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探春的个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探春的个性范文1
/
关键词:重铬酸钾溶液;乙醇;浓度配比;化学实验探究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2–0047–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探究问题的提出
现行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第52页实验[3-2]介绍了乙醇被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氧化,说明乙醇具有一定的还原性,这是新课程增加的实验。
在教材里,该实验介绍比较笼统,对于重铬酸钾溶液浓度以及酸性溶液的浓度没有详细的介绍。在《教师教学用书》第57页只简单地叙述重铬酸钾酸性溶液是K2Cr2O7晶体溶于水,再加入稀硫酸配制而成。按常规配制重铬酸钾的酸性溶液,只要在配制好的重铬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数滴浓硫酸)使其呈酸性即可。
笔者在试管中取按上法配制的重铬酸钾酸性溶液2 mL,再滴加5~6滴95%乙醇,振荡后无任何现象发生,反复振荡,其振荡结果还是不能看到溶液变为绿色(或暗绿色),给教学演示造成了困惑和不便。为了弄清问题的真正原因,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对比实验,取得了显著实验效果,并在本校化学教学中广泛应用,受到了同事的肯定与好评。将探究实验的过程及结果阐述如下,与各位同仁交流和共享。
2 背景资料查阅综述
在酸性介质中,乙醇可定量被重铬酸钾酸性溶液氧化,在此氧化过程中,氧化前后溶液的颜色将由六价铬(Cr6+)橙红色被还原为三价铬(Cr3+)后而显绿色或(青色)。乙醇被重铬酸钾酸性溶液氧化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94.1 g/100g水),因此,在配制10%的重铬酸钾溶液的过程中,发现室温时溶液已饱和,如溶于热水中,当温度降低的时候,又有重铬酸钾晶体析出,这说明过浓的重铬酸钾溶液不适合此实验。在配制重铬酸钾酸性溶液时可先加热使之完全溶解后,再加相应浓度的硫酸。
笔者还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对此实验进行一系列的对比实验,其研究结果各有不同。
基于所查资料获得的信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笔者分别设定了四组实验:以硫酸浓度为90%、70%、50%、30%和重铬酸钾溶液浓度为5%、2%、1%的不同体积比的混合;分别向各组所得混合液中加入等量的乙醇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3 实验设计方案
3.1 实验药品与仪器
药品:浓硫酸、95%乙醇溶液、重铬酸钾晶体
仪器:烧杯、试管、胶头滴管、量筒、托盘天平
3.2 实验步骤及现象
把已配置好的浓度为90%、70%、50%、30%的硫酸与浓度为5%、2%、1%的重铬酸钾溶液以不同体积比混合,然后分别向其中加入等量的乙醇溶液,观察实验现象,并作记录(实验记录如表1~4,具体实验操作过程略)。
4 实验分析及结论
经分析上述实验记录中的现象可得出如下结论:
(1)浓度为1%的K2Cr2O7溶液与各浓度的硫酸混合后,与乙醇的反应速率比较慢,溶液颜色的变化也不够明显;浓度为30%的硫酸与各浓度的K2Cr2O7溶液混合后,与乙醇的反应速率也比较缓慢,且溶液颜色变化也很缓慢,故不宜选取。
(2)当硫酸溶液的浓度为50%、K2Cr2O7溶液的浓度为2%时,反应速率比较缓和,在V(H2SO4): V(K2Cr2O7)为1:1时,溶液颜色渐变过程明显,适合于演示实验。
(3)当硫酸溶液的浓度为70%、K2Cr2O7溶液的浓度为2%时,反应速率比较快,滴入乙醇时可以清晰地看到溶液从浅绿色渐变为蓝色的全过程。在V(H2SO4):V(K2Cr2O7)为2:3时,溶液颜色渐变过程明显,最终为亮蓝色,这个浓度配比也适合于演示实验。
(4)当硫酸溶液的浓度为90%、K2Cr2O7溶液的浓度为2%时,反应速率很快,在V(H2SO4):V(K2Cr2O7)为2:3和1:1时,向其中加1滴乙醇,溶液颜色渐变效果最为明显(很快溶液颜色变为鲜绿色)。
综上所述,用上述方法配比得到的重铬酸钾酸性溶液与95%的乙醇反应,实验效果大多显著。但从各溶液的用量和反应溶液的颜色渐变程度来看,一般演示实验,可选取90%的硫酸和2%的重铬酸钾溶液,以体积比为1:1配比所得重铬酸钾酸性溶液,实验效果最为明显,更适合学生观察探究。
5 实验说明
当硫酸溶液的浓度为90%时,不同浓度的K2Cr2O7溶液和H2SO4溶液混合时,会有大量的热放出,试管壁非常烫手,且有滋滋的响声。因此,实验时应注意安全。
参考文献:
[1]罗世翠,李铜.重铬酸钾酸性溶液和乙醇反应的实验探究[J].教学实验与仪器,2011,(9):34.
