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爱情的谎言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爱情的谎言作文范文1
1、It's you that led me out of the loneliness when i was lost in my mind.
曾经迷惘的心中,是你牵引 走出寂寞。
2、Love is a carefully designed lie.
3、Go back to the past, can return.
回到过去,只能回到。
4、Do you have a map? Because I just keep losing in your eyes.
你有地图么?因为我刚在你的眼神中迷失了。
5、I can meet a person in a minute, like a person in an hour and love a person in a day, but it will take me a whole life to forget you.
遇上一个人要一分钟的时间,喜欢一个人只需一小时的时间,爱上一个人要一天的时间,可要 忘记你却要用上一生的时间。
6、Love is a fabric that nature wove and fantasy embroidered.
爱情是一方织巾,用自然编织,用幻想点缀。
7、every day i miss you. it is a hard time for me to miss you but it is even harder not to do so. in such a contrary mood, i miss you deeply!
在每个想念的日子,想你不容易,不想你更难,愿以一片难懂的心情,深深思念你!
8、If at the outset I brave, ending is different.
如果当初我勇敢,结局是不是不一样。
9、A person live in love, why reduced.
一个人好好过,何苦在爱情里沦落。
10、He has made his weapons his gods. When his weapons win he is defeated himself.
他把他的刀剑当作他的上帝。当他的刀剑胜利的时候他自己却失败了。
11、I didn't miss only t ube would I want to TianYa want to cape.
我没有留恋,仅管我会想去天崖想去海角。
12、I don't know whether i really love you, but i know i cannot lose you. if the earth is going to be destroyed i want to tell you that you are the only one i want to see.
不知道 是否真的爱,但是 知道 不能没有你,如果地球将要毁灭,那么 要告诉你“你是 唯一想见的人”。
13、Her wishful face haunts my dreams like the rain at night.
她的热切的脸,如夜雨似的,搅扰着我的梦魂。
14、I believe in the fairy story u wrote for me, and myself becomes the faint flower in the story.
我相信了你编写的童话,自己就成了童话中幽蓝的花。
15、God finds himself by creating.
神从创造中找到他自己。
16、i will make you happy when you are depressed. i will make you delighted when you are in great sorrow!
在你抑郁的时候, 就是你的开心果。在你忧伤的时候, 愿作你的忘忧树!
17、If you leave me, please don't comfort me because each sewing has to meet stinging pain.
离开我就别安慰我,要知道每一次缝补也会遭遇穿刺的痛。
18、In love's bumpy road, we'd better not say love.
在爱情的坎坷路上,我们最好别说爱。
19、A heart that loves is always young.
有爱的心永远年轻。
爱情的谎言作文范文2
熊培云:
XIONGPEIYUN
我很清楚让我终生受益、恩泽灵魂的是文学———《约翰·克利斯朵夫》、《活着》和泰戈尔的诗歌等,而非评论。有时我真觉得自己需要彻底回到内心,我疲倦于和这个国家纠缠不清,我不想让我过得太支离破碎,我想回到文学,我想另起炉灶,和这个世界平起平坐,我想和这个时代平起平坐。
咆哮女郎柏邦妮:
PAOXIAONVLANGBOBANGNI
我没觉得自己是在经营事业,就是想写什么写什么,能写什么写什么。但是时间长了,似乎也是一种经营吧。如果你坚持自己的口碑、水准、人品和风格,你珍惜自己的声名和作品,我觉得这也是经营。和爱情相比,世间的一切都更安全,而我们偏偏爱上流动变幻的美丽。
秦文君:
QINWENJUN
每一个孩子都可能被电视、游戏所吸引,但是孩子的心里也会有阅读的兴趣的,关键是用非常童趣的方式来鼓励他,如果一种办法不行,就换一种办法,总会找到好的办法。一旦孩子养成了阅读习惯,那么这种习惯就会伴随他终身。
陈斯文:
CHENSIWEN
蒲松龄说14种俗不可耐:市井人作文语、富贵态状、秀才装名士、旁观谄态、信口谎言不倦、揖坐苦让上下、歪诗文强人视听、财奴哭穷、醉人歪缠、体气若逼人语、市井恶谑、任憨儿登筵抓肴果、假人余威装模样、语次频称贵戚。我把每种都对号入座了一遍,在今天全能找到例子。
梁永斌:
LIANGYONBIN
昨天老天爷意外放晴,令我们的从化石门油菜花写真踏青之旅格外完美,虽然油菜花未如想象中漫山遍野地绽放,但那一派流金溢彩的花海里蜂蝶相戏,微风吹来,金浪翻滚,好不惬意,我们用心灵也用眼睛去触摸每一片新绿。
春意,在花田里,也在心里。
庄雅婷:
ZHUANGYATING
任何故事想概括讲一下,都会变成DVD封底的故事梗概,俗套而无兴致。但你被那片子吸引,往往不是故事多离奇、主角多么美、特技有多炫、主题多正确……而是因为,它吸引你,打动你。感情也是———所以,所有的好东西,都讲不出口吧。记得对角戏中的眼神,就好。
叶兆言:
YEZHAOYAN
我始终觉得不考大学这很可怕。因此只要有机会,总是苦口婆心,劝家长和学生不要学习韩寒,他的成功不可复制。在中国你可以不赞成高考,却不能与高考作对和硬抗。韩寒靠写作走出了另外一条路,或许沾了大赛的一点光,但是新概念得到的回报更多,这始料未及。韩寒证明评委没选错人,而选错是经常。
许嵩:
XUSONG
独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一个人如若畏惧独处、讨厌寂寞、稍稍闲下来就有呼朋引伴的冲动……那至少能证明其精神力量还很薄弱。反正我是一贯离这种人远远的,因为没兴趣做别人排遣寂寞的工具。寂寞很鬼,你越耐不住它、讨厌它,它就越是如影随形跟着你———我们需要掌握如何在独处中获得内心的丰盈。
麦家:
MAIJIA
英国人库珀放弃政府顾问的光明职业,带上妻子驾船环游世界36年,耄耋之年方回故土。这样的“偏执”让我动容。每个人对某种行为都有与生俱来的偏爱,只是多半被日常屈服和消解,最后沉积成一生的遗憾。我很庆幸,同库珀之于航海,我留住了对文学的偏执,这样我即使什么都失去,至少还有几个故事陪着我。
高晓松:
GAOXIAOSONG
那些声称被应试教育毁了的人,不应试也会自毁;那些抱怨婚姻磨灭理想的,不结婚也成不了居里夫人;那些天天唠叨这个体制捆绑下无法创作伟大作品的,去了瑞士也一样找不到灵魂的自由。大家面对同样的时代,却找出不同的借口,每个人都在窗前看这个世界,有些人看见的只是镜子,有些人伸手不见五指。
许纪霖:
XUJILIN
爱情的谎言作文范文3
――摩西第九诫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一.问题的背景
诚实英文为honesty,它的同义词有真诚(sincerity)、诚信、老实、诚恳、真实等。它的反义词是虚伪、虚假、造作、狡猾、说谎、言行不一等。
诚实是人类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之一。从小我们就知道“做人要诚实”,但等到我们长大,却发现很多人都是“不诚实”的。“老实”反而成为“无用”的近义词,“诚实”经常遭到嘲笑,不诚信者反而得到了诸多利益。然而在文学抒情中,“诚实”又被无限放大,小孩写作文懂得显示自己的“诚实”,大人也喜欢言说自己的“诚实”。现实与文本的距离已经背离得很远,已经成为另一种更高层次上的“不诚实”。
2001年高考作文以“诚信”为题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诚信”的讨论,更说明了当代中国“诚信”已是稀缺资源。“诚信危机”已经成了中国一个显然的事实,具体的事例这里就不再一一举来了。
综上,诚实是当代中国的一个大问题,也是我自身的一个大问题,所以才有了这篇文章。
二.“诚实”是什么
“诚实”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到底它是什么意思呢?王海明先生在《新伦理学》[1]里给出的定义是:“诚实可以分为诚与信。因为‘诚实是动机在于传达真信息的行为’意味着:诚实者传达的真信息之为真信息,并非因为其与客观事实相符,而是因为其与传达者自己的主观思想及其所引发的自己的实际行动相符:与自己思想相符叫做诚、真诚;与自己的行动相符叫做信、守信。反之,欺骗所传达的假信息之为假信息,并非因其与客观事实不符,而是因为其与传达者自己的主观思想及其引发的自己的实际行动不符:与自己的思想不符叫做撒谎;与自己的行动不符叫做失信”。王先生所说的“诚实可以分为诚与信”,我是同意的。但他认为诚实与否主要根据的是主体思想(或更精确地说,主体认识到的自己的思想),并由此推出,“一切诚实的行为,不论如何不同,不论其意善恶,就其共同的诚实本性来说,都有利于人、有利自己、更有利于社会的存在发展,因而便都符合道德目的,便都是道德的、善的、应该的”[1]。何怀宏先生在《良心论》[2](P161)里也提到:“说谎本身即恶,诚实本身即善”。对于这种“诚实”本身就是“善”说,我是十分不同意的,能说“恶人”的“诚实”也是善的吗?
