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望岳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杜甫望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杜甫望岳范文1

王俊秀:

社会信息问题专家,民间思想家,公益教育参与者。“数字论坛”发起人,互联网实验室和博客网共同创始人,曾任多家媒体总编。

《启迪》:您是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先行者,同时您也关注青少年教育和社会发展,网络阅读在当前已经是一种日常的生活现象,利弊参半,您怎么看?

王俊秀:中国这近20年来经历了一场社会变革――互联网浪潮。而每有社会变革,必有文学革命。从先秦诸子到唐宋诗篇,从明清小说到五四文学,对吧?

网络文学的起因不仅仅是为了文学,而更是为了自身体验的表达、个体情感的渲泄,所以网络文学从一开始就没有禁忌。那么,我们知道,传统出版的特点是先过滤后出版,互联网出版的特点是先出版后过滤。谁都可以来嚷嚷一嗓子,你想到什么马上就说了,这从起点上实现了“言论自由”。但是言论自由的平等并不意味着言论内容的分量就是平等的,言论的平等和自由不代表我们可以随意降低言论的质量。互联网是一种技术手段,我们不能以技术的名义来阉割人文,不能以技术的名义来破坏经典,这是不对的。我们应该以技术的手段让民间的经典迅速地浮现出来。

《启迪》:那么,互联网的深层使命是什么呢?

王俊秀:互联网出现之前,学术归属于一个固定的圈子,也就是说这个圈子垄断了学术。而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垄断,但是打破并不意味着可以马上重建。重建需要一个机会,等待好的东西浮现出来。中国这近20年的互联网历史正是前一阶段――打破。从文明角度看,互联网将中国的“大一统”解构掉,但是解构之后还需重建,现在解构得还不够。不可否认,后现代的解构主义不是网络文化的主流。即使是真正的黑客,其目的也不是摧毁,而是发现问题、找出问题,是一种以重构作为诉求的积极性的技术嘲弄。

我们还停留在“搬运工”的时代,把人家的东西复制、粘贴。如果没有一个筛选、整理和再创造的过程,那不就会永远停留在一个简单的动作上嘛,对吧?那不就是看谁手快嘛,所以我特别看不上某些知名网站的编辑原则――追求信息的快和多,声称他们的信息比新华社提前零点几秒,认为这样就是成功,这不就是单纯的抢眼球了嘛。我觉得这只停留在一个“量”的阶段,对“质”没有任何提升。要说它对人类文明有什么贡献,我实在看不出来。

《启迪》:您对目前的教育怎么看?

王俊秀:一个一流人才的素质要求是:第一是情怀,第二是见识,第三才是才华。

传统的中国教育注重师承,注重言传身教,对学问的传承是通过他的生活态度,他的人生修养体现出来的。可能他这个人书面的很少传下来,比如说王阳明,但是他生活的态度和德行是一种宝贵的遗产,通过面对面的形势体现和传承下来。这才是老师!另一个是因材施教,根据个人的禀赋特点,对世界的认识体系来进行对应的教育。教育就是要告诉学生:一个是世界。一个是你,你通过多条路径都可以到达这个世界的某一点,而且,每一条路径都不能“完整”地展现这个世界。根据每个人的特点,你告诉他这个世界上,人类的历史上还有某个人,走过类似的路,他在这个过程中,走过什么弯路,你应该注意。这才是老师!

现在的孩子不知道中国文化的好处,不了解中国文明对世界文明的意义。而且我们目前的教育,我们的社会风气,还正在提倡这种极度的个人化。

怎样将中国传统教育的优点和现代教育的高效结合起来,这是时代的声音,这是我们的任务。

《启迪》:您所说的多条路径,是说人生的多元价值对吧?就是说现在我们给受教育者对成功这个概念的灌输太单一了,可以这样理解吗?

王俊秀:差不多。

说白了,成功是时代的选择,是文明之手伸来的橄榄枝。比如说啊,我们互联网圈子里面的人大部分没什么文化(笑),但是为什么互联网领域还有那么多成功人士呢?其实他们的成功是由于美国和中国的这个落差造成的,而不是个人有多么大的能耐。就像中国30年的好日子来自于和美国巨大市场的接轨一样,是由于美国和中国的相互需要。互联网把中国的知识,中国的古老文明录入到网络空间里面,以信息的方式呈现。这些事情同当年的工业革命,同晚清的一样。例如张之洞这些人,将西方的工厂、技术搬到中国来。其实这些是挺简单的事情,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他做对了,他顺应了历史的形势。那么历史就奖励了他。他们在某个时刻做了历史要求他们做的事。

