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础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础设计范文1
一、基础的设计
房屋基础设计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体型与功能要求、荷载大小和分布情况、相邻建筑基础情况、施工条件和材料供应以及地区抗震烈度等综合考虑,选择经济合理的基础型式。砌体结构优先采用刚性条形基础,如灰土条形基础、Cl5素混凝土条形基础、毛石混凝土条形基础和四合土条形基础等,当基础宽度大于2.5m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即柔性基础。多层内框架结构,如地基土较差时,中柱宜选用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中柱宜用钢筋混凝土柱。框架结构、无地下室、地基较好、荷载较小可采用单独柱基,在抗震设防区可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6.1.1l条设柱基拉梁。无地下室、地基较差、荷载较大为增强整体性,减少不均匀沉降,可采用十字交叉梁条形基础。如采用上述基础不能满足地基基础强度和变形要求,又不宜采用桩基或人工地基时,可采用筏板基础(有梁或无梁)。框架结构、有地下室、上部结构对不均匀沉降要求严、防水要求高、柱网较均匀,可采用箱形基础;柱网不均匀时,可采用筏板基础。有地下室,无防水要求,柱网、荷载较均匀、地基较好,可采用独立柱基,抗震设防区加柱基拉梁。或采用钢筋混凝土交叉条形基础或筏板基础。筏板基础上的柱荷载不大、柱网较小且均匀,可采用板式筏形基础。当柱荷载不同、柱距较大时,宜采用梁板式筏基。无论采用何种基础都要处理好基础底板与地下室外墙的连结节点。框剪结构无地下室、地基较好、荷载较均匀,可选用单独柱基,墙下条基,抗震设防地区柱基下设拉梁并与墙下条基连结在一起。无地下室,地基较差,荷载较大,柱下可选用交叉条形基础并与墙下条基连结在一起,以加强整体性,如还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或变形要求,可采用筏板基础。剪力墙结构无地下室或有地下室,无防水要求,地基较好,宜选用交叉条形基础。当有防水要求时,可选用筏板基础或箱形基础。高层建筑一般都设有地下室,可采用筏板基础;如地下室设置有均匀的钢筋混凝土隔墙时,采用箱形基础。当地基较差,为满足地基强度和沉降要求,可采用桩基或人工处理地基。多栋高楼与裙房在地基较好(如卵石层等)、沉降差较小、基础底标高相等时基础可不分缝(沉降缝)。当地基一般,通过计算或采取措施(如高层设混凝土桩等)控制高层和裙房间的沉降差,则高层和裙房基础也可不设缝,建在同一笺基上。施工时可设后浇带以调整高层与裙房的初期沉降差。 当高层与裙房或地下车库基础为整块筏板钢筋混凝土基础时,在高层基础附近的裙房或地下车库基础内设后浇带,以调整地基的初期不均匀沉降和混凝土初期收缩。
二、基础类型的桩基础和后浇带的设计
1 当天然地基或人工地基的地基承载力或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或经过经济比较采用浅基础反而不经济时,可采用桩基础。
2 桩平面布置原则: 1)力求使各桩桩顶受荷均匀,上部结构的荷载重心与桩的重心相重合,并使群桩在承受水平力和弯矩方向有较大的抵抗矩。 2)在纵横墙交叉处都应布桩,横墙较多的多层建筑可在横墙两侧的纵墙上布桩,门洞口下面不宜布桩。 3)同一结构单元不宜同时采用摩擦桩和端承桩。 4)大直径桩宜采用一柱一桩;筒体采用群桩时,在满足桩的最小中心距要求的前提下,桩宜尽量布置在筒体以内或不超出筒体外缘1倍板厚范围之内。 5)在伸缩缝或防震缝处可采用两柱共用同一承台的布桩形式。 6)剪力墙下的布桩量要考虑剪力墙两端应力集中的影响,而剪力墙中和轴附近的桩可按受力均匀布置。
3 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最小深度:1)应选择较硬上层或岩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对于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d为桩径);砂土及强风化软质岩不宜小于1.5d;对于碎石土及强风化硬质岩不宜小于1d,且不小于0.5m。2)桩端进入中、微风化岩的嵌岩桩,桩全断面进入岩层的深度不宜小于0.5m,嵌入灰岩或其他未风化硬质岩时,嵌岩深度可适当减少,但不宜小于0.2m。 3)当场地有液化土层时,桩身应穿过液化土层进入液化土层以下的稳定土层,进入深度应由计算确定,对碎石土、砾、粗中砂、坚硬粘性土和密实粉土且不应小于0.5m,对其他非岩石土且不宜小于1.5m。 4)当场地有季节性冻土或膨胀土层时,桩身进入上述土层以下的深度应通过抗拔稳定性验算确定,其深度不应小于4倍桩径,扩大头直径及1.5m。
三、桩型选择的分析
1)预制桩(包括混凝土方形桩及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适宜用于持力层层面起伏不大的强风化层、风化残积土层、砂层和碎石土层,且桩身穿过的土层主要为高、中压缩性粘性土,穿越层中存在孤石等障碍物的石灰岩地区、从软塑层突变到特别坚硬层的岩层地区均不适用。其施工方法有锤击法和静压法两种。
