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写人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生写人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生写人作文

初中生写人作文范文1

初中生作文写作以简单记叙文为主,需要学生将一件有意义的的事情写完整,写出波澜,但是更需要学生能准确、恰当的使用素材。初中生的作文中叙述的事件多是俗套的、空洞的现象折射出积累素材、提高素材运用能力的重要和必要。因此,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感悟,学会个性化掌握和表述素材使作文内容充实起来,提升写作能力,获得写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素材积累 生活体悟 有效运用

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还是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写的能力是语文素养的较高体现,是其他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重视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我们重视分项指导和有侧重的训练与提高,突出素材的积累和运用是最初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环。

一、重视素材积累与运用的重要性

初中生作文以记叙文写作为主,而完整的有意义的事件是记叙文的骨架。新课程理念指出在初中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他们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在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中获取有意义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但是我们让学生进行写作,总是会发现学生没有什么好的作文素材。如让他们以“第一次”为题写作,会有学生写一些看上去比较幼稚的第一次,如“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做饭”之类。而有的写的事件不够详细,意义不够突出,如一个同学写“第一次独自走晚路”,这个事件本身还有一些新颖性,但是学生没有很好写出独自走的原因,而没有很好的夜路所见描写,也没有一些个性的思考和所见,没有显现出克服困难、增强自信等思想。如此,选点很好,而因缺少生活体验和个性独特感悟的作文也不能很好的感动感染别人。

另外,很多学生写作时总感到没有典型的素材,总认为自己的生活很枯燥,很平淡,没有什么典型事件。因此,我们只要注意激起学生观察的兴趣,引导他们学会观察、感悟,提高嫁接能力,定能有米下锅好成炊。

二、重视素材积累与提炼能力培养

初中生优秀作文都应该是叙事合理,素材典型,内容丰富的。因此,我们要提高学生作文的写作水平就要改变他们作文选材单一,素材陈旧的特点;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生活、会学阅读中收集与整理,在拥有大量写作素材的基础上提升提炼素材、灵活运用各种材料的能力。

1.学会留心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热爱生活、留意生活的学生才能写好作文。文学大师莫泊桑早年就喜欢写作,可是很长时间却找不到写出优秀作文的门径;之后向福楼拜求教,福楼拜只是让他观察从门前经过的马车。最后莫泊桑学会了如果观察生活,从而提高文章的真实性与感染性。

我们学生会认为自己的生活空间狭小,整天在匆匆忙忙之中渡过。其实我们还是可以去体验与观察生活的。如每天做公交车,大致相同的公交车的细微区别在什么地方,不同人上车的姿势和表情怎样,早上、中午、晚上车上人的精神状态怎么样;学校里老师和同学每天也不一样的,只要我们留意,总会有所发现。

2.学会提炼素材

同一个题目,我们可以写的很多。如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送自己上学,刘鸿伏的《父亲》也主要是自己父亲送自己上学;但是他们写的侧重不同,都让人深深感受父爱的伟大之作。因此,我们写一个人、一件事要对收集来的大量的素材进行筛选、处理、提炼。作家魏巍写作《谁是最可爱的人》之前掌握了大量素材,初稿中还有二十多件材料,而我们现在学习的课文只有三个事例。可见,整合提炼,深入挖掘材料为写作服务是提高写作的必要能力。

另外,我们要知道素材的运用是要为文章的主题服务的,不能很好显现主题的材料就是再新颖具有深意也是不能运用的,我们有些学生总是不管写作主题将自己的一个或一些生活经典素材运用。如有个学生写人记事,总是写一个修理的老人的无私与宽容,素材便是自己修鞋、修伞忘记给钱,而老人不计较的事件。这样的事件可能也比较典型,但是写的同学多了,也就可能不够真实与客观了。

三、精选素材有效运用提升作文质量

我们的作文要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更要有学生的生活和个性观点和思想。因此,我们掌握大量素材之后,还要能够合理有效的运用。

如2013年淮安市中考作文“一枚书签”的写作,作文材料中给出提示“书签大都画面随意,文字简洁,富有哲理,体现着设计者的匠心。”因此,我们在写作中就要注意回忆和想象自己用过的书签,将可能有的生活素材与情感与“一枚小小的书签”进行勾连,通过写书签的故事,写出我们的成长问题。如书签上的名言是自己的座右铭,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以之为座右铭的,这一情况是怎样发生的。这里就需要我们将生活的事件巧妙而“真实”的写出来。