探春的个性范文2
关键词:红楼梦;贾探春;形象;命运
一、三姑娘的形象
探春是贾府四春的第三位,赵姨娘和贾政的女儿,元春和宝玉同父异母的妹妹。探春的初次登场,是在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的一回,通过黛玉的眼睛,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令人见之忘俗的三姑娘: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在嫡庶分明的封建社会,庶出的身份一直是压在探春心头的大山,小说中的母亲赵姨娘十分爱惹是生非,曹雪芹称赵姨娘为“愚妾”,综合概括了探春生母的种种可怜和可恨之处,而亲兄弟贾环又是一个为人狭隘的恶少。小说二十七回探春曾说道:“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就是姊妹弟兄跟前,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什么偏的庶的,我也不知道。”探春口内分明说不在乎正庶,实则她在乎庶出的身份表现在言语行动的许多方面,在日常的生活中也间断地受到身份的影响,如搜检大观园时王善保家的就思忖探春是庶出,不敢拿她怎么样,才敢去轻薄探春,就连最后远嫁的命运,又安知没有受到庶出身份的影响呢?
秋爽斋结海棠诗社一回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大方有主见的探春形象。探春写了几副花笺帖子给宝玉、黛玉、宝钗并迎春、惜春、李纨,在给宝玉的信中写:“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馀脂粉。”爽朗大气之处,丝毫不输男儿。适值贾芸送来两盆白海棠,大观园首社应景咏了海棠花,于是探春便以海棠社定名。大观园的环境为他们营造了吟诗作赋的氛围,论诗情才华,探春不及黛玉宝钗,可是起诗社的念头却来自探春,并且把想法付出实践,由此可以看出探春是一个自信,有组织能力的姑娘。
探春理家是她的重头戏,年事过后凤姐身体抱恙,王夫人上了年纪的人,一个人理家不够精神,便邀李纨、宝钗、探春三人照料家事。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办丧事,来探春处请示赏银事宜,探春依照旧历赏银二十两,不懂事的亲娘却来大吵大闹。探春秉雷霆之势而下,和吴新登家的据理力争,没有丝毫的退缩和忍让,让本想取笑的婆子哑口无言,碰了一鼻子灰去了。探春做主蠲了贾环、宝玉和贾兰学里的公费,蠲了买办的银子,避免了重叠的支出。除了中断重复的支出,探春提出的实行大观园改革,更是一项为长远计的创举。凤姐对探春的评价是: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他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利害一层了。格局小,心眼小,这是少读书的危害,凤姐不大通诗书,虽然有管理才能,但不免有点心眼小,目光局限,显然不如探春知书识字,心胸开阔,对未来发展有预见。她分派园中多处地方实行承包责任制度,提高了园中空地的利用价值,并创造了经济效益,探春政治家般的管理才能在此处显露无疑。