2)沉管灌注桩(包括小直径D<5O0mm,中直径D=500~600mm)适用持力层层面起伏较大、且桩身穿越的土层主要为高、中压缩性粘性土;对于桩群密集,且为高灵敏度软土时则不适用。由于该桩型的施工质量很不稳定,故宜限制使用。
3)在饱和粘性土中采用上述两类挤土桩尚应考虑挤土效应对于环境和质量的影响,必要时采取预钻孔。设置消散超孔隙水压力的砂井、塑料插板、隔离沟等措施。钻孔灌注桩适用范围最广,通常适用于持力层层面起伏较大,桩身穿越各类上层以及夹层多、风化不均、软硬变化大的岩层;如持力层为硬质岩层或地层中夹有大块石等,则需采用冲孔灌注桩。无地下水的一般土层,可采用长短螺旋钻机干作业成孔成桩。钻(冲)孔时需泥浆护壁,故施工现场受限制或对环境保护有特殊要求的,不宜采用。
4)人工挖孔桩适用于地下水水位较深,或能采用井点降水的地下水水位较浅而持力层较浅且持力层以上无流动性淤泥质土者。成孔过程可能出现流砂、涌水、涌泥的地层不宜采用。
5)钢桩(包括H型钢桩和钢管桩)工程费用昂贵,一般不宜采用。当场地的硬持力层极深,只能采用超长摩擦桩时,若采用混凝土预制桩或灌注桩又因施工工艺难以保证质量,或为了要赶工期,此时可考虑采用钢桩。钢桩的持力层应为较硬的土层或风化岩层。
基础设计范文2
关键词:基础设计;人工挖孔桩;承载力
1. 工程概况
某会所,建筑平面45m (长) X63.14m(宽),高38.05m,总建筑面积7820m?,设电影放映和文娱演出使用的多功能厅和大中小娱乐室共计十二个。多功能厅的平面尺寸为24m(长)×21.4m(宽),顶盖为空间网架结构,其余均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剖面见图一至图二。工程于2007年建成,同年被评为省优良样板工程。
2. 地质条件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表明,该工程场地土层从上而下依次为:①回填土,主要为砾砂混合粘性土,层厚0.7~1.2m,松散,稍湿;②粉质粘土,内掺杂部分石块,层厚3.7~9.3m,标贯击数7~38击,压缩模量Es为5.70MPa,呈可塑-硬塑状,地基土承载力的特征值f=200KPa;③强风化砂岩,呈紫红色,紫灰色,半土半岩状,局部夹有中风化岩,标贯击数61~81击,层厚1.3~6.3m,f=700KPa,人工挖孔桩端阻力特征值R=1300KPa;④中风化砂岩,紫红色,岩芯呈柱状,层厚达5.5m以上,未钻透,f=1200KPa,R=2000KPa。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议本工程采用天然浅基础,选择②层粉质粘土层作为持力层,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可取200KPa。
但在场地平整时,建筑专业根据该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将±0.000向下降了2.6m,这样一来,在⑩轴线处自室外地面向下开挖约1.7m就已经到了中风化砂岩。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中风化砂岩岩面自⑧轴向③轴倾斜,岩面埋深最浅处约1.1m,最深处约14m(均为自调整后室外地面标高起算),倾角约21?。工程地质情况剖面见图三。
根据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本工程所在非地震区,无需进行抗震设防。
3.基础设计
如按照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议进行基础设计,则势必造成靠近⑩轴处少量柱下基础落于中风化砂岩,而大部分柱基落于粉质粘土层的状况。②层的粉质粘土层和④层的中风化砂岩不仅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相差甚远(差3倍多),其压缩性能更是截然不同。尽管计算出来的单柱基础最大沉降为76mm(计算过程从略,下同),小于规范规定的建筑物地基变形允许值,但因柱距较大,屋面为网架屋盖,弯矩,剪力大,加上后期有较大安装工作量,若柱间沉降差偏大,将会给网架就位安装及随后进行的装修工程带来困难。所以,经过多方面的研究比较,笔者决定将所有柱下基础的持力层选定为中风化砂岩,基础设计采用部分人工挖孔扩底桩,部分天然地基的方案,计算柱间沉降差为0.000120,远小于规范限值0.002l。虽然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有“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的规定,但本工程所在地不属于地震区,且基础持力层均为中风化砂岩,应不受此条规定的约束。施工中和竣工后观测到的最终沉降值比计算沉降值还小,证明本工程不存在不均匀沉降问题。
关于持力层埋深究竟为多少才算作桩基础的问题(即深浅基础的界限)?文献4提出,人工挖孔扩底桩基础,一般深度超过6m,属于深基础范畴,也有设计院以深度是否超过3~5倍桩身直径作为深浅基础的界限。综合以上做法,最终的设计以6m为界:当持力层的埋深≤6m时,采用天然地基;当埋深>6m时,采用人工挖孔扩底桩基础。
