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1

关键词: 高中化学课堂 教学质量 提高方法

化学是高中的必修课程,也是在高考中占有很大比重的一门科学。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是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知识交换的桥梁,是老师与学生之间面对面沟通情感的好方法。所以,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一个老师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现如今高中化学课堂面临的问题

1.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死板僵化。

现如今,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简单地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传授,这样的教学太过于死板,并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老师只简单地进行课本知识的传授,并不能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兴趣,这样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并且遇到对于课本知识不理解的地方,老师仍然是一带而过,比如:Fe的一些反应涉及化学物品过量与不过量的问题,Fe与过量的稀硝酸和过量的Fe与稀硝酸的反应是不一样的,产物一样,但是产物量不一样,也就需要老师讲明白,而不是只让学生单纯记忆并不加以理解,这样的化学课堂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高中化学课堂不能将课本知识化繁就简,不够生动,这样下去的后果是会造成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积极性越来越低,成绩越来越差。

2.高中化学课堂不注重实践。

高中化学是一门需要将知识理论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一门学科。但现在很多高中老师并不注重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从而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变差,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化学实验是老师进行化学课堂知识教学的一个重要辅助,有一些知识的传授需要结合实验现象进行教学,比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会发生什么现象?铁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怎样一连串的化学反应,颜色变化?这些都是学生需要通过亲手操作看到实验现象之后巩固的一些重要化学知识点。但是现在的高中化学课堂却只注重知识点的教学,不注重实验,使学生对重要化学知识的理解记忆不断弱化,动手实验操作能力普遍下降,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有些化学知识点只有亲自动手操作了,才能更清楚地了解整个化学反应的进行。

3.忽视课堂互动教学。

很多高中化学老师存在“以老师讲、学生听”的错误观念,忽视了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互动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并能使学生更快地加深对化学重点知识的记忆。但是,有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将复杂的课本知识僵硬地传达给了学生,不去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反馈和理解,不去探索可以怎样更好地教学,不与学生进行互动,互相反问,举一反三,比如:二价Fe与O2会发生反应,那三价Fe会不会也能与O2反应呢?这就需要老师加以引导。不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出知识点,会给学生带来思想上很大的惰性,对老师产生依赖性,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

二、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1.加强互动教学。

在讲授知识点时,老师应该用反问互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比如:在讲授铁的一系列反应时,老师可以先举一个例子,铁可以与氧气反应,然后问:学生以此类推的话,铁还能够与哪些气体反应?铁是否还能与其他物质反应?等等。老师用这种反问互动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出要讲的知识点,而不是老师自己把要教授的知识点直接教给学生,这样效果不好,并且学生记忆不深刻。老师应该用这种反问互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重点记忆知识点等。这一方式也需要老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知道就哪个知识点和学生进行互动教学,怎么引导学生按着自己的逻辑一步一步想下去,琢磨出自己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比如:金属单质Cu与O2反应,生成CuO,CuO能再与O2反应,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所以,老师应该加强对自己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前期备课等,更好地为自己的课堂教学负责,为学生负责。

2.加强化学实验教学与化学课堂教学相结合。

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老师进行化学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在一些化学实验现象明显的地方加入简单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比如: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非常明显,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粉末生成。实验简单易操作且没有危险性,这样涉及重点知识的简单实验就可以在课堂上结合课本知识讲解操作,为了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老师可以在旁边进行指导,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印象,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高中化学实验操作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地记忆化学知识点,使学生在基础知识与实验操作两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化学学习素质,激发自己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化学成绩稳步提高。老师一定要在进行化学授课时确保所做实验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3.使化学课堂生动化,引入游戏教学。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不应该只是老师死板地讲课,学生在下面不明所以地听课,而是要生动教学。比如:在老师讲完所有的知识点以后,老师可以设置游戏:传递粉笔等,传给哪个学生就让哪位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总结或者个别知识的背诵等。这种游戏教学法不仅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记忆,而且使高中化学课堂变得有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具有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对于如金属单质Cu,Fe,Al这些具有多种化学反应的物质来说,更应该通过这个游戏进行知识的梳理与巩固。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课堂现如今面临很多问题,需要老师们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去探索、去解决。高中化学作为全国高中生统一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需要学生的熟练掌握,需要学生对知识点的熟练应用。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迫在眉睫,需要每一位老师在教学之前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及教学方法储备,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为目的,更好地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杨庆苓.高中化学探究式课堂的构建及应用[J].网络财富,2010(13).

