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考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考作文

中考作文范文1

1、单一型材料作文:这类材料作文中心单一明确,可采用“聚焦中心”法构思,即直接提炼出材料中心,立意选材,谋篇布局。

2、比如***年云南曲靖市中考作文题材料:一名画家小时候,兴趣非常广泛,样样都想拿第一,结果却一无所获。于是他的父亲拿来一个小漏斗和一捧玉米,当父亲抓起满满一把玉米粒放到漏斗里面时,玉米粒相互挤着,竟一粒也没有掉下来。父亲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如果这个漏斗代表你,你每天都能做好一件事,那么每天你就会有一粒种子的收获和快乐。可是,当你想把所有的事情都挤到一起来做,反而连一粒种子也收获不到了。”。

3、多元型材料作文:命题者在命制材料作文时,选择的语言材料常常具有丰富的含义,这样的材料就可能不止一个中心,而是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指向。对于这样的材料作文,考生可以采用“从中选点”法构思,即从多项中心里选择一个重点立意选材,然后再布局谋篇。怎样“从中选点”呢?应区分重点与一般,根据中考作文阅卷短平快的特点,考生可以先摒弃含混晦涩的角度,再剔除容易陷入雷同选材的中心,最后选择最能体现命题者意图且自己最擅长的角度立意。

4、比如***年重庆綦江县中考作文题材料:友情,是患难中的倾情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但不可以单向支取,只有通过彼此的积累才能加重其分量。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懂得珍惜友情,就是珍惜人生中那份最宝贵的财富;懂得珍惜友情,实在是一种智慧与幸运。

(来源:文章屋网 )

中考作文范文2

答题性议论文:

Currently, there is a widespread concern over (the issue that)__作文题目___ 。It is really an important concern to every one of us。 As a result, we must spare no efforts to take some measures to solve this problem2016中考英语作文万能模板大全中考

As we know that there are many steps which can be taken to undo thisproblem。 First of all, __途径一____。 In addition, another way contributing to success of the solving problem is ___途径二____。

Above all,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___作文题目____, we should find a number of various ways。 But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 would prefer to solve the problem in this way, that is to say,____方法____。

图表作文的框架:

_______as is shown/indicated/illustrated by the figure/percentage inthetable(graph/picture/pie/chart), ___作文题目的议题_____ has been on rise/ decrease (goes up/increases/drops/decreases),significantly/dramatically/steadily rising/decreasing from____ in _____ to ____ in ____。 From the sharp/marked decline/ rise in the chart,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____。

Thereareatleasttwogoodreasons accounting for ____。 Ontheonehand, ____。 Ontheotherhand,____ isduetothefactthat _____。Inaddition, _____ isresponsiblefor ____。Maybetherearesomeotherreasonstoshow ____。Butitisgenerallybelievedthattheabovementionedreasons arecommonly convincing。

AsfarasIamconcerned,I hold the point of view that _____。 Iamsuremyopinionisbothsoundandwell-grounded。

谚语警句性议论文:

It is well know to us that the proverb: “ ___谚语_______” has a profound significance and value not only in our job but also

in our study。 It means ____谚语的含义____2016中考英语作文万能模板大全2016中考英语作文万能模板大全。 The saying can be illustrated through a series of examples as follows。 ( also theoretically )

A case in point is ___例子一____。 Therefore, it is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it is of great of importance

to practice the proverb ____谚语_____。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anincreasing number of people come to realize that it is also of practical use to stick to the saying: ____谚语____。 The more we are aware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famous saying,the more benefits we will get in our daily study and job。

现象说明文:

Recently ____,what amazes us most is____, it is true that____

There are many reasons explaining____。 The main reason is____。

what is more____。thirdly____。As a result____。

Considering all there,____。 For one thing____, for another____。In Conclusion___。

中考作文范文3

一、关注实际运用

文艺型和应用型是文章写作的两种类型。历来中考对文艺型写作备加青睐,而对应用型写作多有偏废。从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角度出发,即增强作文命题与社会实际、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展示创新能力留有必要的空间,应用型写作无疑是不容忽视的。基于此,一些地区开始了必要的尝试。

例如2014年北京卷的小作文题:

校学生会准备出一期“献给母校”的专刊。主编邀请你以一个初三毕业生的名义为“感恩”栏目写一段话,向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帮助和关爱过你的人表示感谢。请你从班主任、任课教师、校医、保安、图书管理员中任选一个,表达感谢的心意。

这是感谢信的写作。它以考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诉求为基础,便于考生在一定规范内自由表达、真实表达。

另外,2014年山东东营卷、湖北荆州卷等,都在“积累与运用”或“综合性学习”板块中出现了漫画解说――解说词一类的微作文。虽然它们的篇幅要求只在百字左右,但考生必须看透其袖里乾坤,方能得心应手。

由此,我们应该想到2015年的应用文体考查必将呈现“燎原”之势。由此,我们应该让学生掌握如下一些应用文体:书信与电报,汇款与条据,通知与启事,公约与倡议,新闻与访谈,计划与总结,标语与广告,演讲与串词,请柬与赠言……其中,书信、倡议、新闻、总结、演讲显然是最具“作文”形象的候选者,宜重点演练。