在没有基础开挖前,因不清楚中风化砂岩的埋深实际有多深,因而不能确定某个柱下基础究竟是采用桩基础还是天然地基,也确定不了其施工开挖方式。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在设计时作了如下考虑:当持力层的埋深≤3m(此深度较易判定)时,按普通天然地基基础施工方式进行开挖;当持力层的埋深>3m时,按墩基的施工方式进行开挖(即桩基)。墩基端部岩土的承载力特征值,按浅基础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进行深宽修正后取用。
对大直径人工挖孔扩底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计算,现行《基础规范》规定,当桩端嵌入硬质岩石中时,可按下式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a=qpaAp
即不计桩侧摩阻力。但在实际应用中,很多学者和工程师认为,人工挖孔桩护壁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相当大,完全不考虑其影响不尽合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规定,嵌岩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由桩周土总侧阻力,嵌岩段总侧阻力和总端阻力三部分组成。因此在实际工程中,设计者大多考虑了人工挖孔桩的桩侧摩阻力。文献5指出,人工挖孔扩底桩受力时,桩端岩土层受压挤密,扩大头两侧有侧挤,端角处发生应力集中而产生局部剪切,桩端扩大头处土层出现拉应力区,扩大头斜面上桩土之间出现临空面,其作用影响范围在扩大头以上(2~3)d之间。在人工挖孔桩的上部,其侧面土层在施工时受到扰动,有时甚至是先开挖后回填,此部分桩侧土不仅不会产生摩阻力,在其沉降稳定的过程中还会产生负摩阻。所以在桩长l
本工程基础处于一斜坡基岩上,为保证结构的稳定,在设计中要求天然地基基础嵌岩300mm,墩桩基础嵌岩500mm。另外,对基础梁的截面和配筋,都予以了适当加强。
4.结语
通过本工程的设计实践,对于人工挖孔扩底桩的受力特性和承载力计算,笔者对以下认识有了更深的“认识”。
⑴对非地震区的基础设计,在持力层统一,沉降均匀的情况下,采用部分桩基,部分天然地基的做法是可行的。
⑵将深浅基础的界限定为6m,即认为持力层埋深超过6m属于深基础范畴是合适的。
⑶对于不太长(6m~15m)的人工挖孔扩底桩,在其受力时,桩端扩大头处,土层出现拉应力区,扩大头以上一定范围内桩土之间出现临空面,不应计入桩周土摩阻力,此类桩的单桩竖向承载力应按端承桩计算。
参考文献:
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基础设计范文3
关键词:
考勤统计;考勤查询;SQL Server
中图分类号:
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2015401
1本管理系统设计的意义
市场调查发现,目前许多单位员工考勤还停留在人工管理的基础上,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诸如效率低,保密性差等,而且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不仅可以降低管理工作的难度,也可以减少错误和提高效率。因此,开发一套能够为公司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的考勤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2考勤管理系统的设计
2.1概述
(1)用户类别:登录系统的身份定为二种,一是管理员(企业领导),二是一般普通员工,只有被授权的用户才可以使用本系统的资源。
(2)权限管理:系统需要经过有效的身份验证可以登录。
(3)用户留言:管理员、普通员工可以在本系统中进行发表意见,并可以查看留言记录。
(4)控制系统:领导可对普通员工用户进行控制,看是否可以登录。
(5)部门管理:领导对本企业的部门进行添加、查询的功能。
(6)公告编辑:领导对本系统中的所用子级用户进行公告及编辑。
(7)个人考勤:用户登录系统后,可以考勤(上班,下班)。
(8)留言管理:本系统使用者可以进行发表意见,并可以查看留言记录。
(9)请假管理:管理员可以以员工的请假信息进行操作(准请假和不准请假)。
(10)考勤管理:管理员可以对员工的全部考勤进行查询的功能操作,但普通员工只能对自己的考勤有查询的功能。
(11)员工管理:管理员对普通员工有查询与添加的操作功能。
2.2系统设计原则
在当前诸多条件制约下,首先要研究智能考勤系统的实用性,使用户真正得到效益,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同时又要注重它的科学性,以促进管理的现代化。智能考勤系统开发的原则如下:
(1)可行性原则。系统要保证技术上的可靠性和经济上的可行性。
(2)适应性原则。系统要保证可扩展性、可维护性。