另外,精选素材还要注意材料的典型与广泛性相结合,要突出素材的真实、准确,能够凸显生动与具体,知道运用那些细致具体描写人和事的素材使得作文内容丰富、情感感人,让阅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又能形成情感的共鸣。

总之,写作需要方法,更需要真实真切与真实感人的素材。因此,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能够在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中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化的发现与思考的素材非常重要。只要我们老师重视作文指导,让学生学会积累素材,提高提炼素材运用能力,那么,学生在不断训练、思考,总结之后就能提到素材运用能力,提高写记叙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积生.浅谈初中生作文素材的积累【J】. 中学教学参考,2012(13)

初中生写人作文范文2

摘要:提高初中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工作,这里介绍的几种方法,是笔者作文教学的常用方法。

关键词:初中生;写作水平;有效途径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因此,如何把作文教学搞好,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能力。

一、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打过比方:“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教师要让学生领悟到这样的真理:生活中到处有美只有用心才能发现才能有所收获。作文课上,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写作时,苦思瞑想,抓耳挠腮,老半天还不能写出几行字来。究其原因,就是学生不会观察生活,脑子里没有存货。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事情,多看看多想想,而后提起笔来及时地把它记录下来,长期坚持,毫不懈怠,久而久之,写文章就不会感到困难了。我在指导学生怎样描写人物时,就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同学,要求通过观察把自己熟悉的人的身材、长相、衣着打扮、说话行事时的面部表情,真实的记录下来。同学们感到很是有趣,纷纷相互观察、描写,写作水平明显提高。我还引导他们在校外观察环境和人物,比如当你走过一个饭馆、店铺时,那里的情形是怎样的,店铺、饭馆的门面大小,东西的摆放,有没有顾客,顾客有多少,各自的长相和神态,还有你看过后对这个店铺、饭馆的印象与评价。许多学生按我的要求去做,提高了观察生活的能力,也提高了写作的水平,很好地解决了作文时无处下笔的问题。

二、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多读多记,丰富词汇

我们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讲的就是多读的问题,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脑子里的词汇积累的就越多,写文章时这些积累就会发挥作用。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大量书籍,多读、多摘、多记、多背,对于那些名言佳句要反复诵读,反复吟咏,以求烂熟于心,永不忘记。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让学生注意课内阅读的积累。大家知道,现在的中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很多都是名家名作,大多文章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是难得的精神大餐。再加上语文阅读辅佐教材里的大量优秀文章,学生如能静心阅读,摘抄词汇,积累语言,定有很大收获。二是让学生注意课外阅读的积累。现在办学条件好了,不要说城市学校就是农村的中小学也大多建有图书室,图书室里收藏了许多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有利条件,指导学生经常借书阅读。像《资治通鉴故事》、《中华上下五千年》、《名家散文欣赏》、《历史文化常识全知道》等书,都是初中生阅读的好教材。教师鼓励要他们经常到这里去浏览畅游,获得生活乐趣,积累语言词汇,为写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教师要呵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熟练地写作功夫来自于长期的勤学苦练,如果不动笔去写,头脑中的写作材料再多,都难以转化为有用的东西,更不可能提高写作能力。因此,勤奋磨练是十分必要的。这期间,教师要呵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一是帮助学生树立写作信心。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开始写作的时候写不好是正常的,就像小孩子学走路一样,开始的时候总是要摔跤的,但是只要坚持走下去,时间长了就会走了,再以后就会跑了。写作也是这样,只要坚持,不怕失败,并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最终就会获得成功。二是防止学生产生自卑和自负的心理。有些学生一开始劲头很大,经过一段时间就停了下来,有的因多次低分失败而自卑,有的因受到几次表扬而自满。这都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巨大障碍,教师要及时解决好这些问题。教育学生要想写出好作品,一定得长期坚持,不断努力,逐步体会,摸索规律,掌握写作要领和技巧,才会真正有所进步。

