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寄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一新生寄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一新生寄语

大一新生寄语范文1

1 重视英语学习的起步,抢占制高点

现在大学一般都很重视英语(或其他某种外语)的教学,在正式上课前的最后日子里,同学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复习英语(主要是高考英语)上。新生进校,许多学校都会组织新生英语的分级考试,把英语教学分成快班、慢班(一般英语水平相差一级)。经验表明,进入英语快班,实际上掌握了英语学习的主动权,英语学习的氛围和效果较好。

许多学校仍坚持把国家英语三级(专科)、四级(本科)、六级(考研)、八级(英语专业本科)考试作为检验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主要标准,甚至是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大学英语也是大学专科和本科的必修课程,英语成绩不合格是不能获得大学毕业证书(即文凭)的。另一方面,英语学习成绩也是衡量大学生学习能力、学习素质的重要依据,是就业时用人单位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一些学生高考时没有考取自己心仪的大学,很多都是因为高考时英语成绩拖了后退。在大学里,英语学习最怕丧失信心。一些学生连年参加英语四级考试,但考试成绩却一年比一年差,不仅耗费了大量的学习时间,这种消极的学习情绪和状况也会严重地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

2 检讨学习态度,调整学习状况

要认真反省和检讨自己过去的学习状况。不少家长会把自己孩子的高考失利解释为偶然原因,而多年的招生工作和新生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偶然中蕴藏着必然。即将开始大学的学习生活,我们要把被紧张高考掩盖了的学习方法、学习认识等方面的问题好好梳理一下。存在着什么问题?应该怎么纠正这些问题?发现问题是推动进步的主要步骤,要努力完善自己,追求突破。

大学生活首先需要的是学习自觉性和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进入大学后,迟到和旷课常态化了,作业不交成绩不好家长不知道了。最后,大多数面临淘汰的学生基本丧失了学习斗志,“东山再起”的可能性渺茫。同学们要从一开始就端正好自己的学习态度,有理想,有抱负,并且准备好为实现它们作出最大的努力。

3 确立新的努力目标,为实现目标制定简单规划

入学初期,同学们就应该进行一次认真的思考,明确自己上大学的奋斗目标。理想不能实现,目标没有达到,这是常有的事情,但是,断断不能没有目标,断断不能没有理想。大学生的潇洒人生其实是在大学毕业踏上社会之后,而对于有志者来说,可能会通过一辈子的努力奋斗和积极工作,来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大学阶段不能松劲。在这个方面,反面的例子一直存在。旁观者很纳闷,大学都考上了,却连大学也读不完,其实这和丧失目标,自甘堕落有很大关系。上大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第一是学习,重要的是学习,根本的还是学习。新生入学时是社团纳新时节,许多新生如鸟儿满校园飞,到处寻找“发达”的良机,到处寻找追求的对象,不少人过分热衷于社会活动,过分热衷于所谓“创业”,过分热衷于当这个“主席”那个“部长”,却独独忽略了学习这个主业,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到大学里能干什么?理论上合法的都能做。可以谈恋爱,可以当“部长”,可以当“主席”,可以创业,可以陶醉于社会活动。可问题是,你到大学来是干什么的。请多问问自己这个问题,这甚至对将来的就业从业也有着指导意义。

大学学习生活和以往基础教育的最大不同,是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在高三,眼睛还没有睁开,课程表就起作用了――早自习;眼睛已经睁不开,课程表却还在起作用――晚自习还没有结束。到了大学,这一切不存在了,因为,毕竟你在大学毕业之后,将进入完全的自觉学习状态,大学不能再包办一切。为了从中学生顺利地转型为合格的大学生,建议你为自己的大学一年级上学期,按照一比一配套的原则(一节课程配套一节相应的自修课程)设计一个新的个人课程表并严格执行,在下个学期,你就能感受这个方法的好处了。

4 了解自己就读的专业,明确宽基础、重素质将有利于自己的就业和发展

即使已经完成入学注册,自己被具体落实到了某个专业上,但大多数学生并不真的了解自己的专业。一项针对大学应届毕业生进行的调查表明,相当多的大学生在临近毕业时,仍然不能正确描述自己学了三、四年的专业,很多人明确表示自己不喜欢所学的专业,毕业后就将改行。

