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房树人测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房树人测验范文1
【关键词】
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新生入校后一个月左右,绝大部分高校都会开展大规模的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其目的是通过心理健康测评,筛查出存在心理问题或障碍的学生,进行跟踪干预或转介治疗;对不同群体学生的心理发展与个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采取相应措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其中,筛查问题学生、开展咨询干预是心理健康普查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所在。
由于受大规模施测的限制,各高校普遍使用自陈式量表作为心理测评工具,如SCL-90、UPI、MMPI、16PF、EPQ、《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等。[1]自陈量表虽然具有施测简单、计分容易、便于统计分析与解释等优点,但其表面效度较高,测试容易被觉察,被试可能受社会期许或测试动机的影响,易于出现装好、装坏、夸大、中庸等作假现象,影响测验的信效度。[2]
与自陈量表相比较,投射测验则具有测试目的掩蔽性好、表面效度低、趣味性高等特点,可以绕过意识层面探查被试的无意识,从整体上把握个体的人格特征,但也存在计分、解释困难等不足。[3]在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的约谈环节,配合使用投射测验,可以使两种人格评估方法互为补充,扬长避短,为筛查约谈及咨询干预工作提供准确丰富的信息材料。
一、房树人投射测验简介
1、什么是房树人测验
房树人测验(House-Tree-Person Test,HTP)是一种心理投射绘画测验。它要求被试在一张纸上画出房子、树和人,通过对绘画特征、绘画过程等的分析解释,来探索被试的人格特征。房子是家庭的象征,投射被试对现实或理想层面家庭关系的态度、情感和观念。树象征人的成长,投射被试无意识的自我形象和心理能量。人则反映被试意识层面的自我形象。[4]
2、房树人测验的特点
房树人测验操作简单、趣味性高、测试目的隐蔽,能够绕开被试有意防备或无意识的心理防御机制,呈现难以言表的内心冲突。[5]根据心理动力学理论,当思想或情感中的无意识内容有意识化时,会产生疗愈痛苦和创伤的效果。而房树人测验不仅可以通过绘画表露心理内容和人格特征,还有助于无意识的意识化,可有效应用于测评诊断与心理治疗。
二、心理约谈简述
1、什么是心理约谈
与日常咨询被动等待学生来访不同,心理约谈是咨询师主动邀约心理测评筛查出的疑似问题学生,通过观察言行、询问适应状况、了解成长史等,评估受约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判定是否需要以及如何进行心理干预。
2、心理约谈的必要性
由于受自陈量表局限性和受测者动机与态度的影响,被试可能出现作假现象。尽管量表编制者在问卷中嵌入了一定数量的作假识别项目,但仍然很难控制作假反应。以我们所在学校的测评结果为例,使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测试1296名学生,一、二类标准共筛查出应约谈学生98人,其中测谎分显示可能作假的学生达50人,作假人数占应约谈人数的51%。在约谈过程中,甚至有学生直言自己是胡乱作答的。由此可见,要对心理问题的性质与程度做出准确的筛查、评估与诊断,心理约谈的质量与效果起着关键作用。
3、心理约谈中使用房树人测验的优势
心理约谈的访谈量大、时间有限,不易迅速建立信任安全的咨访关系。特别是当受约者性格内向、不善言语、阻抗与防御较强时,使用房树人测验不仅可以补充验证被试问卷测评的真实性,还能增进咨询访谈的趣味性,有助于打破咨询僵局、建立咨询关系、获取信息资料,为评估诊断创造条件。
三、房树人测验在心理约谈中的应用
1、受约者的常见反应类型
心理约谈中,受约者常见的情绪反应与言语行为方式有:一是焦虑型。对受约感到焦虑,担心受约的原因是自己有心理问题,对“随机访谈”的解释仍感到紧张不安,谨慎少言。二是“较好”型。询问学习、生活、人际、情绪等情况,均以“较好”、“还可以”、“差不多”作回应,交流信息有限,难以触及内心世界。三是跑题型。话题漫无边际,时常避开自身谈及他人,或自由联想式地自说自话,倾诉欲强却回避内心体验。四是机械回答型。对咨询师的询问一问一答,用语简省,情感隔离,言语机械平淡。五是自我意识不足型。对内心体验与自我意识缺乏觉察。
当受约者出现如上情绪或言语行为反应时,及时引入房树人测验,可以使受约者的感受聚焦于此时此地,通过绘画操作引发其对探索自我的兴趣,缓解焦虑,减少阻抗与防御,让无意识自然流露,有助于迅速打开话题与突破口,使接下来的访谈更加顺畅有效。
2、房树人测验的使用
(1)施测办法。在心理约谈中,首先询问受约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适应情况及家庭概况,观察并了解其情绪状态、行为举止和自我意识情况,使用“你觉得了解自己吗?”、“想通过画画的方式探索自我吗?”等语言,引发学生对探索自我及房树人绘画投射测验的兴趣。
