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名言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史铁生名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史铁生名言

史铁生名言范文1

关键词 史铁生哲思 残疾命运 生活歧视 宗教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1 “残疾命运”所决

周国平说史铁生是“天生的哲人”,道出了残疾的命运是史铁生哲思形成的重要成因。史铁生因双腿瘫痪而被剥夺行动的自由,枯燥烦闷寂寞的生活使其限制与社会直面交流,在这种有限的空间中,史铁生体验着残疾的困境,把时间延长坚持不懈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索,根本性地发问和持久性地探询人的存在的根本问题:为什么活?怎样活?爱是什么?生命的价值是什么?为了谋生史铁生把“解决自己的问题”以写作的方式展示给他人,以提供生命经验和人生思考。“活着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是为了活着”。“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是史铁生的真实写照。充满憧憬的激情四射的最狂妄的美好时光双腿瘫痪,祸不单行败血症、尿毒症、肾功能障碍紧随其后,多种病魔缠身的残酷地直逼生命的现实,这种巨大反差不仅在生理的,更多地在心理折磨着摧残着史铁生。在日常交往中,因为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刺痛冥想玄思的神经。刺痛创伤后,触发自我意识并潜入心魂深层,在与灵魂独语中重新审视自我的存在。这种创伤性体验是主体意识对自我灵魂的体认,自我经验的一次游历。同时,“自我”和“超我”在自我意识中痛苦挣扎,因此在自我对彼岸的渴求中伸向形而上的思考。

2 “生活歧视”所定

史铁生对人类的悲剧处境有着强烈的个人体验。活到21岁的年龄就由于双腿残废永远被种在了轮椅上,再加上多种病魔缠身,他不能过多地参与形形的外部世界的活动,不能“深入生活”。 史铁生非常敏感地担心别人发难:一个残疾人,成天囚在家中,哪有那么多东西可写?这实际上涉及到有没有资格写作,有没有权利写作的问题。史铁生于是在《扶轮问路》(访谈录)中讲“深入生活”这个理论应该彻底,因为它自身就不合逻辑,并在《没有生活》等文章中向那种将残疾人排除在生活之外的观点提出质疑,表明了维护自己写作权的文学观。这恐怕不仅是由于他遭遇宿命不公而敏感于“生活歧视”,问题还在于“生活歧视”创造论的影响根深蒂固。多数人依然认为,拥有亲身经历的现实斗争生活才有东西可写,内容才丰富。任何一个作家的早期创作都是以生活为基础,史铁生也不例外。因为他有过知青“插队生活”写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并从此走上文坛,成为知青文学的代表。而从生活的范畴来看,精神生活也是生活并且高于物质生活,更值得写作。史铁生也在《扶轮问路》(访谈录)中讲到“写作就是模仿和解决自己弄不明白的问题”。“自己弄不明白的问题”其实就是精神生活。他在《务虚笔记》中写道:“我不认为只有我身临其境的事情才是我的经历,我相信想象、希望、思考和迷惑也都是我的经历。梦也是一种经历。”

3 宗教文化所浸

阅读史铁生的散文和小说,读者可以发现文本中大量基督教色彩的词汇:上帝、地狱、天堂、乐园、拯救、赎罪多处浮现。从一些小说的名字里也可以看到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在反复书写里渴望企及深邃的精神之域:《森林里的上帝》、《礼拜日》、《原罪・宿命》皆以题目显神义。其中上帝这个词频频出现在史铁生作品之中,如《我与地坛》中的“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同时,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看来差别永远是要有的。看来就只好接受苦难――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看来上帝又一次对了。你可以抱怨上帝何以要诸请多苦难给这人间。”如“在人口稠密的城市里,有这一处冷清的地方,看来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是天无绝人之路的那种”(《我之舞》)“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只是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现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上帝的考虑,也许是对的。(《合欢树》)”,“上帝把一个东起来了,成千上万的人在那找。”(《礼拜日》) “地狱和人堂都在人间,即残疾与爱情,即原罪与拯救。”(《病隙碎笔》) “上帝说世上要有这一声闷响,就有了这一声闷响,上帝看是好的,事情就这样成了。”

