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内部审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司内部审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司内部审计

公司内部审计范文1

关键词:内部审计;问题;职能

我国内部审计正在积极推进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内部控制为主线、以增加价值为目标、以完善治理为目的的风险导向审计。内部审计的职能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为主,逐步向控制导向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扩大和发展,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控制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内部审计工作已经成为公司治理极具价值的资源,内部审计已经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一、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不明确,独立性与客观性欠缺

(一)在机构设置上缺乏独立性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要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审核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审查公司的内控制度。”美国纽约证交所要求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应占多数并担任召集人,且至少应有一名独立董事是会计专业人士。审计委员会协调指导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该公司是集团公司的二级法人,集团公司虽然设有审计委员会,但其基本上是满足海外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求而设立的一个机构,没有开展实质性的工作,且和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联系不够,内部审计部门无法通过与审计委员会的沟通来实现其独立性。

(二)职权的授予与行使难以统一

内部审计被授予较为宽泛的监督权,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都可以监督,但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的原因,未能实现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内部审计的权力有时难以行使。

内审部门面临着“同级审”的难题。同级审即单位的审计部门对处于同一层级的财务、建设等部门进行审计并向公司领导汇报,尽管企业及企业的人事管理已打破了级别的概念,审计部门也已经被授权,但无论是机制还是观念都使同级审变得很困难,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仍然存在着由上到下的等级制度。

(三)利益的关联性影响审计客观性

在公司内部多种内部利益关联性使得审计客观性受到影响。

人事关系的关联性。在公司中,审计人员的个人考评及岗位评定是由管理层决定,而不是取决于独立的审计委员会。审计人员业绩的考核权抓在被审计对象的手中,审计查出的问题越多就越容易得罪人,难免会对审计的客观性带来影响。

物质利益的关联性。在公司内部,员工个人的薪酬有工资、各种绩效奖、职工福利和培训等多种形式,由于审计人员身处其中,有时不知不觉中也成了违纪违规的既得利益者,当审计人员面对企业以及与之相关的切身利益时,何去何从确实是一个两难的决择。

二、审计内容较为狭窄,与国际内审标杆差距明显

(一)内部审计面较为狭窄

目前该公司的内部审计仍局限于财务会计方面的审查和工程结算的审核,审计面较窄,审计层次也不高,审计工作很少触及经营管理的其他领域,在财务审计工作中由于主要关注会计核算的准确与规范,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变成了财务会计的自审过程,审计的作用和影响都受到限制。在工程审计中,审计部门集中力量开展了工程结算的审计,效果虽然非常明显,但工作的层次较低,随着施工市场的不断规范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工程结算审计的工作量会逐步下降或可以采取外包的方式以提高效率。

(二)内部审计参与度不够

目前公司内审部门对本单位中心工作介入不够、审计工作与中心工作关联不紧,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单位领导认识不足,不知道如何运用审计手段来加强企业管理,出问题了才想起应该审计,平时总认为审计工作可有可无;二是审计部门的知情权不够,企业的重大决策、重要经营活动的过程及存在问题审计部门不了解,相关的文件审计人员看不到,审计部门的日常工作游离于企业中心工作之外;三是审计人员的数量和业务素质满足不了全方位审计的要求,大多数审计人员都是由财务人员转变而来,对财务会计以外的领域审计人员难以开展审计。

三、内部审计力量不足,难以满足审计发展需要

目前公司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不足,人员素质偏低,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主要表现在:

(一)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足,素质有待提高

一是内部审计人员不足,由于竞争激烈,在人员配备上必然会向业务拓展方向倾斜,客观上导致了内部审计部门人员长期配备不足,多少会对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产生不利影响;二是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阅历、判断力、偏好等将直接影响审计方法的运用。公司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不仅要求审计人员掌握会计、审计知识,而且要求审计人员熟悉管理知识、精通金融业务、具备审计人员独特的敏锐性和判断力。

(二)人员的知识老化,不能及时更新

低的流动率不利于审计部门和其它业务部门的知识交流,也不利于审计部门加快对新技术新业务的消化和吸收。从审计的业务要求来看,审计人员需要掌握多专业多工种的业务知识,同时应及时了解企业业务和技术的最新变化,否则审计的质量和效果都会受到影响。

四、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足

(一)高管层缺少审计知识的培训

目前公司各级领导的知识储备中普遍缺乏审计业务知识,各种领导岗位的培训课程中审计培训内容安排得也很少,公司现职领导大多是由工程技术岗位或市场部门提拔,几乎没有审计岗位的工作背景,由于缺少审计工作经历及必要的培训,所以对内审的责职、方法、重要性等认识不足。