何怀宏先生在《良心论》[2]里提到“诚实”的三个层次“真实、真诚、诚信”。“真实”指所有事实之真;“真诚”指自身意识之真;“诚信”指涉人言行之真。而三者完全合一是古往今来人们苦苦追求的一个理想。但何怀宏先生在文章里主要讨论的是“诚信”,对于“诚实”的三个层次没有给出更严格的定义并进一步深入探讨。
三.“诚实”的三个层次说
我们这里提出“诚实”的三个层次说:
第一个层次:主体言行相一致,包括言语、文本和行动这三者内部以及相互之间的一致性,简称为“言行诚实”。这个层次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言谈举止的真诚,不惺惺作态,不哗众取宠不欺骗人。“言行诚实”并不能简单理解为“言行一致”,“言行一致”只是它的一部分内容。
第二个层次:在主体主观的程度(智慧局限)上,尽量去理解自己内心思想并在这理解的基础上衍生出各种相符的行为(言语及行动),简称为“主观诚实”。这个层次是对自己内心的真诚,要了解自己的内心,正如古希腊神庙所刻的:“认识你自己”。平常所说的“心口一致”只是“主观诚实”的一部分内容,“主观诚实”还要求主体主动地去认识自己。
第三个层次:超载主体主观能理解的程度,在更客观的程度上来判断主体是否诚实,简称为“客观诚实”。第三个层次是对他人的真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真诚看似容易其实很难,就像维特根斯坦说的:“没有比不欺骗自己更困难的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前两个层次的“诚实”是道德谱系上的第二层的概念,达到这两层的“诚实”并不一定就是“善”。因为我们知道,这里的善恶之分受限于主体。如果主体本身是“恶”的,那么他的“言行诚实”,“主观诚实”往往并不就是“善”。当然如果主体本身是“善”的,那么他的“言行诚实”,“主观诚实”也往往是“善”的。
而第三个层次的“诚实”已经不再是道德谱系上的第二层的概念,而跃居到道德谱系上第一层的概念。我们一般理解的“诚实”主要指前两个层次,本文的“诚实”这个词引入了第三层的概念,只因找不到更合适的词,所以沿用“诚实”这个词来表示(也可理解为前文说的“真实”)。我们接下来的讨论里除非特别说明,“诚实”缺省指前两个层次的“诚实”。但我们要记住,“诚实”还有第三个更高的层次。
四.为什么要引入“诚实”的第三个层次
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人类无法完全地认识自己。虽然古希腊就有“认识你自己”的格言,但是文明发展到今天,人类是否有自信说可以认识自己?显然是否定的。同时,人类的知识体系并不是一致的,而是隐藏着很多矛盾,但由于人类的局限性(智慧局限)而没有发现这深层的矛盾。所以,有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主体认为自己说的话是与主观相符的,但其实也是不符合主体的主观的。
2.“诚实”是否必然是“善”的?恶人的“诚实”是否也是“善”的?希特勒如果真诚地觉得他做的是对的,那么是否可以由此得出希特勒鼓动纳粹屠杀犹太人是“善”的?这推论显然十分荒谬。所以,“恶人”的“诚实”(前两个层次)并不是“善”,反而是“恶”,他的“不诚实”倒很可能是向“善”的,正如船山所说:“小人之诚,不如其无诚也”。即使是“善人”,他也有其智慧上的局限性。故“诚实”不能以有局限的主体作为最终的评价标准,“诚实”还应包含有向“善”的含义。
3.“诚实”有了第三个层次有利于人类走向“诚实”。在这个最高的层次前,人类学会了谦虚。以第三个层次来要求,如果有人说诸如“我是完全诚实的”此类的语言,那么无疑他在撒谎。其次,设定了第三个层次,也使得人类勇于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诚实”。“诚实”地认识到自己是“不诚实”的,这是比一般“诚实”更难得的品质。第三,有了第三个层次,人类可以不断往这个方向行进,这无疑也是人生意义之一。
这三点就是引入“诚实”第三个层次的主要理由。
五.对“诚实”三个层次的若干分析
5.1对“言行诚实”的若干分析
5.1.1言语之间的诚实
言语包括主体的口头表达与书面文本表达。言语之间的诚实指主体在某一段时间内在一定的精确度下言语之间的一致性。这里的一定的精确度指主体的“不诚实”不能是很显然的。另外,之所以要用某一段时间来定义,原因就在于人类的知识是不断发展的,不断更新。如果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来考虑,人类经常是“不诚实”的,这种“不诚实”不在我们的考虑之内。
这里的定义还相对模糊,但在日常生活中,这种言语之间的诚实却是可以认识的。比如一个人不能今天说:“我有博士文凭”,明天又说:“我的博士文凭是不正式的”。
5.1.2言行的诚实
“爱世人对我来说并不太难,但要爱我的邻居,却不容易。”
“言行一致”是“言行诚实”的一个方面。这里的“言”包含了主体口头与书面的言语。“行”则是主体与该“言”相关的一些行为。“言行一致”就是“言”与“行”大体一致。“言”与“行”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言”与“行”完全相符:这种情况不太常见,甚至是不可能的。
2.“言”与“行”基本相符:“言行”比较一致的主体处于这种关系。
3.“言”与“行”基本不相符:“言行”比较不一致的主体处于这种关系。
4.“行”与“言”完全不相符:这种情况不太常见,甚至是不可能的。
这几类关系只是粗略的划分,其实在真实生活中,“言”与“行”的关系往往是十分错综复杂的。只用这些简单的关系进行描述,并无法很精确地刻划两者之间的关系,但我们认为在一定的精确度范围内,可以使用这种关系来分析一些“言”与“行”的关系,所以这种划分又是有用的。
大部分主体的言行关系处在第二和第三种关系上,评价主体“言行一致”的一个标准就是他的“言”与“行”一致的程度。“言”与“行”相符的程度越大,“言行”越“一致”。这里什么叫“一致”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探讨。
在中国思想界,真正能被称为“言行一致”的人很少。在文章里,有一部分有道德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为底层人民代言呐喊;但在实际的生活中,却少有知识分子能够真正地去关心身边的底层人民,少有知识分子能够走到底层人民的中间去感受底层生活。另外,底层人民同时也具有人的局限以及自身受教育局限(更多是社会造成的),所以底层人民也具有人的缺点,可能相对其他人群具有更多的缺点,更多地表现恶的一面。而部分“仁爱者”一厢情愿地把底层人民想象成了“正在受难的天使”,把底层人民“善”的一面无限放大,而“恶”的一面视而不见。这也是由“言行不一致”引起的“不诚实”。
法国思想家薇依是“言行合一”的一个例子。她深入体验底层生活,发现底层人民并不美好,但是薇依并没有退缩,而是一如继往地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面对着这个诚实的女人,我常常觉得我是“不诚实”的。“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这与其说是一句口号,不如说是对我们每个人的一种鞭策。
5.2对“主观诚实”的若干分析
一般口头意义上的“诚实”主要是指我们这里的“言行诚实”,但“言行诚实”是不够的,更深层的思想与言行总是会存在不一致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引入“主观诚实”。“主观诚实”是连接“言行诚实”与“客观诚实”之间的一个纽带。
“主观诚实”的主要方法是“反省”或称“反思”,即对自己日常行为是否“诚实”的“反思”,反思自己的思想与言行是否有不一致的地方。如果发现自己有不一致的地方,则要进行“忏悔”,以期痛改前非。由此“反思”和“忏悔”,主体逐步走向“主观诚实”的最大化。佛教讲忏悔,基督讲忏悔,儒家讲反省,富兰克林讲反省,哲学家讲反思,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为了主体“主观诚实”的最大化。
5.3对“客观诚实”的若干分析
对于第三层次“客观诚实”,首先我们应该肯定有这样的境界并追求之。其次,对于第三层次,要防止“假大空”,不能没达到就说自己达到,这也是一种“不诚实”,而且是一种后果更严重的“不诚实”。在这个层次,如果一个人说:“我是完全诚实的。”那么他就是在说谎,也就是“不诚实”的。在第三层次看来,完全的“诚实”是达不到的。
刚才提到,在前两层次,恶人的“诚实”,并不是“善”的。但如果在“诚实”的第三层次看来,如果恶人是“诚实”的,这时恶人就会诚实地说明自己是“恶”的,这时恶人的“诚实”就是善的。
六.主体对于自身“诚实”与否的态度
主体(人或团体)对于自己在某件事上是否“诚实”的态度有以下几种:
a.知道自己“不诚实”,又掩盖自己的“不诚实”,简称为“不诚实着自己的不诚实”。
b.知道自己“不诚实”,但不掩盖自己的“不诚实”,简称为“诚实着自己的不诚实”。
c.知道自己“诚实”,但掩盖自己的“诚实”,简称为“不诚实着自己的诚实”。
d.知道自己“诚实”,但不掩盖自己的“诚实”,简称为“诚实着自己的诚实”。
这种主体对于自己“诚实”与否的态度往往比一次性的“诚实”与否更来得重要。这种态度相应于主体的自我调节能力,相应于“主观诚实”这一层的概念。
一次性的“不诚实”,毕竟只是一次性,对未来“不诚实”的影响终究有限。如果主体养成了“不诚实”地对待自己的习惯,情况将会更糟。注意到,这里的“不诚实”是比一次性的“不诚实”层次更高的一种调节能力。如果连这种调节能力都变得“不诚实”了,那么当出现“不诚实”事件时,主体将试图掩盖自己的“不诚实”,从而进一步走向“不诚实”。在这种“不诚实”的自我调节机制下,即使出现“诚实”事件,主体也很可能把它“不诚实”化,导致“善”的极大恶化。
反过来,一次性的“诚实”,也只是一次性,对未来“诚实”的影响毕竟有限。如果主体养成了“诚实”地对待自己的习惯,情况会更好。如果具有“诚实”的自我调节能力,那么即使以后出现“不诚实”事件,主体也可以使用这种调节能力予以“诚实”化,导致“善”的大步前进。
七.对“不诚实”的若干分析
7.1为什么会出现“不诚实”
为什么会出现“不诚实”?
