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匪徒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匪徒颂范文1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概况
试验地设在宿松县千岭乡平岗村一农户责任地里,经度116°12′53.6″,纬度30°6′15.1″,海拔高度36 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热水资源丰富,无霜期长,土层深厚。试验地块沟渠配套,排灌良好,防洪抗旱力强,代表面积13.33 hm2,一年一熟制,前茬为空闲地,种植作物为棉花,土质为黄红土;耕层深度20 cm,最低地下水位约6 m,最高地下水位约3 m,通常地下水位4 m;肥力状况:含有机质21.2 g/kg、全氮1.26 g/kg、速效磷28.6 mg/kg、速效钾141 mg/kg、有效铁88.1 mg/kg、有效锰19.8 mg/kg、有效铜1.76 mg/kg、有效锌0.62 mg/kg、有效硼0.45 mg/kg,pH值5.0。供试肥料为:尿素(安庆产,含N 46%);过磷酸钙(九华山牌,含P2O5 12%);氯化钾(俄罗斯产,含K2O 60%);45%复合肥(15-15-15);磷酸二铵;硼砂(金地来硼砂,含B 11%)。供试作物为棉花,品种为中棉63,常年产量为3 750 kg/hm2。
1.2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测土配方施肥[1-3],施尿素645 kg/hm2、过磷酸钙990 kg/hm2、氯化钾345 kg/hm2,施肥水平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为19.8∶7.9∶13.8(A);当地农民习惯施肥,施 45%复合肥(15-15-15)750 kg/hm2、尿素675 kg/hm2、氯化钾300 kg/hm2、磷酸二铵225 kg/hm2,施肥水平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为30.2∶14.7∶7.2(B);以不施任何化学肥料的空白处理作对照(CK)。不设重复。其中处理A面积为395 m2、处理B面积为236 m2、CK面积为36 m2。
1.3试验实施
2011年4月10日播种(营养钵育苗);5月11日移栽,移栽密度21 120株/hm2;4月30日沟施基肥,6月20日沟施蕾肥,7月20日撒施花铃肥。30%氮肥、30%钾肥、全部磷肥及硼砂15 kg/hm2作基肥,于移栽前开沟一次施用;20%氮肥、30%钾肥作蕾肥施用;50%氮肥、40%钾肥作花铃肥施用。各处理除施肥水平不同,其他管理措施一致。 收获期每小区选择10株进行考种,所有小区实行单打单收,测实产[4]。
2结果与分析
2.1经济性状
由表1可知,棉花单株结铃数、单铃重和衣分均以处理A最高,因此其理论产量相对较高。经测产,实际产量以处理A最高,为4 435.5 kg/hm2,高于目标产量4 200 kg/hm2;处理B其次,CK最低。表明配方施肥的棉花经济性状均优于习惯施肥和不施肥处理,配方施肥的施肥量更加合理[4-5]。
2.2经济效益分析
由表2可知,处理A与处理B相比,产量增加,产值较高,但其成本降低;与CK相比,增产增效明显;处理B与CK相比,产量增加,但肥料成本高,增效没有处理A明显。说明配方施肥节本增效效果较好。
3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与习惯施肥及不施肥处理相比,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均增加,产量分别增加13.95%、126.94%;效益分别增加4 938.79、14 362.62元/hm2,配方施肥产量结果达到目标产量4 200 kg/hm2的105.61%。
4参考文献
[1] 冯树成,梁莉红,赵青友.棉花专用硼肥应用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2):55-56.
[2] 员臻,王太祥.我国棉花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棉花主产省的面板数据[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10):49-51.
[3] 谢德意,房卫平,李伶俐,等.不同施氮量和鸡粪对棉花氮、磷、钾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0(11):63-65.
