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折柳送别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折柳送别范文1
送 别
〔唐〕王 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①。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注释:
①南山:即终南山,主峰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
诗意:
我下马为你置酒,问你去往何方。
你说你郁郁不得志,打算归隐在终南山旁。
我理解你内心的情绪,你只管去就是了,我也不再多问。山中的白云永远自由地飘着,定会驱散你的愁闷。
赏析:
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结构全诗,别开生面。全诗六句,仅第一句叙事,“下马饮君酒”交待诗人与朋友饮酒饯别,问朋友要去往哪里。之后在一问一答中,诗人交代了送别的背景:朋友仕途受挫,决定归隐于终南山旁。最后两句是诗人对友人说的话,写得颇为洒脱。上句“但去莫复问”,是说既然人生在世不称意,那么去便去,何必多问?下句“白云无尽时”,是说比起人间的瞬息荣华,大自然才是永恒的,脱离了世俗的樊笼,我们也可以像山中的白云那样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忘怀得失,自得其乐。这是诗人对友人的劝慰和祝愿:即使仕途失意,仍然可以在大自然中找回自身的价值。诗人在抒发离别之情的同时,也寄寓着自己复杂的思想情感。王维对归隐的友人流露出羡慕向往之情,也间接反映了诗人对现实有所不满。
这首诗虽然是送别失意的友人,却没有常见的悲戚伤感,而是俊逸洒脱,别具一格。全诗语言简练,明白如话,看似平淡无奇,却又意味无穷,特别是最后两句,诗意浓厚,词浅情深,值得回味。
谢亭送别
〔唐〕许 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①,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释:
①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边,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所唱的歌,后人也称送别歌为劳歌。
诗意:
唱一曲送别歌,友人乘坐的行船就要起航,夹岸青山,满山红叶,河水迅疾地流过。
到了傍晚,我酒醒了,而友人已经远去,我走下谢亭的西楼,正值风雨交加。
赏析:
这首诗是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之后所作,写伤别之情。首句叙事,点明送别主题,选取了别离在即、友人的行船就要起航这一时间点。次句描写江上景色。金秋时节,红叶青山,秋水浩荡,正宜欢聚同赏,然而诗人与朋友却偏偏在此时此地分离,以乐景写哀情,更反衬出离愁别绪之深重。由于惜别,所以感觉水流急速,朋友的行舟去得太快,景中含情。诗歌后两句情景交融。“酒醒”二字,说明时间已是送别友人之后,同时表明之前诗人为了减轻离别的苦痛,多喝了几杯,一醉方休,足见诗人之不舍,甚至不忍直面别离,只能借酒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等醒来时,天色渐黑,友人已远,诗人感到孤独怅惘。不巧楼外正值风雨交加,如愁绪般纷乱的雨丝令人更添凄楚。“日暮”“满天风雨”同样是景色描写,然而与之前的“红叶青山”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个鲜艳,一个晦暗,在视觉感受上给人强烈的冲击力,充满艺术张力,充分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全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助不同时间点的不同风格的景物,将浓烈的情感自然地抒发出来,含蓄深厚,真挚动人。
淮上与友人别①
〔唐〕郑 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②,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注释:
①淮上:指淮南镇,在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一带。
②扬子江:长江下游河段的旧称。
诗意:
扬子江头,杨柳青葱,春意盎然,飘飞的杨花让将要渡江的行人十分忧愁。
在傍晚的离亭里,几声笛音随风飘来,我们就要在此分别了,您要去湖南,而我要去陕西。
赏析:
折柳送别范文2
关键词:“柳”;意象;春天;士子情怀
一、以“柳”来蕴含一种欣喜之情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便是典型代表。陆游在游山西村时,自己正处于仕途的低谷,诗人因无奈归隐故里而内心愤愤不平,抑郁烦闷。这次出游,农人们热情质朴的家宴,让他享受到了最朴实的乡情;在充满民风民俗的游览中,诗人漫步于山峦间,穿行在曲折回环的溪流中,浓茂的草木,蜿蜒的山径,依稀难辨,正在迷惘间,突然看到前面柳枝丛丛,花团簇簇,茅舍几间,鸡鸣狗叫。诗人心情为之豁然开朗,在扑朔迷离之际,忽然兴奋地发现了属于自己的新天地,而这正是通过“柳”的意象表现出来的。“柳”的出现,洋溢着诗人的欣喜之情。
二、以“柳”来表现思乡之情
《诗经?小雅》的《采薇》中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本诗歌写的是出征士兵保家卫国怀念亲人和乡土的情思,其大意是:当初我们出征啊,杨柳飘拂依依;如今我们归来啊,却是雨雪漫天纷飞。这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以杨柳作为意象的最早的一首诗,用杨柳来表现思乡思亲之情。
