依次完成任务,落实教学目标。

任务一:引导学生观看发动机实物,理解正时链条在配气机构中与其他零部件的装配关系。这是学生的感性认识阶段。

任务二:学生分组查阅资料,检索信息讨论,完成正时链条拆装步骤等关键知识的填写,明确了知识目标。并依此制订正时链条拆装检测的计划和安排人员分工。在学生讨论的同时,教师各组答疑指导,明确操作要领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帮助学生完善工作页。这是理性认识阶段。

任务一、二的完成为任务三做准备。这种开放式的学习形式,是学生自主设计和调控工作过程的阶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3)演示指导――分组练习(35分钟)

任务三:正时链条的拆装与检测。是实践认识阶段,也是本节课重点、难点所在,在分组练习中通过实践操作突破。正时链条的拆装必须按维修手册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我分三个过程引导学生操作实践:

实践操作前,我先播放同校学生规范拆装工作过程的视频,让学生有一个正确而完整的步骤印象,并对其中重要的拆装步骤,如:需要设定活塞位置确定正时的三点位置、拆装时链盖螺栓的顺序、拆装正时链条张紧器需释放张紧力等,停顿示范,加以讲解,突破教学的难点。学生视频的演示,弥补了教师亲手示范可视范围的局限性,同时也是一个目标激励,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操作过程中,学生人员分工,各司其职。我会到各组巡回指导,反复强调操作规范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学生在初次进行拆装时,由于操作步骤较多,我会耐心指导鼓励,帮助学生克服恐惧、不耐烦心理。对于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如:暴力拆装、拆装工具乱放等危及安全的行为,及时停止操作,给予纠正,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能这样拆装,不规范拆装对发动机有何影响。在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同时,强化学生自我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安全教育的德育目标,落实技能目标。

操作结束时,学生需要对发动机进行盘车、正时三点位置的检查,以检验小组拆装成果,从而顺利完成任务三,并为任务四做准备。

整个分组训练中,每一步工序,学生需要对所在工位进行整理、清洁,实施7S管理,加强学生职业素养。

(4)评价反馈――思考探究(15分钟)

师生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填写评价表,完成任务四,这是任务的落实阶段。同时教师根据学生测量数据、拆装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对每一团队在工作过程中的工作态度、工作习惯、工作质量以及团队协作等进行点评,对于表现优秀的给予鼓励;对于操作中的典型错误,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并纠错。通过正反例的对比,再次强调教学重难点。而且学生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点评,对自己能力有了一定认识,也升华了本课的德育目标。

3.引导文教学的反思总结

在运用引导文教学法时,引导文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引导文的实施要由浅入深、步步推进,符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习惯养成。引导文要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学生在掌握汽车特定车型维修一般规律的技能的同时,逐渐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同样,引导文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往往和其他教学法,如:讨论法、演示法、大脑风暴法、工艺教学法等相互穿插适用、相互配合,以使教学效率最大化。

参考文献:

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 发动机;拆装实习;教学

[基金项目]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BE2013042);常州市科技支撑计划(CE20120095);江苏大学高级专业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13JDG075);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 贾和坤,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内燃机排放控制,江苏 镇江,212013;王 建,江苏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内燃机工作过程,江苏 镇江,212013;尹必峰,江苏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内燃机排放控制,江苏 镇江,212013

[中图分类号] G64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5)01-0072-0002

发动机是一种能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主要包括如内燃机(汽油发动机等)、外燃机(斯特林发动机、蒸汽机等)、电动机等,由于发动机的机械结构较为复杂,组装和拆卸的技术性要求较高,在进行大学生实习教学时,对教师的能力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需要大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掌握一定的动手技能。因此,各工科院校正不断增加学生的实习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在拆装实习过程中,通过对发动机进行拆解和组织,一方面能够对发动机的结构、型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起到巩固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初步掌握发动机的拆装技术与调试方法,学会正确使用工具、量具与安全操作,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为保证学生能够在发动机拆装实习过程中,既能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在专业课课时大量压缩的前提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够满足要求,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一、传统教学模式

目前在教学安排上,多将理论学习与实习分开进行,一般先进行《汽车构造》等理论学习,在学期末安排学生进行拆装实习。目前,多数教师一般采用挂图或者幻灯片等方式对发动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进行讲解,但教学效果较为一般。主要是由于缺乏直观的教具,并且对于一直以来都是接受应试教育的学生,其创新性、敏感性较差,大多数学生很难想象出发动机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虽然现在一些有条件的院校,配备了一些简单的总成教学模型,但其大部分结构较为简单,且不能够进行拆解和组合,在进行教学时起到的作用不大。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厌学、畏难情绪不断增加,学习主动性下降,效率降低,形成恶性循环。