(二)对内审工作认识的几个误区

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仍有少数单位领导认为内部审计的设置是主管部门要求的,它是代表国家和上级部门来监督自己的,认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限制了自己的经营自,削弱了自己的权威,而不是将内部审计看成是自己的参谋和助手,所以对内审工作不关心、不支持。

(三)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制度层面

相当多的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认为,审计应是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的事,这是制度规定,企业无须再行设置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门人员。所以,内部审计的自觉自愿性不够。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内部审计的重心将由事后评价控制转向事前风险管理和过程控制,关注风险、关注危机,促进企业全方位构建风险防范模式,是时代赋予内部审计的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1]李井.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制的建立和运作[A].石油杯全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会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2003.

公司内部审计范文2

关键词:内部控制 公司内部审计 措施建议 研究

一、引言

2007年,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征求意见稿),意味着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08年财政部与中国证监会等五部委又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我国未来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供了基本框架,标志着我国在企业内部控制加强和规范上又向前迈出一大步。我国内部审计最早出现于1983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已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若干具体准则组成的内部审计法规体系,对确保内部审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规范内部审计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上述这一系列法规准则的颁布,都说明我国在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我国上市公司名目繁多的关联方交易、“掏空”等案件的相继曝光,又说明目前我国公司内部控制及内部审计仍有较大欠缺;另一方面,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内部控制发展较为缓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本文从中航油的案例入手,引出内部控制和基于内部控制的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再阐述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内涵,分析中国公司现状,汲取国外精华,最后就如何进一步完善基于公司内部控制的内部审计进行探索。

二、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含义及其关系分析

(一)内部控制含义、目标和构成要素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一个公司的各级治理部门,为了保护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公司内部因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组成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这是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一般认识,每个公司都应确立一套适合公司环境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的目的包括以下方面:组织运行的效果与效率。效果是指公司实现组织目标的程度;效率是指一定资源的投入所带来的产出量;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完整性。财务报告是综合反映公司经营效果和效率的文件,同时也是公司控制风险的重要依据。财务报告的不真实、不完整往往是公司的重要风险之源;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合同。违反法律法规和合同,既可能给组织带来较高的违法或违约成本,更可能隐含着对组织资产或股东利益更严重的危害。内部控制包括五个相互关联的构成要素。它们源自管理层经营企业的方式,并与管理过程融为一体。这些构成要素基本适用于所有的主体,尽管它们在中小型公司的实施可能与大型公司有所不同。(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设定了一个组织的基调,影响其员工的控制意识。它是内部控制的其他所有构成要素的基础,为其提供了秩序和结构。(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就是识别和分析与实现目标相关的风险,从而为确定应该如何管理风险奠定基础。由于经济、行业、监管和经营条件将会持续变化,因此需要有识别和应对这些变化有关的特殊风险的机制。(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那些有助于保证管理层的指令得到贯彻执行的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动发生在整个组织中,遍及所有的层级和所有的职能。(4)信息与沟通。必须以适当的方式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识别、获取和沟通有关的信息,以便员工能够履行其职责。(5)监控。可以通过持续监控活动、个别评价或两者的结合来实现。持续监控发生在经营过程中,它包括日常的管理和监控活动,以及员工在履行其职责过程中所采取的其他活动。个别评价的范围和频率主要取决于对风险的评估和持续监控程序的有效性。这些要素之间存在着协同和联系,从而形成一个整合的体系,针对变化的环境做出动态的反应。三类目标与构成要素之间也有着直接的关系,目标是主体努力要实现的东西,而构成要素则代表着要实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东西。

(二)公司的内部审计含义、特征和作用 2003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第二条是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相比,有如下特点:服务的内向性――内部审计是作为企事业单位内部加强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手段而存在的,是为本单位加强管理和控制,更好地实现本单位目标而服务的;审查和评价的及时性和广泛性――内部审计机构可以根据经营和管理的需要,选择在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审查和评价,可以在整个单位范围内自主灵活地选择审计的内容和审计的时间,以便及时地提供本单位经营和管理所需要的信息;与本单位的目标密切相关――企事业单位内部所有与实现本单位目标相关的活动都是内部审计的对象,内部审计的出发点是为实现本单位目标提供帮助。内部审计的作用是随着内部审计目标的变化而变化的。传统的内部审计注重对财务报表进行审查,随着现在内部审计领域的扩大,内部审计的建设作用――促进改善管理和控制的作用开始突显出来,公司内部审计的具体作用包括:监控作用――促进公司内部各管理层行为的合法性、合规性,并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揭示和查处;咨询作用――由于内部审计对公司的程序、风险及战略有全面的了解,其工作具有综合性强和接触面广的特点,这样,内部审计开展有关咨询活动具有独特的优势;风险预警作用――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应更多地参与面向未来的规划决策工作,对企业经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随时关注。这些风险包括公司经营现状带来的风险和计划规划、发展战略所带来的未来将发生的潜在的风险;信息鉴证作用――在我国目前的上市公司管理中,下属部门或公司往往报喜不报忧,夸大成绩、掩饰缺点,内部审计机构就是要揭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经济效益的真实情况和风险,提供经过鉴证的可靠的信息和依据。

