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椟还珠的含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买椟还珠的含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买椟还珠的含义

买椟还珠的含义范文1

关键词:阅读课;词汇教学;有效策略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对中职阶段的词汇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职业英语的词汇量也大幅度增加,给词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对于基础相对薄弱、兴趣相对低迷、学习习惯相对较差的中职生来说,学习英语词汇有效又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阅读。

认识学习理论认为,当学习者获得比较系统的语篇知识后,语言学习中的词汇和语法知识等零散件就有了一个可以依附的“坐标系”,各成分不但有自己的顺序定位,同时也形成了相互间的组合和聚合关系,共同组成一个网络系统;信息不易被遗忘又便于快速提取。

基于此,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语篇提供的“上下文”价值,进行适度的词汇处理,促进学生的词汇学习。

一、中职英语阅读课中词汇教学的现状

1.“蜻蜓点水”式

在中职阅读课的词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课前教师把语篇中的生词挑出来,上课时领读并给出中文意思,课后要求学生背单词,然后在下一次课进行听写。这种轻描淡写的词汇教学犹如蜻蜓点水,教师机械式的讲解,忽视了对词汇应用的训练,无形中将单词划分成一个个独立的成分,脱离语言环境。对于英语学习兴趣低迷的中职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2.“买椟还珠”式

在中职阅读课中,教师考虑到中职生普遍英语基础差,采取边阅读边讲解生词的方法,遇到一个讲一个,力争面面俱到,导致文字材料形式与内容的处理失衡。这种只利用阅读教材将所要讲解的语词汇一一呈现,完全忽略了对语篇的分析的“买椟还珠”式教学忽视了学生分析、推理等逻辑能力的培养,影响了速度和技能的应用,属于典型的“费力不讨好”。

二、中职英语阅读课中词汇教学的有效策略

在阅读教学中,词汇处理须为阅读服务,在学生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渗透行之有效的词汇教学,阅读教学的效果也随之提高。笔者认为可以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把握:

1.依据文本,结合各专业对接岗位的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定位目标词汇

阅读课中词汇教学与专门的词汇课不同,不是所有生词都作为选择的对象。笔者认为,应根据各专业对接岗位的要求,把与阅读主题紧密相连的词汇、阻碍学生理解文本的词汇、在文本的特定情境中具有特殊意义的词汇作为目标词汇,并标明这些词汇需要达到的层次,即理解、模仿、运用等。以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第一册教材》Unit 5 :Reading More“Western dining style”为例,本文主要介绍了西方人用餐的特点及礼仪。教授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学目标不同,目标词汇固然不同。西方人用餐的特点及礼仪是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内容,我们把流利谈论东西方用餐特点与礼仪差异作为教学目标。因此我们选择与主题紧密结合的dining、style、conversation、table manners、atmosphere、familiar、focus、be made up of、different作为目标词汇。结合语境,我们制定如下词汇目标:在理解西方人用餐的特点及礼仪时掌握下列词汇的含义:dining、conversation、table manners、atmosphere;在谈论东西方用餐特点及礼仪差异时模仿运用下列词汇:western dining style、be different from、conversation、get familiar with、be made up of。在数控班级,我们把了解西方人用餐的特点及礼仪作为教学目标,把阻碍理解文本的western、dining、conversation、table manners、atmosphere、familiar作为目标词汇。并制定如下词汇目标:在了解西方人用餐的特点及餐桌礼仪时掌握下列词汇的含义western、dining、conversation、table manners、atmosphere;在图片中指出中西方人用餐的特点及礼仪并模仿运用下列词汇:western dining style、conversation、table manners、atmosphere。

阅读课目标词汇的确定与分级应与教学目标相对应,结合各专业对接岗位的实际需要,促使阅读课中的词汇教学效果更为理想。

2.创设梯度任务,多层次循环,掌握语言,理解文本

明确了词汇目标后,我们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呈螺旋式有梯度地安排目标词汇的呈现、复现、操练、运用等任务。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预习关注词汇或warming-up呈现部分目标词汇;然后,在阅读及文本处理中,围绕课文主题设计各种任务输出或复现目标词汇。对于可能引起理解障碍的词汇,采取设置语境、推测词汇,或用结构法、构词法、课文理解的练习题、表格加图法、视频等方法加深对目标词汇的理解。最后,设计有一定难度的以说、写为主的综合任务,让目标词汇被模仿、运用。通过对词汇的感知、理解、评价、运用的多层次循环,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理解文本。

