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业节能诊断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业节能诊断工作计划范文1
一、“十二五”节能目标分解情况
今年我区根据与市政府签订的《节能和碳强度目标责任书》相关内容,结合实际,认真研究,把市政府下达的“十二五”节能和碳强度排放下降目标进行细化分解,要求各镇街园、有关部门以及重点耗能企业强化节能管理,完善工作机制,要求把节能降耗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明确2013年下降目标和节能重点工作,尤其是对区域内重点耗能企业进一步明确目标,加大考核力度,确保今年节能各项目标任务完成,为“十二五”节能目标完成奠定扎实基础。
二、2013年节能目标完成情况
2013年,全区单位GDP能耗为0.4828吨标煤,同比下降9.28%,超额完成了市里下达目标的144.21%,超额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序时进度达9个百分点。3户年耗能5000吨标煤以上重点企业中盐红四方2013目标要求是20000吨标煤,以产值节能量计算,与去年同期相比,节约标准煤为172888吨标煤,众诚热电2013年目标要求是600吨标煤,按单耗计算实际完成节能量为6170.86吨标煤,中烟公司合肥卷烟厂2013目标要求是240吨标煤,以产量节能量计算,与去年同期相比,节约标煤271.63吨,3户重点能耗企业累计节约158490.49吨标煤,超额完成全年节能目标。3户年耗能1000—5000吨标煤能耗企业累计节约826吨标煤,超额完成全年节能目标。
三、2013年主要采取的节能措施。
1、加大考核力度,强化监管措施。今年,根据能源消耗统计数据显示结果,统一对年耗能1000—5000吨标煤以上用能企业纳入考核范围,针对企业年用能量合理下达2013年目标任务,严格实行节能目标考核;对年耗能5000吨以上标煤企业加强监管,协助上级主管部门做好报表按时报送、按月掌握任务完成的序时进度情况,不定期召开节能工作会议,对节能形势以及各级政府的节能政策及时进行传达贯彻和学习,同时也为企业之间相互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企业节能部门负责人把好的经验以及节能体制机制、规章制度等节能措施相互借鉴、交流;同时对企业节能工作开展情况实施监管,听取汇报和介绍,对不足之处由区节能办督促其加以改进。
2、进一步强化节能基础工作。一是建立完善1000吨以上和5000吨标煤以上两级重点耗能企业能源统计台帐,掌握能源消费数据,分析波动原因,多层次进行监管;二是在合同能源管理方面积,极推荐中介服务公司与重点企业对接,按要求完成能源诊断,针对企业节能空间双方开展合同洽谈,目前,合肥汽车锻件有限公司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已经实施,项目进展顺利,同时将市里清洁生产方面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宣传,对3户年耗能5000吨标煤以上重点企业要求企业组织开展清洁生产,合肥卷烟厂的清洁生产已通过验收;三是组织建立各层次、级别的管理机制。要求全区各镇、街道以及产业园加强节能管理,对企业用能以及非生产用能加强监督、管理、核实,各镇街园的首席统计员随时对工业、商业以及服务业等各类企业能源报表进行指导,确保上报数字真实准确。重点耗能企业合肥卷烟厂进一步完善节能组织机构,每月节能工作会议厂长亲自听取汇报,把任务层层分解的任务,通过定量定性的综合考核方式,与全厂各部门以及每位员工进行绩效挂钩;合肥众城热电通过加强小指标考核提高运行人员节能降耗的积极性,强化燃煤入厂及转运的管理,减少燃煤损失。合肥汽车锻件有限公司利用电子显示屏的平台,加强对节能工作的宣传,增强了广大职工的节能意识。四是建筑节能方面,督促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遵照执行《合肥市促进建筑节能发展若干规定》,并结合我区实际制定相关意见,监管全区范围内的既有建筑装饰工程及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屋面工程、门窗、墙体等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改造内容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执行,必须经过正规审图单位审图合格后才可施工,开展我区山湖苑廉租房二期、三期工程项目节能专项检查。五是商务、旅游领域节能方面工作,2013年区商务局出台《蜀山区商业服务业2013年电力消费调控工作方案的通知》,对全区内商场、娱乐场所、宾馆和饭店的电力消费提出调控要求,在商业服务业系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确保实现调控目标,并在35115便民信息平台采取正面引导、正面宣传等工作,提高全社会对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2013年,区旅游局在全区内星级旅游饭店,开展绿色节约用水、绿色节约燃气、燃油、绿色节约物资工程、绿色环保工程等“绿色饭店”活动,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和行为,提高旅游企业从业人员和旅游者对绿色环保和节能行动的认识。
3、积极做好重点耗能企业使用国家淘汰的用能设备和生产工艺工作。一是根据市节能办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组织对全区年综合能耗3000吨标煤以上企业对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和生产工艺开展自查,合肥汽车锻件公司年更换两台旧的空压机,并按特种设备管理条例对新更换的螺杆式空压机进行管道改造;合肥卷烟厂选用节能型设备,新建综合能力9500kg/h制丝生产线,淘汰落后制丝生产线。二是列出重点用能企业能效对标计划,计划在年底之前完成重点耗能企业对标任务,目前,中盐红四方有限公司、华润啤酒合肥分公司等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效对标工作已经完成。
4、积极谋划节能项目。一是实时调度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安徽省高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用电负载不平衡智能补偿降损装置项目,该项目的三相不平衡补偿系统,装在变压器一侧,可有效的调节三相输出电流平衡,并可以补偿零线电流,以达到节能减排的功能,使变压器平衡输出的电流节约电损30%;合肥通用研究所超大型压力容器轻量化设计项目,该项目以高耗材超大型压力容器为突破口,从材料成份、结构设计、制造工艺等角度,提出关键控制指标和风险预防措施,实现3种超大型压力容器轻量化,节约材料5-10%,安徽人和节能有限公司的厨房整体设备生产线项目,目前项目进展顺利;二是对合肥大明电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功率HID智能调光电子镇流器包装上报安徽省工业节能工艺技术产品装备和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该公司成功推介合肥政务新区、合肥经开区、肥西县政府三区域路灯节能改造项目;三是积极开展“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示范工程,由区科技局牵头,制定实施方案,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方式,计划到2014年完成2000盏LED照明灯安装使用,努力打造高效节能灯使用示范场所。
5、做好有序用电用电工作。今年4月,我区提前开展夏季用电的“迎峰度夏”工作,对全区生产性企业用电开展摸底调查,结合实际出台《蜀山区2013年生产性企业错避峰用电工作意见》,夏季用电高峰期间,实行错避峰的同时,对重点企业或需要连续供电的华润雪花啤酒、同路生物等企业积极与市电力处和供电公司协调,做好保电工作,避免因突然停电给企业生产造成损失,并与30家用电大户签订《2013年夏季有序用电协议》;11月份,根据区领导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蜀山区2013年迎峰度冬有序用电工作方案》,开展点控、面控等措施,要求重点工程及重点用电企业主动进行错避峰,建立沟通报告、联系告知、协调配合、有序用电督察等机制,在用电持续紧张的情况下,对不按要求错避峰的行为,要求现场整改,对未按要求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必要时采取强制措施,直至拉闸停电。