(三)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关系内部审计是实施内部控制环境的基础环节,是内部控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的审计内容,没有内部审计的评价、监督,就不能形成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内部控制是对组织目标实现的相对保证,但由于人为错误、串通舞弊、超越制度、环境变化及成本效益等因素的影响,内部控制可能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这就需要内部审计来监察,使得公司目标能得到实现。基于内部控制的内部审计即对构成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进行分别审查,并向组织的适当管理层报告内部控制的审计结果。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内部审计体制不断壮大,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审查内控漏洞的职能,现代内部审计还可以帮助公司坚持成本效益原则。合理地鉴别公司内部控制的适宜

度。一个内部控制系统如果控制成本高于控制收益,则不是恰当的内控系统。

三、基于内部控制的公司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一)内部审计模式 我国《公司法》对公司治理结构制度的安排采用双层制,既要依法设置董事会。又要依法设置监事会,与公司治理机制相对应,内部审计一般有三种模式:(1)经营者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模式。这种模式下更多的是关注经理层本身的能力与自律,一方面,总经理可以凭借其经营管理的有力地位,及时准确地指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部位和重点事项,使内部审计接近经营管理层,直接为经营决策服务,同时也有利于协调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从而将审计工作与日常控制相结合,改善、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但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工作会受经理人的制约,不利于内审机构对经理人的责任、业绩等进行考核,无法保持独立性以及监督和检查的客观性。(2)董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模式。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董事会,向董事会负责,有利于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使得内部审计机构及时有效的监督企业高级管理层,同时也使内部审计变得灵活,不仅为委托人提供公正客观的审计报告,还为公司经营管理层改善经营管理提供意见和建议;但另~方面,由于审计机构直接对董事会负责,这将影响内部审计部门获取公司真实的信息,不能满足经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需求,而且董事会是集体决策,实行集体讨论制,凡事都要通过董事会集体讨论决定,不利于平常审计工作的开展和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检查。(3)监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模式。将内部审计设在监事会,使内部审计完全以监督者的身份出现从而与管理层脱钩,有助于增强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公正审计,不受行政干预,从而有利于对公司财务的检查和对公司管理人的监控;但是由于法律对监事会赋予的权力不能覆盖内部审计的范围和职能,不能直接服务于经营决策,不利于促进公司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从内部审计的地位来看,内部审计隶属于不同的组织机构领导其效果是不一样的,下表对三种内部审计模式进行了比较,公司可以从公司性质、公司治理体系和公司管理水平等方面考虑,选择一种适合自己公司的审计模式。

