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铁课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磁铁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磁铁课件

电磁铁课件范文1

关键词:电磁铁 ; 电磁继电器; 说课设计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根据新课标的理念,结合我对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实践,对于本节课的设计,我将从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法运用、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特色分析六个方面进行说明.

1 教材

11教材简析

《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是教育部审定2013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第20章第3节的教学内容.用1课时完成教学.本章“电与磁”内容,是学生在已有电学知识的基础上,以磁场为主线,揭示电与磁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磁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或电流有力的作用,磁场能使运动的导体产生感应电流.它起着承前启后作用,既是前面电学知识的发展,也是后面两章学习信息传递常识和有关电能知识的基础.本章知识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科技等方面应用非常广泛,电动机、电磁继电器、扬声器、发动机等对现代社会影响深远.除了这些应用教学之外,教材还从学生在生活中所熟悉的磁现象入手,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指南针、电磁铁、小电动机,使学生认识到物理是有用的,物理就在他们身边,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章的有关物理概念和规律几乎都是在实验基础上概括得出的,加强了学生的体验与感悟,注重了知识的实际应用.教材在知识深度的要求上,与过去相比有所降低,但在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培养学生从实验事实出发归纳总结概念、规律和应用概念、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上,要求提高了.本节很好地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12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电磁铁;理解电磁铁的磁性;了解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过程与方法

探究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通过阅读说明书,自己动手实践来了解如何使用电磁继电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完成电磁铁的探究实验,并亲自动手实践如何使用电磁继电器,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兴趣.

13教学重难点

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4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螺线管、铁芯、大头针、电源、开关、导线若干.

学生:螺线管、大小和长度以及材料不同的铁芯、大头针、电源、开关、导线若干、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磁铁(匝数可变或两个串联使用)等.

2教法

这节课的知识比较抽象,难理解,依照本节的教学任务,结合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实际,为了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我主要采取以启发、实验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3学法指导

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后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归纳、概括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4学情

九年级学生显著的心理年龄特征主要表现为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强,喜欢动手进行实验.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对控制变量法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对实验的理论分析不够全面,缺乏计划性和有目的性观察.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到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说教学程序

5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设置情境:桌上有一堆大头针,请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快速的把大头针捡起来放到盒子里而又不扎到手(旁边有一磁铁)?(请一学生上来演示)

然后我用手掌中藏着一个电磁铁同样把大头针吸起来又很轻松的放到盒子里.问:这是怎么回事?(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明显的实验现象引出课题,引起学生学兴趣)

下面我们来看插图.电磁起重机.

这个起重机里用的是永磁体吗?为什么?(学生回答)

实际上它用到的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显示课题)

52进行新课

在新课教学中,我分三个过程进行.

第一过程是对电磁铁概念以及原理的讲解.

做对比演示实验,介绍电磁铁.用对比通电螺线管不插入铁芯和插入铁芯吸引大头针多少的不同,说明插入铁芯后磁性较强.然后直接引出课题:在一个通电螺线管中插入铁芯,就制成了电磁铁.电磁铁的优点一:有电流通过时有磁性,没有电流时就失去磁性. 电磁铁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学生答:)教师归纳.(设计意图:体现从物理到社会的理念.)

第二个过程是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创设情境,(出示幻灯片)不同的电磁起重机产生的磁场一样强吗?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把学生引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的是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反思与拓展.

教师经过讨论汇总后,总结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能与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有关.下面就这两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并设计实验 :

1.想研究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电流的大小有关,该如何控制匝数呢?同理要研究磁性的强弱与匝数的关系,该如何控制电流呢?

2. 如何改变线圈的匝数 ?如何改变电流的大小?

3.如何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设计意图:有针对性的启发学生,放手发动学生在得出结论时,一定有条件的限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指导学生按讨论的方案进行实验.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归纳出结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第三个过程是让学生简单了解电磁继电器.(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对电磁铁的认识)

1.展示高压危险的图片引入电磁继电器.提出问题:许多大型机器需要高压电,但人不能接近,那应该怎样控制电路的通断?(设计意图:由实物再到其原理图能够让问题过渡自然)

2.播放电磁继电器构造图, 提出问题:它的内部有怎样的结构呢?它又是怎样工作的呢?

