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科病例分析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科病例分析题范文1
1 案例库的研究与开发
1.1 究的基本思想临床实践是临床医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但是 以往的儿科学临床教学经常遇到以下困难:①儿科 病人年龄跨度大,特别是新生儿和小婴儿,病史及体 征往往不典型,资料难以获得;②病情变化快,不易 观察到阳性体征。有相当一部分儿科疾病,病情变 化非常快,比如,高热惊厥、婴儿腹泻等疾病,就诊时 可能病情很重,但经过合理及时的治疗,病情很快得 到控制,而症状和体征也随之消失,学生不易看到典 型表现;③医疗与教学矛盾突出。由于目前多是独 生子女,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家长常常不配合,甚至 拒绝学生实习,给临床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在教学 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观察到疾病的典型临床表现成 为临床教师关注的焦点。另外,随着医学生扩招数 量的增加,学生多,患儿少的教学矛盾日益突出。新 的医师法的颁布,特别是医疗体制改革给我们临床 教学带来新问题,而临床医学是需要不断积累经验 的学科,案例学习是主要途径,加之见习课床边教 学,学生也只能看到疾病过程的一个点,不能对整个 病程有直观的、全面的学习。因此,探索案例教学的 新方法、新模式已成当务之急。
1.2 案例库的设计与制作针对目前儿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整合以 往的电视教材、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课件,研制成数字 化儿科学案例库。《儿科典型案例集锦》是卫生部资 助的多媒体教材项目,《儿科案例库》是西安交通大 学资助的教学改革项目。两个课件均采用 Dreamweaver>Flash等工具进行制作,为网络版多媒 体课件。用浏览器来阅读,通过校园局域网,在多媒 体教室可以访问,还可以通过Internet与其他学校的 教师及学生共享、交流,课件交互性强,操作简单。 《儿科典型案例集锦》中所选择的案例,均以五年制 儿科学大纲要求为蓝本选择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 实的住院病人,每个案例包括:主诉、现病史、体格检 查、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的全部过程。 《儿科案例库》在每个案例后,设计了由教师编写的 案例分析,理论学习,试题库,自学测验内容,使学生 学习案例后,能及时复习理论,做练习,巩固所学内 容,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
首页上方设计了课件介绍、使用帮助、软件下 载、友情链接、中文版及英文版按钮。考虑不同学习 者知识层次以及上机条件的差异,本课件提供了一 些必须的播放插件,推荐了部分的优秀医学网站。 同时为学习者提供了灵活的跳转功能。案例页面设 计了案例的主诉、现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诊 断、鉴别诊断、治疗以及理论参考的书签按钮,帮助 学习者快速查找到相关学习内容;并通过超链接按 钮,快速进入其他学习单元。在案例正文中,有素材 表现的地方设计了小图,点击小图后出现大图。视 频、音频、动画设计为按钮,点击后出现相应的视频、 音频及动画。并在实践应用的基础上,广泛听取师 生的反馈意见,对案例库进行补充、修改,使之更符 合临床教学的要求。
2 数字化案例教学实践
2.1研究对象在我校98级31名留学生,218名五年制本科生 《儿科学》教学中,采用数字化案例库进行案例教学 实践,分别与97级33名留学生,203名五年制医学 生儿科学成绩进行比较,并随机抽取98级医学生案 例分析题答题准确率进行分析,以问卷形式对授课 教师教学进行评估,并将课件分别在第四军医大学 西京医院、中山大学医学院、四川大学医学院、福建 医科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中使用和评估。同 时在我校第二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扬州人民医院 儿科教学中使用。
2.2教学方法
2.2.1在理论课案例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案例教 学法如在讲授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时,首先给 学生一个实际病例。病例中展示患儿的症状、体征 图像及文字描述,由老师强调窒息在发病中的重要 性,然后从病例分析入手,启发学生思考病因中的胎 儿、母亲、分娩、胳带等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因素,并展 示相应的图像、动画内容;讲解体征时,将案例中的 体征图像点出,学生可以看到,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 病时,患儿有紫组,反应差等体征。点击视频按钮, 播放患儿的觅食、拥抱、握持放射减弱的视频;讲到少见疾病共11个系统,53多个鎌案例均为真辅助检查时,通过提问学生,利用已学习过的诊断学方法用于脑损伤的检查,引导学生用已经掌握的诊 断学、放射学、脑电图等知识进行案例的诊断,教师再结合患儿的头颅CT、B超检查结果,讲解不同检 查手段的临床应用以及选择方法,将学习过的知识 横向串起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主动思 考,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2.2.2在见习课上,模仿临床病例讨论的形式,进行 典型案例教学每次见习课,将学生分成5~6个小组, 每组5 ~6名学生进行典型病例讨论,大家充分发表 意见后,每组总结出患儿的临床病史、查体、实验室检 查特点,提出诊断和诊断依据,提出鉴别诊断以及依 据,做出相应的诊疗计划。然后,每组选出1个学生 代表,将讨论意见做总结发言后,其他组的同学就病 历及讨论结果提出质疑,对提出的疑问,由学生给与 解答,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带教老师给与指导。 每学期安排5 ~6次的案例教学。
2.3教学效果与评估
2.3.1期末从儿科教研室题库中随机抽取考试试 题,卷面总分为100分,案例分析题占30分中,共设 计了 2个案例分析试题,分别测试了基本知识点、诊 断分析能力、鉴别诊断能力以及制订治疗计划能力。 然后,与上一级本科生考试成绩进行比较,推断数字 化案例教学对儿科临床教学效果的影响。
2.3.2数字化案例教学评价对教师教学效果,教 学方法进行评估。学期末,组织学生座谈会进行问 卷调查,对教师教学效果、教学方法进行评估;院内 组织教师座谈会对课件使用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并 分析院外案例库使用反馈意见。
2.4统计学分析考试成绩比较用百分比表示,进行x2检验。案例分析题答题准确性比较用均数士标准差,并进行检验。
3 结果