(3)安全性及保密性原则。智能考勤系统是实现薪金结算的基础,如果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例如系统操作员数据泄密,可能会导致财务结算系统混乱,后果不堪设想。
(4)人机结合原则。人工信息收集系统与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要紧密结合。完整、准确、及时的信息是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
(5)系统工程原则。系统调查、系统分析、系统设计、软件开发以及实施都要遵照系统工程的方法和步骤一步一步地进行,以便确保系统的整体性。
(6)统一规划、分期实施、逐步完善原则。管理信息系统要按规划、分阶段实施,由点到面逐步扩充,逐步完善,循序渐进。
出勤的原始时间记录主要来源于智能卡考勤机,并且以固定格式保存在数据库中。
2.3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
图1系统的功能模块图
3数据库设计
3.1数据库设计遵循的一般原则
数据库设计是构建一个系统的关键。这是因为数据库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在数据库的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般原则是:
(1)数据库各表的设计要反映现实中的食物。数据表中的字段类型和大小要符合使用习惯。
(2)减少数据库的冗余和数据的不一致性。数据库应用的一个特点是对数据库的频繁操作,每次操作可能只会涉及一个表,也可以同时涉及多个表,也有可能对一个数据表进行多个操作,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数据冗余和数据不一致时,可能会引起错误。
(3)要有助于提高数据处理速度。程序访问数据库的速度依赖于硬件的速度,数据量的大小和数据表设计的优劣,而前两个因素是很难更改的。
(4)要保证数据库的安全。安全性是数据库应用软件的重要要求。
3.2数据库需求分析
根据数据流程图,可以列出以下管理系统所需的数据项和数据结构。
(1)出勤记录:记录号、员工、出入情况、出入时间。
(2)请假记录:记录号、员工、假期起始时间、假期结束时间、请假原由。
(3)加班记录:记录号、员工、加班时间长度、日期。
(4)出差记录:记录号、员工、出差起始时间、出差结束时间、具体描述。
(5)月度考勤统计:记录号、员工、年月、累计正常工作时间、累计请假时间、累计加班时间、累计出差时间、迟到次数、早退次数、矿工次数。
(6)所需的外部数据支持。
①员工信息:员工号、密码、权限、姓名、部 门、当前状态等。
②部门信息:部门编号、名称等。
3.3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数据库中表结构设计如下:
基金项目:
天津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构建研究”(2012023)。
作者简介:
邳志刚(1991-),男,河南驻马店人,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行政管理2010级,政府管理学社会员,研究方向:公共危机管理;
温志强(1971-),男,甘肃会宁人,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公共危机管理。
4考勤管理系统功能的实现
4.1系统登录
登录界面:通过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从数据库中查询数据,和用户输入的登录信息进行对比,如果数据库中含有该用户的数据,并且用户名与密码一致,则跳转主界面。如果密码不正确则提示:密码错误。同时计数器会加1。当密码输入错误3次以上。程序将终止,并且自动退出。
4.2主功能界面
当用户正确的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会跳转到系统的主功能界面。主功能界面里含有九个菜单选项。其中包括管理员管理、员工管理、考勤管理、统计管理、查询、打印报表、关于我们、帮助、以及退出。通过点击上面的菜单选项,可弹出对应的功能界面,进行一系列的操作。
4.3考勤管理界面
在出勤界面里,这里有:添加修改出勤记录、加班记录、请假记录、出差记录的四大功能。在添加修改出勤记录功能里,可以连接并更改数据库,对员工的出勤记录进行增、删、改、查的功能。
5总结
在这次设计中,通过实践我明白了编程的方法固然重要,程序的使用界面也需要注意美观,布局要合理,主题要突出,界面要友好,要让使用过计算机的用户在首次接触到该软件时,感到一目了然,只要简单翻阅一下软件使用说明书就能了解该软件的大致功能。软件界面的美观对软件的市场销售及以后的市场生存起着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吴金华,于秋生等.delphi 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1).
[2]张敏,徐震,冯登国.数据库安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7(1).