三、中职英语阅读课中词汇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1.以阅读为中心,把握词汇处理的“度”

学习词汇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本,而解读文本又有助于准确地运用相关词汇。因此,教师应巧妙地提炼目标词汇,不影响阅读进程,不脱离文本,不随意拓展,通过呈现、复现引起学生注意目标词汇,设计任务让学生关注目标词汇的形式、意义及所在语境,并在读后活动中进行相对应的操练和运用。

2.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坚持阅读课词汇教学的反思

教学过程中,应以教学目标引领课堂教学的开展。我们必须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为教学目标的达成而服务。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英语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依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与要求,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目的明确、操作性强、丰富多样的课内外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语言,培养技能,积极实践,提高语言综合应用的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与词汇相关的呈现、复现、操练、运用等任务都必须与教学目标相对应,且任务必须与主题紧密结合,才有意义。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总会有不尽如人意或超乎想象的点滴,教师应记录下来,课后进行深入的反思,以此积累和提升经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核心词汇、增强语汇习得的深度,形成一个完整的阅读兼顾词汇的教学周期。

阅读课堂的词汇处理手段不一而足。教师应从课堂实际出发开展有效的词汇教学活动,促使阅读与词汇处理有机结合,两者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 常万里.依托语境的词汇教学实践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0(12).

[2]金敏子.阅读课中的词汇教学模式初探[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1(5).

[3]魏恒健.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7(2).

买椟还珠的含义范文2

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时间来定夺。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常用成语,欢迎大家阅读!

常用成语1不尽相同:不完全一样。

相去甚远:互相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和距离。

-------“天壤之别”和“天差地别”都说明差别很大,不必过多区分;“截然不同”强调完全不一样,而“截然相反”则更有“相反”的意思;“大相径庭”比喻差别大,经常用来形容说法不一致,与其他词的区别是,“大相径庭”有彼此矛盾的意思,即不但不一样,而且是有矛盾的。

以邻为壑: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取长补短:吸取长处,弥补不足。

削足适履: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因噎废食: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

因小失大: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

.得不偿失: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

常用成语2投鼠忌器: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干。

寅吃卯粮:比喻指经济困难,入不敷出。中性词。

捉襟见肘: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中性词

意犹未尽:指还没有尽兴。

囫囵吞枣:比喻笼统地接受,不加分析,食而不化。

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养尊处优:指生活在有人伺候、条件优裕的环境中。贬义。

无所事事:闲着什么也不干。贬义。

常用成语3居安思危:居: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独出心裁: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泛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筋疲力尽:筋:筋骨;尽:完。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逆来顺受: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

精明强干: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

老气横秋:老气:老年人的气派;横:充满。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现形容自高自大,摆老资格。也形容缺乏朝气。

滥竽充数: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南柯一梦: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草木皆兵: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顾名思义:顾:看;义:意义,含义。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

常用成语4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层出不穷:层:重复;穷:尽。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焚膏继晷: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获益匪浅:得到很多益处。匪:非,不。形容受到很大的益处和启迪。

旁征博引:旁:广泛;征:寻求;博:广博;引:引证。指说话、写文章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

得鱼忘筌:筌:捕鱼用的竹器。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不即不离: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

出神入化: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极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

彪炳千古: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

口若悬河:若:好像;悬河:激流倾泻。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常用成语5买椟还珠——椟:木匣子。还:退还。比喻没有眼光,不识货,取舍失当

匠心独运——匠心,巧妙的心思。形容创造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的创作构思

安之若素——素:平常。指身处逆境、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

"刚愎自用——固执己见,对阻止、劝告或建议不耐烦"