6、强化宣传,不断把节能工作向全社会推进。一是利用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为切入点,在机关、企业、街道、社区等公共场所广泛利用横幅、电子滚动屏、节能宣传画、展板等多种形式,围绕“节能我行动低碳新生活”主题,广泛宣传,在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居民中倡导低碳生活理念,不断推进全民节能行动气氛。三是继续在我区机关深入开展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专项活动,从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餐饭”“一升油”开始,加强日常水电管理,加强办公用品管理,加强公车使用管理,教育和培养全体机关工作人员养成良好的节约意识。
四、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一是节能管理体系不健全。节能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的长期性工作,目前,人员配备、专业知识、管理方式等方面还难以适应节能工作的发展需要;二是节能工作的基础薄弱,能源统计、能耗评价等能源资源管理和节能机制尚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区直有关部门、镇、街道能源统计制度不够完善,给分解能耗指标、实行节能考核带来一定困难。
五、2014年节能工作计划
1、完善政策措施。制定我区节能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2014年以及“十二五”期间工作目标、总体要求以及工作措施,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速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2、进一步做好重点耗能企业的监管和目标考评工作.根据能源消耗分析监测情况,重点加强对单位产品能耗处于上升的重点耗能企业监管,督促其在强化节能管理,细化内部节能考核,开展节能技术改造,使其产品单耗水平处于全国或同行业领先水平;以工业节能为突破口同时向全社会各领域、行业扎实推进,确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当年节能各项目标任务。
3、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考核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节能考核保障机制,结合碳强度排放指标,修订完善目标分解考核措施,动态掌握第一、二、三产业能源消费数字,确保节能和碳强度排放处于可控状态。
4、做好本年度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督促、调度和服务。随时了解项目的重点节能项目的投资和形象进度情况,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和产品,积极申报争取各级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努力创造条件确保节能项目早建设、早竣工、早见效。
工业节能诊断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徐州市节能减排管理经验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节能减排是“十一五”规划以来宏观调控的重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如何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管理,值得我们在理论上研究,在实践中探索。为此,今年7月以来,笔者就徐州市节能减排工作管理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调查发现:一方面,近年来,徐州市围绕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按照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要求,大力实施节能专项行动、节能技术改造、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强化节能考核等措施,全面加快推进工业企业节能降耗,连续多年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经验值得总结;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徐州作为江苏省能源基地,煤炭、电力、建材、冶金等行业是徐州老工业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和最具代表性的缩影,电厂、化工厂、冶炼厂、水泥企业较多,存在工艺落后,治理设施不完善,这些企业大部分都集中在市区及周边地带,对市区大气质量造成影响十分严重,每年排放的粉尘、烟尘和二氧化硫形成强大的尘雾笼罩在城市上空,大气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所面临的形势仍十分严峻,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徐州市要想达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管理。
徐州市节能减排工作管理概况
近年来,徐州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以创建国家生态市为抓手,以节能减排为主线,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重点工业污染防治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在发展经济中保护环境,在改善环境中促进发展,控制排污总量,削减污染存量,优化排放增量,区域环境质量取得很大改善,节能减排工作管理成效明显。主要做法和经验是:
(一)领导重视,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是推动减排工作的根本保障。徐州市政府始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加强对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一是高度重视,强化领导。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节能减排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结合起来,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将节能减排当作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力加以推进。市委曹新平书记、市政府张敬华市长亲自谋划、亲自批示、亲自部署,先后7次召开市长常务会、专题调度会,听取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和节能减排规划编制工作情况,有力地推动了各项节能减排任务和措施的落实。二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市政府制定了《徐州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下发了《徐州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实施方案》、《徐州市2011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计划》,综合考虑各县(市)、区主要污染物排放和环境质量现状,结合重点治污工程建设,将总量削减任务以《减排目标责任状》的形式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总量计划、重点项目和工作要求。市政府还与市发改委、经信委、环保、水利、公安、农委、商务等部门签订责任书,要求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通力配合,尽心尽力,共同推进减排任务的完成。下半年,徐州市针对节能减排工作的严峻形势,又下发了《徐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2011年污染减排工作的实施方案》,制定实施了2011年度应急预案,对全市电力行业提出了拆除旁路、炉内喷钙改造等减排措施要求,加大淘汰老旧黄标车工作力度,扭转了上半年大气主污染物净增的局面。三是通力配合,多头推进。在工作实施过程中,注重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发展改革部门积极推进造纸、纺织、水泥、电力、钢铁等行业结构调整,缓解结构污染;经贸部门对全市所有火电企业进行绩效测算,建立火电企业全口径发电、用煤、产污台帐;水利部门采取BOT、TOT等多种形式,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的建设,尽早形成减排能力;农业部门全面开展农业源减排工程建设;公安部门加大对全市老旧黄标车的淘汰力度;统计部门全面分析社会发展与人口增加对减排工作的压力,深入调查,合理平衡;环保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强对重点减排项目的监管和指导,建立健全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档案。四是健全体系,严格考核。为保证全市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总量减排考核小组,严格按照考核细则对各责任单位减排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政府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完不成任务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对减排措施不落实、总量控制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一律暂停新、扩、改建项目和环保专项资金补助的审查审批。