我想,先民在没有道德或宗教之前,肯定没有“不诚实”的概念。一件坏事做就做了,说就是了。何况“什么是坏事”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所以,我认为,之所以会出现“不诚实”的概念,原因就在于人类形成了一种宗教观,一种道德律(一种善恶之分,一种正义与否的概念)或者是一种可能的处罚(如法律)后,在主体的行为(言语,行动)不符合这些规范时,他倾向于隐瞒和掩盖自己的行为,由此才产生了“不诚实”了概念。所以,“诚实”(前两层)是道德谱系上第二层次的概念,而不是道德谱系上第一层次的概念(如“善”)。如果没有这些先见成分,那么做恶就做恶,根本就没必要以“不诚实”的手段掩盖。
7.2根据“不诚实”的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不诚实”的原因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a.品德缺陷而不诚实:这一类是一般意义上的“不诚实”,也是显见的“不诚实”。在这类“不诚实”事件里,“不诚实”主要是由于品德上的原因引起的。
b.智慧缺陷而不诚实:在说谎者看来,他真诚地相信他的看法是对的。但事实上,他的看法是错的。不可否认的是,他自以是真诚的,他之所以说谎主要是由于他智慧的缺陷(也包含记忆上的缺陷)。这种“不诚实”十分隐蔽,而且说谎者因自以为是容易拒绝反省。所以这种“不诚实”的危害比前一种更大。
蒙田在《论撒谎》[3]里把第一类的“不诚实”记为“撒谎”,“撒谎一词源于拉丁语(我们的法语就源于拉丁语),这个词的定义包含违背良智的意思,因此只涉及那些言与心违的人”;把第二类的“不诚实”记为“说假话”,“说假话是指说不真实的,但却信以为真的事。”
7.3不诚实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主体第一次“不诚实”时,可能造成的危害并不是太大。但由于谎言总是有漏洞的,以后为了掩盖以前“不诚实”的漏洞,主体势必又使用新的“不诚实”来掩盖以前的“不诚实”。这个新的“不诚实”又需要下一个“不诚实”来掩盖……于是“不诚实”越积越多,积重难返。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不诚实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它主要指主体“不诚实”的“泛滥成灾”。
这种“不诚实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我是似曾相识的,有时做了什么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事,别人问起的时候,总是要仔细地编排出另外一套情节,还要仔细地研究各个细节是否符合情理。如果自编的情节出现了什么差错,那么没有办法,只好继续再编造出新的“谎言”。即使没出什么差错,心里也总是惴惴不安,深怕情节上出了什么漏子,深怕有人会揭穿我的谎言。
为了防止这种“不诚实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首先,主体需要防微杜渐,尽量防止“不诚实”的出现。但完全的“不诚实”是不可能的,在某种意义上,主体出现“不诚实”是必然的。关键就在于,当出现“不诚实”时,要“诚实”地承认自己的“不诚实”。“诚实”地承认了自己以前的“不诚实”,以后就无须再为以前的“不诚实”再搭上新的“不诚实”了。由此,主体的心灵走向坦然,走向“诚实”。
7.4不诚实的转化
『中国人向来因为不敢正视人生,只好瞒和骗,由此也生出瞒和骗的文艺来,由这文艺,更令中国人更深地陷入瞒和骗的大泽中,甚至至于已经自己不觉得。
――鲁迅《坟论睁了眼看》
起先主体“不诚实”的时候,即使他嘴上不说,在心里他也是知道自己是“不诚实”的。这是在“品德缺陷上的不诚实”阶段(或者鲁迅先生所说的“瞒和骗”),极力地想要瞒着自己(不敢正视),又想骗过他人。由这“瞒和骗”,却又产生了新的“瞒和骗”。经过了漫长的时间,或者经过了几代,“品德缺陷上的不诚实”变成了“智慧缺陷上的不诚实”,甚至连始作俑者也都不觉得这是“不诚实”的了。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不诚实的诚实化”。
7.5“恐惧”与“不诚实”
如果主体预先知道自己的“诚实”将会招来某种不利后果的时候,这时他们对不利后果的“恐惧”往往会战胜“诚实”的愿望,导致最终选择“不诚实”。这是由“恐惧”带来的“不诚实”,主体走向“不诚实”的可能性与“恐惧”的大小有关,“恐惧”越大,越容易走向“不诚实”。
在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里,为什么皇帝、官员和老百姓都以假为真呢?我认为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有“恐惧”,害怕自己会被人看作“愚蠢或者不称职”的。为什么最后是小孩说出了“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我认为,主要原因就在于小孩还很纯真,还不懂得恐惧自己“愚蠢或者不称职”的暴露。
7.6“利益”与“不诚实”
当“不诚实”后可以得到某些“利益”的时候,主体会倾向选择“不诚实”。“诚实”毕竟不是一种直接可以当作“利益”的东西。
当一个主体以“不诚实”为代价可以得到一分钱的利益时,大部分主体不会走向“不诚实”。但当一个主体以“不诚实”为代价可以得到一百万元的利益时,这时大部分主体会走向“不诚实”。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在计算机安全界有一句俏皮又不失真理的话:“安全系统里最大的不安全因素就是人。”
7.7不诚实是一种流感
当一个个体处在一个“不诚实”的团体中的时候,个体很容易会对自己的“诚实”产生怀疑,从而走向“不诚实”。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称“不诚实是一种流感”。
在《皇帝的新装》里,之所以官员、皇帝、老百姓都走向“不诚实”,除了恐惧自己“无知或者不称职的暴露”这个原因外,我认为“不诚实”的集体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当所有人都在说“皇帝是穿着衣服的”,个体即使明明看见“皇帝是没穿衣服”的,也会怀疑自己的判断。当只有一个人“不诚实”,而有一百人“诚实”的话,个体容易趋向“诚实”;当只有一个人“诚实”,而有一百人“不诚实”的话,个体容易趋向“不诚实”。
这种现象的出现,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首先,即使个体认识到团体可能是“不诚实”的,但当整个团体都在说着(或暗示着)自己是不对的时候,个体是容易动摇的(当然这与个体的独立精神有关),个体趋向怀疑自己的判断。一般来说,个体有投入团体怀抱的希望。当个体与团体的观点发生分歧的时候,个体趋向于与团体一致。经验告诉我们:“与大多数人在一起能得到较大的利益”,个体对于与团体观点不一致有一种经验得来的恐惧,这种恐惧越大,个体就越易于趋向与团体一致。
另外,“不诚实”的“集体化”使得个体减轻了对自己“不诚实”的负罪感,从而鼓励个体走向“不诚实”。一种错误如果没有人犯过,个体是比较不敢犯的。如果一种错误有“一百人”犯,那么个体就比较不怕犯这种错误。推到极致,如果一种错误是每个人都会犯的,那么个体对这种错误的恐惧感就减到了最小值。
7.8追求“诚实”者的“不诚实”事件――罗曼罗兰个案分析
罗曼罗兰先生无疑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至今他的文字还在激励着我们。但罗曼罗兰1935年的莫斯科之旅却给他留下了一个身后的败笔,这是一个追求真诚者的“不真诚”事件,这个事件本身对于“不诚实”的研究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在《莫斯科日记》中,罗曼罗兰对这次访问的经过和观感都作了详细的描绘。在日记中,他对苏联的许多新气象作了热烈的赞扬,但同时他又以作家的敏锐和人道主义思想家的深刻,看到了某些严重的问题,对一些现象表示了深深的疑虑。值得玩味的是,他对自己产生这些疑虑似乎又有种负疚感,总要想出一些可以理解的‘理由’自我解释一番,以消除疑虑。同时,要求这部日记在50年后才能开封。”(引自[4])
分析这个个案,我认为造成罗曼罗兰不诚实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
a.每个人由于自己的生活经验,难免都有一些“成见”。但问题并不在于“成见”的有无,而在于对“成见”的态度。一个激情的人容易被自身的“成见”所左右,一个理性的人不易被自身的“成见”所左右。法国本来就是一个具有激情化特征的国家,罗曼罗兰也是一个比较激情化的人物。激情本身并没有错,但我们要注意的是,一味的激情往往会走向自负的无知。在去苏联之前,罗曼罗兰把苏联模式看作人类的希望所在。“然而,在看到斯大林主义的某些弊病甚至罪恶时,罗曼罗兰却不顾事实对其公开颂扬,只在日记中悄悄吐露自己的疑虑、写下所见的某些真实情况,但随即,又千方百计为其找出种种‘可以理解’亦即‘可以原谅’的理由。”(引自[4])罗曼罗兰固执着自己的“成见”:“苏联是人类的希望。”于是即使看到苏联存在的一些问题,他总是可以找出理由予以“原谅”,理性被用于维护“成见”。
b.罗曼罗兰认为自己的谎言是“必要的谎言”,是为了真正的“道德”而去说谎。“明明看到了它的严重弊病,却出于自以为是‘道德’的原因而‘讳疾忌医’”(引自[4])。不幸的是,罗曼罗兰预测错了,他自以为的“必要的谎言”,其实是“由于无知产生的谎言”。他没有坚持基本的人道主义立场,没有更理性化地进行分析,反而走向了“诚实”的反面。作为一个人道主义作家,他居然会同意:“包括把不信任转移到儿童身上,而这种不信任或许是他们的父辈或者他们根据出身所属的阶级所应得的。”(引自[4])我们不得不遗憾于他的不够理性、不能认识到自身思想的严重矛盾性。
鲁迅先生认为知识分子要坚持批判立场。所以,鲁迅先生如果活在苏联,等待他的将是牢狱之灾。而如果罗曼罗兰活在苏联,也许他会成为另一个高尔基。
对罗曼罗兰“不诚实”事件的探讨主要并不是要批判他,更主要的是我们应该从这个事件上汲取教训,不要再重蹈覆辙,不要为“成见”所左右,不要无知地把“谎言”必要化。在某种意义上,这个事件是这个伟大人物献给我们的另一份礼物。
7.9必要的谎言
必要的谎言是指一些正当且必要的谎言,如医生的不告诉患者真实病情(西方所说的whitelies),或如不告诉歹徒他的敌人所藏位置。对于这类“必要的谎言”,我认为不能着于文字相,而应该记住“诚实”只是道德谱称上的第二层次的概念。当自己的“诚实”会造成“恶”的时候,应该以道德谱系上更高层的概念(如“善”)来指导。
接下来讨论一下必要的谎言出现的几种可能:
1.“说谎者”在暴力威胁下:在暴力的威胁下,主体用“说谎”来摆脱被迫害的后果。我认为,这种谎言属于必要的谎言。《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了孔子的一句评论:要挟、强迫的盟,神不会理会的。同样,当代的合同法也认同在暴力威胁下签定的合同是无效的。
2.为了指向对象利益的“谎言”:这类谎言是为“说谎”活动指向对象的利益而说的“谎言”,如医生的不告诉重症患者真实病情。医生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患者知道他的真实病情,这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在这种情况下,医生选择对患者“说谎”,应该认为是正当的。
