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小学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小学教育范文1

全能激活教育法研究

有效教学行为:促进学生课堂有效学习的条件

情境脉络互动背景下教学有效性的新阐释

探求有效理答 走向高效课堂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策略的优化

教师课堂控制情境下的师生互动

提高小学生研讨交流参与率的策略研究

基于生命成长的优效阅读教学策略

在诵读中培养语感

新课程理念下对语文标准答案的审视

初中学生数学自主探究能力的评价

小学低段数学课内阅读习惯的培养

改变当前英语作业设计的有效对策

“英语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模式探讨

英语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

县域内影响教师合理有序流动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基于教育均衡发展视角

农村学校教师文化的现时缺失与建设取向

论农村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与追寻

“五严”背景下中学教学常规管理现状调研与工作改进

以人为本 提高校本培训实效

美国“竞争卓越”政策中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探析

美国体育教学中大班教学策略及启示

点燃小学生写作的激情

英语教学中应用心理学的艺术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家庭教育也要“为人师表”

为学生架起通向成功的桥梁——学校社团建设之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发

开展感恩教育 打造和谐校园文化——县域推进感恩教育主题活动的实践探索

自我策划教育校本实践研究

课程发展保障机制的三个层面

“小学饮食营养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基于三元智力理论的PBL模式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体系构建

三维目标须以“单元化研究型教学”来落实

认识学生与构建教学策略

汉语文化思维方式对语文课程改革的诉求

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日常作文评价标准的思考

例谈作文评改中的“对话”策略

智慧理答 演绎精彩

在有序的活动指导中实现有效数学教学

关注动态生成 提升课堂效率——初中数学动态生成教学模式研究

高中英语有效学习的非语言因素略析

英语教科书在中西文化交融上的应然性与实然性分析

英语课堂教学中词汇教学策略应用

传承海洋文化 渔歌唱进课堂

趣·知·思·生——有感于谢烨老师的“卡通宝宝”教学

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循证方法的应用

师生共享——新课程实践的追求

吉林省青少年网络使用与网络成瘾的调查报告

吉林省小学生网络使用的城乡差异调查

城市中学生网络行为自我调控水平调查

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小学社会学科校本课程开发

中学生“中性化”现象探析

儿童性别角色发展及对教育的启示

动态生成性教学中教师引领的策略

现象学在教学中的运用——优秀教师教学案例透视

小学生想象作文的训练方法与技巧

“反思作文”训练方法探析

论小学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活动

抓住生成 留住意外 共享精彩——构建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

数学后进生作业的批改策略

我国中学物理教学方法改革趋势初探

以典型例题为主线的高三化学总复习课堂模式探究

历史教学:国际文化理解教育的“信使”——国际视野下的历史教学社会功能的实践与探究

科学发展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

让历史“鲜活”起来

中学地理新课程实施中的国际理解教育

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培养策略

初中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农村学生学习困境分析

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家校合作教育模式探索

校园文化建设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城乡教育统筹背景下重庆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

反思合作引领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中小学教育范文2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科研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方向

我们明确了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的意义,其实也就给我们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指明了方向,即中小学教育科研更多的表现为对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通过研究来指导教育教学实际工作。因此,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更应注重自己的教学实际,以小的课题研究为主,做到一个课题能解决一个教学实际问题即可,切忌贪多求大。这是因为:

1、工作需要。

2、自己熟悉。

3、便于操作。

4、利于推广。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种种不良现象

1.功利主义:今天中小学教育科研热,在很大程度上功利主义造成的,严重违背了教育科研的实质。我们知道,教育科研是一门严肃的科学,。虽然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起点低,学术性不是很强,但其科学性不容置疑。它更多的表现为对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通过研究来指导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质就是通过教育科研的研究来达到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水平,使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但眼下的中小学教育科研热,在很大程度上并非如此,而是借教育科研工作为学校招来一块“金字招牌”,那些参加科研工作(特别是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也大多是出于评职晋级的需要,给自己脸上贴金罢了。至于所研究的内容(课题)是否对教学有益,对学生是否有切实的意义则不太关心。只要上级能肯定,给一个什么奖,那就万事大吉了。

造成科研工作功利严重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主管部门只浮于表面,而疏于管理和指导是分不开的。只要留心一点就不难看出,由于现在许多评定的项目和内容中,都有一条“科研情况”或“课题研究”情况。你想评职,没有参加课题研究,不行!你要获得诸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称号,对不起,未参加课题研究,不行!这种人浮于事的现象的确太多、太普遍了,“功利主义”能不大行其道吗?