3.1医学本科生《儿科学》期末考试成绩比较:校内 学生见表1;留学生见表2。分别在97 (5)与98(5)本科生中随机抽取1个 班,进行案例答题准确率比较97 (5)为20.1 ±0.24; 98 (5)为26. 39±0.56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
3.2教学评估3.2.1教学方法评估发出问卷50份,收回49 份,主要有以下反馈意见:。学生喜欢多媒体教学;■认为多媒体教学对学习有较大帮助;■缺点是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师生交流 减少。
3.2.2教学效果评估发出问卷30份,收回29份,教学满意率为96.5%,主要有以下反馈意见:教师教学准备充分,多媒体制作精彩;。案例讨论教学方法,收获较大;多媒体案例教学生动、形象,容易理解授课内容;希望进行更多的案例教学。
3.2.3对课件使用评估院内发出问卷15份,收 回14份,主要有以下反馈意见: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教学效果好;教学重点突出;院外课件使用反馈评估意见有:课件设计思想独特,体现了课程整合的功能, 功能齐全,案例典型;制作编排合理,图像精美,声响视音频效果好, 画面简洁,色彩柔和,便于学生交互式自主学习;课件中贯穿了加强学生交互式自主学习的教 改思想,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临床医师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该课件国内 较少见,希望能在临床教学中推广使用;。弥补了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是学生学习的好 帮手,是教学改革中一项很实用的方法;
4.讨论
4.1发展了传统案例教学将典型案例数字化,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克服了 床边教学学生多,患儿少,学生只能看到每个病人病 程中的一个点的问题,也克服了书面病例教学不能 展示案例图像、音频、视频内容。数字化案例信息量 大,可以表现全方位疾病的特点,丰富了案例教学的 内容,使案例教学迈上新台阶。实习生专题病例讨 论,能极大地提高实习生对典型或疑难病例病理与 临床知识的认知水平,使他们能举一反三地将书本 知识迁移到临床实际应用中,很好地培养了实习生 思维发散和辩证鉴别能力,强化了 口头表达能力,纠 正了模糊概念。实践证明,病例讨论运用恰当,能使 实习生的观察、诊断、独立思考、病案分析、实际操作 能力等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丨2。
4.2体现个性化教学特点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完全自主学习的环境, 他们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与内容,可以按照自己的学 习习惯与节奏自主掌握进度,这充分体现了以学习 者为中心的特征,从而能够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 热情和学习潜能丨3],符合21世纪教学改革的要求。
4.3教学效果良好 管是中国学生还是外国留学生使用数字化案例教学 以后,他们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80分以上的 学生占到80%以上,经x2检验有显著的统计学差 异。从院内外课件使用反馈来看,体现了课程整合 的功能,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4.4具有可扩充性,拓展了学习的范围数字化案例教学课件为开放的网络课件,可以 及时添加典型案例,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丰富网络教 育资源;还可以进行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层次 学生的联网学习,拓展了学习的范围,打破了床边教 学的时空界限,为今后临床医学的网络教育提供借 鉴。
儿科病例分析题范文2
1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潍坊护理职业学院护理专业三年制中专一、二班的学生,共82人。在征得学生同意的情况下,随机选取一班(40人)作为实验组,采用循证医学教学;二班(42人)作为对照组,仍采用传统教学。两组教学课时、内容、进度同步进行。
课程及教材 两组学时和内容均按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要求安排,选用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第2版《儿科护理》作为授课教材。
教学过程
1)循证医学教学法。实验组采取循证医学理念,充分利用医院和学校教学资源,讨论分析临床典型案例,应用图书馆资源查找证据,评价证据,应用证据。具体采取以下步骤:
①授课教师提前一周以多媒体的形式提前让学生认识、认知、认同循证医学教学法,更新学生受教育观念;
②针对儿科护理过程的疑难病案提出有关该疾病病因、诊断、治疗、预后等需要解决的问题,将学生分为5组,将事先准备好的病案发给每个组的学生;
③每个小组针对自己的病案,利用图书馆和网络信息等渠道收集相关证据资料,并根据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评价文献的标准评价收集的证据信息的真实性;
④小组内进行归纳总结,结合证据提出具体结论和解决临床问题的方案;
⑤正式上课时,每个小组在课堂上针对自己的病例进行讲授,同时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并可以提出建议;
⑥最后教师加以总结,简短地从专业的角度对每个问题的知识点加以重点强化,扩展和补充,解决学生遗留的问题。
2)传统教学法。采取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制作课件进行课堂讲授。
评价方法 传统考核方式注重理论知识要点的掌握,忽视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最终导致头脑僵化,不能创新,严重影响和阻碍了创新性医护人才的培养。新的评价指标从客观性和主观性两个方面对效果进行评价,更注重学生对实际病例的分析能力、文献检索和证据评价的能力。
1)理论考试。全部课程结束后,期末进行闭卷考试。题型主要分为两部分:客观性试题(选择、判断、名词解释)占50%,主要考核学生对儿科护理学基本概念、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主观性试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占50%,测试学生理解、综合分析判断及应用的能力。
2)学生评价。问卷调查通过无记名方式在实验组中进行,由满意度、学习兴趣、能力提高、临床思维的培养等方面组成,征求每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每项内容均采用ABC三级进行评价。
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处理按照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方法进行。
2 结果
理论考试 实验组学生客观性试题考试成绩与对照组成绩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尚不能认为两组学生在基础理论的掌握上有差别。主观性试题及平均成绩两组学生成绩有显著性差异(P
