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虚伪的意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虚伪的意思范文1
2013年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中国大型独立项目――“文化?精神?生成”(Culture?Mind?Becoming)的VIP预展在莫拉宫(Palazzo Mora)和马赛洛宫(Palazzo Marcello)隆重开幕,展览时间从2013年6月1日持续到11月24日。本项目由全球艺术中心基金会与其亚洲区唯一战略合作伙伴亚洲艺术中心共同主办。展览包含三个单元:由荷兰策展人卡琳?德容(Karlyn De Jongh)策划的“重探”,中国策展人黄笃及杨心一策划的“放大”,意大利都灵市立现当代美术馆馆长达尼洛?埃克尔策划、双百画廊协办的“处境――方力钧作品展”。
东西方艺术间的碰撞增加了对当代艺术更深刻的理解和交流。本刊记者采访了“文化?精神?生成”展览中的评论家、艺术家和机构发言人,从双年展亲历者的感受中,我们可以更真切地认识威尼斯双年展,认识东西方当代艺术。
黄笃
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是“百科全书式的宫殿”,这个主题很大,包含了对世界多样化的文化分析和把握。为了和主题展有一种呼应,我们把自己的主题起名“放大”,可以理解成解读事物和内涵的方法论,在作品的选择上很广泛。同时我们也很幸运,能有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展场,良好的场地条件使艺术在呈现上更完整。展览中我们推介了不同年龄段、不同形式的艺术家作品,重点推介中国的年轻艺术家。
国外业内人士对我们的展览持肯定态度,表示“展览很干净,有艺术活力,清晰明确地呈现了自我的艺术”。这也达到了我们展览的预期目的。但从宏观上比较东西方的艺术,我们和西方还有距离,需要反思。
杨心一
大家都在思考当代艺术的现状和未来走向的可能性,所以我们尽量选择可以代表中国当代艺术面貌的艺术家呈现给世界,并通过布展的方式达到一种全新的作品面貌。比如,我们把张洹在本世纪90年代创作的作品和两个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放到一起,利用作品间的并置、互动达到一种新的艺术诠释,进而说明中国艺术家对待“身体”这个主题的区别。通过艺术家作品的碰撞,打破了人们“本以为”的概念,挖掘出了另一种艺术味道。
我们带了一件的动画作品,很多人感到惊讶,的艺术风格如此成熟,居然还有他常用艺术符号以外的作品,这正好说明了艺术家的创作活力和作品的丰富性。
北京在世界当代艺术的发展中还是处于火车头的地位,它的发展是多轨的,艺术家“人多势众”,资金链相对充裕,媒体的作用很强大 ……诸多因素说明了艺术的多元性。东西方艺术之间有明显差异,我们的艺术是往前冲的态势,西方则进入了一种反思。东西方艺术的碰撞应该也是威尼斯双年展主办方的需要。
应天齐
威尼斯双年展也是资本和艺术运作的呈现。通过威尼斯双年展,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艺术还没有做到完全的国际化,我们不了解世界,世界也不了解我们。中国的作品放在国际平台上还是有非常意义,因为它符合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很多问题,我们更关注问题本身而非艺术样式。在作品形式上,中国的架上作品还是多于非架上作品。观者通过作品感受到艺术家反应的问题,借此了解中国。
亚洲艺术中心发言人
本次展览共展现了30多位艺术家的60多件作品,表现形式上很丰富、多元,有架上作品,还有装置、影像、行为等作品。如亚洲艺术中心一直推广的“新东方精神”,我们挑选的艺术家有李真、应天齐、沈克龙、张国龙、庄、杨识宏、等,兼具东西方特质的艺术家。西方人对他们的作品和风格很感兴趣,同时也很诧异,因为艺术家作品打破了西方人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局限,看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别样面貌。作品中除了包含西方的美学风格,还有浓厚的东方文化精神,因此,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引起了他们的浓厚兴趣。
的《凤凰》是第一次在欧洲曝光,凤凰是东方的吉祥物,它的雅致和作品中富含的东方气质与精神足以吸引西方藏家。沈克龙的作品使用中国大漆做材料,作品既简约又抽象,散发着强烈的东方文化底蕴,丰富了西方观众对中国当代艺术多样性面貌的认识。
“处境――方力钧作品展”呈现方力钧近年的创作约15件,画面上纯净的色彩,或空旷或拥挤的场景,蓝天、白云、海洋、日月呈现出强大的视觉冲击。其中《2012.12》是最新作品之一,海上红日冉冉升起,尚未耀目。
虚伪的意思范文2