房树人测验范文2
关键词:任楼煤矿;钻探;钻孔弯曲;测斜仪
中图分类号:TD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0(C)-0194-01
任楼煤矿岩层相对简单,但软硬岩互层比较频繁,在钻孔钻进中极易促斜,造成钻孔弯曲,甚至造成钻孔报废。随着综采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对瓦斯抽放量和抽放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解决因钻孔弯曲等造成的,达不到预抽目的的问题,掌握钻孔弯曲的原因与趋势,为矿井的钻孔设计和钻探技术的提高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钻孔弯曲的原因分析
钻孔弯曲的危害:在地质钻探中由于未能按预定目标穿过矿体或地质层位,就有可能歪曲矿体产状、打丢矿体、遗漏断层或改变勘探密度。从而影响对矿体的评价、构造的判断和储量计算的精确程度。对于瓦斯孔则可能达不到预抽目的,必然要加大钻掘工程量,使工作面准备时间长、采掘成本高。钻孔弯曲的原因分析:
1、岩石的各向异性。岩层复杂、岩层层理发育,在层理片理发育的岩石中钻进时,钻孔朝着垂直于层理面,片理面的方向弯曲;钻孔遇层角大于临界角值,钻孔方位垂直于层面走向时,倾角上漂而方位角稳定;钻孔方位与层理走向斜交时,既有倾角上漂又有方位角弯曲,方位变化趋向于与层面走向垂直;钻孔遇层角小于临界值,则钻孔沿层面下滑,方位角变化不大。
2、岩石的软硬互层。岩石软硬互层交替频繁,在钻进中极易促斜,造成钻孔弯曲。当钻孔以锐角穿过软硬岩层界面时,从软岩进入硬岩时,由于软硬部分抗破碎阻力不同,使钻孔朝着垂直于层面的方向弯曲;从硬岩进入软岩时,钻具轴线有偏离层面法线方向的趋势,但由于上方较硬,限制了钻具的偏斜,结果是基本保持原来的方向。
二、钻孔弯曲防斜技术及孔内事故预防处理
1、钻孔弯曲防斜技术。(1)根据钻孔在钻进过程中有偏向地层法线方向的这一弯曲规律,我们对钻孔方位进行初级定向。(2)设计与施工钻孔时,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钻孔深度、终孔直径、钻进方法、护孔措施和设备情况,并合理选择开孔直径、换径次数与深度、套管程序等。(3)应根据钻孔设计深度、钻孔设计倾角、岩层条件、钻进方法以及钻孔设计结构等,合理地选择钻探设备。(4)设备安装、开孔、换径与钻进。
2、孔内事故预防及措施。通常深孔钻进,尤其是在瓦斯富集的煤层中钻进,易发生塌孔、埋钻、卡钻、喷孔等事故,同时诱发断钻杆事故。在钻进过程中,对于各种孔内事故应以预防为主。(1)钻杆折断。在钻进过程中如果发生钻杆折断事故,可采用公锥进行打捞。(2)卡钻事故。由于煤层松散、瓦斯富集极易造成卡埋钻事故。(3)掉钻事故。发生掉钻时先可试着对接,如果对接不上可改用丝锥打捞,方法和断钻杆事故处理方法相同。(4)喷孔。对于高瓦斯矿区,喷孔现象时有发生。
三、测斜
钻孔轨迹的测量是受控定向钻进技术的关键之一。为了随时掌握与控制钻孔轨迹的变化,预防与纠正钻孔弯曲或者实现定向钻进,都必须测量钻孔的空间位置。测斜就是测量钻孔的3个基本要素:倾角、方位角和孔深。
倾角在测点处的钻孔弯曲平面内。因此,测出的角度应符合两个条件:其一是该角度代表测点钻孔轴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其二该角度在钻孔弯曲平面内。磁偏角不是一个常量,而是随地区位置的不同而改变的。为了获得真方位角的数值,必须对罗盘测得的磁方位角读数,进行磁偏角校正:
α=α'+λE α=α'-λw
式中,α为真方向角,α’为磁方向角,λE,λw分别为东磁偏角和西磁偏角。
测斜仪YHQ-X型全方位钻孔测斜仪
1、测斜资料处理。当测量好深度、倾角、方位角后,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各测点的座标增量。
其中:L为测点A,B间距离,αΑ、αΒ、βΑ、βΒ分别为测点A、B的倾角,方位角。此时座标系为X北,Y轴西,Z轴垂直向上。
2、钻孔轨迹的绘制。对测斜数据进行误差评估,确定测量结果可靠之后,就根据这些资料绘制钻孔轨迹图。为了方便起见,把钻孔轨迹表示在垂直平面和水平平面上。在垂直平面上绘制钻孔剖面遵循这样的原则:第一,使平面上每一点的孔深与空间钻孔轴线对应点的孔深一致;第二,使平面上每一点的倾角与空间钻孔对应点的倾角一致。这样做虽然看不出钻孔在空间的实际位置,但是它对于查看孔深与空间钻孔各点的倾角却十分方便。在水平平面上绘制钻孔水平投影。水平投影反映空间钻孔每点的方位角的变化。
通过地面钻孔倾角实验数据分析:探管放置在良导体套管内、外所测的倾角数值大小基本一致,倾角误差在0.6度,考虑人为误差所测数值与设计值的差值在仪器精度(±90°/±0.167°(均方差))范围内,故此认为良导体套管对仪器测量钻孔倾角影响不大或影响可忽略;通过地面钻孔方位角实验数据分析:不加套管时,方位角均方差误差在1.5―1.8,去除人为误差,我们认为测量精度在仪器精度(0―360°/±1.67°(均方差))范围内;加套管时,方位角表现为数值忽大忽小没有规律可言且与设计值有较大差值,故此分析知:良导体套管对仪器测量方位角有较大的影响。
我矿软硬互层频繁的地层中钻进,除采用合理的钻进工艺参数和精心操作外,根据钻孔弯曲规律对钻孔的方位倾角提前预偏,为了使钻孔尽可能的按照预定方向延伸,应定时对钻孔进行测斜,并根据测量结果及时调整钻具组合方式和钻进工艺参数。