弱不禁风——弱得受不住风吹。形容人体质虚弱

门可罗雀——罗:张网捕捉。形容门前冷落,宾客往来稀少

动辄得咎——辄:就。咎:罪过。一有举动就会获罪或受到责备

买椟还珠的含义范文3

一、《高考语文大纲》误读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关于“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要求,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里是这样表述的:“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在这句表述中“了解并梳理”是关键,“了解”“梳理”在认知上只要求“知晓”“懂得”“不陌生”就行了,可是到了《考纲》里就变成了“理解”,而到了命题实践中就变成了“掌握”和“运用”了。

《课程标准》中的“了解”“梳理”和它对文言阅读的总体要求是一脉相承的。关于“文言文阅读”在《课程标准》中的完整表述是这样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是总体要求,其中“浅易”“借助”“读懂”都是关键词,所以后面采用了“了解”“梳理”等关键词。显然《课程标准》在“文言文阅读”上的要求是“浅读”,而命题实践对考生在“文言文阅读”上的要求则是“深读”――深度把握。

二、这样的命题立意有悖于高考命题为高校选拔学生服务的宗旨

也许有人会说,高考不是学业水平考试,它是一种选拔考试,它要为高校选拔学生服务,自然要高于《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以为这其中也潜藏着一种误区。这句话只从字面上看去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命题实践的落实过程中却存在着问题。

“为高校选拔学生”不是“为高校中文专业或古汉语专业选拔学生”,命题者在落实“为高校选拔学生服务”这一宗旨时,有意无意地用高校中文专业的尺度来设置题目(不只存在于文言文命题中)。“文言虚词”辨识题在翻译中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把握,就是在用“高校中文专业”的水准来要求高考考生的,显然这是在为“高校中文专业”选拔学生,而不是为“普通高校”选拔学生。

谁都知道,99%以上的考生进入高校后不会再深入学习文言文,他们不需要那么准确地去把握每一个文言虚词的各种用法与意义,他们不需要那么准确地去把握每一种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他们的任务是只要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就行了。在高考中实在没有必要来“拔高”对中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要求。《高考语文考纲》在“文言文阅读”上的“拔高要求”不仅是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相关内容的误读,而且与实现高考命题“为普通高校学生选拔服务”宗旨的对接也是错位的,同时,这样的要求也误导了普通高中的文言文教学。

三、从阅读实践上说,在“文言虚词”“文言特殊句式”上设题实在没有太大意义

谁都知道,对古代文章进行语法分析是舶来品。五四之前,在中国学习古文是没有语法分析的,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一代代新人对古代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对古文进行语法分析是一种专业性分析,形成了一门专业学问――“古代汉语”,这样的专业分析与大众对古文的阅读几乎没有关系。甚至与专业阅读也没有太大关系,古人不学习“语法”照样阅读古文就是一个坚实的例证。

中学生学习古文是一种大众阅读。其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说得很清楚:“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要达到这样的标准,高中生不学文言虚词的用法,不学文言特殊句式,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或者说高考文言文阅读命题中的“文言虚词”“文言特殊句式”上的设题与实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标准没有任何关系。而且,上文已经分析,人对“文言虚词”“文言特殊句式”的认知与人阅读古文几乎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对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的分析,对古代文言句式的把握是一种专业化水准的要求,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真的没有必要去掌握这些与“文言精髓”没有太大关系的僵死而陈旧的知识。

于此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文言虚词”“文言特殊句式”上设题对检查考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实在没有太大的实践意义。

四、这样的要求也是对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一种误导

高考是中学教学的指挥棒。高考文言文命题将“文言虚词”“文言特殊句式”也设置为题目,就引发了中学文言教学中的“重言轻文”现象。

“重言轻文”就是教师把90%的教学力量都花在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上,而古文中的精髓―― “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 “古代文学的艺术价值” 和“民族智慧”则常常被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显然,这是一种“买椟还珠”的做法,这是一种带领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必须摒弃的做法。然而,这种做法却是如今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最为常态、最为普遍的做法。

