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艺术设计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艺术设计教育

艺术设计教育范文1

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

在我国高等教育已趋向大众化的今天,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面向市场,寻找社会需求,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职业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市场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道路。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完全一致,那就是素质加能力加专长。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艺术设计领域中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贯穿人文素质和艺术设计专业素质的培养,注意熟练的专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的培养,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材的编写和选用等一系列教育环节,都要围绕这个培养目标来确定,为社会培养外向、复合、应用型人才。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专业结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找到它们的最佳结合点,深人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在专业设置上应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以实用学科为主导,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1.视觉传达专业与广告学专业结合的优化整合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专业,是在艺术设计高等教育中一个较为成熟的专业。长期以来,以培养从事广告、包装等行业的视觉设计的专用人才,主要研究包装装满等视觉传播媒介外的形式美设计,而很少涉及市场的需求调研、消费者心理的分析以及传播的内容、方式、功能和传播规律等问题。而广告学专业的教学是一门以研究大众传播媒介、广告策划和创意、广告管理执行为主的新兴学科。它更注意培养学生理性的市场调研、市场分析、产品形象定位和广告策划与管理。同时也强调广告的创意和创造性方法的训练,主要培养从事广告策划创意和管理的广告人。如果视觉传达设计注重的是纯审美的设计与制作,那么广告学则注重创意与策划。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人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所从事的广告、包装、平面设计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已不再是昔日的单纯的广而告之和商品装满,而已扩大到企业或机构的一切产品服务及事业推广等各个领域,已逐渐成为与企业、市场营销密切相关的,整合营销、传播设计的一部分。客观上,市场所需的优秀设计人才是既有视觉形式美的设计能力,更要懂得消费市场、消费心理、广告策划、媒介传播、经济营销和设计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我们将广告学专业的内容介人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中,把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从孤立的艺术设计范围中纳人至整合传播、市场营销与视觉设计的集合体,并从传播、市场、创意、数码技术等方面注人生机,使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和广告学专业在教学结构上优化整合,形成新的学科特点,并根据市场的变化,将课程溶人到专题设计中进行,从理论教学与实践两方面考核学生的设计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艺术设计与计算机应用双专科二十一世纪,随着整个人类社会进人信息时代、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影视化等多媒体艺术设计,对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提出了质疑,培养什么样的艺术设计师?艺术设计师应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质?如何改变艺术设计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具有我系特色的,符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求的新的艺术设计新体系,是本项目研究的重点。在本项目立项的同时,于2001年9月招收了第一批学制四年的艺术设计与计算机应用双专科学生,2(X)5年7月,首批学生将圆满完成学业,获取双专科文凭。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其应用主要有图形图像、视频音频、二维三维、静态动态等任意形式的组合,为艺术设计增添了一种全新的媒介,使影视、广告、动画、网页、产品、环境乃至各种图形图像和文档设计的表现有了质的飞跃,我们在重视培养学生手绘技法和模型制作的传统技能的同时,要求学生学习各种计算机软件,目的是将学生从传统的“绘、写、刻、印”等概念中解放出来,从而获得表现的自由和便利,并运用计算机辅助手段进行全新的创作,掌握和精通计算机艺术设计的技能。经过几年的探索与不断地革新,使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的课程以实用性、实践性、先进性、复合性、创造性为主要特色,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课程于2002年7月获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优秀课程一等奖,近几年又不断充实新的内容,进行国际交流,由德国资深平面动画设计师Mr.瑙。,月Cke在我系开设多媒体与动画课程。同时派相关教师到上海交通大学学习多媒体互动课程,了解国内最新的多媒体设计信息,充实到教学中去,该课程的教学课件已于2004年9月获得江苏省高等院校优秀课件的“好课件奖”。20()3年7月艺术设计与计算机应用双专科的学生参加江苏省高校大学生计算机竞赛中荣获二等奖,对于民办院校的学生能在这种比赛中脱颖而出是很不容易的。

3.根据市场需求,增设多媒体设计专业去年下半年在学院领导的统一部署下,我系组织学科建设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对无锡新区及有关企业、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及有关企业、上海有关设计公司等进行调研,深人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寻求新的专业增长点,通过对苏州鸿鹰动画制作有限公司、苏州宏广动画制作有限公司、无锡火鸟动画制作有限公司,无锡圆造动画制作有限公司、无锡东强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考察,我们发现这些单位缺乏经过高校培养的,有系统专业知识的设计师和技术人员,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我系和无锡东强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无锡火鸟动画制作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我们和这些公司的设计人员一起讨论培养计划,制定教学大纲,进行课程的规划和设计,并确定教学实践的时间和具体事宜,同时邀请这些公司有实践经验的设计人员担任我系有关课程(例:动画造型设计、动画技法、动作设计等课程)的教学,打破专业教学只有同类专业教师主讲的惯例,使学生能及进了解到设计最前沿的信息、表现形式、操作技能,同时定向为公司培养他们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互相合作、互惠互利,我系于2以抖年9月正式招收多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

三、抓好课程建设,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是确保人才培养规格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项目研究了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相匹配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抓好课程建设作为研究的重点。为了使我系设计教学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就必须从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在设计教学观念上进行根本性的转变,对设计教学进行再认识。建立“以学生为本,实践第一”的教学理论,研究教学与实践的最佳组合形式,逐步形成支撑和构成具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框架。