医疗设备是一种独特的产品。其独特性有三:一是专业性极强,一般人没有经营资格,入行门槛很高。二是客户资源有限,尤其是中大型设备,医院的容量是屈指可数的。三是营销开发周期长,从第一次接触客户到最后成交,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对于创新型医疗设备企业,因此而出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因为这类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往往已经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等到可以进入销售环节的时候,早已经是精疲力尽,财源枯竭了。自己没有能力开拓市场,成熟而有能力的商又一时难以接受新产品。通过传统招商模式是很难行得通的,尤其是模仿快销品行业,要求商出资压货的时候,几乎完全行不通。这种矛盾短期内很难克服,很多创新型医疗设备公司,不得不依靠自己缓慢而吃力地开拓市场,或者通过资本运作引入外来资金,通过牺牲自己的股权和市场,换取别人的合作和支持。这两条路的后患都是无穷的。前者可能是自己拼命开拓市场,最终可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在开拓市场的同时,为将来的竞争者也开辟了时间和空间,让后来者坐享其成。后者则不用说了,丧失自主权的滋味都是很难受的。
于此同时,社会上却有大量的资源在浪费。各种社会闲散资金,投资巨鳄,因为找不到好的投资机会而焦急。医疗设备利润空间巨大,但因为门槛很高而无法进入。这就给创新性医疗设备企业提供了机会。经典的融资办法有:上市——上市本身就需要很高的条件,不能缓解眼前的燃眉之急。借贷——创新型企业本身就缺乏信誉和实力,就是借到钱也还是没有解决市场根本问题。集资——国家已经明确禁止了非法集资行为,况且现在的社会人们也不是那么好骗了。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对创新型企业有一套自己的评估标准,企业自己完全没有主导权,因此是可遇而不可求。融资租赁——这是目前最为常用的办法,但这主要是为缺乏资金的医院量身定做的,还是无法解决企业的市场问题。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呢?有的!这就是经营权转移,通过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团结合作,互利共赢,一举多得地解决问题。
所谓经营权转移,就是将医疗设备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医疗设备企业保留设备实物和所有权,而将经营权转移给潜在的合作者。企业不是向合作者出售设备,而是出售概念。这个概念名义上是创新型医疗设备未来的潜在巨大市场机会。企业需要大力宣传推广这个概念,让其为合作者所接受。实体上,这个概念就是某个具体的医院购买该设备的市场机会。比如现在正处于市场开拓前期的大型磁疗设备,就非常符合这个特点。创新型企业依靠自己力量,很难短时间内开拓客户市场。但现代磁疗事业方向没有错,这个概念相对容易被社会各界接受。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概念宣传,寻找自己潜在的合作者。经营权转移的营销模式,就是为两者之间搭起合作的桥梁。
经营权转移具体操作方法,就是以某个医院客户为单位,向社会公开招标合作者。合作者首先必须认同这类创新设备,认同该医院的购买机会,认同企业信誉资质,并且有一定的风险承担能力。如果合作者还具有相应的客户开发能力,也就是协助企业成功将设备销售给医院,这样的合作者就更受欢迎。合作者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并交纳一定数额的市场保证金。市场保证金是根据预计的销售利润计算的,限定在一定的金额范围之内。在合作协议有效期间,如果销售成功,合作者即可获得几倍左右的回报。如果销售一时未成功,合作者可按合作协议申请完全或部分退款。(具体操作的公式和方案暂时保密)。在合作协议有效期间,合作者尽自己能力协助销售成功,以期早日获取丰厚回报。合作者掂量掂量自己的能力,选择交纳市场保证金的数额。胆小的少交纳一些,将来的回报也会相应较少。胆大的多交纳一些,将来的回报也相应巨大。一切由合作者自己评估掌握。这样的好处是,合作者自觉自愿承担风险,而不是由企业强加于人。企业只需要建立起自己的信誉,让合作者具有信任感和放心感。
每个医院单位的市场保证金总额是一定的。合作者可以选择完全买断和部分购买两种方式。完全买断就是足额交纳市场保证金,其他人就没有机会参与。部分购买就是只交纳一部分,其余空额企业还可以出售给其他人,直至满额为止。如果有合作者中途退款终止合作,空出来的余额又可以继续出售。这个过程可以持续不断滚动循环进行下去,企业不会因为有合作者退出,使长期合作总盘受到影响。这样就形成一种“流水的合作者,铁打的市场营销合作格局”。
这样操作成功,怎样实现一举多得呢?