新生进学校后,无论你是被第一志愿录取的,还是最后由于分数原因服从学校调配到了某个专业,都应该花时间了解和熟悉自己所在的专业。理论上讲,每个专业都是好专业,但事实上,人的天赋也决定了你可能更适合某个专业、行业的工作。许多学校按大类招生,在基础课程一年之后由学生再选择确定具体学习的专业。也有许多学校在学习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的时候,允许学生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根据自己的意愿重新调整专业。这样,大一新生应该在自己了解的基础之上,合理地把握机会利用规则,按自己的意愿,重新为自己的学习做好新的调整。

大一新生寄语范文2

【关键词】团体辅导 新生 适应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5-0035-01

现阶段的大一新生普遍为“90后”,多为独生子女,之前的学习、生活状态基本就是“家校”两点一线。进入大学,远离家乡,进入新环境,要过集体生活,一时间难以适应,表现为新环境适应中的自我认识、人际关系等问题,问题突出及普遍存在,从而影响了学业和生活,有的甚至还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与障碍。一切的不适应皆源于人际关系的不适应,因此,开展适应性团体辅导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积极地了解自我、探索自我、悦纳自我,增进同学间彼此了解,帮助大学生顺利适应大学的人际关系,从而引导大一新生们尽快地熟悉、适应大学生活,实现大学学习、生活的良好开端。

一 新生适应性教育团体辅导方案的探索

新生的不适应表现在很多方面,通常认为,面对新环境,个体的人际交往障碍、自我认知偏差是新生各种不适应的根本原因,围绕这两个根本原因,探讨新生团体辅导活动方案。

1.人际交往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训练

现在的大一新生很少有人主动与他人交往,缺乏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难于融入宿舍、班集体中,容易出现与他人交流、交往困难,缺乏朋友等人际关系上的不适应。

第一,团体活动及目标。(1)开展“马兰花开”团体活动。活动结束后请同学谈体会,分别找无家可归次数最多的同学和总能顺利找到组织的同学分享自己的收获,启发同学认识到在人际互动中要积极主动,同时启发同学认识到集体归属的重要性。(2)开展“滚雪球式”介绍活动。刚入学,同学之间彼此不了解,通过活动,可以让同学们在欢快的气氛中不断强化同学的名字等各种信息,尽快熟悉彼此,指导老师引导同学们注重在人际交往中关注和倾听的重要性。(3)开展“缘聚你我”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小组内成员的自我认识和彼此了解,鼓励个人参与团体活动,使成员互相接触,体验人际间的坦诚、亲密和信任。

第二,团体辅导的效果。在短时间内培养主动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的方法与技巧,体验团队协作带来的力量与乐趣,改变有些同学只跟喜欢的人交朋友、班集体与我没关系的想法,使新生在短时间内,在小组内形成认同感,小组、大组(班级)氛围融洽,有助于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人际关系。

2.自我认识与悦纳的团体训练

自我认知是认识世界的起点,悦纳自我是与外部世界和谐相处的基础,通过团体辅导活动,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帮助学生解决对“自我”的迷失思考。

第一,团体辅导活动及目标。(1)开展“20个我是谁”活动。通过20问,首先,个体对自己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评价,然后,同学之间进行相互评价,以便于学生对自己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评价,最后,个体通过总结、肯定,达到个体对自己的正确认识。(2)开展“我很特别、优点轰炸”等活动,培养新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通过自我控制不断完善,提高自己达到自我接纳的能力。

第二,团体辅导的效果。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能接受自己的优缺点,能悦纳自我,挖掘自己及他人正向特质,与他人分享各自的优点与长处,培养积极评价自我的习惯。在大一新生进入校园的前两周,开展此项针对新生适应性的团体辅导活动,同学们积极踊跃参与,很快了解自己和他人,拉近了与其他同学的距离,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大家用心体验,能很好地接受自己与他人,尽快融入班集体,适应新生活。

二 团体辅导在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要求

1.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大学新生的自我认识和管理水平都处在尚不成熟和完善期,有一定的自主意识,但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较弱,在心理上讨厌说教式的教育。在团体辅导的过程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以体验者的身份参与游戏,在其中感受自我的主观体验,减少对说教的抵触心理。

2.教师应该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感受到关爱

在团体辅导中,师生互动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而师生间互动的质量取决于教师是否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是否让学生感受到关爱。刚入学的新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被其他同学认同、需要关爱,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生活在一个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集体中。如果教师在课程中没有投入自己的真实感情,没有激情,让学生感受不到爱,而学生们也就不会投入感情,不会进入团体辅导的情境中,就不肯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团体辅导就是失败的。

