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苍梧晚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苍梧晚报范文1
贴近:做好社区的报道者
“三贴近”,是我国新时期对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其他新闻相比,社区新闻和百姓生活有着天然的贴近性。什么是社区新闻?社区新闻开展最为成功的法制晚报副总编辑栗玉晨给出了定义:社区新闻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具有特定区域受众知晓意义的信息的传播。从这个定义不难看出,社区新闻针对的是特定区域的人群,这个特定区域就是市民生活的社区。
贴近,是社区新闻最首要属性。如何贴近社区?
首先是扩版增量。没有量就形不成报道强势,没有量就不能引起读者关注,就不能真正走进社区。在借鉴和学习外地晚报成功经验后,苍梧晚报2008年进行新一轮改版时,将原来放在社会新闻版上的社区新闻独立出来,单独开设一个版面,以每天一个版的频次刊发,现在,每周刊发的社区新闻数量都保持在40篇左右。
其次是完善定位,设置符合社区生活的专栏。和时政新闻、经济新闻比起来,社区新闻看上去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这些小事都真实地发生在市民身边,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市民爱读爱看。不可否认的是,社区新闻的这种特点也容易使新闻琐碎,要想把社区新闻统一成整体,就要设置专栏完善定位。
苍梧晚报社区版先后开设了“烦心事”、“居家三十六计”、“家庭相册”、“百姓故事”、“社区黑板报”等专栏。“烦心事”更多地关注市民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像下水道堵塞、楼上乱丢垃圾等,利用晚报的力量帮助他们解决这些烦心事。“居家三十六计”则是介绍市民总结出来的生活小窍门,尽管不一定有很强的新闻性,却非常有用。“家庭相册”则关注社区温馨温情的一面,通过相册介绍家庭的幸福。“百姓故事”介绍社区有故事的人物以及他们的故事。“社区黑板报”反映的是社区新事、小事、琐事。正是有了不同定位的专栏,使晚报的社区新闻涉及到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一个超市,读者总会在社区版寻找到自己关心、爱看的新闻,这使得社区新闻更立体、更丰富、更贴近。
再次是选聘社区记者,发动社区人办社区版。记者贴得再近也没有社区人离自己社区那么近。苍梧晚报开设社区版后不久,就专门在社区选了20名有一定写作基础、关心社区事务、喜爱晚报的读者,聘为社区记者,通过稿件优先采用、加开特殊稿费等方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走进:当好社区的建设者
在晚报越来越成为市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后,如果还仅仅局限于“报道好社区”阶段,晚报在社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就会大打折扣。苍梧晚报在报道好社区的同时,还注重发挥晚报和社区联系紧密、在社区影响广泛的特点,走进社区,参与社区,当好和谐社区的建设者。
推进“记者进社区”,鼓励记者到社区一线抓“活鱼”。几年来,苍梧晚报将社区划片,在保证每个记者政务、财经采访条线不变的情况下,把每个片区分到记者头上,要求记者和区内的社区主任加强联系,交朋友。社区主任是社区新闻的中枢,很多事情可以通过他们变成媒体上的好新闻。苍梧晚报获得2009年度赵超构新闻奖一等奖的“欣威之恋”,就是淮海社区主任殷勤在第一时间,将新闻线索告诉晚报记者,经过记者深入采访,写成了这篇感动港城的好新闻。“硕士做馒头”也是社区主任提供给晚报记者的,该消息获得江苏省新闻奖二等奖。
开设社区热线,架起和社区直接沟通的桥梁。在沟通和交流方式越来越多的今天,“进社区”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利用好电话、QQ群、微博等,可以在第一时间和社区沟通,掌握到最新鲜的社区资讯。