第一:降低了市场进入门槛,可以大量吸收社会资金为企业所用。假设某型设备的潜在医院客户有1000家,每个单位市场保证金满额为20万。合作资金总盘可达2个亿。即使常态下只有四分之一,也有5000万之巨,对起步阶段的创新型企业来说,这笔钱无疑是雪中送炭。关键时可以挽救企业的性命。通过经营权转移,预先收取一定的保证金,可以缓解厂家资金压力。
第二:这种模式可以在合法的名义下运作,避免了所有传统方式的困难和风险,自主权完全掌握在企业手里,不需要牺牲股权和市场。同时规避了国家明令禁止的非法集资条规,达到快速融资的目的和效果。
第三:社会资金根据自己情况自由选择加入或退出,一切风险自己承担,对企业没有责任压力,企业只需维护自己的形象和信誉即可。这种方式特别适合具有冒险精神的投资人。现在类似这样周期短,风险低,负担小,回报大的投资机会凤毛麟角。因此这种招商合作,必将造成社会上趋之若鹜的热烈局面。这些投资人,虽然缺乏医疗器械操作能力,但社会和市场活动能力非常强,利用好这些人的能力,可以形成对自己市场的保护屏障,排斥其他同类产品进入,为自己争取了时间和空间。
第四:在合作中发现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专业商,使其能力为企业所用。同时阻断了其他同类产品的机会。传统的代销模式,,双方只是口头和书面合作协议,没有利益约束,因此经销商既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反而是厂家受到约束,在一定期限内失去自主权。经销商随时可以转换其他同类产品,缺乏合作忠诚度。厂家在等待之中错失市场,却对商没有任何约束力。交纳一定数额的市场保证金,就形成了相对稳固的合作纽带。同时因为高回报,商也愿意接受。双方都有利可图,从而避免了压货商绝对不会接受的弊端。
第五:市场保证金比压货资金低很多,容易为商所接受。因为医院客户资源是有限的,商为了不失去市场机会,也有一定的压力使其愿意支付市场保证金。因为合作是开放的,社会各种力量都会竞争,因此商无法独霸控制市场。为了销售最后成功的利益,多个合作者之间还会形成合作关系,从而在根本上消除了恶性竞争。
第六:医院资源是极其有限的,失去不会再有,厂家必须尽快占领市场。但是真正进入医院有一个过程,如果等待这个过程完成,厂家就可能失去市场机会。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快速占领市场,形成排他性的市场格局,后来者就很难再有机会。因此,设法预先占据医院外围的市场资源,也就是可能有能力的潜在的商,将他们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预先阻断其他同类产品的进入渠道,是唯一可行的办法。把有能力的商资源,通过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方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至少在一定期限内,排斥了其他厂家的机会,为自己争取了时间。
第七:通过招商活动本身,就形成了强大的市场营销宣传推广攻势,对企业快速建立市场形象效果非常巨大,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良好结果。
第八:企业继续以销定产,按照市场客户开发节奏安排生产,不会受到市场波动造成产品大量积压,资金周转困难。合作者会随时提出反馈意见,对创新产品进一步改进完善十分有利。
第九:企业无需自己招募培养大量的销售人员,只需保留一定的招商人员、市场人员和销售人员,利用招商的滚雪球效应逐步打开市场,这对创新型企业起步阶段非常重要。同时合作者在医院周围形成周密的信息人脉网络,一旦医院有意向购买,消息会立即反馈到企业销售部门,这样有针对性地开发市场,成功机会自然大得多。
虚伪的意思范文3
“否定”——表示不同意,不承认,“此非吾意”。“肯定”——表示同意,正面承认,“此乃吾意”。二者对立存在,相互包容。对此的肯定,就是对彼的否定;反之亦然。在临床诊断思路逐步深入,对病情的观察与识别越来越深的整体过程中,我们的诊断思路常常要经过一系列的演进,其中难免会夹杂某些曲折与坎坷,识别、思考错误难以避免,一次性思维判定准确无误的机会比较少见,错误——“否定”,正确——“肯定”,此乃常理。仔细推敲,错误与正确、否定与肯定是对立统一的两个侧面,错误中孕育着正确,否定里包含着肯定。我们在运用科学的诊断临床思维中,要善于运用“否定”与“肯定”,要充满信心地从“否定”中建立“肯定”,为此,必须建立勇于“否定”自己的勇气,要学会发现错误的技巧。
胸痛、胸闷、气急、心慌的识别
时至今日,每当谈论起临床思维,我都会立即联想到在我心中埋藏很深的一次自我谴责,以及从中应当吸取的临床思维方面的教训。那是在我毕业后初到门诊工作不久,一次急诊室夜班,一名56岁的男性,由家属陪伴急诊来院。患者的主诉是发病前3小时,回家上楼梯后稍感劳累,紧接出现明显的胸痛、胸闷、气短、心慌。无恶心呕吐,无头晕、头痛。当时立即卧床休息,病情不但毫无好转,并且逐渐加重,以致不能平卧,身出冷汗,手脚发凉。随后,急诊来院求治。
来院时患者自诉胸痛(以前胸部为著)、心慌、气短,难以忍受。
体格检查:T 37.8℃,R 24次/分,P110次/分,BP 145/95 mm Hg,意识清楚,语言流利,表情痛苦,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身出冷汗,呈轻度喘息状态。头、颈部检查无异常所见,胸部外形略呈筒状,叩诊呈鼓音。心脏听诊心率与脉率相同,节律规整,无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软,无压痛。肝、脾均未触及。
当时我考虑:患者年纪较大,血压略高,理应想到冠心病、心绞痛。为此,我简单地向患者家属交代了病情之后,又嘱家属立即去电诊室叫值班医生来为患者急做心电图检查。
诊治过程提示
首次考虑为冠心病、心绞痛符合一般规律
患者年龄大,舒张压偏高。劳累后发作,心前区闷痛,身出冷汗,四肢发凉。呼吸加快,脉搏增速。
超越一般规律:不能平卧?