3.为了“第三方”的利益而“说谎”:这类谎言是为“说谎”双方以外的其他主体的利益而说的“谎言”,如不告诉歹徒他的敌人所藏位置。还可以再举一个有点极端的例子,如果一个歹徒要杀害一百个人(甚至更多),这时如果你对歹徒“说谎”就可以挽救这一百人,这时你是选择“说谎”还是“诚实”?我想答案显然是“说谎”。
何怀宏先生在《良心论》[2]里否定了康德的“拒绝一切谎言”说,但他认为“我们并不是主张有些谎言是可以提倡的,而是主张有些谎言是可以原谅的。”这个观点我是不同意的,我们必须注意到这里的“诚实”只是在前两个层次的“诚实”,它本身并不能说是“善”的,或是“恶”的。考虑到“必要的谎言”维护了“善”,我认为“必要的谎言”是“善”的。
但值得十分注意的是,我们要当心“谎言”被必要化,即“非必要的谎言”被当作“必要的谎言”。这种“谎言的必要化”危害很大,在这点意义上,“必要的谎言”应该被严格限制并且严格监控,或者人类是否可以造出一个“必要的谎言”列表,把所有可能的“必要的谎言”都加到列表中,如果不在列表中的“谎言”就缺省认为不是“必要的谎言”(即“不被允许的就被禁止”的缺省规则),这还有待进一步地讨论。
最后还要再强调的是,“诚实”是常态、是缺省值,“必要的谎言”是异态,是特殊情况,“必要的谎言”必须受到严格的限制。
八.“诚实”与其它
8.1“诚实”与“隐私”
“隐私”是主体(人或团体)不想让其它主体知道的某些言语、思想或行为,另外“隐私”必须是对社会没有实质危害的。“诚实”并不追求主体把什么都给SHOW出来,“诚实者”并没有义务把自己的“隐私”展示出来。比如有一个人在某段时间,心里非常地想得到很多钱(甚至想通过作恶),这是这个人的真实想法,但这属于他的个人隐私,他没义务为了“诚实”而说出来。另外,人类是有局限性,这点我们要时刻注意,正因为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可以包容人类的某些弱点,只要没有实质危害了他人或者社会,他人没有权利干涉主体的“隐私”。陕西“看黄碟”夫妇最后的胜利,也告诉我们“隐私”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8.2“诚实”与“伪诚实”
“伪诚实”是不顾自己“诚实”可能带来的后果,一味显示自己的“诚实”,并借此嘲笑他人的“不诚实”或称“虚伪”。如某些人说:“我承认我很贪财”,并借此嘲笑某些人“不贪财”的“虚伪”。这确实是他的心里话,但这种心里话对别人造成了不良影响,特别是对思想未成熟的孩子。这种“诚实”我们称为“伪诚实”,“伪诚实”以“诚实”为第一追求,却不知道前两个层次的“诚实”并不就是“善”。“伪诚实”的危害很大,首先,他以一种“诚实”的方式表示出来,使受众把他理解为“诚实”的代言人,误读了“诚实”,从而跟随“伪诚实”者走向“伪诚实”。其次,“伪诚实”者自以为自己很“诚实”,在这种“诚实”的掩护下,就可以肆无忌惮地说出自己的欲望,甚至是一些不良思想,一步步走向“诚实”(第三层次的意义上)的对立面。
8.3“诚实”与小孩
小孩从小就从书上,从周围大人的期望上,学会了要“诚实”。自己“诚实”时,就会得到赞扬,“不诚实”时要受到批评。由此,小孩心中形成了一种“诚实期望”,希望自己能够一直“诚实”,一直受到赞扬。
如果有一天他“不诚实”了,这时为了怕家长发现他的“不诚实”而受到批评,他们往往不敢把自己的“不诚实”说出来,而是选择了进一步掩盖,导致了“不诚实着自己的不诚实”。
针对小孩的这种心理,我认为大人应该告诉小孩,“不诚实着自己的不诚实”比一次性的“不诚实”更糟糕。
8.4当“诚实”被作为一种手段――以《法官――忏悔者》为例
在某些情况下,“诚实”有可能被作为一种手段,主体借显示自身的“诚实”(这里的“诚实”是真正的“诚实”)来获得公众的尊重,并借此达成自己最终的目的,实现个人的某些利益(如名声、财富等)。
加缪以深刻的洞察力在《法官――忏悔者》里塑造了一个借“忏悔”之名以期最后成为“法官”的假忏悔者形象。
这个忏悔者进行忏悔的深层原因是:“尽可能经常地进行公开忏悔”,以便诱使别人与他“竞相忏悔”,“当忏悔者,以便能够最后成为法官”,“我越是认罪,我越是有权审判你们”。(见郭宏安《谈谈加缪的“堕落”》)这时的“忏悔”已经堕落为一种手段,一种最后成为“法官”的手段。它不是向“善”的行进,而是在“善”上的堕落。
对于这种为了某种最终利益的“诚实”,我认为,即使这里的“诚实”被作为一种手段,我们也应该肯定这个“诚实者”的“诚实”,应该否定的应该是“诚实”后面的不良动机。
九.走向“诚实”
9.1提倡“诚实节”
5月2日是美国威斯康星州的“诚实节”,它又称“不说谎纪念日”,是为了纪念一个年仅8岁的男孩而设立的,这个男孩因为坚持不说谎而献出了生命。(阿京《诚实节》)
如果不是最近查资料,我并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个“诚实节”。在中国当代“诚实”普遍稀缺的语境下,我认为设立中国的“诚实节”是十分有意义的一件事。
在“诚实节”里,每个人有必要比平时更“诚实”一点,“诚实”地说话,“诚实”地说出自己的观点,“诚实”地行动,“诚实”地认识自己,“诚实”地认识自己的不完全“诚实”,“诚实”地向“诚实”行进。
9.2诚实地认识自己的不诚实
要“诚实地说出自己的不诚实”,首先要认识自己的“不诚实”。尽量反省自己的行为,当看到自己的“不诚实”之后,不要试图掩盖自己的“不诚实”,不要试图美化自己,就让那“不诚实”出来见见阳光吧。在阳光下,一切潮湿的东西将变得干燥。
其次,认识到自己的“不诚实”,是为了最终走向“诚实”。所以,主体要“诚实”地对待自己对“不诚实”的认识。对待自己“不诚实”的“诚实”态度是更高一层的“诚实”自我调节机制。在这种机制下,每一次的“不诚实”才可以走向“诚实”。由这每一次的“诚实化”,主体才可以一步步走向“诚实”,而不是走向“诚实”的对立面。
“诚实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诚实”之后,可以到教堂说出自己的“不诚实”,可以对着树洞说出自己的“不诚实”,甚至只是在自己的心里记住自己的“不诚实”。即使相同的“不诚实”事件以后还会重犯,但至少在心里,我们要知道:“我们是不诚实的。”
开始追求诚实以后,慢慢地发现自己的诸多不完善,甚至罪恶的地方。在道德意义上,正如古贤所说的:“知耻近乎勇”。而在更高层的宗教意义上,一个人会选择“忏悔”(如佛教与基督教的“忏悔”),如《普贤行愿品》里的“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由此“忏悔”,既“忏”且“悔”,忏其前愆,悔其后罪。(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由此“忏悔”,主体走向道德的净化,走向“诚实”。
9.3普遍化与代入方法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第三层次的“诚实”,自身已经可以是“善”了。但一个主体如何突破自身的主观,而达到客观性呢?这是一个很复杂却又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这里想给出的是一些具体的方法。
“诚实”的第三层次要求主体超越自身,达到更高的客观性,其中就包含更客观地了解其他主体的主观。那么,一个主体如何理解其他主体的主观呢?我以为,一个方法就是对自身主观的“普遍化”,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或者孟子更明确说出的“以已推人”,即由自己的主观推出其他主体的主观。
为什么可以使用这种“普遍化”,它的基础就在于人性的相似性。人都有生存欲望,人都有,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欲望,人都有躲避不幸的欲望,人都有被尊重的欲望,人都有免除恐惧的欲望。正是基于这些人性的相似性,“普遍化”方法才有其正当性。我喜欢“饮食男女”(生存,),由此可以推出别人也喜欢“饮食男女”。我不喜欢“饮食男女被抢走”,同样可以推出别人也不喜欢“饮食男女被抢走”;我喜欢“面包”(作食物解),由此可推出别人也喜欢“面包”。我不喜欢“面包被抢走”,同样可推出别人也不喜欢“面包被抢走”。我喜欢“幸福”,由此可以推出别人也喜欢“幸福”。我不喜欢“幸福被抢走”,同样也可以推出别人也不喜欢“幸福被抢走”。
当然这种推理不能无限制的使用,比如我喜欢“面包”(真的面包),不能推出别人也喜欢“面包”。所以,这种“普遍化”方法应该限制在基本的人性上。
有了这种“普遍化”方法,我们进一步可以得出一个“代入方法”。
所谓“代入方法”,就是主体在判断事情的时候,不是只从自己的主观出发,而是使用“普遍化”方法,以自己的主观来把握其他主体的主观。简单地说,就是主体设身处地地在其他主体的位置上来考虑事情。
以下举一些具体的事例进行说明。
在一些庸俗小说上,我们可以看到主人公获得了小说里大部分女人,包括本有爱人的女人(设为女人1)的爱。如果读者把自己代入为该主人公,无疑他可以从阅读中获得很大的心理满足。但如果读者试一下把自己代入为“女人1的原爱人”,这时的感觉无疑是痛苦的:自己所爱的女孩竟然不爱自己,而爱着另外一个人,只因为自己是配角,竟要承受这样的命运。
再举一个例子,我们在看《廊桥遗梦》,顾着欣赏男女主角之间的浪漫爱情,可能都没人想到那个被淡化的“第三者”――丈夫的痛苦,即使偶然想到,肯定马上又以“这不是自找麻烦”(思维上的懒惰,怯弱),马上把这种想法给扔掉了。但如果我们坚持使用“代入方法”,把自己代入那个丈夫,而不是那个真正的第三者。我想这时,看这影片的乐趣无疑消失了。
读者看到这里,可能会觉得这种代入方法是痛苦的,是对自己的虐待。但我认为出现痛苦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我们的“代入方法”,而主要是由于这些文艺作品的粗制滥造。我认为一部好的文艺作品,“主角与配角应该是平等的”。有了这种平等,就不会出现偏袒主角的情形。
另一方面,正是通过这种对自己的“虐待”,一个主体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超脱出自身,以更宽广的视野来进行判断,进一步走向“诚实”的第三层次。
9.4走向“诚实”--带着“所是”走向“应是”
“所是”(be)是指现实生活中真正的情况;而“应是”(shouldbe)则在现实之上,一般指人类的某些理想。但在我们平常的理解中,这两者并没有被小心地区分,“应是”经常被当作“所是”。
9.4.1把“应是”当作“所是”――以加尔文为例
把“应是”当作“所是”是一种常见病,一个人有自己“应是”的理想追求,这是好事,但把自己的“应是”当作自己的“所是”则是十分危险的。把自己的“应是”当作自己的“所是”以后,一个人会把自己给无限崇高化,把自己想象成“应是”的代言人。在完成了这种想象之后,这个人就可能认为自己有权对他人的“不应是”进行宣判。
加尔文在《基督教要义》提到:“要履行爱的责任,不但在外表上实行,乃是要从爱的基础上出发。……首先,他要设身处地,为不幸的人着想,要同情他的遭遇,把他的处境当作自己的处境,庶几能以恻隐之心,援助他们,宛如援助自己一样。”(摘自王海明,孙英著《寻求新道德》)
这样一个看来“仁厚”的长者,却只因为对基督的理解不同就做出了“文火烤杀塞尔维特”、压迫卡斯特利奥等种种暴行(详见茨威格《异端的权利》),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他烤杀别人的时候,不知是否还会“设身处地,为不幸的人着想”?
