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范文1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 新知识呈现 细化环节 情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b)-0181-01
小学生学习英语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所以怎样将一节课的新知呈现就显的尤为重要。
1 课前备课
1.1 找准重点,细化环节、完成教案
在学习一课之前,首先应该把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进行阅读,找出“四会”单词、重点词组及短语、语言交际运用的句子、语法知识。其次,对所要教学内容的方法、容量及课时安排都进行细化。单词教学应该怎样来处理,词组、短语、重点句子、语法知识等怎样来呈现,重难点怎样来突破、对游戏活动进行安排。这些,在心中要有一个大概的轮廓。最后,把这些想法教法写下来,边写边揣摩,最后完成教案。
1.2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笔者认为教学资源的利用可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收集资料(如图片、歌曲、音乐),把这些应用到课堂来增加趣味性。二是利用网络进行教学设计。俗话说“一人技短”,自己备课时不可能在每一个环节或知识点上都处理的特别到位。这时可以利用网络去浏览其它学校、老师的教学设计,如果其中的某个环节或知识人家处理的好,我们就可以借鉴利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的教学设计逐渐趋于完美。
2 课堂授课
2.1 精炼内容,突出重点
小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所以新课教授就不能满堂灌。在每节课上我最多利用20 min确立两三个重点并讲透,在练习巩固时应采用一些较轻松的方法。比如:通过对话、表演、做游戏等方法来练习本节课的重点句型。在教授六年级英语上册第一课《May I use your telephone?》时,教师在黑板上写出重点句型:May I use your telephone?然后走到一个学生面前,指着他的钢笔问:May I use your pen? 学生允许,教师表示感谢—Thank you.从而让学生明白May I use your…?是表示向别人借东西的句型,语气很委婉。所以可以让学生去向别人借东西来操练本句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向自己借东西,并且可以用Certainly.或Sorry,I don’t。来作答,让学生明白这个句型有两种答法。肯定回答Certainly.否定回答Sorry,I don’t。
在单词教学中,单词的认读、记忆是英语教学的一大重难点。笔者是这样进行的,先让学生看清单词的字母组成,加深印象,让学生牢记。例如:笔者在教授六年级下册第七课《My mother is looking for a dress for me》时,第一课时的安排中有教授sunglasses 这个单词,这是一个合成词,相对于小学生而言比较长,不容易记住,笔者先把这个词分为两部分,即sun太阳,glasses眼镜,sun这个词在五年级已经学过,学生只需记住glasses,然后把两个词合起来即可。而后在每天记忆最佳时段,让学生认读。采取定期听写,随机复习方式,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单词记忆。
课文中重点句型的操练。在这一环节中,笔者认为首先应让学生理解句子的中文意思。然后,渗透浅显的语法知识点教学,最后采用形式多样的方式进行反复操练,并且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也就是英语教学中常用的“情景教学法”来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笔者专门培养了四,五个主力同学,担任英语小老师,专门帮助那些对于单词认读,句子朗读有困难的学困生,进行“一对一,一对二”帮扶,同时,检查其他中等生对新知识掌握与巩固的情况。这样,既大大减少了我的工作量,让我有更多的精力来备课,也进一步增进了学生间的互动,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2.2 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样激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呢?笔者在每次呈现新知识前,都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在课文教授时,采用自制课件来教学,用生动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笔者经常走到学生中去,尽量兼顾到每个小组,看看是否有问题,把他们容易出错的地方记下来,全班一块纠正。这样做,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渐渐就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3 方法变通,方有精彩纷呈
作为教师,要把握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刚接触英语时,教师要通过放慢语速,发音清晰,使用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不断复现,所谓重复千遍就是流利,同时借助图片、实物、表情、手势、等直观教学手段,用学生所能理解的、可接受的英语来组织教学。比如,笔者这学期新接手的三年级同学,经常不容易区分me和you这两个单词,于是笔者就通过手势在Listen to me.Listen to you.的课堂指令语中让学生明白这两个单词的区别。在教学《My body》这一单元时,在学生掌握me,you基础上,笔者又用Touch my face,Touch your nose.等指令,让学生摸摸笔者的脸,鼻子等,学生很快地掌握了Touch my face,touch your nose.的区别和用法,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了很好的互动,整节课显得趣味盎然。
3 课后作业的布置
课后作业必须根据本课讲授内容的重难点来设计,一定要有针对性,尤其是在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一定要抓好基础知识的练习和巩固,为了避免他们的厌烦情绪,同样类型的题要间隔做,加深印象。这样他们做题的准确率就会不断上升,自信心也随之大增。
参考文献
[1] 小学英语第七册[M].陕西旅游出版社.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范文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传统的教学形式和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并不断挖掘硬件和软件的潜力,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声音,图像、文字、影像以及交互功能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让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去感受现代教育媒体带来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那么,如何运用现代教学多媒体技术,创设诗情画意的语文课堂氛围呢?