教育科研是严肃的、科学的,它不能成为一个指标,也不需要所有的教师都必须参与,因为它必定是理性的,学术性很强的东西。而我们今天的某些领导,不能正确认识其科学性和学术性,硬实要把它作为一项评定的指标,这不仅违背了教育科研的本质,更是把它推进了“功利主义”的死胡同。

2.两头热,中间冷:功利主义必然造成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两头热,中间冷”。这里所说的“两头热,中间冷”主要是指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的课题研究方面,大家的热情和精力都放在课题的立项、开题和结题上。这种现象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是比较普遍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简单,应为大家所关心的并不是课题本身,而是课题的影响力,课题在上级那儿能引起多大的注意。说穿了,也就是一个“功利主义”在作怪。

3.泡沫成果多:功利主义、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必然产生“泡沫学术”,在中小学教育科研热的背后,各种“泡沫”现象层出不穷,水分沙子越掺越多。在不少的科研项目中,老师为课题的名称的确化了不少心思,以取悦于领导,课题一旦获得通过,便在开题、结题方面大做文章,包装过度,大话空话不少,但对课题的实施研究过程,却并不看重。更为甚者,对研究的过程凭空想象,造假数据,东摘西抄,胡乱拼凑,把课题越吹越大,但却经不起实践的检验。一些用巨资累起来的课题成果,不要说推广运用,就连本校教师甚至高课题研究的老师也不敢真正把它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谁敢拿教学质量开玩笑呢?

“功利主义”倾向是产生“泡沫学术”成果的温床,而“泡沫学术”成果的飞扬跋扈又直接刺激和助长了“功利主义”倾向盛行的势头。要纠正这些现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要强调教育科研的正确定位,进一步明确并强调教育科研是运用科学理论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困难与问题,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的功能,淡化名利,弘扬科学精神。

三、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几点意见

1.克服功利思想,端正科研态度

影响中小学教育科研顺利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功利主义思想,因此,要使中小学教育科研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必须克服功利思想,端正科研态度。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努力学习,提高我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正确认识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的关系,多做实事,少空谈,不为名利。这样,中小学教育科研才能健康顺利的发展,也才能起到指导教学的目的。:

2.切合实际,做小做实

中小学教育科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切合实际,做小做实。作为广大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不是为搞科研而科研,不是为开展课题研究而研究,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我们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必须要切合实际,做小做实。所谓“小”,就是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应着眼于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工作,研究一个方面,解决一个问题,决不能贪多误得。所谓“实”,就是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应该做踏踏实实的工作,真真正正地解决我们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为名、不为利。

3.来源实践,指导实践

中小学教育范文3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的目的

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即学校内部的软性因素给科研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要求学校教育科研必须与学校发展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分析学校实际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探寻学校教育教学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在科研的指向上应该始终围绕学校自身的发展与变革来进行,至少要通过科研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解决学校实际问题

中小学教育科研要针对本校的发展有清晰的问题意识,明确地认识到借助于研究想去解决学校的哪些问题。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人员有必要把解决学校实际问题作为一切科研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作为检验中小学教育科研行为的最终依据,从根本上杜绝没有问题针对性的学校科研。

2.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经常性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能够促进教师学习、思考、研究、实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时,开展科研活动也可以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帮助青年教师将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灵活自如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从而促进其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通过开展教育科研工作,既能开阔教师的视野,又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同时更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要为学校发展提供后劲,在解决学校当前问题的同时,提出后续努力的方向,进一步明确后续科研要探索的路径,通过持续不断的科研,使学校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学校问题是层出不穷的,学校的科研活动也就不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学校教科研的管理者将教育科研活动当作经常,将科研活动作为学校发展的持续动力。

二、学校科研管理的内容

科研管理工作一般包括教育政策研究、学科方向调整、项目渠道拓展、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绩效评估等内容,实现学校教育目标是科研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科研管理的宏观层面是科研业务部门的管理。主要做到以下四方面:一是在课题审批过程中要鼓励教师选择与教学实践有密切联系,能够解决实际性问题的课题;二是业务部门要制定行之有效的学校课题方案,并对学校课题管理问题进行培训,减少管理的盲目性;三是对于课题的实施过程,要重在检查,实地察看第一手材料,作为课题评奖的重要依据;四是对于课题成果,要做到全方位的评价,做到研究成果要有实效性、宣传性、推广性和辐射性。科研管理的微观层面是教科室。教科室要做好课题的“计划、执行、总结、评价”的管理。