为寻找确切依据:做心电图。
很快,电诊医生携带仪器赶到,开始检查。我们的眼睛都紧紧地盯在心电图纸上,我的心情格外紧张,多么希望能够显示出阳性结果啊!结果很令人失望,除有轻度左心室肥厚外,无任何其他异常改变。
从检查结果来看,显然诊断冠心病、心绞痛依据不足。
心慌意乱,临床诊断思路也随之乱了阵脚。当时,在我的脑海中显示出两个问题:①不是冠心病,就要否定原来的诊断,如何向家属交代?②不是冠心病,又可能是什么病呢?
重要的检查结果不支持诊断,原来思路错误,予以“否定”否定原有诊断,寻求新的诊断思路——再次追问病史越是最容易做到的!)。
此时,我再一次追问患者的既往史。家属介绍说,患者是老年性慢性气管炎已经多年,平素活动后就有些气喘,1周前,到医院检查,做胸部透视,说有“肺大疱”。也没有进行什么特殊治疗。家属的病情介绍,使我的思路茅塞顿开。
发现苗头,立即抓住,深入检查从追问病史中得知肺大疱症。
肺大疱症是自发性气胸的最常见原因(思路敏感)。
深入检查:体格检查与胸部放射线检查。
当患者行胸部X线透视检查完毕,手拿报告单回来,我一看检查结果,当时的心情很复杂,是高兴?还是懊丧?为确切地取得诊断依据,这次我十分细致地检查了患者的肺部:胸部叩诊鼓音,右侧要比左侧明显得多,同时右侧听诊呼吸音基本消失(这时我暗地里责备自己前次检查的粗疏)。
结果证实为右侧自发性闭合性气胸(见图1)。
否定原有诊断,确立新诊断 “否定”:冠心病、心绞痛。“肯定”:自发性闭合性气胸。
我不能不再次向家属交代病情:老人家得的是“急性自发性气胸”,虽然年纪较大,一般不会有较大危险。要立即住院,做胸腔穿刺。穿刺之后,根据病情变化情况再看,很可能需要做胸腔闭式引流。
家属问:那不是冠心病、心绞痛了?
我婉转地回答:有冠心病、心绞痛也不严重,现在看患者得的主要是“急性自发性气胸”。没想到,家属此时对我提出表扬说:还是大夫看病细致,检查周到。
这种表扬要比批评还难受。我默不作声,迅速地办完住院手续。患者住院的第2天,我又到病房看望一次患者,家属非常感谢。
心得与感悟
虚伪的意思范文4
当前,我们应当立足于现实国情,树立程序正义有限性的理念,在追求程序正义与社会民众需要之间来不断反思司法对正义的追求,更多侧重于对实体正义的探求,而不应罔视实体正义,一味地讲求程序正义
刘青峰 王洪坚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围绕程序正义的改革业已成为司法实践的主导音符,从举证规则到诉讼模式转换,从证据规则到诉讼程序改革,几乎渗透到司法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程序正义的逐步实现,意味着社会民众在接受司法的保护程度上的最大化,并且现实中诉讼当事人也切实感受到了“看得见的正义”,然而,法院的司法权威却并没有实现质的跨越。
影响司法权威的因素诸多,既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既有体制内的因素,也涉及到体制外的问题。但无论如何,缺乏社会民众认同的司法是缺乏权威乃至于不可能拥有权威。目前困扰法院一个重要问题是,为什么依据公正的程序得出的裁判结果却往往得不到当事人和社会的认可?