在乐曲中,古代有《折杨柳》的曲子,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惜别的情感。诗人们也往往运用这种意象,以听到折柳曲来表现思乡之情。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写道:“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在洛阳城的灯火阑珊的春夜 ,不知谁家玉笛吹奏《折柳曲》,随着春风飘荡在洛阳城上,在这样的夜晚,听到这样的乐曲,自然唤起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三、以“柳”来表现离别之情
在唐代,因“柳”与“留”谐音,因此诗人往往以“柳”来表现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王维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为证,“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朝雨拂轻尘,客舍杨柳青的氛围中送别友人,朋友间的深情厚意、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前路珍重的祝愿,一切尽在不言中。此诗一出,众人传诵,由乐工谱成《阳关三叠》,成为离别筵席上的千古绝唱。
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斛。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以柳的意象表达出一种依依惜别之情。王维《送沈子福之江东》首句“杨柳渡头行客稀”,“渡头”是送客之地,杨柳是渡头之景,这里写杨柳,不仅是写现成之景,更是烘托送别气氛。戎昱《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惹恨牵愁,不胜留恋;还有柳树枝头的黄莺,别情依依,鸣声悠悠,使人久久不能平静。
四、用“柳”来表现忠贞不渝的爱情
陆游在《钗头凤》中开篇写道:“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与表妹唐婉深深相爱,但陆游在母亲的逼迫下,不得已给深爱的妻子下了休书。十年后,陆游在游沈园时与唐婉不期而遇,墙内的宫柳,尽管春色依旧,但往日的欢乐时光已不复存在,伊人已消瘦,令人痛心。词人通过景与人的对比,表现出了对唐婉的深情,同时又表现出欲罢不能的抑郁与欲说不语的无奈。
另外,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采用谐音双关,写出天气阴晴变幻无常,又暗喻“郎”的无情实有情。表现在岸边杨柳依依,远望平静的江面,少女闻郎江上唱歌的喜出望外,既迷惘顾虑又眷念期盼的忐忑不安的复杂微妙的心理。
五、用“柳”来表现怨情
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在诗中,诗人写戍守边疆之怨,但不直言戍边的苦与怨,却“怨杨柳”“不度玉门关”,那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调哀怨,似在怨杨柳,怨离别,又似在抱怨塞外荒寒,柳色不青,春风不到,更似在怨朝廷恩泽不及边关士卒。其乡愁、戍边、征怨,尽在“怨杨柳”中曲折表现,令人深思。
六、用柳来表现愤懑伤痛之情
唐彦谦的《垂柳》:“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这首诗不仅写出垂柳的婀娜多姿,别具柔情,而且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讽刺矛头直指皇帝及其为首的封建官僚集团,柔情中见犀利,含蓄中露锋芒,托物寄兴,寄托自己愤世嫉俗之情。
折柳送别范文3
周邦彦(宋)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赏析:
这首词的题目是“柳”,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伤别。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诗词里常用柳来渲染别情。隋无名氏的《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便是人们熟悉的一个例子。周邦彦这首词也是这样,它一上来就写柳阴、写柳丝、写柳絮、写柳条,先将离愁别绪借着柳树渲染了一番。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这个“直”字不妨从两方面体会。时当正午,日悬中天,柳树的阴影不偏不倚直铺在地上,此其一。长堤之上,柳树成行,柳阴沿长堤伸展开来,划出一道直线,此其二。“柳阴直”三字有一种类似绘画中透视的效果。“烟里丝丝弄碧”转而写柳丝。新生的柳枝细长柔嫩,像丝一样。它们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飘拂着以显示自己的美。柳丝的碧色透过春天的烟霭看去,更有一种朦胧的美。
以上写的是自己这次离开京华时在隋堤上所见的柳色。但这样的柳色已不止见了一次,那是为别人送行时看到的:“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隋堤,指汴京附近汴河的堤,因为汴河是隋朝开的,所以称隋堤。“行色”,行人出发前的景象。谁送行色呢?柳。怎样送行色呢?“拂水飘绵。”这四个字锤炼得十分精工,生动地摹画出柳树依依惜别的情态。那时词人登上高堤眺望故乡,别人的回归触动了自己的乡情。这个厌倦了京华生活的客子的怅惘与忧愁有谁能理解呢:“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隋堤柳只管向行人拂水飘绵表示惜别之情,并没有顾到送行的京华倦客。其实,那欲归不得的倦客,他的心情才更悲凄呢!