一、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资源,营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
儿童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乌申斯基说:孩子们是以形状、色彩、声音思考问题的,假如有人强迫他们用其它方式去思考,那就是逼迫他们失去兴趣和天性。合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的资源,选用适合教学需要的课件,通过现代教学设备进行直观展示,以生动的形象、鲜明的色彩、动听的声音营造情境,增加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观感受,缩短学生由阅读到理解的路径。而多媒体课件以画面、声音呈现的形式,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使
他们在文本阅读与动画欣赏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因而减少学习难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小露珠》。第一步:我们随着动画短片来到野外,和小露珠一起与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对话,太阳公公染红了天空,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都那么生机勃勃,最后小露珠渐渐地向空中飘去,一切那么美好,激起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小露珠可爱的形象在孩子们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样学生在几分钟内对课文就有了整体、形象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引起他们对课文的好奇心,使他们更乐于朗读课文、积极思考。第二步:局部分别展示课文关键情节插图,以放大幻灯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课文情节内容的理解,学生在复述情节时加入了自己的感观,既用了课文中的词语,又加入自我感知的内容,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
二、利用语文教材文本插图,创设语文教学模式
利用现代教育资源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虽然其效果比较理想,但受学校多媒体教室的限制,要想每节课都运用多媒体教学是非常困难的。基于这一难题,我充分利用新课程语文教材的特点,新教材安排了大量精美的插图,这些丰富多彩的插图有助于学生直观轻松地学习。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书上的精美插图以影印的方式进行简单加工,并把课文中的关键语句以大体字影印突出出来,在课堂上灵活地运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话文教学效率。
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通过图片进行导入新课,把课文的小幅插图进行放大,在关键处进行标注,让学生通过对插图的感性认识获得表象,再由表象进行思维。这样,以图片为切入点,创设情境,引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学生在看图时不知不觉、轻松快乐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三、发挥VCD、磁带等载体作用,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在现代教学媒体中,录音磁带、CD、VCD、CD-ROM等以它们便携、轻便、价钱低廉等优势应用得十分广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课文教学的载体辅助教学,教师也可以通过观看教学实录进行学习借鉴,取长补短,不断进行教学研究,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如:教材四年级上册《但愿人长久》时,我选择了两段与课文类似的影像VCD,一段为今人合家团聚度春节,另一段为苏轼形单影孤独自饮酒度中秋。皓月当空、举国团圆,而苏轼却与弟弟远隔千里,月亮西沉,一时悲欢离合之感涌上苏轼心头,真令人感慨万千呀!此情此景,学生也不禁动容起来,真是“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在此基础上进行课文教学,学生感触就显得特别深。接下去,在配乐朗读环节,学生仿佛也如同苏轼一般触景生情,读得如泣如诉,许多同学还联想到父母打工在外,自己与他们远隔一方,如此动情,让人感动。
四、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开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爱美、求美是少年儿童的基本心理需求。而现代教学可以艺术地表现出教学内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音像教材将诸多美的因素渗透到现代教学中去,使孩子们在一个和谐的、充满美感的教学环境中既获得知识,又陶冶情操。
比如在《繁星》这一活动中,将雪白的天花板作为幕布,调节投影焦距,让悬挂在“天空”上的星星时明时暗,不时闪烁。孩子头靠桌子上,向上仰望,眼前出现了半明半暗的星空、无数眨眼的星星,还有飞舞的流萤、闪烁的航标灯,教师随时稍稍移动画面,让孩子产生船在移动、星也在动的感觉。与此同时,播放一段优美的夏夜圆舞曲,在视觉、听觉交织的立体空间里孩子不仅领略到了一个柔和、静寂、梦幻般的海上之夜的形象美,也从散文的意境中体会到了语言美。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大课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已不再适时展的需要。因此,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是当务之急,势在必得。小学语文新教材内容比较深、比较广泛,难度也就越大。使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就可以变深为浅,化难为易,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优势,通过借助录音、录像,动画等形式,使学生去感知传统的教学中无法表现的内容,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范文3