程序正义被喻为“看得见的正义”、“活生生的正义”,法院对于程序正义的追求是天经地义之举,但是,程序正义的美好理想和精英的法律逻辑符合法学家的期待,但却并不能将法院从社会的实质正义的价值判断标准中拯救出来。之所以出现法院对于程序正义的追求与社会民众欢迎程度的巨大反差就在于程序正义的有限性:
首先,公正的程序不必然产生公正的结果。对于法官来说,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的再现都是历史的投影,如何最大可能地再现纠纷发生的历史则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些需要诸多的“碎片”———证据来加以证实。受人类科学技术手段、思想认识等因素的影响,并非在任何问题上都不存在盲点。虽然说在一般情况下,公正的程序比不公正的程序能够产生更加公正的结果,但是,程序公正却无法保证案件事实的再现都是客观真实,更多属于最大限度地接近客观真实,可是无论如何接近也仅仅是法律真实而不是客观真实。
其次,程序正义的实现须倚重司法权威。程序正义的前提有两个,即“对当事人意志和人格的尊重”和“对法官权威的承认”。对于前者,近年来的法院进行的系列改革已经最大程度地尊重了当事人的意志和人格,但对于后者则不如人意。可以说,现阶段我们对法官权威的承认不够,在此前提下,那种以司法权威来唤起民众的法律信仰的愿望不免要落空。
最后,过分倚重程序正义的独立性价值,一定程度上损害到处于弱势地位的一部分社会民众利益。当事人地位平等是实现程序正义的重要前提,不考虑当事人之间的起点公平,等于认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必然导致实体的不正义。而要充分发挥程序正义的独立性价值,就不可避免在程序的设置上要更加细化乃至于面面俱到以图将诉讼中所有发生的、正在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问题都予以囊括,而“程序越精巧繁琐,人们在诉讼中越需要专业化的法律服务(律师),而这只有社会的强势群体才能‘享受’得起,而弱势群体的实体正义也越容易被强势群体的程序正义所‘消解’。”这种状况势必会加重那些弱势群体的负担,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特别是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措施尚不健全的情况下,问题会更加严重。
当前司法为什么要苛求程序正义?
法院自身已经充分认识到程序正义的独立性价值,而并非仅仅停留在“程序依附于实体”、“程序以及程序规范只是保障实体法实现”这一程序的工具性价值的认识层面上。因此,我们认为,法院并非不讲求程序正义,而是苛求了程序正义,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过分追求了程序正义。
相对于实体正义评价标准的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程序正义的评价标准在实践操作中可能会产生一些歧义,但程序是否公正却是清澈见底的,所谓“程序正义自身体现着一个国家司法制度的公正与否。”一些程序性问题,案件是否超审限、庭审过程是否违法、管辖是否合乎法律规定,等等,当事人一目了然,而且这种当事人能够轻易就触及到的公正程度也最容易招致当事人的不满与怨愤,些许瑕疵都可能被发现端倪,这种不公势必会引起当事人对于裁判结果即实体裁判结果公正性的怀疑,即使实体裁判是最公正的也无法使当事人相信。
因此,法院大张旗鼓围绕程序正义进行的改革是最容易见到成效的,法官们对于这些程序问题的处理总是小心翼翼以避免出现错误即使是小的纰漏也不肯放过。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以审判方式改革为突破口的法院改革,把原本属于法院分内的责任分散到当事人身上,强调程序责任分担和举证责任。围绕程序正义的改革一定程度上转嫁了法院可能遭遇的风险,因为程序“能使结果正当化,并吸收不满”、“能使民主及法律制度的失误得以纠正。”
转型期司法如何寻求正义?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更是司法的生命和灵魂。公平正义应是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统一,但现实中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并不总是遂人愿。而法律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方式,必须解决实际问题,如果社会普遍认为法律结果是不正义的,那么司法者的任何解释都是苍白的,不仅无法提升司法权威,也无法达到社会和谐的实际效果。
因此,现实司法中应纠正过分强调程序正义的做法,把追求实体正义作为根本价值,“这就决定了在追求实体正义时,必要时可以在程序上违背常规,也即可以设计灵活的程序。”虽然说衡量实体正义的标准很多,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于实体问题就没有任何的衡量标准以至任由法官自由裁量甚至以“认识不同”而公然违法。虽然说选取明确的、规范的、能够对司法裁判实现可控性的评价标准也是很困难的,但是我们可以从另一角度考虑采取措施来保障实体正义的实现。
其一,选任人格高尚的法官来保证实体正义的实现。
当前公正司法是法院的主流,司法不公只占很少的一部分,一些冤、假、错案和裁判不公并不是因为法官的专业知识、能力水平不行造成的,而与法官的道德品行与良知紧密相联。因为从审判实践角度看,几乎所有案件的裁判过程都或多或少地涉及法官的自由裁量。
审判实践表明,案件出现问题大多属于实体问题,真正程序出现问题是少之又少,受“法官无错案”理念的影响,现在很少提及“错案”二字,但是现实中确有一些案件存有错误,而这背后可能是法律水平与法律认识的问题,也可能有人情、关系的问题,更为严重的则是枉法裁判、徇私枉法的问题,但监督却无能为力,法官只要借口说是“认识问题”就能轻而易举地摆脱责任,可是这些行为带来的后果却是可怕的。由此可见,法官品行之重要,在法官的选任过程中,应进一步完善“德”的评价条件和标准,选任高尚人格的法官才是时下最需要的。
其二,采用灵活的程序规则来保障实体正义的实现。