懦小姐不问累金凤与抄捡大观园,在小说里是相邻的两个情节。二姑娘迎春的奶妈私自拿了迎春小姐的攒珠累丝金凤首饰作为赌博的本钱,迎春的丫头司琪,绣桔两个和奶妈家的儿媳妇闹得不可开交,探春迅速看清形势,请来平儿解决二姐姐的难事。和二姑娘比起来,探春更加果断,在必要的时候能拿出主子小姐的身份压制不守规矩的婆子丫头们。凤姐和王善保家的夜抄大观园,行至探春处时,探春“命众丫环秉烛开门而待”,探春姑娘对本家抄捡的行为既痛心又气愤,她维护自己的丫头,断不肯让凤姐一行搜检她们。探春认识到: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王善保家的带领人抄检大观园,大观园中的主子丫鬟们,一是宝玉屋里的晴雯有反抗,二就是王善保家的越众拉起探春的衣襟时,探春毫不犹豫地给了她一个巴掌,三言两语打发了这位不尊重的妈妈。探春的种种表现,塑造了她心志刚强,得理不饶人的“玫瑰花”形象。
二、探春的命运:千里东风一梦遥
八七年央视版《红楼梦》,感触最深的情节是第三十二回:伤离别探春远嫁。南安王爷在南海沿子一带打了败仗,被番王扣留,朝廷选择议和,旨意让南安郡王的妹妹和番,嫁给番王。南安太妃不舍其亲女远嫁重洋,便认探春为义女,代替南安王爷的妹妹远嫁和番。笔者看来,电视剧的远嫁情节比通行本的更符合《红楼梦》这部书的整体氛围。通行本写探春远嫁时,赵姨娘全然不以为悲,心里嘲讽:“只愿意他像迎丫头似的,我也称称愿。幸灾乐祸的模样让人丝毫感受不到一个母亲应有的心;电视剧版通过一些红学大家得以重新创作:探春听说南安太妃要单独见自己时,神色迅速黯淡下去,怔怔地离去了。出嫁那天,探春从府里走到门外,迎面来了赵姨娘领着贾环,三人皆是悲戚之色,探春扑入赵姨娘怀中动情地呼唤了一声:娘!一声娘足以令观众热泪盈眶,这是人性中最温暖一面的流露,母女之间的嫌隙在骨肉分离之时瓦解冰消,探春凤冠霞帔登上帆船时赵姨娘掩面哭泣,不能自已,还有什么比父母心疼孩子更加深沉真切的呢?没有过多的语言,《分骨肉》的曲子响起,分离的哀愁直入心扉。
无论是通行版还是电视剧版,探春都被赋予了远嫁的命运,笔者看来,无论和番后的生活是否岁月静好,远嫁本身就是最大的悲剧。虽然《红楼梦》所处的朝代被架空,但纵观中国古代历史,为朝廷一时的安宁去和番的女子大都是凄苦的结局。唐肃宗的女儿宁国公主,为平定安史之乱之事远嫁回纥,“人怜汉公主,生得渡河归”,可汗死后,公主面而归;名留青史的昭君,“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许多的文学作品,都突出了“昭君怨”的主题。远嫁重洋的探春,“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十二金钗正册探春的判词和红楼梦的《分骨肉》曲都暗示了探春再难有归期的命运。“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分骨肉》一曲中似乎透露着一种达观的情怀,笔者更倾向于把它解读为探春故作达观,以达观之语气抒痛苦之情更显悲苦。探春和亲的情节与《红楼梦》揭示的封建制度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逻辑是一致的,探春远嫁的根源在于封建制度的腐朽,正如电视剧里探春远嫁前所说:“自古以来,多少豪门望族,有几个挨过了百年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封建社会为争皇位兄弟阋墙相互残杀还不足为奇,更何况是依附于皇权和封建制度之下的大家族呢?“忽啦啦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这句写王熙凤的曲子,又怎知没有蕴含封建统治江河日下的意思呢?