初中生写人作文范文3

一、强化学生写记叙文的动机

初中生正处于心理逐渐成熟的阶段,写作动机尚不明确,因此教师在进行写作指导之前,必须对学生加强写作动机教育。强化写作动机,是写作教学事半功倍的首要手段。

第一,变革记叙文写作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教师要不断变革写作教学组织形式。要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就必须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写作的魅力。以写人和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更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指导时应该唤起学生对自己某种生活的回忆,激起相应的情感体验,使之产生表达的欲望。具体来说,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活动加以引导。如以“挫折”为话题的作文,可以先让学生讲讲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或是困惑。学生可能会提到来自家庭的烦恼,来自学习方面的困惑。接着教师就学生提出的困难和困惑组织大家讨论,让大家畅所欲言,然后讨论如何解决这些困难,争取让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阐明自己的理由。还可以就学生关注的或是一些敏感话题展开讨论或辩论,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通过文章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让他们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让他们有话可写。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等因素激发学生写作动机,学生自然能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第二,减少记叙文写作内容限制,营造宽松写作环境。传统的写作教学常常是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个命题作文,这种方式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形式上对学生的写作内容都加以了限制,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抑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如果教师在布置作文时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生生活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事先在学生中征集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以挑选,甚至让学生一起参与命题,重视学生的内在情感需求,针对学生的情感特点进行命题,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每次布置作文时,尝试减少对作文命题的限制,多采用半命题、话题作文形式,或出几个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学生才会有话可写。

第三,转变记叙文写作评价观念,建立写作激励机制。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给学生的写作评价不够及时。个别教师过了至少一个星期才将作文的意见反馈给学生,而这时学生对上次写作的期待心理已经消失,印象淡漠,反馈意见作用并不大。教师应转变写作评价观念,在写作评价时除了要给予鼓励外,还应让学生及时地知道自己作文中的问题。评语应有针对性,而不是流于形式。

二、凸显记叙文文体特征

第一,充分体现记叙文的“六要素”。完整的叙事是记叙文文体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要交代清楚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哪个人或哪些人发生了什么事情,事情的起因缘于什么、经过了什么过程、取得了什么结果。这样写出的文章记叙的文体就比较明显。

第二,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无论是写人、写事还是写景,既要写成记叙文,就得有个故事情节。或一人一事,或一人多事,或多人多事等。

第三,要巧妙体现出记叙文的顺序。初中阶段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插叙、补叙、倒叙四种。写记叙文这种文体,就要在写作时充分体现这些写作顺序。

三、建立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梯度

要使记叙文写作教学真正成为帮助学生发展的重要阵地,就必须建立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梯度,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梯度训练应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文体目标要求记叙“六要素”,认知目标要求“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结合实践经验,我初步构想初中三年的记叙文写作教学梯度训练如下:

七年级:能将记叙“六要素”记叙清楚;作文中心明确,能围绕中心选材;能通过语言、动作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通过神态、心理的描写展现人物神韵;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描写景物,能确定观察的立足点;能用修辞手法写出景物特点;结构方面开门见山,直接点题;注重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多读多写,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在素材本上。

八年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一个人;可灵活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根据中心安排详略;能够调动人体的感官描写景物;使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学写环境描写,烘托主题或衬托人物心情;结尾点题,深化主旨;学会写提纲、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九年级:学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衔接过渡,巧妙无痕;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来文章的色彩;让文章的形式与众不同(参考:小标题、并列结构);让叙述的事件既生动又深刻;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陆丰.关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若干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1).

初中生写人作文范文4

关键词: 农村初中生 作文能力 积累 提高

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积累越厚实,写的文章就越好。积累可以改变农村初中生作文语言贫乏、平淡,内容空洞,题材雷同,结构零乱,主旨普通等现象,积累可以提高农村初中生的作文能力。

一、正确认识积累对提高农村初中生作文能力的重要性

(一)古诗词名句和古人的生活经验总结,印证了积累对提高初中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等,这些无不证明了积累对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性。

(二)现代作家、教育家对作文写作的看法,说明了积累对提高初中生作文能力的重要性。作家冰心寄语中学生:“我们一定要把语文的门户开得大大的,一定要除了课本之外,个人自己找书看。”叶文玲在《我的长生果》里写道:“我深深明白: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小说,我绝不可能写出那800个字。”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过:“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背书的习惯,一定要背书。古今中外,善于写作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肚子装着几百篇好文章。”③

(三)《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把积累放在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课程总目标第7条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①阶段目标(7―9年级):“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在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②

二、利用积累提高农村初中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积累的方法多种多样,它包括积累的内容、积累的方式、积累的介质和积累应注意的问题。

(一)积累的内容

1.积累语言

它包括字、词积累,景语积累,哲语积累,音乐语言积累等方面。

(1)积累字词、成语,使文章词汇语句富于变化。“之乎者也而已哉,会用七字为秀才”,可见古人对字词的积累是十分重视的。①要积累课文注解和课文后的生字、生词、常用成语等的写法、含义、用法等。②积累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③积累反义词、近义词、同义词。④积累古今异义词。⑤积累成语、寓言、典故的来历;寓意;启发。⑥积累有特殊表现力的字词。