这只是一个“职业的成功”,教育应该教给学生怎样到达“人生的成功”。

教育应该有一个倒着看的视角,而现在的家长、老师和整个社会是在倒着看,但是他们是把局部倒着看,比如说从孩子出生到考上好大学,到找个好工作,到有个好的事业。这都是人生的局部,人生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很宽敞的一个人――王俊秀访谈后记

乃清

在王俊秀一大堆有点玄乎的头衔中,最让人感到亲切的可能是“‘博客’中文概念的创造者”。“博客”在最近几年里普及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但是对其翻译和引进者我们知之甚少。基于某种“吃水不忘打井人”的情结,在见面之前,我就对这位低调的“幕后英雄”多了几分好感。

而当我与他面对面地坐着,看着这个名曰俊秀却充满着浓烈的西部味道的粗犷汉子坐在我对面侃侃而谈时,我立刻发觉他是我遇见的人中为数不多的不漂亮却惹人喜欢人之一。他略显随性的姿态和语言透露几分懒散,也说明这个人不拘于形式,但又不至于令人感到冷落。谈话之间,他随时会爆发一阵哈哈大笑,初次谋面的人,在这种笑声中或许会有片刻的诧异,然后哗啦一下,拽开矜持、庄重、虚伪等一切面具,陡然放松,如同雨后看到室外的青天明月。

在IT行业内,王俊秀的名声没有他的搭档方兴东那么响亮,但是方兴东却不止一次地公开表明王俊秀是他最佩服的人。而被别人叫做“IT思想家”的王俊秀也承认自己有一种“温吞的激情”。早在1998年8月,王俊秀就曾召集IT及相关行业人士,在京郊举办一次小型的会晤,旨在将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从“新闻时代”领入“分析时代”,“为信息中国立心”。正是这次会晤,促成了后来颇具影响的“数字论坛”的诞生。

“我正在系统地读中国近代史”,他笑着说。大多数IT行业的企业家们把自己的生活都数字化了,可王俊秀是个异数,这个知识分子型的创业者把他的部分精力安排在了别处。除了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他还关注着知识产权,关注着社会问题,关注着下一代的教育。互联网的发展能给中国带来什么?能给教育带来怎样的影响?……在寻求盈利模式的同时,王俊秀无法割舍他的担当和情怀。我想,这是他的激情之所以“温吞”的主要原因。

他很宽敞。这不光是因为你能感觉到他的精神豪宅,还因为他让人完全放松。见过一些牛人,言谈举止之间,有一种形式在里面,虽然有时也会令人感叹其气场,但显然不及王俊秀这种渗透着老庄气息的随和。可能是因为他过于自信,从不屑于营造形式,也可能他过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没得空儿来练习应酬。殊不知,正是这不营造和不练习,成为他最好的招待。

记得和王俊秀第一次见面的临别,因为正在整理谈话记录,所以没有起身相送,而心里没有一点愧疚。那感觉很不错。

据说在几十年前的困难时期,父母多给小孩起些和意愿相反的名字,比如希望孩子长命百岁,就叫“狗剩儿”。当我再次想起这个外貌粗犷但内在隽秀的人之后,我不禁疑问,当年王俊秀的父母把他叫做俊秀,是又一次验证了事与愿违,还是验证了未卜先知。

日剧和韩剧的区别

佚名铭子 图

日剧:医生多;韩剧:病人多。日剧:悬念多;韩剧:眼泪多。日剧:王子多;韩剧:灰姑娘多。日剧男:修眉多;韩剧男:眼袋多。日剧女:气质多(90%是自然美女);韩剧女:发嗲多(90%是整形美女)。

日剧: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多(未婚妈妈、师生恋、忘年恋、婚外恋),矛盾来自人的内心;韩剧:对遗传基因的研究多(同父异母、同母异父、同胞兄弟姐妹),矛盾来自外界(身世或疾病)。

每次看日剧的时候,总是在主人公努力微笑着说加油的时候我哭了;每次看韩剧的时候,总是在主人公哭得一塌糊涂的时候跟着一起哭。

日剧多刻画草根阶层和小人物的生活,积极向上,教人抓住理想,奋勇前进,让你猜不到结尾;韩剧多描绘童话中的公主和王子,白日做梦,哭哭啼啼,总是一开头就让你知道结尾。

日剧是挖一个坑给你跳,你在坑里觉得很幸福;韩剧是挖一个坑给你跳,你在坑里觉得被骗了。

日剧是出现问题解决问题;韩剧是没有问题制造问题。

日剧有想再看一遍,再被感动一遍的冲动;韩剧是巴不得快点儿看完这一遍,看完就好。

日剧一年出五部经典;韩剧五年出一部经典。日剧看了一部就可以记得一生;韩剧看了一生就只记得一部。日剧1%是垃圾99%是精品;韩剧1%是精品99%是垃圾。可以什么都不想地看韩剧;却不能什么都不想地看日剧。想变白痴的时候看韩剧;想振作的时候看日剧。