从去年5月份开始,在保留已经形成品牌的“新闻110”热线电话基础上,苍梧晚报专门开设了社区热线,固定为“小区呼叫曹银生”,将此热线每天打在社区版上。这个热线很快走进了社区,并产生了很好反响,最多时每天可以接到几十个电话,这些电话绝大多数是社区的普通居民打来的。有反映问题的,也有提供新闻线索的。此外,还建立了QQ群、社区微博等流行的沟通方式,和社区交流。通过电话、QQ群、微博提供来的新闻线索,成为社区版主要的支撑。
鼓劲:做好社区的服务员
地市晚报要想在社区进得去、站得住、打得响,就不能高高在上,要融进社区、服务社区。随着外来都市报的渗透,地市晚报和这些强者竞争的利器无疑是地方新闻,仅仅当好报道者显然已经不够了,能为社区提供一些帮助,做好一些服务,通过策划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报纸品牌,让居民感受到晚报就在自己身边,可以很好地提升晚报的影响力、公信力和竞争力。
苍梧晚报通过策划一系列活动,打造了服务社区的多个新闻品牌。“社区圆桌”,是站在社会角度为社区老大难问题寻找良方;“周末喜相逢”则利用晚报影响和人脉,组织文艺爱好者到社区,将先进文化送到社区。通过直接为社区服务的活动,为社区工作鼓劲。
开辟“社区圆桌”,为社区老大难问题号脉。在社区中有很多共性的问题,比如养狗的问题、毁绿种菜的问题、出租车能否进小区的问题等,虽然看起来都不大,却影响了邻里和睦、社区和谐。针对这种情况,苍梧晚报从2010年年初开始,组织了十余次社区圆桌会议,每次都针对不同的问题,由晚报来出面,邀请方方面面的人士,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来讨论这些问题,以期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在“出租车能否进小区”的那次“社区圆桌”会议上,晚报请了两位社区主任、三位社区居民、两家物管经理、三位出租车司机,还有房产局、运输管理处相关领导参会。大家从各自角度谈了对该问题的看法,有些争论还很激烈,第二天,晚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摆出了大家的观点,以及提出的解决办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此事引起的社会矛盾。一些参加“社区圆桌”会议的社区主任说:“晚报做了很多他们想做做不来的事,说了很多他们想说说不出的话,帮社区解决了大问题。”
苍梧晚报范文2
先到县教育局报到,签了字后,办公室的同志瞪着一对金鱼眼问:“你是师大毕业的?”峰子什么话也没说,背起两大袋子书和行李,头也不回地搭车回了家。
父亲见峰子回来了,远远地迎了上去,说:“工作好了吧?”
峰子没吱声,把行李往父亲手上一放,回到家“咕嘟咕嘟”喝了一大杯水,然后才说:“省晚报让去做记者,没去。”
“怎么?”
“我想回村里学校教书。”
父亲颤着声问:“是不是在学校里犯了事?”
“年年都评三好生呢,怎会犯事?”峰子坐了下来。
“那怎么回这破村?”
“学校不是少了老师么。”
父亲愣了好一阵,叹了口气便去张罗着煮面条。
峰子早没了娘。他看着驼了背的父亲,心中不由惴惴地慌:父亲要是骂他一顿,或者打他一记耳光,他的心里也许会好受一点。
吃过面,峰子便去村里的学校找校长。
说是学校,其实不过一层四间的茅草土坯屋,屋旁竖着一根四五米高的杉木,上头飘着一面早已发白的旗。而且长年留校工作的,也只校长一人。
峰子在学校的自留地上找到了校长,校长正戴着那副掉了一条腿的老花眼镜在地里侍弄自己种的蔬菜。
峰子轻轻地唤了一声:“校长!”
校长回过头,眼镜差点就掉到了地上。他见了峰子,脸上的笑便浮了上来,说:“峰子回来了。”
“我是来向您报到的,我也来学校教书,以后我就是您的部下了。”
“你……”校长激动得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汪了泪,用沾了泥土的手紧紧地握住峰子的手。
校长破例炒了一盘蛋,邀峰子喝一盅。校长一边喝酒一边说:“想你考上大学那年,学校里的娃儿就加了一倍,大家都把你当榜样呢。”
峰子就想起往年的寒暑假,他一回家,总有东家西家的请他到家里吃饭教课,说是要自家的娃子学学他的样子。
可是,这一年暑假过去,也没见哪家有人来请他。和乡里乡亲的见了,还有人不相信地问:“峰子,你真回村里教书?”