老师也知道这种“留其皮毛,弃之精华”的做法是不对的,但是他们没有办法,因为高考命题考的就是“皮毛”,真正“精华”几乎不考,只能跟着高考走。而且,“文言虚词”“文言特殊句式”在高中进行教学是非常困难的。学好这两方面的知识,其前提是学生对现代汉语的语法有一些基本掌握,可是如今初中语文教学是淡化语法教学的,初中上来的学生对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几乎是空白,老师对“文言虚词”“文言特殊句式”的教学几乎是在构建“空中楼阁”,其难度可想而知,正是因为难度的存在,才使得老师们不得不“弃其精华”而去“留之皮毛”,把大量的精力全都花在了古代文学作品的“皮毛”上。

买椟还珠的含义范文4

在初一的开始阶段,学生原来的知识结构中的数学语言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在学习中由此而生成的障碍会接踵而至。例如以下的一些情形:

(1)对数学语言中的常用的词汇不明其意,形成文字障碍

如在代数的学习中,学生对“相互依存”、“对应关系”、“一一对应”、“互为”等词汇的意义不理解。当这些词在引出概念的铺垫性陈述过程中出现时,学生因为不能清楚这些词的含义,所以不能清晰的掌握概念的意义。

(2)对逻辑关系词不懂其用,形成表达障碍。

不熟悉“如果……那么……”、“若……则……”、“因为……所以……”等逻辑格式,不会用它们陈述命题。

(3)在教学中接触到新形式的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后,不是积极的去使用,而是采取回避或排斥的态度。如学生在叙述一些问题时较喜欢选择“a是负数”、“b是非负数”这样的说法,而不用“a

数学教育过程中,语言环节的薄弱,将牵制学生向前发展的进度。

首先,语言会课堂教学过程设制障碍,学生对某些词汇的意义模糊,对某种表述方式陌生,有时会阻塞教与学信息的通道。例如,教师在讲课中嘴里说着负数,而在黑板写出“a

其次,语言的欠缺,将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总有听不懂,说不出,做不出的经历,就会挫伤他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他就会对数学失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没有了,内动力自然就不足了。只有在熟练应用数学语言的前提下,才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语言是打开数学之门的金钥匙,是在中学初期实现飞跃的有效途径。因此,中学初期阶段有必要加强数学的语言教学。对于语言教学,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看法。

一、在教学中加强对数学语言的运用意识

教学中,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仅仅注重揭示解题方法和得出结果,同时也要从应用数学语言的角度去找原因。

例:解关于x的方程mx=n。

刚接触方程不久的学生,解字母系数方程是有难度的,从语言应用、转化的角度考虑,可能有的学生找不出谁是方程中的未知数?学生不能理解条件中“关于x的方程”的含义,不能完成从“关于x的方程”到“x就是未知数”的转化。其次,不严谨的文字习惯导致错解x=m/n。这些学生把方程的同解原理记忆为“方程两边也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把0不能作除数的情况忽略了。在教学中如果只是罗列解方程的过程,让学生去模仿,那么学生在解题中遇到的困惑就不能消除。把学生未引起重视的“未知数的问题”以及“定理”中记忆的错误说清楚,再去讲解法就容易了。

二、增添课堂语言的趣味性,通俗性

数学语言中的术语,往往是抽象、难懂的,有时候只从数学的内容中作解释,并不能增加这些术语或概念在学生意识中的清晰度。数学语言中所蕴涵的思想,与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有密切的联系,用生活中的例子作类比,会变抽象为形象,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相反数这一节,有这样的一个结论――在有理数的范围内,正数和负数是一一对应的。教学中可以借助于镜子中的人像与镜子前的人之间的关系解释一一对应,会比较形象,容易理解。再如用“朋友”关系、“同学”关系来说明“互为”一词所表达的依存关系,也颇见成效。当然这样的例子,要在挖掘教材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情况做出选择,避免因随心所欲的滥用,使之成为蛇足。