3.通过简单的动画演示,介绍继电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归纳:继电器是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的通断,来间接地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通断装置.电磁继电器就是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从而实现安全用电.(设计意图:课件的分解演示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抽象的知识)

4.电磁继电器的应用,要求学生一边看,一边学习描述它的工作原理.(设计意图:一步一步提高要求,让学生认识电磁继电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掌握表述工作原理的方法,加深对继电器工作原理的理解.)

53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意识,养成对所学的内容及时巩固、 梳理的习惯.)

54作业布置及学生自主活动

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1、2、3题(设计意图:及时巩固,加深理解)

6板书设计

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一、电磁铁:插入铁芯的通电螺线管称为电磁铁

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来工作

二、特点

1.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没有磁性

2.磁性弱可以调节

三、决定磁性强弱的因素:线圈匝数、 电流的大小

四、应用:电磁起重机等

五、电磁继电器

1原理:低电压、弱电流电路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

2实质: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电路的一种开关.

7教学特色分析

本节是该章重要的一个探究实验.在中考中经常考查该知识点.我通过生活现象入手,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物理,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提出问题,在问题中理解知识.在探究的环节上,更侧重猜想,设计实验来激发学生.让他们谈想法,谈设计,学生会有自己是知识的发现者的感觉.自己得出结论,自己评估、交流且多次讨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主动学习的习惯,有利于科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在每个环节,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自己的看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起到组织引导的作用.最后,联系实际,探索拓展,激发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的课程理念.

电磁铁课件范文2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

实验内容

1使用工具

实验目的

使学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实验器材

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实验步骤

用克丝钳将一根铁丝夹断。

2、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张纸剪碎。3、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

实验现象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

实验结论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9月7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2

实验内容

2杠杆的科学

实验目的

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

杠杆尺、钩码、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实验步骤

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

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实验现象

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论

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9月12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3)

实验内容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实验目的

杠杆是否省力

实验器材

长竹筷、螺丝帽、棉线、塑料盘、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剪刀、小刀

实验步骤

1、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2、小杆秤的研究。

实验现象

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实验结论

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9月14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4)

实验内容

4轮轴的秘密

实验目的

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实验器材

轮轴实验装置1个,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步骤

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现象

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结论

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9月19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5)

实验内容

5滑轮的研究

实验目的

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

实验器材

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

1、定滑轮能否改变力的方向。

2、定滑轮能否省力。

3、动滑轮能否省力、改变方向。

实验现象

1、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定滑轮不能省力。

3、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方向。

实验结论

1、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定滑轮不能省力。

3、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方向。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9月26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6)

实验内容

6滑轮组

实验目的

了解滑轮组的作用

实验器材

光滑的木棒、长绳子、简单机械实验盒、测力计、棉线、钩码

实验步骤

1、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2、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量的重物,并和直接吊起该重物的力比较。

实验现象

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实验结论

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9月21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7)

实验内容

7斜面的作用

实验目的

认识斜面的省力原理。

实验器材

木板(长度不同)、木块、重物、测力计。

实验步骤

1、将一块木板成为一个斜面。把不同的重物分别放在斜面下端,通过测力计拉着它沿斜面向上提升。

2、沿着这些长度不同的斜面把重物拉上去。

实验现象

1、从斜面拉上去用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

2、发现木板越长即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直接垂直向上提重物相当于坡度为90度,一点都不省力。

实验结论

1、从斜面拉上去用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

2、发现木板越长即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直接垂直向上提重物相当于坡度为90度,一点都不省力。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9月28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8)

实验内容

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实验目的

研究自行车上的机械原理

实验器材

自行车

实验步骤

对链条和齿轮的研究

寻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实验现象

自行车运用了轮轴、斜面、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是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

实验结论

自行车运用了轮轴、斜面、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是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0月10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9

实验内容

1抵抗弯曲

实验目的

研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实验器材

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垫圈、竹片、尺子

实验步骤

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平放还是立放。

实验现象

增加厚度可以明显地加强其承受重量的能力。

实验结论

增加厚度可以明显地加强其承受重量的能力。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0月12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0

实验内容

形状和抗弯曲能力

实验目的

了解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后,可以增强其抗弯曲能力。

实验器材

硬纸条、砝码、瓦楞纸等

实验步骤

学生预备两个文具盒,中间放一张硬纸条,看看能承受得起几个砝码?