三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团体辅导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学生的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活动、是否积极配合他人、是否积极敞开心扉、是否愿意分享心得等。其中,指导老师需扮演好指导者的身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回应,最终达到团体辅导的团队目标,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尽快适应新环境、适应大学生活,实现大学学习、生活的良好开端。

参考文献

大一新生寄语范文3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创新;实施;观点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6-0253-02

1 选题立项

学生首先要确定一个创新实验项目,为此必然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这不仅使学生直接接触到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拓宽了视野和知识面,而且无意中掌握了科研论文的写作思路和方法,从而有利于对学科的了解和研究兴趣,为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奠定基础。当然,项目虽然要有创新性、但一定要有可行性,否则只是空想、实验项目无法结题。对于课题的选择,不建议选择过热或过冷的课题,过热的课题存在着比较多的争议,我们很难去把握一个适合 的“度”;而过冷的课题,则没有市场前景,得不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水土学院不反对用导师的实验课题作为创新实验项目,因为这一部分课题可行性比较高、而且也易于老师的指导。当然,还是鼓励学生自主提出创新实验项目,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2 团队组建

学院鼓励学生跨年级、跨专业组队,形成一个优势互补的创新团队;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只有让他负责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才能使团队效益最大化。至于队长的选择,一定要是既强势又民主的,强势可以让队员服从并有效的完成任务,而民主可以及时了解各个队员的想法,使团队更加团结。除此之外,合作对于团队也很重要,团队合作精神越强,克服困难的能力就越强。只有团队成员密切配合,才能使实验项目顺利进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可以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为以后能在社会上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效能奠定基础。

3 导师选择

实验的具体操作肯定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导师是创新实验项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指导老师最好是在所选课题方面很有建树的专家,通过与导师的交流,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培养自主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以及如何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敢于质疑、敢于创新,敢于打破传统式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向导师请教,保证实验项目按时结题。当然,通过长时间与导师的接触和了解,学生在完成实验项目的同时,必然会与导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今后的就业和考研都将很有好处,这无疑不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重要方法。

4 坚持+努力=成功

由于创新性实验计划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这就要求学生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学生直接参与课题项目的实施、项目中期检查和项目结题等全过程,从中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潜能,了解科研工作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在科研氛围中体验和感悟科学研究的精神。”[1]同时,学院定期组织答辩,由相关专业老师组成评委,对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进展情况做出评价。整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也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学院优良学风的形成。

5 实验室开放

实验室开放是创新实验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为保证创新性实验计划顺利进行,水土学院要求在保持实验设备完好的情况下,向学生开放实验室。

5.1 实验时间开放 所有创新实验项目均以山东农业大学水土学院实验室为依托,实行全天候的开放时间,不论周六周日,还是平时的课余时间,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的课余时间到实验室进行实验的意愿。

5.2 实验内容开放 “利用多层次开放性实验内容的设置和开放性实验室的有利条件,鼓励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精神,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设置力学结构实验、给排水实验、暖通实验等不同的实验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创新实验项目的研究方向,自主选择创新实验内容。除此之外,在完成创新实验项目以后,学生可填写创新学分申请表,以获得相应的创新学分。这对于浓厚学院科技创新氛围、吸引更多同学参与创新性实验计划是一种无形的宣传方式。极性,推动学生个性发展,以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2]水土学院根据创新实验项目研究方向。

5.3 实验室管理开放 管理模式采取“以实验管理人员管理为主,学生管理为辅的模式,学生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指导下协助管理实验室。学生在申报项目成功后,向管理人员提出申请,填写实验室使用申请表,获批后就成为管理员助理,与实验室管理人员一起共同管理实验室。”[2]这些做法,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同时,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实验室已成为培养“全能型”创新人才的摇篮。

6 实施效果

“创新计划的实施,旨在改变目前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薄弱、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通过学生的思考与提问,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形成创新学习的土壤。”[3]通过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学生还不断参与山东省结构设计大赛、山东省“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项目等多项创新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7 结语

随着每年申报项目的增多以及参与学生的增多,水土学院给予大量科研经费,并开放实验室,给每个学生提供一个参与创新活动的舞台。从项目构思、项目申报书填写、项目立项、团队组建、导师选择,到项目的具体实施等, “很多问题都要经过严谨、周密、细致的考虑,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科研训练,这为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4]水土学院鼓励同学们继续深入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在实践中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日后步入社会埋下辉煌的一笔。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创新实验实践活动探讨[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124—126.