三、加强数学课上学生的口语能力

数学的表达方式通常有两种,一是说,即口语表达;二是写,即书面表达。一般情况下,书面表达会得到重视,并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得到培养。而口语表达的能力通常被忽视,得不到应有的训练。所以学生用数学语言说话的能力相对较弱。殊不知把一个问题用准确的语言,有条理的说出来,也是运用知识培养能力、锻炼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

例:若a>b则a+c___b+c(用>、

教学中只让学生依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填上大于号,定理的应用过程不能具体的展现出来。学生的头脑中,题与定理只是机械的链接。我们不妨让学生对照性质原理、组织语言,把变形过程说出来。

“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在不等式a>b的两边都加上c,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所以a+c>b+c”。

学生在叙述这段话的过程中,结合实例说出了性质中的变形过程,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训练了组织语言、使用语言的能力。能长此以往的坚持做类似的练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及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会对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也有帮助。

四、加快使用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步伐

买椟还珠的含义范文5

【关键词】酒包装 设计 趋势

中国的酒与酒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它一脉相承,源远流长。关于起源的说法主要有三种,仪狄造酒说、杜康造酒说和黄帝时代造酒说。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酒”字时说,酒是周代杜康所造;仪狄是夏禹时的人,《吕氏春秋》里有载;“黄帝造酒说”是根据古代医书《黄帝内经》中的一段黄帝与崎伯讨论造酒的话推断而来的。“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这是对于我国酒之起源三说的最早分析与总结。

作为一种文化形态,酒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在政治、军事以及生活等各种场合,酒都有广泛的运用,也有特定的功能和作用。酒类包装及酒的制造工艺正是在这样背景下对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强调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设计是商品营销战略中现代意识的反映。现代消费水平发展的一个重要特色,便是人们在获得实用性的需要之外还要追求心理性、情感性的满足,特别是中青年消费者,往往不惜花费高额费用来购买一瓶名酒,便是这种消费心理的反映。倘若高品位的名牌酒没有与之相应的具有典型个性的品牌形象作为酒类包装或广告的表现主导。对这些消费者来说就是一种遗憾。在今天大多数消费者不仅需要产品,更需要产品的牌子,一瓶装潢漂亮的酒不只是饮料,它更是一份感情的满足和慰藉。设计师就像一位裁缝,通过认真的量体裁衣,为每位顾客打造最适合自己形象的酒类包装,及符合自己的身份又能显出独特的气质。遗憾的是还有相当一部分设计师,不能很好地理解产品的文化,更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可以提现产品文化。

二、传统文化意味的增长

虽然现在的消费者钟情于现代都市的紧张,对美国大片流连忘返,但并不是对传统和民俗就没有了兴趣。在时尚前卫的诱惑下,也会静静欣赏传统文化的精髓,美好的回忆和遐想,伴随着个人的情感体验,被渐渐唤起。这种消费趋势在本质上与中国的酒文化的特点密不可分。一些酒类包装设计很大成度都在挖掘传统文化遗产上做文章,从酒的文化性在民俗、民问艺术的角度得到体现,这种设计从整体上保留着传统文化意味,将对酒类包装的影响更为长久。消费者的最高心理需求是感性的满足,想达到感性的愉悦,需要设计师本身具有极高的文化品位,并具有相应的设计能力。设计师要想提高自己的传统文化含量,就必须接触到各种各样优秀传统文化。

酒类包装文化的时代性特征,使我们不能用一个绝对的标准去衡量设计。不能把今天或昨天的衡量标准当做绝对的、唯一的标准。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每一个新的时代都有其重新建立起的文化观念。

三、加强酒类包装的趣味性

趣味性就好像一个人具有幽默感一样,它能为平淡的生活增添一丝快乐,让人们在疲惫的工作后,能得到精神上片刻的放松。这就是幽默的魅力。趣味的包装设计不仅应该在儿童产品的上体现出来,还应该出现在成人的包装品上。趣味性的观赏亮点必须符合产品的内涵、文化的内涵,趣味性地传达出产品传统而现代的品牌思想,满足消费者的欣赏品味,才会为整个包装增添色彩,作为观赏亮点,使整个包装跃然生辉。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四、用材多样,注重绿色环保