4 “哲思著作”所润

认真考察史铁生的人文精神,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古代的屈原的《天问》尊重规律,张衡的《思玄赋》思索人生,阮籍的《大人先生传》解读孤独、苏轼的《赤壁赋》人生苦短等对他的创作和哲思产生了较大影响;在西方文学中,但丁的《神曲》充满辩论,意志最深刻彻底,宗教最具革命性;具有哲学家的探索精神卢梭的《忏悔录》提出“恶是善的缺乏”论断,歌德的《浮士德》不断否定过去,不断追求经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书写人性的堕落与救赎,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融哲学、宗教、历史于一炉的深刻探讨生与死、苦与乐、现在与永恒,加缪的《西绪福斯神话》始终在具体经验的描述中寻求“人的命运是什么”,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对“轻与重、灵与肉等”进行了辩证的论说,……这些尽管形式各异但富含哲学内涵的杰作对他的影响巨大。如:读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除非得到炼火的匡救,因为象一个舞蹈家/你必然要随着节拍向那儿跳去”;如福柯《疯癫与文明》说疯癫是一种社会病态,即:“疯癫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文明产物。没有把这种现象说成疯癫并加以迫害的各种文化的历史,就没有疯癫的历史”可用为人类社会的每一群体,包括残疾人群;经常引用古希腊哲学家塞涅卡曾说过的话:“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经常引用大物理学家玻尔的话“物理学并不能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而只能告诉我们,关于这个世界,我们可以怎样说”,该话在《人间智慧必在某处汇合》、《文明:人类集体记忆》、《门外有问》中均有引用;俄罗斯思想家弗兰克在《生命的意义》中的名言:“生命的意义不是被给予的,而是被提出的。”这促使史铁生更多地思索:生命的意义本不在于向外的争取,而在于向内的建立。为史铁生的哲思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益的启发。

参考文献

[1] 史铁生.我与地坛.史铁生作品系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2] 史铁生,周国平.和歌.扶轮问路的哲人[J].黄河文学,2010.5:6.

[3] 史铁生.务虚笔记.史铁生作品系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4] 史铁生.病隙碎笔.史铁生作品系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5] 史铁生.命若琴弦.史铁生作品系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6] 史铁生.我与地坛.史铁生作品系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史铁生名言范文2

“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丛飞,倾其所有资助贫困生,他无疑是高尚的,然而一句“不要责怪他们”,一个微笑的表情背后,却或多或少地透露出些许悲凉。转头看,一个十岁女孩声声重复的一句“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却让人无不为之动容。

永远记住一句话:爱在左,同情在右。因为爱,所以慈悲;因为爱,所以伸出援助之手;因为爱,所以传递爱。

《孟子》中有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说的就是不仅要尊敬自己的老人,爱护自家的幼童,还要将这种美德在社会中发扬,使社会上互帮互助蔚然成风。这样,一家有难,八方支援,形成合力,还有什么越不过的困难,还有什么渡不过的苦海,还有什么攻不破的愁城?帮助别人,不应只是一种习惯,而应是与生俱来的修养。而爱,则是一种信仰。

爱是一盏明灯,它照亮人熬过黑暗的岁月;爱是一轮明月,它安抚孤寂的心灵;爱是一把火炬,如喷薄的旭日,生生不息。

传递爱,就是传递一颗善心。世间有爱,才温暖。在歌德学院的茵茵绿草地上,一个男孩儿将一茎青草递给愁云满面的三毛:对,像这样,微笑!于是三毛走遍千山万水,将这份爱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北京某个不知名的四合院儿里,母亲把毕生的爱倾注在他身上,于是史铁生摇着轮椅缓缓前行,用一支笔,传递生的渴望,生的执著。在河南,林秀贞牢记母亲的教导,无私地赡养孤寡老人;在天津,许多人自发建立“稀有血型之家”为需要者义务献血;在山东,“微尘”已成为爱的代名词……

也许你会说,自己没有孔子的“仁爱”,没有墨子的“兼爱”,没有慈善家的“博爱”,但是帮助别人,仅仅是举手之劳,你能够说自己做不到吗?毕竟,无私奉献的人,大多都是普通的劳动者,而他们的共同点就在于—有一颗爱人之心。我以为,和谐社会,其根本在于建立“互助社会”,建立“爱心社会”。