[2]康莹,黄伟英,潘小萍,甘焕英.开放型实验室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0):392-394.

大一新生寄语范文4

大学生抑郁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抑郁症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木僵。常表现为爱好丧失、无愉; 精力明显减退或疲乏感;精神运动性迟钝或激越;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内疚感;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自杀、自伤行为;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食欲不振,或体重下降。

在当代大学生当中,有抑郁心理的大学生比例较高,在2010 年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中显示,大学生心理障碍人数占大学生总数的31%以上。大学生中存在有抑郁心理的打斗为轻型抑郁症,这种状态可以随着学习状态、情感状态等的改变得到缓解或痊愈,但是一些较为抑郁心理较为严重的学生则可能出现心理崩溃的现象,最终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状况,例如近年来在新闻报道中层出不穷的大学生自杀、故意伤害他人等一些报道足以说明这种情况。

大学生的抑郁心理通常表现为心情压抑、沮丧、烦躁、忧伤等,其中心情压抑是大学生抑郁心理中最为明显的一种,这也是由当代大学生所承受的各类压力较大而造成的,学习和生活压力是造成大学生压抑心理的主要因素,而情感、家庭等一些因素则容易造成学生的烦躁、忧伤等一些情绪。心情压抑作为大学生抑郁心理中最为明显的一种表现,其主要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缺乏生活信心、丧失生活目标,最终感到个人价值得不到体现、个人追求无法实现,最终恶化到自负、自责、自我价值缺失,认为自身生存没有价值或对社会没有价值,因而出现自杀或伤害他人的情况。

二、大学生抑郁心理产生的主要因素

1.不适应大学环境

进入大学后,发现成绩优异的同学有很多,他们在高中时代作为佼佼者的优越感消失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在思想上,大学生往往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认识不清。学生在考大学前往往被灌输了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一生无忧等片面的观念。但进入大学后,他们感到学习考试的压力还是那么大,竞争更加激烈,还要面对就业的压力。这种现实与美好理想之间的差距,使很多大学生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而在生活上,大学生要自己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如何与同学室友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是摆在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面前的一大难题。在学习上,学习方法的改变同样困扰着一部分大学生,他们习惯了以往中学里老师手把手的教育方式,对于大学老师的教育方式很不习惯,以致课业落后,自尊心受到打击,出现焦虑、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等心理问题。

2.人际关系处理不好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人际关系、社会的复杂性与学生心理的单纯性,使得大学生常常在人际交往中受挫。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经验,缺乏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勇气,面对各种各样的活动,既充满了兴趣又担心失败,久而久之,甚至回避参与,妨碍了良好的人际交往圈的形成。有的学生则因对自己、对他人的认识问题,很难与人深交或缺乏知心朋友,有的则因人格因素,带来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与此同时,由于个体间的正常交往不够,又易引发猜疑、嫉妒等,极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3.情绪起伏

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暴风雨时期",生理发育极为迅速,已基本趋于成熟,但由于阅历较浅,社会经验不足,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往往飘忽不定,加之青年特有的任性和理想的困惑交织在一起,极易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矛盾,很容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会因一点小小的胜利而沾沾自喜,也易为一次小考失利而一蹶不振,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能力较低,并由此导致其心理偏差和行为怪僻。大致表现如下:部分大学生出现焦虑和恐惧情绪,情感过于压抑,整日焦虑不安;部分大学生则易于感情用事,喜怒无常,情绪好时待人处事入情入理,情绪差时,拒人于千里之外。这种群体性的负性情绪还是校园事端的直接制造者,学生的群体情绪一旦激发,很难受到理性与校纪校规的约束,往往会造成一些恶果,而一旦情绪稳定下来,又多是后悔不已。

4.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压力

就业的双向选择,使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在高年级学生中表现尤为显著,许多大学生在大四毕业前或毕业后都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心理问题也就随之凸现出来。但相对于城镇学生,农村学生因家庭经济状况等影响对能否就业就更为敏感,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比城镇学生相对更多一些。