峰子就爽快地回答:“是!”
到秋天开学了,报到的学生竞爆减到了往常的三分之一。校长和峰子都不明白:老师多了,学生怎么反倒少了?
于是峰子拿了一份花名册挨家挨户去问,问来问去,都回答说:“我家的娃儿不念书了,过两年让他到外面打工去。”
峰子说:“孩子还小,怎就不让念了?”
“念了书没用。”
“怎没用?念了书可以考大学啊。”
对方就不吭声了,任峰子怎么劝说也没用。等峰子一脚跨出大门,后边就传来轻轻地咕囔:“上了大学又怎啦,还不照样回家种地……”
这话刺得峰子的心一阵阵地疼。
跑了几天,来报到的孩子没见增多。倒是县教委捎了信过来,说是让峰子去领“扶贫助学志愿者”奖章,他成了县里好几万教师的榜样呢……
【选自《新浪・博客》】
机关论文
石家友
话说某单位创建“学习型机 关”,一个月内在职人员都要写一 篇论文。这可难坏了办公室的小 张。学习会上领导明确要求论文 一定要结合本职工作实际,而且 由小张负责收稿。小张到单位几 年了,干的一直是端茶倒水的活。 尽管是大学生,他写这样的论文 也很为难。
哪曾想,不到十天的工夫,他 就收到了厚厚一叠的文稿。小张 依次看下去--
试论主要领导延期退休的必 要性,作者:处长;
甘当配角的健康效应之浅 见,作者:副处长;
谈谈做好电话接听工作的重 要意义,作者:办公室主任;
浅论睁眼闭眼时机把握的技 巧,作者:小车驾驶员;
文稿起草中领会领导意图之 我见,作者:秘书;
苍梧晚报范文3
提价的困局
笔者认为:“江苏地区目前到处皆有区域性的都市报”是南京“报价”难以提高的原因之关键。“都市报所在区域到处皆有都市报”,这也是目前国内许多区域性的都市报报价难以提高的普遍原因。
在都市报稀少的年代,“提高报价”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比如在1993年以前,扬子晚报作为江苏省的第一家晚报同时也是全省范围内唯一的一份晚报,1987年报价为0.04元,1991年的报价为0.10元,1992年的报价为0.15元,扬子晚报在一枝独秀的年代,“什么时候提高报价”以及“报价提高到多少钱”完全由自己“当家作主”,用不着看其他都市报与读者的脸色。因为江苏地区当时只有扬子晚报一家都市报,读者没有其他选择。目前到处皆有都市报,那么,提价就面临着三大难题:
1 区域性都市报主管部门不一带来协调问题
南京的四大都市报,扬子晚报与南京晨报同属于新华日报报业集团,金陵晚报属于南京日报报业集团,现代快报则属于新华通讯社江苏分社。如果四份报纸统一提价,那么,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南京日报报业集团、新华通讯社江苏分社必须协调一致,大家一起把价格都提高(比如报价全部提高到1元钱每份)。如果其中只有一家或者两家提高报价,而另外两家或一家的价格按兵不动,那么,提价报纸的发行量势必受到严重的影响。因为,经过多年的竞争,区域性都市报的新闻同质化、功能同质化的现象已经相当严重,对于同一天而言,你买一份现代快报与买一份金陵晚报基本上没有多大区别,不同的报纸上面的新闻大同小异,广告更是形似孪生兄妹。提高报价对于报纸的经济收益来说自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但提价的前提一定得是区域内都市报的主管部门事先商量好了,达成协议,统一行动才可以。而南京地区目前的都市报分属于不同的主管单位,各报之间由于东家不一,涉及到共同行动方面(比如提高报价)面临着一个多方协调的问题。
2 区域性地市级都市类报纸的价格阻击
南京的四大都市报,尽管像金陵晚报、南京晨报等均以南京市区为主要的发行区域,但报纸在江苏省除南京外的其他12个省辖市的零售市场上也有着大小不一的发行量。并且,扬子晚报和现代快报在除南京外的其他12个省辖市零售市场上的发行量还非常大。如果四份报纸商量好了统一提价,而除南京外的12个省辖市所办的地方报纸(如姑苏晚报、扬州晚报、苍梧晚报等)的报价仍然维持在原来的0.5元或者更低,那么,提价的都市报势必丧失其在江苏省内除南京外的大部分市场(如果不是全部的话)。地市级都市类报纸的价格阻击使得面向全省发行的南京都市报的提价存在着困难。
3 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
北京市场上虽然同时并存着0.5元与l元的多种不同报纸,但北京是人口超过一千万的国内仅次于上海的大都市,众多的城市人口,“众口难调”的另一面是读者的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而北京青年报、新京报都已办成特色明显的都市生活类报纸,如北京青年报的对开大版面,大幅极具冲击力的图片,如新京报的社论与时评,这使得提价的报纸可以凭借其在内容上的特色与保持原价的北京晚报等报纸(在同一个拥有足够多读者的大城市里)实行差异化竞争。而南京的四大都市报由于面向江苏全省发行,江苏的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在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报纸的价格提到1元钱左右对于有着足够强大支付能力的读者来说并不会感觉到增加了多少负担,而在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地区,报纸的价格如果提高到1元,那么,客观上必然将有一部分读者会因为经济原因而不再购买提价了的报纸,使报纸的发行量和覆盖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江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使得南京四大都市报在提高报纸售价的问题上“投鼠忌器”。