(二)落实责任,着力强化节能减排管理
一是强化监督管理。市环保局对重点监管企业每月至少现场检查一次,并填写在线监督设备现场核查表,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和意见。建立了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每季度一次的有效性审核比对监测、在线自动监测和企业自主监测相结合的环境监测体系。通过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动监控系统安装、验收及在线监控设备有效性审核工作的实施,国控重点污染源企业守法排污的自觉性大大提升,在线监控设备的数据准确率有了明显提高,为减排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二是严格检查督促。一方面,全市共分了八个督查组,每个分管领导包挂一组,对各县(市)、区减排项目的实施与污染物削减量情况实行驻县(区)督查。市政府对减排项目实施进度、环保设施运行状况、监管措施落实情况予以通报;对减排措施滞缓、未按计划节点实施或者未达到计划序时进度削减量的项目及时进行预警提示,督促当地人民政府实施整改。另一方面对各地重点监管企业的监察、监测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核实减排项目实施情况,核算减排项目的削减量,编制减排形势月度分析报告。三是完善资料档案。围绕“十二五”减排的“四项指标”,深入开展污普的动态更新调查工作,今年先后4次组织全市环境统计人员以及电力、钢铁、水泥、造纸、纺织等重点行业300余人(次)进行了环境统计、污染减排的业务培训,大大提高了业务人员的工作素质。同时,认真开展了各行业全口径测算,完善减排工程验收台帐,注重台帐资料的逻辑性和关联性,确保减排项目台帐资料完整、准确,为减排量的核算和认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三)突出重点,大幅提升节能减排效益
一是加强结构节能减排。我市结合开展清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专项检查,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坚决关闭能耗高、污染重、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火电、小水泥、小焦化、小钢铁,大大减少了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量。二是做实工程节能减排。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新建、扩建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继续狠抓工业企业综合治理,通过改进工艺,清洁生产,污染治理设施改造等手段,降低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浓度,三是提高管理节能减排。贯彻国家、省相关污染减排考核要求,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环境监管,加强污水处理厂自动监控设施及中控系统建设、改造工作,加强自动监控设备有效性审核。
(四)强化措施,节能减排监管能力全面提升
狠抓监测监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污染源监控中心,环境监测能力进一步提高。根据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对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进行了全面优化和升级,机动车监管中心集中控制平台投入运行。全市检测站的排气检测工位及检测设备已实行联网,实现检测、发标数据和检测现场监控视频实时上传,极大提高我市机动车排气监管综合执法能力,成为全省第二家成立并履行监管职能的市级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机构。同时,市环境监控中心建设已全面启动,危险废物处置中心一期建设按序时进度顺利开展。
(五)严格监管,节能减排成果得以巩固
为最大限度发挥减排设施的减排效益,巩固减排成果,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减排设施的监督管理,着力解决减排设施运行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一是重点加强污水处理厂监管。建立了对污水处理厂 “旬检查、旬监测、旬抽查”的监管机制,对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污泥处理情况进行定期督查,市水利局对监管的污水处理厂全面实行了第三方运营,处理水量、水质监测结果作为污水处理运营经费拨付的依据之一。二是全面强化脱硫脱硝设施运行监管。大力推进脱硫设施运行规范化建设,对两炉一塔、设计硫份过低、CEMS测点不规范的脱硫系统全面进行改造;全面实施脱硫烟气旁路铅封并逐步拆除旁路,。开展电力行业减排专项检查,帮助企业逐个分析诊断减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督促他们加强整改,提高日常管理水平。三是开展各种环保专项行动,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先后开展了《医药制造业专项执法检查》、《化学品和危险废物专项执法检查》、《突出环境问题集中整治行动》、《重金属企业专项整治》、《主城区化工企业现状调查》、《环境安全隐患排查》、《运河沿线涉水企业调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环境监管调查》等环保专项行动。通过专项环境执法检查,查处了一批环境违法企业,整治了一批环境安全隐患,确保了我市环境安全。四是全面加强工业园区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关闭、取缔和整改了一批违法企业,封堵了非法排污口,企业实行了“一厂两管”,完成了化工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试运行,改造完成园区危险废物处置中心。
二、徐州市节能减排工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011年是“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开局之年,随着创建国家生态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加速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目标的稳步推进,将为徐州市提供着力解决重大环境问题、开创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历史性转变的历史机遇。但是,徐州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仍面临巨大的压力,形势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空间有限。通过“十一五”的减排以及环保模范城市的创建,徐州市已整治、关闭大量的企业,市区及各县(市)、区都已建成污水处理厂并投产运行;各主要电力企业均在“十一五”期间完成了改造任务,工程治理及结构调整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综合脱硫效率提升空间很小。