房树人测验范文3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生物入侵;现状;防治对策;广西地区
中图分类号 S79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179-02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lien Invasive Plants of Eucalyptus spp. Plantation in Guangxi Area
WU Lu-jun
(Guangxi Gaofeng Forestry Farm,Nanning Guangxi 530001)
Abstract 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the species composition,growth type,damage degree and life history strategy of alien invasive in Eucalyptus spp. plantations in Guangxi area were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existing invasive plants in Eucalyptus spp. plantation were 12 families and 26 genera and 30 species,and most species was 13 species in compositae plant,accounted for 43.3%.The life type dominated by herbaceous plants form a total of 23 species,accounted for 76.7% of the total number of species.Change the ground clearance,the appropriate manual cleaning and strengthen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is the effective way to control invasive plant hazards.
Key words Eucalyptus spp. ;plantation;biological invasion;status;preventive countermeasures;Guangxi area
桉树(Eucalyptus spp.)人工林发展迅速,是我国华南地区最为重要的短周期用材林树种,也是人工林发展中争议最大的树种[1]。目前,对桉树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生物量、生产力、环境条件等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对其外来植物入侵现状的研究未见报道。而外来有害植物经常入侵人工林生态系统,损害生物多样性,阻碍林木生长,造成经济损失和生态灾难[2]。随着人类在人工林中的活动和对人工林环境的干扰日渐频繁,外来植物的入侵趋势逐渐扩大。对广西桉树人工林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生长型、危害程度和生活史对策进行了初步研究,为林业工作者和有关部门及早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其危害,促进人工林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地处广西南部和中部的南宁市、钦州市、玉林市、崇左市和柳州市,位于北纬21°~25°,东经107°~111°,是广西栽培桉树的主要地区。地貌以丘陵、平原和石灰岩地貌为主,山地主要有大明山、十万大山和六万大山,南濒北部湾海域。北回归线从中部穿过,属南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植物区系上属于亚热带向热带的过渡区域,生物资源丰富。
1.2 研究方法
采取线路调查与样带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在广西南宁市、钦州市、玉林市、崇左市和柳州市的桉树种植区内通过踏查记录所观察到的外来入侵植物及其伴生物种。外来入侵物种的确定参考相关的文献资料[3-8]。入侵植物危害程度根据其在野外的生长、分布范围、种群大小及其对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划分为较轻、中等和严重3类[3]。
2 结果与分析
2.1 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
根据野外调查发现,广西桉树人工林下共有外来入侵植物30种,隶属于12科26属(表1)。其中菊科植物的种类最多,共有13种,占外来入侵植物总种数的43.3%。
2.2 外来入侵植物的生活型
生活型是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表现出具有一定形态外貌、结构和习性的生长类型。植物的生活型分为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广西桉树人工林外来入侵植物的生活型以草本植物的种类最多,有23种,占总物种数76.7%,藤本3种,占10.0%,灌木和乔木植物均为2种(图1)。