2、把这张硬纸条弯折成“V”、“L”、“U”、“T”或“工”字形后,再看看能承受得起几个砝码?

实验现象

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后可以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

实验结论

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后可以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0月17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1)

实验内容

拱形的力量

实验目的

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实验器材

做拱形的纸、铁垫圈若干、厚书几本、搭瓜皮拱的瓜皮、小刀

实验步骤

拱形承受压测试。

2、

让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

实验现象

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实验结论

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0月19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2)

实验内容

找拱形

实验目的

了解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实验器材

完整的和对半剖开的乒乓球、完整的和剪开的塑料饮料瓶等

实验步骤

⒈认识圆顶形、球形,研究它们承受压力的特点。

⒉塑料瓶形状的分析。

⒊认识生物体结构中的拱形结构。

实验现象

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实验结论

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0月24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3)

实验内容

做框架

实验目的

了解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

实验器材

筷子或塑料吸管、橡皮筋或棉线、剪子、小刀、胶水等

实验步骤

1、  利用筷子捆一

角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

2、  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实验现象

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

实验结论

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0月26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4)

实验内容

建高塔

实验目的

了解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实验器材

几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胶带、水等

实验步骤

1、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2、铁塔形状和结构的思考:塔为什么不容易倒?

实验现象

底部越大越不易倒,底部越重越不易倒,空体比实体抗风能力更强,地基陷于地下越多越不易倒。

实验结论

了解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0月31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5)

实验内容

桥的形状和结构

实验目的

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实验器材

吸管或竹片、粗线、木板或瓦楞纸板、绳子等

实验步骤

1、用木棍做一个拱

2、:模拟做一个拉索桥

实验现象

拱桥拱的高度不同,拱的两边推力不同。

实验结论

拱桥拱的高度不同,拱的两边推力不同。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1月7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6)

实验内容

用纸造一座桥

实验目的

了解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

实验器材

旧报纸、胶带、剪子、尺子等

实验步骤

1、各种桥模型在讲台前参展。

2、评委评价。

3、介绍自己的桥。

实验现象

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

实验结论

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1月9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7)

实验内容

电和磁

实验目的

了解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实验器材

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导线(其中一根较长)、指南针

实验步骤

1、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2、通电线圈和指南针

实验现象

电可以产生磁。

实验结论

电可以产生磁。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1月14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8)

实验内容

电磁铁

实验目的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改变通过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和线圈绕线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实验器材

大头针、透明胶、绝缘导线、大铁钉、砂纸、指南

实验步骤

1、制作铁钉电磁铁

2、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实验现象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改变通过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和线圈绕线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实验结论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改变通过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和线圈绕线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1月16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9)

实验内容

电磁铁的磁力(一)

实验目的

了解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

实验器材

一号电池、大头针、电池盒、大铁钉、长绝缘导线

实验步骤

1、假设:.

如果要使电磁体的磁性得到加强,我们大胆的假设一下应该怎么做?

2、设计实验,检验假设。

实验现象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实验结论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1月21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0)

实验内容

电磁铁的磁力(二)

实验目的

了解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器材

电池盒、大铁钉、绝缘导线、长短、粗细不同的铁螺栓各3个、直径不同的线圈3个

实验步骤

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与铁芯的距离、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系。

实验现象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与铁芯的距离、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系。

实验结论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与铁芯的距离、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系。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1月23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1)

实验内容

神奇的小电动机

实验目的

了解玩具小电动机的功能是把电变成了动力。

实验器材

玩具小电机、橡皮筋、一次性塑料杯、一号电池、透明胶、导线、磁铁、电池盒、开关、铜质粗导线、大头针

实验步骤

1、小电动机里有什么。

2、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

实验现象

玩具小电动机的功能是把电变成了动力。

实验结论

玩具小电动机的功能是把电变成了动力。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1月28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2)