针对应用型文题的写作,把握情境对象,做到“全面入格”是关键。所谓“全面入格”,即无论写什么,不管怎么写,都要符合相应的格式要求、语体要求、礼仪要求。如2014年北京卷小作文,我们除了选择对象、考量事由之外,还须斟酌称谓、推敲祝语等等。因为,“出格”的作文,命运只有一个,那就是“出局”。

二、关注对比思辨

初中语文教育发展至今,在强调“体验”的审美教育之外,讲究“思辨”的审智教育,越来越受到应有的重视。综观2014年中考作文题,我们不难发现:众多命题对考生的审智能力也实施了不同程度的考查。其突出的表现是,在文题的设计上注重调动考生的对比思维。也就是通过特定文眼的牵引,让考生在比对中辨明异中之同、同中之异,认识矛盾的普遍性或特殊性,从而写出在事理、情理上具有某种联系、某种变化或某种发展的作文。

且看这样一些文题:

上海卷“这里也有乐趣”(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广西桂林卷“不一样的爱”;江苏镇江卷“走近了才知道”;浙江温州卷“走,到另一个地方去”;江苏盐城卷“我与――再见时”;浙江台州卷“原来―― 还在”;湖北黄石卷题一“又到一年――”;贵州铜仁卷“我最欣赏――”……

文题中的“也”“不”“才”“另”“再”“还”“又”“最”等词是考生在审题时最不能马虎的字眼。它们要求考生在构思开始就必须作一番对比思辨。即由此与彼,前与后,表与里,同与异,因与果,点与面,正与反等角度,作出讨论与解析,从而确定所要写的方面和内容。

例如对江苏镇江卷“走近了才知道”的思辨:一、走近前,一无所知,走近后,豁然顿悟;二、走近前,只知其一,走近后,方晓其二;三、走近前,误以为彼,走近后,才明白此。有了这样的比对,考生行文才能写出“知道”的过程――从未知到已知,从浅知到深知,从误知到正知……如此,自然加大了构思的难度,但也正因如此,对考生审智能力的考查也才有了最起码的表现。

我们关注比对思辨,备考应做好审题构思方面的三种思维训练:一是纵深穿透,也就是发展地看问题,充分考虑问题的背景,以及它与历史、未来的联系。二是横向扫视,也就是将众多要素,彼此关联,横向展开,犹如散开的伞骨撑起完整的伞面一般,使事理的解析全面而到位。三是辩证分析,也就是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正面,又要看到它的反面。总之,要让学生通过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探究,将把握的文题意旨、敲定的入题意向,与潜藏的命题意图形成紧密的联系。

三、关注细节感受

十九世纪英国作家、社会活动家罗斯金说:“思想的伟大不在于能否容纳琐碎小事,而在于能否用自己的影响使小成大事。对小事漠不关心的人也不会对大事真正感兴趣。”罗斯金强调了社会个体对生活小事应持的态度――关注,并且改变。2014年的中考作文命题,许多“微点”内容的出现,正反映出这一思想。当然,它们与目前提倡朴实文风的潮流也是高度一致的。

如湖北黄石卷题二“电话无人接听”,广东广州卷“迟了一分钟”,河北卷“这样的衣着”,山东济南卷“一个夏日的早晨”等等。这些以生活细节、瞬间感受呈现的命题,看似使写作的范围变得狭窄,其实使主题的设置和内容的确定有了更细腻的选择,也使写作的笔触离生活更近,更利于考生写出“真我”的体验和感悟。

应对此类文题,考生唯有“沉浸”在琐碎的小事中翻检,爬梳,发现,揆度,揪住生活的端倪,拧出生命的意义,作文才能避开“沉渣”,免遭“沉沦”。具体说来,一要留心生活,在平常小处多看几眼,在精彩瞬间多长心眼,积累素材,沉淀情感。二要用心体悟,在一般中见特殊,在细小中见宏大,挖掘内涵,提高境界。

例如某考生“以小见大”地构思“一个夏日的早晨”。小――住宅小区的角落,一株栀子花带露开放;大――花和人都会遭受冷落,但生命总要散发芳香。

又如某考生“平中出奇”地构思“电话无人接听”。平:课本落家里了,“我”在门房打电话给爸爸,希望他能送来,可连拨七遍总是“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人接听”,焦急中想到爸爸最近沉迷打牌百事不管,“我”倍感委屈;奇1:就在流泪的当口,忽然听到有人叫“我”,原来是爸爸送书来了,爸爸因走得急,将手机落在了家里;奇2:爸爸生意失败,为排遣苦闷,约几个好友打牌,在好友的劝慰下,在牌局的输赢中,爸爸明白了好男人就该担起家庭的责任,就该找回创业的信心,为“我”送书正是转变的开始,他还一脸歉意也一腔诚恳地说,“今后,爸爸的电话再也不会无人接听”。

要做到以上所述,写日记或周记,写短平快的命题文,是备考中最实用的好做法。当然,命题文必须关注生活中各个方面的细节感受,如:家庭生活方面的“爸妈不在家”“家有来客”;学校生活方面的“老师走后”“大课间,绽放的花朵”“那一条评语”;社会生活方面的“拐角遇见”“熟悉的吆喝”“车上来了一只宠物犬”等等。