为了与加尔文对照研究,我们引入雨果在《九三年》里塑造的叛军首领朗特纳克。
“布列塔尼亲王朗特纳克被围困在图尔格城堡,他要求以被他劫走、作为人质的三个小孩来交换,请蓝军司令官戈万放了他,戈万断然拒绝。可是朗特纳克得到别人帮助,从地道逃了出来。突然他听到三个孩子的母亲痛苦的喊声:三个孩子快要被大火吞没了。朗特纳克毅然折回来,冒着危险,救出三个小孩,他自己则落到共和军手里。”(郑克鲁《九三年序》)
在某种意义上,朗特纳克比加尔文更“善”。他一个作恶多端的“恶”人在小孩濒临死亡的时刻,生起恻隐之心,不顾自己的安危,返身来救小孩,大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之势。由此可以得出,即使是一个终生为恶的大恶人,也会有他善的一面。这无疑有利于人们改恶从善,有利于坚定人们的善念(但可惜的是,雨果没有描写好朗特纳克的心理转变过程)。而加尔文标榜自己是上帝的代言人,却做出了种种恶行。如果有人真把他当作上帝的代言人,那么他的种种恶行就不再只是个人的恶行,甚至会被理解为基督的恶行,造成对基督精神的极大亵渎。在这个意义上,加尔文是比朗特纳克更大的罪人,加尔文的恶行是超出恶行本身的更大的恶行。朗特纳克不敢奢谈“应是”,但在“应是”的感召下,把“应是”实例化为“所是”;而加尔文把“应是”挂在嘴边,他的种种“所是”却违反他的“应是”。
由此可见,“应是”与“所是”不能混为一谈,这两者应该严格区分。
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是”就应该停留不动,一个有理想的人,他的“所是”总会向“应是”的方向发展,那么如何把握这种“所是”向“应是”的发展?
9.4.2走向诚实――带着“所是”走向“应是”
走向诚实意味着诚实地认识自己的“所是”,诚实地认识自己的“应是”,诚实地区分“所是”与“应是”。
走向诚实意味着在批判别人之前先批判自己。
走向诚实意味着承认自己的“所是”中的不足,走向诚实意味着自己正朝着“应是”前进,走向诚实意味着自己目前还不是“应是”,走向诚实意味着自己无权宣判别人的“不诚实”。
如果把“所是”当作行人的行李,把“应是”当作目的地,行人的任务是把行李带到目的地。那么,走向诚实就是行人带着“行李”朝“目的地”行进。目前,行人正朝着“目的地”行进,行人还离“目的地”很远,但行人还在行进着,他的“行李”已经距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了。
十.要“谎言”还是要“真实”――以《楚门的世界》为例
当维护“谎言”可以继续自己的幸福生活,当走向“真实”意味着走向艰险;
当维护“谎言”可以保证自己的稳定生活,当走向“真实”意味着走向困苦;
当维护“谎言”可以得到诸多利益,当走向“真实”意味着走向一无所有。
要“谎言”还是要“真实”?这是一个问题。
在《楚门的世界》(TrueManShow)里,楚门一生下来就被导演安排在一个小岛上。导演给楚门安排了成长的故事,工作,朋友,妻子,甚至情人。在这小岛上,只有楚门一个人不知道,他的生活正在全球实时上映。全球数亿观众都时刻关注着这场“真人秀”,他们为楚门的世界所牵动。
但“谎言”毕竟是“谎言”,当楚门发现了其中的若干破绽(如天上掉下来的行星道具、围着他转的雨),他选择了“反叛”。他放弃了温馨的家庭、放弃了稳定的工作,他惟一想要的是“真实”。
当楚门成功躲过导演的阻挠走到小岛的尽头时,观众在为他欢呼。
当楚门在导演制造的狂风暴雨中继续航行时,观众在为他鼓劲。
当楚门对导演威逼利诱说“不”时,观众在为他鼓掌。
当楚门最终推开真实世界的大门时,观众在为他流泪。
楚门终于胜利了,而我们呢?
结束语
爱情的谎言作文范文4
[关键词] 布奇;菲利普;逃亡;完美世界
《完美的世界》是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1993年的自导自演之作,带给我们很多关于人性的思考和感动。该片故事情节非常简单,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德州,两名罪犯越狱成功,劫持了8岁男孩菲利普作为人质,向德州边界逃窜。正面临大选的州长为了挽回自己的声誉和拉选票,立刻命令警方追捕逃犯,双方在得克萨斯州境内展开了一场公路竞技赛。途中,罪犯布奇对小菲利普照顾有佳,小菲利普也经历了很多从未想过的刺激与快乐,并与布奇产生了一种近似父子的不寻常感情。与其说布奇和小菲利普两个人在逃亡,不如说,他们两个都在对方身上寻找着理想中那个完美的世界。在影片开头布奇敲破牢房铁窗的那一刻,就已经标志着他对现有法律秩序的反叛和挣脱,他生存的机会就是在那个遗弃了他的世界上重新建立一个世界,而这个世界是一个“完美的世界”。
一、完美世界的并不完美
或许真有个完美世界,我们没有任何烦恼,没有任何遗憾,然而,世事就是带有些缺憾。维纳斯是美丽的,可是她是断臂的;布奇骨子里是个好人,可惜家庭环境、社会的包容度让他走进监狱。片名是《完美的世界》,却正映射出现实世界的不完美。
(一)布奇的人生
布奇有个不幸的童年生活,这个世界对他来说可是一点都不完美,母亲是个,他从小在妓院长大,有个小白脸父亲,但在他6岁时便不负责任地溜之大吉了。由于缺乏关爱和管教,他就像一株野草一样疯长,没人去理会他会长成什么样,也没有人去给他指点迷津。他是有母亲,可是母亲给他的印象就只是每日和客人喝酒,喝多了就跳舞,然后一直跳到床上。8岁时他杀了一个人,因为那个人伤害了他妈妈,他想保护她。12岁时他母亲自杀,仅有的一丝母爱也荡然无存,后来他因偷车被送到感化院服刑,之后便走上职业罪犯的道路。童年的不幸让他误入歧途,他没有完美的童年、完美的父爱和母爱,他的身份是一个逃犯,杀人抢劫偷车,拿枪指着平民目露凶光,这就是布奇走过的整个人生之路。
(二)菲利普的童年
8岁的菲利普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父爱是缺失的。但是和布奇相比他算幸福的,因为他有爱他的妈妈和姐姐一起住,但性格不免有些懦弱。菲利普另一个不幸源于他的宗教,他不能享受同龄孩子应有的快乐,因为他们家是耶和华的见证人。孩子从小不可以吃棉花糖,不可以坐过山车,不可以乘火箭、船,等等。所以对于孩子来说这是充满快乐和诱惑的事情,万圣节夜晚,美国达拉斯城的孩子们聚在一起,穿着可爱的衣服走家串户玩“不请客就捣蛋”的赏罚游戏。菲利普也在晚餐桌上和三个姐姐热烈地谈论着此事,但佩里太太不准孩子们去玩,还拒绝了前来讨赏的孩子们。他们家受到孩子们的惩罚,那些淘气的孩子把鸡蛋、水果、雪块扔到她家的窗户上。孩子站在窗前,那一刻,他的眼中满是无助。
接着更大的不幸发生在菲利普身上,两个逃犯闯进他们家,把他作为人质开始了一段惊心动魄的逃亡旅程。一路上他经历了谎言、杀戮、抢劫等令他这个年龄不能承受的恐怖经历,还差点被一个逃犯打死。后来,他和逃犯布奇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但是在影片结尾他却眼睁睁地看着布奇被号称代表正义的特工专家打死。