一、创设教学情境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合理选择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充分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在享受中学习。如,在学习《怎样到达目的地》一课时,在指导教学“我是小小导游员,交通工具我推荐”时,我问:生活中我们出行又该怎样选择交通工具呢?让我们来做小导游帮帮一位小朋友吧,有位小朋友名叫张天明,他家就在南京,他们家人决定“五一”期间到辽宁省大连市去旅游。请你为张天明一家推荐从南京到大连可以乘坐的交通工具供他们参考。
教师同时出具地图以及相关资料:
在这里,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地图和参考资料为学生多元选择交通工具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根据学生认知水平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支撑,便于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
二、发挥主体作用
建立高效课堂,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前充分准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动起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建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共同配合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前准备活动,在教学教程中让学生参与自主评价。小学生有了一定认知基础,能对事物做初步的分析、推理、判断和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他们多一点发言机会,多一些活动机会,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多加肯定鼓励,对他们不足之处多加热情帮助,无疑会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激发学生情感
情境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行为动机的实践,在品德教学中,明理是基础,导行是关键。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明确道德要求,提高道德认识,增强道德信念的过程中,必须指导他们的道德行为,使学生明确具体的行为要求,在现实生活中,知道怎样按道德规范去行动,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运用情境导行,可以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如,教《平安回家》时,指导学生观看有关目前交通安全现状的一段录像(多媒体课件结尾展示:交通事故就像猛虎一样,每天都在吃人伤人。据我国有关部门统计,全国交通事故平均每50秒发生一起,平均每2分47秒就会有人丧生于车祸)。这里通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刺激了学生的听觉、视觉,以触目惊心的数字拨动学生的心弦。设置一定的情境,使学生获得走向他人心灵的通道,经验他人的经验,体验他人的体验,提高移情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运用情境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道德认识加深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规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和情感得到巩固和发展,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不断内化成道德行为,再由道德行为的实践养成道德习惯。
四、尊重独特体验
良好的思想品德体现于具体的道德实践,思想品德课还必须安排一定时间供学生实践,在导行训练和实践中,让学生不仅巩固道德认知,培养道德行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教师要热情鼓励并积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教学活动开启学生求知明理的动机,引导学生探究图文中蕴含的道理,鼓励学生独特的见解,让学生感受道德思维发展的乐趣。教师在品德教学中,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解决问题和理解文本,引导学生尽可能地提出个人见解。但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并不意味着教师引领作用的游离和旁落。品德课的独特体验可通过小品表演或现场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采用“角色换位,引发共鸣”,达到情动欲行的目的。在采用角色表演法时,要注意在课前进行小品表演的排练,准备好必要的小道具、小布景和音乐伴奏等,寓品德教育于艺术教育之中,以艺术的感染力增强这门课的教育性。在没有条件进行小品表演时,也可在课堂上分配角色,进行朗诵、对话和动作演出。如,我在教三年级上册的《心中的110》一课时,先让学生在课前对文中的情境进行排演,我扮演骗子、人贩子等。总之,在学生开展活动时,我不把自己当成冷漠的旁观者,教案的实施者、始终牢记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激活者,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范文4
原则:"五全"指导理念
班级授课制,为低成本、大规模普及基础教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但与此同时,也因过多的统一、标准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为此,作为领行者的南海教育人开始进行新一轮的深度思考:教师要给予学生何种指导?又应该如何指导?