匪徒颂范文2
12月14日,山东省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环保法庭一审判决一起由环保部门提起的公益诉讼案,判决被告吴海涛、淄博市周村华益溶剂化工厂赔偿原告东营市环境保护局环境污染损失费用742万余元,用于被污染场地的修复治理工作。
2011年5、6月份,被告吴海涛与淄博市周村华益溶剂化工厂的法定代表人杨德宏口头协商,由吴海涛以每车5000元的价格,外运该厂生产的工业废水。协议达成后,吴海涛寻找了垦利县街道办事处境内胜利采油厂集输队南20米处的低洼荒地为倾倒地点。
2011年7月29日20时50分左右,被告吴海涛将从被告淄博市周村华益溶剂化工厂运出的工业废水向水体中排放时,被垦利县环境保护局的执法人员发现,将其车辆拦截,之后,吴海涛、杨德宏因涉嫌污染环境罪被垦利县公安局刑事拘留。经查,被告吴海涛倾倒工业废水共13车,约260吨,污染土地面积达66亩。
法院审理认为,本案鉴定结论表明,污染场地地表水与吴海涛驾驶的槽罐车的残留废水具有强同源性。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涉案工业废水的处置,被告吴海涛在未取得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的经营许可证,并且被告淄博市周村华益溶剂化工厂在明知这一事实的情况下,两者共同协商,外运工业废水,倾倒至涉案场地,造成严重污染,其污染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理应对污染导致的后果承担环境污染责任。法院遂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匪徒颂范文3
【关键词】《唐人街・探案》;国产侦探片;创新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166-01
一、“反转式”的情节布局
侦探片是“以侦探为中心人物,以逻辑推理为叙事内容和主要观赏兴趣点的类型电影。”此类影片在叙事上一贯以侦破一个繁杂的犯罪案件或破解一个谜案为基础,与往常平铺直叙的侦探电影不同,《唐人街・探案》在剧情设置和情节的编排上没有遵循以往单一老套的路线。影片讲述了一个险象环生的侦探故事,以扑朔迷离的凶杀案和黄金失窃案贯穿全剧,引发了关于宗教和人性的深层次探讨。
为了能够使观影者融入到导演设定的戏剧情境中,《唐人街・探案》一开篇便迅速建立起主要的人物关系。报考警校失利的秦风在婆婆的劝说下来到泰国寻找号称“唐人街第一神探“的表舅唐仁,表舅的平庸懒散让秦风大失所望,相处中得知表舅“唐人街第一神探”的身份名不副实,更是一气之下准备离开。与此同时,工坊工人颂帕被杀,黄金失窃,黄兰登与坤泰两位探长展开了深入调查。一番侦查推理之后所有证据都指向了唐仁,警方展开了对唐仁的追捕。
在秦风与唐仁的探案过程中,影片展开两条叙事模式,一条是秦风和唐仁为寻找真凶抽丝剥茧般的侦探叙事线路;另一条是秦风在回顾、分析、揭发案情时的叙事线路。这种非线性叙事策略的使用,使层层相扣的故事情节更加富有戏剧性,对于案件的发展和观影者对案情的了解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与我国传统的侦探类故事相比,《唐人街・探案》更有一种“余音绕梁”的韵味,追求着叙事情节上的反转,在扑朔迷离的案情几近尘埃落定之时,峰回路转,又开辟了新的视阈。影片最后,女孩充满诡异的笑容似乎骄傲地展示出自己在与秦风的斗智斗勇中取得了胜利,制造了一场完美的犯罪。案件在剧情细节的处理上前后照应,疏而不漏,达到了出人意料的结局。
二、疑窦丛生的悬念设置
范培松在《悬念的技巧》一书中指出:“悬念,顾名思义,就是悬在心中的思念。”侦探片中的悬念是一种知的欲望,是一种基于理性之上的解释、了解的急切之情。电影开篇的“黄金失窃”“颂帕被杀”,给剧中人物和观众设置了一个大的谜团,在这个大悬念的牵引下,主人公丝丝入扣地进行推理、探寻线索,又生出更多的小悬念。颂帕、北哥、爆炸头、金刚和托尼五人联合盗走了黄金准备分赃时,黄金却不翼而飞;秦风和唐仁根据仅有的线索调查到小女孩思诺,发现了缺页的日记本;案发现场除了正门没有其他的出口,凶手是如何在封闭的环境中杀人又逃离案发现场?导演利用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将整个侦破事件搞得扑朔迷离,使观众感觉每一个剧中人物都可能是凶手。