1.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对“建筑室内设计”课程重新整合随着现代装饰技术、材料的不断突破与发展,设计思潮的不断更新,高等教育中原有的室内设计类课程已远远跟不上时展的步伐。本项目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对“建筑室内设计”课程从课程内容、授课方式、指导实践环节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与创新。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模式和培养计划的特点,本项目注重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建筑室内设计的实际的设计能力,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加综合素质的养成为主线来设计课程,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减弱学科理论的系统性、严密性和完整性,在课时上压缩理论教学课时,增加设计实践的教学时间,同时强调理论教学要为实践教学服务,使本课程改革紧扣实时性、应用性、规范性、实践性、创新性。

(l)教材内容改革:由于建筑室内设计是一门实时性很强的课程,为了充分体现先进性的特点,我们不断进行教材的调整,把当前最新的设计新技术、新材料、新思维替换原有的相关内容,不断更新原有的知识结构,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时代同步的专业信息。此外,我们也选择了一些其它室内专业书籍,作为可看的参考资料,向学生推荐,这样学生的知识面就会有更大的扩展,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

(2)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利用详实的图片作品,方案实例,工程剖析,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设计原理。在训练学生手工绘制方案的同时,加强学生利用电脑制图的技能,为他们走出校园,更好的适应社会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3)课程前期考察:在进行一项设计之前,我们都要求学生对相关设计内容、地点、相关材料以及当地的人文、地理、气候等情况有一个充分、有效地考察。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才能更好的体现文化内涵,人文色彩和地方特色,使作品散发长久的生命力。

(4)增强实践教学:在教授本课程时,我们不仅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吸取,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获取。由于室内设计课程本身是一门实践性相当高的学科,所有的理论都需要通过实践来体现,所以我们不仅安排学生进行虚拟的设计创作,更让有条件的学生参与社会设计方案的实践,通过实际的设计创作,进一步提高设计动手与思维能力。

(5)规范教学:室内设计课程不同于其它设计类课程,它与建筑紧密联系的特征,使得在教授课程中的规划性、严谨性显得尤为重要。由作图习惯开始到设计领域里的知识规范都要—向学生传授。这样才能保证今后学生的设计方案因没有规范性而导致失误的产生。

(6)参与、创新:鼓励学生利用课余与部分课上时间进行竞赛创作,使学生形成竞争意识、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通过参与社会竞标、竞赛等方式进行全面提高,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可以更多的向学生传授实践功能。

(7)网络化教学:为了进一步跟上时代的发展,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学习平台,我们还利用了丰富的玩temet资源,不断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设计网站,扩大学生的知识吸收面。本课程2003年10月获南洋学院优秀课程一等奖,于2以抖年8月获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课程二等奖。

2.引进国际前沿、国内领先的课程,增添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艺术的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艺术和科学的结合,使造型艺术不断出现了许多新的表达形式,在那些新的表达形式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造型具有“动”这个最重要的要素。二十世纪的造型艺术,基于对科学的关注和直接应用,开创了“光”和“动”的艺术这一新的领域,一些具有时间要素的动的作品,展示了前所未有的新的视觉效果。动造型的教学研究,是中国设计教学体系中一个全新的课程,该课程在以往的平面、立体课程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了时间、空间、动的要素,使设计创!}练从二维、三维进人多维训练阶段。学生创作的作品,已不再是单一的、静止的形态,融人了动的因素,使作品显现出无限的生命力,以此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意识,引发学生从多角度、多视点观察事物,从而寻找更好的表现手段来展现事物。同时使学生在学习动造型最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了解材料的构造与特征、加工的方法和技巧,并培养他们动手制作的能力,强调技能的训练。课程的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这样一个全新的概念。动造型的教学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

(l)利用自然风力变化的造型;

(2)利用人工动力变化的造型;

(3)利用磁力变化的造型。

同时,还利用光几水、声音、图像等变化的过程,利用这些表现手法,进一步创造出非物资要素的表现。如动本身以及光、流体、气体、映像、音、色彩、热能、摄影等,根据这些要素创造的造型,在动造型的教学研究中占据广泛的位置,使动造型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这样一个全新的概念。从2(X)3年起,在艺术设计系4个班级中开设了动造型课程。学生对此课程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并根据课题要求,将一切可能联想到的动的效果,用形态表现出来,在我院艺术设计系展厅举办了动造型教学成果展。该课程于2004年8月获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优秀课程一等奖。本项目通过课程整合,保留精华,增添新的内容、方法、手段,同时强化计算机应用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水平,以至兄弟院校的同行专家评价我们的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的水平已经接近本科,也正因为如此,艺术设计专业历年来就业率一直高达百分之百。

四、狠抓教育质量,使教学改革成果落到实处

1.抓教育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几年来,我系已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结合,以专职为主的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比例的30%,中级职称占35%,同时注意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他们读在职研究生,不断提高自己,同时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对大学毕业两年以内的青年教师,指定教授、副教授进行指导,制订培养计划,促进青年教师尽快胜任教学,确保教学质量。系领导在检查、督促教案的同时,经常下课堂听课。学院每年都举行青年教师讲课比赛。2(X)4年我系五位老师参加南洋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位获二等奖,其余四位获三等获,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艺术设计教育范文2

 

1 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概述

 

关于国内的艺术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探讨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单纯的理论课堂学习,这种模式下主要是以教材知识的传授,传授的重心主要针对艺术的社会本质,认识本质以及审美本质等,并对艺术各个门类的基本概念进行了介绍;在第二个阶段,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的教学设备也在不断地完善之中,逐渐出现了理论和多媒体声像相结合。