二是污染物新增量居高不下。徐州市作为江苏省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之一,是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将超过5000亿元,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57%,经济的持续增长,城市居民的快速增加,导致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也在逐年加大。
三是脱硝工作近期推进难度大。非电行业的脱硝改造工程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技术和技术规范,缺乏示范工程引导;而地方政府对工程推进没有有效手段,无法要求电力企业提前实施脱硝计划,这将大大影响我市近期脱硝任务的完成。
三、加强徐州市节能减排工作管理的建议
一是严格环境准入,严控污染增量。严格控制新增污染物排放量,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注重源头控制,认真实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市场准入标准,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发展,从源头上促进节能减排。
二是强化环境监管,发挥节能减排效益。加大对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的环境监察、监测频次,坚决杜绝偷排、直排现象,确保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加强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日常维护和运行管理,全面推行在线监控的社会化运营,确保在线监测数据准确无误、传输及时。有针对性地对减排项目的实施与污染物削减量情况,按季度进行督查与核实,对减排项目实施进度、环保设施运行状况、监管措施落实情况予以通报。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进一步扩大企业环境行为等级评定及信息公开化范围,真正将污染减排变成企业的自觉行动。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推进节能减排工程。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在资金保障方面,我市将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自筹,向上争取,社会参与,政策优惠”的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发挥政府投资的主体地位,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实行企业自筹,责令企业严格履行环境义务,自筹资金治理污染,积极争取国家、省环保专项资金。鼓励民间投资,采用BOT、TOT等市场化运营方式,使更多社会资金参与环境治理。出台排污权交易、流域补偿等环境政策,筹集项目资金。
四是加快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按期完成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建立健全污染物减排倒逼工作机制,对电力、钢铁、焦化、造纸、酿造、化工等重点行业实行更加严格的总量控制。坚持以整治促调整,以调整促发展,加大整治、关停力度,对“小焦化、小造纸、小钢铁、小火电、小酿造、小化工”等企业实施整治和关闭。
五是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排放。我市将对所有重点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计,并落实总量控制要求,将污染控制从末端逐步延伸到中端和前端,将环境管理从排污口向环保设备、环保设施延伸,实现大幅度减少工业污染物的产生和稳定达标排放。实施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将清洁生产审核结果作为核定排污总量的依据之一。加快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实施以工业为主并全面考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循环经济方案。
六是健全约束机制,落实节能减排责任。进一步完善减排的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和工作机制,加快资源价格、环境价格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对部分地区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实施倒逼机制,充分利用当前保增长、调结构和南北产业挂钩的综合优势,彻底解决产业转移过程中污染转移问题。完善减排“三大体系”建设,严格按照考核细则对各责任单位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政府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完不成任务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持续强化、继续全面实行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将总量控制指标层层分解到县(市、区),落实到具体排污单位,并制定达到环境容量总量要求的分年度削减目标。
综上所述,节能减排工作管理意义重大。近年来,徐州市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管理,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节能减排工作管理成效明显,经验值得总结。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徐州市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所面临的形势仍十分严峻,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徐州市要想达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管理。
参考文献:
1.莫神星《节能减排机制法律政策研究》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2008 年7月出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3.《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徐州市“十一五”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徐政办发〔2007〕51号
4.《市政府关于印发〈徐州市“十一五”大气环境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方案〉的通知》,徐政发〔2007〕51号
工业节能诊断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 清洁生产审核;经济效益;节能效益;减排效益
中图分类号TE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6-0080-02
0 引言
清洁生产审核,是指按照一定程序,对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调查和诊断,找出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环节,提出减少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产生,降低能耗、物耗以及废物产生的方案,进而选定技术经济及环境可行的清洁生产方案的过程[1]。
清洁生产方案的产生、筛选和实施是清洁生产审核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为了实现清洁生产目标,针对企业可能再原辅材料、技术工艺、过程控制、设备、产品、管理、废物产生、员工整体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产生的无/低费或中/高费方案,清洁生产方案的质量及可实施性直接关系到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的成效。清洁生产的意义在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企业的根本要求和最终归宿。开展清洁生产将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2-5]。