杜甫望岳范文2

一、《哈姆雷特》简述

戏剧《哈姆雷特》的故事众所周知,讲述的是王子哈姆雷特得知现任国王杀害了自己的父王还娶了自己的母亲后而展开了复仇行动的故事。在小说结构中,莎士比亚用了多条线索引出故事情节发展,主线和副线相互交错,激化了矛盾升级,同时戏剧场面不停地变换,使故事错综复杂、起伏跌右。在人物的刻画上,莎士比亚重视心理描写,主人公矛盾复杂的性格反映故事的精彩,也表现了人物自身的魅力,莎士比亚笔下的每个人物都是丰满的,且处处充满了对比和讽刺,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哈姆雷特》的问世给了上流社会狠狠一击,它是对混乱的社会制度、对现实生活中被欲望和贪婪玷污的人性的批判,表现了莎士比亚对理想的社会制度和美好的人性的追求和向往。

二、京剧《王子复仇记》简述

京剧《王子复仇记》将原著的故事发生地点丹麦改编为中国古代一个虚拟的国家赤城国,将剧中的人物、地点等中国化。基本保留了原著的故事框架,剧情也是遵循哈姆雷特复仇这条线索展开的,为演员唱、念、打、做创造了很大的发挥空问。

虽然这个新编的剧本复制了《哈姆雷特》的整个情节,但服装、表演、唱腔、化装等全部按照京剧的模式进行的。演员们用京剧的形式表演这个西方的故事。演出时整个剧本分为5场,从赤城国国王的被害,其弟继位与嫂结婚,到国王给王子托梦,至王子装疯、比武这一系列的复仇事件。最终是以王子、王后、国王、大臣一家全部死亡的悲惨结局落幕。整部戏剧唱词中保留了莎士比亚很多经典名句,只不过是以京剧的方式唱出来的,整个京剧用传统乐队的配制,把音乐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法,力图让整部剧多样化,并且利用各行当的特长,充分展现了其声腔特色。该京剧曾先后前往丹麦、荷兰、德国、西班牙等地演出,受到一致好评。

三、《哈姆雷特》与《王子复仇记》的比较阅读

(一)内容和风格上的差异

与《哈姆雷特》相比,《王子复仇记》在改编过程中所遵循的风格更偏向于中国古代文学,兼备了含蓄、简练的特点,尤其体现在对情节和语言的改编上。不是像莎士比亚一样利用大段诗一样的抒情话语来表现人物性格,而是改成对话的形式进行演出。还删去了原著中喜剧气氛非常浓烈的两幕情节,一处是波乐纽斯欲派人前往法国打探儿子的状况时,与老臣雷纳尔陀的交谈的一幕。莎士比亚在此给他们安排了很长的一段对话,自认为是个深谋远虑的聪明人的老臣在此时表现得相当滑稽可笑。莎士比亚把他刻画成娱乐读者的小丑形象是对腐败王室的讽刺;第二处是原著第五幕中墓园一节,甲和乙之问的滑稽对话。在这一场中,小丑与国王、王后、各贵族同时出场参加葬礼,可是莎士比亚创新地把笑点融入悲哀的葬礼中,形成鲜明的对比。但是传统西方戏中,悲剧和喜剧是截然分开的,一般戏剧家都认为二者是不能相融的,否则会破坏艺术的统一,但实际上,从审美的角度看,大悲和大喜都能够激发人丰富的情感,引发读者共鸣。

别林斯基认为莎士比亚的戏剧打破了以往既定的法则,把悲剧和喜剧成功地融合在一起,他的作品中悲剧场景里充斥着喜剧气氛,情节错综复杂、变化万千。他把可爱和可笑、英雄和小丑、崇高和卑劣放在一起做鲜明的对比。小说里同一时刻,可以是喧闹的宴会,也可以是悲伤的葬礼。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欢笑和肃穆同在,有喜有悲,有善亦有恶。悲剧中会有小丑的存在,在喜剧中又有严肃的场面出现。改编成京剧后的《王子复仇记》虽然删去了原著中的几处喜情节,缺少了喜剧气氛,但更多地传承了中国悲剧的风格。一般传统的中国悲剧中鲜有穿插喜剧情节的。何文汇恰如其分地删去喜剧情节不仅成就了这部优秀的中国特色悲剧,而且使这部西方名著变得大众化,降低了理解难度,满足了观众的阅读需求,使这部京剧变得雅俗共赏,也迎合了商业化的需求。何文汇长期生活在香港殖民地,却没有忘记自己的根,仍坚持地保留了中国传统戏剧的特点。尽管改编后的《王子复仇记》在很大程度上遵从了原著的所有情节,只是把其中的人名、地名、故事环境和风俗习}h}等中国化而已,这点也许是顺应观众或市场的潮流,但无可争议的是,这些改编已经让这部剧充满了中国传统戏剧特色。