(二)内部审计缺陷 目前我国公司的内部控制及基于此的内部审计正处在成长阶段,还存在较多问题及改进空间,首先,很多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不够,存在一些误解,如认为内部控制就是惩罚制度,或者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只是形式主义的东西。其次,即使建立起来较完善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制度,也并没有很好地遵循,如中航油的案例,最终还是导致企业的巨大损失。下面就目前公司基于内部控制的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1)内部审计的建立缺乏内在动因。从西方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内部审计是随企业内部管理层的增多和控制范围的扩大以及内部管理与监督的需要,发展成为公司治理的重要部分;而我国的内部审计是在政府的要求下。在国家审计的羽翼下建立和发展,内部审计的建立缺乏内在需求。我国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都是仓促设立,大部分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簧是政府干预的直接结果,定位出现了偏差。根据我国《审计法》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的要求,内部审计要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这种内部审计建制上的政府行为,可以说是将内部审计置于企业的对立面,这使得不少公司的领导片面地认为内部审计就是检查内部经济问题,把内部审计当成是给自己找麻烦的机构,从心理上和行为上不愿意也不敢配备精通业务的人员。(2)公司内部审计职能定位存在偏差。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其主要职能是查错防弊,而不是对企业管理作出分析、评价和建议。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本、凭证及相关资料,其工作主要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很多公司将内部审计定位为监督职能和鉴证职能,使得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不能够反映内部审计的真正目的,这种职能定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3)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强。一方面内部审计机构本身就是企业整体中的―个部分,作为企业中的―个职能部门,其人员配置、职务升迁、工作地位等都由本企业领导决定。导致内部审计在组织、工作、经济等方面都不独立,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单位的利益限制,鉴于此,企业的内部审计很难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客观、公正、合理合法的评价。特别是当面对领导参与或法人违纪时,内部审计往往无能为力。另一方面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存在着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或隶属于财务部门的状况,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质量。(4)重审中监督,轻审后监督。在审计方案中,审前调查,审中实施方法、程序等―般都有详细的表述,而对审后监督除了有―个“后续审计”外,没有其它内容。在实施过程中,审后监督更薄弱。少数被审计单位在审计过程中表现得比较认真,能积极听取审计意见,但审计一结束,就把审计建议抛入九宵云外。(5)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结构单一目质量良差异大。随着内部审计领域和职能的拓展和转变,审计机构在人员的构成上也应是多元化的,现在绝大多数内审机构只有会计师,没有工程师、律师等,使得审计部门只能从凭证到帐面查找问题,难以从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因而提出的建议或为决策者提供的决策依据往往缺乏现实性。另外,公司内部审计组织中,有正规学历并经过相应工作实践的人较少,大多数是会计业务出身,在旧的财会制度下通过多年的会计工作实践,通过职称岗位培训出来的,虽然具有会计的实践经验,但是由于缺乏管理会计、控制理论、风险管理、经济预警等知识,所以知识结构与企业发展的需要相距甚远。

四、内部审计完善的措施与建议

(一)借鉴美国萨班斯法案,强化内部控制 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经美国总统签署后,正式成为法律并生效。法案中要求管理层报告公司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并要求外部审计师证实管理层报告的准确性。使内部控制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法案》中的最大举措是设立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2004年,PCAOB了其第2号审计标准:“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针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的审计”,并于2004年经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批准。该标准关注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的审计工作,以及这项工作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关系问题。这项综合的审计会产生两份审计意见:一份针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另一份针对财务报表。对内部控制的审计涉及以下内容:评价管理层用于开展其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估的过程;评价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转的效果;形成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意见。2006年,PCAOB了新的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对第2号审计准则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并与2007年正式公布第5号审计准则,替代了第2号审计准则。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个重要的部分,内部审计是检验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执行以及其设计是否合理的重要手段,两者互相影响,只有同时增强内部控制

公司内部审计范文3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内部审计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产生的根本原因为委托理论,随着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发展,内部审计的涵义也随之变化。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延伸到企业的风险管理与公司治理。因此通过对影响内部审计治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因素进行分析,可得出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对策。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相关性

内部审计早已成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帮助企业内部决策者进行内部控制,还是开展外部审计的重要切入点。因而公司治理与与内部审计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具体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一)公司治理对内部审计的影响

内部审计从属于企业公司治理,公司治理决定了内部审计实施的内部控制环境;内审的目标受到公司治理的影响,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公司经营以治理为基础,因此公司治理通过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进而影响内部审计的质量。

(二)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的作用

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外部审计互为补充和支撑,对于改善公司治理发挥重要作用;内部审计提供的相关信息资源,是企业经营者进行风险管理、评价职能等活动的重要依据;内部审计查错防弊、监督评价等职能有助于公司治理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可减少委托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所带来的风险,能增强财务报表的信息真实性,降低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的概率。

二、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公司治理因素分析

(一)股权制衡度

股权制衡度描述了公司股权的集中度和分散性,由两方面因素构成:各股东持股比例以及相互制衡程度。若第一大股东处于绝对控股,则内部控制环境将不利于小股东,内部控制的质量也将弱化。反之若股权制衡度高,则可避免具有控制权的股东侵占其他股东的利益,股东均可通过内部审计来保障权益,因而股权制衡度将影响内部审计质量。

(二)董事会的履责情况

董事会通过其成员的专业知识与管理能力、会议次数、独立董事占比等因素影响内部审计的质量。具体来说,董事会成员的专业知识与管理能力更好,则形成正确、客观决策的概率更高,依赖企业内审信息的程度更高,将更为重视企业内部审计情况,因此内部审计质量越好;董事会会议次数越多,董事会成员更勤勉尽责,并频繁进行相互沟通,对管理层将进行更为积极地监管;独立董事以其专业性能够独立、客观地发表意见,能够帮助董事会作出相关决策,其更多地依赖内部审计部门提供的财务报表等信息,因此独立董事占比越高,则内部审计质量越好。