2.3 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状况
在30种外来入侵植物中,危害状况严重的有9种,危害中等的有5种,危害较轻的有16种,分别占总种数的30.0%、16.7%、53.3%。造成严重危害的有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um)、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光荚含羞草(Mimosa bimucronata)、阔叶丰花草(Borreria latifolia)、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藿香蓟(Age-ratum conyzoides),这些植物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分布范围广,容易形成单优群落而排挤其他植物,降低生物多样性。
2.4 外来入侵植物的生活史对策
生活史对策是植物生活史的各种成分或整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性响应。在所调查到的30种入侵植物中有29种为r-对策物种,可见,r-对策是桉树人工林入侵植物生活史策略的主要类型,这与Rejm?nek等研究认为入侵植物在物种竞争中倾向于采取r-对策的结果相一致[9]。r-对策物种的世代短,繁殖率高,个体死亡率很高,种群不稳定,但r-对策者可在新的生境中迅速建立起种群,并增长到到较高水平,占据空间资源。光荚含羞草和银合欢为多年生乔木植物,虽具有部分K-对策物种的特征,但其种子量大,繁殖力强,扩散速度快,仍属于r-对策物种。说明入侵植物的生活史对策有时候也会表现出具有r-对策和K-对策的混合特征。
3 结论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以菊科等为主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是广西桉树人工林外来入侵植物的主要组成成分,这些植物的生长速度快、繁殖世代短,春夏季为其营养生长季节,秋季产生大量细小的种子,种子扩散距离远,传播快,在人工林营造的初期能够迅速形成较大的种群数量,在冬季或环境干扰严重的时候依靠大量的种子休眠,渡过不利时期,其应对人为干扰的适应能力和干扰后的恢复能力都较强。r-对策物种的生活史特征对其入侵新生境并继续生存和发展都至关重要,使这些植物在竞争人工林营造时产生的新资源时具有较大优势。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采用炼山清理的林地,人工林早期林下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优势,飞机草、假臭草、阔叶丰花草、小飞蓬、藿香蓟、白花鬼针草、野茼蒿等一年生草本植物往往成片覆盖林地,但随着林分的生长发育,灌木植物和多年生草本植物逐渐增加,一年生入侵植物受挤压而逐渐减少。未炼山清理林地的环境异质性和可利用资源的异质性较高,形成未炼山林地特有的生态位[10],且物种库丰富,可拥有更为丰富的林下植物种类。
研究表明,炼山清理样地内灌木层和藤本植物的种类与盖度较不炼山清理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10]。多代连栽的桉树人工林,炼山清理导致地力衰退的影响是长期性的,长远来说,炼山对人工林生长量及人工林群落的稳定性会产生负面的影响[11]。针对广西桉树人工林外来入侵植物现状及所面临的入侵风险,提出以下防治和管理对策:一是改变林地清理方式,推广不炼山造林。炼山清理短时间可以带来减少除草成本的便利,但同时也使林下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直接影响了人工林群落的健康和林木生长,也更容易发生外来植物入侵。林农为弥补水土流失引起的土壤地力下降必须加大化肥的投入,从而增加了经营成本。不炼山清理方式在造林初期影响了树苗的生长,但可以保护林下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从长远考虑,与炼山方式相比,不炼山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都更为科学合理。二是适当进行人工干预,降低入侵种危害。造林早期外来入侵植物较多,但随着林分的生长发育,更多物种迁入后,入侵种的优势会有所下降。一年生草本入侵植物对人工林的危害主要在树木的幼苗期,即桉树造林的第1年。一年生桉树林适当的割灌除草可以促进苗木生长,一年生以后的桉树林可以利用森林的自我调节能力控制入侵植物,无需再进行人工抚育。光荚含羞草和银合欢等多年生木本植物的危害主要发生在林缘,在各个时期都应该加以消除,一旦形成母树散发出大量种子后将很难控制。三是开展野外调查,加强入侵种扩散监控。对于本地区已有的入侵物种,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其危害程度。本地区尚无分布,但可能扩散到本区的物种应加强监控,预测其扩散动态,防止其扩散到本区。
4 参考文献
[1] 温远光,陈放,刘世荣,等.广西桉树人工林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关系[J].林业科学,2008,44(4):14-19.