(三)不完美的社会
影片的是布奇中枪后的那20分钟,非常触动人心,已经决定从善的布奇请求警长再给他一点儿时间,因为他要和孩子再说几句话,他从裤兜里掏出代表自己所有梦想的明信片打算递给孩子。远处的特工专家以为他在掏枪,开枪打死了他,那一枪打碎了布奇和菲利普的完美世界,也打碎了观众的心。布奇躺在地上,他给菲利普的钱撒了一地,他再也听不到菲利普的呼唤了,影片结尾菲利普一步三回头看布奇的样子让我们肝肠寸断。布奇的出现弥补了菲利普童年的不完美,他的死去带给菲利普深刻的悲伤与怀念,与电影片名“完美的世界”相比,真实的世界多么残忍,因为,影片中反映的世界并不完美。逃亡的路上,布奇和菲利普遇到了各式各样的人,他们一开始都是那么友善,可是一旦知道布奇的身份,马上就变得恐惧和敌视。我们宁愿相信我们看到的假象,也不愿相信内心所感受到的真实。
真正懂得爱的人,未必能够得到爱;刚刚建立起感情,便要经历生离死别;死在警察枪下的未必都是坏人,在家虐待孩子、限制孩子的父母长辈往往不知道自己不恰当的爱很可能就是罪大恶极。想想这些便觉得纠结万分,小孩的世界往往天真无邪,却不得不毁灭在大人正义凌然的抉择里。
布奇对现实秩序的反叛体现了导演对现有秩序的反思,生活在秩序之下的人们不懂得怎样去关爱自己的孩子,而要让一个犯罪的人教他们怎样去爱。布奇一路上遇到的家庭都不是真正懂得去爱孩子的,不管是看似多么幸福美满的家庭。不违反法律和制度的世界并不一定是一个完美世界,需要用人性的光辉去弥补它的不足,才能完成一个完美世界的构建,我想这也许是导演的良苦用心吧。影片悲剧性的结尾,大大强化了观众对这个世界善恶真义的再度思索。影片一些人物的刻意设置竭力地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并不完美,或者说离开完美还有很长的路。
二、逃亡路上的完美世界
(一)布奇追逐的完美世界
在影片的开始,布奇躺在草地上,有橘色的德州阳光,身边是可爱的鬼魂面具和美钞。布奇安静的闭着眼睛,没有了血痕和惊慌的表情。这是小菲利普看到的画面,他的布奇最终活在了完美的世界中。
布奇的逃亡旅程是他和菲利普一同构建完美世界的过程,一张破旧不堪的明信片,一段温馨感人的“完美”旅程,布奇找回了童年本该有的“记忆”,菲利普也经历了一场非同寻常的成长过程。一大一小,原本互不相识的两人却相互影响,最终在逃亡路上闪现了人生最完美的火花。
与其说布奇在给予孩子一个完美的世界,不如说他在追求自己的完美世界,如此疯狂越狱的目的和始终念念不忘的都只是:为了找到童年时父亲寄给自己的明信片上写着的地方,去寻找自己的父亲,追寻童年失去的梦想。布奇身上至死都带着那张破旧的明信片,那张印有阿拉斯加风景,只是因为他的父亲在阿拉斯加。虽然那是个靠女人吃软饭的小白脸,那么不负责任,虽然他没有给予布奇应有的教育,但他却以最神圣的亲情召唤着布奇,他一路驾驶着父亲最喜欢的福特轿车带着满满的梦想朝阿拉斯加进发。
(二)布奇给菲利普创造的完美世界
几个警察开着一辆可笑的拖车来追捕布奇,一个追捕布奇的警察说“在完美世界里,我们会手拉着手围捕逃犯”,与他一起的女警察反驳“这样的事在完美世界里根本不会发生。”完美世界,什么样的世界才可以称为完美世界?布奇的绑匪形象虽然有许多现实中人们不认可的地方,但是他给菲利普所创造的“完美的、美丽的世界”却又是如此的美好。在我心中布奇就是完美的爸爸,一个缺乏父爱的孩子与一个希望给予父爱的男人,真是一段奇妙的旅程,奇妙的故事。影片没有用到好莱坞任何特技与先进的技术,但影片特有的沉重与朴实感动了世界上千千万万人的心。什么是完美的世界?所有的人都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
这是怎样的一个逃犯呢?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布奇的善的一面,越狱后,他阻止了同伴对菲利普母亲的非礼,甚至为保护菲利普杀死凶残的同伴。布奇弥补了菲利普没有父亲的缺憾,在尽量满足孩子心愿的同时,他也潜移默化地让孩子知道一个男人可以具有的品性,从小屁孩变成个小男子汉。他让菲利普持枪震慑抢劫他母亲的凶犯,学会坚强;让菲利普自己选择跟他一起逃亡还是留下,学会决断;让菲利普玩万圣节游戏、坐在车顶体验云霄飞车的,学会快乐; 车失控时,鼓励小菲踏下刹车板,让他学会自信。他坚守善恶信念,身为劫匪也认定偷东西不对,他努力维护孩子的信仰,即使菲利普枪伤了他,他依旧爱着这小小的孩子,更因为要送出明信片而导致自己丧命。即使如此他只是豁达地说了一句“一天之内中了两枪真不是好事”,作为自己的遗言。
布奇的童年是不幸的,但是他没有把这种不幸转嫁到别人身上,相反的,他把这种悲痛转化成了爱心。两人儿时相似的不幸使布奇父爱泛滥,他们都长得很英俊,都爱喝汽水,都有个糟老爸,可以说布奇和菲利普都在彼此的身上找到了爱。世界一定是不完美的,但是布奇想要给孩子一个完美的世界,于是他给予。
其中有两场戏很值得一提,一是布奇开着飞车,让小男孩坐在车顶,小男孩的欢笑让人觉得这个世界多么美好!二是在稻田宿夜的那晚,布奇让小男孩写出平时想做但不被允许做的事情,然后带他一一去实现,情同父子。
同样的两个男人,都依赖母亲的关爱,怀着善良的心面对这个世界。菲利普缺少父爱,在布奇身上找到依靠,他放纵菲利普偶尔的顽皮,原谅他偷了精灵服,怂恿他对着大树嘘嘘,他们像父子一样周游世界,如果没有警察的盯梢,那世界堪称完美。他为菲利普的现在和未来,营造了一个“完美的世界”。 影片结束的时候,小男孩终于乘上了梦寐以求的“火箭船”,逃犯则神情安详地躺在风景优美的草地上,在完成了对完美世界的一次昙花一现式的旅程后。
三、结 语
片中有很多具有哲理和发人深省的台词,但很奇怪,笔者在观影后最难以忘怀的是布奇追赶菲利普时说的一句话,“我这辈子只杀过两个人:一个伤害我妈的人,一个伤害你的人”(only killed two people in my whole life,one hurt my mama,one hurt you)。片中的那段台词让我感动不已,大手握住小手,传递那份迟来的父爱。可能最令观众伤感的是布奇的这种爱没能够继续下去,影片的结尾布奇在菲利普的哭声中死去。生命如此珍贵,有过值得自己为其付出的人,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那这就是完美的世界。
作为一名罪犯,布奇身上必然有恶的一面,但是,在一些情境下,他的心灵同样能得到净化,菲利普最终还是走向受伤的布奇,这足以证明恶与善不是绝对的。另外,该片也试图从中发掘出一些教育领域的内涵,因为宗教和父爱的缺失,菲利普在平静的正常生活中而郁郁寡欢,可他却在一个逃犯身上找到了父爱;警察抓走暴徒本是好事,但是却在无意中导致了下一代暴徒的产生,等等,这些都是从崭新的视角让观众去进行研究的。影片把公路片、强盗片和西部片杂糅交织并因其发人深省的颇具社会、道德、教育意义的思想内涵而更具艺术张力。
[参考文献]
[1] 许颖.《完美的世界》――美国电影故事[J].当代电影,1995(11).