四、关注情境想象

如果说关注细节感受就是关注“写实”的话,那么关注情境想象则是关注“写虚”。因为“写虚”跟“写实”一起,构成了学生作文能力不可或缺的两翼,所以近年来,根据某种场合、情景或意境,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写作的作文样式――情境作文、想象作文,呈现出多区辐射、渐次加重的趋势。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虫声新透绿窗纱”。

如2013年四川宜宾卷,要求作续补式的情境作文:

夕阳正在西下,夜幕渐渐四合,周遭一片寂静。饥肠辘辘的他,虽早已疲惫不堪,但依然不得不拖着一双沉重的腿,朝着家的方向,艰难地向前挪移……

2014年湖北恩施卷则在2013年考查情境作文的基础上“涛声依旧”,要求作引发式的情境作文:

时间――新莺啼早春

地点――十字路口

天气――蒙蒙春雨动春犁

人物――我,父母,亲友……

2013年福建龙岩卷,2014年海南卷、四川达州卷等,也都是要求根据情境进行续写;而2014年北京卷大作文题二“宜居城市里的故事”、云南昆明卷“如果有一天”等,则是纯粹要发挥想象了。

要写好情境作文、想象作文,必须解决构思最基本的两个问题:首先,入境,找准触发点。这是构思得以突破的关键。所谓“触发点”,即由此及彼进行联想生发从而进入情境的着眼点,它可以是情境材料中出现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景物,也可以是对内容有提示作用的一词一语。其次,补白,拓展增长点。这是构思得以丰富的主体。所谓“增长点”,即情境中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概括为详细,使断裂能延续,让空白能补充的思考点。

备考演练中,我们除了指导学生如何运用相关、相类、相反的联想之外,还特别应该在想象的合情、合理、合法方面予以重视。想象以生活实际为基础,可以拔高,但不能离谱,可以夸张,但不能邪乎,总之要合乎情境的规定,合乎自然的规律、生活的逻辑、社会的法则。

如应对2014年海南卷续补式情境作文: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内心无法平静。想起今天发生的事情,我感触最深的是:安全意识太重 要了!

事情是这样的……

有考生想象自己因为好奇,拉开了某航班飞机上的紧急逃生出口,险些让自己摔下万米高空。如此想象,与车祸、水患、火灾等常见安全事故相比,也算不平庸,有个性了。但是飞机上的紧急逃生出口是随随便便就能拉开的么?安保措施呢?应急机制呢?启动程序呢?如此想象,犹如梦幻,不合情,不合理,更不合法,真是要贻笑“天下”了!

五、关注教材牵引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在教学实践中,许多研究者致力于“跟课文学写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中考命题中,许多命题人专注于“从教材中走来”,形成了良好的导向。

如2013年重庆A卷题一“微笑的味道”、四川乐山卷“那微笑给了我―――”、山东日照卷“含泪的微笑”等,与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直接“挂钩”。

再如2014年江苏扬州卷“闲对风光独自游”的材料:

【材料一】“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的“闲”,“调素琴,阅金经”是刘禹锡的“闲”,“月色入户”是苏轼的“闲”……

2014年贵州贵阳卷“追寻那渐远的――――”的引语:

有一种情感,让我们刻骨铭心:包蕴在《社戏》里的友情,流淌在《春水》里的亲情,彰显在《土地的誓言》中的爱国情。

有一种精神,让我们追慕不已:夸父与日逐走道渴而死的执着,闻一多拍案而起怒斥黑暗的无畏,邓稼先埋首戈壁鞠躬尽瘁的奉献。

……

以上文题的材料、引语与众多课文内容充分“融合”,而2014年四川内江卷文题,则与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来了个亲密“接触”:

阅读下文,以“爱的叮嘱”为题目作文。

我虽然很害怕,但是也得硬着头皮去――这是爸爸说的,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闯练,闯练,英子。”我临去时爸爸还这样叮嘱我。――等到从最高台阶的正金银行出来,看着东交民巷街道中的花圃种满了蒲公英,我很高兴地想:闯过来了,快回家去,告诉爸爸,并且要他明天在花池里也种满了蒲公英。

由此,2015年中考作文备考,我们该高度关注教材牵引。一是落实教材中“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相关内容的教学与实践;二是对课文思想情感、写作技巧、语言特色等,作出“类型化”的整理与积累;三是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做好基于课文的仿写、缩写、扩写、续写、补写等写作方面的指导与训练。

中考作文范文4

一、干净的文面

文面就像一个人的脸面,干干净净、端端正正,会给人一个初步的好印象。如果是一份字迹模糊难辨、书、书写乱糟糟的文面,可能一下子就把你的文章打进了“冷宫”。同学们该如何写出一份赏心悦目的答卷呢?下面给你几条建议:

首先,用蓝色、蓝黑色的水性笔(或油笔)书写。当然,颜色不可太浅,笔画也不可太粗。考卷上的字和稿纸都是黑色的,因此用这样颜色的字比较鲜明;

其次,丢弃改错字用的修正液、透明胶之类的文具。考卷上不允许使用这些文具,它们有做记号的嫌疑;而且使用过后,也影响卷面的美观。同学们写错字后,可以用一根或两根斜线划掉即可。