(二)文化建构上的差异

从文化建构方面来看,何文汇改编莎士比亚的戏剧是经过一定思考的。曾经沦为殖民地的香港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较大,改编莎士比亚的戏剧能够接受的观众也较多,何文汇想以此为突破口繁荣香港戏剧。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以戏剧的形式开放性地演出,导演、演员、观众都可以在剧本中加入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改编经典名著,最重要的是对剧中主人公的再解读。《哈姆雷特》这部小说如果忽略其中大段人物的内心独白,可以简单地提炼成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哈姆雷特是复仇的主人公。《王子复仇记》的故事发生在五代国时期的南汉,原著中国王被其弟所杀后取代王位,南汉的故事也是如此,该京剧中主人公的生活方式与原著也有相似之处,这样保留原著故事情节是为了便于观众理解。而在剧本内容的具体删减上,主要有几点,在编剧的情节构架上,何文汇删掉了原著中长篇的心理独白,使情节更紧凑。例如哈姆雷特的第二次和第四次独白都被删掉了。最出名的生存还是毁灭台词虽然保留了,但是缩短成小散文。虽然总体看来,《王子复仇记》基本尊重和保留了原著的结构框架,但是情节和故事所表达出来的文化内涵已经异于原著了。

这样改编除了包含何文汇对原著的理解外,其实还带有很强的殖民地文化特色。基于历史和当时的背景因素,生活在殖民地的知识分子话语权受到限制,不可能完全发出自己的声音,由于长期受西方殖民文化的影响,香港戏剧在思想上还没有全部摆脱殖民地文化的特色,这些从观众和读者的阅读效果上可以看出。

(三)思想内涵和审美情趣上的差异

《哈姆雷特》与《王子复仇记》相比,不是纯粹关于复仇和死亡的一个悲剧,而是战胜邪恶后对自我本身及死亡进行深刻反思的悲剧。《哈姆雷特》故事发生在文艺复兴时期,当时人们极其推崇理性思考,但哈姆雷特似乎面临了理性无法解决的困惑,于是他陷入了对生存还是毁灭的思考、对复仇正义性的思考中,他大段的内心独白和思考,在当时是有相当积极意义的。

杜甫望岳范文3

[关键词]网络 公共图书馆 阅读服务

[分类号]G258.7

当今时代,不仅成人对网络产生依赖,而且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也在逐步增强,网络影响着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传统的服务内容和方式已不能满足青少年读者的需求,公共图书馆必须转变方式,走网络化发展的道路,为青少年阅读服务。[1]

一、为未成年人和青少年读者阅读网络文化服务

(一)为未成年人和青少年阅读网络文化提供安全、健康、文明的环境

公共图书馆应做未成年人的网络信息导航员,引导未成年人进行绿色网络阅读,把“绿色上网,健康先行” 的理念传递给未成年人。一方面,建立问题数据库,解决未成年人在利用图书馆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还可以开展在线参考咨询服务,引导他们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接触网络,通过电子书刊、数据库等在线资源去学习和探索知识。另一方面,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网络阅读习惯,提高他们对网络阅读的自控和自律意识。例如太原市图书馆,结合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特征,设计制作“健康上网行―――网上冲浪导航链接” 的专题版块, 内容包括“新书推荐”、“名著导读”、“动漫在线”、“益智乐园”、“在线课堂”等集趣味性、知识型、科学性为一体的版块内容,有效地引导了未成年人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网上活动。还有安徽图书馆举办庆“六一”网上读书活动。读书活动内容首先是图书馆邀请100名小读者并免费赠送他们超星读书卡。然后,馆员对小读者进行网络教学,馆员现场教孩子们如何用这张超星读书卡在网上找到相关网站,如何进行注册、搜索、下载到自己想要的书籍。这次活动使小读者们知道了电脑不仅是高级功能的游戏机或网聊的通信工具,而且让他们明白了原来网上还有这么多好看而有用的资源!这次活动获得了家长的一致好评,家长们希望,多开展一些这样有意义的社会公益活动,使公共图书馆成为让家长放心的绿色空间!