在完成理论内容学习之后,必然会使汽车结构的理论学习环节与实践环节脱钩,特别是易使学生不能将理论内容及时地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进行拆装实习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零件的连接关系较多,学生动手操作时容易混淆,经常出现学生因为不知道一些零件的工作原理,在拆解过程中没有掌握方法,导致再次安装过程中出现安装不合或者安装起来不能正常工作和运转的现象发生。以上这些都是传统的拆装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弊端,综合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各工科院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要求。

二、新教学模式探索

(一)教学理念的改变

教学理念体现着教学本质,是教学活动理想追求的反映,是指导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和实施教学的思想基础。为能适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满足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要求教师在进行拆装实习过程中,用与时代相接轨的现代教学理念去传授知识。在进行拆装实习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性、学生的主体性以及知识的构建性。首先让学生观察为主,教师采用边操作示范、边讲授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实习项目的总体认识,掌握拆装要领、工作原理,加强对关键部件的认知程度,并在学生进行拆装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开发式实践教学等大量先进成熟的技术手段已被应用于现代教学过程中。为加强学生对实习过程的理解,改变拆装实习过程中的弊端,以三维实体造型为核心的教学改革逐渐得到发展。教师可以利用CAD、CAE、CAM等技术,对发动机零部件进行测绘、三维造型建模等。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更为直观地为学生进行讲解,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并且克服了传统教具结构简单、不能拆解等不足,还便于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方面,学生可通过观察模型对零部件的结构及性能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另一方面,模型内部形状结构复杂的零件采用透明体,这样学生对零件的内部结构产生更加直观、更加深入的感性认识与理解。同时,采用三维造型建模方法,还可以实现虚拟装配,按照装配关系对零部件进行装配,这样学生对发动机零件间的装配关系,装配流程获得更加清晰的认识。整个过程如同让学生亲临真实的工程环境,就如同处于装配车间的现场,按照装配流程将零件有序装配起来,还可按逆向装配过程将已装配好的零件拆卸下来,整个过程让学生更容易掌握。

此外,在学生进行小组独立拆装时,利用手机、相机等移动多媒体设备对拆装过程进行录像,当遇到问题或者拆装结束后,指导教师可以通过观看录像,对遇到问题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也可以对整个拆装过程进行总结。

(三)实习内容的安排

传统的实习安排通常是在学期末集中两周时间进行,由于时间集中且较长,学生往往在前四五天感觉新鲜富有激情与活力,而后就会出现厌烦情绪,致使实习后期学生激情活力消退;另一方面时间的集中需要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和掌握内容会比较多,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与吸收就会比较困难,使实习的效果不理想,甚至个别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只是疲于应付。

为让学生在短时间尽快掌握知识,难点重点知识通过实习得到进一步理解和强化,需要对传统的实习内容安排进行调整。采用分散实习的方法,即将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燃油供给系统、配气机构以及点火系统等6个部分分开进行,如表1所示,每个部分开始的时间与《汽车构造》中的内容相结合,实现“先理论后实习”与“先实习后理论”相结合的实习模式。并且为巩固每项实习项目的实习效果,在每个实习项目结束后,都要求学生根据实习要求看实习指导书和实习指导大纲,整理该实习项目的实结,并将总结撰写在学院统一下发的实习报告本上,重点写清实习目的、内容及拆装步骤或要领等,待所有项目完成后,将该报告本提交学院,作为综合评定成绩的一部分。

(四)考核方法的先进性

考核方法上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且以实践为主”的方式。其中理论部分包含结构组成、功用、工作原理等,实践部分包含间隙调整、实物拆装等。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有些学生动手能力相对较差,应以合适的方式引导,鼓励为主,降低工作的难度,使其获得自信,让其一步一步往上提高,绝不能使其泄气,半途而废。有些学生相对慵懒拖沓,要因势利导,利用合适的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可采用抽签答题、考勤和平时操作规范三位一体的综合考核方式。抽签所选的题目设有三个标准“应知”、“应会”和“应能”,由学生自由选题,设置考核小组对每位学生进行考核,设置小组由理论老师、实训教师共同组成。

三、结 语

工科毕业生动手能力普遍较差,是目前我国普通高校都存在的问题,就是因为学生在校期间没有获得足够的实际训练。采用新的拆装实习教学模式,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进辅助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建富. 汽车发动机拆装实习教学初探[J]. 职业教育研究,2004,(8).