第三,要书写工整清楚。如果你写一手好字,固然可贺;如果你的字写得一般,那么只要写得工整、清楚就可以。切忌在作文中,把标点一顿到底;或者把一个错字涂成一个“团团”,把一连的几个别字涂成一“块块”。涂抹的区域就像人脸上的斑点一样,影响卷面的美观。

二、醒目的标题

题目即文章的眼睛,眼睛美丽、有神,才能引人驻足欣赏,引起人进一步阅读文章的情趣。一般地说,好文章的标题应具备简明、概括、新颖的特点,言简意赅,点明文章的主旨或概括主要内容等。切忌题目太长、语言生硬、文法不通。下面给同学们介绍几种使文章题目新颖、引人的方法:

1、巧用标点,如《你还会浮躁吗?》《吃在中国?在吃中国!》等;

2、一反常理,如《哥哥也要坐船头》《100分,我恨你》;

3、词语的超常搭配,如《美丽的谎言》《惩罚“微笑”》;

4、巧用色彩,突显形象,如《穿红褂的小姑娘》《我心灵的绿洲》;

5、巧用修辞,充分调动读者的生活感受,如《我冲出了“保险箱”》《沐浴在粽子的清香中》等

同学们只要留心,肯动脑筋、下工夫,或借鉴,或创新,给自己的文章拟出一个新颖别致、一目传神、让人眼前一亮的标题,是不难做到的。

三、亮丽的开头

常言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文章应该有个好的开头,既展示了作者的才情,又激发了读者的兴趣,还可以自然点明主旨、领起下文。如,江苏2007年中考满分作文《你还会浮躁吗?》,开头写道:“江南细雨夜,手捧一壶香茶,听窗外雨声滴滴答答;阅手中万卷诗集,品古今文人墨客,各领。一切都悠悠然地安静下来。你还会浮躁吗?”小作者细腻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悠然、宁静的氛围,既展示了文采,又自然点题,更唤起读者对雨夜的品读,这一美好生活时刻的体验,产生阅读的情趣,可谓精彩!

四、清晰的结构

“文无定法”,在平时的作文学习训练中,同学们尝试过多种文章构思方式―――镜头组接式,小标题式,小排段式,问答式,联想式,记者采访式,班会辩论式等。临近中考,同学们要做的是梳理平时自己的习作,选出自己最擅长的两三种形式,重点训练,力争事半功倍,更上一层楼。

值得注意的是:考场作文的结构,宜简明不宜繁杂,有曲折不可嗦。如果是记叙文或散文,有一条突出的线索是非常必要的。如,《你还会浮躁吗?》,小作者用了三个小排比段:“你还会浮躁吗?在那大自然的怀抱中。……”“你还会浮躁吗?在那抑或清婉抑或豪迈的诗词里。……”“你还会浮躁吗?在那历史的年轮里。……”把“你还会浮躁吗?”作为每段的领起句,主线突出,引领读者步步进入文章的美妙情境中,可谓构思清晰、精巧。再如,2007年山东满分作文《跟美丽捉迷藏》开头写道:“路过青春,步入花季,总是感觉身边暗淡乏味,心绪低落,鲜少因为发现美丽而感动、欣喜。美,是否在与我玩着捉迷藏的游戏,正在静静地等待我去把她找寻?”正文使用了小标题式的结构:(一)美,在转身处;(二)美,在凝眸处;(三)美,在你身边。紧扣话题,以“寻觅”为线索,通过摄取生活的几个特定的镜头,用剪贴的形式结构成文,可谓独特,令人耳目一新。

五、自然的结尾

好文章除了有好的开头,还应该有个好的结尾。结尾贵在自然、有力,又余味无穷;既深化主旨(或点明主旨),又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切忌生拉硬扯,随意拔高。如《你还会浮躁吗?》,结尾写道:为什么不在雨夜中捧一壶清茶?那里,你体会到的不止是纯净。如此结尾既照应了开头第一段,也令人回味。“不止是纯净”还有什么呢?由读者自己去想好了。茶之妙处,在于“可以清心也”。当品茶之时,读诗、读史,读自然万籁,浮躁自会归于平静。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文章之美,更在于此。

再如,《跟美丽捉迷藏》的结尾写道:“我要高声呼唤―――美,我找到你了。”自然、简明、形象、有力,既呼应了开头的“寻找”,使结构完整,又让读者感受到了小作者的兴奋之情,并且和他一起激动,可谓精彩,值得借鉴。

六、鲜明的主题

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观点,要一目了然。切忌“犹抱琵琶半遮面”,让人读完全文觉得云里雾里,不知所言。下面介绍几种突出文章主题的方法:

1、让标题点明主题。如江苏省满分作文《吃在中国?在吃中国!》,标题很有震撼力,言语中透出智慧―――前后仅是调换一个字,就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文章正文的例子也非常典型:吃果子狸吃出“非典”―――吃掉生命;某些地区吃得浪费惊人―――吃掉美德;放学路上看见买青蛙的―――吃掉生态平衡。小作者敏锐的眼光、深邃的思想、 忧虑的情怀了然突出。