从叙事学角度看来,制造悬念的前提是提供充分的戏剧性情境,创作者有意识地控制住信息的。《唐人街・探案》将主人公设定在泰国的唐人街,影片场景大多选择在警察局、手工作坊、民宅中,影片中各派人物围绕着黄金的去向展开尔虞我诈的争夺,警察与主人公、匪徒与主人公、警察与匪徒之间的斗智斗勇,为扑朔迷离的案情增添了几分惊险和刺激。秦风拥有过目不忘的能力,观众随着秦风的视点,一层层拨开悬念的内核。
三、深入人心的主题呈现
罗伯特・麦基在《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中指出:“故事讲述是对真理的创造性论证,一个故事是一个思想的活证据,完成思想到证据的转换。”故事所呈现出的主题是一部影片的灵魂所在,当我们抛下《唐人街・探案》的叙事、结构和悬念设置,透过整个案情的内核,便能体会到该片所要传达的主旨。在影片的开头,引入了《周易》中的一句话“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善是继承自阴阳之道,是天所赋予,并通过人性呈现在世人面前,与孟子人性本善的观点相类似,这无疑是该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唐人街・探案》的主}散发着虚弱而又癫狂的气息,在人物关系的亲密与疏离之间寄托着一种病态般的情感。剧中的两位父亲形象,无论是思诺的养父还是丹的父亲颂帕,对于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潜意识的保护,即便这种情感寄托是病态的。具有恋童癖的养父十分疼爱自己的女儿,得知女儿被侵犯后不顾法律的约束,不惜付出生命也要为女儿报仇。在医院的病房中,养父被众人揭穿是杀人凶手,他坚定地对女儿说:“我不后悔这么做,我爱你。”思诺对父亲说“我知道”,养父再次坚定地对她说:“不,你不知道,我爱你。”然后跳楼自杀。这个人物和这部电影的无限悲凉被尽情地宣泄出来。
匪徒颂范文4
唐代的子午谷被血肉堆砌成一条罕见的“高速公路”,通过它,只需7天时间,就可以从重庆将荔枝运到西安。
谷中民风彪悍,史学家称这里“没有居民,只有士兵”,他们曾被组建成明末最强悍的三大王牌部队之一:秦军。
子午谷又名子午峪,位于现在的西安市长安区子午镇境内,南北纵向有330公里,北方出口称为“子口”,南方出口称为“午口”。任何人来到子午谷,都很容易看出这条大道的险峻——莽莽的秦岭将子午谷围在其中,谷内“晴雨不定,栈道无数”,山势险峻,途径恶劣……
笔者和摄影家老张进入谷内,不仅深刻体验到了道路的艰难,也真实感受到了谷中民风的彪悍,就如同这里的山歌所唱的那样:“山歌子来把山头,阎王见我也发愁。孔夫子见我就下马,皇帝见我也低头……”
作为战场的子午谷
时雨时晴的秦岭险道
要说子午谷,必须先从秦岭六道说起。
在古代,穿越秦岭去往西南及周边地区的道路主要有六条,从西到东依次为: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库谷道、武关道。秦岭地区山高谷深,尽管这六条大道全都占据险要,但在古往今来的战争中,它们仍然许多次或被攻破,或被偷渡,这其中,子午谷里的子午道,却是这六条古道中,唯一一座多次被人谋划偷渡、但却从来没有成功过的险峻要塞。所以,有史学家才发出了“秦岭六道,子午为王”的感叹。
子午谷的地理路线,大概是从杜陵(今西安东南)起,然后穿秦岭到达汉中。它开辟于秦代,在默默无闻了百年之后,首次登上战争舞台的时间是在秦末,当时正是“刘项相争”的时期,刘邦被迫前往汉中就任汉王,正是从子午谷通过,道路的艰难激发了汉军士兵对抗项羽的决心,最终,他们杀回了关中,夺取了天下。到了东汉时期,汉中太守王升专著《石门颂》,赞扬子午道对汉军士兵士气的激发:“高祖受命,道由子午,兴于汉中……”
在进入子午谷的时候,生活在谷中的人就告诉笔者:即便是晴天,也要准备好雨具,因为这里天气多变,曾经让无数人吃尽了苦头。同行的摄影家老张不信邪,说现在晴得连云都没有,怎么会下雨?不料,当我们刚刚穿过谷中的石羊关,一场大雨就劈头而至,搞得大家手忙脚乱地找雨布包相机。
我们被迫在一位老乡家躲雨。老乡姓陈,他告诉我们:在国道开通之前,子午谷内到处都是悬崖绝壁,只能依靠栈道行走,而建在险要之处的古栈道如果遇到暴雨,损坏后很难重建,如果再遭遇到山洪或者泥石流,人被困在谷中数月是常事。