从清末沈家本等人修律以降,我们更多地汲取了大陆法系的营养,实践中亦沿循大陆法系国家的一些做法,体现在诉讼模式上则更多侧重于大陆法系的职权主义,法院既是诉讼的指挥者,又是诉讼的参加者,以发掘“客观事实”、追求实体正义为终极目标。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后,我们却没有继续沿用和借鉴大陆法 系的经验做法,似乎更愿意接受英美法系国家法院的法官形式、制度模式、运行机制,体现在诉讼模式上则更倾向于对抗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整个诉讼机制从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的剧变。
但是,社会民众却没有从这一变革中回味过来,从审判方式改革直到现在十几年来,我们经常听到“法院不来调查,案件就判了”的说法,当事人一旦感觉主张未予支持就不懈地诉诸其他方式来要求解决。法院在程序规则方面的转变从表面看是降低了自身的诉讼成本,但是当事人诉讼成本增加的同时却意味社会总成本的加大。
作为一名法官,如果不寻求实体正义,对于实体正义的实现没有强烈的愿望,即使程序再公正,也是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正义的。因为失去了实体正义的司法活动,程序正义也就变得毫无基础可言,也不再具有实际的意义。
其三,运用娴熟的司法技术来促进实体正义的实现。
虚伪的意思范文5
【关键词】商务礼仪;培养;注重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及理论探索,笔者认为商务礼仪课程的改革首先要解决的是课程设计思路的创新。而创新商务礼仪课程的设计思路,必须以“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深化认识礼仪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着力解决“三个问题”、体现三个注重。
一、深化对商务礼仪课程重要地位的认识
(一)礼仪修养是学生就业“软实力”的重要因素
中职教育主要面向现代服务业培养人才,需要较多与人打交道,因此,如果将中职生的专业能力比作“硬实力”,那么其礼仪修养就是“软实力”。有高校向80多家用人单位发放问卷教育学论文,结果显示:计算机、外语水平、专业技能等“硬实力”指标逐渐退居二线,而人际沟通能力、敬业精神等“软实力”指标成了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毕业生素质。因为“软实力”才是毕业生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可持续发展的,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稳定的职业能力,也是他在就业岗位上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因此,作为提高学生礼仪修养,提升其综合素质的课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商务礼仪》是一门能让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程。
(二)职业形象是学生展示其专业能力的“橱窗”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形象魅力已经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良好的个人形象能够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从而产生正向的首因效应,在人与人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相反,糟糕的个人形象却会产生“扫帚星效应”,使得交往举步维艰、难以为继。作为一名“准职业人”,中职学生只有多了解一些礼仪常识,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和方法,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开启展示自身专业能力的“橱窗”,进而产生“晕轮效应”,才能更好地发挥专长,拥有强大的个人职场竞争力。
(三)商务礼仪课程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对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以营销专业为例,该专业的岗位核心能力可以归纳为“办文、办事、办会”等“三办技能”以及协调沟通能力,而这些能力均离不开礼仪素养的支撑作用。同样地,在文秘、物业管理、会展策划、国际贸易及物流管理等各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商务礼仪》课程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总之,《商务礼仪》課程对于中职院校的“职业人”培养有着不容忽视和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商务礼仪课程设计应致力于解决“三个问题”
实际上,《商务礼仪》课程的设计思路正是在研究解决“为谁教、教什么、怎么教”这三个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明晰起来的。
(一)为谁教——课程目标体系的确立
作为公共课程,《商务礼仪》要面向市场营销、文秘、物业管理、会展策划、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等多个专业的中职学生。“走进校门的是大学生,培养出去的是职业人”。经过三年的培养,在完成了各专业课程体系的学习之后,他们将被打造成一个个“全面发展的具有现代职业优势品质与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职业人才”。这既是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也是《商务礼仪》课程的纲领性目标。
作为各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商务礼仪》课程的总目标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礼仪知识的传授及相关技能的实训,引导其塑造富有魅力的个人形象,形成彬彬有礼的交际风度,掌握得体娴熟的职场沟通技巧及待人接物技能,从而有效提升其职场竞争力。