材料运用的好坏对设计的影响是很大的,每个时代所使用的包装材料都不同。从自然材料到生产材料,从纸张到塑料,从玻璃到金属,每一种新材料的产生,都记录了人类现代化的足迹。而很多设计师往往忽视了这层含义,只注重纸上效果,殊不知在空间中呈现的效果才是最终效果。

当前可供酒类包装的各种材料除纸张外,纺织品、涂层纸、皮革、铝箔、聚酯膜复合纸,甚至金属等均在酒类包装设计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各种特殊高级纸张的使用也在增加。在纸张材料中,目前我们只限于铜版纸、白板纸、瓦楞纸。对丝绵纸的利用与开发还不够,如将其运用在酒类包装上,会以手感柔软、无光泽、朴素、典雅和保持自然植物纤维造成的肌理纹而更能体现传统酒的风格特点,也将会被国际酒类包装材料界所瞩目。随着对外经贸往来增多,酒类包装材料同世界接轨是必然趋向,各种新材料的引进和我国自己对各种材料的不断开发,将改变我国酒类包装的面貌。

绿色环保是设计师的责任,作为始作俑者,如果设计师能从源头的设计就考虑到此,才会有下一步的制作和使用。国际上提出的著名的“3R”包括Reduce(减量)、Reuse(复用)、Recycle(再生),在酒类包装设计上我们也应该将其实践下去。

最后在做酒类包装设计时,我们也要避免过度奢侈的酒类包装,对低档商品的高档包装,造成商品的实际价值远低于酒类包装所显示的价值,这是不道德的行为。过度包装对酒类市场良性运转是有巨大危害的。

首先,过度包装浪费了资源,酒类包装市场越来越豪华,所使用的纸、木材、金属越来越昂贵,这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产生了买椟还珠的效果。买一瓶成本仅为十元钱的酒,却因为豪华的包装而多付五十元,是多么不值得啊。

其次,过度包装最终使消费者对产品丧失信心,由于缺少认同感,使包装形同虚设,不仅没有起到推进的作用,反而拉低了产品的形象。孔子主张“文质兼备”,认为“质胜美则野,文胜质则史”,即要求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这个思想也可借用来表现中国现代酒类包装设计。所以要利用“文质兼备”来重新审视中国酒类包装设计的现状,达到酒类包装设计和商品的价值表里如一,不给人以虚假的感觉。即要物有所值,使包裹着的产品达到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

另外我们还要尽力避免抄袭现象的再度扩大,电脑的普及方便了设计师的设计,但是也不知不觉的让人们陷于其中,市场经济下人人都已经济收入作为衡量自己成败的杠杆,将苦心钻研,创新设计这些观念束之高阁,最终会是整体酒类包装市场的缓慢发展甚至是停滞不前。

买椟还珠的含义范文6

改变旧有的低劣产品形象,创造知名的国际品牌。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能在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上分得“一杯羹”。从“师夷长技以自强”角度来讲,对于已有知名品牌的研究和学习就显得十分必要。在对世界知名品牌的共性进行总结之时,不难发现以下几个方面在品牌创建方面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

一、产品品质

品牌最主要的价值是它的产品,产品是品牌价值的最基本的载体。对消费者而言,产品的品质主要表现为产品的质量,质量是品牌核心竞争力的来源。质量既是商品在市场上能够实现交换的最根本前提,也是企业实现价值的决定性因素,真正的品牌,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能提供更好、更高、更可靠的质量。反观近几年来“中国制造”受到的质疑,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的企业对产品质量把关不严有关,尤其是在一些产品的细节方面做得不是很好。比如说衣服,有的时候穿着穿着扣子就掉了,这对于挑剔的西方消费者而言,就是一个很大的质量问题。一旦一件衣服出了问题,国外消费者在意念上就会把所有的中国商品都贴上低劣的商标,要改变这些观念就很困难了。所以要建立品牌,先抓质量,必须按照国际的质量标准来进行生产,做到精益求精。