(2)积累景语,使文章的语感丰富。在阅读散文、小说时要注意体会领悟摘抄那些描写自然景物生动形象的词句。如:《金黄的大斗笠》:“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散步》:“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春》:“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藤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等,这些句子是对云、对风、对水、对草、对花、对雨、对霞等细腻生动的描写。

(3)积累哲语,使文章语意有深度。哲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文章中,起到增添文章色彩,点明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并且能拓展学生思维。如:《安娜・卡列尼娜》:“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鲁迅《故乡》:“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路。”古诗古词里的名句,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即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道理,等等。

(4)积累音乐语言,使文章有意境美。如:《春天的故事》:“那是一九九二年的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圈,神话般地崛起了一座城。”有一种神秘感和形象美;《走进新时代》:“让我告诉世界,中国正进行着接力赛,承前启后的引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给人以一种自豪冲动与自信美;《为了谁》:“为了春回大雁归;为了谁,为了秋的收获;满腔热血唱出青春无悔……”歌颂了奉献美;《真的好想你》中有一种悠扬绵长真诚专一美。

2.积累生活,使文章内容丰富。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的昼夜不息。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活充实到某种程度,自然要说某种的话,也自然能说某种的话”。③苏辙在《上枢密韩太慰书》中说:“司马迁‘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是因为‘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豪俊交流’。”因而我们要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通过观看展览、听报告、参观访问等形式拓展视野,在热气腾腾的生活中,在激动人心的改革热潮中,在五光十色的自然景观前,分析发人深省的大小道理,挖掘光彩夺目的英模形象,记住日常饮食起居、邻里亲情、迎来送往、花鸟虫鱼、都市风情、田园野趣、大院清晨、旷野夕阳或邻里纠纷、市井吵闹、街头巷尾、公园一隅……正如蒲松龄因为在自己家门口设置一茶亭,迎送过往行人饮茶休息,听客人们谈奇闻轶事而积累大量材料并写出了《聊斋志异》。作文材料哪里找,那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只有深入生活,心入生活,观察感受积累生活,年轻的心才能写出优美的文章。

3.积累修饰方法,使记叙文章语言生动形象。

4.积累说明方法、顺序,使说明文章客观科学、准确通俗。

5.积累论证方法,使议论文章科学严谨、有条理。

6.积累人物形象、性格,使文章人物爱憎分明、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人物形象、性格是写人文章的重点。(1)正面人物形象、性格:①诚实守信的人物;②胸怀大志、艰苦创业的人物;③秉公执法、不畏的人物;④助人为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人物;⑤爱国报国的英雄人物;⑥感动中国的年度十大人物,等等。(2)反面人物形象、性格:①奸诈残暴;②自私嫉妒;③胸无大志、自甘平庸,等等。

7.积累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使文章表达灵活多样。

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相结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怀、讽今,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

8.积累结构方式,使文章结构完整。

文章常见的局部的结构方式有:开门见山,前后照应,铺垫、伏笔、过渡等。

文章常见的整篇的结构方式有四种。(1)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例如培根的《论读书》里,三个部分分别谈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好处,就是采用并列的结构。(2)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这种关系还可以演变为“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例如《谈骨气》一文采用的就是“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然后从文天祥拒绝降元,贫者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怒对的手枪拍案而起等三个方面分说;最后总结指出无产阶级骨气的具体表现,号召我们克服困难,奋勇前进。(3)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例如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前一部分反面批驳了敌论中的论据不能证明论点,即中国人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的是“自欺力”,而不是“自信力”直接批驳了敌论;后一部分从正面列举事实,提出正确的论点:我们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间接地批驳了敌论。(4)递进式: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例如《怀疑与学问》一文,议论的内容从对于传说的怀疑,进而扩大到任何书本、学问的怀疑,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意义,进而论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作用,层层深入论证。

9.积累道德情感,深挖文章的主旨。

道德情感的积累实际上是对高级社会情感的积累。它包含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三种。道德感特指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感,即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交往中积累形成: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和荣誉感,热爱劳动的情感,对公共事物负责的义务感和社会责任感,友谊感、同情感和革命的人道主义感以及是非感、善恶感、正义感等。美感要求学生带着一定审美观点对外界事物美的特征进行评价而积累产生的肯定、满意、愉快、爱慕等情感体验,从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理智感是人们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态度体验,即积累形成的热爱真理、摒弃偏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一句话,道德感的积累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非常重要,关系到学生作文的审题、立意和主题的确定,等等。