学生评价 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实验组学生对循证医学教学法给予了肯定,认为循证医学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证据检索和评价能力及临床思维的能力。结果见表2。
3 讨论
儿科护理学与医学专业学生熟悉的其他医学课程有很大不同,知识覆盖面较广,理论性较强。儿科患者年龄小、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患儿往往不能自诉病情,不能很好地配合体格检查,以致影响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故儿科护理学的临床教学有其自身的系统性和特殊性,更迫切需要改进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下尽管教师和学生都很努力,但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而且长期的死记硬背导致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差,其创新意识受到抑制;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循证医学模式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即“反客为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而不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即“变教为导”。
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的思想,进行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通过统计分析发现,采用循证医学法教学组的基础理论成绩与对照组无差异,可能的原因是通过努力记忆,基础理论知识易于掌握,教学方法的变革对基础理论的掌握影响不大。循证医学法教学组在主观题上成绩显著高于传统组,可能的原因是循证医学教学法可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对疾病的应对处理能力;而对照组缺乏自己分析、思考问题的锻炼,应对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则相对较差。
通过对两组学生运用不同教学方法教学所取得的不同效果的比较来看,循证医学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对现代医学教育将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循证医学取代传统的经验医学是儿科护理教学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中国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不足之处:1)按照循证医学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实践训练占用了学生太多的时间;2)学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缺乏;3)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高技能,且花费时间很多;4)循证医学教学法需要学生掌握熟练的英文阅读和数据库检索能力;5)远期的教学效果不清楚。针对这些新问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不断完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临床技能,为培养具有创新性、高能力、高素质的儿科医护人员做好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儿科病例分析题范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儿科护理;创新应用
儿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很强的专业课。传统“填鸭式”教学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案例教学法能有效弥补这一弊端。笔者从2012年应用案例教学已有三年多,收到良好的效果。以2011级护理159班和160班为例,现回顾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决定试验组和对照组,护理160班63人为试验组,采用案例教学法;护理159班68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时间为2013年3月~2013年7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是2014年3月底~2014年5月中旬。两个班的儿科护理学为同一授课老师,两个班学生均为女性,试验组年龄为(18.2±1.1)岁,对照组年龄为(18.3±1.0)岁,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
1.2.1.1对照组教学方法
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师授课,学生听课。
1.2.1.2试验组案例教学法的创新应用
(1)充分利用多媒体,调动学习兴趣:提前到甘肃省人民医院儿科收集好各个系统的真实病例,病例具有典型性、实用性。病例要经过加工处理成案例,难易度适中,与教学目标相吻合,与教学重点、难点相联系,但不失真。以案例导入新课,采用多媒体展示案例,结合典型图片、动画,表现更加直观、生动,请同学们集体朗读病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选择典型案例,贯穿一次授课内容始终:在一次授课中,用一个案例贯穿全部授课过程。运用一个案例说明不同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1]。比如新生儿黄疸案例:患儿,女,3天,生后24小时出现黄疸,以“皮肤黄染3天”收治入院。全身皮肤严重黄染,巩膜发黄。今查血清总胆红素373umol/L,其母血型为O型,患儿血型为A型。在此案例中说明了两个知识点:一是该患儿是病理性黄疸,因为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学生一定要学会鉴别,因生理性黄疸无需处理,而病理性黄疸严重者会引起胆红素脑病,病死率高,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二是出现病理性黄疸的时间:生后24小时内;三是该患儿出现病理性黄疸的病因:新生儿溶血症。四是黄疸程度重:血清总胆红素373μmol/L,大于221μmol/L。(3)案例教学过程中糅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护理职业的准入门槛,授课中糅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题是学生的刚性需求。