[3]导向科技.SQL Server数据库开发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1).
基础设计范文4
关键字:地基基础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
Abstract: 30 years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en a rapid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rapid development also have sprung up. High-rise buildings, underground parking, underground shopping malls, large hydropower stations, highways and railways and other modern facilities, and prevent all kinds of natural disasters buildings everywhere. Then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structure of the bearing capacity. Especiall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complicated geological conditions, how the economic and reasonable solving the problem of the founda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is mainly to detailed introduction to the foundation design of the building industry, hope to just entering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a certain inspiration and help.
Key words: foundation reinforced concret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建筑施工作业过程当中,与土壤直接接触的建筑物统称为基础,用来支撑建筑物重量的土层称为地基。地基基础在建筑物中起承上启下作用,主要是用来连接上部结构即房屋的墙和柱等与地基之间的过度结构。基础把建筑物自身立体的荷载传给地基,它所提供的是一种分布的承载能力。
一、 地基基础设计原则
1、地基基础适宜选择承载性能大致相同的地基,地基通常是由老土和新同构成的。这样的话整个建筑物的安全系数就会大为下降。
2、 对于是建筑结构一致的部分,一般则建议选用类型相同的地基,假设一部分选用的是天然地基,一部分选用的是刚性地基,这样无疑也会影响整个建筑物的施工进程,以及施工质量。此外,对于状况一致的建筑结构,则适合选用类型一致的地基基础结构,假设一部分运用的是箱基,一部分选用的条形地基,那么,同样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建筑质量问题。
3、如果是在软弱的地基和不均非常匀土层上进行施工,就一定得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竖向立体刚度。假如是地基承载力不足,就可以判定为软弱地基,通常是由淤泥质土(即由淤泥、冲填土、杂填土等构成的地基)。当建筑地基出现局部软弱地基的状况下,则需要考虑软弱土层的现实状况,检查一下软弱土层的构成状况、均匀性、分布状况及具体的土质情况,最好能够选用天然地基。如果地基比较差,可适当采用桩基或其他人工基础。
二、 地基基础设计选型考虑因素
1、地质水文条件。在工程地质勘查中,为了更好的完成工程设计以及勘查质量,勘察过程中不仅要对岩土工程相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勘查,还要对其可能带给建筑物的影响进行评价,并根据影响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整个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资料保障。
2、建筑安全等级。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即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的经济损失、产生的社会影响等,可将建筑物划分为三个安全等级。大部分建筑物都列入中间等级,重要的建筑物提高一级,次要的建筑物则减低一级。因此上在设计初期,设计部门一般可根据实际情况和传统设计习惯将建筑物设计为中间等级。
3建筑结构的划分。窗体顶端