三、学校科研管理的方法

管理方法是实现管理功能的手段和达到管理目标的途径。学校科研管理的方法可以分为行政管理方法、专家管理方法和经济管理方法等。

1.行政管理方法

行政管理方法主要表现在计划指令的设置,管理条例、办法的制定,监督实施,指定的经费使用办法,科研成果奖励等都是用行政手段来规范科研人员的科研行为。

2.专家管理方法

专家管理法是指在学校科研管理中,利用专家进行科研项目评审、科研成果评奖等,以专家的意见进行学校科研管理。用这种方法参与科研管理,一定要防止出现偏差和腐败现象。

3.经济管理方法

学校的科研的经济管理方法主要指以经济为准则,激励学校科研人员积极从事科学研究,追求最大化的科研效益。主要包括科研经费的资助、科研奖励金额的提高等。但也可以造成一定的弊端,让科研人员形成不良的金钱观。所以在管理过程中,要将经济方法与行政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行政手段规范经济方法,经济方法补充行政手段的不足,这样,才会更好的管理学校的科学研究。

以上三种学校科研管理方法各有优点,也各有不足。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只有将其合理的综合运用,才能相得益彰,提高管理效果。

总之,学校要将科研管理作为学校发展的内在需求。只有将科研与学校发展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与学校的品牌特色结合在一起,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才会大有可为,中小学的教育也将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中小学教育范文4

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公平是指人们不受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信仰、性别、地域等的限制,在法律上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反之则是教育的不公平。在这里我们往往只看到大方向的不公平。但具体的表现和它由此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后果,往往容易被忽略。因此,也不便于对症下药地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大部分的促进教育公平的措施也容易变成一纸空文。

一、中小学领域的教育不公体现在学校之间的不公平

我国有着巨大的城乡差别,同样在学校方面也有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之差,而在众多学校之间又分出了重点与非重点。这些学校在教学设备,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处于劣势的学校根本不能和一些所谓名校相竞争。而录取的标准又在同一个层次上,对于条件差的学生来说当然是不公平的。

二、分班制度也导致资源的分配不平衡,导致了各个学生接受的教育质量受到影响

我们通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重点班或者是实验班的学生整体素质明显比普通班的学生好。因为学校给重点班配备的教师、学习环境,甚至具体买的参考书、测试卷都是较好的。我们虽然强调应该因材施教,但是我们忽略学生之间是会相互影响的。好的班级越来越优秀,基础差的越来越差,甚至是有能力学习好的学生都会因环境而成绩上、思想上跟不上,形成了恶性循环。在这种竞争中,一部分学生又被挤在了高等教育的大门之外。

三、中小学教育不公还表现在地域方面

现在我国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一再扩大,而国家在分配公共资源上仍没有根本改变。不同地区在教育过程中所投放的资源、经费以及教育内容也存在差异。就师资力量而言,经济发达地域,各级学校教师配备充足,教师学历水平较高。而经济落后地区教师资源不足,教学水平偏低,学校设备也不齐全,导致了更多的不公平。当然教育不公平还体现在很多方面。

合理的教育制度是解决教育公平的根本办法,让教育进入一个规范的轨道,给教育公平设置一个公平的制度环境。但是当我们反思制度化教育时,也绝不能简单地将外在的确定的“规则”“原则”等作为不可违反的标准强加于人。教育制度的公平,应该是面向大部分人的公平,在教育制度下对更多的弱势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特别是中小学教育方面,才会减轻教育的不公。

但是我认为现在在教育机制上暂时没有更好的办法的情况下,应该从更具体的方面入手。比如:给农村学校更多的教育经费,改变教育的硬件。合理地安排优秀教师,带动教育质量的提高。在教育教学中贯彻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在班级设置方面,合理的利用环境的影响作用,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中小学教育范文5

全面中小学校达60多万所,根据“校校通”工程的要求,90%以上都要在2010年都要实现“校校通”,而发达地区(大中城市、沿海地区、东部地区等)则要在2005年提前达标。

目前,全国“校校通”工程的投入累计资金达3000亿以上,建成的校园网不少于20万个。但这些教育信息化设施,由于受当前应试教育环境和传统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制约,特别是由于缺乏一套科学、系统的素质教育理论的指导,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革新教学模式、大面积地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为全面和深入地推进素质教育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相反,人们还在“用骑‘自行车’的方式开‘飞机’”,这些昂贵的教育信息化软硬件设施基本上都成了用之不能、弃之不忍的鸡肋,成了各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们时时隐隐作痛的心病。

面对以上大好的市场形式,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企业又是如何面对的呢?他们的生存状态又如何呢?