10.积累人生观点,使文章中心明确、突出。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说的是文章中心不明确、不集中、不突出,或主题萎靡颓废。观点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积累观点是作文主旨获得迅速提高的捷径。常见的观点:(1)旷达乐观、积极向上;(2)壮志难酬、抑郁忧伤、孤独寂寞;(3)奋发图强、建功立业;(4)针贬时弊、忧国伤时;(5)思乡怀人,等等。

(二)积累的方式

1.在阅读听课、背诵默写中积累。

2.在搜集整理中积累。

3.在谈话交流中积累。

4.在运用中积累。

(三)积累的介质

1.背诵默写。

2.日记、周记、读书笔记。

3.卡片摘要、摘录、提要。

4.索引。

5.剪贴。

(四)积累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要持之以恒;二要统筹兼顾;三要循序渐进;四要联系实际;五要学以致用。

注释:

①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VO

L1:4,11.

③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主编.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开明出版社,1996:67.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VOL1.

[2]陈玉秋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VOL1.

[3]高远,沈祥和,涂卫红等编.初中知识表解与自我训练丛书(语文).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10,VOL1.

[4]韦志成.作文教学论.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11,VOL1.

初中生写人作文范文5

一、改革作文教学课程,充分整合教育资源

(一)通过开设阅读指导课的方式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

在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发现初中生自身的文化底蕴不足,在作文教学中要能够实现学生文如泉涌、厚积薄发的目标,就必须从强化阅读入手,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经常利用晨读以及活动课时间,将其中部分时间调整为阅读课,带领学生走进学校图书馆,相互交换自有书籍,并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的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加阅读容量。

(二)通过开设读写指导课的方式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作为阅读指导课配套内容,笔者在不影响整体课程安排的基础上,每天开辟出20分钟的小课,以此进行一次微型写作活动,写作内容主要为片断或者提纲,要求学生按照拟定的命题范围开展特写场景的描写,或者列出文章的提纲。在读写活动的安排上,按照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学期的目标体系,形成前后连贯、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的训练系统。

(三)开设口语表达课,提高学生表述能力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注重学生写的能力培养,还要提高学生说的能力,口头语言表达和书面语言表达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笔者通过开设口语训练专题活动的方式来强化对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每一节语文早读课上都安排8-10分钟开展1分钟小作文训练,要求学生按照学号的顺序进行口语表达。在几节课之后就可以完成一个轮回,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成效。

二、注重教学方法创新,充分优化教学过程

(一)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

在众多的教学媒体当中,多媒体是最为有效、最为生动的教学手段,一位教师在建筑说明文写作教学中,发现学生由于平时对生活缺乏直观细致的观察,脑海中没有什么具体的印象,就运用本地政府招商和旅游部门联合摄制的城市介绍电视片,重点选取其中部分片断,向学生介绍了本地区标志性的建筑,有了这样的影音资料,学生直观感知明显增强,写作过程中难度相对降低。

(二)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浓厚的情景氛围

写文章讲究口由心出,比如写人是初中生作文写作的一大难点,缺乏真情实感。对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创新,邀请本地区公路系统一位获得省劳模的养路工这样一位先进模范人物,让他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述他在工作中是如何立足平凡的岗位干出不平凡业绩的,通过这样面对面的活动,让学生产生了直接的强烈情感体验,获得了生动丰富的写作素材。

(三)注重在课堂活动中创设思维碰撞平台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当充分结合学生青春期思想特点,因势利导,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之中提高写作能力。例如针对青春期叛逆性较强的特点,笔者在作文教学中专门开设了讨论专题:父母的管教是一种约束、负担还是一种无私的亲情关爱。对于这样敏感的话题,学生很快分成了两组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最后在教师的指点下,学生明白了父母对子女是无私的,父母的爱是天下最伟大的爱。许多学生感觉到父母对他的爱是一种束缚,这是片面的理解。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父母的引导、关怀,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体悟父母的爱,同时强化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三、延伸作文教学环节,充分发挥活动作用

(一)将课堂教学与课后活动有机结合

在现有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尤其是阅读教学部分与作文教学相互交融,教师可以在阅读指导中渗透写作方式方法的训练,让学生渐渐吸收。比如教学《幼时记趣》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有哪些童年趣事,有哪些较具有代表性的场景,对照课文的学习开展作文仿写活动,成效是非常明显的。