记得华农大学生小李的话:“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记得冰心老人的话:“爱在左,同情在右,随时播种,随时收获。”

记得我的话:“爱出于本心。”

史铁生名言范文3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自强不息,迈向成功。

古语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的运行刚健不辍,君子应当像天那样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就是自觉努力向上,为选定的目标去奋斗,永不松懈。现在,我们有了共同的愿景,就是“志存高远·修身储能·自强不息·追求卓越”,这告诉我们,人首先要有志向,可是,我们一旦确定人生志向后,将怎么办呢?就要排除一切障碍,毫不气馁、毫不退缩的为立下的志向而努力。只有自强不息者,才能到达成功的顶峰。

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立志容易奋斗难,荀子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一个永恒的道理:只有坚定意志,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奋斗才能实现理想。否则,无论我们立下多少志向,没有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精神,一切志向都是空谈而不会变成现实。

自强者他们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前途是自己创造出来的”,他们藐视困难,追求高远目标,面对人生激流中的暗礁与险滩,奋勇搏击,永不停下前进的脚步。司马迁立志写《史记》,自己虽然遭受屈辱的酷刑,仍自强不息完成浩浩史家之绝唱——《史记》;当代作家史铁生,立志走文学之路,虽身残仍自强不息,他笔下流淌的思想和灵魂震撼我们的心灵;发明大王爱迪生,立志发明,历经无数失败,仍自强不息,终获成功,推动了世界的发展。

马克思曾经说过:“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整的路途,只有不畏劳苦沿着峻峭山路攀爬的人,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这形象地告知了我们,要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就必需努力奋斗,自强不息。

当我们仰慕他人的时候,请永远牢记,我们不能只看见他人的成功,而要学习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只要有了自强不息的精神,相信我们也会傲立于世,做顶天立地的人。

史铁生名言范文4

——史铁生

命运有时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无奈,但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渺茫。

命运有时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困窘,但更是“长江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清朗。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若能坦荡的面对人生的命运,就是造极的大境界。

无独有偶,着名的印象派大师雷阿诺以“美会留下”为励志名言,决心通过自己的一切努力去改变命运,创造奇迹。他坚守自己的诺言,致力于自己的信念,甚至在疾病缠身之际,仍百折不挠地在画架前作画,最终倒在画架旁。命运没有向他妥协,但一切的付出已受到世人的肯定。

尼克-胡哲的诞生引起了无数人的惊恐。因为他是一个天生的畸形儿,没有四肢,只有一条小鸡腿儿。然而这条独腿却发挥着异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胡哲写信,画画,甚至当他跌倒时,支撑他站起来。在最开始的时候,很多人同情,怜惜他要背负如此悲惨的命运,认定他一定会放弃自己,自生自灭。可他毅然振作,接受命运带给他的缺陷,成为世界上罕见的演说家,身体力行的激励着无数的人。他所展现在大家面前的,并不是命运带给他的残缺,而是面对命运,不放弃自我的精神之光。

面对命运,心的本色该入此,困境之中,仍水滴石穿,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傲岸,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坚强不屈。朗月照花,深潭微涧之时,仍不满足于成败顺差,不断前行,用璀璨的精神之光将命运点亮。正如卡梅隆不想平凡的隐没在众星之中,他投入巨资,震撼推出经典力作《3D泰坦尼克号》,再续经典传奇,将成功推向了命运的高峰。

史铁生名言范文5

【关键词】教学;作文水平;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作文成了学生教师家长的一块心病。其实,我们没必要过于追求超人的课外阅读量。如果我们把手中已有的课本使用好,不是一举两得?这体现出学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能力,岂不更能入改卷老师的“法眼”,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一旦形成这种思想,也能激发阅读教学的活力,提高效率。高考作文的常用文体是议论文。下面就议论文写作借鉴课本的种类作浅陋的分析。