三、预防和矫正大学生抑郁心理的具体对策

1.大学院校应当开展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理顺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尤其是在当前学生学习和社会就业的双重压力下,学生更应该学会放平心态、找准定位,从而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和生活当中。全面的心理教育课程让学生主动的了解心理问题的成因,并及早的发现个人问题,在教师的辅导和帮助下,逐渐解除心结。在心理教育课程当中推荐组织适当的情绪宣泄活动,这样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发泄心中的压抑感,从而找回正常的情绪,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

2.要通过认知来改变学生的不良心理情绪,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和自卑行为其实是一种消极的防御心理,这种心理一旦形成,学生就会产生不敢于认可自身能力、不敢与外界交流,久而久之容易形成自我孤立、疏远他人的情况。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应当通过心理治疗中的认知疗法来帮助学生建立心理,通过客观的自我认识来正确的认识自己,从而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重建自信和自尊。

大一新生寄语范文5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分类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专家们指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至少包含自我和谐与社会和谐,应该具有基本的认知能力、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自我实现的人生目标、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不但自我感觉良好,而且能够符合社会要求,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

心理健康状态可分为健康、亚健康、不健康三个层次。心理困扰属于亚健康状态,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属于不健康状态。心理健康状态始终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之中,大多数人多数时候处于心理健康的状态,但由于现实生活、学业、家庭生活中受到压力,遇到突发变故或遭遇挫折后,会引起内心的冲突从而处于心理失衡状态,当困扰问题一旦得到解决,又自行恢复到健康状态;但若困扰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就有可能会发展成为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生活中几乎所有人都经受过心理困扰,大学生最常见的心理困扰主要是环境适应、自我认识、学业发展、人际交往、恋爱情感、择业困惑等发展性问题,表现为:依赖性较强,独立能力差,责任心不强,自制力较差,以自我为中心,团队合作意识差,情绪调控能力弱,耐挫折能力差。形成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现在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家庭生活条件相对优越,受家长保护过多;另一方面与应试教育制度有关,学校教育只重视学生成绩,忽视心理成长,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不对等;再者是当下社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使大学生时时处在各种竞争压力之中。当已形成的心理困扰不能自行解决,又不能得到老师、亲友的帮助而及时解决时,则可引发心理冲突,发展成为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造成危机事件,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和危害。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维护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

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大学生学习心理学基础知识,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基本技能,学会化解心理困扰,预防心理障碍的产生。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的身、心健康是相互作用的,心理上的负面情绪,可以引发多种身体疾病,可见,心理状态对促进身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二)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的需要

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有效促进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理想、信念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具备积极的心态、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格,就会取得更全面的发展,更容易获得成功。

(三)培养高素质人才全面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栋梁,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已经纳入高校的基本教育功能之中,成为高等学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任务。

(四)促进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的需要

大学生是家庭的希望,是否具备调解心理困扰,化解内心冲突的能力,从而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自己、对待人生、对待家人,是维护家庭幸福的重要支撑。同时,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是否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对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也是构成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维护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策略

(一)教育学生学会自助

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认知出现偏差,要改善状况就要从改变认知、改变心态开始,只有自助,才是走出心理困境的唯一出路。大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调适,客观的评价自己,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消除焦虑和自卑情绪,以积极的心态看待问题。

(二)高校注重培养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师资队伍

从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可以发现,个体心理咨询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技能是决定个体咨询有效程度的核心因素。当前,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高;二是师资数量严重不足,尤其是专业心理咨询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高校要想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一方面要配备齐全专职的心理学专业教师、心理咨询工作者和医务人员;另一方面,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应掌握系统的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心理咨询的技巧,从而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组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的、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三)高校尽快构建适合高等教育特点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近年来因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自杀、杀人等严重危机事件逐年增加,高校急需建立大学生危机干预体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工作者的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增强心理危机干预效果。包括开展心理危机教育,组建心理危机信息网络,创建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培训心理危机干预技能,制定心理危机干预预案等。

(四)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建立心理健康工作档案

高校选择适当的量表定期对大学生时行心理健康测试,及时发现问题,结合日常个别关注,发现心理问题的易发对象,由受过专门培训的学生辅导员或专兼职的心理咨询老师进行跟踪辅导,对确有问题的学生建立重点关注档案。同时,教育大学生积极主动配合心理测试,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班级组建由班干部、心理委员、宿舍长组成的心理信息网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大一新生寄语范文6