接着,词人撇开自己,将思绪又引回到柳树上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亭是供人休息的地方,也是送别的地方。词人设想,在长亭路上,年复一年,送别时折断的柳条恐怕要超过千尺了。这几句表面看来是爱惜柳树,而深层的涵义却是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情深意挚,耐人寻味。
上片借隋堤柳烘托了离别的气氛,中片便抒写自己的别情。“闲寻旧踪迹”这一句读时容易忽略。那“寻”字,并不是在隋堤上走来走去地寻找。“踪迹”,也不是自己到过的地方。“寻”是寻思、追忆、回想的意思。“踪迹”指往事而言。“闲寻旧踪迹”,就是追忆往事的意思。为什么说“闲”呢?当船将开未开之际,词人忙着和人告别,不得闲静。这时船已启程,周围静了下来,自己的心也闲下来了,就很自然地要回忆京华的往事。这就是“闲寻”二字的意味。现代人也会有类似的经验,亲友到月台上送别,火车开动之前免不了有一番激动和热闹。等车开动以后,坐在车上静下心来,便去回想亲友的音容乃至别前的一些生活细节。这就是“闲寻旧踪迹”。那么,此时周邦彦想起了什么呢?“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有的注释说这是写眼前的送别,恐不妥。眼前如是“灯照离席”,已到夜晚,后面又说“斜阳冉冉”,时间如何接得上?所以这应是船开以后寻思旧事。在寒食节前的一个晚上,情人为他送别。在送别的宴席上灯烛闪烁,伴着哀伤的乐曲饮酒。此情此景真是难以忘怀啊!这里的“又”字告诉读者,从那次的离别宴会以后词人已不止一次地回忆,如今坐在船上又一次回想起那番情景。“梨花榆火催寒食”写明那次饯别的时间,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旧时风俗,寒食这天禁火,节后另取新火。唐制,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催寒食”的“催”字有岁月匆匆之感。岁月匆匆,别期已至了。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周济《宋四家词选》曰:“一愁字代行者设想。”他认定作者是送行的人,所以只好作这样曲折的解释。但细细体会,这四句很有实感,不像设想之辞,应当是作者自己从船上回望岸边的所见所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风顺船疾,行人本应高兴,词里却用一“愁”字,这是因为有人让他留恋着。回头望去,那人已若远在天边,只见一个难辨的身影。“望人在天北”五字,包含着无限的怅惘与凄惋。
折柳送别范文4
当春天渐渐从冷雪中醒来,冰河也渐渐被融化,柳树新抽出的枝条被刚冒出的细叶压得渐渐低垂,点醒了惺忪的湖面。
这时的柳,在风中凌乱着发丝,却使看到此景的人心底油然而生一种莫名的心动。一枚枚柳,整齐的排列在河岸,飘逸成一首首妖娆的诗,即使粗拙的皮格外醒目,但那却也是碧柳风吹日晒的见证,皲裂的皮肤虽说并不美观,但亦能体现柳的乐观。
夜未央,湖面上闪着潋滟的光,柳亦6躲藏其中,轻摇枝干便能使波纹散到湖心,让月色微漾。那么美,也难怪谢道韫和陶渊明一行人会那般钟情于它了。
但我想,柳使我们着迷的品质,不仅仅是它的美。而钟情于柳,是因为柳对于他们有不可企及的人生寄托。
折柳送别范文5
②水美江南,池塘边、清河岸、小溪旁、大湖畔,一株株柳,长成一首首妖娆的诗。水滋养柳,柳妆点水,水柳一家亲。柳叶青青,浓绿处,深藏一片独属于自己的海。皲裂的树干,是一副粗糙的皮囊,在清水的倒影中,映衬出生命的不易与壮丽。树皮的裂口,静静地记录着一段段无关风月的旅程,厚厚的,累成生命的沉积层。
③柳音是江南水边最美妙的旋律。树无言,风有语。柳枝之繁,灿若满天星辰,密如佳丽青丝。春日清风徐来,沙沙如恋人喁语,夏天朗风飘过,呼呼似累牛喘息,设若暴风袭来,哗哗然像孩童喧闹。清人李渔说:“柳贵于垂,不垂则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年年柳荫浓,岁岁蝉声俏。村前村后,柳树成荫,枝头鸣蝉此起彼伏,嚷嚷着,一刻也不消停。
④江南人记得柳好,亦不忘柳之妙。农人折枝,是实用主义美学,编个枝帽,扎只柳筐,抑或插枝以期长出更多柳来,随手取用。文人折柳,折的不是枝,是情思。依依,是江南春柳派生出来的眷恋之态。缠绕,是江南春柳衍生出的思恋之情。“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古时送别,凄清水边,舟岸两处,不胜挽留的酸楚,离别的悲伤,一任柳枝恣意无声地抒发。
⑤“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一城春色一城絮。狂颠的柳絮,点点白嫩的轻柔,让人无处逃避。白绒的絮是柳的种子,离树飞散去,将生命洒落在远近各处。转生,尽是如此浪漫而快乐的旅行。