(二)采用多种网络信息技术,限制未成年人获得不良信息和登录不良网站

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保护孩子们健康成长是我们图书馆人的责任,图书馆应采用多种网络信息技术,为未成年人输送健康的信息软件,限制未成年人获得不良信息和登录不良网站。网络环境下的儿童保护是公共图书馆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安徽省图书馆电子文献阅览室用自己的实践为这一课题做出了大胆而有益的尝试。

安徽省图书馆的电子文献阅览室为小读者提供了一片净土。例如电子文献阅览室的特色服务“儿童上网天地”,图书馆在电脑的桌面上将一些有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网站的网址做成专辑,供小读者们点击浏览。为了有效地抑制儿童接触网上一些不健康内容的网站,电子文献阅览室特别为儿童区安装了“反黄专家”软件。

另外,电子文献阅览室把少儿作为特殊读者群体,限制儿童上网的时间,图书馆员会认真负责地询问每一个来馆的未成年人:是否征得家长同意后再来上网,作业是否做完。并且会限制儿童上网的时间,每个儿童的上网时间不超过二小时,如果超时,馆员会提醒他们下机。另外,儿童区电脑前的电子公告会有这样的提醒:“请不要浏览暴力,以免损害身心健康或感染病毒”。图书馆以这些方式来让未成年人从小形成对网络健康的认识。

(三)向青少年读者开展网络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有效地阅读网络文化

开展网络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有效地阅读网络文化。例如江苏省,由江苏省宣传部、教育厅等部门联合组织的,以“走进世博,幸福中国”为主题的网上读书征文活动。该项活动历时3个月,共有5500多所学校参加,该活动参与人数之多、覆盖面之广在江苏读书活动史上尚属。此次活动网上点击率高达1.248亿人次,收到有效作品4.7万篇,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共计6000多篇获奖征文。本次网上读书活动培养了儿童阅读习惯,激发了儿童阅读兴趣,营造全省校园读书的氛围,本次活动为江苏省利用网络,教育引导少年“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风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开展多元化的服务渠道

(一)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员队伍建设

1.保证中小学图书馆员的稳定性

各个中小学图书馆的馆长必须提高对图书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了解中小学图书馆人才需求特点。选调一些知识面广,业务精,懂得儿童教育学的人才来到图书馆工作。

2.强调专人久任

中小学图书馆工作有很强的连续性,要强调专人久任。中小学图书馆馆员的流动性非常强,稳定性非常差,要解决这方面问题必须要强调专人久任,增强图书馆员的积极性。

3.调整队伍结构 提高中小学图书馆员素质

中小学图书馆要引进一些图书情报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到中小学图书馆工作。研究生们有知识有热情,他们会给图书馆带来活力,更好的为小读者服务。

4.组织培训

中小学图书馆要根据工作需要,有针对性的对图书馆员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对中小学图书馆员一般要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培养他们爱岗专业的精神、业务知识培训: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为小读者服务、计算机能力培训: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才能更好的为小读者服务、还要进行创新观念培训: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小学图书馆员只有具备创新精神,才能使图书馆工作有新局面,才能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培训途径一般采取岗位培训、个人自学和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

(二)建立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积极推动青少年数字阅读

国家一直在倡导教育的均衡化,阅读是实现教育均衡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全民阅读重点普及的对象应该是青少年。中小学图书馆是学校书刊情报资料中心,中小学生可以在这里学习文化知识、开拓视野。随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中小学图书馆也面临一些棘手的难题:一方面,许多中小学校因财力、人力等原因无法建立属于自己的图书馆;另一方面,许多中小学虽然有电子教室,但是电脑里却没有足够的与学生匹配的内容,因此许多学校电脑闲置率很高。公共图书馆从中小学现状出发,积极建立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帮助中小学摆脱困境。2002年中小学数字图书馆项目作为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立项。中文在线为该项目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商。这个项目也得到了教育部的认可。至今,该产品已经覆盖全国30000余所中小学校,有上亿师生收益,在电脑上安装数字图书馆资源,同时解决了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不足和电脑闲置两个问题。所以说建立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积极推动青少年数字阅读势在必行。