2、在开头点明主题。如山东省满分作文《美就在身边》,题目就是主旨;开头一段“一滴露水就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粒细沙包含着一个多彩的世界;佛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身边的美无处不在。”清新、优美的语言信手拈来,不仅营造了一种诗意,让人拍案叫绝,而且“身边的美无处不在”又一次点明主旨,加深了印象。

3、结尾点明或深化主题。如《美就在身边》这篇文章,结尾写道:“一粒沙里看到一个世界,一朵花中看到一座天堂,美就在身边,将无限放在手心,永恒在一刹那间收藏!”寥寥数语,可见小作者的概括能力和扎实的语文功底。

七、精彩的语言

记叙的语言,具体形象;议论的语言,严谨周密;说明的语言,平实准确;描写的语言,或佳辞丽句,清新优美;或娓娓动听,含蓄隽永;或刚健有力,痛快淋漓……美丽的语言给人以享受,美好的思想需要美丽的语言来表现。下面向同学们介绍几种扮靓语言的方法:

引用名言。恰当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古诗文名句,展示自己的积累,扩大文章容量,增强文章的辞采。如:“选择永恒,需要‘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需要‘金戈铁马’的慷慨志向;选择永恒,‘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需要‘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这样的句子富有诗意。

中考作文范文5

所谓微作文就是概括地记下真实的事情或经历,一般以100字左右为宜。将好的素材一一完整地写出是不现实的,因为中考前夕时间紧张,不允许这样做,但是如果将这些素材简略地记载下来,作为中考素材的准备则是必要的。这样做,一方面能促进学生积极挖掘生活,从生活中寻觅相关的素材,从而丰富学生中考作文的选材储备,为中考作文提供写作源泉;另一方面,有利于中考前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指导,极大地提高教师作文辅导的针对性,使作文指导更具个性化。

基于教学的系统性和复习迎考的针对性,笔者是这样组织学生进行微作文的:先是按内容将中考作文分成若干类型,如家庭类、校园类和社会类,或者再具体分成亲情类、友情类、人情类;成长类、情感道德类、审美鉴赏类;等等。然后从中选取一个作为练习的内容,要求学生在此话题范围内,用简短的语言概写一件自己最有感触的事情,最后教师认真阅读学生的微作文,并及时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点评,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微作文在不过多占用学生课后作业时间的前提下,作为一项作文实践活动,无疑可以被高频率组织。通过系列化的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较为完备的中考素材贮备库,从而让学生在中考考场上游刃有余地应对“写什么”的困境,顺利地选择恰当的素材,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例如,笔者在一周内曾经布置了两次这样的微作文训练,一次是“成长路上,你收获了什么?你能用100字概写一件事来展示自己的收获吗?”另一次是“亲情是什么?请简述一件事来回答。”如此进行不同题材的高频率微作文训练,无疑可以帮助和促进学生聚集不同类型的素材,为中考考场上素材的选择提供充分的素材来源。

二、备好“代表作”

所^“代表作”,是指最能反映学生自己写作水准的作文。中考作文,其实是学生写的能力的综合反映,它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谋篇布局能力、筛选和组织素材能力的综合反映。应该说,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以选材能力和对选材的加工利用能力为基础的,或者说,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表现为学生的选材能力。选择蕴含真情实感的素材,才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因此,备好“代表作”,就应考而言,主要是针对选材而言的,即要从已写的作文里选择那些蕴含真情实感的习作,经过再加工,使其成为反映自己写作能力和思想情感水准的“代表作”。

从初一到初三,学生们写了大量的习作,经历了很多类型的考试,在考场上写下了许多考场作文,它们或因各种原因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而还不能算作是好文章。但从中遴选几则富有真情实感的好素材,找到文章的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加以修改,让其真实地反映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思想情感水准,成为自己的“代表作”还是行之有效的。重要的是挑选和修改“代表作”的过程要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因为一方面,学生的认识和写作水平究竟有限,教师的指导能帮助学生真正修改出自己的“代表作”;另一方面,在修改中,教师的具体指导能让学生在考场上树立自信,获得写作经验,有利于学生在考场上发挥出自己的写作水平。让学生自顾自地挑选、修改,放任自流,很可能收效甚微,得不偿失。

三、开设聊天室

帮助学生贮备中考素材可以贯穿在平时的复习课中。最常见的做法是开设聊天室,即利用课前的三五分钟,让学生围绕一个话题,聊聊自己的经历或遇到的令自己触动的事情。那么,如何组织这样的聊天活动呢?