曹雪芹擅用伏笔手法,探春远嫁的命运在小说中有多次暗示。笔者举出三例如下:一、小说二十二回,宝姐姐过生日,贾府设宴摆戏猜灯谜庆贺,探春所作谜面: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清明”,“别离”暗示她在清明节时远嫁的命运。二、小说六十三回,怡红院单独给宝玉过生日,请来宝钗、黛玉、探春、宝琴、李纨等占花名儿,探春掣出“瑶池仙品”的签,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众人笑道:“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红楼梦》的不凡也在于这些巧妙的谶语,探春果真嫁给王爷,做了王妃。三、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探春写了半首《南柯子》: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曹雪芹只安排探春作了上阕的四句,柳条如缕如丝,却也留不住柳絮终会纷飞,短短四句就把探春的命运写尽了。
三、其他
《易经》八卦中有坤卦,地为坤,张爱玲说,女性的精神里就有地母的根芽,坤卦的爻辞是:元亨,利牝马之贞,牝马,即是母马,所以坤卦是与女性有关的。坤卦为上上卦,坤象用马而不用其他,是大有深意的。柔刚为马,一个优秀的女子,一方面是温柔贤淑,依天顺时,另一方面,又不会盲从,思想自由,有自己的原则和追求。二姐姐迎春虽然温柔沉默,但却懦弱无能,她的命运是怎样的呢?嫁到孙家后,“好不好,打一顿撵在下房里睡去”,“时常听见他被女婿打闹,甚至不给饭吃,就是我们送了东西去,他也摸不着”,可见,只有柔的一面,是不能够过好这一生的。探春是一个柔刚兼具的姑娘,既能低下头来顺时而为,展示温柔的一面,又能在必要的关头杀伐决断,显现刚毅的一面,如果不是处于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她一定是个能够行地无疆的姑娘。
参考文献:
[1]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士超,李永田.红楼梦诗词鉴赏[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探春的个性范文3
《红楼梦》中的人物共有四百之多,光是生动而著名的就不下百余。其中一些思想性格身份地位类似的人,在曹雪芹的笔下,却能各人各面,千姿百态。作者异常分明地描绘出他们之间的差异。甚至在场合想仿,谈吐相近,神情相同的情况下,也能把各自的个性区分出来,使神态相似而不雷同,言语相近而不重复。这种强烈的艺术效果的形式,不能不说是因为作者在塑造这些形象时,常常采取一种特殊的复杂的对比手法的结果。这个对比手法,正是恩格斯所准确提示的那种“把各个人物用更加对立的方式彼此区别得更加鲜明些”的方法。这是一条异常宝贵的创作经验,是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决窍”。脂砚斋在评《红楼梦》时,称这种手法为“特犯不犯”。金圣叹叫作“犯中求避”。犯,是有意把两个人物的某一点写成相同、重复;同时,又避,即在同中求异,在重复中求不重复。古今中外,天地万物,无不处于矛盾之中,无不相比较而存在。在艺术中采取同中求异的艺术手法,正是刻划人物性格的一个最根本的方法。《红楼梦》在刻划人物性格上成功地运用了这种同中求异的艺术手法,值得我们好好揣摩,努力借鉴。
一
在《红楼梦》所创造的众多人物中,有些是同属于官僚贵族之家的当权人物;有些是生活在珠围翠绕、锦衣玉食之中的公子小姐;有的是一母所生所谓小家碧玉的年轻貌美的胞姊胞妹;有些是常年受人奴役欺凌的丫头奴仆。为使这些出身、经历、地位、教养大体相同的人物各有生动鲜明的性格,曹雪芹地塑造他们时,采用了同中求异的艺术手法,而使那些身份相同或地位相近容易混淆的人物表现出极大的个性差异,毫无雷同之感。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出身名门的千 金小姐,同是以亲戚关系寄居贾府的。她们的生活起居、学识教养是基本类似的。论“诗才”,不相上下;论容姿,都是“艳冠群芳”。并且在某些问题上也有一定的共同语言。照常理讲,这两个人物的性格应该是大体一致的。然而恰恰相反,在曹雪芹的笔下,却把这两个人物写成了异常分明的对立形象。作者通过她二人言谈举止、行为动作、思想作风的刻划,揭示了二人性格上的不同,内在本质的迥异。这种“不同”和“迥异”表现在爱情上,即黛玉和宝玉的爱情,是建立在反封建礼教的思想基础之上的。他们的爱是纯真的爱,而宝钗对于宝玉的爱慕则是因为贾宝玉是贾府的宠儿,是这个家族的当然继承人。这种爱是出于功利动机的。另外,黛玉的爱是通过“题帕诗”向宝玉倾吐的,真率而不明言,含蓄又心心相印;而宝钗的爱恋却是抑制了感情的一面,为了未来的地位,她采取得是审慎的富有谋虑的处世方法。这种“不同”和“迥异”表现在处世为人上,即黛玉高洁,自尊,不愿违心地去迎合世俗。无论是对至高无上的权威贾母,还是对有权势的管家王熙凤,她从不考虑如何去讨她们的欢心。她“孤高自许”,天真敏锐,语言尖刻,结果遭来了流言蜚语,最后在宝钗嫁给宝玉的一片欢闹声中,悲悲惨惨地离开了人间。薛宝钗正好相反,她靠封建淑女所具备的德性和那背后的财富家世,争取了贾母王夫人的欢心。她“罕言寡语”,装愚守拙,对丫环奴婢也表示出贤惠宽容的态度,终于登上了宝二奶奶的宝座。这种“不同”和“迥异”最突出地表现在对仕途经济的看法上,宝钗热衷于对宝玉进行“仕途经济”的说教,致使宝玉讥讽她,一个女儿“也学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真是一针见血地道破了薛宝钗的思想实质。而林黛玉正好相反,用宝玉的话说就是:“林姑娘”从来不说这些“混账话”。这便是钗黛的本质区别。由于作者在一系列相同事件上让钗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而使得她们各自的性格特征是那样鲜明突出。不难想像,如果作者孤立地去塑造其中的一个,是决不会收到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的。