实验内容

电能和能量

实验目的

了解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的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转化。

实验器材

铁丝、电扇、电灯

实验步骤

1、电能和其他能量

2、电能的转化

实验现象

能量有电、热、声、光等多种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的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转化。

实验结论

能量有电、热、声、光等多种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的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转化。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1月30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3)

实验内容

电能从哪里来

实验目的

了解电池是把化学能或者光能转化成了电能、电能是由其他能量转化来的。

实验器材

电池、玩具小电机、溜溜球上的绳子、胶带、小电珠、导线、指南针,手摇发电机

实验步骤

1、各种各样的电池

2、我们来发电

实验现象

电池是把化学能或者光能转化成了电能。

电能是由其他能量转化来的。

实验结论

电池是把化学能或者光能转化成了电能。

电能是由其他能量转化来的。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2月5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4)

实验内容

校园生物大搜索

实验目的

了解我们周围生活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实验器材

放大镜、小铲子等考察工具

实验步骤

1、设计调查方案

2、开展校园动植物调查活动

实验现象

我们周围生活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实验结论

我们周围生活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2月12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25)

实验内容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实验目的

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实验器材

A4纸

实验步骤

交流:各小组调查的结果怎样?

整理分析调查信息。

3、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实验现象

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实验结论

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6)

实验内容

4、种类繁多的动物

实验目的

了解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

实验器材

鱼、鸟、兔的骨骼标本(或图片)。不同的鸟类、鱼类、哺乳动物、昆虫等动物的图片。

实验步骤

1、给常见的动物分类:

2、比较动物的骨骼

3、给各类动物增添成员

实验现象

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

实验结论

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2月21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7)

实验内容

相貌各异的我们

实验目的

知道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实验器材

白纸、记号笔。

实验步骤

1、观察我们的不同

2、做一次班级相貌普查

实验现象

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实验结论

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2月26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8)

实验内容

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实验目的

知道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实验器材

具有特殊形态结构的动植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不同形状的纸鱼、水盆、水。

实验步骤

1、不同环境中的植物

2、不同环境中的动物

实验现象

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实验结论

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2月28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9)

实验内容

7、谁选择了它们

实验目的

知道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实验器材

图片,幻灯片

实验步骤

1、青蛙的去与留

2、大自然选择了它们

3、选择改变着生物

实验现象

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实验结论

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7年1月2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30)

实验内容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实验目的

知道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生存的意义。

知道生物多样性对于其它生物生存的意义。

实验器材

不同主题内容的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保护的打印资料、几张A4纸。

实验步骤

1、生物多样性与我们的关系

2、生物多样性与其它生物的关系

实验现象

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有意义。

实验结论

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有意义。

备注

实验人

电磁铁课件范文3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科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093-001

小学科学是课程改革中的一门新兴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现代教育技术以其逼真的图像、动画、音效能营造另一个教室外的“真实的虚拟环境”,同时又以其灵活多变的交互性深深吸引着学生,将其应用于科学教学之中,能使科学课堂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更能培养学生多种能力。为此,笔者拟就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多种科学能力谈一点个人的想法。

一、有利于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例如我在教学《电产生磁》一课时,由于远离生活实际,学生对电磁铁这一装置不甚了解,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电磁铁动画演示,模拟电流通过时的情形,例如电磁铁各部分色变声响,使学生形成直观认识,迅速掌握电磁铁概念,而且为下面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和电磁铁的磁极是可以改变的埋下伏笔,为后续探究实验中有效地控制变量奠定基础。学生在后面的探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二、有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科学课堂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由“要我学”变“我要学”,学生成学习的主人,自然要提高自己运用计算机、互联网学习的能力。

三、有利于学生获取新知识及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培养

鼓励引导学生使用计算机网络的海量资源,解决了研究性资料缺乏的问题,还使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通过网络环境充分实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网络特有的强大搜索功能,锻炼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网络的应用,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学习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教师上科学课,学生可以浏览互联网了解相关科学知识,知道一些常见的日常生活现象的科学解释,熟悉一些古今中外卓有成就的科学家的事迹。