陈老乡的话让刚刚体验了暴雨的我和老张百感交集,曾经,我俩曾一直质疑:三国时期魏国的曹真偷渡伐蜀,花费时间一个月,却仅仅穿越了子午谷一半的路程,最后被迫折返,难道这一百多公里的路就这么难走?现在,我俩真的相信了,不说其他地理因素,仅仅是子午谷时晴时雨的天气,就让人措手不及。
在三国史上,蜀国大将魏延曾建议,从子午谷出奇兵,直下魏国首都……但诸葛亮否定了,其原因也应该和子午谷难测的天气和艰险的地理有关。突如其来的暴雨之后,我们跟随老陈上山去看他养的羊群,一路上,老陈掏出一个水壶和一个装炒面的口袋,一口水就一口炒面地讲起这山路的故事来:“魏延的确还是不如诸葛亮,他的计谋后来也有人试过,但都失败了,比如东晋的桓温伐前秦,就是像魏延一样偷渡子午谷,结果还没出谷就中了秦军的埋伏……”
荔枝古道
血肉堆砌起来的唐代“高速公路”
尽管子午谷以难行著称,但在历史上,这条路在唐代时居然被平整过,成为了一条令人震惊的“高速公路”。
这段历史,和那个著名的“一骑红尘妃子笑”的传说有关。因为在唐代,子午道被赋予了另一个称呼:荔枝古道。
据史料记载:公元742年,唐玄宗为满足杨玉环吃新鲜荔枝的喜好,颁旨在涪州(今重庆涪陵)建优质荔枝园,修整涪州到西安的道路,从涪州置专驿,换人换马不换物,接力快速传送,建起来一条全程1000多公里,专供荔枝运输的驿道。这段古道从涪州起,经宣汉、万源、通江等地,最后进入子午道到达长安。
尽管蜀地荔枝在质量上不及岭南所产,但比之从岭南进贡,路途可节省一两千里,于是,荔枝古道便成了唐代最繁华的一条驿道。那么,当年从重庆至西安需要多久呢?这条古道给了人们一个震惊的答案:只需7天。据《大唐久典》记载:唐代动用上万人力,驿道每隔20里设置1个驿站,然后把采摘下来的荔枝经过土法保鲜后装笼上马(比如将荔枝带叶密封在竹筒中),每隔二十里换一个人,六十里换一匹马,日夜兼程,保证在七天七夜的时间内把鲜荔枝送到长安。
古道的速度之快令人咂舌,但实际上,这条路的效率却是人们用血肉乃至生命堆砌出来的,为了运输荔枝,运输人员常常“人马毙于路者”。清代学者童颜舒则用一首《子午谷·药木关》写出了当年驿人的心酸:“武侯不肯行军处,唐主翻教贡荔来。今日坦途千里望,谁知犹是玉环开。”
据说现今在子午谷中,还能见到许多当年荔枝古道的遗存,比如拦马墙、饮马槽、关墙、营盘等,依旧全都存在于大山秦岭之中,长长的石梯和石板铺成的道路,被岁月打磨得嶙峋而斑驳,漫步其间,倍感历史的厚重与沧凉。
笔者在当地还了解到一个故事:曾经为了荔枝,古道上一个叫做竹筒沟的地方还发生过战争——朝廷进贡荔枝的马队经过竹筒沟,遭到匪盗抢劫,匪徒与官兵恶战,鲜血染红了千年石板路。战事结束后,人们在沟里砌起一座荔枝庙,以求菩萨保佑荔枝能平安出沟。时至今日,破庙遗迹尚存,只是荔枝菩萨几年前被人偷走了。据说从前还有戏子据此编了一部戏文,戏中唱道:“上了鸡公寨,荔枝在不在;进了竹筒沟,荔枝就要丢;过了化米梁,荔枝才稳当……”
没有居民,只有士兵
生马血的味道像山泉一样甜
或许是受了大秦岭的豪气影响,生活在谷中的人似乎从出生开始,骨子里就秉承着一种彪悍的个性,正如这里的山歌所唱:“山歌子来把山头,阎王见我也发愁。孔夫子见我就下马,皇帝见我也低头。”
史料还告诉我,在明代,大山中的人曾组建过一支队伍,因为骁勇善战,被后人称为“明末三大王牌军”——秦军(另二者为关宁铁骑和天雄军)。
这三大军中,秦军仅次于关宁铁骑排名第二。历史学家评价,关宁铁骑强悍,是因为机动能力强,天雄军善战,是因为团结,而秦兵的战斗力来源,正是因为大秦岭赋予给士兵们的个性。
古代生活在子午谷中的人们,打仗的时候压根不用动员,只要喊上两嗓子,无论男女老幼,全都抄起家伙就上,而且说砍就砍,绝无废话。因为从朱元璋时代起,这里就只有士兵,没有平民——由于边关多战,这里的人根本不怎么种地,传统的职业就是当兵。平时街坊四邻聊天,说的也不是今年收了多少粮食,而是砍了多少人头(按人头收银子赚钱)。这样几百年下来,就形成了彪悍的民风,具体表现为:进攻时,一个人都敢冲锋,而在败退时,就算只剩一个,也绝不投降。
这支彪悍的军队,曾经让不知情的兵家吃尽了苦头。最为突出的例子就是闯王高迎祥,他甚至因为无知还在子午谷中丢了性命。
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7月,闯王高迎祥率领全部主力进入子午谷,企图偷渡这里,然后奇袭西安占领陕西。但他首先忽略了子午谷的天气与险峻的道路:由于道路狭窄,天降大雨,高迎祥的几万大军走了好几天,才走了一半路程,人困马乏,物资损失严重。当他艰苦行军终于到达子午谷黑水峪的时候,却发现早已有两万秦军埋伏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