爱情的谎言作文范文5
有些人在激烈竞争的汹涛骇浪中被卷走,从 此一蹶不振; 有些人却迎着风口、 踏上浪尖, 上了岸,他们成功了。因为他们多了一份坚 持。风口浪尖对于他们来说不是绊脚石,而 是垫高自己的基石。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人生就是生 活的过程。哪能没有风、没有雨?正是因为 有了风雨的洗礼才能看见斑斓的彩虹;有了 失败的痛苦才会尝到成功的喜悦。屠格涅夫 在《罗亭》中说:“我们生命虽然短暂而渺 小,但是伟大的一切都由人的手所造成的; 人生在世,意识到自己这种崇高的任务,那 就是他们人生中无上的快乐。”我们就是来 创造这个社会的,难免会受些伤、流过泪。
时间,飞快的转,划过一个个梦的幻曲。
人生,就要闯出一条路来!为了事业,为了 奋斗的人生, 尽管失去许多, 但有失必有得! 而得到的往往会比失去的更重要,它是人生 的价值与意义。
人生漫漫,岁月无常。
我们又怎能预知未来?但只求无愧我心!人 生,因为有竞争,人们才有动力;人生,因 为有奋斗,人们才追求卓越。
人生如烟,如云,如风。转瞬即逝。“只有 倒退的人与车,没有倒退的时间和路”,既 然我们走到了今天,又占有如今的社会地位 与责任,只有前进,前进,再前进!莫倒退。
青年人,更重要的是看到明天,抓住今天, 在宁静中奋进,也许在明天旭日出山之前, 你又创造了奇迹! 万木凋而山不坠,百川竭而海长平。人生易 老而奋斗的心不会老,正所谓:活到老学到 老,学到七十还嫌少。人生虽短,但不应该 是匆匆过客,而应该是:奋斗的激情如六月 的烈火, 前进的脚步若江涛海浪, 遇山开山, 遇水截水!当我们人生途中失败时,多看看 莫扎特、巴赫、贝多芬、史铁生、海伦凯 勒他们是艺术与文学的大功大成者,却 是人生的不幸儿。他们低头了吗?堕落了 吗?抱怨了吗?放弃了吗? “风风雨雨浩瀚人生”、“路漫漫其修远 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春风杨柳万千条, 亿万神州尽舜尧”诗人都在追求着,探索 着。人生,要有自己的价值。一个人如若不 能使自己的人生辉煌,但也没有理由使它黯 淡;人生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庸俗、堕落; 人生不在乎掠取多少,而在于追求过程的完 美与卓越! 人生,最宝贵的莫过于光阴。人生,最璀璨 的莫过于事业。
人生, 最快乐的莫过于奋斗。
每个人都有一个明天,每个人都有一个明 年。立足今天,展望明天,立足今年,开拓 明年。
我相信,无论今后的道路多么坎坷,只要抓 住今天,迟早会在奋斗中尝到人生的甘甜。
抓住人生中的一分一秒,胜过虚度中的一月 一年! 积极的追求,百分之一的希望也可能会成为 现实;消极的等待,百分之九十九的把握也 会泡汤! 人生大舞台,舞台小人生。人生只有创造才 能前进;只有适应才能生存。能“经天磨是 好汉,不遭人嫉是庸才”,对自己有超越; 对别人有挑战。这也许就是人生的真谛!巴 基斯坦人讲:“不抗争而活,是耻辱;不抗 争而死,是懦弱;抗争而生,是光荣;抗争 而死,也是甘心的”。人生就要抗争,需要 抗争!与病魔抗争!与逆境抗争!与命运抗 争!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在抗争中奋 斗,在奋斗中实现理想!突破羁绊,这时自 己才有新的人生超越! 人生是坎坷的,人生是崎岖的。我坚信:在 人生中只有曲线前进的快乐,没有直线上升 的成功。
只有珍惜今天, 才会有美好的明天; 只有把握住今天,才会有更辉煌的明天!人 生啊,朋友啊!还等什么?奋斗吧! 我要飞得更高 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怀有太多的期 望,就难免会遭遇失望与挫折。把理想束之 高阁,回过头来却发现我们像是一条鱼,一 直以为自己有翅膀便是飞鸟,却终于知道自 己飞不了。
生活如水, 时而浑浊, 时而清澈, 3 我们在社会这个大缸中挣扎——“我常常 觉得生活亏待了我,别人为什么总比自己幸 福和快乐呢?”面对挫折,我们抱怨生活欺 骗了我们,我们以为自己的人生已经没有希 望。我们经常把自己比喻为迷失的天鹅,却 忘记了自己要怎样去飞翔。
孩提时代, 便确立了高飞的愿望。
那么多年, 一直在努力,在坚持,在期待,立誓要让自 己骄傲翱翔。但困难和挫折早已四面埋伏, 让我们深陷其中。我们也曾经很坚强的告诫 自己,难道因为眼前小小的挫折,却要让自 己放弃一生的梦想吗?就算生活欺骗了我, 但是这并不可怕;敌人袭击我,也不可怕, 可怕的却是我们背叛了梦想和放弃了自己。
即使活得累, 活得苦, 也要坚持心中的梦想, 给自己的信心和勇气,走向一个辉煌而 灿烂的明天。但几人做到了? 而长大后,社会这个大缸的繁杂色彩,令我 们看得眼花缭乱。但我们以为心底有着自己 的原则,岂能轻易被外面的世界所诱惑?在 回望历史的风尘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依然 保持着昔日的坦荡情怀,依旧随着自己的心 潮而澎湃,却又一直为自己没能兑现理想生 活而愧疚不安。我们是否应该这样想:一次 失败不算什么,我们所做的仍然是最有质量 的事情,我们所坚持的仍然是最有价值的梦 想。随着时间的累积,看着别人取得盛夏的 果实,自己却是两手空空,够无语吧? 直到今天,我们还是身处炼狱,收获甚少。
有朋友却大笑道,“又有什么关系呢?此鸟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 人。”也许朋友说的对,别人以为我们不能 飞,飞不高,飞不远,但还不是因为我们没 有下定决心做一只高飞的雄鹰吗?我们岂 能活在别人的眼中,而盲目随波逐流呢?虽 然我们距离梦想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是不能 一直自认低下。为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 自信, 去聚集精气神, 不仅要让自己飞起来, 并要飞得比别人还要高。我们可以像鱼一样 游荡人间,但是一定要像雄鹰那样去展翅高 飞,不求能够一鸣惊人,但是必要感受一飞 冲天。
难道不是吗?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没 有熬不过,大不了唱首歌。有人说社会的竞 争归根究底是人才的竞争,但是我们的竞争 归根究底是与自己的竞争。人的敌人是 自己,我们想要战胜别人,就要先学会战胜 自己。即使昨天失败了,受挫了,也没有关 系,从今天开始,学会要消除自己心底的阴 暗,把消极的自己完全摧毁,让勇敢的自己 站起来,并告诉自己:过去属于死神,未来 属于自己。
不管过去怎样,也不管未来将会如何,我们 决没有理由让自己成为一个庸碌无为的人。
每一次失败都在揭示,我们离成功其实并不 远,我们梦想的兑现期也为期不远,关键是 我们是不是决定要做一个飞得更高的人。每 一次的意识觉醒,都在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 界,我们要从中汲取无穷的力量,去突破人 为制定的传统,去超越深感惭愧的自我,成 为一个在屡败屡战中力争奋起的人。
也许曾经失望过,但是应该去坚信“生命满 希望,前路由我创”。
也许曾经很受挫,但是应该去坚持“包羞忍 耻是男儿卷土重来未可知”。
也许曾经觉得生活亏欠我们,但是应该去坚 守“对明天的无限美好的憧憬”。
新潮的时代瞬息万变,不要陷于不能自拔的 苦海,与其自我折磨而走向沉沦,不如奋发 拼搏,积极争取和追求自己渴望拥有的事 物。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坚守梦想,坚持 原则,坚信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飞得 更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我们要争取用更多的时间努力,而不 是一味的沉沦过去,更不要为自我的懒惰找 任何的借口,正是因为“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要在确立自己要成 为一个什么人的时候,同时确立人生理想。
有一点我们必要知道,只有成功者才能骄傲 的说,“天空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但我已飞 过。”所以,作为失败的我们,或者正在努 力的但是还没有成功的人,我们要想实现梦 想,就必须知道自己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去飞 翔。
也许,漫长的过程会让我们感到疲惫,但是 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毕竟我们已经在社会 这个大缸挣扎了那么长的时间。想一想过 去,我们尝试了多少种难以忍受的屈辱味 道,遭遇了多少次心如刀割的欺骗和异常难 堪的歧视,突围了多少回令人委屈与绝望的 困难和挫折,流下了多少公升滚烫的泪水, 花费了多少门呕心沥血的心思,累倒了多少 4 回自我的躯体有些过去是无法计算的, 但在顶着万钢“畏法度者最快活”的真理, 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因此也锻造了一颗坚 强的心。
“人说天上好,神仙乐逍遥。成功的背后泪 多少?神仙是人做,修炼不辞劳。吃得苦中 苦,正果才修到。”用自己的劳动去换取的 果实,永远都是甜蜜的;靠自己的力量去飞 翔的人生,永远都是灿烂的。
总有一天,我们会找到理想的生活,找到一 片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天空。但是在这之 前, 请在大时代中高声呐喊:
我要飞得更高。
战胜自己,超越梦想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实 现梦想,都说梦想和现实相距太远,似乎梦 想就是遥不可及,就是雾里看花水中捞月, 面对残酷的现实,梦想只有夭折才使我们踏 实。其实阻碍我们前进的就是自己,觉得梦 想遥远的是自己,觉得梦想之路坎坷的是自 己,觉得人言可畏的是自己,放弃梦想的也 是自己,我们把自己圈在一个自己设计的围 墙里,局限在自己思维的界线中,然后怎么 也突不破这道沟壑,成为自己的俘虏,败给 自己。