四、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解剖桃花的是实验中,利用实物展示台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教师示范,学生仔细观察。学生在仔细观察中,不仅发现桃花的结构特点,还掌握解剖桃花的方法。在认识不同植物的特征时,教师利用计算机出示用数码相机拍的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识图、区别、对比,找出之间的异同点。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最后自己总结出植物的特征。通过这样识图、辨图、对比、类比的过程,培养了观察能力。

例如:在以蚕为例来探讨动物成长过程的单元中,其内容着眼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求学生记观察日记。但每个同学养蚕的时间不可能一致,周期也有一些差异。教学的时间是固定的,这就和蚕的生长之间产生了一些矛盾。在教学这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根据亲身经历谈一谈蚕的生长过程中有哪些变化,然后教师将每个阶段的内容制作成影像资料,通过快速连续的播放,使已经养完了蚕的同学重温这一过程,有部分没有养完了蚕的同学也能了解到蚕的变化,具体感受到了每一个生命的成长都是令人惊奇的。在认识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时,教师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动物(生命周期长短不同)不同时期的图片让学生自主浏览,又提供一些网站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采取这种开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既让学生进行了自主的探究,又能不受学生调查时间的制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从而保证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有利于学生整理分析数据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斜坡的启示》一课中,学生分组实验得出不同斜面坡度时小车所需拉力的相关数据,这时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每组同学把他们实验的数据填在计算机的电子表格中,学生看者自己实验得出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最后结论便水到渠成的得出了。

六、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科学教学中,像人体细胞、内脏器官等不容易看到,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却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像人体内部的骨骼运动、消化道的蠕动、血液流动等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教学前可以让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在学生充分想象之后,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就能深深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变单纯知识传授为智力开发,给学生以丰富想象的天地,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

七、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例如:在一次听课活动中,教师教学“摩擦力的秘密”,导入时,教师别具匠心,剪辑一段潘长江主演的电影《举起手来》片段:日本鬼子抓八路军战士,气急败坏地冲上一个斜坡,这时几位老奶奶往斜坡上倒了几簸箕黄豆,顿时只见鬼子们个个摔得四脚朝天。看到这样的情景学生个个捧腹大笑,教师适时提问:鬼子们为什么会摔得四脚朝天?学生个个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增加感知,帮助学生思维

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从而帮助其思维。

例如:教师在讲“环境保护”这部分内容时,制作了专题网页,网页中既有课本的内容,又有报刊、杂志上的有关环保的文章,还有电视新闻、专家讲座分析、录像等相关资料,还根据教学目标还设计了一个留言板,让学生将自己的收获及时地,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从教学的反馈来看,学生借助网络这一工具使得课堂容量、思维时空可以无限扩充。

电磁铁课件范文4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应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电学实验是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这一学习内容要通过学生具体的操作,学生才能够掌握。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有效适应,而探究式教学模式就能充分保证学生对这一内容的学习。

一、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应用的问题及原则

1.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应用问题分析

从初中物理的电学实验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对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还存在相应问题。物理教学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要让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方法。

教师还没有及时转变实验教学的观念,将实验的重点放在了对公式的验证上,没有对学生创新思维以及科学素养培养充分重视。教师在探究式教学的了解认识上还没有全面化,实验教学中教师通常是将实验的步骤告诉学生,只是让学生对实验进行验证,这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就有着很大阻碍。

另外,在实际的物理实验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干预比较多,没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这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不利。有的教师在对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中,没结合实际的内容,所以作用不明显。

2.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中探究式应用原则分析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要按照相应的原则进行应用。

一是创新性原则。在创新性原则方面主要是要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以及时间。可以在小组讨论的形式上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激发,然后引导学生在辩证思维上进一步发展,这对教学的活跃性增加有着积极作用。

二是协调性原则。电学实验中要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协调发展充分重视,将学生的知识以及能力作为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基础。

三是差异性原则。由于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水平有着相应的差异性,教师就要对其充分尊重。积极培养学生对物理电学实验的参与度,能够通过探究式的实验让学生对自身的不足充分认识。