(三)公共图书馆的新媒体悦读少儿体验活动备受青睐

新媒体悦读少儿体验活动,是江西图书馆利用现代技术设备和馆藏数字文献资源,为了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在少儿图书借阅室开辟新媒体悦读少儿体验区,激发广大少年儿童利用新技术设备和新媒体的热情和兴趣,让小读者们亲身体验新媒体阅读的新颖性、丰富性。该体验活动让小读者享受新媒体阅读的乐趣,深受小读者和家长的青睐小读者们接触新媒体,能感受到新媒体与传统阅读纸质图书不同,还能体验新媒体阅读带来的新奇感受,有效激发了小读者的阅读兴趣。此次活动期间,图书馆员向小读者们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各种移动终端,检索与阅读江西省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库、江西省数字图书馆和江西省移动数字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让小读者们充分认识到了新媒体阅读的魅力江西图书馆表示今后还将不断加大少儿数字资源,向小读者传播新媒体阅读理念,并提升本馆新媒体服务水平和质量,让少年儿童在江西图书馆不仅能利用新媒体阅读电子图书,还能阅读电子报刊,音频和视频资源,并且可以自己动手制作本人的电子作文集与书画作品集等,营造良好的少儿新媒体阅读氛围,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在少年儿童中的展开。[2]

安徽省图书馆也利用新媒体为小读者服务。安徽省图书馆电子文献阅览室将于“六・一”儿童节举办少儿“网络寻宝”大赛,用于提高少儿读者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比赛具体形式是:以“我爱祖国――献建国60周年华诞”为主体,利用网络,使用WORD,画图等工具,创作一幅电子板报。另外安徽省图书馆共享工程省级中心精心策划“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通知要求所有的基层点都举办有奖征文活动,省级中心将集中评奖,优秀征文将在网站上。为体现共享工程网络服务的特色,本次活动推荐的内容都在网上,让中小学生读者可以利用网络学唱革命歌曲、欣赏影片、提交数字版的读后感。[3]

[参考文献]

[1]王秀军.网络时代少年儿童图书馆服务的拓展[J].图书馆学刊, 2011, (8):92

[2]江西图书馆网.http://

杜甫望岳范文4

摘要:文章从公共图书馆社会化阅读推广服务的用户特征入手,针对社会化阅读推广的基本原则进行了简要分析,着重介绍了微博、微信以及二维码这三种最常用的服务媒介,从学校、政府、公共场所及公司合作等方面来构建社会化阅读推广服务,以供借鉴。

阅读推广作为培养用户阅读行为、激发阅读兴趣、增强阅读能力、推动全民阅读所实施的一系列活动和工作,对提高用户获得信息的能力有着重大的意义,是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一个有效组成部分。伴随“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网络新媒体已在社会上普遍运用,阅读行为已由个体阅读转变为多人加人、分享以及交流的社会化阅读,它是基于网络新媒体迅速发展的前提下新兴的阅读模式,主要以人为核心,重视用户在阅读过程中的交互行为,主张联合创新、移动UGC、交流互动,最终实现阅读内涵的拓展和阅读价值的延伸。社会化阅读是一种较为新型的阅读模式,依托于网络新媒体环境的建设,能够更有效地让用户感受到阅读的魅力所在,促使用户养成阅读习惯。所谓“网络新媒体”,就是与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相区别的新技术媒体形态(如微信、微博、手机短信、数字期刊、数字电视等),其对社会化阅读意义非凡,是公共图书馆加强社会化阅读推广服务工作的有力后。在“互联网+”时代,随着信息载体和流通渠道的转变,用户的阅读习惯也出现了较大转变,更为关注数字阅读,也更为重视阅读感受,同时还较为关注阅读效率,这就意味着公共图书馆必须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用户日益更新的信息需求,重视网络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会化阅读推广,有效提升服务效率,让更多的用户喜欢上阅读,成为公共图书馆的终生用户。

1.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社会化阅读推广服务的用户分析

网络新媒体不仅具备传统媒体的优势和特征,并且在某些方面比传统媒体更胜一筹。如:微博、微信以及各种数字工具的应用,使用户阅读来源更为广阔;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技术与阅读载体有效结合,使用户阅读感受更为形象、丰富;网络新媒体技术让用户在阅读过程中实现内容原创和信息互动交流,使用户阅读兴趣更为浓厚。因此,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社会化阅读推广服务也就具备了新的时代特征,笔者从需求特征、心理特征以及行为特征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①“主动、分享”的需求。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阅读门槛有所降低,用户可以通过先进的数字技术迅速查找到所需要的阅读内容,这就具备了阅读的主动权;大多数用户并非仅仅是单纯地阅读,更多的是拥有“分享阅读”的需求,希望能够在网络新媒体中跟其他用户实施交互行为,促进阅读内容的延伸与拓展,进而产生有效的阅读价值。②“从众、交流”的心理。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中,用户的阅读心理很容易受到别的用户的影响,简单来说就是具备“从众”心理,如:某个帖子被转发、评论越多,用户就越容易产生阅读兴趣;又如:用户喜欢在确定阅读内容前查看已阅读该内容的用户对它的分享、评价,依据多数用户的阅读倾向而定,同时用户在阅读时还喜欢相互交流,从而促进用户对阅读内容的深入了解。③“多元、互动”的行为。用户的阅读行为主要包括选择阅读内容以及用户互动,如:可供用户选择的信息载体有微信、微博、手机、MP4等多种形式,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阅读习惯进行选择,并且很多用户喜欢在阅读后总结阅读心得,通过网络新媒体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互动。