 

国内艺术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探讨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单一的纯理论课堂学习,这种模式以教材知识传授为主,重心在艺术的社会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以及艺术门类的基本概念;第二个阶段,是随着各大高校教学设备的逐步完善提升,开始出现教学理论与多媒体声像相结合,以教师课件引导学生创造性学习,感性地认识各种艺术门类的影像资料,这也是新时期教学模式中不可或缺的第二维度。

 

2 艺术设计特点和理论教育创新

 

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同时艺术设计也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所以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作用于生活。

 

在当今的背景下,一方面,人们对于艺术设计的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而且另一方面,目前的艺术设计也在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呈现出了多种设计风格和流派共存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设计出不仅能够满足大众的需求,还要力争做到与众不同,最需要的就是创新的精神。 

 

3 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改革措施

 

“艺术设计”是中国大陆教育部于1997年确定的本科招生学科名称,在英文中并无对应的翻译。在中国大陆教育部门的设计类学科分类中,艺术设计和工业设计是并列的关系,比如平面设计、展示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装饰设计、服装设计等。当然,设计概念本身就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设计仅指工业设计。不过一般说到设计都是指广义的设计概念,即包含艺术设计部分的设计。下面我们对艺术设计教育的改进措施进行一个分析。

 

3.1 根据专业教学需求,构建科学合理课程体系。要结合专业的特点和方向以及院校的培养目标来确定课程设置,学分的分配以及实习实训的内容。根据目前的市场形势和人才需求,各个高职院校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职业精神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根据市场的需求,对高职院校的课程进行调整,使得专业结构,课程安排更加合理,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部分。

 

3.2 要重视教学理念的创新,并结合目前艺术设计的新方向,将这些新的潮流引入到日常的教学中。作为艺术设计的教师必须时刻地与时俱进,并活跃正确的设计思路。让学生认识到艺术设计并不是单纯的描摹或者借鉴,而是一种先进的思维方式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3.3 加强对学生设计理论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专业设计水平。艺术设计专业注重技能培养非常重要,但是同样需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知识面。注重设计之前的市场调研工作方面的课程,积极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了解社会,分析市场。要重视教学的关联性,因为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往往设计并不是单纯地让人欣赏的,而是大部分的设计是为销售服务,通过关联性教学才能够做好这一点。

 

3.4 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创造是设计的本质,而这种设计的创造就是来源于设计师的创造性的思维。具有个性的设计师往往能够设计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对于平面设计教学,就应当重视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鼓励学生表达出自身的个性化设计风格。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放开思维的束缚,大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4 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高职艺术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国外的教育模式可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我们也不能够照搬国外的经验。在以往的艺术设计教学大部分都是以知识的传授为本位,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和灌输为主要的方式。新的教学模式建立在多媒体影音教学与教材教学的两级平台之上,虽然目前的艺术理论课堂教学仍处于第二阶段的长足发展中,但从长远来看,在深化教学的追求中,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可以产生更深入、更有效的影响。

艺术设计教育范文3

 

21世纪是创新的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迅猛发展,现如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之前的应试教育已不再是唯一与必须,更多的是学生思维与技能的全面提升。因此,创新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旗帜,成为全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必须改变目前“死记硬背”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展开想象空间,以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来进行学习,这种创新型思维教育模式将成为新时代的标杆。

 

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化,特别是在西方现代思潮的冲击下,我国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在不断地加快。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各工艺美术学院及综合院校将专业方向进行调整,设立了平面设计、环境设计、动漫设计、工业设计等各相关细化分类的专业。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国内经济迅猛发展,市场对设计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为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对艺术设计工作者不断提出的高要求,我国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政策,进而使得高等艺术教育迅速膨胀。1998年教育部将艺术设计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名称正式确定后,各大高校相继开始开设艺术系,大量招收艺术类学生,年招生量超过上百万人。如此庞大的招生量,不仅为社会培养了艺术人才,也为学校带来了创造性的经济效益。

 

如此大规模的发展,表面上好似提升了中国艺术设计教育水平,使得艺术设计教育全民化,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原本艺术设计所培养的人才是为满足市场的需求,因为社会的发展、经济的提升都离不开设计。然而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艺术设计教育在应对目前大批量高要求的人才需求下,反而显得力不从心。从目前社会现实情况来看,飞速发展的艺术设计专业并未使我国的设计水平提升,也未能使我国在设计界取得相应的成绩。学生在经历四年高等教育进入社会后,才发现很多实践的内容并未掌握,所学相关的理论知识也只是纸上谈兵。毕业生专业水平逐年下降,尤其是艺术设计中最重要的创新意识更不能很好地展现,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高要求,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也变得越来越严峻。

 

这是因为许多学校在整体规划不全面、教学资源配备不足,以及师资力量短缺的情况下,盲目扩大招生,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高额的经济效益。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有些学生并非是喜欢艺术而学艺术,而是为了上学才学艺术,大量滥竽充数者导致艺术专业素质水平降低,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当然,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也存在问题,现有的教学模式过于陈旧,缺少互动与启发,空洞的理论教育传授与艺术设计原本所强调的“想”的初衷相背离,使得学生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降低。

 