1.全程指导。
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往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教材轻课标、重教轻学、重课中轻课前课后、重模块知识轻系统方法或重学习结果轻生成过程的现象。从这些问题出发,南海提出了课堂学习的全程指导原则。在这个原则下,教师要根据学习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习的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及其延伸过程中进行,以促进或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或效果为目的的一系列经常性的辅导与帮助。首先,课堂指导并没有单一固定的模式,而是以“质疑、自主、合作”为核心要素贯穿全过程,通过前置性学习任务、诊断性预习、质疑性引导、互动性展示、探究性合作、生成性指导等操作要素,使学生在延续的学习过程中培养相应的学习能力。其次,课堂指导具有必然的全程性,即从课前(预习)、课中(课堂)、课后(复习)形成系统的设计方案,环环相扣。再次,在指导操作上,往往是先学后教,了解学情,再以学定教 ,从而引导教师真正研究学生,研究学习机制。
2.全脑开发。
在学校教育中,对负责抽象思维如逻辑、语言、数字、符号的左脑开发应用较多,而对负责形象思维如空间想象、创造、艺术、色彩等的右脑则往往开发较少。南海在学生发展指导研究中引入全脑开发的理念,指导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开发理性的左脑和感性的右脑,将左右脑一起利用起来,使学习的效果远大于左半脑+右半脑的效果。
3.全员指导。
在“谁来指导”这个问题上,往往会有一些倾向:一是过分重视班主任的管理职能和心理咨询老师的辅导职能,淡化了科任老师的育人功能;二是过分重视老师、长辈自上而下的指导,忽略了同学、伙伴等同辈群体之间的相互指导和关照;三是指导的对象局限于部分学生,如尖子生和学困生,没有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各有所需的个性化指导;四是指导内容局限于学业指导,忽视了生活和生涯方面的指导。南海提出了全员参与指导的理念,最大化地利用班主任、科任教师、校外导师和学生同伴的各自优势,对学生的学业、生活和生涯给予恰如其分的关注和指导。
4.全境指导。
南海在学生发展指导研究中提出全境指导的理念,通过对家庭、学校、社区三大教育环境的科学指导和合理统筹,把教育的空间由学校扩展到家庭和社区,充分发挥三大教育系统各自的优势,依据其各自不同的特点,运用各种方法和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各具特色的指导模式和平台,并通过三大教育系统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和相互支持,使学校、家庭、社区之间形成一种理想的、和谐的合作机制。
5.全模态学习。
新技术的出现对学习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远影响,学习突破了传统的感观,技术和时空因而变得无处不在。南海通过引入“全模态”学习理论来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即调动多个感官(包含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把学习者的注意力真正集中在知识点上,以达到强化记忆力的作用,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培养学习者的多模态识读能力。
路径:从学习指导切入
南海在探索的过程中,编写了《学科教学指南》、《家庭教育读本》,形成了系统的学法指导体系,探索了中小学导师制的实现形式,建立了个性化学习平台,抓住中小学生发展的核心,从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开始,奠定其终身发展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指导其学会生活、学会发展,从而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
1. 课堂学习指导。
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学习发展指导的主要场所。南海编写了一套《学科教学指南》,它是对“课程标准”的教学实践的诠释,为“教”与“学”架设了一道桥梁,是课堂学习指导的依据。南海的课堂学习指导以“质疑、自主、合作”为核心要素,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同时,教师从“以教师本位的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生本位的学生指导模式”转化,课堂的主导作用由重复、强调为主转变为纠正、引导、升华为主。由此,呈现出切合学情、形态多样的高效课堂。
(1)变教教案、教教材为学生自主学习反思、教师指导。“反思”要素的凸显,不仅推动了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也促进了新一轮教学模式的改革。和顺一中形成了有学科特色的“先练后教、层级递进”课堂学习指导模式,如该校历史科组的“整合、先练、展示、点拨、反思”五合一教学模式,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反思环节最容易忽略,他们决定每学习完一个单元,用一节课给师生共同反思在课堂上的不足、学习上的疑惑。学完“跨入近代社会门槛”单元后,很多学生认为本单元内容多,知识点容易混淆,于是老师专门用一节课对重点内容进行系统的整合、分析,引导学生把三场革命的相关因素通过表格的形式列出来。再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革命爆发的原因,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得出结论。学生在反思中温故而知新,思维得到了更高层次的提升。
(2)变关注知识的积累、记忆为关注知识的运用、迁移。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之一新,真切感受到知识是可亲可近可用的,而非仅出现在课本上的“严肃面孔”。