房屋的建筑结构大体上分为三种:即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框架剪刀墙结构,多成住宅一般是砖混结构,但是由于受力原因,开建不能太大。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刀墙结构一般用于高层建筑,抗震性好,室内空间大,房间分割组合自由度大一些,但是造价相对来说比较高。
4、当来处理已经受过改造的地基的问题时,则需要遵循地基的承载力来计算地基基础的底面积,若需要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加以修改的话,则基础宽度承载力正系数通常为零。而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为1.对于承受较大荷载力或者处于目前正在修建的建筑物,对其进行地基处理之后还需要对地基稳定性能进行科学的计算。这个时候,作为设计师就需要根据相关规范分别提供用于地基承载力的荷载值。
此外还有一些建筑物外型及使用要求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临近建筑基础与地下设施的具体状况、地下室设置及防水性能的要求、材料供应、施工设备水平、工程造价、抗震性能等都是在进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的时候需要加以考虑的重要因素。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切忌急功近利。
三、 地基基础类型
通常,常见的建筑工程地基基础设计工作当中,遵循地基基础选用材料及有关受力特征,把地基基础划分为:刚性基础、非刚性基础。依据地基基础的构造状况将其划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
3.1 刚性基础通常是由砖、混凝土、毛石混凝土等刚性材料共同构成的,也被叫做‘无筋扩展基础’。这是由于刚性材料通常具备较强的抗压性能。为此,压力分布角只可以在材料抗压范围内进行控制。这就是为什么压力分布角只可以在材料抗压范围内进行控制的重要原因之一。
3.2 当建筑物的荷载力较大而地基承载能力比较小时,基础底的面宽度就需要加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还采用混凝土材料做为基础,就会加大基础的深度,这样一来,既增加了施工过程中挖土工作量,又增加了材料的使用量,对施工工期和工程造价都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是在混凝土地基基础最底部选用钢筋,借助钢筋来承受来自外部的压力,使得地基基础底层承受弯矩,那么,地基基础宽度的增加就不会遭受刚性角的制约,所以说钢筋混凝土基础称为非刚性基础或柔性基础。
3.3 箱型基础的构成包括钢筋混凝土底板、顶板、侧墙及一定数量的内隔墙,共同构成封闭的箱体,这种基础的整体性和刚度都比较好,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较强,可减少由于地基变形而造成的建筑物的开裂。从而减少基底处原有地基的自重应力,降低总体的沉降量。箱型基础一般情况下适用于作软弱地基上的面积比较小,形状简单的平面,荷载量比较大或者是上部结构分布不均匀的高层重型建筑物的基础。还有就是对沉降有非常严格要求的设备基础或特殊构造的建筑物,但是相对来说所使用的混凝土及钢材用量比较多,造价也较其他基础形式高出许多。但如果是在一定条件下采用,充分利用了地下部分,那么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有非常不错的效益。
四、几种常见的结构体系在建筑物地基基础中的运用
4.1 针对属砌体的建筑结构(通常为6层或者低于6层的建筑物)适合选用砌体条形基础,一般为毛石或砖;
4.2 针对地下水位较低的建筑物,通常可选用刚性基础。在地下水位高或者寒冷冬季进行施工的时候,可以选用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
4.3处于软弱地基的状况时,多层建筑可设置筏形或浅埋板式基础。筏基础是将柱下独立基础、条形基础都将其紧密联系在一起,之后对整体进行浇筑。假设是大荷载的建筑物,则需要依据地基承载性能来进行。一般会选用砼底板,以便于承受建筑物的荷载量,形成筏基。以此能够很好的展现建筑物的综合性能,抵抗建筑物产生的不均匀沉降。除此之外,筏板基础可划分为平板式筏基和梁板式筏基,平板式筏基属于支撑局部加厚筏板的一种,梁板式筏基支持肋梁上平及下平两种形式。通常而言,地基承载力不均衡、地基软弱的状况下则会选用筏板型基础。因筏板型基础埋深非常浅,为此是不需要对其进行埋深处理的。
结束语
2008年汶川地震给我们国人上了非常沉痛的一课,建筑质量问题是有关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在地基基础设计中包含:地基处理及基础设计两个方面,两者是紧密联系的。地基基础处理质量将直接关乎着基础的造价及选型问题。本篇文章就是从建筑质量的根基基础和地基方面做以详细的介绍,希望广大建筑设计者能从根本上真正以质量为出发点,建造出另人民满意的高质量工程。
【参考文献】
[1] 唐业清主编土力学基础工程中国铁道出版社 1986.6 第1版.