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均采用以选择题为主的客观型试题。有单句型最佳选择题、病历摘要型最佳选择题、病历组型最佳选择题、病历串型最佳选择题4种题型,单句型题在考试题中约占20%[2],而病历分析题约占80%。教师授课时以考题为例,便于学生掌握疑难知识点[3],有助于提高病例分析能力。比如上述新生儿黄疸案例,在讲解完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特点后,教师提出问题:病例中的宝宝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为什么?在讲解完病理性黄疸的常见病因后,提出问题:引起该患儿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依据?这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常考点。(4)分组讨论:讨论环节是对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的关键。教师讲授新课,在讲解完和每一个问题有关的知识点后,重新回到案例,明确讨论的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每组6~8人,根据讨论结果由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其他组员或教师补充。(5)归纳讲评案例:教师以案例为中心精讲点拨,对本章节重点内容和学生回答模糊的问题作出强调和总结,回答个别学生的提问。
1.2.2评价方法
1.2.2.1期末考试成绩评价
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统一期末考试,为100道选择题,题型紧扣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有单句型最佳选择题、病历摘要型最佳选择题、病历组型最佳选择题、病历串型最佳选择题,难度低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难度,时间为80分钟,试卷由带课教师统一评阅。按照考试成绩分为三个等级,80~100分者为优良,60~79分者为合格,<60分者为差,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成绩。
1.2.2.2学生评价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试验组学生对案例教学效果评价。调查问卷包括7个问题,力求从多方面了解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认可程度,统计对每项问题持肯定态度的人数及百分比,共发放调查问卷63份,回收63份,有效回收率100%。
1.2.2.3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评价
两组学生临床实习结束后均参加学校组织的2014年度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前集中辅导,由原任带课老师担任辅导,辅导过程中两组学生均采用案例教学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分为2个等级,通过与未通过,比较两组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2.2试验组学生对案例教学效果评价
在收回的63份不记名调查问卷中,95.24%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习兴趣,87.30%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促进主动学习,98.41%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理论联系实践,92.06%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增强临床应用,84.13%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培养创新能力,93.65%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培养沟通协作能力,96.83%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讨论
3.1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学习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参与性的学习活动。在教学活动中不断穿插案例及问题,学生处于不断的思考状态,学生不断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利用了学生的时间和能力。充分发挥教学中教师主导地位、学生主体地位,深化了中职课堂教学互动环节,活跃了课堂气氛。
3.2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临床应用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很少接触临床病例,更谈不上有临床经验了,对一些疾病的症状、体征也限于理论层面上的学习,印象不够深刻。案例教学法则让学生融入到整个案例中,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也得到有效锻炼,为以后的实习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案例教学法中案例所描述的是一个实际事件,案例讨论的结果也略有差异,目的在于使学生置身于“决策者”的角色中,根据材料所提供的情况作出自己的决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团结协作能力,为她们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4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和教学质量
案例教学能有效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试验组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明显高于于对照组。同时也高于2014年学院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平均通过率56.69%,高于2014年全国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平均通过率50%。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能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罗丽芳 卢玉彬 曾辉 单位:甘肃卫生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朱启莉,李敏.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3,7:66-67.