(1)设计好聊天的话题。话题要针对中考的考试类型,贴近学生的生活,例如,“诚信”“成长”“让我心动的一件事”等。教师要仔细研究近几年中考作文的特点,把握中考作文的趋势,紧扣中考要求和趋势,精心设计话题,让聊天话题序列化、体系化。

(2)规范聊天的程序。一般来讲,先聊经历或事情,后议感触、感悟与感想。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使聊天过程具有程序性和操作性,同时使聊天具备实际作文的结构与内容要素,成为实际作文的雏形,在“说”中培养学生“写”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促进学生自我消化经历和事情,培养学生善于体验、思考的习惯,让聊天成为学生抒发自我情怀、表达独立思考的手段,进而增加作文的情感浓度和思想厚度。

(3)要面向全体。课前三五分钟的聊天不应成为少数优等生的个人秀,而应成为全体学生展示自我的大舞台。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的周密组织。教师先布置话题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再组织学生“聊天”,最后教师进行评价总结。“人人都准备,个个能参与,大家来表现”这是原则,也是目标。这样,在讲述和倾听中,学生们相互启发、互为借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酝酿形成适合自己的素材。这样的聊天活动,一般一次让两三位学生参加为宜。当然,活动的效果来自活动本身,更来自活动的坚持,聚少成多,坚持下去,效果才能彰显。

中考作文范文6

一、命题形式多元互补,全命题作文稳坐“考坛”

综观2010年108道中考作文题,笔者发现,命题者普遍在追求把兼容、多彩、开放的作文命题理念渗透到作文题型上来。虽然仍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四种形式并存,但话题作文再次“降温”,约占14%;半命题作文仍在“升温”,约占26%;全命题作文继续“走俏”,约占59%。可以这样说,全命题作文的考查形式坐稳了“考坛”,这是对作文教学的良性引导。在题型选择上,2010年出现了一种地域趋同的新动向――以地级市为考区命题的同一个省里,各考区选用的作文题型大多相同。譬如江西省所有考生都写同一道题《我读__________》。又如,江苏13市中,除淮安采用的是半命题作文外,其余12市都是全命题作文,高达92.3%。这种现象说明,省级主管部门在下放命题权的同时,对命题指导思想和原则进行了一定的统筹和规范。故有关省市的老师同学在2011年的复习备考中,对这类现象要给予一定的注意。

2010年全命题作文稳坐“考坛”,稳中有变,稳中求新,具体表现在:

1.命题设计新意出。2010年温州卷采用提示语加直接命题式,而提示语直接来自试卷上的材料,即将阅读体验题“鲁迅《朝花夕拾》”和两段现代文阅读题“‘我’帮助迪龙实现生命的蜕变”和“拯救美丽的汉语”,都归纳成跟作文题目有关的一句提示语,而后以《做一个“行者”》为题要求考生作文。这样的命题形式摆脱了以往作文只是试卷中一个独立环节的命题形式,彻底打通了阅读和写作,使全卷整体与局部浑然一体。这样设计,变相降低了作文题目的难度。

2.寓意命题在“升温”。这种题型多用修辞象征,有助于引发考生作多向思维,并选取最适合自己的角度切入。譬如,福建厦门题《打开一扇窗》中的“窗”,其本义为:房屋等建筑物上通气采光的具体的窗户。但写好这道题的关键是要凸显“窗”的比喻义、象征义,即心灵之窗,文学之窗,历史之窗,世界之窗,可引申为内心思想等与外界沟通交流的窗户。如果将题目“打开一扇窗”看成“一件事情”,那写法可以多样:或重点写必须打开这扇窗的原因,略写打开的过程和见到的“风景”;或重点写打开这扇窗,就可以领略一片风景,迈过一道心坎,悟出一种境界,略写我终于打开这扇窗,见到了我想见到的。寓意型全命题作文还有广东东莞题《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湖南长沙题《送他人一朵花》、山东烟台题《总想对你唱支歌》、浙江金华题《灯》等,这些题目中的“钥匙”、“花”、“歌”、“灯”都必须用其比喻义,“虚”题“实”写,虚实结合,发挥想象,方能写出考场佳作来。

3.拓展空间有限制。一是通过设计提示语作出暗示。譬如,江苏盐城题的提示语:“书香使我充实,书香让我陶醉,书香伴我成长。”这段提示语虽短小却很有意蕴。用“充实”、“陶醉”、“成长”一组含义递深的动词来诠释“书香”之功效,有助于考生打开写作思路,但提示语中的“伴”字,耐人咀嚼,作出暗示,可以读出书籍亦师亦友的角色。当你孤单时,书籍是你的密友;当你迷惘时,书籍是你的明灯。这样理解文题,我们便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事可议,又不会偏题了。二是利用副词来限制。譬如,泰州题《他(她或它)也很重要》中的副词“也”是题眼,抓住“也”这个关键词一般都不会离题。“也很重要”重点应落实在“也”字上,肯定要有比照关系,最好是与“我”相比照,有了“我”的参与,可以更加方便地写出真情实感来,也更容易突出“也”的重要性。又如苏州题《总有属于我的季节》中的“总”,浙江义乌题《我不只是一个角色》中的“只”,浙江湖州题《多想告诉你》中的“多”等,都会对考生加以限制的。三是利用表时间、地点或情景的词语来作暗示。譬如,山东滨州题《那一次,我真的很棒》中的“那一次”是表示时间的词语,规定了记叙的事情只能一次,不能多次;江苏南通题《让我悄悄地告诉你》中的“悄悄地”限制了动词“告诉”的情境,暗示考生要敢于、善于向“你”说心里话,抒真情。四是借助两个词的互相限制来作暗示。譬如福州题《在尝试中成长》,把两个关键词联系到一起,用“尝试”来限制“成长”,就是要求考生写那些对自己成长有帮助的第一次的经历。同时,题目要求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如果考生写牛顿、爱因斯坦、坡的尝试,那就离题了。即使你选择写议论文,可以旁征博引,引用别人的例子,但最后还是要落实到自己,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凸显尝试对成长的意义。这虽是一道全命题,其实也具备了半命题的风格,因为“尝试”与“成长”互相限制,如果不了解“尝试”、“成长”的内涵,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显得肤浅。五是省去一个成分来作暗示。譬如广州题《奖励自己》是一个动宾短语,隐藏了一个主语“自己”,应理解为“自己奖励自己”,如写成其他人奖励自己,就会偏题。同时要将“奖励”和“鼓励”、“激励”等近义词区分开来,以防理解有误而导致偏题。