(二)教什么——教学内容的取舍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再加上由于现代交往日益扩大引进的国际礼仪,礼仪知识可谓是浩瀚的海洋。《商务礼仪》应当怎样来做内容的取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职的专业就是工作岗位。和本科教育讲究知识的系统性不同,中职教育“职业人”的培养讲究的是针对性。因此,我们要依据各专业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职业能力及职业品质要求,科学灵动地来组织课程教学内容,既要有各个专业基本通用的内容模块,又要有依据专业岗位需求进行了差异化处理的内容模块。
(三)怎么教——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探索
教学模式的创新是课程设计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它对于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教学内容的实施效果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在《职业教育该怎么样办》中指出:“职业教育应做学合一,理论与实习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如果只注重书本知识,而不去实地参加工作,是知而不能行,不知真知。职业教育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地,需手脑并用”。
在《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中,我们一直积极尝试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价格一段时间的摸索和试点实践,课题组逐步摒弃了传统的礼仪课教学以讲授礼仪常识为主、强化知识认知的做法,进而构建了强调技能掌握及行为转化的“教学做一体化”的专业技术实务课教学模式。针对行业企业特点和岗位(群)技能要求、职业能力及职业品质要求,对工作情境进行项目细分,构建讲训一体的教学模块,提供合适的教学场所,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使得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养成素质。
新的教学模式特别强调课题的互动,尤其是学习与将来工作的互动,学生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充分显现出来。因此,我们也特别注重选择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并与教学内容相适应,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的热情,从而将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的教学方法。
三、商务礼仪课程设计应体现“三个注重”
在《商务礼仪》课程设计过程中,除了要悉心研究解决以上“三个问题”,还应特别体现“三个注重”: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品质素养的提升,注重课程设计的开放性期刊网。
(一)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商务礼仪》课程的设计中,我们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视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针对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整合教学模块、序化教学任务,针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实际需要突出技能点训练。我们通过对各专业岗位(群)能力及品质需要的分析研究,把课程模块整合为职场人士的个人形象礼仪、日常交往礼仪及职场礼仪三大模块,进而提炼出支撑每个模块的具体单元项目和若干个关键技能点。
(二)注重学生品质素养的提升
90年前,教育先驱黄炎培在他撰写的《教育大辞典》中这样定义职业教育:“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一方获得生活之供给与乐趣,一方尽其对群之义务,名曰职业教育。”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本课程在注重岗位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设立了品质培养目标,关心学生情商、逆商的提升及诚信守时等优良品质的塑造,关爱他们的心灵成长,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将教书与育人完美地结合起来,形成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三)注重课程设计的开放性
《商务礼仪》课程教学面向市场营销、文秘、物流管理、会展策划、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贸易、应用英语、应用日语、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等多个专业的学生,也就相当于面向不同的职业岗位。因此,在课程设计上我们没有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在课程三大教学内容模块的设计中,职场人士的个人形象礼仪和日常交往礼仪大体保持一致,只做具体技能点上的区分;而“职场礼仪”模块则采用开放式设计,根据不同专业特点灵动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这种课程内容上的开放性和弹性制,很好地解决了《商务礼仪》作为公共的专业技术实务课程与生俱来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矛盾关系。