(三)监事会的独立性

公司治理要求监事会直接由股东大会管理,履行监督董事会、管理层的职责。但由于我国大部分企业公司治理尚不完善,监事会由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管理,因此监事会难以对董事会、管理层进行有效地监督,其独立性直接影响内部审计的质量。

(四)管理层持股比例

为了使管理层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而非短期利益,防止其逆向选择可能性,股东会将部分股权由管理层持有,使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趋于一致。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则越促进内部审计的工作,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

三、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对策

良好的公司治理环境是企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其作为企业的控制体系和约束机制,一方面能够激励董事会和管理层实现公司的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提供有效的监督,使企业更有效的规避风险、保障企业经营决策的有效性。基于公司治理视角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可从以下几个层面着手:

(一)优化股权结构,提高股权制衡度

优化股权结构,合理地调整大、小股东及股东与管理层的持股比例,是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途径。股权的过度集中将极大地危害公司治理,难以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对公司股权结构进行调整,稀释大股东持股比例,增加持股人员的多样性,能够提高股权制衡,避免一股独大,损害小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此外,我国普遍企业管理层持股比例较低,考虑适当引入管理层持股计划,设计制定有吸引力、有针对性的股权激励政策,能够避免逆向选择,促使管理层在进行相关决策时,有主人翁意识,更加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而非短期利益。股权制衡度越高,则内部审计部门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效用,更加独立、客观地评价企业运营情况及内部控制情况,提高内审信息的可用性。

(二)健全董事会制度,发挥独立董事效用

健全董事会制度包括控制董事会规模、规定会议次数及决策效率、要求董事会成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独立董事的尽职要求等。一般来说,董事会规模过大,则降低决策效率,增加管理成本,规模过小则决策质量降低的可能性增加,依据企业自身经营情况判断,最好维持在7—9人的范围;董事会会议次数及决策效率,召开的会议次数多少不能代表董事会运营的实际水平,要兼顾评价其履职的勤勉意愿以及决策的水平;此外,由于大多企业忽略外部独立董事的作用,没有赋予独立董事更多参与公司治理的权利,表现为独立董事人数比例过低、参加董事会监事会的次数较低,决策时存在影响独立性的因素等。因此需发挥独立董事的效用,保持其独立性能够促进董事会形成更有效、全面的决策。只有健全董事会制度、发挥独立董事的效用,才能确保内部审计在企业的地位,提高内部审计结果的质量。

(三)完善公司治理,提高监事会独立性

公司内部审计范文4

l.监督职能。内部审计产生的根本动因是企业中存在的委托关系,内部审计人员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接受委托人委托,对受托人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企业集团是由独立的法人企业组成的联合体,不仅每个成员企业内部存在股东大会与董事会、董事会与总经理等委托关系,母子公司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委托关系。对于企业集团中这种多层次的委托关系,内部审计必须发挥其全面监督的职能。新颁布的《法》也强调要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且所指的内部会计监督已不同于原有的会计监督,而是更侧重于对会计实行监督的含义,从这层意义上讲,内部审计最能发挥对会计的监督作用。

2.控制职能。企业集团作为多个法人企业的联合体,要保证目标一致,运行协调,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至关重要的。健全的内部控制一般应具备以下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传递和监控。监控是内部控制的特殊构成要素,分为管理部门的监控和内部审计的监控。与管理部门的监控相比,内部审计在整个企业内部监控活动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机构是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效果进行监督与评价,并向管理当局反馈这些信息及其他有关信息,为间接或直接纠正内部控制的偏差、促进内部控制的完善提供依据。因此,内部审计又是内部控制的特殊构成要素,是对内部控制实施的再控制。

3.服务职能。内部审计人员熟悉管理当局各方面的方式程序和企业集团的整体状况,在进行评价与鉴证时,能迅速地找出缺陷,提出改进建议和具体措施。内部审计还可以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为管理当局的决策、计划、控制提供依据,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

二、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原则

1.独立性原则。独立性原则是企业集团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首要原则,是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在企业集团中客观、公正地从事审计活动的先决条件。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外部审计人员执业所要求的独立性不同,它是指内部审计人员与其审查的活动保持应有的独立,为审计人员完成委派的审计任务及取得预期的工作成果提供足够的保证。为确保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集团中内部审计机构不能受总经理的领导。