一、当前教育信息化产品存在的问题

随着2000年10月国家和教育部启动全国中小学校“校校通”工程以来,全国各地的企业和资本都极其看好这一发展潜力巨大、利润丰厚的新兴IT市场,纷纷投身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组建教育应用软件开发企业。在2002年高峰时期,全国从事教育信息化业务的企业愈千家。其中一些具有一定资金实力和行业资源优势的企业,在市场中迅速壮大,并在业界具有了一定影响力。如北京的科利华、清华同方、K12、校际通、翰林汇、中教育星等;广州的唯一、TCL、智囊等;江浙的浙大网络等。这样的强势企业在全国也有十来家。

经过四年多的发展,迄止2004年底,其中的绝大多数企业不仅没能按人们预想的结果继续发展壮大,已是纷纷偃旗息鼓,被迫悄悄地黯然退出了这一巨大而且仍在高速发展的前景无限的黄金市场。剩下的屈指可数的几家强势企业,目前也仅是在作垂死挣扎,而苟延残喘!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如下——

(一)表层(产品和市场)原因

1.产品同质化:即各企业的产品严重趋同,各自无特色。A企业的产品线及其产品功能、特点与B企业、C企业、D企业的产品线其及产品功能、特点大同小异或完全一样。

这一方面是同行之间懒得创新而互相抄袭,另一方面是企业研发人员大量流失后以母公司产品为原型自创小企业的缘故。

2.应用摆设化:无论那家的产品,在中小学校中都不能切实解决人们期望的降低师生教学成本、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目标,因而只能成为应付上级领导检查的昂贵“摆设”。

3.市场微利化:其于以上两个原因,一方面同行之间同类产品只能相互通过“杀价”和“反馈好处”甚至“免费”或“分期付款(后期款无法收)”来进行市场竞争;另一方面,采购方(各地教育部分和中小学校)既然只是买一件用来“糊弄”上级和外行的“摆设”,就没有必要购买动辄几万、几十万元一套的教学软件,而只需买小企业那几千元,甚至几百元一套的同类、同(相似)功能的软件即可。这就是教育软件市场微利化的直接原因。

(二)深层(本质)原因

1.理论指导缺失:当前的教育信息化应用软件都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研发蓝本开发的,其产品只支持模拟式整合,而不支持数字式整合。

所谓模拟式整合,就是用信息技术手段模拟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嘴说”改为用“喇叭放”,将“手写”改为用“屏幕显”。这样的整合不仅对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没有根本的改变,而且严重地加重了师生学习的成本,教师要用很多时间做“课件”,学生用很多时间课后“补课”。这样的整合可谓是“事倍而功半”,难怪会受到师生们的“冷落”和“抵制”了!

所谓数字式整合,就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营建一个适合学习者智慧发展(学习)的高效的学习环境。这个外在的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环境,必须要与学习者内部的基于心理发展的认知结构之间达成“内外和谐共振”,才能称之为“高效学习环境”。

要构建这样的“高效学习环境”,就必须要在深入把握学习者学习机理和学科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整合相关的各种学科学习支持资源,依照学习者的学习心理需求和学习规律需求进行信息化学习环境的设计和设置。这就是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这,才是当前市场所急迫需要和实施的,即是各中小学校迫切需要的数字式整合。

2.教学应用低效:当前信息技术的使用的现实结果是,不仅没有降低中小学师生的教学成本,反而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成本,降低了教学效益;所有教学软件仅能小部分,而不能充分、有效地支持师生的教学活动。

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标,在于“以教育的信息化推动教育的现代化”,即大幅度地降低教学成本的基础上,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益。

但当前的模拟式整合的结果与此背道而驰,在实际教学应用中,教师和学生都要付出比传统教学手段更多的教学精力,而教学效果很多时候却比采用传统教学手段更差。

这就是模拟式整合在中小学校中不讨师生欢迎的原因了。

3.运营模式落后:各自分割,不能充分分享资源;没有形成良好的利益驱动机制,人人都只想坐享其成。

成功实施信息化教学的基础,在于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这有两个条件:①教学系统中必须积存有多倍于师生需要的教学资源,供师生择优选用;②学校,特别是教师愿意心甘情愿地将自己最优质的教学资源拿出来与人分享,并积累地研究和制作这样的优质资源。而这一切,依赖于对各学校及其教师的根本利益驱动——名誉的和经济的利益多劳多得!