艺术设计是专业性极强的实践课程,需要学生有足够的经验去面对实际工作中高难度任务,并在实践中有能力去解决问题。然而现在的学生缺乏最基本的思维与技术,很多设计只是一味地抄袭,而从未想过如何构思与表达。动手能力弱,执行能力差,知识与实践相脱节。根据目前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现状,就需要我们找出问题的根源,尽快去解决问题。而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创新”理念的培养。创新是一个人素质、能力的体现,是知识文化的积淀和修养的综合表现。艺术设计教育需要以全新的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出全新的创新型人才。从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入手,培养学生的敏锐性,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自我创新,最终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更加得心应手,成为高素质、多元化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1世纪是高速发展的社会,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知识的积累,而知识的积累与提升又离不开创新思维的表达。创新思维是人主观能动力的展现,通过对事物的观察,采用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与解决问题,是创新意识的目的所在。将创新思维应用于艺术设计教育中,从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模式入手,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与创新能力。

 

1.树立正确的设计教育观念,摆脱固化教学模式

 

目前,创新意识已成为全世界教育体制共同改革的目标。设计的灵魂在于创新,而创新的表现在于个人能力素质的提升,以及文化修养的综合表现,社会所需要的是拥有高技能、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却与此理念相悖。我们很多教育模式仍是应试教育,教师讲学生听的古板教学,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及脑力培养过于疏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心态,看看学生对什么比较感兴趣,然后以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基础,进行选择和定向的培养训练。在实践教学中多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授课中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加授课的趣味互动,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多元化教学模式

 

随着当下时代与社会的大接轨,专业学科的教学均已打破固定模式,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的同时,还会涉及到人文、自然、经济等多学科知识。各学科之间开始相互融合、渗透,从而达到知识资源共享的层面。教师要鼓励学生既要掌握本专业知识又要广泛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培养独特的创新思维,有助于其在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这样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当代专业教学发展的重要趋势。

 

3.提高实践能力的培养

 

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实践是设计的前提,虽说传统教学也给学生提供了创作的空间,但多半是基于课堂中的封闭式训练,学生直到毕业才有机会接触社会实践。然而这种接触让许多学生产生了胆怯心理,因为大学期间根本没有系统的实际操作。不了解社会的需求,如何进行设计?怎样将理论知识运用其中?成了毕业生的首要难题。其实在校期间教师虽然都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这个思维并没有建立在一个实际的方案中。在作品表达上,因为没有特定的实际需求,学生的作品多半是天马行空、不切实际的表现。

 

也有学生一味地抄袭和模仿,自身的设计缺少创意没有特色,甚至有些作品完全雷同。还有学生利用电脑软件将若干个图形进行拼凑,认为只要拼凑出绚丽的色彩、超炫的图案,就自认为是一张创意作品。殊不知一幅好的作品是需要想象、创造、定位等一系列环节连贯完成的。因此在教学上如何将构思与实践相结合,成为了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企业或设计公司合作,由教师带领并指导学生,根据实际的市场需求通过教与学有针对性地制作相应的设计作品,使学生尽快从教室走入市场,与社会接轨,得到真正的锻炼。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深入了解市场行情,掌握时展趋势,熟悉设计流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符合用人单位实际需求,设计出更具人性化的设计作品有着极大的帮助。

 

4.培养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是思维展开的臂膀,知识是有限的,对于知识的了解,想象其实更为重要。因为想象是无限的,可以无限伸展包罗整个宇宙。艺术设计是门创造性的学科,创新是设计的灵魂,只有在设计中强调创新思维表现,才能达到设计的独一无二与活力。而“想”就是锻炼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人类无限的想象力是推动科学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动力。学生好奇心较强,凡事都喜欢一探究竟。对此,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激励和鼓励学生大胆去“想”。对学生的想象不应加以批评、讽刺,应积极引导学生勇于探索,把想象变为现实,敢于创造独特性。在教学模式上采用开放式、活动式、探索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给学生创造自由、愉快的学术氛围,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著名的心理学家鲁宾斯曾说过任何的思维模式,无论再怎么抽象,都是从观察入手。要想有好的思维能力,前提是是否有敏锐的观察力。观察得是否彻底、是否深刻决定着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要着重加强学生敏锐力的培养。教师要不断地起主导作用,告诫学生每次在观察之前,如何根据目的、任务及要求,对事物进行正确的判断与分析。如何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对事物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及时的总结等。引导学生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对所研究的事物作细致入微的观察,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当兴趣被激发后,学生的脑海中才会产生诸多灵感,通过这些创新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总 结

 

综上所述,多元化的社会模式下,各行各业都在改革中寻求收益,艺术设计教育也应在改革中求发展。设计界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艺术设计教育中要想培养出高素质优秀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就必须革新教育模式。进行创造性的教与学,对学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艺术设计教育和实践要落实于人才思维和能力培养的全过程,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改变教学的固化模式,同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设计人才的可持续性发展。

艺术设计教育范文4

关键词:艺术设计;民间美术;教育;传承

艺术设计教育在现阶段的社会中获得了广泛的重视,由于环境稳定,艺术文化领域获得了充足的外部条件。民间美术是艺术设计教育中的组成部分,但正在走向没落,学习者更多倾向于当前流行的艺术形式,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并不大,由此导致民间美术的传承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根据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和民间美术的特点,合理选择传承方法,保留民间美术教育的固有组成部分,减少民间美术瑰宝的流失,是今后的重点工作。