[2]杨爱红.高中化学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改革与开放,2011(04).

[3]冯峰.高中化学合作学习的探讨[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05).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2

九年级《化学》教材(上、下)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而成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由于初中课标的限制,初中学生对化学的学习过程只是一个简单的入门过程,学生并未建立起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只限于一种基础的肤浅的认识过程,教材不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注重的是学生联系生活应用化学知识为生活服务的能力,提倡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这样的体系,能够培养学生综合探究的能力,但也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存在较大的缺陷,这一缺陷对高中化学的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高中的许多知识在教学时直接以初中知识为基础的。但新教材的许多知识在初中并未提供足够的能适应高中教学要求的基础知识。这就要求高中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做必要的补充。例如: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教学,初中只是指出: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含氧化合物失去氧的反应叫还原反应。教材将氧化还原反应这一整体概念拆成两个部分进行描述,而没有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更进一步的阐述,所以学生在把握这一概念时不便于从整体上理解,没有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整体观念,直接影响到高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再如氧气的学习只侧重于助燃性和制法;碳和氢气侧重于燃烧过程;二氧化碳只描述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以及其水溶液显酸性;物质的分类中,氧化物只划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层次,不再介绍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等的基本概念。再如化学反应,初中学生学习的化学反应知识是非常粗浅的,要求的水平也是比较低的,不要求拓展深化。高中化学则在必修课程中就要求学生从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本质与现象、积极应用与负面影响、内因与外因、化学反应的外部条件和发生环境、化学反应与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等方面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与理解。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

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基础上为全体高中学生开设的课程。必修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基础。必修课程的设置,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实验,体验绿色化学思想,突出化学对生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主要作用。

初三化学的学习为学生打开了化学殿堂之门,高中必修化学则是让学生看到了这扇门后面精美的画面,选修化学为学生揭开了精美画面的奥妙。不同的阶段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同,教学的尺度亦不同。必修化学的教学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程,它既是对初中化学的延续又为后续选修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的启蒙阶段,也是高中化学教学的基础。初中化学教学内容的深浅,直接影响着高中化学的教学。

二、初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衔接的知识点

由于初高中两套教材中知识点编排的难易程度、排列顺序略有不同,使得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出现了某些漏洞,也使得高中教学(特别是高一教学)的难度增大。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先了解初中教材的知识特点,补充由于教材版本不同而在知识编排上产生的知识漏洞,以弥补学生知识的欠缺。这一过程,使得原本紧张的课时更加紧张,留给学生的时间更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知识的漏洞,使得原本直接应用的基础知识不知道或不会使用,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高一化学的学习任务,教学中需要加强初高中化学的衔接。衔接的内容既不是初中的知识,也不是高中将要学习的知识,而应该是介于两者之间的那种学习高中化学所必须的东西,这种东西初中不作要求,高中教材中又没有(知识、技能、方法、策略等)。

高中化学教学中可能要衔接的内容

知识点 建议增加的内容

实验基本方法 结晶;仪器基本操作

物质的分类 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概念;正盐、酸式盐、碱式盐的定义氧化钠、氧化铁碱性氧化物概念碱性氧化物通性预测氧化铜、氧化镁等

性质 (酸性氧化物酸盐;碱性氧化物碱盐)

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规律、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初中定义

金属化学性质 铁、镁的性质

几种重要金属化合物 Cu2+、Mg2+的性质

硅及其化合物 碳及其化合物

元素周期律 元素性质、半径比较、原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排布初步规律

化学键 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有机物 有机物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金属与海水资源 蒸馏原理

多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本质与现象、积极应用与负面影响、化学反应的外部条件和发生环境、化学反应与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等方面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与理解。

三、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中的注意点

1.学会让学生自我构建衔接的内容和策略

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不是知识点的简单的罗列式、填鸭式的补充和记忆,而应该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依据自身的需要,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和充分讨论,归纳出相应的知识、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学会自我构建需要衔接的知识、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初中简单介绍了金属氧化物中CuO和Fe2O3与酸的反应,非金属氧化物中CO2与NaOH的反应,但并未将这些知识进行拓展。在教学中可指导学生书写像Na2O、CaO、ZnO等与酸反应的方程式,归纳该类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进而得出碱性氧化物的概念,总结碱性氧化物的通性,预测其他金属氧化物如BaO、K2O等可能具有的性质。类似的,可以让学生自我总结酸性氧化物的规律。通过这些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