汇总新疆油田公司已通过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清洁生产验收的某油田作业区实施清洁生产的方案,从方案的组成、分类、投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6],表明许多无/低费方案,资金投入的回报率高,投资风险少,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综合评价了新疆油田公司某油田作业区在清洁生产审核中通过实施方案的应用,达到了“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标,实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1 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开展分析
1.1 企业概况
某油田作业区是新疆油田公司下属的一个主营业务单位,承担着凝析油气田科研、开采、处理与输送工作,是一个以油气生产作业为主、具有综合配套技术开发能力、培养和输送人才的专业化生产建设基地。该油田作业区原料主要为各井的采出液;主要产品为凝析油和天然气。
1.2 污染物产生及控制
1.2.1 废气产生及排放
对该油田布点进行废气监测,发现废气中SO2、NO2、TSP的各排放浓度均未超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标准现值,符合排放要求。
1.2.2 废水产生及排放
根据现场调查及收集的资料,废水排放的种类主要为油气处理工艺过程中经油、气、水三相分离后脱出的含油废水;其次为油田生活基地排出的生活污水。针对该油田废水特点,该油田各单位采取了不同的水污染防治措施。生活污水排入蒸发池(晒水池)进行蒸发处理;含油废水采用二级隔油池处理,最终进入污水蒸发池进行蒸发处理,不外排,对外界环境基本不产生影响。
1.2.3 固废产生及排放
工业垃圾主要是极少量含油泥土,运送到垃圾场。生活垃圾主要是职工日常生活产生的固体废物,运输到垃圾场进行深度填埋处理。
1.2.4 噪声产生及排放
该油田作业区内油田生产设施噪声影响主要为油气集输队、循环注气站两个单位,最近的居民区为油田作业区公寓,距离为3km。除此之外,周围没有其它人群居住区,对外界环境影响较小。
1.3 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开展情况
为全面开展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弃物产生,降低能耗,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控制的根本转变,根据新疆油田公司的统一安排,成立新疆油田公司某油田作业区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小组。
审核采用企业自我审核加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机构指导审核的复合审核方式。成立了以作业区经理为组长的清洁生产审核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协调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根据清洁生产的程序和咨询机构的建议,制订较为详细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计划。并对作业区主要领导、各岗位科室负责人、班组长等进行了清洁生产相关内容培训,并发放《清洁生产宣传手册》到每位员工手中。
2 清洁生产方案汇总
在考察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对方案实施的费用高低、经济可行性等进行初步分析和判断,然后召集特聘技术专家进行评审,对汇总后的方案进行集中讨论,利用简易筛选法从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可实施性、对生产的影响以及环境效果等方面确定其可行程度,经过现场讨论并确定:
1)10万元以下为无/低费方案;
2)10万元~50万元为中费方案;
3)50万元以上为高费方案。
初步筛选出方案14项,已实施方案10个、正在实施方案1个、未实施方案3个,其中提出了10个无/低费方案(包括管理方案)、4个中/高费方案。
3 方案成效分析
本次清洁生产审核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初步筛选出清洁生产方案14项,其中10项无/低费方案(包括管理方案)、4项中/高费方案。已实施方案10项、正在实施方案1项、未实施方案3项,无/低费方案实施了90%,中/高费方案实施了25%。
3.1 已实施方案对组织的影响分析
通过本次清洁生产审核活动,改进了原先的操作设备,使员工认识到清洁生产的重要性,同时也实现了作业区节能降耗、增产增效的目标,无/低费方案由于简单可行,在审核过程中已实施9个,剩余1个还未实施,中/高费有1个已经实施完成,有1个正在实施,有2个未实施。
3.1.1 已实施的无/低费方案的影响分析
无/低费方案10个,已实施9个,共投入19.23万元,取得的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节省电能消耗量约在12 833.2kW・h/a,按照1kW・h为0.65元计算,就此节约经济开支8 341.58元/a;节约原水1 825m3/a,按照1m3水1.25元计算,就此节约经济开支2 281.25元/a;节约纯净水1 825kg/a,按照1kg纯净水1元计算,就此节约经济开支1 825元/a;每年回收污油10t,产生经济效益2万元;每年节约油6t,产生经济效益15万元;每年节约乙二醇6t,产生经济效益10.2万元;共计产生经济效益28.44万元。
3.1.2 已实施的中/高费方案的影响分析
中/高费方案4个,已实施1个,共投入约2 000万元,取得的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回收天然气20万m3/d,按照1m3为0.81元计算,就此产生经济效益4 860万元/a;可以看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当可观。
3.2 未实施无低费方案预期效果
本轮清洁生产未实施的无/低费方案1个,计划近期实施,共投入约10万元,取得的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每年节约软化水15 000万t,每年产生效益6万元。
3.3 未实施的中/高费方案预期效果
本轮清洁生产正在实施的中/高费方案1个,未实施的中/高费方案2个,计划近期实施,共投入约1 700万元,取得的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每年回收天然气1 800万m3,每年多产液化气900t,每年多产轻烃1 500t,每年产生效益2 298万元。减少污染物排放:NO2:373.464t;烟尘:229.824 t;CO2:1 6 039.8 t。
4 结论
通过清洁生产审核,油田生产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从新疆油田公司某油田作业区已实施的清洁生产方案中不难看出,许多无/低费方案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资金投入的回报率高,投资风险小。清洁生产审核找出了油田勘探开发生产工艺过程中物耗高、能耗高、不利于生产发展的地方和原因,有的放矢地提出了解决办法。有利于单位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有利于单位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今后,新疆油田公司某油田作业区还将继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完善企业清洁生产机制,引导油田生产经营活动向可持续轨道发展,以实现保证环境效益,收获经济效益,赢得社会效益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王娟,及德全,张可新.华北油田第一采油厂清洁生产审核简述[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9,19(3):58-59.
[2]龚莉娟.清洁生产方案实施成效分析[J].油气田环境保护,2010,20(1):8-9.
[3]栾玉湖,郭健,张福兰,等.清洁生产方案实施状况分析[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6,16(3):4-5.
[4]袁晓娟,王成.某公司清洁生产效益分析[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32(2:58-60.
[5]冯倩,李多松.煤矿清洁生产审核中/高费方案的经济分析[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7(4):58-59.