一、民间美术传承的困境分析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民间美术的时间较长,拥有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过程中,比较追求的是新兴艺术类型以及流行的教育方法,民间美术的传统性,与当前的艺术设计并不符合,二者虽然在本质上都隶属于艺术的范畴,但在发展道路上却走出了两个方向。所以,民间美术传承出现了较大的困境。首先,民间美术的学习者不断的减少。艺术设计经历的每一次历史变迁,都将改变研究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民间美术虽然也随着历史的推移而改变,但改变的幅度非常小,其想要更多的保留传统内容。学习者主要是跟随大的潮流来发展,因此他们对民间美术的兴趣程度较低。其次,民间美术的内容与现代艺术设计出现了冲突。对于民间美术而言,无论是创新还是内部体系的优化,都必须在一定的规范内进行,一旦有人尝试打破固有的规则,就会遭到相关人士的谴责,甚至是引起极大的舆论压力。与之相反的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讲究的是个人的极限创造和天马行空的想象,追求各种打破常规的艺术形式。二者在观念、方法上的冲突,导致很多人都选择了现代艺术设计,主观上抛弃了民间美术。第三,国家对民间美术和现代艺术设计,均保持中立态度。这就导致民间美术失去了最大的支持,后续发展表现为乏力状态。

二、民间美术传承的可行性分析

艺术设计教育在长久的探讨和分析中,认为民间美术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项目较多,其中有相当数量的项目,都隶属于民间美术的范畴。一旦民间美术失传,艺术设计教育的空洞就无法弥补,对国内的艺术事业发展将构成严重的威胁。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艺术设计教育中民间美术的传承,必须要在可行性上进行分析,才能明确相关执行措施。

1、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了较大的平台

民间美术的传承,倘若要在客观上获得较大的提升,就必须借助艺术设计教育的平台作用。在国家看来,民间美术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瑰宝,但如果执行一系列的强硬措施,势必会在艺术设计教育中产生较强的负面影响,这并不是最好的结果。为了能够将民间美术更好的传承下去,分析其中的一种可行性为,将艺术设计教育作为基础平台,广泛开展民间美术传承。首先,艺术设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无论是在理论水平上,还是在专业基础上,均有良好的条件和能力,可作为民间美术传承的有效载体。其次,艺术设计教育的各个院校,均具有广泛的硬件设备,这正是民间美术所需要的。所以,艺术设计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占有了绝大部分的艺术空间,但却在不知不觉中为民间美术传承提供了较大的平台,有利于民间美术在“绝望”之际获得新的进步。

2、艺术设计教育帮助民间美术获得延伸

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民间美术之所以在现阶段的学习者、拥戴者比较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民间美术守着固有的内容,未进行全面的延伸和创新,给不了社会需要的东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申请过程中,民间美术更像是“一个未被开启的大门”,同时还有很多的人守着,不希望民间美术获得延伸。艺术设计教育在长久的发展中,最大的功能就在于,帮助任何一种存在的、已知的艺术形式进行发展,民间美术也不例外。第一,艺术设计教育的研究方向,多数是当前比较流行的内容。倘若民间美术能够适当的与当下研究相互结合,相信可以获得较大的创新,学习者和拥戴者的数量将增加,为传承提供更多的帮助。第二,艺术设计教育的固有研究成果,完全可以与民间美术进行共享。由于国内的艺术领域发展,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将民间美术和现代艺术相结合,是一条可行性较高的研究路径。第三,艺术设计教育,已经是公认的“大环境上的艺术类别”,民间美术是被包括在内的。前者有必要向后者进行延伸处理,并获得更大的价值。

三、艺术设计教育中民间美术的传承措施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民间美术的传承并不容易。从价值的角度来分析,民间美术所拥有的价值是无限的,但必须获得相关领域和社会的认可,否则依然不能进行有效的传承。艺术设计教育为民间美术提供了较大的平台,还可以促使民间美术更好的延伸,传承可行性是可以肯定的。研究民间美术传承的具体措施,需要结合当前的客观情况来完成,避免造成传承方向的错误和内容的缺失。

1、培养民间美术教育的师资队伍

民间美术的传承,必须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获得提升,否则很容易“各自为政”,造成民间美术的派别、门类过多,对将来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传承目标,认为培养民间美术教育的队伍,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应将民间美术的一些高手,或者是公认的艺术大师邀请到院校当中,逐步建立纯正的民间美术师资队伍。例如,天津的泥人张,是我国民间美术的公认代表。泥人张的第三代传人——张景祜,就曾经被邀请到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进行教学。陕西的民间剪纸艺术大师——库淑兰也曾被邀请过。这些艺术大师在社会上具有相当的影响力,是民间美术教育队伍最需要的人。其次,师资队伍在建设过程中,还应该明确每一位教师的具体责任。民间美术的传承工作,不能再依靠传统的“收弟子”形式来完成,必须要考虑到社会的发展与需求。将每一位艺术大师的责任、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明确后,便于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增加民间美术的学习者、拥戴者。