提价的必然
尽管目前南京的都市报与全国的许多都市报一样,面临着提价的困局,但都市报今后肯定要提价,提价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报纸不提价具有明显的弊端。
南京的都市报在目前的报价水平下,报纸的售价远远低于报纸的印制成本,报纸的盈利完全依赖于铺天盖地的广告,目前南京报纸的盈利模式几乎是全部依赖广告。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南京的报纸版面上满眼都是广告,即使是在2007年12月13日,遇难同胞70年祭这样特殊的日子,南京四大都市报的头版上仍然可以见到醒目的商业广告。在几乎全部依赖广告作为盈利来源的情况下,南京的报纸实行的是不折不扣的“厚报”策略,而“厚报”带给读者的除了在拿到报纸的那一瞬间的“买得值”的念头之外,更多的是苦于读不完“厚报”所提供的“海量”信息。读者由于个人的精力和读报兴趣等问题,许多“厚报”版面的内容根本就不会去阅读,长此以往,不但浪费印刷“厚报”的纸张和油墨,浪费读者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实实在在地影响到报纸上所刊登的广告的传播效果。而报纸提价后,发行将成为报纸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报纸的厚度可以从“厚报”时代转型向“厚度适中”时代,新闻信息将有可能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届时可以使读者的阅读真正地成为一种享受。而广告的传播效果也将变得更加有效,因为“物以稀为贵”的原理在广告的传播效果上同样适用。
其次,报纸提价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无论是从世界新闻史的整体历程来看,还是从中国都市报发展的进程来看,报纸的价格总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当然,这种变化有时候是超前的,有时候则是滞后的。江苏各地区尽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但从总体上来说,江苏各地的经济一直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成型于20世纪末的“0.5元1份”的南京都市类报纸的报价亦应随着江苏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因此,“提价”不是提不提的问题,而是什么时
候提,如何提的问题。
提价的转机
关于什么时候提价?对于各家都市报的经济效益来说,“提价”当然是越“早”越好,而难点在于在提价问题上如何操作?笔者认为,南京地区都市报的“提价”(同时也适用于国内一些区域性都市报的提价)在操作层面上可以在如下几个方面采取行动,以期实现“提价的转机”:
1 统一协调行动
提高报价对于改善区域内各家都市报的盈利结构,提高盈利水平无疑是有益无害的,但由于区域性都市报分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因此在提价时,必须做好协调工作,使区域内各家都市报在提价前统一认清自己在提价行动中的权利和义务,明确自己在提价行动中的角色,必要时可以签订提价协议书,以便在提价行动实施中各家都市报能够整体互动,做好自己应做的工作,有所为,有所不为,互相配合,确保区域性都市报提价行动的顺利实现。
2 分区逐步推进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客观存在,因此,都市报的提价必须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各异的各区域的实际情况分区逐步推进。以南京地区扬子晚报等都市报的提价为例:
第一阶段,可以在南京市内,扬子晚报、现代快报、南京晨报、金陵晚报等四大都市报统一提价。例如:把报价调整为零售每份1元,而在除南京外的12个省辖市则维持原来的报价不变。
第二阶段,可以协调苏南的苏、锡、常、镇四市,与当地的都市报一起提价。价格可以提到1元,苏中和苏北地区的报价保持不变。
第三阶段,可以协调苏中的扬州、泰州、南通三市,与当地的都市报一起提价。价格可以提到0.8元。苏北地区的零售报价保持不变。
第四阶段,可以协调苏北的徐州、淮安、盐城、宿迁、连云港五市,与当地的都市报一起提价,价格可以提到0.6元。
第五阶段,在报纸发展与经济发展条件都成熟的时候,可以在江苏全省范围内,把都市报的价格统一定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上(亦即能够使报纸的价格反映报纸价值的水平上)。
3 抓好发行环节
苍梧晚报范文4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化学中考;命题趋势;研究