[2] 徐汝梅,叶万辉.生物入侵――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 林建勇,温远光,韦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外来入侵植物[J].广西林业科学,2011,40(4):281-287.
[4] 李振宇,谢焱.中国外来入侵种[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5] 徐海根,胜强.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编目[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6] 谢云珍,王玉兵,谭伟福.广西外来入侵植物[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7,15(2):160-167.
[7] 万方浩,刘全儒,谢明,等.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图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8] 林建勇,梁瑞龙,李娟,等.华南地区外来入侵植物调查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2012,41(3):237-241.
[9] REJMANEK M,RICHARDSON D.What attributes make some plant species more invasive[J].Ecology,1996,77(6):1655-1661.
房树人测验范文4
关键词:美术;心理;教育
一、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及心理问题成因
小学时期既是人的心智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心智发育成长的矛盾期。在这一阶段,小学生在身高等生理方面每天都在发育成长,在生理发育基础上的心智、性情等心理元素也在与日俱进。而无论是生理的发育,还是心理的成长,都是缓慢的、渐进的。生理的发育需要漫长的时间,心理的成长需要渐进的过程。身心发育的成长变化和知识文化、社会阅历的不足之间的矛盾,很容易造成小学生知、情、意、行等方面的障碍和纠结。如果长期得不到疏导和释放,就会出现心理问题,甚至会发展成心理疾病。影响小学生心理问题的除了自身心智发育成长因素外,小学生成长的家庭、社会、学校等环境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家庭的因素、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小学生的影响,是有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二、美术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影响的案例
美术教育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哪些影响,有不少实际案例能够证明。著名的“房树人测验”,又称“画树测验”就是分析判定学生心理成长历程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典案例。
“房树人”测验要求被测者在同一张纸上画出房、树、人,并用蜡笔对画进行涂抹上彩。“房树人测验”既是“人格测试”,又是“智力测试”。根据一定标准,通过对被测试者图画的分析、解释,了解被测试者的心理活动现象,分析被测试者心理活动的正常或异常等问题。在对小学生进行的“房树人”测验中,有的学生把“房树人”绘画得完整无缺,有的学生把“房树人”绘画得残缺不全;有的学生把“房树人”绘画得阳光多彩、生机勃勃,有的学生把“房树人”绘画得冷若冰霜、黯淡无光。通过学生不同的“房树人”绘画,美术工作者能够从中分析出学生的心理成长历程,能够从中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且结合具体问题的具体情况,寻找并实施科学有效的解决办法。
“房树人”绘画能够把学生不想说、不能说、不敢说的心路历程用绘画语言比较充分地表达出来。比如,有的学生在“房树人”测验中,把房屋画得低矮丑陋,没有窗户,把树木画成枯枝烂叶或没有树叶,把人画得孤苦伶仃或横眉冷对。美术教育工作者应从中挖掘绘画学生的家庭问题,发现绘画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及时找到该学生进行谈心和沟通,发现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时进行疏通和解决。
美术教育工作者要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通过现象找原因,透过现象看本质。一定要深入挖掘学生绘画内容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比如,有一个学生在家庭绘画中,没有画爸爸,画了一张床,自己和妈妈保持距离地躺在床上,房间里再无任何修饰,从这张绘画中,教育工作者分析孩子的家庭很有可能是问题家庭。经过找孩子谈心和家庭回访,了解到这个家庭是离异家庭,孩子在两岁时,爸爸就和妈妈离婚了,妈妈和孩子相依为命,妈妈很严厉,经常打骂孩子,孩子性情内向孤僻,很少和老师、同学交流。发现问题,找到问题原因后,美术教育工作者协助班主任老师开始有针对性地和孩子及妈妈沟通和交流,引导孩子妈妈多给孩子温暖和疼爱,关注、关心孩子的点滴成长和变化,疏导孩子的心结,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孩子的性情。半年后,美术教育工作者又让这个学生进行家庭绘画,学生画的是一间宽敞明亮的大房子,自己搂着妈妈躺在一张大床上,妈妈在给自己讲故事。画面温暖清新,充分反映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变化过程。
美术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而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能够帮助学生释放、缓解心理压力。所谓言为心声、曲为心音、画为心作。绘画是人对事物认知的表达、情感的释放。小学生不善于用过多的语言文字表达情感,而且语言文字的表达暴露性较强,而绘画的隐晦性较强,更容易被小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所接受。学生通过手中笔、笔下画,把自己的心愿画出来,把自己的心结画出来,让自己豁然开朗,使自己身心愉悦。