但当前的现实状态是:各校各自封闭,都禁止教师将其略有价值的教学资料和资源外传,而只鼓励教师到网上下载和共享别人的优秀资源,以期达到使本校成为本地区或全国教学资源的领先的学校;同时,教师也不愿将自己辛苦研发和制作的优秀资源轻易与人共享,而只想下载和共享别人的优秀教学资源,以使自己在教学资源的占有方面超越别人而领先。这样,人人都只想占有别人的优秀成果,而不愿奉献自己的优秀成果。这就是我国教育信息化虽已实施了好几年,但教学资源仍极其匮乏的根本原因。

如何打破这种校校、人人都只想坐享其成的现状呢?这需要形成一种鼓励校校、人人争先恐后积极参与和分享的新型教学资源管理和激励机制。即越分享得多,其学校和教师的声誉和赢利越高、越大。

4.市场模式错误:以产品为导向,而不是以应用为导向。

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具体就是要达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成本的降低。因此,教育信息化的市场开拓模式注定只能以应用为导向,而不可能以产品为导向。

产品模式的特点,是一锤子买卖。实施产品开拓模式,只要产品功能强大、运行稳定、价格合理,这种产品就能受到客户的欢迎。而这在教学应用中是行不通的。因为,学校购置教育信息化产品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而不在于产品本身,即产品仅是一个应用工具。如果仅有一个工具,而不知和不能应用这个工具发挥效益,这个工具就一点价值都没有,而仅是一件“废物”和“摆设”!

因此,教育信息化市场只能是以应用为导向的“应用服务”。这个“应用服务”产品应包括: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集成的硬件的、软件的和应用指导三个方面的综合支持服务。唯其如此,才可能全面、真正解决当前学校和教师面临的问题,从根本上达到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标。

二、走向数字式整合

当前,传统教学信息化模拟式整合产品已走到尽头,必须寻求新的全面突破和产品换代——这,就是基于新型信息化教育理论——社会进步主义教育理指导下的数字式整合支持体系——三效TM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系统。

这套解决方案,是硬件设备、软件体系和应用服务三个方面内容在创新的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综合体系。解决方案体系结构如下:

其中,教育信息化应用科研指导服务体系已构建完成,全国已有50多所中小学校参与这一服务体系。这一体系旨在提高学校教师的创新教学模式的能力和教学应用的水平。

中小学教育范文6

每当人们在欣赏音乐或者观看音乐表演的时候,心情总会跟随音乐旋律的改变而浮动,甚至有时候身体都会跟随音乐翩翩起舞。而当人们在欣赏欢快的音乐时,人们心情也会随着高兴起来,当人们在欣赏悲伤的音乐时,心情就会变得沉重。这就是人的音乐性的一种表现。

每一部单独音乐作品只体现出生活的某些方面,主要是人的精神生活。但是艺术是通过个别反应一般的,因此,不论是对自然描写,还是表现人的性格、情绪和行为,只要是音乐所能表达的一切,归根结底都反映了社会的生活。[1]这充分说明,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它不仅仅是美的体现,更体现了社会的生活,人生的真谛。同时,音乐又能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潜移默化地净化着人们的心灵,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所以,加强音乐教育,对于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思想品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音乐教育是中小学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是一种基本的素质教育。它在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别是它在青少年的成长中起着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全面发展的作用。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以及初步的鉴赏和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在这一点上,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在中小学加强音乐教育不仅仅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同时也对科学文化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中小学时期正是学生大脑发育、思维定型以及思想道德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而音乐教育在这段时期,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中小学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智力是人类认识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事物的能力,它需要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而音乐恰恰具备了这样的特点。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如:孔子、沈括、马克思、列宁、爱因斯坦、托尔斯泰、歌德等,他们除了有超群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视野和惊人的毅力外,还都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不仅从音乐中获得了高尚的娱乐,美的享受,同时他们惯于在诱发灵感的音乐中,凝聚自己熟虑的科学构想,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活动和梳理,把思维引向深处。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他六岁开始学小提琴,小提琴伴着他走过了小学和中学时代,音乐启迪着他的智慧和灵感,丰富着他的精神生活,为他潜心探索科学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1.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歌曲演唱、乐器演奏、一边唱歌一边跳舞等活泼丰富及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全身各种器官都能活跃起来,在提高兴趣和注意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记忆力的提高。并且,音乐能改变人的情绪,听一些轻松愉快的抒情乐,能使我们浑身放松,精神愉快,对改善记忆有着极显著的效果。诚如马克思所言:“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2.音乐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促进学生对时间知觉的发展。音乐是一门节奏性很强的学科,在教授过程中,学生最易感受到的便是那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乐感。这时,教师应注意教会学生从身体的协调动作、肌肉反映上去感觉、体验节奏,并运用到乐理中去,增强学生的节奏意识。学生的节奏感增强的同时,对他们今后把握好学习和工作的节奏,劳逸结合有非常大的帮助。