命题是教育工作的基本能力,新课改理念下的化学中考命题也成为了落实新课改的重要指向。集中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要将新课改理念充分体现在试卷上;另一方面,要实现继承中发展,发展中创新。新课改落实多年来,全国中考命题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启示了未来命题发展的大趋势。
一、命题范围趋势分析
把握新课标要求的素质教育目标,合理设计考试模式,充分发挥新课改理念的教育指导作用,这已经成为中考命题的基本指导思想。
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中考要将新课标要求培养的情感、精神、人生观、态度和行为方式等充分渗透到试题之中,除此之外,还要渗透各种能力的培养因素。只有如此,才能相对客观、全面地实现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实际检查,实现对学校教育导向作用的实际检查。
因此,在化学中考命题中出现了“三多三少”的趋势:按照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生活实际为出发点的命题增多了,以检查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开放性命题增多了,实验探究类命题增多了;而对于基本原理等纯理论性知识命题减少了,难题、偏题和复杂的计算题减少了,试题总量减少了。
二、命题内容趋势分析
(一)突出特点
化学学科具体很强的实验性和科学性,以科学探究为主的自主学习模式一直是化学教学一大特色。通过列举、思辨以及总结等方式来考查学生对对比、归纳以及抽象等思维能力,也是未来化学中考命题的一大趋势。这类命题重点考查的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调实验方案的自我设计,重视学生实验问题的解决能力。比如,2013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包干燥的红色粉末组成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探究】(1)甲同学取少量红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振荡后观察,发现固体全部?溶解。甲同学认为可以排除猜想中的①和③,而乙同学认为只能排除猜想①,你认为_____的观点正确(填“甲”或“乙”)。
(2)丙同学为进一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称取该粉末5.0g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右下图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CO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此处略)。
(二)突出热点
命题时,重视当下社会热点问题的考查,包括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航天事业等热点,让学生发表客观见解,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的现实价值和重要意义。比如,201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化学中考试题:
【非选择题】(1)“材料创新”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①“神舟十号”飞船的发射让航天员再次访问“天宫一号”资源舱舱段使用了铝锂合金材料代替传统材料,铝锂合金属于____材料(“金属”或“合成”或“复合”)。
②据《苍梧晚报》报道:国内首把碳纤维小提琴由我市鹰游集团碳纤维应用研究中心研发制造,其中碳纤维属于____材料(填“金属”或“合成”或“复合。”
(三)重视综合运用
重视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主要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跨学科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以整合的视角去审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比如2013年江苏省南京市化学中考试题:
以天然气为原料合成尿素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图中某些转化步骤及生成物未列出)
(1)尿素与熟石灰混合研磨____(填“有”或“无”)刺激性气味。
(2)甲烷和水蒸气在高温及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CO和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分离出氨后,可循环利用的两种物质是____和____。
三、命题形式趋势分析