三、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发挥美术教育中的“美”的元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美术是一门“美”的学科,教会学生发现美、认识美、理解美、表达美。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多为学生创造美的经历和感受,用美的经历和美的作品培养学生学会欣赏自然、欣赏生活,影响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我们常说一句话: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通过美术教育,能够拥有一双寻找美、发现美的眼睛和心灵。让学生经常用一双阳光的眼睛看世界,使学生经常用一颗豁达的心灵理解他人,这些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房树人测验范文5
关键词:班级管理 学生工作 学生活动
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甚至“95后”。他们在思想、行为特点上有着自己更鲜明的特点。大学生活极富有弹性,有的学生过得忙碌、充实而快乐,而有的学生则过得迷茫、单调而郁闷。这就需要班主任通过班级管理工作来引导、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多样、松弛的大学生活,尽快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获得班级归属感。
一、当代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方面的特点
(一) 对事物有自己的认知方式,不容易受外界的影响
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已经稳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认识模式,不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他们遇到问题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和归因方式,而且多是外归因,更容易接受和自己亲近的人的建议。
(二) 急功近利,缺乏面对问题的勇气
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作者开篇就谈到了一个问题:“推迟满足感”。“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的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我曾给我学生做过《房树人心理投射测验》。测验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都生活条件优越,备受呵护和宠爱,成长过程较为顺利,不曾积累太多应对困难的经验。他们不用太努力就可以被过度满足,所以缺少推迟满足的经验和能力。他们希望今天所学的知识明天就可以为他们带来巨大收益。尽管很多学生已成年,但仍然缺乏“先吃苦、后享受”的意识,不能勇敢面对学业中的困难。
(三) 现实感较弱,面对问题容易逃避
当代大学生,物质丰富,成长普遍较为顺利,缺乏解决问题的经验和勇气。当学业中遇到问题了,他们往往逃之夭夭,期待问题自行解决。这就不难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游戏成瘾、手机成瘾。他们不管外面的风声、雨声、读书声,沉浸在不用费脑子的虚拟世界里,依然自乐。
(四)渴望被理解和认同
虽然很多学生常常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但其实他们内心敏感脆弱,对自身的闪光点并不明确。所以他们渴望被关注,被理解,被欣赏。一旦有人对他们性格中的某一特质加以肯定,或对于他们的某一行为表示欣赏,他们内心会非常满足。
二、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 通过各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是帮助和教育学生的前提。我主要通过以下方式了解、认识学生:
1.访谈法
这是最常用、最直接的方式。通过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可以基本掌握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情况、宿舍关系、兴趣爱好等。只有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才能因材施教。
2.测验法
访谈法的优势是具体、直接,但效率较低,不适合班级整体情况掌握。在大一刚开学时,我会给学生做《房树人心理投射测验》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测试。通过这两项测验,我可以了解到学生的性格特征、情绪状态、人格结构、心理健康状况。如此可以使我的班级管理更为有效。对于测试结果显示有焦虑、抑郁、敌对等症状的学生,我会专门进行心理疏导,并定期跟进,避免心理问题严重化、扩大化。
(二)制定班规,共同遵守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班级管理来说,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以约束大家的行为。大一刚开学时,我便桶学生一起协商制定了本班班规。里面详细说明了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奖惩措施。
班规制定好后打印出来,人手一张,签字生效,并且在此后每学期都进行强调和学习。
(三)建立稳定有力的班委队伍
班委是一个班级体的核心,求其班长更为重要,是一个班级的领头羊。班委的确定需要考虑几个因素:个人性格、学习水平、组织能力。班委必须得是热心、耐心、愿意牺牲部分个人时间来服务班级事务。同时成绩还要在中等以上水平,这样才能在处理班级事务的同时不影响自己的成绩。此外,还要有想法、有组织能力,能策划班级活动。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我们班采取推荐、自愿报名和民主选举相结合的方式选定里本班班委。
(四)打造舒适的教室环境
根据“破窗效应”理论,一个房子只要有一块玻璃被打破,马上就会有第二块、第三块玻璃被打破。一个破败的环境会激发人的破坏欲望,让人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所以我的班级管理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美化教室。教室的墙上贴有每一个学生的照片和他们自己设计的图案;窗台上摆着每个人亲手种下的小植物。所以每个人都能在教室里找到归属感,能安心上课和学习。
(五)组织丰富的班级活动
丰富多样的班级活动不但有利于班级文化的形成,更有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和班委在活动主题的选择中,注意与各类节日,以及当下流行的一些元素相结合。例如我们组织过班级生日、儿童节活动、中秋座谈、元旦晚会、趣味运动会、“你比我猜”比赛等一些列的班级活动。在这些活动中,班里学生一起唱歌、一起比赛,找到了自信,找到了乐趣,还增进彼此的了解,促进彼此的感情,从而增强了整个班级的凝聚力。