[2]张持重,栾翔,张云峰.浅谈UG NX的三维技术在拆装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2009,(6).

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汽车构造 教学

随着汽车工业和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汽车电子产品的新结构,新技术层出不穷,汽车普及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在高等院校中悄然走俏。《汽车构造》作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他的作用尤为重要。作为专业技术基础课的汽车汽车构造的教学得到了广大专业教师的关注。然而,由于课程本身具有专业性强、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枯燥、不好理解等特点,加之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使得该课程的教学变得更加难以进行。

作为任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只是还要掌握实际操作能力。为使培养出的学生既掌握必须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所必需的专业认知和基本操作能力,对“汽车构造”教学进行课程改革。

近两年的教学实践工作证明: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好学会本课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专业需要,合理选择教材

从汽车类人才的培养出发,掌握必须的汽车构造课程是成为现代汽车维修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作为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原来代用的适合机电类学生采用的教材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学内容需要凋整,教学方式需要改革,要在讲授理论的同时。进行必要的实践技能训练,选择―本适合汽车类专业学生使用、理论和实训相结合的教材刻不容缓。

在教材选用方面,保证基本知识点的选取以“必须”、“够用”为度,没有过多的理论推导,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提高和教学的开展。

二、注意后续课程的连续性,在教学中适当增加典型网络教学

作为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汽车构造》主要是为汽车专业《底盘构造》、《汽车发动机拆装》、《汽车底盘拆装》服务的,教师若能理解和熟悉本课程在后续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更好的把握适合本专业的教学重点,将时间和精力集中于重点和要点之上;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再者,使学生较早地了解一些整车中有关的机构和零部件,也有益于后续专业课的学习。

为体现汽车专业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列举了许多汽车维修实例,利用网络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了解汽车构造的整体机构,使学生能将实践实训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从而将理论知识迅速转变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了学生分析专业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且各方法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实际教学工作其实是综合应用各方法的过程。

(一)运用对比法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汽车构造》中,有许多内容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有其自身的特征。在教学中。将一些既有差异又有联系的知识进行对比分析,辨析异同,从而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习能力。例如汽油机供给系统与柴油机供给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区别在于:燃油的种类不同;燃烧的方式不同;油气的混合方式和压力不同;但燃烧室的结构可以相同;供油的机构可以部分相同;通过这样的比较,可以使学生在掌握汽油机供油系统基础上更快地掌握柴油机供油系统,也便于学生记忆喷油器的机构。深化对喷油器的理解。当然。教材中还有很多概念,都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概念,找出异同,进而学会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倡发散性思维,一题多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是学习方法的载体,讲解知识的目的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具体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于通过知识向学生介绍分析问题、解决同题的方法,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仅限于一种,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倡并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解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理解和掌握各知识点,做到活学活用。

(三)倡导理论与实验结合,加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汽车构造》这门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在每个知识点后面,安排相应的操作类内容,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在―起。

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实验现象也可揭示本质,从而上升到理论高度。实验中―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这一环集中体现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也是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如果在实践环节中,能够适时地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动于尝试探索。往往可以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比如,在发动机功率实验中,可以让学生不断增大输入正弦波信号的幅度,并用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二者是否一直是大小成比例而波形一致?事实显然不是,因为发动机功率在输入信号增大到一定值时,必然会进入到饱和区,从而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波形不一致而发生畸变。这样的提问―方向给学生提供了应用已学知识合理解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的机会,另一方可加深学生对于发动机功率的理解。

(四)教师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恩,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新教师除了通过听课和与老教师交流。从而不断学习别人的教学经验外,更主要的是靠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可以帮助教师及时接受反馈信息,找出教学环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从而为调整教学策略建立可靠依据,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成熟。教学反思,既是教学的课后经验总结,也是成败的纪录,更为上好下一节课作了准备,为今后的课前准备积累宝贵的参考经验。在避免犯类似错误的同时,也有助于在不断的尝试中积累效果良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

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前厂后校;校企合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209-02