四是自主性原则。这是学生转变学习态度的重要基础,教师要充分遵循这原则,让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有效发挥。

二、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应用策略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中探究式模式要按照相应策略实施。首先,要加强问题情境的创设,这是探究的核心。在情境创设中要能满足几个方面的点:问题要清楚明确,并体现出开放性以及发散性;体现问题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思考,这样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才有促进作用;要学会借助多媒体资料来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

例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电磁铁的应用实验探究中,教师可从网上下载相关课件,让学生观看电影透明人中的相关片段。在观看完这一影片的片段之后,学生就会对这一神奇的现象比较感兴趣,教师就可对影片中的场景进行还原,可以将线圈绕在钢钉等铁器上然后在直流电下制作比较简单的电磁铁,确保安全后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模仿。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就能够让学生掌握电磁铁的原理,提供给学生实际的素材来让学生进行自己实验,找出答案。

再者,就要确定目标,对不同认知结构的学生要尽量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类比思维等。如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把电流类比成水流,这样就比较方便学生对电流的概念理解,在学习的效率上也能得到提升。要制订计划,进行分工合作,让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能够参与到这一探究活动中。要师生互动实施探究,对学生的合作能力进行培养。最后进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交流评价。

总之,对于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电学实验教学中探究模式的应用,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让学生对电学实验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进行有效掌握。

参考文献:

[1]买买提依明・阿不都热依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感悟[J].赤子(上中旬),2015(20).

[2]邢星.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探讨[J].技术物理教学,2014(3).

电磁铁课件范文5

以玩小车(利用磁铁的磁力使小车运动起来)活动引入,探究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以及磁铁的方向性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磁铁的特点。最后,介绍指南针的历史及磁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认识磁铁的南北极。

能画出实验示意图,并能标出方向。

了解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以及现代磁悬浮列车。

科学探究: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

探究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会做磁铁指南北的实验及磁铁两极相斥、相吸的实验。

能用归纳的方法概括磁铁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古代指南针,以及现代磁悬浮列车,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 探究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教学难点

做磁铁指南北的实验及磁铁两极相斥、相吸的实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玩具小车、小车模型、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小磁针、支架、水槽、泡沫、细线、水;司南、罗盘、指南针、磁悬浮列车等图片;磁吸、门阻、扬声器、笔盒等实物。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前两部分)

一指导学生探究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1、由玩小车引入,利用磁铁的磁力使小车运动起来。不接触小车,推着小车走或拉着小车走。

2、把两根条形磁铁分别固定在小车上,让它们靠近,观察小车的运动,并画出示意图,标明小车运动方向。再变换小车方向,用同样的方法做实验。

3、对照示意图,归纳出条形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点。

4、用蹄形磁铁和环形磁铁做实验,归纳出蹄形磁铁和环形磁铁两端接近时的特点。

5、总结自己的发现:磁铁的两端相互接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二指导学生认识磁铁有指南北的特点。

1、老师介绍两种实验方法(悬吊法与水浮法),让小组任选其一进行实验。

2、教师指导。要注意:防止铁制物品和其他磁铁对实验的干扰。学生分组实验时,磁铁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避免互相干扰。用水浮法做实验,盛水的容器不能是金属。实验还要反复几次,其结果一样,才能归纳出磁铁有指南北的特点.

3、告诉学生磁铁指南的一端就南极,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

4、讨论磁铁为什么能指南北。

因为磁铁上有两极,且两极磁性最强,而地球也是个大磁体有着南北磁极。

第二课时

(学习三四部分)

三总结磁铁的特点。

1、学生总结。与第16课的内容结合起来探究磁铁特点,然后用归纳的方法,概括出磁铁具有的特点并写在《课本》P56。

2、教师小结。磁铁能吸铁;磁铁能指南北;磁铁有两极,且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四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及磁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利用。