2.权威性原则。强调内部审计权威性的意义在于:①只有保证内部审计的权威性,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才能合理地保证内部审计的公正、客观。②权威性和独立性的提高也为内部审计人员卓有成效地履行其职责,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提供了条件。③只有保证内部审计的权威性,才能保证企业集团各管理部门对内部审计人员所提供的审计报告中的和建议给予合理、正确的及判断,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另外,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与授权主体在企业集团中的组织地位密切相关。授权主体在集团中所处的层次越高,权威性也就越高。因此,集团中内部审计由监事会领导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权威性。

3.系统性原则。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不仅要符合每个成员企业自身的需要,还要求符合整个企业集团协调管理的需要。因此,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从整体出发,对其进行系统地规划,充分发挥其整体效应。

4.经济性原则。内部审计要对企业集团中各层次的管理当局提供咨询,使其经营过程得到改善,减少资产的浪费,充分挖掘企业经营管理的潜力,帮助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但是,内部审计为企业集团创造的这部分价值增值只有在大于设立较复杂的内部审计机构所需付出的人力、物力等成本费用时,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设置才满足了经济性原则,才是可行的。

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机构的框架

1.第一层次,在集团公司的监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为:①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②代表监事会对集团董事会的有关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并为集团董事会作出相关决策服务;③制定集团内部审计的整体规划和政策;④指导各法人企业内部审计体系的设立与运作;⑤协调集团内部审计监督体系与外部审计之间的关系;⑥建立集团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

审计委员会由一、两名监事和其他独立于经营管理的专业人士构成。监事的加人保证了审计委员会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专业人士则既包括懂业务的内部审计师,又包括具有管理、技术、营销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士。这样,才能真正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专业监督和评价,并针对提出专业性的意见。

2.第二层次,在各成员企业监事会下设立各自的审计委员会,受集团公司审计委员会的领导。

3.第三层次,在各企业的审计委员会下设立审计部。对各企业总经理和各部门经理之间的委托关系进行监督和控制。

针对企业集团的现状,以上内部审计框架还存在一些缺陷:一是企业集团监事会的任命不规范,大多数由政府机构或董事会指派,只有少数由股东大会选出;二是监事的身份不合理,出任监事的大多是公司内部的人员,他们在行政关系上是董事长或总经理的下属,处于被领导、被指挥的地位,不可能行使其职权。因此,在我国目前情况下。由监事会领导审计委员会并不能保证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洼,不能发挥其监督、控制、服务的职能。

四、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范围与

公司内部审计范文5

关键词:内部审计;集团公司;风险管理集团公司组织目标的实现以及在合同管理、资金管理、基建项目管理和投资决策等方面与内部审计都息息相关,都需要内部审计的服务、支持。集团公司运用合法、有效的内部控制,通过审查、评价经营活动来促使组织目标得以实现。但是,就我国目前现状而言,风险的重要性往往在集团公司内部审计过程中被忽略掉,这与我国集团公司特殊的形成过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一、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概述

(一)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意义

1.确保集团公司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集团公司规模庞大,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形成了多层次管理经营,为确保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够有效有序进行,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就需要对每个环节的生产和管理进行审查评价。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为企业实施审查评价提供了平台,内审部门每次审查评价的过程,就是确保集团公司各组成部分按计划和要求执行任务的过程,促进了部门之间的有机配合,有效保证了集团公司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

2.助力集团公司实现经济价值增值。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一种战略,通过对集团公司各组成部门进行审查、评价,从集团高度来判断是否按照成本效益原则执行各项经济活动,通过查找经济活动出现错误的原因,提出相应整改意见,反馈给集团公司管理层,为管理层提出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决策建议提供基础,通过节约成本、改善管理,助力集团公司实现经济价值增值。

(二)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原则

1.独立性和客观性原则。为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体现其科学性,内审机构一般不应参与经营管理,主要行使监督职能。内部审计机构需独立于集团公司经营决策过程,不受被审计单位管理,若内审人员参与公司某项经营决策,在审计相关工作过程中,此人需回避,不能参与其中。这既是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原则。

2.目标增值性原则。目标增值性原则是指集团公司应当将内审创造企业价值作为目标,而不应当将成本降低幅度、效率增值幅度等作为衡量内审工作绩效的唯一标准。企业目标得以实现需要企业内部审计的协助,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内部审计提供咨询、确认服务,这也是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之一。

3.合规性原则。审计本身需要获得授权才能执行工作,在立项授权范围内,审计工作人员可以向相关人员取证。如若涉及到部门内部数据,且公司已经就某些数据的提供设定了相应权限,不能私下获取,应当按照相关规定流程获取数据。