一、职业教育在近年来呈现较快的发展趋势

1.以实践为导向,以技能为中心的一体化教学方法成为职业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一体化教学方式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德国职业学校汽车专业课的教学都是在实验室或实训室进行的,教学场所都配有幻灯机、多媒体投影机、活动黑板等教学用具。实验室或实训室是以工种或岗位的不同进行划分的,实物教具仪器设备等非常齐全,这为一体化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专业硬件建设的一体化布局是推动教学方式一体化的关键因素和主要动力,是推动教学方式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在实施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中,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等是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扮演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更多的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主要职责是提出问题、提供资料、总结与评价。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则完全由学生来完成。学生在学习中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学习、讨论、制定和实施方案,这大大加强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实践导向职教课程体系改革是针对我国目前职业教育存在的实际深层次问题进行的改革,是在充分研究国外先进职教模式基础上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成果。实施这项改革并不是单纯的课程改革,而是对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组织、教学方式方法、学习方式方法、考试方式方法等方面彻底的革命性变革,这必将对目前的职业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制约职教教学发展的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实际技术、技能的能力本位教育为理念的实施需要双师型教师,目前从国家到学校,都已经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许多教师取得了高级工或技师资格证书,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但是,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我们的教师对企业的实际生产和工作过程不是很熟悉,有的脱节较大。学生虽然掌握了教师讲授的内容,但是到企业用不上,甚至无从插手,这就是我们在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许多学校因为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安排不出较长的时间深入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或者教师本人认为自己已经是教师了,还要到企业跟着师傅们重新学,心理上感觉不好意思,放不下架子;有的学校因为资金比较紧张,不愿拿出资金送教师到企业锻炼学习。

4.为学生提供职业化、生产型实训场所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发展方向。许多学校普遍注重发展实训基地建设,购置了大量的实习设备供学生实训,但是学生到企业后仍然不能较快的进入角色,与企业的零距离培训并不是十分理想。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实习的课题是按照教材的实训项目进行的,是以知识为中心而不是以实际生产实践过程为导向组织的,即便是所有技能都掌握了,与企业的实际生产程序也存在较大的偏差。因此学校在进行实训基地建设时,应尽量按照企业实际生产环境进行布局,即提供生产型实训场所,同时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实训场所运行的软环境也要按照企业生产管理流程布置,使学生在实训时无形之中就了解了企业进行生产的基本管理制度要求和基本工作程序。

二、做好六个“合一”开创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汽车专业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思路,建设展开多方面的探讨实践并且具有独特的“六合一”人才培养模式。

1.“与行业发展合一”的专业(群)结构体系。依据当前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的人才需求供应,设立相关课程,以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为核心,设立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整形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定损与评估等五个高职专业,逐步形成以汽车后市场为服务领域的专业群结构体系。

2.“前厂后校、校企合一”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构建。为了更好地做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围绕这一点我校设立了相关实践性教学场景,本着“前厂后校、校企合一”的办学思路,建成4400多平方米高水平的汽车专业实训基地。通过一些高标准的设备条件,目前我系已成立了德州市双高汽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博世汽车专业维修中心,成为德国博世汽车维修网络(BCS)的一个中心站,也已成为了德州市经济开发区最大的综合性汽车售后服务企业。

3.“教室与车间合一”的教学基地。基于前厂后校的办学模式,教学区的划分打破了原有的传统教学方法,根据课程的需要和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场所融合并划分为以下几个实训区:设有快修保养教学、机电一体教学、四轮定位教学、汽车检测线教学、汽车美容装饰教学、汽车整形喷漆教学、前台接待教学、发动机一体化教学实训室6个、底盘一体化教学实训室2个,电器及控制一体化教学实训室2个。

4.“教师同师傅身份合一”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目前汽车工程系教职员工42人,高级以上职称、高级技师人数为6人,中级职称、技师为12人,硕士以上学历6人,双师型素质教师比例高达85%。学生与老师之间目前已经建立起了一种新型关系,作为一名教师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工作,同样还作为车间的技术工人,既是教师又是师傅。

5.“生产与教学”合一的新型教学模式。目前教学要适应形势的改变,进行一定的改革,要多运用多媒体教学、现场传教等方式。很多专业课教学要结合具体的维修工作任务,能够使得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6.“工作项目与教学内容合一”的新型课程体系。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引导、工作项目为载体建立新型课程教学模式。以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为例,主要由13个学习领域课程组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汽车保养与维护》、《汽车底盘构造与拆装》、《发动机机械维修》、《汽车电子电气系统检修基础》、《汽车动力传动系统检修》、《汽车行驶和制动系统检修》、《汽车车身、舒适、安全系统检修》、《发动机能源供给予启动系统检修》、《发动机控制系统原理与检修》、《废气处理系统检测与维护》、《汽车售后服务企业管理》和《汽车附属装置安装调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