(六)通过沙盘游戏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由于当代大学生急功近利,缺乏耐心,遇到问题常常逃避,而且归因模式外归因偏多。例如我班里有几个学生,有序高中基础比较薄弱,上了大学后一些理科课程听不懂,慢慢地就不爱上课,开始逃课。通过和学生一起沙盘游戏,我了解到,学生以前不曾在学习上或得成就感和满足感。相反,因为成绩不好,总是挨骂受罚。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一个人在做事之前都会对效果进行预期,如果觉得成功的概率很小,可能就丧失了动力。这几个学生表现的就是如此,自我效能感偏低,学习没有信心,认为学了也没有用。针对这种情况,我和学生重新制定了学习计划,让学生逐步获得成就感,从而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三、结束语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写到:“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班级管理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的核心。有效的班级管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度过大学生活。而作为班主任,只有自己具备清醒高尚的灵魂,才可能去唤醒另一个可能还在沉睡的灵魂。
参考文献:
[1]宋谋胜,李兢,欧永康,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高校新生的班级管理工作[J].大学教育,2016(10:):174-176
[2]张晓京,文书锋,进添,“90后”大学生新生思想行为能力特点的调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9):114-117
房树人测验范文6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本科生;心理咨询技能;实践教学模式
随着时代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急速的社会变迁也引发了各种社会心理问题,人们对心理学专业也越来越重视,自从1998年应用心理学专业被列入本科专业之后,全国有230多所本科院校开设了心理学专业。但是从社会对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来看,学校的培养目标与社会的需求间还存在巨大差距。以某重点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情况为例,就业率保持在百分之八十到九十,虽然只有少数学生毕业后没有就业,但是有将近百分之四十的学生找到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关系不大。这样的现状使得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处境非常尴尬。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一般为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监狱、医院和企事业人力资源管理,但是用人单位认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够,初入职场的毕业生则认为是在学校的学习中缺少实践教学的环节。而应用心理学专职教师也一致认为理论与实践脱节,缺少心理咨询的实战技能,是目前心理学学科发展面临的困境。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是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这一短板也直接制约了专业的发展,因此,要提升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必须改进实践教学的模式,以便培养受社会欢迎的专业型人才。
一应用心理学本科生实践技能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应用心理学本科生的实践教学在各高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有的高校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色。比如浙江大学采用导师制与核心课程相结合的核心能力培养模式,北京师范大学“6+1”培养模式以及沈阳师范大学采取小学期实践教学的方式[1]。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不够深入,一般都倾向于形式化;第二,学校内的实训基地的真实度不够,和校外的基地合作流于形式,没有让学生进行长期的实践,没有“走出去”的实战演练。第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分离,以学习心理咨询技术为例,学生学习了咨询心理学和心理治疗学的各个理论流派,也熟记了每个流派的方法,但是不能将所学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地运用,还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难题之一;第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教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多学生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教学实践环节,不能主动学习,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追求创新的精神,习惯于老师的灌输式学习,面对老师布置的任务,不能自觉开动脑筋。
二“案例督导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的提出
工作坊教学模式是实践性非常强的教学模式,它最初起源于德国,在20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产生。其主要特色是在一个互助的小团体中形成轻松的、有趣的氛围,每次活动设定一个专题内容,围绕主题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互动活动。通过心理体验活动学习理论知识、增加体验领悟。本文主要以“表达性绘画艺术案例督导工作坊”为例,从“教、学、做、评、思”五个环节来阐述如何通过心理辅导和体验互动解决应用心理学本科生心理咨询技能提升遇到的瓶颈,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咨询专业技能。
(一)“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