[2] 冯国栋主编土力学地基与基础中国工业 1964.10第2版.
基础设计范文5
【关键词】 基础护理技术;课程设计;说课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14―02
《基础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护生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课程说课是指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向专家、评委或同行系统而概括地口头表述自己对某一门课程的理解、教学设计方案的思路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同行、专家进行评议,共同研讨教育教学理论,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1]。 我校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进行《基础护理技术》课程说课,并受到专家的好评。
1 课程定位
1.1 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护理专业核心课程,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内容,也是学生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该课程涵盖了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常用基本技术,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到主要支撑作用。
本课程为跨学期课程,分三学期讲授。在第一学期开课,使学生从专业学习的起始阶段便开始体验护士角色,熟悉护理工作流程,使其早期明确职业定位;同时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1.2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技术的目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按照护理程序完成病人的基础护理工作,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技能目标: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熟练运用注射、输液、吸氧等操作,正确处理医疗文件,规范书写护理文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及操作动手能力。
素质目标:认识到护理工作必须以“病人”为中心,遵守职业道德,形成慎独意识和严谨细心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沟通能力、敏锐的观察及应变能力、自主学习等综合职业能力。
2 课程内容选取与设计
按照病人就诊顺序(“门诊―入院―住院―出院”)对应的基础护理工作,将课程内容序化为10个学习情境,26项学习性工作任务。10个学习情境分别为:“门诊、急诊患者护理、护送患者入病区、迎接新患者、测量生命体征及建病历、满足患者舒适需求、实施治疗护理等,最后是出院患者护理”。总学时164,实践学时98,理论学时66,实践:理论=1.5:1,突出了实践教学。
3 教学方法手段
根据基护课程特点和护理职业岗位需求,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将教学方法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法和演示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如下:一是强调把学习融入专业行动,强化了学生学习的职业性和实践性; 二是强调学生动机形成,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三是强调师生、同学间互动交流、共同探讨。
本门课程授课中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及角色扮演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到“清洁卫生护理”时选择了这样一个临床案例:一名男性患者,入院前身患多疾,入院后生活不能自理且无家人陪伴。询问学生护士为该病人在清洁卫生方面做哪些护理工作?引导学生后总结出五项工作任务,而这五项是清洁卫生护理全部的学习内容。并且插入了自己护理该病人的照片逐项进行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职业情感。
4 课程考核评价
本课程考核采用多元评价方法,即由学生评价、专任教师及兼职教师评价组成。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考核,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前者占60%,后者占40%。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4.1 过程性评价。通过三学期体现,分别占20%。
4.2 终结性评价:在第三学期考核,由理论和技能综合考评组成,各占总成绩的20%。理论综合考核:在课程学习完毕考核全部内容,模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形式完成;技能综合考评:为任务工单引领式考核,所有实训项目学习接受完成,小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并展示工作成果,考核过程邀请医院护理专家参与评价。
5 课程教学特色
5.1 构建了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式教学模式。以“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工作需求为主线”选择和序化了课程内容。涵盖了患者从门诊到出院基础护理的整个过程。
5.2 形成了基础护理技术学案。学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为指导学生主动学习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生课前完成。学案特色如下:①设计过程以学生为主体。②学习内容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③新知识、新方法充分体现在学案内容中,突出实用性、前瞻性。
5.3 任务工单式考核。在第一及第三学期实施,实训考核任务工单选取了临床典型案例为考核载体,囊括常用护理技能,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实现考核,实现工作与学习的一致性。
基础设计范文6
关键词:设计基础教学现代陶艺作用
一、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现状