不同题型具有不同的考查目的,采取哪种命题形式,并充分发挥各类题型的作用,对于能否顺利实现考试目标非常关键。按照新课标对中考测评要素的规定和要求,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在题型上主要采取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形式。而非选择题又可以具体分为填空题、实验探究、综合题以及开放题等。具体形式的选择要符合新课改中考测评内容和能力的基本要求。
目前,新课改理念下的化学中考更加强调命题的应用性、综合性和开放性,更加重视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实验探究能力,新课标理念,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强调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模式等,都充分渗透在化学中考命题中,命题日趋人性化和生活化。所有这一切都是对中学化学教育教学的导向。
【参考文献】
[1]毕笑维.浅析新《课标》中STS在中考化学试题中的体现[J].学苑教育.2009(12)
[2]刘金柱.生活中的化学中考考点梳理[J].初中生学习(高).2010(03)
[3]张凤梅.新课改下化学实验命题趋势及解题策略[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0(Z3)
苍梧晚报范文5
春天是不知不觉来的,她走的时候,也是悄莫声儿地在不知不觉中离去。既不像秋天落下那么多的黄叶,“无边落木萧萧下”,造下满天声势;也不像冬天,一阵烂雪,一阵冻雨,“乍暖还寒时刻,最难将息”,让你久久不能忘怀那份瑟缩,那份冷酷。
春天,平平常常地来,自然而然地去,没有喧哗,没有锣鼓,甚至最早在枝头绽开的桃花、杏花,还有更早一点的梅花、迎春,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人们带来惊喜。
哦!春天最早的花!
人们的眼睛闪着亮光,然而,“枝头春意少”,这时连一片叶也没有,空气还十分的冷冽。直到“小径红稀,芳郊绿遍”,已是“风送落红才身过,春风更比路人忙”的暮春天气了。
所以,等你意识到春天的时候,她早就来临了,“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等你发现她离去,已经是“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杏子树头,绿柳成阴了。
春天总是很短促的,你抓住了,便是属于你的春天;你把握不住,从指缝间漏掉了,那也只好叹一声“春去也”“遗踪何在”了。
典型的春天,应该在长江以南度过。没有阴霾的天气、泥泞的道路、苍绿的苔痕、淅沥的雨声,能叫春天吗?没有随后的云淡风轻、煦阳照人、莺歌燕舞、花团锦簇,能叫春天吗?只有在雨丝风片、春色迷人的江南,在秧田返青、菜花黄遍的水乡,在牧童短笛、渔歌唱晚的情景之中,那才是杜牧脍炙人口的《清明》诗中的缠绵的春天、撩人的春天、困慵的春天和“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春天。
然而,在北方,严格意义的一年四季,春天,是最不明显的,或许也可以说是并不存在的。
“五九六九,沿河插柳”,这是地气已经转暖的南方写照。
而在北方,“七九河开,八九雁来”,河里的冰,才刚刚解冻。有几年,我时常要经过什刹海后海之间,那座小得不能再小的银锭桥,这座桥所以出了名,就是因为刺杀摄政王,在桥上扔过两枚炸弹。石桥桥洞的背阴处,冬天的积冰,很厚很厚,冰上残留着肮脏不堪的冬雪,等到它完全融化的日子,春天也差不多过去大半了。
春天里有未褪尽的冬天,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人们管这种天气现象叫做“倒春寒”。于是,本来不典型、不明显的春天,又被冷风苦雨的肃杀景象笼罩。后来,我就不再到银锭桥去了,当然,并不是因为桥底下那些不化的冰。
冰总是要化的,不过,北方的春天,太短促,这也真是没有办法的事。
北京的颐和园里,有一座知春亭,是乾隆题的匾额,这位皇帝挺爱写诗,写了上万首,挺爱题词,到处可见他的字。但知春亭的“知春”二字是否如此呢?好像也未必。通常,都是到了“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的那一会,才在昆明湖的绿水上,垂下几许可怜巴巴的柳枝,令北京人兴奋雀跃不已,大呼春天来了,其实,“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承德的避暑山庄里,有一幢烟雨楼。听说,在“”期间,有一位当时独一无二的作家,得以在这座楼里写小说,那当然是很了不起的了。不过名为烟雨楼,但至少在春天里,是没有烟雨的。那金碧辉煌的匾额上,我记不得那是不是乾隆的御笔了?但“烟雨”二字,也只是一厢情愿罢了。在高寒地带,只有塞外的干燥风和蒙古吹过来的沙尘,决不会有那“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的烟雨葱茏的风景。
看来,北方的春天,就像朱自清那篇《踪迹》里写的那样,她“匆匆地来了,又匆匆地走了”。
所以,辛弃疾对春天说:“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想方设法要留住春天,千万不要让她平白地度过,否则,坡的遗憾,“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从身旁消逝,该是多么懊悔的事啊!