二、议论文的类型

1.借鉴实例类

一般使用历史散文,主要是使用其故事情节作为事实论据,需要注意的是,课文局部意义的挖掘。学生学完一课,往往只有大概的印象,说的是什么人什么事,具体到事件的细节所传达出的人物性格的某一方面并不是太在意。所以不能通篇使用,而要知道如何取舍,如何转述,才能命中靶心,及作文的中心思想。笔者列举几例,稍加说明。

如:《鸿门宴》中范增向项羽进谏,刘邦“其志不在小,有天子气,急击勿失”;项伯却劝项羽,“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羽对此没有自己的主见,也没能正确对待两人的不同建议。我们可以用到要善于采纳别人的建议,择其善者而从之;对待不同的意见自己要有主见,不能人云亦云的话题上;项羽讲究仁义,接受项伯的建议,在宴会上不忍杀死刘邦。刘邦参乘樊哙闯入军帐,斥责项羽,项羽也心存仁义,反而赐与酒肉,没有怪罪。我们可以用到:讲仁义是有条件的,对敌人心存妇人之仁只能被敌人所利用;仁义道德之光的闪现,如果没有仁义之心,项羽顶多只是一个残暴的君王,而非后人所扼腕叹息的悲剧英雄,也不值得司马迁如此费尽笔墨为其立传的话题,等等诸如此类。

又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中“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事例可以用于多个话题: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进一步则互伤,退一步则双赢;宽容大度的胸襟更易感化人;要勇于改错;人才也需伯乐推荐等。

2.借鉴事理类

一般可以使用政论文、诸子散文及说理散文。使用课文的原话本身就是引用名句,而且对学生和改卷老师来说没有比课文更熟悉更有名更有说服力的名言了。使用时,注意合理的引申,不要拘泥于课文的背景和文章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举例如下:

《六国论》有“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可以引申为:一个国家(课本指宋朝),乃至一个人都不能丧失勇气,不管敌人多么强大,都不能先从心理上输给对方。《伶官传序》 有“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可以说明大人物(课本说的时君主、英雄人物)或者普通人应该修身自省,防微杜渐。《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是说理散文,其中“尽志无悔”、“此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事不目见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等语句,表达了做人、做学问应有的态度。当然,这类文章的事例也可以使用,因为以议论为目的的文章,事件表达是为议论服务的,表达上准确凝练,有很强的指向性,事例也可以原文使用,如果与所写内容结合得贴切,真是既讨巧又讨好。

学生容易想到的就是这两种方法,因为议论文的材料一般是古圣先贤的事迹和言论,使用起来显得古雅深沉。可是,大量的现代文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吗?绝对不是。

作文既要有传统的底蕴,也要有时代的气息。雷锋、、的故事是人所周知的。不是不可以用,只是离和平的生活太远而变得难以产生共鸣,也让人觉得俗滥了,也显得“小儿科”。我们的课本几经改版,内容更新很多,价值趋向审美趋向更多元化了。作文的内容与面貌也不能死气沉沉,也要与时俱进。现代文对作文的贡献其实也应该很多。

三、写好议论文的方法刍议

1.处处留心皆真理

学习杂文,联系生活发散思维,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比如《拿来主义》、《剃光头发微》、《灯下漫笔》等,学生可以从中用“拿来主义”“拿”观点,“拿”事例,“拿”名言,“拿”套路,“拿”思想。

2.从小说中开拓资源

小说虽然是虚构的,但经典的小说却被公认成真实人性的写照。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是很有说服力的。需要注意的是,对人物及主题的理解不要创新,要以主流认识为标准,因为它是论据而不是要分析的对象。

3.邀课文作家入席

作家生平是课文解读不会放过的一个环节,我们认识了那么多作家,为什么不能让他们为我们的作文服务呢。像史铁生、钱钟书、苏轼、司马迁、琦君等富有个性的作家,如果在文章中其人与其文相互彰显,相互注解不是更有说服力吗?比如,史铁生,在人生最张狂的年代遭受致命的打击,一度求死,可当他看到小蝼蚁还在短暂的生命中积极地活着,当他明白了在儿子身上遭受的痛苦在母亲那里就要加重一千倍时,他知道了要活着和应该怎样活着。把干巴巴的人物介绍与《我与地坛》紧密结合,人物就立刻形象和丰满起来,把他运用于励志类亲情类文章中就很贴切了。