2.化学教学中注意衔接的时机和方法

高中化学是在初中化学知识基础上的深化,不同的知识点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不同。什么时候衔接,如何衔接,不应用统一的模式,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学生的情况,知识的特性,选取恰当的时机和方法,要自然衔接。不是在上课前就把所有的衔接讲完,否则学生难以接受,也容易忘记。对于一些简单的、学生易理解的知识,可让学生课前自我准备,上课点拨即可。而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学生不好把握的知识,教师可在讲课的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的补充,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要舍得花时间,确保衔接到位,不要为了赶进度,对于需要衔接的内容蜻蜓点水式的一带而过。如果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对新知识的学习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不利于教学的效果。需要衔接的知识衔接到位,学生有了扎实的基础,就会使后续的学习变得轻松容易,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提高,从而有利于化学的教学。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3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化学 概念 衔接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124-01

高中化学新课标教学理念明确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与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衔接,注重把控教学的整体性,使得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有一个良好的过渡性,提高化学概念教学的质量。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重要概念的方法和技巧,处理好初高中化学概念的教学连接,积极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参与到化学知识的学习中。

1 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把控,合理渗透,有效衔接,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想做好初中化学概念教学和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有效连接,首先化学教师必须对初高中化学概念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在全面把控的前提下,找准初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结合点,合理渗透,进行有效衔接。从已经知识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对学生来说更加容易接受,自然而又容易理解。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相较高中化学概念教学来说较为直观形象,传统的化学概念教学手段已经不再适合高中较为抽象的化学概念教学了,化学教师需要切实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对高中化学概念知识的教学以回忆、巩固初中化学概念知识为切入点,找准初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顺利过渡到对新知识的学习,实现循序渐诱、阶梯式递进的教学过程。举例子来说明,“离子反应”知识点是高中化学概念中的重难点知识,化学教师若按照传统教学方式直观输入教学概念,学生肯定难以理解,教学效果也一定不会很好。但在化学新课标教学理念下,教师可以通过先让学生复习回忆初中学习过的钠酸盐概念、电离的概念和现象以及“非电解质”和“电解质”等知识点,然后要求学生书写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接着引入离子方程式概念知识点,有效化解重难点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再比如在学习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知识时,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化学中学过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来入手,通过钠与氯气、铜与氢气等的化学反应让学生明白,原来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同时存在于同一个化学反应中,进而将两个概念进行有效结合,引入对新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其次再用电子转移的知识点和化合价的升降等引导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概念的学习。这样的化学概念教学手段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实现了初高中化学概念的有效衔接,使得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教学质量也相对较高。

2 教师要注意在化学概念教学衔接过程中辅之以高效的学习方法

新课标教学理念要求将学生摆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高效学习。在初高中化学概念的教学衔接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辅之以高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进行转变,切实发挥学生在化学教学中的主体能动作用。教师需要对初高中化学概念进行全面而又系统的了解,以便于及时进行有效衔接。同样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也需要建立较为系统的初高中化学概念库,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了。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化学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初中阶段化学知识的学习较为基础、直观,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主要靠记忆能力,只要记忆较为深刻就能够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而高中化学概念理论性较强且较为复杂,单凭记忆难以理解重难点知识点,如果还用同样的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法学习高中化学概念知识,肯定是行不通的。这就要求化学教师进行合理指导,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由以记忆为主要特征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转变,引导学生进行有机联想、归纳和总结性学习。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合理高效的化学概念知识库,对初中化学概念知识进行适当的整理、归类,以便于后续高中化学概念的有效学习。同时将高中化学新学习的概念知识不断增加到化学概念知识库里相对应的位置,丰富化学概念库,有助于后面化学概念知识的学习以及对学习过的化学知识的巩固。比如很多学生对还原被氧化、氧化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被还原等概念混淆不清,构建了合理有效的化学概念库之后,就可以对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较为透彻地分析和研究,进而得出本质结论,加深理解;其次要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查阅课外资料、交流等积累和概念知识联系较为密切的实例,增加对概念知识的感性认识。同时,要引导学生对这些较为直观的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最终实现理性认识。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秉承化学新课标教学理念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积极参与到化学学习中。

3 结语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衔接不仅是初高中化学概念知识的衔接,还是教学方法以及学习方法的衔接。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化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的指导作用,全面把控,合理渗透,有效衔接,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由以记忆为主要特征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转变,有效促进初高中化学概念的教学衔接。

参考文献

[1] 蔡碧霞.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优化之初探[J].化学教育,2009(7):37.