1、介绍指南针的历史。先秦时代我们的先人在探寻铁矿时常会遇到磁铁矿,即磁石(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这些发现很早就被记载下来了。《管子》的数篇中最早记载了这些发现:“山上有磁石者,其下有金铜。”其它古籍如《山海经》中也有类似的记载。磁石的吸铁特性很早就被人发现,《吕氏春秋》九卷精通篇就有:“慈招铁,或引之也。”那时的人称“磁”为“慈”他们把磁石吸引铁看作慈母对子女的吸引。并认为:“石是铁的母亲,但石有慈和不慈两种,慈爱的石头能吸引他的子女,不慈的石头就不能吸引了。”汉朝以前人们把磁石写做“慈石”,是慈爱石头的意思。据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咸阳附近修阿房宫,宫中有一座门是用磁石做成,如果有人身穿盔甲,暗器,入宫行刺,就会被磁石门吸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掌握了磁学知识。

既然磁石能吸引铁,那么是否还可以吸引其他金属呢?我们的先民做了许多尝试发现磁石不仅不能吸引金、银、铜等金属,也不能吸引砖瓦之类的物品。西汉的时候人们已经认识到磁石只能吸引铁,而不能吸引其他物品。当把两块磁铁放在一起相互靠近时,有时候互相吸引,有时候相互排斥。现在人们都知道磁体有两个极,一个称N极,一个称S极。同性极相互排斥,异性极相互吸引。那时的人们并不知道这个道理,但对这个现象还是能够察觉到的。

到了西汉,有一个名叫栾大的方士,他利用磁石的这个性质做了两个棋子般的东西通过调整两个棋子极性的相互位置,有时两个棋子相互吸引,有时相互排斥。栾大称其为“斗棋”。他把这个新奇的玩意献给汉武帝,并当场演示。汉武帝惊奇不已,龙心大悦,竟封栾大为“五利将军”。栾大利用磁石的性质,制作了新奇的玩意蒙骗了汉武帝。

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指南针的前身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司南由青铜盘和天然磁体制成的磁勺组成,青铜盘上刻有二十四向,置磁勺于盘中心圆面上,静止时勺尾指向为南。司南有许多缺陷,天然磁体不易找到,在加工时容易因打击、受热而失磁。

所以司南的磁性比较弱,而且它与地盘接触处要非常光滑,否则会因转动摩擦阻力过大,而难于旋转,无法达到预期的指南效果。而且司南有一定的体积和重量,携带很不方便,这可能是司南长期未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指南针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

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由于生产劳动,人们接触了磁铁矿,开始了对磁性质的了解。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引铁的性质。后来又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经过多方的实验和研究,终于发明了可以实用的指南针。

2、介绍磁悬浮列车。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没有车轮的陆上无接触式有轨交通工具,时速可达到500公里。它的原理,是利用常导或超导电磁铁与感应磁场之间产生相互吸引或排斥力,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上面或下面,作无摩擦的运行,从而克服了传统列车车轨粘着限制、机械噪声和磨损等问题,并且具有启动、停车快和爬坡能力强等优点。

早在1922年,德国的赫尔曼?肯珀(Hermann Kemper)就提出了电磁悬浮原理,并在1934年申请了磁浮列车的专利,并由此开始为人类编织一个高速乘行的梦想。人们对速度追求的目光,因而转向摩擦阻力大大减小的磁悬浮从技术的角度上来说,磁悬浮并不如量子计算机之类的发明高深。用一小块磁铁,再随便个钉子什么的,就可以轻易的让我们体会到磁力产生的吸引力和排斥力。当然,这种悬浮只是示意性的,很难达到稳定的状态。科学家的创想不是我们用一块简单的磁铁就可以摆弄出来的。

数十年的发展,时至今日,磁悬浮技术形成了分别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两大研究方向——EMS系统和EDS系统。德国认准的EMS(常导磁吸型)系统,是利用常规的电磁铁与一般铁性物质相吸引的基本原理,把列车吸附上来悬浮运行。日本看好的EDS(排斥式悬浮)系统,则是用超导的磁悬浮原理,使车轮和钢轨之间产生排斥力,使列车悬空运行。目前两种车型都达到了500公里左右的时速,两种方案都切实可行,孰优孰劣,也确实难分高下。

世界第一条磁悬浮列车示范运营线——上海磁悬浮列车,建成后,从浦东龙阳路站到浦东国际机场,三十多公里只需6~7分钟。上海磁悬浮列车是“常导磁吸型”(简称“常导型”)磁悬浮列车。是利用“异性相吸”原理设计,是一种吸力悬浮系统,利用安装在列车两侧转向架上的悬浮电磁铁,和铺设在轨道上的磁铁,在磁场作用下产生的吸力使车辆浮起来。

3、分小组讨论在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利用了磁铁的特性?