2.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社会化阅读推广服务的基本原则

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社会化阅读推广服务的基本原则有以下三点:①重视深度阅读。目前的社会阅读趋势倾向于碎片化阅读、浅阅读、目的性阅读等,导致阅读本质出现偏差,用户从阅读中获取的信息知识减少,阅读效果降低。所以公共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其专业素养和社会威望,承担起指引用户开展深度阅读的重任;在开展社会阅读推广服务的过程中,帮助用户树立正确的读意识,培养优质阅读行为,掌握深度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增强用户的阅读兴趣,形成整个社会的阅读风气,进而提升用户的阅读素养。②提升阅读品位。随着网络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信息交流形式呈现多元化,阅读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其中一部分阅读内容思想深度不高,所传递的价值观念偏离主题,容易给用户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公共图书馆在开展社会化阅读推广服务时,必须重视阅读内容的质量,确保公共图书馆推介的阅读内容向用户传递的均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让用户在阅读后心灵得以净化、文化素养得以提升。③加强经典阅读推广。经典阅读作为中国历史的有效载体,记载了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过程,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知识结晶,与时代潮流同步。因此公共图书馆在开展社会化阅读推广服务的同时更要重视经典阅读的意义,并且加强宣传力度,让用户在阅读经典图书时沉淀思想、升华灵魂,有效地提升阅读质量。

3.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社会化阅读推广服务的媒介选择

3.1微博

微博作为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具备时效性、交互性及开放性等特征,是一种对外的即时通信,是一个有效的阅读平台,是公共图书馆开展社会化阅读推广服务的有效媒介,它实现了图书馆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问的双向平等交流。公共图书馆构建微博阅读推广平台,可以在掌握用户阅读需求和阅读喜好的前提下,对用户进行有效分类,形成主旨明确的阅读群体,并有针对陛地开展阅读推广,打破当前“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推广现状。公共图书馆可以根据微博的内容主旨来注册各类的图书馆微博账号,建设专题微博,最终构建图书馆学科微博体系,有助于用户依据阅读需求和阅读喜好来关注有关微博,提高用户阅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重庆图书馆就以重图读者俱乐部、重图讲座、重图会展、重图专题、重图太阳花等子微博构建了微博矩阵,应用各个账号开展有效的传播和交流,让用户对重庆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服务了如指掌,有助于提升用户的阅读质量,进一步推进公共图书馆社会化阅读推广服务的规范进行。

3.2微信

微信作橐恢治扌敫斗训氖只通信软件,它与微博一样具有时效性、交互性及开放性等特征,也是一种极为方便的即时通信。用户可以在不同类型的手机微信上传播文字、图像、音频以及视频等信息,还可以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用户交流行为,这深受广大用户的喜欢。公共图书馆可以依据微信好友圈和公众平台的性能特征,注册公众号或私人账号进行社会化阅读推广服务。在公共图书馆层面上主要以微信公众号作为推广手段,面向社会各界,当用户关注该馆公众号并且同意接收信息后,公共图书馆的公众号就能够面向用户群发信息并且实施分组管理,把阅读推广的相关信息即时准确地推介给用户,用户能够将其复制或转发到其他好友的微信上,也能够在朋友圈里进行信息分享,有利于公共图书馆社会化阅读推广服务工作的推进。同时,用户可以向公众号进行询问、留下信息或者是交流评论等,公众号可以采取“自动回复”或“人工回复”的方式进行及时处理。

3.3二维码

二维码作为技术前沿的一种移动技术,能够让用户使用移动设备,经过扫码程序就可以下载电子图书内容进行自由阅读,还可以自行完成用户借阅查询、信息查询等,能够为用户提供较为迅速的移动阅读服务。扫二维码后,用户除了可以从网站上下载所需要的信息内容,还常常会附带与之相关的各种信息载体的推介(如文字、图像、视频等),也促进了阅读范围的延伸,这对公共图书馆社会化阅读推广服务而言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和挑战,值得深入研究和实践。如何将微博、微信、二维码进行有效的结合,是当前需要思考的一大难题。

4.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社会化阅读推广服务的模式构建

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将与学校、政府、公共场所以及公司合作来构建社会化阅读推广服务模式,在模式构建过程中网络新媒体要结合传统媒体的优势特征来进行分析(见图1)。