儿科病例分析题范文4
1影响儿科实习的负面因素
1.1医学生自身因素
1.1.1思想上不够重视 除了少数在实习前就打算毕业后将从事儿科工作的实习生外.大部分学生对儿科实习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如内外科。不少实习生误认为儿科实习时将要学习的内容在成人内科基本都能学到,导致他们对儿科学的兴趣不浓。此外,部分实习生接触临床后渐渐体会到医务工作者的艰辛.动摇了对医生职业的信心,甚至只想混到毕业证.后从事其他行业。
1.1.2毕业前找工作、考研的影响 求职应聘与实习存在时间冲突,每年各种形式的求职双选会都是在毕业前半年即开始陆续召开。大部分实习生认为实习的好坏与能否找到满意单位没有多大关系,因此不愿花心思在实习上,更乐意花费大童时间奔波于各个地方去托关系、找工作。有的实习生一旦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意向后,对实习更是消极对待,或者只重视即将从事专业的实习,对其他专科(如儿科)的实习消极应付.严重影响实习质量。此外.那些不愿到基层医院而又没把握找到满意岗位的学生.将报考研究生作为主要目标。而考研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精力复习备考,儿科实习更是容易被医学生牺牲,只是被动地跟随老师查房.缺乏主动思考.也不积极动手操作。
1.2教师及管理因素
1.2.1教师因素 在现今医疗体制下,多数医院需要自负盈亏,临床带教并不能给医院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必然导致相关科室和部分带教老师教学意识淡漠。有的医院只重视临床绩效.不重视教学.没有给带教老师相应的补偿,带教老师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交通的日益便捷,越来越多的患者涌入三甲医院和教学医院寻求更高质童的医疗服务,导致教学医院的临床工作异常繁忙.尤其是儿科的工作已严重超负荷。临床医师仅能专注于临床诊疗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关心教学工作。临床医师对带教的消极应付,不但对实习质量有直接的负面影响,而且还会使实习生感觉被忽视,这又进一步打击学生的实习热情。
1.2.2管理缺陷 实习生的管理一般由学校负责,医院科教科协助.有关实习生的信息主要来自于带教老师的反馈。带教老师因忙于繁琐的医疗工作,对实习生的迟到、早退甚至脱岗一两天等“小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影响其临床工作,一般不会向上面汇报。很多带教老师都不清楚自己在管理实习生方面所应承担的具体职责.认为自己不是主要的管理者,实习生的管理存在缺陷。
1.3医疗环境的不利影响
当前,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社会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个别医院和医生收红包吃回扣.加上部分媒体不负责任的报道,使得医患关系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患者对医护人员不信任,更加不信任实习生,致使教学任务难以完成。不少患者家长坦言,来大医院就是为了寻求更高水平的医疗质量和服务,并不是为配合国家培养后备医生来的。他们常常以“无教学义务”为由拒绝实习生的诊治,甚至连基本的问诊查体都不愿配合,更不要说一些有风险的操作。现代的医疗法规又强凋对病人隐私权和知情权的保护,患者可以选择医生,当然可以拒绝实习生的问诊查体,更有权利拒绝实习生的其他诊疗操作。此外,按照《执业医师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实习生在医疗活动中出现的差错由带教老师承担,这难免会导致带教老师不敢放手让实习生操作,使实习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难以得到锻炼。
1.4儿科疾病的特殊性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受到百般爱护,一般一个小孩生病,4—5个家长护送进医院,显然不愿意接受实习生的诊疗操作。我科就曾发生患儿家长因护士(不是实习护士)打头皮针未一次成功,而殴打护士的不良事件。另外,儿科患者配合度差、易哭闹.很难固定,使很多操作难度加大;再加上来自患儿家长的压力,带教老师不敢放手让实习生操作。这些都使儿科临床教学具有了更大的特殊性和难度。
2提高儿科实习质量的措施
2.1加强儿科学重要性的教育
2.1.1学校层面 作为儿科学理论课的教师,第一堂课介绍绪论时就应强调儿科学的重要性。指出儿童医疗保健工作大有可为,希望学生们努力学习儿科学,将来积极投身儿科工作,为提高下一代的健康水平作出应有的贡献。此外,必须强调儿科学是门独立完整的学科.整个儿童阶段是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动态过程中,其生理病理特点与成人不同,绝非成人的缩影。
21.2医院层面 南京医科大学及温州医学院等每年共有120名左右实习生在我院儿科实习,每人实习6周,我院儿科主任在每批实习生入科时都再次强调儿科学的重要性。首先.向实习生讲明临床医学各个学科是相互交叉的,不管以后从事哪个学科,都需要具备必要的儿科学知识;其次,儿科学也是毕业后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的重要内容,如不掌握儿科学,将来怎么顺利成为一名合格的专科医生呢?