二、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风险及其原因分析

(一)内审实施力度不足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权威性以及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受其负责高管职位特点影响,目前,很多国有企业集团公司的内审实施力度不足,这主要是因为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不归属董事会领导。相对来说,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在公司整体组织架构中地位越低,其独立性越差,相反,其地位越高,独立性就越强。但是,目前我国很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地位很低,一些公司甚至将内部审计附属于财务机构,实施力度不足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审计问题处理速度和程度不高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向董事会报告,向总经理报告,向副总经理报告,直接报告的对象与审计部门独立性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向总经理报告有利于审计问题的整改,向董事会报告最有利于监督管理层工作,利于维护所有者权益。因而集团公司应当建立子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向母公司报告的途径,若是只向高级管理层进行行政性报告,很有可能会造成重大审计问题的掩盖。

(三)内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较弱

目前我国的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地位不超脱,不够独立,内审职能常与纪检监察职能、法律只能、财务职能等统一赋予一个部门,或是直接隶属于高管层,内审经费、内审人员均由管理层决定,这就导致了审计方与被审计方均处于同一利益链条上,内审工作容易受到其他工作的牵制,内审人员的执业不容乐观。

(四)内审作用发挥不彻底

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方式不当,直接弱化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若是集团公司属于强控制型企业,内审机构却被母子公司分级管理,缺少垂直型内部审计机构,则可能会造成内部审计资源的分散,有项目时临时集中人员,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若是集团公司属于中控制型企业,则应当选择内部审计机构双重管理方式,子公司内审机构如只受子公司领导会导致整个集团公司的内审监督体系不完整,信息沟通不顺畅,子公司内审机构如只受母公司领导则会导致内部审计机构存在的受托经济关系消失,内审类似与外审,若子公司完全没有内审机构,则会导致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缺乏子公司的日常审计资料,不能对其经营管理情况全面、准确了解。

(五)内审质量不高

内审质量不高主要是由于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和机制不够健全引起的,知情权、参与权有限,影响了内审机构所需信息的获取;内审活动质量控制机制、内审部门及人员绩效考核机制落后,持续审计、后续审计缺乏,导致了内部审计质量不高。

三、集团公司防范内部审计风险的建议与对策

(一)设立内部审计机构

要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集团公司必须设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仅在必要时借助外部技术支持。在内部审计机构内设置以董事会为主的职能领导,以总经理为主的行政领导,还需要设置一个总审计师岗位,此职位应当由公司党组成员或者内部审计专家来担任,母公司董事会应当作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最高领导,子公司或者分公司审计机构及人员设置应仿照母公司设立。对于审计部门来说,指导下级公司业务,负责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是其主要工作,内部审计机构应当致力于不断优化公司治理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充分发挥其监督评价和服务咨询职能。另外,在内部审计人员的选聘及培养方面,要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招聘经验丰富、素质较高的人员。集团公司还应当为内审人员设计明确的职业发展通道,给员工增加学习、发展机会。

(二)加强内部审计沟通与协调

内部审计应当确保集团公司的高级管理层、审计委员会、内审人员、外审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为了促进审计问题整改,为了获得更多人的配合和支持,需要得到更多重要信息,这就需要企业内部信息沟通顺畅,加强内部审计机构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可以设专人来负责处理部门之间的冲突,不断促进协调。在此基础上,在外部利益与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之间建立有效沟通,充分发挥各种机制促进协调作用的发挥。

(三)应用先进内部审计工具

集团公司应对经营、管理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审计,为此应当构建非现场审计系统,嵌入公司ERP系统之中,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将内部审计转为全数据审计,以建设和应用内部审计信息系统为目标。

(四)实现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内容范围广,为了提高审计效率,应当进行综合审计,即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将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三者进行有机融合。具体方法为:在制定年度审计和中长期审计计划过程中,结合自身专业判断,充分利用全面风险管理成果;在制订项目审计实施方案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优化内部审计资源配置;在应用审计结果时,将发现的问题、事项区分为“违规问题”、“风险提示”、“管理问题”等,并采取相应应对措施。

(五)健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应当能够覆盖整个内部审计流程,包括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前的调查与制定方案、审计的现场实施阶段、报告阶段、整改追踪阶段等,都需要建立审计业务质量标准、审计管理质量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标准,确保审计质量的提高。

财参考文献:

[1]李红星.集团公司加强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建设研究[J].中国商贸,2014(29).