质量是品牌的生命,是品牌的灵魂。没有质量,品牌就如“无水之源”,失去了根本立足点。二战之后,日本制造业迅速崛起,但其产品质量一直受到欧美国家消费者的挑剔,为了改变这一形象,日本企业采用了戴明博士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这一思想为日本企业质量控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日本业界普遍认为,戴明的思想帮助日本建立了这样一个基础,正是在这个基础之上,日本的产品质量才达到了今天这样被世界广泛承认的水平。最终日本企业在国际上树立了“优质价廉”品牌形象,成功打入欧美市场,推出了丰田、索尼、松下等国际知名品牌。

二、产品包装

中国在很久以前就有一个“买椟还珠”的故事,在以前我们总把它作为一个反面教材。但这个故事有着深刻的营销学意义,它告诉我们,产品包装非常重要。质量暂且不提,单金玉其外就足以勾起消费者购买欲望。产品包装具有促销功能,包装就是品牌的脸面,是一个容易记忆的东西,当提及某一品牌之时,消费者的脑海里首先反应的就是产品的包装。国外企业在产品的外观设计上一直都很深入,他们专门设计模拟货架,将自己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放在一起,聘请一批目标消费者来观看,然后调查这些消费者记住了什么,忘记了什么,据此来调整和改进产品的外包装。

长期以来,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低档次、低价格的形象除了因为质量较差意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包装设计缺乏特色,没有时尚感,上不了档次。产品包装是代表品牌与消费者最终接触的终端,而好包装自己会说话,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诱惑消费者掏钱购买。所以,企业应时刻关注消费者的喜好动向和发展趋势,鼓励在包装设计中的探索和创新。如法国著名的香水品牌娇兰把举世闻名的香榭丽舍大道印在香水瓶上,似在诉说这里是巴黎,是花之首都,是浪漫之王国,满足了人们讲求别致时髦而迷人,追求巴黎时尚风格的女性,这来自巴黎的浪漫幽香,会带你到法国,到巴黎,到香榭丽舍大道,去感受全世界的优雅与浪漫;而纪梵希新款女性香水Lovely Prism瓶身设计独特别致,以四角菱柱的光线折射效果呈现浪漫的色彩,搭配俏皮的粉红色系,令人爱不释手;歌宝婷最负盛名的红粉佳人品牌的香水瓶身如同果实般圆润,再搭配上叶子的造型,整体风格一如其名,尽显清柔淡雅。

三、顾客服务

这是一个服务制胜的时代。服务是一种无形的产品,是维系品牌与顾客关系的纽带。随着产品同质化程度的不断地加剧,缔造优质的服务体系、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越来越成为企业实施差异化品牌战略的重要武器。提起海尔的产品,可能与国内的一些知名企业的产品质量差别并不大,与国外的品牌可能还有些差距,但海尔却连年稳居国内家电行业的第一的位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海尔的服务实在很到位,可以说达到了令消费者无可挑剔的地步。

随着我国市场的成熟,消费者也开始成熟起来,要求提供满意的服务、享受增值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服务的好坏已成为企业获取顾客忠诚的关键。据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15%的顾客离开的原因是产品质量问题;15%的顾客离开是由于价格原因;70%的顾客离开是由于公司做生意的方式即为顾客提供的服务存在缺陷所造成的。为顾客提供优质、完善的服务是企业接近消费者、打动消费者的惯用手法,也是企业创立知名品牌的捷径。松下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说过:“应向顾客销售那些使顾客真正受益的东西,售后服务远比售前辅导重要,企业通过这种服务能够获得长久稳定的顾客。”

所以,顾客至上的服务观念作为市场营销组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应贯穿到企业经营的各个阶段,体现在从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的整个活动过程中,在产品的不同生命周期策略中都应受到重视。IBM把售出商品看作是建立和维持长期合作伙伴的开端,营销人员为每一个客户建立了详尽的档案,定期与顾客保持联系,不断向顾客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其经营的理念就是:“IBM就意味着服务。”