因此――
捉住春天。
把握春天。
然后,充分地享受春天。
虽然李商隐告诫过:“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但春天,是唤醒心灵的季节,是情感萌发的季节,也是思绪涌动的季节,更是人的生命力勃兴旺盛的季节。
切莫虚掷时光,切莫浪费春天。
人的生物钟,如果能够耳闻的话,可以相信,在这个季节里,响动的准是黄钟大吕之音、振聋发聩之声。甚至血管里跳动着的激流,也会蕴含着前所未有的力量。此时此刻,若去爱,一定是炽热生死的爱,若是去恨,一定是切齿刻骨的恨,若是去追求,若是去冒险,若是去干一番事业,若是豁出命去拼搏,你会从你的身体里,获得超负荷的“爆破力”。
这种“神来之力”,这种“能量”,就是人类的春天效应。
人的一生,何尝不如此呢?也有其春华秋实的生命过程。那么青春年少的日子,也就是最美好的春天了。
然而,一生中的这个春天,似乎比北方真正的春天还要短促得多。
人,有各式各样的活法,这是每个人的选择。平庸灰色,是一生;碌碌无为,是一生;爱不敢爱,恨不敢恨,也是一生;永远羡慕别人有,永远笑话别人无,永远满足现状,又永远做更好日子的梦,可又永远想不劳而获的小市民吃不饱,也饿不死的日子,当然也是一生。自然,奋斗,是一生;努力,是一生;为了一个目标,孜孜不息地追寻,是一生;热爱生活,热爱自己,泪流过,汗淌过,摔倒过,白忙活过,总之,活得既有快乐,也有痛苦,既有满足,也有遗憾,那当然也是一生。无论怎样的一生,你千万要珍惜你生命中属于春天的那一瞬即逝的岁月。
因为,青春只有一次,一去便不复返。
而且,青春,不会久驻,使你的青春放出光华,享受青春的美,那才是生命最大的欢乐。
等到头发花白,“蜡烛成灰”,一切都成了“昨夜星辰昨夜风”,那时,你后悔也来不及了。
心灵物语
春天不知不觉地来,又不知不觉地走,可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短促得叫人难以抓住。春景煞是美妙,可就有那么多人白白地叫她轻轻从指缝间溜走,然后等待着下一个春天的溜走,然后还有下下个、下下个……为何不“捉住春天,把握春天,然后充分地享受春天”呢?虚掷时光、浪费春天毫无意义不说,还放走了你身体里来之不易的超负荷“爆破力”,这神来之力是上帝的馈赠,是春天的礼物,唯有珍惜才不负这一年难得春天效应啊。人的一生也是春华秋实的生命过程,那更为短促的青春时光也许是在以超音速疾行,谁也不知道自己的一生会怎样,未来会怎样,可是青春只有一次,转瞬即逝是真,难道真的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行动起来吧,为青春留下纪念,为回忆写就美丽。
李国文(1930― )上海人,作家,著有长篇小说《花园五号》《冬天里的春天》,短篇小说《月食》等。
(二)山永远在
一群人穿着鲜艳的登山服,在皑皑积雪的安第斯山间艰难地行进着。很少见到这样大规模的探险队伍,后来听解说,知道是南美洲委内瑞拉的盲人们,希望实现登山的梦想,正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攀登。那真是一次悲壮之旅,走出每一步路,度过每一分钟,完全以生命为代价。任何人看到这个画面,都不由得肃然起敬。
因为,他们活了一辈子,这座对他们来讲充满神圣意义的安第斯山,从来没有去接触,去实地感受过,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于是,就有了这次行程。盲人们每三个人结成一组,一个仍残存些许视力的盲人走在前面,两个全盲的在后边,他们三人通过手里握着的长木棒,联结成为一个整体,通过脚和手,实实在在地感觉这座大山。