案例: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罗村实验小学幸福课堂教学模式,见下表)。在第2、3个环节,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加深对阅读方法的认识,进而掌握这种阅读方法。第4个环节的写话练习,学生自觉地把所学方法迁移到自己的表达当中,形成了“探究――发现――实践――迁移”为主线的主动学习模式。
(3)变浅层次学习为深层次思考、表达、拓展、延伸。石门实验中学构建了“疑展评”有为课堂教学学习指导方法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师生共同通过“疑、展、评”三大元素凝聚多种学习方式,最终使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反映了在课堂教学上的价值追求:培养善思、善疑、有独立见解的创新人才,让全体师生在课堂上获得学习的成功和交流的快乐,使每一位师生都能在教学中感受幸福和达到有为。不同学科根据不同学习环节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英语学科每个单元学习资料卡都包含课前设疑、探索释疑、名师解惑、课后练兵、自我评价。数学学科对课前预习提出了导学案引领法、笔记预习法、自主质疑探究法等6种方法。语文学科提出预习五步法。学生拥有终身学习的愿望,获得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创造性学习能力,成为成功的学习者。
2. 学法课程建设。
基于全脑开发的理念,南海致力于学法指导课程建设,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工具,指导其同时发展左右脑,为其终身发展奠定思维的基础。一方面,开设系统的学习方法指导课对训练学生发展左脑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改变为追逐分数的左脑教育极端化发展现状,让左脑真正得到理性发展。另一方面,在综合学习时间对学生渗透学习工具的指导,利用思维导图和学习单(卡)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1)以一般学习方法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开发。部分学校开发了校本课程必修课《学习方法指导》,向学生系统地指导基本的学习规律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还开发了校本课程选修课,对学生的排序能力、计算能力、语言文字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创造力、记忆力等进行拓展训练。盐步中学在初一级开设的必修课内容包括:《如何适应初中的学习》(关于学段衔接)、《工善其事,必利其器》(关于预习)、《好好听课,天天向上》(关于听课)、《温故知新,定期复习》(关于复习)、《细心消化,融会贯通》(关于作业)等等,并开发了选修课《大脑思维训练》,结合专题讲座、个别辅导、规程指导等形式,形成了“365-1”学习指导模型,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观察力(行动系统的五种能力)和学习品质。一个学生在撰写学习感悟时打了这样的比方:“如果将学习比作一道菜,那么考试科目将会是主材料,而学法课是高级调味品。”
(2)以学习技术为核心的特殊技术课程开发。部分学校将思维导图、题不二错、解题报告等学习技术全面引进计划、预习、讨论和复习,深入指导学生在阅读、写作、解题、探究、记忆和科技活动等方面恰当运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采访中,记者印象最深的就是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作业展览,每一份都图文并茂,既能突出课程重点问题、关键问题,又能表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擅长的记忆方法、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因此每一份都是极富个性的梳理总结材料,学生非常珍视。大沥镇初级中学的“五步一图”教学模式便是一个代表。一开始他们给学生核心词(新课的主题),并给出思维导图中第二层级的部分关键词,但留空部分关联分支及关键词,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完善思维导图,体会学习内容所涉及到的几个方面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渐熟悉了如何画思维导图,这时教师连核心词也不给了,只需布置预习作业,诸如“预习……并画出你的思维导图”,预习的每个环节同样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学生经历了有效的自我思考过程。
(3)以心理指导为核心的个别化课程指导。一方面,发挥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学习方法指导课教师的系统指导作用,通过学生心理晴雨表、学习状况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诊断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方式、身心状况、师生关系和个性特点等。另一方面,接受学生主动的学习咨询,解决个别学生的学习心理、方法、技巧等方面的问题。如狮山小塘初中101班的小刘,学习很用功,上进心强,考试成绩虽然名列班级前茅,但是要实现总分特优就比较困难。她很苦恼,家长也有些着急。导师何老师仔细分析研究了小刘的情况,对小刘提出了画“思维导图”的建议。从语文课开始,掌握方法后,再迁移到其他学科。通过画“思维导图”,小刘学会了归纳、整理知识的方法,提高了记忆的效率,成绩终于有了突破,她在日记里写道:“何老师仅支我一招,就让我受益终生。”
3. 导师制建立。