[2] 徐燕.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教学[J].考试周刊,2010(12):12.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4

关键词:知识储备;知识结构;思维定势

近几年,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在各个地区都在积极进行,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在各个课改区也出现了因新课程改革使得学生学习不适应,最终导致高中化学学习发生困难,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等现象。现在这种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所以引起了教育部门的重视,本文将从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的定义、类型出发,并分析其认知因素。

一、化学学习困难的含义与类型

(一)化学学习困难的含义

化学学习困难也可以称作化学学习障碍,指的是学生在智力发育正常的情况下对于化学这门学科未能完成学习目标、学习效率低、无法适应学习状态。例如,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时没有问题,但是在学习化学时就是不适应,或者只是化学中的某一块知识点不会,而其他知识的学习还可以,这些都算是化学学习困难。

(二)化学学习困难的类型

由于化学学习困难包括普遍性和特殊性两种特性,所以可将其分为个体性化学困难和群体性化学困难。个体性化学困难是指,对于智力发育正常但学习化学困难的学生来说,他们只是没有将自己的智力发挥到化学学习的标准状态,因此才导致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不高等学习状态。而群体性化学学习困难指的是由于某一化学学习阶段或者特定的一块知识点较为难理解而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下滑的情况。

二、化学学习困难的因素分析

(一)个体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首先,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中学阶段时,学生的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高中生多数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后进行自主学习和归纳,因此,高中时期是学生发展智力与能力的重要时期。化学是理论与抽象性极强的学科,想要学好化学,就要靠经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抽象逻辑思维。

其次,学生思维方式的改变。当学生进入高中后,就会将初中时产生的经验型抽象思维转换为理论型抽象思维。初中的化学知识多数是能力型较少的入门知识,对于学生的要求不高。另外,教师在教授不同知识和问题时会创建出统一的思维模式,因此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思维定势,依赖教师的思维及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上课节奏快,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就与初中时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很多学生到了高中后都会不适应。

(二)高中化学学科学习的特征

“深”:是指高中化学知识较为深奥,学生不容易掌握其实质。与初中教科书相比,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知识的深度和抽象度明显增加。

“杂”:指的是高中化学知识的产生与组成系统复杂。高中化学教科书上将知识点、必修与选修板块都标注了出来,并且对其他细小知识也有所标注,导致种类繁多,内容冗杂,不好记忆。

“混”:是指高中化学教科书在一些相近的化学问题上解释模糊不清,导致学生无法清晰辨别。

“特”:高中化学中存在很多特殊性的规律,因此导致学生出现记忆偏差、模糊等现象。

(三)化学的认知结构

化学认知结构指的是学生对于高中化学知识及内容的总结与组织。学生化学学习困难就是由于学生头脑中的化学认知结构不够完整,表现为以下四点:

1.化学“已知”储备量不够。化学学习困难的学生,通常都存在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运用技能储备量不够等问题。另外,高中生都是从不同初中考上来的,而不同的初中教师教授的化学知识也是有所不同的,但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模式都是统一的,就会使一些学生出现学习困难。因此,教师应当重视个别和群体困难,准确判断出适合学生的起点,在教授新知识时将旧知识带上,不断地进行复习,这样就会减少学习困难。

2.化学知识结构化程度低。知识的整理就像图书管理一样,如果都是散乱无章的堆积,就会造成检索困难,早晚会被遗忘在那里。但是如果整理出完整的结构体系,就会提高检索速率,加强记忆。学生出现学习困难有的时候是因为学习的知识太过零散,在实际的运用中知识无法联系起来。所以,教师在今后的课堂上,可以适时将旧知识与新知识进行串联,或者将这一知识点与下一知识点联系,这样不仅可以激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可以激活已学过的化学知识。

3.化学知识表征不完善。化学知识的表征即为知识储存于脑中的形式。相关资料表明,同一种知识可以用不同种方式来表征,如果学生对于知识的表征是多样而有序的,则学生可以对其进行灵活运用;如果学生对于知识的表征是单一的,则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就会出现僵化,产生僵化现象说明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而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