安第斯山脉平均海拔为3000米,最高峰海拔近7000米,对正常的登山运动员来说,也是一次体能的极限考验。虽然有很多志愿者做后援,即使在可以使用驴子驮物的山路上,盲人们也是步履维艰,行进缓慢。那么,他们要想攀上最高峰,该是比登天还要难的事情了。
据电视台的报道,这支盲人登山队在短短的行程中,已经有好几位上了岁数的盲人,在风雪迷漫的夜间宿营,一觉睡去,再也醍不过来,不幸将生命留在了安第斯山。于是,组织者便决定后撤,将登山计划放置到未来更合适的机会,做更充分的准备以后再进行。一些走得兴起的盲人登山队员,不免有些失望,最后,他们还是想开了,无论如何,他们开始了行程,尽管离峰巅还远,但是,终究迈出了第一步,是结结实实在安第斯山上的一步,是纸面上的计划化为现实的一步。他们对记者说:“山永远在,我们还会来的。”
这实在是一句至理名言,对于未来,有目标和没有目标,是很不一样的。有一个奋斗方向,努力追求的结果,也许离那个目标尚远,但稍稍接近了一点的事实,便有了落到实处的心理回馈,“山永远在!”这句话很重要。有这句话,意味着还有登攀;没有这句话,也就等于说放弃、终止,也就不会再有奋斗、争取了。
在人的全部生命途程中,除先知先觉的大智慧者外,都类似这些盲人在安第斯山的登攀,目标虽然明确,是那大穹里晶莹剔透的积雪笼罩着的最高峰,像琼楼玉宇一样,茫茫然,杳杳然,吸引着你的目光,但是,一步一步走到那里的途程,是平坦,还是崎岖;是幸运,还是灾难;是障碍重重,还是一路顺风;是迷失方向,还是峰回路转。所有这些突如其来、措手不及、随时发生、无法预防的事故、变化,都有很大的不可知性。因为,这个世界上能够完全把握自己未来的强者,几乎是不存在的。所以,仅仅有“山永远在”这样的信念,是远远不够的。
人,需要远大的目标,宏伟的理想。古人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所以,燕雀只能在后院的草堆里,蹦蹦跳跳,叽叽喳喳,觅食一些籽粒。而鸿鹄,朝发苍梧,夕达北海,振长翮,一鸣而天下闻。有大志向,立大雄心,如果不能伴之以脚踏实地的决心,小处做起的耐性,水滴石穿的韧劲,和沉着冷静的精神,山,当然永远在,那也恐怕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了。
于是,想起了苏轼《东坡志林》里的一段《儋耳夜书》:
己卯上元,余在儋耳。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辰,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
东坡先生的悟道,倒也给我们一个启发。老是抱着一个宏伟的志愿,要到远处去钓一条大鱼而未必得,真还不如把眼皮子底下可以做到的事、做好的事,从纸上的计划,落实到具体的哪怕是最初步的行动上。先切实可行地做起来,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抑或只是钓到一条小尾巴鱼,而不空钓,也比想抱一个金娃娃的奢望,而得不着,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要有实效得多。
如果委内瑞拉的盲人们就抱着“山永远在”的期望,坐在那里干等,而不行动,我想,他们与安第斯山的距离,只会越来越远。
(选自2002年6月27日《深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