“学生发展导师制”的指导内容不仅限于德育领域,而是从学习、生活、生涯等方面全面指导学生发展,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成人与成才,关注全体学生的品德性发展、学业性发展与社会性发展。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基础背景(如潜质、个性、能力等)和发展需求(兴趣、目标),启发与引导学生的自主、选择和参与,促进学生个体独立性与发展性的形成。这种独立性包括思想精神、个性品德与个人行为等诸多方面;发展性包括学生个体的理想目标、能力素养与学习能力等。南海各学校根据各自资源优势,创新地建立了形态各异的导师制度。
(1)小组合作导师制。石门中学视导师制为一项“导学”“导心”“导人”的工作。“导学”是契机,“导心”是关键,“导人”是最理想的教育目的和归宿。每个教学班一般分为5-6个学习竞赛小组,每个学习小组8―10名同学,配一名导师,学年内固定。小组内部合作学习,小组之间相互竞争。在全员导师制的指导原则下,全体老师都担任导师,改变了以往任课教师“只管教、不管导”的状况。全体教师关注学生从入学至毕业整个教育过程和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教育环节,对学生的教育有整体性和一贯性的观念,自始至终和任何环节都不放松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
张标明老师记录了对小孔同学的全程指导过程。这是个很勤奋刻苦但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很不自信,对高考很迷茫。作为语文老师,张标明让她把语文科作为突破口,搬来一张课桌,放在自己的办公桌旁边,让她晚自习时坐在这张桌子上做一道文言文阅读,做完订正,然后直接提问。一段时间后,她的语文成绩上去了,笑起来也很阳光了。接着,张标明主动联系其他科任老师,介绍了她的情况,老师们都非常支持,让她把数学科作为突破口,一科科下去,到了佛山“一模”的时候,她成了一匹黑马。
(2)长作业导师制。石门实验小学进行作业的全面改革,课外不留书面作业,尤其是周末时间,一律不布置书面作业,而是组织引导学生开展以“兴趣特长类”和“实践活动类”为主的“开放式、自主式”的作业,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位“作业导师”进行指导和帮扶。“长作业”的项目有50多个,主要包括两类:一类“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作业”,是基于国家课程的学科拓展作业;另一类“周末自主发展作业”,是基于校本课程的兴趣类作业。二年级的音乐老师肖红在她开设的“口风琴特色周末作业”的指导过程中发现,小泽是个比较孤僻的孩子,学习口风琴也明显比别的孩子接受得慢。她在课后找到了小泽,教他用手掌拍打节奏,口唱节奏,又布置他回家把一周学习的歌曲吹奏给家人听。两个月之后,小泽的口风琴演奏大有长进。老师安排小泽参加了两次口风琴集体演出。他在以后的学习里充满了自信,脸上挂着笑容,课后还总是拿着口风琴跟同学们切磋,并主动找到老师,想要预习下一首歌曲。没想到,周末兴趣作业竟然点燃了小泽心中的那颗最亮的星星,一扫他平时孤僻寡言的性格,而这仅仅是小泽口风琴周末作业的一个开端……
(3)心育小导师制。“在学生中成立心理社团,让社团里的学生自己做小导师,本质上来说,这是一个‘朋辈互助会’,不仅有利于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樵北中学的心理指导老师、“心育小导师制”的建立者如是说。小导师除了协助心理老师开展班级活动,还依照“真诚、倾听、同理、尊重、协助、保密”的工作原则为同学进行心理辅导。该校203班的心理委员雪萍同学,经过一年的心理委员的培训,已能够帮助心理老师处理简单的案例,她陪伴小A同学走出了早恋烦恼,使之投入学习,回到了以前活泼的样子。
(4)基于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素质导师制。沙头中心小学的教育评价绿色指标体系“综合素质评价软件平台”,为学生建立起个人成长电子档案,以六年作为周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动态跟踪,将周期内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水平及纵横变化情况完整存档,并给出“诊断报告书”,如此,导师的学习指导、心理健康指导、生活指导、家校协同等方面的工作更有效率,形成了有科学指导依据的有针对性的导师制度,创设了“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的教育情境。
4. 家校社协同。
中小学教育是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构成的大系统,无论缺少哪一个维度,都会造成大教育系统的失衡。全境指导理念下的家校社协同,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长远发展为目标,在科学指导的基础上,实现对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学校教育的联合,形成教育合力和张力。据涵盖了南海区7个镇街、170所中小学校、87000多个家庭的“南海区家庭教育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中低学历家长的比例较高,其受教育程度差异对家庭教育有较大影响,在家庭教育责任的承担上父亲角色存在缺位现象。他们的教育观念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在重视学业成绩的同时更关注孩子的品德修养和身心健康,但不够重视孩子独特的个性发展。他们迫切希望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却苦于没有渠道修好“家长课程”这门“学科”。面对家庭教育“教不得法”,社区教育“鱼龙混杂”,学校教育“一维独撑”的局面,南海区一些学校早在2008年就开始了探索和实践。家长义工(志愿者、家谊会)、社区学园成为了家校协同共同体的温暖纽带。
(1)编写家庭教育读本,开设相关课程。南海在大规模调研的基础上,了解本区家庭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并经反复研讨、科学论证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并最终形成不同学年段的《家庭教育读本》,作为本区各学校各学年段的家庭教育指导课程的参考书目和师资培训教材。这一套读本,立足南海实际,以全新的家庭教育理念,结合区内各学校的典型案例,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父母的实际需要,非常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受到了授课老师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全区统一要求各学校的家庭教育教学活动,每年必须授课4次以上。