2、开设民间美术课程

艺术设计教育中民间美术的传承,在获得师资力量的帮助下,应进一步的开展相匹配的课程内容。当前的艺术教育比较开放,但不可能无任何的规章、制度,开设民间美术课程,是为了让学生系统的学习民间美术的内容,丰富自身的艺术内涵。当学生拥有一定的基础之后,才可以进一步的拓展训练,逐步了解到民间美术的更多内容,完成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本文认为,民间美术要改变目前的状况而真正地“活”起来,学校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高等学校设计艺术专业的文化情境中,通过组织民间艺术家、专业教师传授知识与技艺,可使民间美术的技艺与民间美术的精神得到传承与延续,实现民间美术的再创新。这样不仅为民间美术提供了新内容,同时也给民间美术提供了新形式。当主体对象发生根本性改变以后,重新融合后的民间美术必将产生新的艺术生命力。民间美术课程包括理论和技法两个方面。理论方面,可讲授我国各种类型的传统民间美术发展演变的历史、不同地域文化下的民间美术的风格特色,以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技法方面,可讲授一些民间美术的材料、工具、制作过程、生产工艺等,以培养学生对于民间美术的制作能力。

3、增加民间美术专题讲座、现场展演

民间美术经过历史的影响,自身的组成内容和各种文化内涵都比较丰富,想要将这些东西更好的传承下去,就应该将民间美术的内容充分展示出来,并以此来获得更多人的支持。增加民间美术专题讲座、现场展演,是一项高度可行的措施。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不仅能够让学院内的人深入了解民间艺术,同时在展演过程中,吸引了相关机构、企业的注意,联合进行民间美术的传承,进一步扩大了工作的空间。例如,校企联合过程中,开展民间美术专题讲座、展演,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相关机构、企业进行工作,既能将民间美术更好的传承下去,同时还可以在价值的创造上有所提升。建议在今后的专题讲座、展演工作中,可以尝试采用高校的专职教师授课和邀请民间艺人进行专题讲座与现场展演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利用高校的区域优势,加强民间美术教育。所谓区域优势指的是可以以高校所在的周边地区较发达的民间美术类型作为学习和研究的重点。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是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民间美术的发展是不能脱离民族文化特别是本土文化情境的,因而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将民间美术引入高等学校设计教育,要充分利用其地域性的特点。

四、总结

本文对艺术设计教育中民间美术的传承展开分析,当前的民间艺术获得了社会和业界的双重肯定,传承工作正在紧密开展,成果方面非常丰硕。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民间美术将获得更高的传承水平。

作者:陶涛 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新词.当代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对传统民间美术资源的传承[J].大舞台,2013,09:221-222.

[2]辛琳琳.民间美术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J].大舞台,2010,10:190-191.

艺术设计教育范文5

关键词:民族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民族特色探析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艺术设计将面临高智能领域的挑战。作为培养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的民族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任重而道远。

一、民族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应具有民族特色

1.民族院校的责任和义务。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对人才的需求和竞争是激烈的,这就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们培养的人才如何才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在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各国都清醒地认识到并开始关注教育立足民族传统文化的问题,都把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发扬民族传统精神纳入自己的主导性工作之中。学生只有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才能奠定他们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价值观念、文化修养、行为规范,才能帮助他们在民族情感、国家意识上树立起精神根基,所以民族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及时参与到民族文化遗产的普查、研究和教学工作中去,不仅仅是现实的选择,更是民族院校教育责任和义务的必然。

2.民族院校的人才、地域优势。近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高校间合并、师资重组已经完成,民族院校所设专业开始着眼于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并逐步向多专业、多学科的综合性高校发展,除传统的理工、文史、艺术专业外,还增设了经济、法律、旅游等专业,师资也逐渐呈现出高素质、高学历、年轻化。而民族文化遗产由于其涉猎的广泛性,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介入,这一点在民族院校内部人才和专业合作上能够得以实现。

另外,民族院校大都设在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交通条件便利,这就使民族院校发展本地区民族文化遗产普查、研究具备了地域方便的优势,从而使该项工作能做到投入少、见效快。这在当前研究经费不足和民族文化遗产急剧消亡的情况下是有现实意义的。

3.科研、教学的提升和互动。民族院校由于受地域、信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院校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能立足本地、因地制宜,以本地区民族文化遗产普查、研究作为切入点,利用自身在地域上的优势和其他高校以及科研机构建立信息和技术合作,必将有助于科研和学术的深入和提升。同时科研的深入也必将带动教学方式和内容的进一步改革。通过对地方民间艺术的普查、研究,可借助其资源来丰富和完善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如在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学生接受的都是西方三大构成的造型体系和色彩观念,而对根植本民族土壤中的民间造型和色彩体系知之甚少。民间艺术以其造型质朴、宽泛开放的内涵与现代设计艺术的某些观点形态息息相通,对它的认知和解读也必将使学生加深对艺术的理解。

另外,民族传统文化在民族院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实现,除了培养和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外,同时也有助于民族文化遗产普查和研究的深入,因为民族院校的生源大多数来自于本地市州或所辖的县、乡、村等少数民族地区,而地方的民族文化遗产又都集中遗存在这里,所以民族院校在发展民族文化遗产普查研究工作中能够得到学生及时、可靠的田野信息反馈。当学生掌握了这些民间造型和色彩运用规律,又能够很好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就完全有理由抛开文化形式的束缚,尽可能用现代设计语言去设计能够传递传统文化内涵的符号。到那时,我们能够自豪地说,我们继承和发扬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灵魂与精髓。

二、民族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与创新途径

1.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艺术设计教育能力。民族院校要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信息、网络等方面的建设,保证投入一定量的资金和设备,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将计算机、辅助教学(CAD)多媒体、网络信息应用于教学,使学生及时了解掌握本专业前沿的学术动态,增强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另外,民族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增强科技开发能力,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教育领域的技术革命。

2.走向社会寻求更大的发展。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民族院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民族院校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艺术设计的教学质量和特色直接影响到这个专业的生存和发展。院校要拓宽对外交往的渠道,多种形式地积极发展艺术设计教育。