杜甫望岳范文5

2、《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3、《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

4、《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杜甫望岳范文6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学习;美育研究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普遍存在教师不重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过程简单枯燥、课外延伸较为狭隘等不足,又加之在应试压力下,教师往往更偏重知识的灌输和学习技能的掌握,长此以往造成了学生人文精神、审美能力、语言表现力的缺失。

一、传统诗歌教学教条化倾向严重

受诗歌自身衰落的影响以及应试教育观念作祟,长期以来,初中生对诗歌的兴趣并不浓烈,课堂教学方式也严重教条化。教师在诗歌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对遣词用句的讲解,对学生的要求也只停留在对诗词的准确默写和熟练背诵上,根本不注重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感悟能力,更谈不上美育培养。此外,语文试卷中对于诗歌的考核形式比较单一,内容也过于狭窄,大多围绕记忆性知识进行考查,题目主要围绕默写古诗词段落或进行词语解释,句子翻译等展开,这种程式化的考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老师只注重记忆不重视思维,只注重背诵不重视朗读,只注重形式不重视内涵的教育模式,这对学生人文性培养极其不利,也直接影响了诗歌的传承和发扬。

二、诗歌美育教学的几个维度

对于诗歌的学习要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和渐进性,要由表及里,由外及内,分步骤、分层次地学习,使学生逐渐走入诗歌的世界,领略诗歌这一文学形式的特有魅力。

1.诗歌学习的工具性培养

诗歌的一个典型特点是语言凝练而形象,通过精炼的语言把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展现出来,学习诗歌的第一步就是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分析诗人是如何遣词造句、妙笔生花的。在教学中,老师要一如既往地注重重点词的推敲和解析,让学生体会作者的用笔之妙,领略诗词独特的语言美感。当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老师不要在具体的词句和技法上做过多纠缠,要注重保持诗歌学习的整体性。

2.诗歌学习的人文性提升

诗歌精炼、含蓄、优美的语句只是诗人思想和情感的外在表现,通过一定的语言所要展现的是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独特的意境以及其强烈的感彩和思想态度。教师要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是新课程对传统诗歌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标准,也是诗歌学习的主旨所在。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诗歌语言但又不局限于语言,重点是透过对语言的赏析深入了解作者在诗歌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体验和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

3.诗歌学习的创造性激发

诗歌作为一种抒发自身情感和表达思想观念的文学创作形式,并不是诗人的专利,我们同样要鼓励学生将所学、所感、所思有效迁移运用起来,试着进行诗歌创作。对中学生来说,创作诗歌并不是件难事,因为他们正处于天真烂漫、才思如泉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的孩子与诗歌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作为老师,要适时激发学生的创作需求和作热情,鼓励学生自由地创作诗歌,并进行必要的指导,在疏通学生表达渠道的同时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诗歌美育教学的课堂实践

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望岳》一诗为例,具体分析一下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诗歌的美育教学。在对杜甫《望岳》这首五言诗的学习中,首先要让学生通过诵读走入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意境中,对诗歌有一个总体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对诗中的重点词、关键词进行解析,例如对“岱宗”“齐鲁”“造化”“阴阳”这些名词术语作解释,另外要着重讲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凌”字的巧妙之处,以及“小”字的用笔之妙。通过讲解,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映入学生脑海,诗人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跃然纸上。接下来,教师要对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及诗中所蕴含的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进行赏析。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整个诗篇中充满了青年人的浪漫与激情,表现了诗人青年时期光芒四射,积极入世,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学习这首诗,可以通过与杜甫的另外两首《望岳》作对比,其中《咏华山》一首流露出作者宦途失意,报国无门之情,咏衡山的《望岳》表现出诗人晚年内敛安命、与人为善的处世哲学,这三首《望岳》的创作风格及所富含的情感态度各有不同,代表了杜甫在青年、中年、暮年三个时期的不同心态和人生态度。通过讲解和对比,使学生深刻领会《望岳》的独特意境,并对诗人杜甫的创作风格以及贯穿其一生的忠君爱国之情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望岳》进行改写、续写,或结合自身的一些游历经历,仿照《望岳》尝试写一些写景抒情的小诗,旨在提高学生的创作情趣和写作水平。

中国是诗的国度,博大精深的诗词文化,积淀了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哺育了一代代文人学士。在现代教育中进行有效的诗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传承和弘扬人类优秀文明成果,都是十分必要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在这方面下大力气,不断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做好历史文化传承。

参考文献:

[1]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阳慧萍.为诗文改写插上想象的翅膀[J].新课程研究(作文教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