[关键词]医学生;心理健康;UPI问卷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都是关注的重点,心理健康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和谐的人际关系、适度的情感、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以及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大学生刚刚经历高考激烈的竞争后,满怀希望走进象牙塔,但是面对全新的环境和不同的学习策略,支持系统还未建立,缺乏社会支持,很容易出现睡眠问题和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因此高校对于新生在一入学时会进行大面积心理普查工作。对于大学新生心理普查使用最广泛的是SCL-90,为了能更全面对新生心理健康做好摸底,新增大学生人格健康问卷(UPI)进行测试。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研究采用整体取样的方法,对某医学院全体新生进行测试,发放问卷2800份,回收问卷2638份,回收率为94.2%,其中男生1179人,占44.7%,女生1459人,占55.3%,医学专业学生2054人,非医学生584人。

1.2方法

1.2.1测量工具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简称UPI,该问卷由64个问题构成,其中有4个测伪题,4道辅助题。根据筛查标准筛查出第一类可能有严重心理问题者,第二类可能有心理问题者,第三类心理健康者。具体问卷由60个项目构成,其中4个项目属于测伪尺度(liescale),其余56个是反映学生身体、精神等症状的项目。还有一部分为附加题,旨在了解

被试者对自身身心健康状态的了解以及是否接受过心理咨询和治疗。

1.2.2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医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

第一类学生(有明显心理问题者)266人,检出率10.08%,其中想轻生者20人,占0.758%;第二类(应引起关注者)949人,检出率36.136%;第三类(比较健康者)1423人,占53.94%。大一新生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共1215人,检出率46.21%。

2.2性别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表2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比较(±s)

变量 男生(N=1179) 女生(N=1459) t P

UPI总分 7.79±7.31 9.62±8.52 -5.929 0.000

统计分析显示,男女在性别差异的比较上,UPI总分有显著差异。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

2.3医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列表

UPI条目选择率排在前十名的为身体健康状况良好(人数:1256,占47.6%)、对任何事情不反复确认就不放心(人数:1041,占39.4%)、对脏很在乎(人数:1030,占39.0%)、在乎别人的视线(人数:966,占36.6%)、缺乏自信心(人数:875,占33.2%)、总注意周围的人(人数:836,占31.7%)、思想不集中(人数:783,占29.7%)、爱超心(人数:781,占29.6%)、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人数:703,占26.6%)和记忆力减退(人数:673,占25.5%)。

3.讨论

3.1医学院新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医学院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有小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从表1可以看出,大一新生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共1215人,检出率46.21%,以往国内使用大学生人格问卷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结果发现大学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在10%―30%之间,我校检出率略高于普遍标准,这可能是因为大一新生刚刚入校,对环境和自己专业就陌生,更容易遇到人际交往或是学习等问题,这也提醒我们要多加强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尽快预约筛查出的第一类学生,帮助学生尽早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

3.2不同性别医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女生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5.3%,女生UPI得分高于男生,性别之间差异显著(t=-5.929,P<0.00)。可能是由于女生性格决定,女生较敏感,情绪变化更快,对环境适应能力更慢,女生刚进入新环境,离开父母,更容易出现环境不适应,因此在测试中更容易发现有情绪情感等心理问题,这也就提醒我们,在大学生教育中也要注意不同性别的个性化指导和咨询工作。

3.3医学生常见的心理症状

研究发现医学院新生对于身体健康状况来说关注度很高,有1256个人选择,比例是47.6%,第二位就是对于强迫问题,比如条目对任何事情不反复确认就不放心,有1041个学生选择,比例占所调查人数的39.4%,排在第三位的是对脏很在乎,有39%选择,这个结果发现非常符合医学生学科特点,医学院对于医生的培养的特质是严谨、责任心强,医生工作环境要接触不同的病患,和他们本身对医学知识的了解,更增强他们对健康和卫生的关注。总体概况表3筛查出的医学生常见心理症状为一定的强迫症状(对任何事情不反复确认就不放心、对脏很在乎),人际关系敏感(在乎别人的视线、总注意周围的人),压力较大(思想不集中、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等问题。这个结论可以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应加强人际关系、压力缓解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课程,在心理健康活动上,也应多开展这类心理健康活动,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大学一年级的适应阶段。

参考文献

[1]王小衢,艰玉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甘肃高师学报,2002,6:l26-127

[2]辜美惜.应用高校新生心理健康UPI量表对我国的调查.社会心理科学,2007.5-6:214-216

[3]熊继华,龙肖毅.2008级新生UPI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以政法与经管学院为例.大理学院学报,2009.3(8):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