“教”指的是在工作坊模式下教师教授参加者关于工作坊主题的相关知识,当然这些知识的讲授并非传统的认知教学模式。传统的认知教学模式是以心理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考核为主,而工作坊教学模式下的教师的“教”教的是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以“表达性绘画艺术案例督导工作坊”为例,在工作坊开始前采用自愿报名的原则,在系统学习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基础课程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中选取20名对绘画心理治疗感兴趣并有意愿参加课外实践教学活动的学生,参加每周一次,每次2.5小时的表达性绘画艺术工作坊活动,“表达性绘画艺术督导工作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理论讲授的主题是:(1)第一单元:绘画治疗总论;(2)第二单元:线条颜色绘画心理分析;(3)第三单元:树木测验与心理疾病筛查;(4)第四单元:人物测验与自我认识;(5)第五单元:房树人测验绘画分析;(6)第六单元:五维画测验;第二阶段为以小组为单位的团体绘画心理活动体验阶段:(1)第一单元:画出你心中的自己;(2)第二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3)第三单元:心中曼陀罗;(4)第四单元:我的家庭图;(5)第五单元:风景构成法;(6)第六单元:离别和祝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案例督导工作坊的教学模式是开放的、崭新的、活泼的,不拘泥于讲授形式的,在每个单元课程内容开始前,教师会带领学生做一个热身活动,以便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并活跃团体氛围,会选择有趣的心理活动,如“大风吹”“松鼠和大树”“进化论”“轻揉体操”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重要转变[2]:教师不再是知识传播者而是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在工作坊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学生思考对活动的感悟,对自我的发现和对人生的理解。
(二)“在做中学”的学习策略
美国教育家泰勒[3]认为:“学生学到什么取决于他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了什么。”在做中学是有效的学习策略之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表达性绘画艺术工作坊”为例,学生的理论学习和体验活动是和去福利院基地实习一起进行的,讲授完一个单元内容,参加的学生们就去福利院给孩子们做相应的心理绘画体验活动,再将收集的福利院儿童的画作在下一周工作坊的时间进行小组分析讨论和教师讲解,根据每一位孩子的画作特点(如色彩、画作内容、表达心情等)进行心理学解读,明确心理干预方向。所以案例督导工作坊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有以下优势,第一,在“做”中学习掌握绘画心理咨询的技巧,学会了绘画技术应用于心理辅导工作[4]。学生一边实习一边进行理论学习。第二,在“做”中学会运用理论知识,提升了对理论学习的自信心,能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提升学习兴趣。第三,在“做”中学会了团队合作,了解小组成员的需求和愿望,能够形成凝聚力。例如在“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单元教师让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没有语言交流的团体绘画,每人每轮画一笔,然后经过十几轮过后,形成一幅整体的画作,再给画作命名,并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示。整个过程既是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又是心理咨询技术的运用,增进了小组的成员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培养了互助合作的精神。第四,在“做”中学会了探索,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发现能力。探索自己的内心深处的同时,体察他人的内心世界。比如“画出你心中的自己”这个单元,教师涉及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绘画的形式发觉自己的性格特点,更加了解自己,增进自我认识。同时也会安排以小组为单位的互相讨论,就小组成员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
(三)“互动评价”的教学活动
在案例督导工作坊中,互动讨论是工作坊的重要环节,以“心中曼陀罗”活动为例,参加者在创作完曼陀罗作品后,说出自己对画作的感知和理解,同时小组成员也会参与到讨论之中,与创作者一起讨论画作反应的心理内涵。再如在福利院儿童的画作中,房树人绘画测验不同的人会看到不同的内容,通过同伴的讨论,开阔了眼界,更好的学习绘画心理咨询的技术,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有利于掌握技术的精髓,所以“互动评价”这一环节在案例督导工作坊教学模式中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质疑的良好品质,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同时联系了表达沟通的能力。
(四)“反思提升”的训练方法
“反思提升”中的“思”包括以下两点,第一,是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结束后收获的反思。在案例督导工作坊中,每次工作坊活动结束前,教师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小组成员用一句话来表达今天参与活动的感受,这也是反思提升的训练。第二,学生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结束后收获的反思。在案例督导工作坊中,教师会对参加福利院社会实践的应用心理学本科生布置家庭作业,每个学生每次去福利院后要形成当天的工作记录,在整个12次志愿服务工作结束后,结合老师同学的案例分析,也要撰写一份整体的案例报告,案例报告的撰写过程就是实践反思的过程。另外,学生的“思”主要是对自己从“教、学、做、评”方面实践教学训练状况进行反思。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要定期反思,这样才有益于学生的成长,达到提升内涵的效果。这样教与学的双方经过课后的“反思提升”实现学会反省自己,有益于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