二、命题内容稳中有变,变中求新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命题内容出现了从以往的关注社会、人生、自然等大的角度向“生活”、“生命”转向,更切合考生实际,让考生有东西可写。具体表现在:

其一,关注自我发展,审视青春价值。2010年的中考作文更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自我发展,设题相对往年来说情境化明显,开口更小,命题的设置较多的是以“我”为开头,引出有一个相对完整和形象的故事情境。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命题和半命题文题中出现“我”这个字眼的约占53%,譬如,江苏南京题《我作主》、苏州题《总有属于我的季节》、南通题《让我悄悄地告诉你》、广东佛山题《智慧伴我成长》、山东省济宁题《我的初中生活》、山东滨州题《那一次,我真的很棒》、浙江义乌题《我不只是一个角色》、浙江金华题《那一天,我__________了》、山东临沂题《我失去了__________ 》、山东东营题《 __________给了我》、青岛题《__________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江西九江题《我读 __________ 》、兰州题《__________让我陶醉》、湖南怀化《那曾感动我的 __________ 》等。有的题目虽未见“我”,但构思行文必须写“我”,譬如,芜湖题《心中有话对你说》、广州题《奖励自己》、温州题《做一个“行者”》、烟台题《总想对你唱支歌》、福州题《在尝试中成长》等。其中大多数文题要求考生站在“我”的角度写“我”,也有的要求站在“我”的角度写“他(它)”、写社会。这样的题目注重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素材,进而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体验和思考,真正做到了有话可说。

其二,关注现实,关注生活,思考生活。2010年中考出现了一些关注现实、思考现实、反映现实的作文题,主要有三类:一是直接而客观地提供一年来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以此为题展开记叙和议论。譬如温州题《做一个“行者”》,命题的亮点和写作的出彩点,着重落实于一个“行”字上。这就是说,世间凡事须从“行”字出发,要做脚踏实地的实践家,不做夸夸其谈的空头理论家,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点,与2010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神合。平时关注现实、关注生活的考生都知道,温总理2009年考察同济大学时提及“仰望星空”,今年“五四青年节”到北大考察时提到了“当代大学生应当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理念。如果考生知道这个背景,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如果考生不知道背景,但能了解中国当前的现实状况也能写出不错的文章。现实生活中,唱高调的人有,脚踏实地的“行者”也有。由此可打开思路,写一些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关于“行”的亲身经历或动人的故事,也可写一些关于“行”的社会现象。二是借助某一时尚理念或见解引导考生反映现实。譬如盐城题《书香作伴》很有战略性和前瞻性,文题引导学生热爱读书、热爱生活。平时关注阅读、关注生活的考生都知道,著名学者朱永新教授推出“书香校园”的理念,他认为没有书香校园的建设就没有教育;没有书香的校园是一个没有生命的校园。如果考生平时就不热爱阅读,而仅凭考场上刻意塑造,则很容易出现“无病”假大空的作文。又如,重庆綦江题《__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更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导语引用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词“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引领考生关注身边的事,关注生活。三是通过图片或小故事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入思考。譬如浙江宁波题,命题者提供了四幅图片:地震废墟中一个坚强的微笑,病床上一个乐观的微笑,植物园里一个充满童趣的微笑,夕阳下一个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这四幅图片,让考生一下子产生亲切感。题目《一个 __________的微笑》落点小,容易入手,聚焦生活细节。只要考生平时注意观察并思考生活,动笔时就会有事可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其三,鼓励个性表达,让心灵感悟折射理性光辉。浙江舟山题《少年不识愁滋味》、浙江湖州题《多想告诉你》、南京题《我作主》、江苏南通题《让我悄悄地告诉你》、安徽芜湖题《心中有话对你说》、福建厦门题《打开一扇窗》、山东烟台题《总想对你唱支歌》、山东滨州的话题作文“心声”、山东济南题《几分__________在心头》、浙江嘉兴题《写给__________》等都锁定了学生的心灵世界。审读南京题《我做主》中的“我”字,能够迅速贴近考生,不仅会让每一个考生产生亲切感,更有利于考生回放自己十几年的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经历,找到真切感受,写自我认同、自我责任、自我承担、自我发展等个性。“做主”可以是家庭生活中的自立自强,对家长包办的反思;也可以是学习成长中,不迷信、不盲从的一种“自主”意识;还可以表达作为社会大家庭主人的一种责任感。有实力的考生,面对这个考题还会有很大的创新空间,譬如反思“做主”失败的经验和教训,探寻家庭教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做主”与尊重他人的关系等。“我做主”便于考生表达个性,发现真自我,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类似的文题还有梅州市的话题作文“渴望”、四川巴中的话题作文“愿望”、重庆綦县题《因为有了期盼》、福建厦门题《打开一扇窗》、浙江舟山题《少年不识愁滋味》等,都符合当代学生展现个性特征、表现自我、追求理想、实现愿望的特点,让心灵感悟折射理性光辉。