(二)将教学与活动有机结合

这里所讲的活动主要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受到课堂教学空间的限制,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一些欲望并不一定得到完全的满足,唯有在课后兴趣小组活动中才能够充分满足。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将教学活动向课外兴趣小组延伸,通过这样的载体对学生进行指导点拨,开展各种文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将教育教学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

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应当成为学生积累文学素材、拓展写作空间的有效抓手,教师应当充分发掘这些社会实践的作用。如在清明节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活动,在国庆节参加爱国主义图片展,以及参加所在社区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团委组织的各种志愿服务、突击服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体验,将这些生动的素材转化为写作的丰富内容。

初中生写人作文范文6

一、转变教师的角色,使自己成为学生习作的忠实读者

教师等于读者,这个命题常常很难成立。但教师通常却是学生作文唯一的读者。与其说是读者,倒不如用“评判者”更为合适。学生写作也极少是出于兴趣,更多的是因老师的要求,因老师背后所主导的高分机制和应试机制而写作。缺乏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内在要求,更缺少写作的兴趣与梦想。因此,教师常常被学生认为是权威,是评判者。所以,在学生习作这项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改变角色,让自己成为读者,从理解和欣赏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话语权,从学生的角度看待他们的作品,欣赏他们,肯定他们。尽可能去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同时要合理利用评语,这是教师作为读者和学生进行沟通的渠道。评语中要尽可能展现教师的真诚,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把自己的想法真切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觉得老师真正懂他,真实地进入了他的世界,而不是以一个评判者的角度去指出学生文章中的不足,这样容易造成师生间的距离感。只有教师首先将自己置身于读者的位置,才能为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打下扎实的 基础。

二、参与学生写作过程,假设隐性读者

目前,较为常见的作文教学模式为:布置作文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改作文――课堂讲评。而在这些环节中,教师指导环节常常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恰恰要将教师指导作为重点。

1.设置障碍,增加文章“曲”味性。

初中学生写作,主要还是以写人记事为主,而记事为写人之本,任何人物形象的塑造都要依赖事件的发展。所以,叙事是初中生写作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写作训练的重中之重。大多数学生叙事较为平铺直叙,波澜不惊,以写完,能交为最终目标。所以,这样的文章往往很难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显得太过于枯燥无味。这时,读者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读者,我们更容易被一波三折的文章所吸引。因此,要增加文章的“曲”味性,就要在文中适当的地方设置障碍。以学生熟悉的《三顾茅庐》为例,文章之所以精彩,就在于刘备三兄弟三请诸葛亮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一请诸葛亮,诸葛亮云游在外,二请诸葛亮,依旧失望而归,三请诸葛亮,终于见到孔明本尊,正是这重重障碍,才使文章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2.欲扬先抑,吊足胃口。

这种写法就是在写人时,明明要赞美某人,却在开始时故意让其在读者心目中留下不良印象,直到在文章结尾处还原人物本来面目。或者在文章开头故意设置意外情境,引起读者的关注,却又不告诉读者,故意吊一下胃口,先把故事结尾瞒一会,以创造出意外之效。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例,作者首先将阿长设置成为一个浑身毛病,说话粗俗,思想保守的农村妇女,到最后才将阿长关心孩子、善解人意的一面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刮目相看。

三、生生阅读,互为读者

作文写完,并不是写作训练的结束。生生阅读,互为读者也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读者 意识。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是评价学生作文的唯一对象,这在无意中提高了教师的权威性。近些年,新课程理念的出现,要求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读者意识”也具有重要作用。

1.确立目标,强化读者意识。

笔者之所以说是生生阅读,而非生生批改,是因为这只是学生间互为读者、互相欣赏的一个过程,并非互相批改、互相打分的过程。因此,在组织生生互相阅读的时候,要明确阅读的目的和意义,否则,这个过程极有可能成为一个互相找茬的过程。比如说,这次习作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和作用,那么在生生阅读这一环节中,我们就以欣赏细节描写为主,找到对方细节描写精彩之处,互相摘录佳句,这样既有针对性,又可以让学生在无形中提高细节描写的能力。

2.板报展示,成功分享。

在生生阅读环节结束后,我们还可以将学生普遍认为写得好的作品挑选出来,并打印出来,贴在黑板上。这种简单的展示,使得作文成为每个人的舞台,充分保证了每位学生都有练习、发言、展示交流的机会。学生在展示中自我肯定激发了写作兴趣,而且在欣赏别的同学优秀作文的同时,在无形中也学到了写作方法。因为触动了学生的情绪,触及了学生的精神需求,被肯定的精神需求。当然,如果有条件,将优秀作文以班刊的形式出版,其激励作用应该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