4.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中学写议论的“软肋”是思想深度不够,作文总显得浅薄幼稚。高中语文第五、六册选的是有关人生哲理的散文,《读本》上也有大量的补充。认真学习,“拿来”一二,来点缀在作文中,对提高品位大有益处。

史铁生名言范文6

一、复习导入

复习导入是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巩固,利用新旧知识的密切联系,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复习导入法,使新旧知识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如讲述苏轼的《赤壁赋》一文时,可以让学生回忆《赤壁怀古》一词,思考词的内容是什么;词中作者流露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再游赤壁,凭吊古迹,作者又有怎样的一番感慨。这样,在复习旧知中引出对新课文的学习,学生想对苏轼有更深入的了解,自然有了求知的欲望。

二、情景导入

情景导入就是千方百计地创造一种学习课文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想象、思考,将枯燥的抽象内容变成一个十分有趣、生动形象的情景,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探求的学习状态。

在讲授《绝版的周庄》一文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有人说,建筑是一个地方的名片,不仅体现当地气候、材料等方面的特点,还凝聚着当地的历史文化信息。周庄作为江南水乡古镇的代表,它的古朴雅致得天独厚,它的清新秀美自然天成,周庄如同江南古典的秀女,让人魂牵梦绕。周庄更是一个象征,记载着江南的文化,今天我们随着当代作家王剑冰来欣赏周庄迷人的韵致。同时,给学生展示一组与周庄有关的图片,一块石板,一株小树,一幢老屋,一道流水,学生沉浸其中,有了极大的学习兴致。用语言描述情景,用多媒体再现情景,不仅使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还使学生获得了良好的感性认识。

三、悬念导入

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对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和现象常抱有异常关切的心情,在教学中,精心构思,巧布悬念,也是有效导入新课的方法。

例如,在讲授说明文《种瓜得豆》时,教师导入: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你听说过“种瓜得豆,种豆得瓜,种下谷子收芝麻”吗?这在过去是天方夜谭的事,在今天可变成了现实,其中蕴涵着什么样的科学奥秘呢?学生一听,一下子有了阅读的兴趣,很快就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原本枯燥乏味的说明文学起来也兴味盎然了。

四、故事导入

学生的生活比较简单,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埋头读书,很少光顾阅览室,一旦上课讲一则小故事,他们便会全神贯注。所以,用与课文有关的各种奇闻异事来导入,不但会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有时还能激发他们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

比如教授《我与地坛》时,便可以用故事――困驴的启示导入。大意是这样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到一个深坑里,它的主人用了好多方法也救不了它,觉得长痛不如短痛,就决定填土埋掉它。当土往它身上撒时,它先是一惊,随后冷静下来,一步一步地踩着埋葬它的土上来了,最后,它终于得救了。故事讲完以后提出问题:驴子为何能得救?学生热烈地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即面对困难要自强不息,意志不倒。然后,便可引出史铁生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导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了。

五、名言警句导入

学生对名言警句比较喜欢。教师若选择一些跟课文有关的名言警句,让学生仔细品味,再引入课文来寻根究源,会很好地开启学生智能的宝库。

如《中国的牛》一文,引用鲁迅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来引出牛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形象,再去理解课文中描写的中国牛所具有的高尚品质。《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引用名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来引出邹忌虽是忠言但不逆耳的劝谏艺术,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六、音乐导入

音乐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优美的旋律、悦耳的曲调使学生感官得到享受,从而身心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师若能恰如其分地利用,课堂气氛将会十分活跃。

如讲述《琵琶行》一文,给学生播放一段精彩的琵琶弹奏,让学生感知美妙的乐曲和高超的技艺,再引导学生去理解白居易绘声绘色的描写,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音乐就在你心中》一文,提到了三种音乐――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现代音乐,上课伊始,可以把每一种音乐代表性的曲子播放给学生听,学生一边倾听,一边比较,充分感受音乐的魅力之后,再去理解文章的中心――音乐就在你心中,很容易就和作者形成了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