现代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不同的民族、时代、经济模式、社会形态下,会有不同的艺术追求与艺术设计。现代艺术设计是物质与精神、科学与技术、实用与审美、经济与文化的有机统一。以往那种以工业化为基础的设计教育观念和体系,在以信息化、数字化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突显其自身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势必要求设计教育发生相应的变化,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现代设计教育改革应率先从设计基础教育开始。倘若没有系统、科学、合理的设计基础教育,实现设计教育改革目标就无从谈起。目前各校课程设置至今仍囿于“三段式”和“三大构成”的局限。这样的课程设置虽然优势和特点明显,但如不能从整个人才培养标准的高度,对其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构成来看,完整课程体系被条块分割的情况就不可避免。结果课程安排成了简单的排列组合,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严重脱节,使得学生在专业设计上突显出创造力的缺失,这与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综合性、创造性人才”要求相悖。
二、艺术设计基础教学问题分析
设计基础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有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面对上述问题,设计基础教育必须重新审视自身,进行理性分析,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知识与观念更新的时间在不断缩短,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日益加强,学科和专业的界限在日益淡化,且向边缘化发展。基础教学也应具有时代性、开放性和兼容性,这样才有益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如果基础阶段过于强调专业教育,无形中将抑制学生的发展空间和选择的余地,将使其潜能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挖掘。这样即使学生将来毕业了,获得了一定的文凭,也较难适应社会发展。
三、把现代陶艺引入设计基础教学的思考及其作用
现代陶艺是现代艺术设计的一部分。现代陶艺主要传达现代人的观念和心声,特别强调对泥、釉及成品的实验性和探索性,强调创新意识,以充分展示设计者的观念和材质的美感。从本质上说现代陶艺并不是以时间来界定,而主要看作品中体现的观念和形式。这些特质正是把它引入设计基础教学中的重要的原因之一,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创新意识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中普遍实施陶艺教育,目的不只是为了培养艺术家,而是作为提高人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手段。借助陶艺这种手脑并用的教育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此外,我国作为陶瓷古国,普及陶瓷艺术的知识、弘扬优秀传统的民族文化艺术也是每个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更重要的是可以开拓教育对象的心智,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陶艺创作既是创造性活动,也是技术性很强的活动。从选料、成型到施釉、烧成,每个程序、每个环节、每道工序都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和变化的可能性。比如成型的方法很多:手捏、泥条、泥板、压模、挖空、拉坯等。其中任何一种方法都有着很多“意外”,为表达创作者的理念和创意提供了种种可能。因此,吸引着创作者不断地去探索各种造型、施釉和烧成的方法,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乃至艺术天赋得以激发和释放。陶艺的介入为基础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介质。陶艺活动能让学生快乐地学会动脑与动手,设计思维和肢体的协调能力能够得到训练,这样不仅使设计基础教学的内容得到拓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拓宽文化视野
设计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和载体之一。在设计基础教育中体现文化性也是时代的呼唤。设计基础教育应作为多元化、多层次、立体开放式的综合体而存在。陶瓷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除了可以丰富学生技术知识之外,还能陶冶情操、优化知识结构、扩大其知识储备。很多基础扎实的学生在大学三四年级的创作中显得平淡和乏力,没有广博的艺术修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重要的原因。凡艺术大师无不是广泛涉足,博采众长。这也是现在所倡导的“宽口径、厚基础”。
3.塑造职业品质
在学习实践中,一些学生难以静下心来投入到设计中去,缺乏坚韧的品质和勇于探索的激情。一件优秀的作品决不是偶然产生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就业是一种双向的自主选择的活动,有着良好的职业素养必然将是一种优势。现代陶艺不同于别的材质,而是土与水、土与火的艺术。由于它的媒介物是可塑性极强的泥,可变性极大的釉料,以及烧制过程难以控制的火候,所以陶艺创作时常呈现出超越创作主体的艺术动机、艺术预期的现象,并且在没有成为作品之前随时都可能失败。因此,制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心态与调节能力。陶艺的制作有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品质。新晨
4.提高学习效果
现代陶艺的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的双向过程,同时也是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性思考的有效途径。设计教育从本质上说是“训练设计思维能力和培养设计创造能力”的教育,建立起以培养人的创造力为核心的设计基础教育教学模式,一直是各类设计院校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现代陶艺的特定环境类似于一个工作室,教师与学生处在一个平等的空间中,在这种学习氛围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会更加的流畅。教师的引导更为直接,教学指导具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教师的制作理念、制作技巧也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这将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有利于调动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结语
设计基础教学要找准其自身的位置,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标准来进行教学活动。要让学生学会思考,虽然陶艺的介入不能解决设计基础教学所有的问题,但探索的脚步一刻也不该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