其四,凸显人文关怀,启迪人生哲理。广东广州题《奖励自己》、江苏苏州题《总有属于我的季节》、江苏盐城题《书香作伴》、山东淄博题《幸亏有你》、浙江宁波的看图作文《一个__________的微笑》、山东日照题《____________的滋味》、江苏扬州题《在乎》等,充分体现了“观察、体验、感悟”的新课标精神,或要求考生写“感悟”、“感想”与“感受”,或要求考生谈“看法”与“认识”,人情味浓郁了,文化味加重了。扬州题《在乎》中的“在乎”是一个很具有生活化常态性的动词,每个人在实际生活中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辩证地思考“在乎”一词,可以帮助你拓宽思维。在乎的东西,往往是我们正拥有着的。我们在乎这在乎那,不是给我们的人生平添了许多桎梏吗?在乎的最高境界,是不在乎。江苏泰州题《他(她,它)也很重要》凸显了人文关怀。从题面上看,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谓语是“也很重要”。“也很重要”重点应落实在“也”字上,肯定要有比照关系,最好是与“我”相比照,有了“我”的参与,可以更加方便地写出真情实感来,也更容易突出“也”字的重要性。善于思考的学生便可放眼整个大自然,甚至社会。关键在于考生要巧妙地处理好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不能有所偏废。又如,安徽题《不会变的是__________》,其导语由富有哲理的句子组成:“水,有时是雪,有时是露,有时是冰凌,有时是雨珠……变的是形态,不会变的是晶莹;日子,有时是甜,有时是苦,有时是幸福,有时是酸楚……变的是感受,不会变的是真实。生活中许多变化着的人、事、物,都有不变的地方。”动笔前,首先要吃透这段导语,一定要抓住“不会变”,理解“不会变”的本质,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方能写出佳作。

其五,引导作文教学理性回归教材。这是今年作文命题的又一个亮点。中考作文命题跟初中生的学习尤其是课堂学习过程相关联,这是中学生实际生活的一个必然反映,也是一个必然选择。杭州题由初中教材中宋濂少时苦学、丑小鸭逆境成长、海伦・凯勒“再塑生命”三个故事引出文题《成长路上无捷径》。类似的命题还有温州题《做一个“行者”》,文题前的一段提示材料来自鲁迅《朝花夕拾》;浙江义乌题《我不只是一个角色》,导语选用了已学课文《散步》中的“我”既是“妈妈的儿子”,也是“儿子的爸爸”的材料,等等。返璞归真,走向并彻底地融入生活,强化社会生活实践,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中考命题者在关注生活之外,将题目设计的背景对着“课文”,可谓不是办法的办法。这种妥协是对事实的尊重,是现实的作文命题的必由之路。

审读2010年108道中考作文题,各有特点,各有千秋。当然也有一些命题引起争议,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命题内容似有偏颇之处。命题范围总体较为窄小,还不能和社会热点等问题作过多的联系,对中学生的情感困惑和一些认识困惑还不能涉及,地域色彩不够浓厚,等等。二是命题制作较为简单粗疏。有的命题不着边际,考生难于把握。譬如常州题《家乡的个性》,命题者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家乡,这无可厚非。但大部分初三学生的知识积累与视野都还不够宽厚,要让他们去提炼一个地区的个性,恐怕比较难。有的题过于陈旧,容易出现套作。如山东济宁题《我的初中生活》、江西九江题《我读__________》等。有的更适合做话题作文的话题,譬如四川内江题《远方》等。有的全盘搬用其他地区已考之题。如兰州题《__________让我陶醉》,2004年江苏盐城考的就是这道半命题作文题。三是所有文题“要求”中,无一例外地拒诗歌于考生之外。难道一个有着三千多年诗歌文明史的国度,就不能让喜欢诗歌的人写写诗?笔者希望命题者该重视和关注一下诗歌!

尽管今年个别作文题引起了争议,但至少从中可以看出近年来中考作文命题改革的清晰脚步,那就是离学生、离素质教育越来越近。作文命题是教育理念的一种导向。可以预测的是,2011年中考作文命题将进一步体现课改精神,其趋势主要是:

首先,命题形式稳中有变,变中求新。2010年中考作文题繁花似锦,全命题作文占据“半壁江山”,半命题作文仍然走俏,但也没有把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完全打入“冷宫”,体现了命题形式并存互补多元的发展态势。笔者认为,2011年中考作文在命题形式上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是趋势。譬如长期以话题作文出现的地区,应该关注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写作;长期以命题作文出现的地区,则应加强材料作文的指导;而连续几年都用全命题作文进行考查的地区,则应多关注半命题作文。估计还会出现一些新题,像今年温州卷《做一个“行者”》这种阅读延伸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