(2)家长义工。里水镇中心小学以“家校协同凝聚德育正能量”为目标,引进家长志愿者协助学校管理。他们实行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让家长对管理工作的程序和要求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管理起来更加到位,更加有效。家长走进学校,既了解了学校的运作,也明白了老师工作的辛苦和不容易,越来越多的家长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午餐、午休、班级卫生管理中。在“参观家乡名胜名企,感受家乡的魅力”的实践活动中,学校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如志高空调厂的行政领导、技术管理人员的孩子都在该校上学,志高公司专门制定了《学生参观策划书》,开放展厅、车间给学生参观,还提供专业的讲解人员。一大批家长志愿者也一同参与并协助管理实践活动。
(3)社区学园。南海中心小学与社区学园“青苹果之家”合作开展生命教育项目开发,有效弥补了学校的教育空间和教育资源的局限性。活动包括:开展免费家教讲座;开设青苹果之家信箱、邮箱,为孩子提供心理指导,为家长提供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借用银行的概念和运作方式开设“爱心银行”,让学生在“爱心存折”上记录自己“日行一善”的事,社工每月统计爱心积分;侧重于学生个体辅导服务的“知心导航”。
5. 个性化学习平台开发。
个性化学习平台包括电子书包和微课程平台,它是以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展现学习内容,同时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感知真实情境的学习,使学习者的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与外部环境之间进行交互,促使学习者的多维感官汇集到知识点上,提高学习效果。在对个性化教育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南海开始实施电子书包项目和构建以学习评价为核心的微课程平台。
(1)南海区电子书包构建了支持实现个性化学习的数字化无线网络教室,学生人手一机,支持教师进行网络授课,支持学生随时随地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电子书包的应用模式有智能课室设计模式、智能课堂教学模式、智能课堂学习模式等,促进个性化学习的实施。电子书包不但具有传统书包对学习内容和学习工具的承载作用,更具有诸多特殊功能,如数字化、交互性、多媒体性等,成为学生学习的移动平台,极大地方便了学生随时随地开展学习,从而对学习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学生获取学习内容更加方便,在学习方式上实现了个性化;学习资源更加丰富生动,采用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呈现,可以刺激学生调动多个感官获取学习内容。电子书包的应用还实现了教学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2)以学习评价为核心的微课程平台的智能诊断系统可以快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智能诊断,形成学生的“知识地图”,分析学生有哪些知识点不懂,并根据诊断信息推送微课给学生,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学习与辅导。教师根据“知识地图”很容易得知学生的真实水平,系统通过教师确认后根据学生的需求推送相关知识点的微课,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学习与辅导。微课集视觉、听觉、动觉于一体,这种在“多模态理论”指导下的微课程资源能刺激学生充分调动视、听、动等多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知识内化。这种精确导向的学习辅导,可以提升作业和考试的效果,同时降低学生作业与考试的总量,从整体上减轻学生负担。
制度:基于科学评价
合理的评价可以起到正面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可用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诊断和改造。作为全区性的学生发展指导系统,南海尝试以学习为切入点,以评价为突破口,依托信息化指导平台,建设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形成系统的、个性化的指导系统。
1.大数据评价诊断。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成为互联网信息技术行业的流行词汇,教育逐渐被认为是大数据可以大有作为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必将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教育政策制定的方式与方法都带来巨大的影响。利用大数据技术,南海学校和教育局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考试分数到职业规划等进行分析研究已经成为现实。