《红楼梦》的人物描写,的确是富有独创性的。它不同于只有共性,没有个性,地位身份相同或相近的人物,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才子佳人作品。曹雪芹笔下的人物都有自己的生命,自己的血肉,自己的面貌,自己的灵魂。比如迎春和探春,她们的出身门第,生活教养,比起宝钗和黛玉来,就更为相近,甚至可以说是基本相同的。然而她俩性格上的差异之大并不亚于宝黛。邢夫人曾当面说迎春:“你是大爷跟前的人养的,这里探丫头是二老爷跟前的人养的,出身一样,你娘比赵姨娘强十分,你也该比探丫头强才是,怎么反不及他一点”。邢夫人对迎春的评语,正道出了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这样一个事实,即人物性格的形成也并不完全取决于他的出身经历、生活教养等客观方面的诸因素。曹雪芹就是从生活出发,用对照之法,写出了环境相同的人物之间不同的性格。在作者笔下,贾府二小姐迎春,是一个平庸懦弱、优柔寡断混名儿叫“二木头”的人物,主子摆布嘲弄她,丫头奴仆也不怎么看重她。探春却截然相反,她精明强干,遇事果断,用兴儿的话说,这是一朵“又红又香,无人不爱,只是有刺扎手”的“玫瑰花”。在抄检大观园这一回书中,作者有意识地将迎春和探春置于同一事件之中进行对照。当凤姐和王善保家的来到探春时,探春早已“命众丫头秉烛开门而待”。当凤姐要搜其丫头时,探春正色地说:“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可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都在我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有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探春对抄家表示出极大愤恨,为她所出身的家族“自杀自灭”而痛心。因此,对凤姐一行人冷嘲热讽,辛辣挖苦,使得处处占上风的凤姐,不得不退避三舍。对不以贵族小姐看待她的王善保家的更是报之以响亮的耳光。我们再看看对迎春的描写:当凤姐等人来到迎春房内时,“迎春已经睡着了,丫头们也才要睡,众人扣门,半日才开”。这寥寥数语,正好与探春的“秉烛开门而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迎春对抄检不闻不问,任其搜查自己的丫头。当司棋因“赃物”被查出,周瑞家的奉命来带人时,迎春虽“含泪似有不舍之意”,却怯弱地连一句求情的话也不说。书中写道:“那司棋也求了迎春,实指望能救,只是迎春语言迟慢,耳软心活,是不能做主的,司棋见了这般,知不能免,因跪着哭道:“姑娘……怎么连一句也没有”?司棋含泪给迎春磕头,迎春只是含泪“呆呆的坐着”。这又同探春唯独不让搜其丫头形成鲜明对比。她对抄检大观园的凶犯打手们的那种无动于衷,木然处之的态度,也与探春当时那种冷嘲热讽,辛辣挖苦,甚至用响亮的耳光来惩罚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作者正是在这一系列的鲜明对比中,显示了迎探完全相反的性格特征。
通过对迎探的性格分析,再次使我们体会到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上,运用“犯中求避”艺术手法所独具的匠心。
探春的个性范文4
Abstract:The son is Chinese unique language phenomenon. "Hong Lou Meng" author Cao Xueqin has utilized north the Beijing accent unique performance function - son word ingeniously, causes the novel to fill popular, personalized, the interest characteristic. The son word utilization is appropriate, may cause the language to be brighter, to be lively, is vivid. Translator the word, the translator should look after the word emotion expressive function, transforms in the original works the son word tenor, the sound interest, the interest.