工业节能诊断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区域产业集群;工业工程;毕业设计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1203002)以及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02309)资助。
作者简介:侯智(1977-),男,重庆市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工程、质量管理和人因工程。
1 引言
重庆市是中国第四个直辖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有汽摩产业、装备制造业、微电子产业等,还将打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最终形成“2+10”的区域产业集群。从重庆的产业集群来看,主要由数量较少的龙头企业和数量众多的配套企业组成。龙头企业规模较大,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如汽车产业中的长安、庆铃、红岩,微电子产业中的惠普、宏碁、富士康,摩托车产业中的嘉陵、建设、力帆、宗申、隆鑫,生物医药行业中的太极、药友、华邦等,均是各自行业中的知名企业。配套企业绝大多为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偏弱的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技术落后、劳动效率偏低、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薄弱等缺陷。近年来,随着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等的快速上升,产品出口规模的大幅萎缩,致使产业集群内绝大多数企业利润下滑,竞争压力增大,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因此,为巩固和壮大区域产业集群,实现集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优化升级,必须加强产业集群的创新与升级,吸纳更多专业人才,提升管理与创新能力,挖掘企业发展潜力,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才能让重庆的区域产业集群走上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
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是既懂工程技术又掌握管理方法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擅长应用工业工程理论对工业系统进行评价和创新,包括产品开发与创新、业务流程调整、产品质量改进、生产成本降低、物流路径优化等诸多内容,全面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因此,工业工程毕业生的专长恰好能够帮助重庆市的区域产业集群解决现阶段的困难。另一方面,工业工程专业目前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依然存在区域特色不鲜明、应用性与创新性不足的劣势,致使学生毕业后难以在短时间内胜任岗位工作。因此,积极与区域产业集群对接,培养更加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毕业生,既可以服务区域产业,又能提升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这是工业工程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在优化工业工程课程体系结构基础上,对面向区域产业集群的工业工程毕业设计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希望能够有效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
2 课程体系结构优化
以“社会需求”作为构建课程体系的基本准则、以“应用能力”作为课程体系的价值取向,根据以上确定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型,从学科大类出发系统地构建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层次结构,由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方向平台三层结构组成,如表1所示。
表1 工业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
公共基础平台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课程、外语基础课程、自然科学(数学、物理)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体育和军事课程以及文化素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自然科学文化素质、人文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生理素质。
学科基础平台主要包括机械工程、管理学、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相关的课程,是培养目标中实现“厚基础”的对象、“强能力”的基础。作为应用型人才,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应以“应用为导向”,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因此,新课程体系提出从第三学期开始,每学期安排一门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的多门课程(课程群)的知识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和实践应用能力。
专业方向平台课程以“区域产业应用为导向”,充分考虑专业的特点和地方产业的特色,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一个或多个模块即“宽口径”。根据重庆市的产业特色和发展趋势,我们设置了两个专业方向模块即“质量管理模块”和“物流工程模块”以及与地方产业相关的课程如“精益生产”、“生产过程分析与诊断”、“现代设备管理”、“工程经济学”等。学生在学习学科基础平台课程的基础上,可根据自身个性化的发展需要,选择一个专业方向模块和相应的课程。
3 毕业设计模式探索
针对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面向区域产业无缝对接的毕业设计模式,实现毕业设计从选题到完成整个过程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岗位要求的有机结合,即毕业设计的题目来源于区域产业典型企业的生产实际,毕业设计的过程按照生产的实际要求在企业里完成,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组成,毕生设计的结果接受生产实际的检验,增加与地方产业的紧密程度,实现了专业的区域产业应用、毕业设计和就业的三位一体。面向区域产业集群的毕业设计模式主要步骤如下:
3.1 寻找合作企业. 由于传统的历史习惯和中国固有的企业文化,企业一般不愿接受非本企业员工参与他们的生产活动,但重庆市区域产业集群的很多企业存在着广泛的利用工业工程技术进行改造的需求,如果能够利用毕业设计为企业解决一些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这不仅对学生是很好的实践,同时对企业也是莫大的帮助,因此这种校企合作的前景还是很大的。
2011年,利用重庆市号召的“大学生学工”活动,在市经委牵线搭桥下,开始寻找合作企业。考虑到工业工程专业在西方有相当长的历史,外资或合资企业对工业工程是比较认同的,于是就在外资或合资企业中寻找合作企业。经过努力,发现还是有不少企业愿意进行这种合作的,最后确定两家企业进行合作,其中一家是中日合资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另外一家是家电企业,这两家企业都有较为强烈的通过工业工程技术进行技术改造的愿望,并且本身设有工业工程部门。
3.2 确定毕业课题. 确定合作企业后,教师着手研究毕业设计的课题,到各个企业调研,研究他们的生产流程,了解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确定如表1所示的毕业设计课题。根据所确定的课题,安排了12名学生进行尝试。