公司内部审计范文6

一、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总体思路:

1、今后5年公司审计工作的总体目标是: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转变为经济效益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经济合同审计等并重。

2、201x年审计工作重点是:以内控制度审计为基础,以经营业绩审计为中心,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加强审计意见的落实,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防范风险、完善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即在实施审计监督同时,提高审计服务职能。

二、201x年度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如下:

1、完善审计内控制度,促进集团内控管理健全与完善

⑴ 首先完善集团公司内审制度,做到审计工作有据可依,根据审计业务类型,准备建立《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办法》、《集团公司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办法》、《集团公司合同管理审计办法》三项内审制度。

⑵ 内控制度是指公司为实现经营目标,保障资产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真实、促进经济活动健康有序进行而制定的一种内部协调、组织、制约、检查的控制系统,201x年内审工作应该建立在公司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对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主要是评价内控是否健全、有效,可依赖程度如何;评价在其内控制度健全、有效、可依赖的前提下,在运行中是否得到认真的贯彻和执行,是否有利于公司的经营活动、促进公司的发展等,以便及时发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从而确定审计重点,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有针对性的提出审计意见,促进下属企业健全和完善内控制度,保证其经营活动正常运行。

⑶ 通过预算审计促进预算管理思想观念转变。目前公司费用开支的相关制度尚未健全,部分单位即以预算作为费用开支的标准(而非以费用制度为预算标准),因此,费用开支丧失了计划性,部分项目突破预算范围。审计将配合财务等相关部门,建立与健全各项费用管理办法,制定相关费用开支标准,同时使之成为预算编制指引、规范性文件。

2、以经营业绩审计为中心,结合经济责任审计。

内部审计必须以公司经营业绩审计为中心,主要是对下属企业的每半年度经营业绩(预算执行)审计,通过经营业绩审计不仅要查错防弊,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逐步实现由发现型向预防型的转变,更重要的是要找出影响业绩提高的主要因素,分析原因,抓住关键,提出建议和意见,进而促进下属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在开展经营业绩审计时,内部审计应注意的问题是:经营业绩审计一定要与经济责任审计以及其他专项审计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也就是对下属企业经营者年度或任期内的经营目标、经营任务完成情况以及真实性进行审计。集团公司不仅要加强离任审计,还应搞好任中审计,注重对下属企业领导干部任中经营绩效的评价。

⑴ 对下属企业经营业绩审计(年度审计、半年度审计):

通过对下属企业xx年度经营业绩审计,出具审计报告,提交集团公司考核小组,作为对各下属企业考核的依据。

通过对201x年的半年度预算执行审计,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与内控管理中存在问题,敦促其纠正问题、执行集团经营政策、落实经营管理措施,围绕集团年度经营目标提高经营效益。

⑵ 结合经营开展经营专项审计,促进内控制度贯彻与执行

①收入合同审计

集团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各企业的收入应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并入账核算,禁设小金库,因此,对下属企业的各项收入项目是否纳入预算管理,收入金额全部入账,以及收入内控是否健全、有效进行审计。

②在各项成本费用支出进行跟踪审计

集团公司与下属企业签订经营责任书,但主营业务成本并不纳入业绩考核,并在erp中实行预算控制,因此,对下属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的开支范围、标准、原始票据合法性进行审计,以确定下属企业各项成本费用支出的真实、合法性。

③工程项目的竣工结算审计

近年来集团公司不断有一些修缮工程竣工结算,工程竣工结算均聘请具有资级的工程造价资质的咨询公司审计,因此,主要是对工程招标、合同签订、竣工验收、付款进行审计。

三、依照“审后要追究、审后要整改、审后要运用”的原则,建立审计结果落实反馈制度,加强对审计意见落实情况的跟踪,并定期组织开展审计成果运用执行情况的检查。

1、对下发整改通知责令限期整改的下属企业,要及时进行回访,监督审计意见的落实,使企业存在的问题逐渐减少,同样的问题不重复出现,从而达到查违纠偏、防范未然、强化管理、规避风险的目的。

2、与集团公司各职能部门,尤其是财务部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与工作沟通,将审计部掌握的相关信息及时通报,避免管理、监督、考核脱节。

四、加大宣传力度,改善内审环境,加强审计人员培训,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1、xx年审计队伍人员出现流动,审计岗位配备不足,导致年度工作目标未能全部落实,201x年,需要领导支持与相关部门配合,按岗位设置配备审计人员,充实审计队伍力量。

2、协助与配合相关部门健全与完善内控制度,使管理有制度,审计有依据,处罚有规定,进一步发挥审计事前、事中、事后参与经营管理作用。

3、利用公司刊宣传内审,报道一些通过内审使被审计单位增加效益的事例,或定期与公司各职能部门及下属企业老总、相关部门进行座谈,让所有员工了解内审在企业中的作用,特别是让下属企业领导从了解、重视到全力支持内审工作,为内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下更好的基矗

上一篇贪吃鬼

下一篇为祖国送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