4.思维定势的影响。思维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能够使人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积极创建学习主体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思维定势。因此,打破思维定势,才能帮助学生摆脱学习困难。

以上几点为导致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的因素,当然,教师的教课水平和方式、学生的家庭教育或者学生自身的人际交往等都有可能影响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本文只是针对学生的心理和对事物的认知角度进行的分析,所以不能做到面面俱到。

参考文献:

[1]王后雄.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及其认知因素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6):117-123.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5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初高中知识衔接 氧化还原反应 物质的量

我在高一化学教学一开始就面临着一个难题,那就是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衔接问题。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无论是知识的难度,还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都存在质的飞越,加上课本内容和所编选的习题与各类考题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许多学生刚跨入高中,就感到难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有些初中的尖子生,进入高中后化学成绩一落千丈,感到学习化学十分困难,产生不少困惑,丧失学习的信心,厌倦学习化学。这就要求教师先对学生高中化学学习障碍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熟悉初中知识,找准初中和高中知识的切入点,应该复习的就复习,应该补习的就补习,消除“高一时间紧,忙着上新课”的思想。教师要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初中化学更强调基础性与一般性,主要是常识性介绍,要求学生进行简单记忆,对能力素养方面要求较低。高中化学在许多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化学学习的重点就是从背诵、记忆具体知识及概念原理转移到理解可迁移的核心概念和对更为根本的学科知识结构进行深层理解上。理解的基本含义是指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深刻理解领会那些抽象的概念原理,在具体环境中灵活运用知识与技能的能力。笔者认为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理解能力起了很大作用。

《必修1》中离子反应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也使学生感到困难,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学习,教师在备课时可能要动一翻脑筋。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造成学生难以掌握离子反应的条件、离子反应实质等知识点的原因在于初中的基础知识跟不上。为了让初中与高中顺利衔接,我首先复习学生在初中熟悉的化学反应如下:

CO■+Ca(OH)■=CaCO■+H■O

NaCl+AgNO■=NaNO■+AgCl

HCl+NaOH=NaCl+H■O

Fe+H■SO■=FeSO■+H■

通过对学生熟悉的化学方程式的复习,学生在心理上感到熟悉、亲切,同时教师再适时与学生一起复习溶解度表,使学生平稳过渡到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条件、离子反应实质的学习,轻松地掌握新的化学知识,获得成就感。

如氧化还原反应。初中教材在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首次提出氧气反应的概念,在铁的冶炼原理时提出还原反应概念。只是从得失氧的角度去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学生所学的仅是知识点,并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割裂开来。而在高一化学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看待问题,使学生,从化合价的升降去分析、判断,从电子转移角度认识,并会判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氧化剂和还原剂,从而加深理解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实现能力的提升,促进知识层“面”的形成。

从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发展入手,揭示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的知识结构之中,新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由浅入深,螺旋上升不断深化,逐步达到比较完整的阶段,即做到初高中知识衔接,让学生脱离初中的死记硬背,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看待问题,易于逐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此反应的理解。本节内容要求学生复习初中常见元素化合价和常见原子团化合价,能运用化合价守零和电子守恒。同时学生也完成了由知识点到知识面的建立,而且此时教师可以利用第三个反应,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比较铁和铜的活泼性,从而理解还原剂的还原性比还原产物强。教师可提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让学生用集合形式表示出来。

从化学学科发展的知识体系来看,物质的量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科学研究中,是学生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所必需的基础知识。“物质的量”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难以理解,容易和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在高一化学教学中引入这一物理量时,可以从学习这个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更好地掌握这个这物理量,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让学生先自主讨论常用的基本物理量、符号及其单位,然后让学生到讲台上来展示讨论的结果,再及时进行总结归纳。

教师采用这样推导的方法设计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使学生发现新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类似的物理量,必然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同时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顺利地掌握本节知识,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深刻理解领会那些抽象的概念原理,在具体环境中灵活运用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例如:初中化学中的计算有化学式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高中化学的计算网络是以“物质的量”为核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完成由初中的“质量计算”到高中的“物质的量”的计算的过渡。同时通过复习相对原子质量,有利于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意义,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一些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比如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因此在高一时要适当补充。还有其他如有关“量差”法,十字交叉法,平均法,极端假设法等的应用,这些方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而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这些方法,那么在教课时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强化训练,并使学生逐步掌握并熟练使用。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高一起好阶段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立足于初中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深刻领会那些抽象的概念、原理,拥有超越教科书的知识与技能。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顺利地度过初高中的过渡期,为高中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6