2.2改进实习教学方法
2.2.1借鉴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教师针对案例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给他们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再由教师点评总结。尽管全盘采用PBL模式尚不符合我国医学教学实际,但其“减少灌输、重视启发引导”的理念仍值得借鉴。2011年开始,我院儿科在带教过程中也借鉴了PBL的教学理念,针对不同患儿的临床表现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制定行动计划、分析检查结果,进行鉴别诊断,而且每一步都要求学生说明理由。对于每个新收治的患儿,从最基本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的分析判读、初步的临床诊断.都尽量让实习生先独自完成再与上级医生交流自己的想法。主治医生在查房的时候.注意多询问实习生的意见.有意识引导他们的思维方向,培养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此外,我们还定期组织一些儿科常见病的病案讨论,鼓励学生提问,通过讨论提高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每批实习结束时,都进行实习出科考,题型主要以临床病例分析题为主。我们比较了借鉴PBL前后各30位实习生的出科考平均成绩,发现借鉴PBL后的出科考成绩显著提髙(81.4±7.1分vs73.3±10.0上,p<0.05)。尽管是不同批次实习生的对比,也提示PBL有助于提高实习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2.2.2应用仿真模型教具和多媒体教学资源 鉴于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实习生可能得不到太多的动手操作机会,而且儿科病人有其特殊性,更不愿接受实习生的操作。针对这个问题,建议医院购买高仿真教学模型,建立临床技能模拟培训中心,让实习生在先进的仿真模型上得到实际操作的机会(如腰穿、胸穿〉,培养学生各种规范化操作技能,以弥补目前实习生儿科操作的不足。
1.3加强管理
针对学校与医院对实习生管理存在脱节的现象,要优化实习考核评价体系。实习生出科的时候,应由每个带教老师按照童化表对自己带教的学生进行评分。制定合理的签础分值,对勤奋学习、表现突出、积极参与讨论、实践技能突出及受到患儿家长表扬等均予以加分;而对经常迟到早退、旷工缺席、上班时间不认真工作等予以扣分。最后将学生所得分数上交学校.以适当比例计入儿科学最终成绩。医院层面也应强化教学意识,加强对带教医师的在职培训.建设一支兼有教师资格和医学专业技术职称的双向型教师队伍,在晋升、收入等方而出台一些向带教老师倾斜的政策。
2.4积极寻求政策支持
儿科病例分析题范文5
1考试形式分析
1.1考试内容的变化2011年以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打破学科界限,对各专业课知识进行整合,将原来的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五大模块,划分为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等21个模块。同时,增加了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生命发展保健、中医基础知识、法律法规与护理管理、护理伦理、人际沟通6门课程。考试由原来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4个科目改为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一次通过两个科目考试为考试成绩合格。考试由单一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考查转向整体知识、理论和技能的考查,更具灵活性、系统性和实践性。
1.2考试题型的变化根据护士执业活动中常见的7类护理知识(即照顾患者、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与协助治疗相关的任务、沟通/协调活动、评估/评价活动、保证患者安全、健康指导、伦理/法律活动),新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提出考试题型以病例分析题为主,取消了B1型题,主要为A2、A3、A4型题,其中最佳选择题即记忆性A1型题由50%减少到20%,而病历摘要型最佳选择题即A2型题则由30%增加到了60%,病例分析A3、A4型题占20%。考试题型的变化要求学生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具备一定临床护理经验。
2教学改革
2.1修订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在教学工作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既可以指导教师完成授课任务,又能指导学生学习。把教学大纲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相结合,有利于专业课教师把握授课内容及难易度,避免各专业课知识点的重复讲授和遗漏。内科与外科护理教学中有很多重叠区,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消化性溃疡、门静脉高压、肺癌等,对于这部分内容内外科教师应明确分工,以减少重复。
2.2调整教学内容新考试大纲对相关科目内容进行了增减,如外科护理学部分,增加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犬和毒蛇咬伤、颅内肿瘤、肝脓肿、骨盆骨折、骨与关节化脓感染、骨质疏松症、骨肉瘤、腰腿痛和颈肩痛9种疾病,删除了外科护理总论内容。但是,删除的章节并不意味着不考,只是更加贴近临床,如外科总论中的休克,会在腹部内脏损伤、腹部感染等具体疾病中考查。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考试大纲,寻找每年考试大纲的变化,这些变化很可能成为考点;根据考试大纲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与添加,归纳每年或当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考点与知识点,并对其中的重点内容认真讲解,做到讲透学透,确保学生掌握,次要内容则可一带而过。
2.3改进教学方法为适应新考试大纲的变化,考试涉及的主要护理任务要以护理工作过程为主线,涉及的知识要以护士临床工作任务为基础,这就要求大力改革专业课教学方法和手段。各专业课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授课方法。如在讲解内科护理学慢性支气管炎时,让学生扮演患者表现出不同症状,其他学生根据情况做出护理评估、制定相应护理措施,再辅以临床案例,既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的改变体现了多学科的相互渗透,这种考试形式更能够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授课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护理,内科护理学侧重其发病机制与保守治疗的护理措施,外科护理学则侧重外科表现及外科治疗后的护理措施。授课之余要充分利用章节同步练习题,引导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寻找知识点,然后总结各知识点以什么形式考查,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拓展了解题思维,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为考前集中辅导奠定基础。