关键词:红楼梦 儿化词 翻译
key word: The Hong Lou Meng word translates
作者简介:李长江(1970.10月―),男,民族:汉,辽宁锦州人,硕士研究生,辽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汉语里有些词(多半是名词),在它们的书面形式的后面总是带个“儿”字,例如:花儿、鸟儿、八哥儿┉。这些词后面的“儿”字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只是一种标志,在汉语方言中,这种儿化词的使用非常普遍。儿化也叫儿化韵,是汉语普通话和方言中一种特有的语音现象。把后缀“儿”音加在音节上,使其主要元音起卷舌作用,韵母发生音变,成为卷舌韵母。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生活在北京各阶层人群之中,上至天潢贵胄,下至贩夫走卒都有所接触。因而他既熟悉北京达官贵人们的官腔,又熟悉下层平民的方言京味。《红楼梦》中不论是写家常琐事,还是写官宦往来,他都巧妙地运用了北京话特有的表现功能,使小说充满大众化、个性化、趣味化的特点。
学者俞平伯说:“《红楼梦》里的对话几乎全都是北京话┉真是生动极了。”因此,我们有理由说,《红楼梦》是“京味”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京味”小说的经典之作。北京话的“儿化音”出现较多,俯拾皆是。《红楼梦》中从人物命名到日常用语大量运用“儿化音”。例如,四儿、金钏儿、万儿、莺儿┉又如,念心儿、家生子儿、人牙儿┉可以说不胜枚举。《红楼梦》中的儿化词,不仅使用频率高,而且类型也多样:有单音节儿化的,也有多音节儿化的;有体词,也有谓词;有表小表爱的,也有表达其他情感的。在翻译过程中体现汉语独有的儿化韵是《红楼梦》英文译本的精彩之笔。对比儿化韵不同的译例分析让我们能够体会到译者的独具匠心。
儿化是一种相对自由的,表现力很强的语言描绘表情手段,它可以根据不同的语言条件表现各种不同的感彩。运用得当,可以使语言更加鲜明、活泼、生动。
儿化可以产生小巧玲珑的色彩。在译例一中,译者使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翻译的目的都是有效地转化儿化音在汉语中独特的修辞效果。
译例一:探春到:“谁要这些。怎么象你上回买的那柳枝儿编的小篮子,整个竹子根抠的香盒儿,胶泥跺的风炉儿,这就好了。我喜欢的什么似的,谁知他们都爱上了,都当宝贝似的抢了去了。
杨宪益、戴乃迭译:“That’s not what I meant. No, but things like you bought me last time: little willow baskets, incense-boxes carved out of bamboo roots, and tiny clay stoves. They are so sweet, I just loved them! But then other people fell in love with them too and grabbed them as if they were treasure.”