表1 毕业设计课题选择
3.3 过程和结果. 为了获得较好的结果,一方面需要企业的配合和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与企业约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制订一个工作计划,教师负责理论指导,企业工程师负责实际应用。计划主要包括6个阶段:学生参加生产劳动;与学生共同确定设计课题;学生调查了解研究的对象;共同确定研究方法;研究工作的进行;最终的报告和论文。在计划的执行别要注意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法。教师经常到现场指导(至少一个星期一次),同时经常与学生和企业的工程师保持联系。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对这样的课题很感兴趣,他们不仅与企业的员工一样上班下班,甚至还经常加班。学生们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有些内容还是他们以前没有涉足的。其结果也是出乎意料,所有的课题都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方法,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企业希望学生留在他们的企业工作,欢迎工业工程学生以后再去做毕业设计,也可以去企业开展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
4 结论
面向区域产业集群的毕业设计模式是一种值得加以重视的方法,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接轨的一种体现,学生们通过在企业中做毕业设计,学会了如何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提高了办学的质量,为学生就业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另外,这种毕业设计模式拉近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有利于产学研的结合。
参考文献
[1] 赵修渝. 重庆市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 2009(8):403-405
[2] 李录青. 重庆市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研究. 中国流通经济2009(8):65-67
[3] 杨占锋.重庆产业集群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5):63-67
工业节能诊断工作计划范文5
数字社区国家标准的由来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智能建筑已经发展了很多年,智能建筑主要的技术是采用数字化、自动化和网络化技术。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我国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取得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建筑领域是智能化的技术整体水平都不高,而且由于标准不统一,通用性、开放型、互换性、安全性、相关产品开发严重滞后。
同时,我们在产品或者是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觉得缺少市场的质量监督规范,同时缺少标准,产品研发出来以后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产品,可能有自己的企业标准,但是国家可能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标准,在这方面造成了我们的产品五花八门,互换性几乎没有。
数字社区国家标准在2003年是由建设部立项,建设部当时作为牵头单位会同信息产业部以及北京市信息产业监督局,我记得当时深圳市搞过一个地方标准,后来建设部主抓编制《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的国家标准,所以当时深圳的地方标准就停掉了。现在目前这个标准是2003年立项以后经过3年多时间的各位专家包括行业协会、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我们这一个标准已经在2006年的1 2月1日由国家标准委员会正式颁布实施了。随着这个标准的贯彻深入,有一些相关的内容,或者是相关的活动,以及相关的规定作为主管部门也会陆续出台。
全国的六大协会和一些研究机构基本上都参与了标准的编制,如“全国工业工程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安防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冷冻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沈阳消防研究所”等。
我们这个标准是一个系列的标准,可能作为一个数字社区涵盖面太多了,可能涉及到智能社区和应用的系统有十几个系统,我们只是根据系统的内容不同,我们把这个系列的标准分了四个部分,这是四个标准号,第一是系统通用要求,第二是检测验收,第三是物业管理,第四是控制网络通信协议应用要求。
标准的主要内容
下面我对每一个部分的标准简要地介绍一下:标准的第一部分系统通用要求,在这个系列标准中,第一部分明确了我们建筑及住宅社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系统平台的设计要求,这个平台原来基本上是各自独立的,安防、IC都是各自作管理,后来有一些技术的发展相互有一些交流,但是最早的技术发展是各自独立的。作为新的《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的国家标准,对于这个平台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应用概念,那就是首先提出平台集成的概念,作为这个系统集成平台应该由智能化系统、信息系统、信息安全、通信网络系统还有支持这些系统的基础设施来组成。比如说通过布缆系统、电源、机房环境等等,这些所构成的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建筑和居住系统数字化系统结构图中,上面是应用层,中间是支撑层,有一些共享的数据库,最底层是一些网络基础设施。这样通过最上层的应用实现了我们数字化社区智能建筑的一些管理,同时也增加的一些服务的功能。
标准的第二个部分是检测验收,我们原来在建设部也编制过一个公正的验收规范,当时叫“建筑及住宅小区智能化的工程检测验收规范”,这个验收规范没有上升为国家标准,所以我们这个检测验收是在原来的检测验收规范基础上作了一个调整和修改。检测验收涉及到大约十几个相应的子系统。包括建筑设备监控、火灾、消防、安防、综合布线、智能化、电源、机房、安全保密、家用电子,这个家用电子就是我们现在比较火的数字家庭系统。
作为信息安全和IC卡,我们有一个行业标准,建设部的IC卡数据在我这里,全国各大城市的公交IC卡的管理和发放也在我们这里,相关的行业标准,我们在制定这个国家标准的时候对这个行业标准也有一些具体的说明。
这个系列标准的第三部分是物业管理。我们生活的小区都有物业管理单位进行管理,作为我们这个新编制的标准,这个物业管理应该有传统的物业管理模式向数字化的物业管理模式提升。同时,在传统的物业管理模式就实现了人、设备这些管理,但是作为我们现在生活可能都提倡 “数字生活”的概念,因此物业管理也要通过一些网络的管理,实现物业管理服务的增值。物业管理的构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数字化应用系统的构成,第二是数字化物业管理管理的流程,第三是设施数字化管理的流程,第四是社区内综合安防的数字化管理,还有一些其他系统的数字化管理。
标准的第四个部分很重要,控制网络通信协议应用要求,原来在这个行业里面没有这个标准,这个标准我们首先提出,并为原来的各个企业技术、产品搭建一个平台,要求下面的子系统必须有一定的开放性和互换性。采用开放系统规范构成一体化集成的系统,为工程设计、实施、系统配置、物业管理、运营及增值服务构筑了一个通用的系统平台,是建筑和社区数字化建设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开放和可互操作的对等控制网络为数字社区和各子系统的应用提供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同时也提供了将控制网络与企业各社区局域网和互联网的无缝连接,实现对社会的远程监控、管理和诊断、服务。作为开放的建筑与社区数字化系统的基础是公开的通用的,标准的控制网络和互换性的,在这个制定标准的时候我们参考了国外的一些主流的通信协议,我们在这个内容上只是对一些技术应用这一块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