3.中小学音乐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音乐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相关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及有关事物的联想,例如:通过让学生欣赏《草原之夜》、《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优秀作品,让学生尽情畅想草原之夜的独特和莫斯科郊外的异域风光,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中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此时加强音乐教育,更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成绩的提高,使学生更加容易、丰富的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

二、中小学音乐教育可以“育德”

音乐是情感的表达,灵魂的体现。当人们对音乐产生强烈的情绪时,就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善的观念这一基本目标包括真实、美和正义三个部分。教育是实现善的观念和根本途径。“用体育锻炼身体,用音乐陶冶心灵”是柏拉图通过教育实现其理想国的基本课程之一,柏拉图认为,音乐在教育中的功能在于,音乐的“韵律”及“和谐”是触及儿童灵魂的通道。音乐“使他们的行为优美,使受到正确教养的人具有高尚的灵魂……凡是接受过这种内心陶冶的人都能敏锐地察觉出艺术或自然中的遗漏与错误。”[2]

1.音乐能够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操。我国作曲家冼星海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通过体验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溢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给人一种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勇气。学生在学习这首歌曲的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热爱祖国、奉献祖国的精神。

2.音乐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当我们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作曲家的灵魂,体味到音乐的感情。比如:《国际歌》的庄严、《天鹅湖》的优雅、《黄河怨》的悲情、《步步高》的欢乐等等。电影插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从失去母爱的孩子口中唱出,曾使千百万个孩子和电影观众流下同情的泪水。大型音乐组曲《组歌 》,以优美壮阔的旋律,再现工农爬雪山、过草地,不畏艰险的英雄性格和光辉形象,那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革命情操,无不催人泪下,使人奋发。

3.我国古代的思想家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中小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中小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使他们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从而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

音乐是一门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当优美、健康的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的节奏、旋律产生共鸣时,便会使人的情感得到升华。而感情的丰富同时也会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对中小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和人格的树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中小学音乐教育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对音乐的感觉是人类一切最有价值的能力之一,它并不是高度专业化的单一能力,而是一种与广阔的文化领域有着自然密切关系的能力。音乐才能极高的学生具有高尚的人格,而且多才多艺,特别是文学和美术方面尤为突出,他们往往具有优雅的语言表达能力。[3]

1.学习音乐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的文化。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五十六个民族长期耕耘在这块土地上,各自创造了自己灿烂的文化。我们在平时应多接触一些自己民族的音乐艺术,这样可以更好的了解我国的民族风情,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学习音乐可以提高学生对国外音乐的了解以及学习兴趣。国外名曲,我们也应该多了解、欣赏一些。这样不仅仅使学生了解了外国音乐,同时也使学生的视野走向了世界,这就是学生了解、接触世界的开始。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未知的东西总是充满好奇,当他们了解到越来越多的知识的时候,对于知识的饥渴,对于文化的需求,会越来越多,从而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如何让音乐教育更好的辅助中小学教育

音乐是艺术中的艺术,是美的巅峰,它以旋律和节奏直接冲击人的心灵、情感和思想,给人以震撼,给人以美的享受。音乐通过音符与节奏作用于人的思想情感,它比最好的演讲家更易激发人的情感、悲哀、欢乐等。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美好的情感,对于人的道德情操进行潜移默化地改造。音乐教育作为教育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本质与教育的本质无根本区别,所不同的是音乐教育它更强调音乐是通过听觉影响人的感觉,使人在音乐美感的愉悦和享受过程中使情感得到升华,心灵得以净化。音乐是人类的精神产品,在这个意义上,音乐教育的本质与教育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