四、品牌情感

品牌情感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某种愉悦的感觉,情感为消费者拥有和使用品牌赋予了更深的意味。比如一个人可能同时处于丈夫、父亲、领导、篮球迷等各种角色之中,他给妻子买卡地亚钻戒是为了表达爱意,带孩子去肯德基是为了表达他的舐犊之情,开奔驰车来彰显尊贵,使用微软办公软件是为了证明自己并不落伍。

品牌是无形的,给人以精神感召,它附加了更多的精神价值,寄托了人们的心理需求、情感需求和理想需求,给人的是感性的体验。好的品牌应给予消费者理想甚至梦想,让他体验到美,永远感到年轻、愉悦,这就是品牌的魅力,它解决的是人精神方面的需求,而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主宰市场的已不是产品的品质或技术,而是顾客的感觉。由于产品本身并没有多大区别,消费者就会选择那些让其有精神寄托或与众不同的品牌。大多数知名品牌都能向消费者传递一种可靠的情感,比如在驾驶沃尔沃时会产生安全感,在星巴克会感受到优雅,穿上李维牛仔裤会感到结实和粗犷等等。

五、品牌文化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文化世界,每个人都生活或感受着一个真实而多元的品牌世界。品牌意味着一种时尚、一种生活方式,意味着情感的回忆,是文化的象征。品牌象征着一种真实而多元的生活和文化,这种文化渗透到商品、产品和一切市场行为之中,品牌已成为我们生活中无所不在的一种文化现象。比如可口可乐、麦当劳代表着美国生活方式;丰田、索尼、松下代表着日本的严谨;罗马帝王、范思哲、华伦天奴等世界级服装品牌代表着意大利时尚和高雅;卡斯特、波尔多等著名葡萄酒品牌向世界传达着法国人的优雅与浪漫;百达翡丽、伯爵、劳力士等世界知名手表代表着瑞典的精工细作。

所以,文化使品牌具有了独特的魅力。从中消费者可体验到饮食文化、茶文化、服饰文化、汽车文化、居室文化、烟文化、娱乐文化等等。品牌的生存和壮大也离不开文化的哺育,文化力已经成为品牌营销的关键因素,关注品牌的文化力量是创造品牌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曾几何时,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使得西方社会趋之若鹜,中国的陶瓷、丝绸、茶叶等等使得西方贵族如痴如醉。然而,近代以来我们的国家遭到了西方列强的抢掠,我们的文化也被破坏的体无完肤。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又过分强调对西方文化的借鉴,无形中就把中国传统文化放在了一个弱势的地位,所以至今我们仍没有看到一个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国际品牌出现。我们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就一定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很好的吸收和传承,让东方古老的文化来提升品牌的境界,推出自有的民族品牌,唯有这样的品牌才能代表中国,才能让世界瞩目。

六、品牌个性

正如卡弗在《战略品牌管理》一书中所说:“任何产品在品牌初创阶段都很一般,但过一段时间,品牌就会有自己独立的内容。开始犹如把一个毫无意义的名称附加在一个产品上,可是年复一年,却能形成一种含义。这种含义由记忆中的交流和产品组成,解释可及与不可及之处。品牌个性犹如品牌的指纹。”一些久经考验的世界知名品牌无不具有强烈的个性形象,如美国万宝路的牛仔的个性形象,强生关爱健康的护婴专家形象,高露洁牙科医生的品牌形象等,无不给予消费者一种真实、可靠、专业的感觉,同时通过这些形象的不断强化,向社会传递着各个企业的核心理念和价值。

要让一个品牌真正活起来,能够和消费者进行感情沟通,就要赋予品牌一定的个性和形象,从而使品牌具有一定的精神和灵魂,能够和消费者主动沟通。品牌的个性代表着品牌的差异性,在当今这样一个凸显个性的时代,只有鲜明个性的品牌才能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国际知名的摩托车品牌哈利・戴维森公司为了凸显其产品的个性,为其机器的轰隆的声响申请专利,以此来区别于日本的摩托车品牌,因为日本人无论如何也不能造出听起来动静大、马力强劲的摩托车。这就是品牌个性的力量,有时即使是你独特的缺点,反而造就了品牌。

七、品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