关键词:新课改;高一化学;教学心得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88-01

广西的高中课改自2012年全面展开,课改四年来,尽管教师们经过不同的培训,但是在面对化学科的内容编排发生了很大变化,还增加了一些新的理论知识,同时又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显得无从适应;而很多学生刚进高中时,认为化学是一门很简单的学科,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觉得化学难学了,优势科目保不住了,甚至受到"当头一棒",少数同学开始丧失信心,甚至造成个别学生退学。这些现象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尤其是化学教师,如何尽快引导学生适应高中化学学习,怎样才能找到科学方法让学生摆脱困境,为他们树立宏伟目标,迈进理想的大学?经过几年的课改的教学,笔者也在不断摸索方法、反思自己的教学,现作一些总结,仅供大家参考。

1.做好初高中的教材衔接,找到正确的切入点

新课改后,高一化学内容与初中相差很大,做好初高中的教材衔接,对比初高中化学课程要求的异同点是高中第一个学期的大事,教师不急于赶进度,上新课之前要把初中化学教材看一遍,了解初中的化学教材已向学生介绍了与生活、生产相联系的化学知识,扩大了学生视野,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欲望。但是还要知道,初中的学习方法不同于高中,初中化学从事物的一般规律来认识事物的一般性质,而高中则要从一般规律和特殊性两个方面去认识事物的性质;初中化学知识更偏重于现象和应用,高中化学除了这两者还需要理论的支撑,如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的教学中,只是强调酸碱与酸碱指示剂的作用,能够通过一些指示剂区别生活、生产中的常见的酸碱,而浓硫酸只强调它的腐蚀性,而高中将分为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三个方面详细解读;氨气只介绍它的物理性质,而氨气的制取及化学性质是高中的知识;初中化学中的《原子结构》只知道原子的概念、原子的结构,却不知道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质量有多大。教师讲解这些知识时,就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上,然后作一些拓展,使知识深入浅出。高中必修1以实验开始,不仅让学生懂得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且通过复习初中学过的过滤、蒸发作铺垫,再去学习萃取、分液、蒸馏,给学生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中化学是在延伸初中的知识。再如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至过量,可以改为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至过量,还可以类推为二氧化硫通入澄清石灰水至过量……,让学生感觉到进入高中,学习化学开阔了视野,化学让我们的世界变化无穷、魅力十足。

2.高中化学知识螺旋式上升,切勿一竿子插到底

新课改后,高中化学必修的内容与以往必修内容大有不同,课改后的必修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分科后还有侧重点。人教版在原有的内容上增加了胶体知识、核素的概念、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原电池、化学反应的限度与速率、工业合成氨等;有机化学中烷烃、烯烃、乙醇、乙酸也作了介绍。有一些教师习惯了旧教材、旧教法,感觉教学内容多,课时少,担心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上课列罗很多知识给学生,把涉及到的横向、纵向知识全一股脑儿抛给学生,让学生听起来感觉像在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是以课本为主,还是相信老师?"毫无疑问,这样上课违背了新课改的意图。作为教师应该要将高中的所有化学课本看一遍,要理解课改后的高中化学知识是螺旋式上升,如电解质、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原电池、化学反应的限度与速率、工业合成氨在选修4还有讲解,有机化学、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在选修3还要系统学习……,千万不要按课改前的教学内容,对于某个知识点要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留任何悬念,也就是一竿子插到底。必修化学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即可,不随便添加内容,如物质的量这个知识点,课改后只给三课时,是课改前的一半,这就考验教师的备课能力了,物质的量及衍生出来的物理量都比较抽象,首先让学生理解概念,然后理解物质的量是一座什么样的桥梁将宏观物质与微观物质联系起来的,就把几个公式的应用也解决了。如上硝酸、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有的教师按旧教法分开上,不但浪费时间,而且不能更好对比二者的氧化性差异,学生掌握不了系统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理解课改精神,让学生感受课改后带来的好处。

3.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上一篇明月寄相思

下一篇友情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