上文是探春请宝玉买些小玩意而说的一段话。句中用了三个儿化词:柳枝儿、香盒儿、风炉儿。儿化词使这些小工艺品的小巧、玲珑、可爱跃然纸上,表明了说话者对这些物品的喜爱,惟妙惟肖地描绘出金陵十二钗之一的探春稳重而失活泼的性格。译文中都出现了little,这样的词,并通过They were so sweet 进一步对原文中的儿化词补充翻译,较好地传达了汉语儿化词的音韵和意蕴。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在创作语言中有意识地安排使用儿化词,使小说的语言更加口语化,更富于生活气息,增强了小说的亲切感和可读性。翻译儿化词,译者应该把儿化韵的修辞效果与作品的风格色彩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使辞趣、音趣、意趣各得其所,相得益彰,使译作语言生动活泼,自然流畅。
参考文献:
[1] 冯庆华.红译艺坛-《红楼梦》翻译艺术研究[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探春的个性范文5
NO.1:林黛玉---蔡晓君!林黛玉是一个多愁善感和才智出众的奇女子,这点也是晓君的特点!第一眼望见晓君,她那弱不禁风和眉宇之间的缕缕忧伤,让你顿生怜惜之心呢!当她说出气话时,又让你恨也不是,笑也不是,什么作文奖都与晓君有缘,难怪她被大家称是名副其实的林黛玉!
NO.2:薛宝钗---赫星雨!星雨是个和善的人,这点也就符合了宝钗的性格。不管你认不认识她,她总能和你聊上几句话。要是你遇上伤心事,她还安慰你一番,因此,星雨有着很多朋友哦!
NO.3:元春---古茗菲!元春的形象通常都是贤良淑德的,古茗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她啊,总是严格地要求要求自己。平时都不怎么的交朋友或张扬自己,只是默默无闻地为班里奉贤!她还真是现代版的元春呀!
NO.4:迎春---叶雨!迎春不是很有才华,但心地纯洁善良,跟叶雨一样的个性。叶雨她很善良,在班上,如果有同学遇到困难了,她就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是第二个贾迎春。 NO.5:探春---李卓君!卓君跟探春一样是个志向高的女孩子。班里,卓君的理想最远大,是好事,谈话的话题也离不开未来、理想。所以,大家都说卓君着魔了!
NO.6:惜春---汪梦柔!惜春从小就厌恶世俗,梦柔也一样。虽然梦柔也有一些真挚的朋友,但她并不改变看法。因为梦柔觉得班里的某些人就像大观园里的人那么的腐败,心眼坏! NO.7:王熙凤---李薇儿!凤姐与薇儿的性格一样,都是精明能干的人。瞧,班里的大事小事不都要问问这个“风辣子”李薇儿吗?但是有了薇儿在管事,老师还真省心多了呢!
NO.8:史湘云---王雅雯!雅雯就跟湘云一样,喜欢热热闹闹,是活泼、调皮的人。谁的书本不见了?准是调皮的雅雯藏起来了!谁在外面笑嘻嘻的?是活泼的雅雯吧!唉,这个雅雯!
NO.9:秦可卿---赵婧婧!婧婧像可卿般,不是那种性格泼辣的女孩,她行事温柔和平。因此,婧婧被称为我们班的“和平使者”,纪律都由她来管!每当班里有人打架什么的,婧婧总说:“凡是要和平解决啊!”不愧是第二代的秦可卿!
NO.10:李纨---宋丹黎!丹黎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别人来抢她的书本,钢笔,她也无动于衷,这就挺像李纨的。丹黎觉得什么事都与自己无关,才变得似李纨那样与世无争吧!
NO.11:妙玉---蒋慧洁!妙玉是一个挺特别的人,只有慧洁才能担任。慧洁是个爱清净环境的人。总要在宁静的地方才会说话,挺恐怖的!也怪不得别人都说她像妙玉啊!
探春的个性范文6
循规蹈矩近反义词近义词:规行矩步、安分守己、墨守成规
反义词:胡作非为、随心所欲、轻举妄动、作奸犯科、违法乱纪、知法犯法
循规蹈矩出处宋·朱熹《答方宾生书》:“循途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问。”
《西游记》九十八回:“这唐僧循规蹈矩,同悟空、悟能、悟净,牵马挑担,径入山门。”
《孽海花》三十回:“你既要守节,就该循规蹈矩,岂可百天未满,整夜在外,成何体统!”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他身上终究有着那种根深蒂固的习性,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