(1)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网络,开展网络教育,实现资源共享。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选修其他一些艺术设计院校的课程,时间可以灵活安排,作业和考试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完成。修满学分后同样可以获得学历证明,一些学生可以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这可使我国艺术设计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这种形式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拓宽知识面。另外,借鉴发达国家设计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成功经验,有利于加快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与国际化接轨的步伐。

(2)与企业联合办学,可以促进教学科研与生产的有机结合。民族院校与企业成立校企技术中心,进行企业技术难题攻关,科技成果转化、新技术推广、新产品开发、人员培训等方面合作。院校可以发挥科研和培养人才方面的长处,与企业在产品研制、工艺改进等方面联合立项,联合攻关,搞科技开发。这样做可以避免科研内容与企业所需的项目之间脱节,使院校的科研紧密结合企业发展需要,做到有的放矢。为了加速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院校定期召集师生和热心于艺术设计教育的企业家一起座谈,倾听他们对现有课程体系的评价意见。了解掌握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情况和要求,从而增进相互了解。教师经常到企业参加调研活动,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之路,用新的科研成果不断丰富教材内容。

此外,学校还可以为企业举办各种培训班及技术讲座,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企业可以为院校提供实习基地,使学生有机会接触社会,参加生产实践,学校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使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便适应社会需要。

结语

当今,艺术设计教育与社会生活,尤其是经济生活的关系变得更加密不可分,以创意新颖、科学、经济、美观、适用为设计原则的标尺,时刻度量着艺术设计教育理念、设计价值定位、设计材料审美,时刻激活着相互关系间的互动。因此,艺术设计教育要注重“教”与“学”“理论”与“实践”“学校”与“市场”的真诚对话。

艺术设计教育范文6

———当“创意产业”这个词汇日渐成为国内官员、学者乃至记者口中的时髦称谓时,中国的“创意人”阶层的崛起亦将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根据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的《创意经济》书中的统计,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2004年年底在上海结束的“2004中国创意产业发展论坛”,也及时地向我们传达了与会专家的如下共识:创意经济必将成为引领中国城市发展、城市创新的一股重要力量;[1]———“今后3至5年内,要重点扶持、优先发展10大文化创意产业。”[2]———相对而言,一些应用型的艺术专业则受到众多考生和家长的追捧,这些专业以设计类专业为主,如: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等。[3]———毕业即失业“向下的青春”的沉重感令人窒息。[4]从以上咨讯我们不难看出,目前我国艺术设计作为“创意产业”的一部分,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走势看好,前景广阔。这是市场需求的表现。但同时不容忽视的是,每年我国仍有大量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命运。我认为,理论不能联系实际,产学脱节,学生没有经过实践的锻炼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相比较纯艺术的个体性、非实用性而言,艺术设计是综合性的、实用性的,较多强调的是设计与生产的契合、设计与大众的沟通。“美术和任何一种单纯的艺术活动是非常个人化的东西,是艺术家个人的表现;而设计则是为他人服务的活动。一个是为本人,一个是为他人,为社会和为市场。”[5]因此,我认为在当前众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缺乏产学结合,缺少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的现状下。改进我们专业实践课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专业实践学习模拟近似企业实践的真实环境是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之一。 实战模拟教学法在国外的教学新方法中也有所体现:法国奥登西亚南特管理研究所(AudenciaNantes)一项代号为杰西(Jessie)的商业仿真课程,在这门课程中,他们以三人到五人为一组的方式,参与到由各种商品所构成的虚拟市场中,并学习如何管理与经营,学生则分别扮演企业法人代表和经理人进行分工负责。在仿真课程里,每组学生必须设法在一定时间内尽可能地赚到钱,为了达成此目标,所有学生就会共同合作管理一家虚拟企业,他们既要处理组内的紧张压力,又要团结一致和其它企业竞争。目前,杰西和其它仿真游戏已列为必修课程,如果想取得企管硕士学位就得修完48个学分,其中六个学分是仿真游戏。下面我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教学探索与体验,谈谈我对“模拟教学法”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中的点滴认识。

一、模拟教学法的运用 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一般的做法是老师根据教学计划设置虚拟的命题,然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最后老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对学生考评。而模拟教学法,则要求师生共同营造近似企业的实战环境,以企业运营真实案例的程序为指导,以招标的方式开始进行教学,最后以竞标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评。 (一)注册“企业”,分派“员工”。我通常根据学生名单将该班注册为5个左右的“企业”。艺术设计专业班级的学生人数一般为30人以内,每个“企业”的“员工”人数均在6人左右,这与现在真实的设计企业或项目小组的人员大致相同。人数适中,“企业”便于管理,交流充分。 (二)明确职责,分工协作。我指导、协助各“企业”建立管理机制。鼓励学生创建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选出“企业”负责人,负责管理、组织“员工”良性运作,并对“员工”进行考评。启发学生“解剖”自己,根据自己的特点明确自我在“企业”中的定位,认识到自己在“企业”中的岗位职责与作用。 (三)公布“招标”启事。我把实践课题的教学内容以公开“招标”的方式传达给各“企业”。内容包括设计项目、招标要求、开标时间等。 (四)指导、监督各“企业”依据设计程序制定设计计划书,保证设计进度按计划进行。 (五)组织“开标”会。 1.各“企业”将设计方案编订成册,形成文本上交“评委”。2.利用多媒体演示、陈述本“企业”的设计方案。3.设计答辩。4.公布“竞标”结果。 (六)点评、总结。我分别对每个“企业”的运营和业绩进行点评,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去综合比较、分析各自的优劣(横向比较,即班上各“企业”之间的比较,纵向比较是指同真实企业的比较。),总结经验教训。