2.4增加实训机会为提高学生整体护理能力,各专业课的实验课尤其是护理学基础实验课要提前开设。学校安排专业课教师对学生操作技能进行现场指导,增强实训指导力度,除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外,还要求学生把模拟人看成真实患者,在进行各项操作前做沟通、解释,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调整临床实习时间,将下实习点时间由原来的6月改为4月,增加两个月的临床实践机会。鉴于多数实习医院只注重实习生操作技能培养而不注重理论学习,学校要加强与实习医院管理部门的联系,安排教师定期到实习医院检查学生实习情况,在出科理论考试中融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模拟题,促使学生将各专业课知识同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2.5考前集中辅导实习结束后是学生整合知识点、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阶段,学校每年组织两个月的考前集中辅导。首先,精选辅导材料。我校采用的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职护理专用教材及辅导资料。其次,教师在辅导中应注重传授考试技巧,详细讲解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将知识点进行串讲,抓住考试重点。知识点中“最”“首先”“常见”“主要”等绝对性描述,重要的数据、绝对禁忌证、相似或关联内容都应作为辅导的重点。再次,强化题库训练,以往年考试真题为主线,多次仿真模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既可提高学生对考试的重视程度,又能通过考试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查缺补漏。最后,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许多学生在辅导阶段心理压力大,学校应设心理咨询室,为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减压。
3小结
儿科病例分析题范文6
【关键词】 教育 医学 本科 教学 教育考核 临床工作能力 心理学 医学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value of clinical teaching of medical psychology an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standard. MethodsA research was done on four classes, which consisted of 114 students enrolled to Qingdao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in 1999. Classes 1 and 2 were tested classes, Classes 3 and 4 served as controls. Combination of theory teaching and clinical practice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were adopted for tested classes,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for the control classes. The teaching result was appraised by scores of the examination and questionnaire. 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elementary knowledge (t=1.61, P>0.05), but they differed greatly in case analysis and total scores (t=6.86,3.75;P
[KEY WORDS]education, medical, undergraduate; teaching;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clinical competence; psychology, medical
医学教育在强调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今天,教学内容应有所压缩、精简和调整,并补充新内容;医学基础课的教学应突出为临床课的教学和临床实践服务[1]。现代医学正处于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时期,但由于我国医学心理学教学起步较晚,课时数少,且往往被安排在医学基础课的教学范畴内,使医学心理学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脱节,医学心理学教学远没有收到预期效果。为了提高医学心理学教学效果,我们尝试着将临床实践引进医学心理学教学中来,并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形式(PBL教学法)[2]辅助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2001~2002学年中,从青岛大学医学院1999年级临床医学专业中随机抽取3、4班作为对照班,1、2班作为实验班。实验班共114名学生,男62名,女52名;对照班共114名学生,男63名,女51名。实验班和对照班各科平均成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班按照卫生部规划教材《医学心理学》(第2版,龚耀先主编)和校编大纲进行教学,教学过程采用传统教学法逐章系统讲授,辅之以电化教学及病例讨论。
实验班教材、大纲及电化教学内容均与对照班相同。不同在于减少理论教学学时20%~30%,用此时间进行临床实践[3~5],实施时采用PBL教学法,具体做法如下。①课前准备:老师提前将《医学 心理学临床实践纲要》发给学生,并根据《纲要》提出相应的问题。②分组临床实践:将实验班114名学生分为28组,分别进入不同的临床科室,通过接触病人、采集病史、翻阅病历以及与临床医生交流等方法,分析总结出问题答案,努力实现临床实践目标。③小组讨论总结: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实践心得完成一份调查报告,然后全组同学一起针对本组的实践内容进行讨论总结,并最终完成一份小组报告。④课堂讨论:利用4学时时间,请每组选出代表交流调查报告,同学们自由讨论。⑤教师小结: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深入讲解病人心理、医患关系等问题,并对本次实践教学进行总结。
1.3 评估方法[6]