控制网络通信协议标准的出台,能够使相应的产品满足数字化应用的需求,克服了原有厂商我说的技术封闭、数据不能共享,而且互相不能互联互通,这是困扰建筑系统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矛盾。因为我们知道现在的房地产很热,作为物业后期的维护是由物业管理公司来维护的,作为房地产商和物业公司所站的角度不同,他对所占的设备、系统的使用,包括采购他都是有各自的想法的。房地产商为了控制他的利润,所以他可能要从产品的价格去考虑,作为物业是长期地为业主来进行服务的,设备的好坏、使用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后续服务的质量。所以现在目前我们不是非常准确的数据,据我们了解,现在目前内地城市的智能化设备,建成以后的使用率不到50%,目前的设备有的房地产商刚建的时候使用还可以,但是在后续的使用过程当中产品坏了,有的可能是小厂商倒闭了,有的可能是因为产品的后续服务跟不上,所以这个产品没有办法为业主服务。
物业管理他是一个服务提供单位,他只能是房地产商交给我什么我就维护什么,他们也是产品的开发商,构成某些系统建设很好,但是使用率不高。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也在这个标
准上提出一些思路,下一步在一些工作上我们有一些侧重。
这是第四部分的标准的一些具体要求,只是他对系统的构成、通信协议、控制网络的安全、控制网络的管理和互联,还有其他应用系统的接口进行了具体的描述,这是讲控制网络协议所要求的内容。
通过编制这个标准,可以使数字化的系统建设和运营在需求、功能和管理上互相协调,与相互支撑,达到建筑及住宅社区数字化技术与应用的有效结合。同时也为建筑及住宅社区的管理者和用户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管理和舒适、安全、节能的生态环境,以及多样化高品质的服务。
标准的编制过程
我们这个标准从2003年开始启动,到2006年12月1号正式实施,我们共吸纳了国内外的企业有50多家,这个企业有的是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如美国的霍尼韦尔、日本松下、日本NTT、日本理光、韩国的三星,还有国内的一些品牌企业,如TCL、普天、海湾等,这些企业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同时在国内的智能化市场上占有一定比例的厂商。所以我们认为他们参与的标准编制应该是能够基本地符合国内的现状。因为这个数字社区涵盖面很广,既有智能建筑的一些方面,还有消防、工业控制、电工,所以全国的六大协会也参与了我们标准的编制。
同时参与标准编制的专家都是国内的知名专家,也有一些是原来参与编制建设部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的专家,这些专家主要是通过我们部里的几个专家委员会组织起来的,如建设部的建筑智能化技术专家委员会,中国建筑协会智能建筑委员会,建设部智能建设开发推广中心,信息产业部十五所,信息产业部的四所,建筑科学研究所,国家保密所、信息安全中心、国家计算机检测中心、科学院、清华大学、矿业大学等。
标准颁布的意义
标准颁布以后能够对我国的智能建筑各智能社区的建设的服务、运营提供方向,原来我们对建筑主要是设备的管理,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可能要把智能建筑纯设备的管理进行提升,提升到把一个服务的理念加进去,所以这里面对服务的功能提供了一些具有的要求,同时提供的一些具体的思路。
其次,标准推动了我国建筑领域的信息化的发展,这个建筑领域的信息化在国内发展的很多年,在行政管理这一块是比较成功的,但是在社区信息化这一块,因为社区是民政的定义,在建设领域的定义是“居住区”,我们这个标准的名字叫“建筑及居住区”,而不是“建筑和数字社区”,只不过这个“居住区”定义成“数字社区”了。我们通过编制协议,也为设计生产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和系统集成单位提供有关数字化系统建设和规范等的指导。同时规范了建设领域智能化各系统,通过规范接口和通讯协议,使各系统具有开放型、互联性、可操作性和安全性的特点。这个标准在国内来说是第一个国家级的标准,国际没有社区的概念,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标准能够对现有的网络设备和生产商起到一定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在这个标准上我们也提供了一些系统检测验收的依据,我们知道现在国内的一些楼宇的建筑在验收的上面对智能化的系统缺少验收的手段和过程,我们可能从传统的模式和土建结构进行验收,对于智能化的验收原来没有标准的时候没有检测依据,同时没有检测手段,通过新近颁布的标准我们可能会逐渐纳入到最终的楼宇和小区的验收规范中去。
同时我们也为数字城市的建设提供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的接口,数字社区是数字城市一个基础的单元,数字城市从数字社区获得的数字接口必须通过我们数字社区建设的标准化才能获得有利的数据。所以我们通过建设数字社区,执行数字社区的国家标准,能够和数字城市进行无缝的链接。
第四,通过颁布国家标准,我们对工程设计、实施等等规范的他们的工序,促进了数字产业化的发展。
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们目前按照建设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指示精神我们也在全国开展关于数字化社区的标准宣贯和培训工作,我们想通过这个宣贯要求房地产商和生产企业和研发企业来执行这个标准,同时我们也想通过这个数字社区的规划和建设探索一种数字社区的建设和服务的运营模式。因为作为数字社区可能不单纯在原来的智能小区上。可能要把建设和运营相结合,将我们的数字社区做好。因为数字城市信息化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社区怎么进行运营和服务,把原来的设备进行管好的同时,加一些服务的理念,同时国家“十一五”科技部的中长期发展纲要也特意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的服务业,关于数字社区这一块时科技部也是列在建设部,我们也是参与单位。所以建设部对数字社区这一块非常重视,在标准确定以后去年的9月搞了一个课题,“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这个平台正在联合有关单位正在进行项目的研究阶段,预计在2008年的12月份最后通过建设部组织的验收。
我们也计划通过这个标准颁布以后,组织定期的研讨会,因此我们知道作为一个标准颁布以后,在执行的过程当中肯定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同时作为使用单位来说,也会给我们提出一些非常有益的建议,我们也想通过组织这样的研讨会对标准提出一些我们以后改进的意见,以便我们在3年以后的修订过程中完善这个标准。同时我们建设部也在做相关部门的工作,正在组织要成立一个全国的专业技术委员会,将把智能数字社区,或者是智能建筑的一些相关的标准,包括跟国际对口的一些相关标准,包括国内的转化跟国际进行接轨,有一些标准我们知道在国际上的标准,智能建筑的标准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在国内在某些方面是有些脱节的,怎么样把国外的一些标准进行国内的转化和本地化,这也是我们重点探索和希望发展的构成内容。
第四,我们在积极组织示范试点项目,配合标准的实施。作为标准来说如果没有具体的试点项目进行实施的话,这个标准可能存在的意义不是特别大。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具体的试点项目能够找到这个标准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现在正在江苏一个省正在做这个标准的试点。在这个试点我们还是提出了一些服务的概念,也就是说我们把刚才讲的数字生活的一些理念都加入在数字社区的综合总体规划概念之中去。这个项目现在跟当地的政府配合,我们正在努力地开展。
第五,通过这个标准我们要组建行业的联合组织和专家委员会,实际上我们这个专家委员会已经有一个雏形,原来参与标准编制的一些专家都是我们专家委员会的成员。我们要建立一个行业的联合组织,这个类似于一个联盟或者是一个标准化建设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