二、模拟教学法在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

在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模拟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同时,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具体表现在: (一)模拟教学法更能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艺术设计专业课教学理念。如:在艺术设计过程中我们常提及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构思创意。传统教学法仅仅是在理论教学中屡屡提及,但实践教学过程却都是学生以个体形式单打独斗,同学之间的设计思维缺少交流、碰撞,所以该创意法缺少验证的基础,无异于“纸上谈兵”。而模拟教学法由于是以“企业”为单位,每个“企业”都有6人左右的“员工”。这就有了交流的基础和平台,可以使该创意法得到很好的理解和运用。与其他教学法相比较,模拟教学法能很好的弥补学生的所学和企业的所求脱节的不足。更能提高学生掌握实际技能的能力。 (二)艺术设计专业课教学中,传统的做法是教师在课程中就一些概念原理性知识进行灌输式的讲解,然后讲一些实例,布置学生作业。在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进行讲评和指正,仅仅是笼统地启发学生理解概念、灵活发挥,等到作业收上来之后,大部分是左搬右抄,根本谈不上什么创意和想法。从这可以看出学生对灌输式的教育缺乏主动性,而学习的主动性是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个体的尊重。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与客观世界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身对话的过程。”[6]模拟教学法引入企业的运营机制,使得课堂组织形式不拘成规,充满活力。学生觉得新奇、有趣味性。同时,将实践环节的考评以招投标的方式进行。就使“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员工”与“员工”之间都充满了竞争机制。我把它称之为“以赛代练”。#p#分页标题#e# 这样,因目标极富挑战性,常常能激发学生争取胜利的旺盛企图,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三)模拟教学法有助于缩短学生向企业员工角色转换的时间距离,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就艺术设计特点而言,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更需要了解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并以此来塑造自我。然而,传统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使学生都“与世隔绝”置身于“象牙塔”中。许多毕业生,包括已经工作过一两年的历届毕业生,还是难以适应社会,从而产生对学校的依赖感,对社会的恐惧感。不少人甚至把毕业当作了“大四、大五”,迟迟不愿意离开学校。对此,专家表示,无法“心理断奶”是目前学生的一个通病。模拟教学法从实践课教学一开始“注册企业”到公布“招标启事”,再到招标会召开的每个环节。都始终参照真实企业运营的模式引导和要求学生,努力营造“真实”的企业环境,学生“足不出校”便恍若身临“企”境。这样便能促使学生提早熟悉企业环境,了解社会需求,尽快融入企业和社会。 (四)模拟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明确自身的定位,提前作好职业规划。模拟教学法以“企业”为单位。一方面“企业员工”的内部分工都是学生经过自我的“剖析“形成“强强组合”。也就是说,每位学生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明确自我在“企业”中定位,扬长避短,将自己的所长充分的在“企业”运营中发挥出来,使得本“企业”的团队形成“优势组合”。例如:提议热情、富有责任心、善于组织协调的同学担任“企业”领导;文笔见长的同学侧重文案和文本的策划设计;美术功底较强的同学建议侧重方案的表现;语言沟通能力强的同学负责公关交流和方案展示与答辩等等。通过这种“角色”的模拟使学生明确自身的定位,构建从业的自信心,对自己今后就业的方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我也倡导学生“反其道而行之”。即让学生有意识的挑战自我,比如:鼓励该“企业”中组织纪律性、责任心较差担任“企业”领导,美术功底较弱的同学负责方案的表现……如此一来使学生不仅对艺术设计的各环节,各工种有更深的认识,了解到企业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真正需求点。同时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不断挑战自我,完善自我。 (五)模拟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懂得协作、增强团队精神。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我们也常说:“团结就是力量”。在向市场经济转轨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下,弘扬团结协作精神对于建设好一个组织、一个企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企业的用人需求在人才素质上要求更高,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企业更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如心理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善于协作的团队精神等。模拟教学法不同于传统教学法,表现之一便是学生由单打独斗变为“团队协作”。由于实践教学模拟了“真实”的环境,具体工作时,会涉及到与“企业”内、外人员的沟通与联系,同时还有真实任务目标的压力,学生就象在真实的企业里工作一样,主动适应着动态环境,更能够锻炼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他们的实践经验,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工作起来也更能游刃有余。 三、引入模拟教学法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模拟教学法中教师不是单一角色。首先是总设计师、总导演。“企业”的模拟,“招投标”的模拟,以及每个运营环节模拟的情景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的总体规划设计;其次是“甲方代表”———即“招标方”。教师在“企业”的模拟运营中要以“甲方代表”的角色同各“企业”交流沟通;最后是良师益友。为学生答疑解惑,鼓励学生、帮助学生。 因此模拟教学法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闭门造车”,首先要走出校门,去了解艺术设计市场,了解企业,参与真实的个案运作……。同时,教师还要从社会的、经济的、科学的、专业的等等多方面的知识领域去汲取营养,完善自己,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这样老师便能够将切身的体会和真实的个案融入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的模拟教学中,导出一幕幕精彩的“好戏”来。以上仅是我个人在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认识和体会,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