①通过不记名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实施医学心理学实践教学的态度。②对照班、实验班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试题中基础知识占80%,病例分析占20%。对其医学心理学成绩总分、基础知识成绩、病例分析成绩3部分进行统计学处理。③采用自编的医学心理学实践教学临床效果评估问卷(包含临床工作的意识、态度、能力等),由实习科室的带教医师对学生的临床实习情况进行评定,结果进行t检验。
2 结
果
90.8%的学生认为医学心理学实践教学灵活新颖,印象深刻,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可促进理论学习,提高自学能力,并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同学间协作。
实验班和对照班基础知识得分分别为70.70±8.80、69.00±7.57,两班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t=1.61,P>0.05);两班病例分析得分分别为14.90±2.67、12.10±3.44,两班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6.86,P
根据自编的医学心理学实践教学临床效果评估问卷的评估结果,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得分分别为93.35±7.42和89.00±8.79,两班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60,P<0.001)。
3 讨
论
3.1 学生对增加实践课程的态度
医学心理学实践教学实施后对学生态度的调查显示,93.4%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PBL教学法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对没有临床经验的医学生来说,学习医学心理学最大的障碍是理论知识空洞,缺乏载体,特别是关于病人心理和医患关系的章节更是如此。增加实践教学,让学生提前进入临床,主动地去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其与疾病转归的相互关系,了解医患关系中的技术因素和非技术因素对病人心理的影响,通过查阅资料,归纳总结,讨论争辩等方式,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出发点来考虑问题,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可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因此,可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
90.8%的学生认为在实践教学中引进PBL教学法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同学间的协作。学生在拿到问题后进入临床实践前,需要先了解与问题有关的一些知识点,实践后又需要将实践所得信息分析整理,归纳升华。在小组充分讨论总结的基础上大班讨论,同学发言,大家提问、质疑、争论,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主动性,培养了同学们独立思考、善于提问、深入钻研的能力。因而拓宽了思路,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锻炼了同学们的口才和胆量。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普遍感觉到,要收到好的学习效果,小组成员既要分头行动,又要充分合作,才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收集到尽可能多的信息,才能在相互的辩论中使理论更清晰。
3.2 实施医学心理学实践教学的效果
由考试结果看,加强医学心理学实践教学,并不影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过程,它引导学员灵活应用已掌握的知识,全面考虑影响满足病人需要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总结规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既有助于巩固已有知识,又容易发生知识迁移,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医学心理学实践教学临床效果评估问卷由学生实习时的临床带教老师据实填写,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在临床实习中主动运用心理学知识的意识明显优于对照班,主要体现在在临床工作中能够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知识关注病人的心理、社会文 化背景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未来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培养造就一批适应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有必要加强医学生的心理学修养,提高他们临床运用心理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医学心理学实践教学一改以往医学心理学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的做法,让学生提前进入临床,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学用结合,提高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能力,增强在实践中主动运用知识的意识。
3.3 不足之处
加强医学心理学实践教学有诸多的优点,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虽然大多数学生赞成增加医学心理学实践教学,但是也有部分同学认为增加实践教学会增加学习负担。
虽然大多数同学认为采用小组讨论、大班交流的形式可活跃课堂气氛,但是在讨论问题时,气氛的调节不宜把握,有可能出现发言双方坚持己见,僵持不下,甚至转化为无意义的争吵,造成时间的浪费。因此,在讨论过程中老师应特别注意加强控制力度,在学生的讨论即将变成争吵时及时纠正。
加强医学心理学实践教学,要求学校能够提供充足的图书资料和更多地接触临床的机会,要求教师知识广博,对临床有深入的了解等[4]。目前,这些条件与需要之间尚有一定的差距,需逐步改善。
参考文献
[1]徐鹏霄,谢荣厚,李红. 医学基础课要强化为临床教学和任职需要服务的意识[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1(2):56. [2]张效云,董明纲,刘洁,等. 浅谈PBL教学模式[J]. 张家口医学院学报, 2002,19(3):80.
[3]严琴琴.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初探[J]. 西北医学教育, 2001,9(3):144.
[4]李建平,柳蓉,王宇红. PBL教学法在“儿童口腔医学”教学中实施的体会[J]. 西北医学教育, 2001,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