⑥柳树天生一个百变之身,枝丫插地即生,无心无意,即成荫成林。蚯蚓那百变金刚之身,断一截,不是生命终结,反而新生一命。柳是植物界的蚯蚓,是江南的树精,灵魂里潜藏着新生因子,便常插常新,生命在断裂与入土的疼痛中一次次复苏。
⑦江南柳,不只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淡然,更有“截”后重生之灿然。那年冬天,从扶河边过,但见枝繁的密柳,齐刷刷被锯伐掉繁密的枝丫,光秃秃一截主干,让人心生疼惜。孰料,来年春天,一无所有的“枯干”,竟抽枝发芽,又生猛地垂成娇娆的绿姑娘了。
⑧抒发再生的奇迹,吟咏不灭的魂灵,这不正是江南柳吗?由此就不难理解历代文人雅士,如谢道韫、陶渊明、柳宗元、苏轼、欧阳修、左宗棠、蒲松龄、李渔和丰子恺等,为何会那般钟情于它了。柳之于他们,有不可企及的人生寄托、无以言传的深层意蕴,是升华灵魂的生命道具。
⑨灵魂不灭,生生不息,江南柳啊,你是灵魂的诗篇,生命的乐章。
1.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写江南柳,依次是:柳的形态和声音、柳的妙处、_____。
2.文段④画线句子说“江南人记得柳好,亦不忘柳之妙。”“柳之妙”体现在_____和_____两个方面。
3.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1)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_____
狂颠的柳絮,点点白嫩的轻柔,让人无处逃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析下面句子:
一株株柳,长成一首首妖娆的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材料,联系文章内容,说说材料中的“柳”包含着怎样的情思。
材料: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选自《诗经·采薇》。往:指离开故乡。思:语气助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折柳送别范文6
那天早晨到来的前一夜,我做了个梦,梦中狂风暴雨无休无止,在半夜醒来的时候,我就在想,这狂风暴雨意味着什么呢?是为我们的分离悲伤万分幔壳宄科鹄慈捶⑾郑没有狂风暴雨,只是蒙蒙细雨。
走出家门,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抬头一望,往日路边灰蒙蒙的树,今天都变得清新。再吸一口气,空气里都是绿色的味道,柳芽儿的味道,桃花的味道。眼前的道路,闪着一道道银光,似乎每一道光都有着若雨的影子在里面。
“若雨,你真的要走了吗?”嘴里喃喃着,我往若雨家的方向走去。
我和若雨一起长大,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在一个班,一直到现在。我们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一起写作业一起做手抄报,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绘画一起吹笛子,一起外出踏青,一起去菜市场帮妈妈们买菜,可以说是形影不离。如今,若雨的爸爸工作调动,要带着一家人离开了。
我们一起走过的岁月,那么多年的点点滴滴,连接起来真像春雨一样连绵不断。若雨,以后你生病了,谁给你安慰?你取得成功了,谁和你一起分享?你心情低落了,谁又会给你以鼓励?
若雨怕我感伤的眼泪无法停止,不让我来送。可我还是固执地来了,在若雨的家门口,我看到若雨的爸爸在细雨中把一家人的行李搬上车,然后发动车子,慢慢地驶向远方。
不知不觉,我的眼泪流了出来,和眼前的细雨一起,交织在我的脸上。若雨,让我的祝福化作春雨, 一路陪伴着你,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稳稳行走。
佳作点评
这篇文字令人动容。姜雨辰同学的送别,和诗人一样,也定格在一场春雨中。我们发现,这场雨一直延续在行文中,从开头到中间再到结尾,雨是一直存在着的。这不仅仅是离别的环境,更是离别的感伤心情的呈现呀!
这样借助环境来渲染人物情绪的写法,小作者运用得如此精彩,怎能不引起我们的共鸣呢?
佳句锦囊
柳树常常出现于唐诗宋词中,下面几句诗歌中的“柳”,都有什么意涵呢?请你想一想、查一查、背一背。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
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唐]刘禹锡《竹枝词》)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
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志南《绝句》)
文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