总之,教学商务礼仪课程改革,创新课程设计思路,应当秉持“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课程设计理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优势品质与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型职业人为课程的綱领性目标,按照各专业的“职业人”培养方案,根据各专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职业能力及职业品质要求,科学灵活地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探索适合中职教育特点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洪致平.探索现代服务业“职业人”培养之路[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虚伪的意思范文6
关键词 脑血管病后遗症 虚、痰、瘀 中医药治疗
笔者自1990年起,在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中,常常以“虚、痰、瘀”着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兹简介如下。
病历资料
例1:患者,男,60岁,干部。患者素体肥胖,有高血压病史,无烟酒嗜好。1991年8月25日,因工作操劳过度,正处盛夏午饭后,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被送进医院治疗,20天后好转。仅感右手及下肢有麻木感,耳前及右面颊有麻木感,经服降压药,扩张血管药(不详),针刺半月无效后回家调养。余诊时,说话口唇偏右,时有头晕,饮食正常,双下肢肿胀,行走有麻木感,大便难几日解,舌边红,苔薄中微腻,脉弦滑重按弱,左尺甚。此属肝肾阴虚,兼气虚湿滞,治以滋阴潜阳,益气利湿,化瘀通络。仿补阳还五汤合地黄饮子化裁之意。石决明(先熬)50g,黄芪30g,当归6g,桂枝10g,熟地18g,川芎15g,丹参18g,三七(研末服)6g,山楂30g,大黄6g,地龙10g,蜈蚣10g,川牛膝30g,苡仁30g,菖蒲12g,白芥子6g。服用6剂后,诸症有减,下肢肿胀已消,手足不麻,大便通畅,仅右耳前及面部有麻。予思久虚痰湿之体,瘀痰常兼挟阻络,守上方去苡仁、大黄,加制南星、僵蚕,续进10剂后,诸症消失,令早晚行走,注意起居,少食动物内脏及油腻之品。
例2:患者,男,61岁,退休工人。患者有头昏头痛病史,嗜好烟酒。1994年6月12日,因突然倒地,急送医院治疗,两月后出院,留有半身不遂,失语,经多方医治无效。9月20日家人来代述:头痛昏晕,右侧甚,卧床不起,起则欲辟地,大便稀薄日几次,有黏液挟未消化物,尿短少,苔白腻。以标立治,投葛根芩连汤化裁两剂未效,改以六君子合香连丸两剂,腹泻止但大便仍挟有未消化物,头昏痛不能起床,失语,且畏寒怕冷。继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四君子化裁。黄芪50g,当归10g,桂枝10g,附片(先熬)10g,炙甘草10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8g,川芎15g,丹参18g,三七(研末服)10g,天麻10g,川牛膝10g,僵蚕10g,蜈蚣10g。服上方10剂后,时有开音,口角流涎,喉间有痰声,守上方加桔梗、射干、远志、菖蒲各10g,续服14剂后,诸症已减,能起床独自行走,饮食正常。
讨 论
脑血管病包括现代医学的急性脑血管意外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常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多为西医对症抢救,死亡率较高;存活时多留有后遗症,即手足肢体麻木偏废,言语蹇涩,生活不能自理等症,亦称“废用综合征”,致残率较高,极难根治。
历代医家和许多学者都各抒己见,各有所长,各有成效。中风之发生,主要在于中老年患者平素气血亏虚,与心肝脾肾等阴阳气血失调有关。《景岳全书・非风》指出:“凡病此者,多以素不能慎,或七情内伤,或酒色过度,先伤五脏之真阴……阴亏于前而后阳损于后,阴陷于下而阳泛于上,以致阴阳相失,精气不交,所以忽尔昏愦,卒然仆倒”。又引《内经》“大厥”之说。指出“正时人所谓卒倒暴仆之中风,亦即痰火上壅之中风”中风发作时,明代李仲梓分为闭,脱二证论治。清代叶天士提出“水不涵木,内风时起,治宜滋液熄风,潜阳,阴阳并损治宜温柔濡润,后遗症治宜益气血,清痰火,通经络”。王清任专以气虚立论,拟补阳还五汤治半身不遂。近代医家总结前人经验,提出中西医理论结合,更深一步提出在于水不涵木,阳亢化风,气血并逆于头,直冲犯脑。临床疗效得到一定的提高,为大家所共识。在中医临床辨证中,常以中经络、中脏腑、后遗症三大类立论分治。
虚者包括阴阳,气血亏虚。阴虚久则损阳而致阳虚;阴虚皆生热,甚则挟痰挟湿热化火;阳虚则在气虚,血虚基础上更甚,气虚,血虚皆可致瘀;阳虚,气虚则湿生易滞,湿盛生痰,痰郁久则化热化火;瘀则皆由虚,痰,气血失调所致,在后遗症中尤为突出。余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积累,归纳其病理关键是:“虚,痰,瘀”,三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累及,转化,影响加重病情。病例1,初诊时,见多方治疗未效,皆用滋阴补血、活血化瘀之剂而忽视挟湿化痰,痰瘀互结而致病。病例2,前医多以温补气血,化瘀而助肠胃湿热,后因清利之品损及中阳,而脾肾阳虚突出,致寒从中生,中阳亏虚,气虚致血滞挟痰瘀阻络脉而病不减,后以温补脾肾,益气血化瘀,祛痰通络而获效。笔者在辨治中,以“虚,痰,瘀”思路着手,通过灵活掌握论治的方法,分清标本缓急,主次先后,兼挟证的不同,抓住“虚,痰,瘀”之病理变化,皆能收到满意疗效。脑血管病后遗症属于疑难杂症,皆可作进一步的探索,可供同行在临床中参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