定期开展评价诊断。区域统筹的学生发展指导以科学的评价诊断作为起点。南海每学期末根据《南海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绿色评价指标》,对中小学生发展状况进行抽样诊断。该指标体系包括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和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领域共17个核心指标,既关注学业水平,又关注品德发展和身心健康。按基础信息、测量工具、学业水平、学业相关因素、网上阅卷(信息录入)五大系统构建教育质量监控信息技术平台,按不同层次主体纵向比较各指标发展指数,横向比较各指标相关性及其发展均衡度的分析目标进行技术开发。
评价诊断的功能。抽样诊断数据的使用分别有三个方面:一是作为区域学生发展总体状况的依据,区域以此定期修订学生指导方案和专项指导要求。二是作为学校学生发展指导计划制定的依据,学校依据区域总体数据,对照本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本校的学生发展指导计划。三是作为家庭指导的依据,以往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基本上都只限于单一的成绩反馈,发展数据对家庭及时调整培养方向和策略有较大的帮助,家长能更有针对性地为孩子进行查漏补缺。
2.信息化指导平台的发展。
依托南海教育朝阳视频网的综合应用平台的子平台“朝阳学堂”,以发展性评价为主线开发指导平台,运用新媒体多屏融合技术,以南海名师优质视频资源为主要载体,结合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和南海教育质量监测数据,通过评价指标导向和评价诊断信息的反馈,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引导家长和社会逐步形成科学的观念,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为学生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通过网站平台、ITV平台和移动终端,实现教师、学生、家长实时交流。
3.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的建设。
目前,“发展性指导”已成为主流,即把指导和咨询从为个人提供的辅助,转向一种综合的、发展的计划。指导不再只关注已经出了问题的学生,而是更加关注全体学生,更加注重预防和发展的作用。这种综合性和发展性的指导力图整合各种指导资源,使得学生指导工作更加注重学生个人的发展,更加注重与学校日常其他活动的有效结合。为做好学生的发展指导,南海统筹整合区内名校长、名教师、管理人员、专职指导人员、社会工作者、心理学者、测量与评估专家、保健人员等各种人力资源,在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内建设区级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强化学生发展指导的专业化和专职化。区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将向公众开放,其主要功能包括有:根据评价诊断的数据提出学生发展建议;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学生体质和营养指引;家庭教育咨询;学生实践书吧等等。主要形式包括:平时提供网络答疑及预约;周末提供面对面服务。
收获:南海区域中小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的现实意义
1.向学习要质量。
所有的“教”都必须通过“学”才能起作用,提高教育质量必须转移到依靠“学习”上来。因此,南海打造区域中小学生发展指导体系旨在“向学习要质量”。
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学习的内容、方式及考评的尺度决定着学习的态度、动力及效率,进而直接影响着学习质量的好坏。南海中小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的建设以“基于学习指导”为目标,并且在这一基本取向下,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以科学的理念、态度、方法来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在价值指向上以学定教,在操作策略上以教导学,从而以科学的学习来促进教育质量的建立与提升。
2.向发展要价值。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有效发展。因此,南海的中小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的建设明确为“向发展要价值”。
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三位一体才是教育的发展。离开了教师,学生的发展缺乏起码的智慧支撑;没有了学生,教师的专业发展便因主体受众的缺失不再有存在的价值。南海打造基于学习指导的中小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以教师的发展提升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学生的发展体现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在整个推进过程中,价值引导发展,发展实践价值,师与生互促互进,教与学相生相长。
3.向指导要效益。
这是实现“轻负高效”的需要。既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又要提高教学效率,其关键是让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知识”、“获得能力的能力”。因此,南海推进区域中小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的探索与实践,始终坚持“向指导要效益”。
要让学生发展指导取得较好的效益,就必须明确素质教育语境下的学生发展指导,是让学生实现从内而外的自我潜力发挥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必须明确“效益”是学生在健康、科学、充满人文的指导下实现能力习得、素质提升。南海打造基于学习指导的中小学生发展指导体系,改革指导的路径,变革指导的内容,收获的是学生大面积学习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