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堂作业》一、二、三、四题。

2、查阅资料了解指南针和磁浮列车的更多情况。

教学板书

玩小车

磁铁的特点:磁铁能吸铁;

磁铁能指南北;

磁铁有两极,且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电磁铁课件范文6

关键词:科学课堂;教学反思

一:科学课上提出探究的是“真实问题”吗?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要使学生产生“真实问题”,不管问题由教师提出还是学生提出,重要的在于提出问题的环节能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能不能产生探究的欲望。如果能,对于学生们来说,就是“真实问题”。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一、“语言导入法”,就是教师针对自己所了解的学生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形式,设置悬念,击中学生的兴奋点而导入新课。二“、实验导入法”,教师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感受到一定的刺激,同时提出若干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导入新课。三“、多媒体导入法”,在教学《水滴里的生物》一课之前,我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几幅被显微镜放大的细胞的照片,再问学生认识它们吗?学生有的说是甘薯,有说是珍珠的。我说“:这是取自人体内的一个细胞的照片,它的大小比一粒灰尘还小!”“哇,是这样的。”大家都感到很惊奇,我说“这么小的东西,是怎样拍得这么清楚的呢?用的是显微镜”。接着顺理成章拿出显微镜,以惊奇导入新课,以创造生动的愉快的情境,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思考,进入主动探索的阶段。

反思二:在科学课上教师真的关注学生了吗?新课程实施中,我们经常发现,尽管教师们的教学设计很新颖,但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改变,仍然是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教师对学生有创意的想法置之不理,甚至对于学生有胜过教师的独到见解也不予以鼓励。因为教师在潜意识里总希望学生沿着自己事先设定的思路回答问题,在自己事先安排好的空间开展“自主”活动。最后圆满地实现预定目标,这种教学恰恰把学生的学习引入死胡同,限制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因此,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给学生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让课堂成为充满创造和神奇的过程。成为充分展示学生独特个性的过程。在课堂探究过程中,学生的一个疑问、一种见解、一点发现、一些不同寻常的举动或错误的表现,都可能是极其有价值的、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如果及时捕捉并放大它,随时调整教学过程,就能使教学充满灵性并不断地闪现出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光辉,使科学探究更加精彩,使科学课堂更加鲜活。

转贴于 一次科学课上,研究“磁铁的性质”,学生实验后,我问他们发现了磁铁有哪些性质?同学汇报“:磁铁有磁性、能指南北、能吸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我正在听取一名同学汇报时,有一个学生兴奋地站起来说:“老师,我发现磁铁吸过的铁钉也能吸铁。”我白了他一眼,不料,这学生坚持说“:是真的!”我没好气地说“:这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吗?”学生不服气地坐了下来。

课后,我越想越惭愧:学生有了“新”发现,我没有去关注他,反而粗暴地对待他,这算得上是一个称职的教师吗?在后来的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独到的见解,并适时与学生共同探究。在参与研讨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围着学生转,关注学生,不但不影响上课的进程,有时越探究,学生对事物的现象及本质了解得越透彻,甚至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思三:科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吗?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是,不少老师僵化地理解合作学习,片面地追求所谓的小组学习的形式,而没有重视小组活动的效果。如有的小组没有明确分工,学生并未全员参与,只是个别学生唱主角,其他学生游离于小组学习之外;有的小组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无须合作就能解决;有的讨论过于频繁,失去应该有的独立思考的机会;有的老师仅仅满足于提出问题、学生讨论、汇报交流的一般程序,而没有注意研究如何提高每一个环节的实效性;还有的老师对于形式的回答只是一个被动的听众,不论正确与否照单全收,既不善于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又不能敏锐地发现和纠正其中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