有人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没有做 不到,只有想不到。只要我们想到了就要对 自己说,我可以,我一定行。勇于面对自己 的不足,超越自己的格局,承担失败,吸取 纰漏,重头再来。如果你一败涂地,从此一 蹶不振,那你只能望洋兴叹,遗憾终生。
一位辽宁的农民,他非常喜欢唱歌,他在农 田里歌唱,在泥泞的山路上歌唱,在脏乱的 鸡舍里歌唱,一唱就是十三年。但是很多人 说他的嗓音不适合唱歌,可他不想放弃,妈 妈的支持给了他极大的鼓舞,他来到《中国 好声音》 ,只想问问老师们,他的嗓音究竟 有没有,能够唱出自己的未来?一曲悠扬, 深情的英文歌曲还没唱完,三位老师就 转过来急不可待的想知道,那个奇特的嗓 音,是什么样的女孩唱出来的,当他们转过 来的那一刻似乎都惊呆了,原来他是位帅 气,清亮的小伙子。那英的第一句评价就是 唱的太迷人了,庾澄庆给予音色特别的肯 定,杨坤也说“该发光发亮的时候到了,如 果能出来,那就是独树一帜的”是啊,老天 爷给了他一个非常独特的嗓音,同时又让他 生活在反差极大的环境里,难道不是一种历 练吗?如果在他听到别人的“判决”后就 放弃梦想,如今他依旧是无人问津的泥腿 子。十三年一直坚持着这个梦想,那就是回 报自己的坚持和父母的期望,梦想其实很简 单,做起来却很曲折漫长,他超越了自己, 农民一样可以高歌嘹亮,一样可以站在舞台 中央,拥抱梦幻的霓虹和热烈的掌声。
来自台北板桥的盲女,一位街头表演者,已 经三十六岁,她不漂亮,甚至很丑,身材很 胖,而且是盲人。可那声音就是第二个邓丽 君, 情悠悠独上西楼,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让人想象一位超凡脱俗的人间仙女,一袭白 衣,飘飘裙带,身姿婉约婀娜,明亮的双眸 似清澈的湖水,站在阁楼上望着月亮,犹唱 情丝千缕万古柔肠!可当老师们都激情转身 后,个个惊呆了,是大失所望?还是出乎意 料?又是感动又是震惊,傻了,惊呆,幸福 的感觉一起袭来, 甚至含着泪水。
她虽盲人, 却那么自信,她说自己在唱歌的时候就是一 个灿烂的发光体,她的梦想却只是要与自己 喜欢的那英同唱一首歌,“输赢的代价是彼 此粉身碎骨,外表健康的你心里伤痕无数, 顽强的我是这场战役的俘虏”上天帮她关 上了一扇窗,可又给她打开了一扇门,我想 上天是公平的,盲女虽眼前是黑暗的,但是 她的内心确是五彩缤纷,她不会因为自己的 残疾,来让别人怜悯,她战胜自己看不见的 局限,超越自己的自身的缺陷,来到灯火辉 煌的舞台,以柔美深情的歌声,带给所有人 耀眼的光亮,也许这就是残缺的完美,遗憾 的圆满,她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因为她战 胜了自己。
贵州的小女孩,她只有一米四八的身高,在 妈妈的肚子里就喜欢唱歌,妈妈都说她那么 矮还想做明星,摄像机都照不到她。可她的 身体里却有一个等待爆发的小原子弹,她要 突破自己,用“真实”的身高来证明自己, 男朋友的贬低和瞧不起,使她更有力量去完 成自己的歌唱事业,她的梦想就是成为歌坛 的小巨人,用歌声证明自己的高大,谁不想 有个亭亭玉立的身姿,谁不想有付如花似玉 的容颜,老天不给你,他就会在其他方面让 你有潜质,只要自己不拘泥在那些所谓的缺 憾里, 找到自己的亮点, 持之以恒的去努力, 你的潜能就会挖掘出来,成为闪闪发光的金 5 子! 还有那么多战胜自己,实现梦想的人,不光 是在歌坛,还有奥运健儿,学术精英,设计 人才等等各行各业,他们未必都是天才,他 们不一定从小就在这个行业里是佼佼者,但 是我确定,他们都有乐观自信的心态,坚持 不懈不畏坎坷的决心,风雨中不改信念,激 流中不退热情,艰苦时不忘初衷。脚踏荆棘 面不改色,汗流浃背一笑而过,满目苍怡泰 然自若。
战胜自己,终有一天,你会扇动着梦想的翅 膀,飞翔在蔚蓝的天空! 再苦的生活也要面对微笑 现在,有很多人活得很累,过得很不快乐。
其实,人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会有很 多烦恼。痛苦或是快乐,取决于你的内心。
人不是战胜痛苦的强者,便是向痛苦屈服的 弱者。
再重的担子, 笑着也是, 哭着也是挑。
再不顺的生活, 微笑着撑过去了, 就是胜利。
有很多烦恼和痛苦是很容易解决的,有些事 只要你肯换种角度、换个心态,你就会有另 外一番光景。
所以, 当我们遇到苦难挫折时, 不妨把暂时的困难当作黎明前的黑暗。
只要以积极的心态去观察、去思考,就会发 现,事实远没有想像中的那样糟糕。换个角 度去观察,世界会更美! 生活的快乐与否, 完全决定于个人对人、 事、 物的看法如何。你的态度决定了你一生的高 度。你认为自己贫穷,并且无可救药,那么 你的一生将会在穷困潦倒中度过;你认为贫 穷是可以改变的,你将会积极、主动地面对 贫困。心态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心 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面对人生的烦恼与挫折,最重要的是摆正自 己的心态,积极面对一切。再苦再累,也要 保持微笑。笑一笑,你的人生会更美好! 若没有苦难,我们会骄傲;没有挫折,成功 不再有喜悦; 没有沧桑, 我们不会有同情心。
因此,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满,生活的 四季不可能只有春天。每个人的一生都注定 要经历沟沟坎坎,品尝苦涩与无奈,经历挫 折与失意。
因此,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生活如果都是 两点一线般的顺利,就会如同白开水一样平 淡无味。只有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才是生活 的全部,只有悲喜哀痛七情六欲全部经历才 算是完整的人生 所以,你要从现在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 不要抱怨生活给了你太多的磨难,不要抱怨 生活中有太多的曲折,不要抱怨生活中存在 的不公。当你走过世间的繁华与喧嚣,阅尽 世事,你会幡然明白:人生不会太圆满,再 苦也要笑一笑! 坚守梦想,活出希望 偶然的,在一个角落里找到自己昔日写的一 本小诗集,很虔诚的翻阅着那曾经的美丽, 诗句虽略显幼稚却不失真挚,虽拘谨也不乏 浪漫。品读着自己曾经的心灵小语,突然间 有些不敢面对自己了。
多少年来,不再有梦想,不再有希翼,不再 向往不再追求,早就习惯了安于现状,甚至 还可以对自己的颓废理直气壮!这还是我 吗?我曾经的理想呢?我曾经的追求呢? 那些年少时的狂妄,那些曾经的豪言壮语, 都跑哪儿去了呢?我豁然明白,那个年少时 的梦想早已被自己丢弃在某个角落里,就如 同这本小小的诗集一样。我甚至会编一些幼 稚的谎言来欺骗自己,以便给自己的自甘颓 废寻找借口!这十多年来,我输给了自己! 在少年时代,我就有一个当诗人的梦想,所 以对汪国真是情有独钟,光他的诗我就抄了 好几大本,每每读着那些优美的诗句,就会 幻想有一天自己的文字也可以像他的那样, 被人喜爱。然而,当远离了学校,当繁重的 农活疲惫了身心,我再也没有闲情逸致去品 读那些喜爱的诗句了。直到后来结了婚,有 了孩子,也就顺理成章的做起了家庭主妇, 过着循规蹈矩的平凡的日子。那个绝美的 梦,便在锅碗瓢勺的撞击声中破碎了,曾经 的憧憬,曾经的豪情,也就被自己深深地埋 葬了。
这么多年都在碌碌无为中颓废,在熙熙攘攘 中迷失,有时候也会想,如果当初我可以坚 持,如果有人可以一直给我鼓励,或许我的 人生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可如今的我终 于明白,任何外在的干扰都不应该成为自己 怨天尤人的理由,生活中的磨难更不应该成 为我追逐梦想的绊脚石。
从此,我一定要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挑战 自我的自甘平庸,把苦难当成动力。我应该 从现在奋起,把自己的心交给希望,而不是 过去。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 6 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也许这正是命运对我的考验,我为什么不可 以把生活中的经历也看成是我人生的一种 财富?记得朋友曾对我说过:“艺术来源于 生活,又高于生活”。没错,如果没有曾经 的经历,也不会有我今天的生活感悟,这样 来看,我是不是也应该感谢这种磨难?庆幸 这种经历呢? 人,总是会在矛盾中挣扎,在痛苦中抉择, 有笑有泪,有取有舍,这就是人生,这就是 命运。不管事态怎么改变,其实主宰命运的 一直是我们自己,不管是心有所向,还是迫 不得已,那都是你自己的抉择,怨不得任何 人。这个世上本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如果 自己不想着超越,没人帮得了你。
因此,我不管自己能不能成功,结果已不再 重要,我更注重那一路走过的路程,我会在 其中领略每一次进步的喜悦,体会每一个超 越的欣慰,即便是其中不乏艰难与失望,能 在坎坷中完善,在困难中成熟,苦也不失是 一种快乐。
人就是这样,无论什么时候,你的心里得有 个念想儿,你得为自己的梦想去奔,即便是 到头来真的只是个梦想,至少你美丽了整个 追逐的过程。所以我不会放弃我的梦,哪怕 是再多的苦难, 我一样渴望体会, 乐意承受! 不要被人看不起 人生因为你的成就不够多,所以别人才会看 不起你。因为你的成就不够高,别人才会忽 视你, 因为你的道德不高, 别人才会欺负你。
因为你的情感不够完美,别人才会嘲笑你。
人生,没有人是完美的。人生正是一个走向 完美的过程。外界的评价与你所做的成就成 正比。
你所做的事业,会影响别人的判断。如果你 是个记者, 你是个明星, 别人很快会认识你, 大多数人会知道你。如果你是一个作家,你 工作一年两年没有成就,甚至一生都不为人 知。那就需要你的坚持。这和曝光率有关, 也和社会主流有关,所以不要灰心,别人对 你的轻视,正是鞭策你前进的动力。别人对 你有坏的印象,不妨从工作中找自己的缺 点。
其次,你的工作会影响别人对你的态度。所 以用你的工作证明自己的实力,改变别人的 观点。 每个人在成功之初都会遇到各种困难。但失 败是成功之母,只有经历失败的洗礼,才能 有丰富的成功。要珍惜每个人的态度,再平 凡的人也有自己的主见,也会决定你的质 量。
与浩瀚的世界比起来,我们多么渺小。
别人看不起你, 可能是经济问题, 道德问题, 性格问题。每个年轻人都会被人鄙视。有人 性格外向,有人性格内向,外向的人比内向 的人更容易得到肯定,受到欢迎。当然,我 们年轻,有很多不足。人生就是一个取长补 短的过程,珍惜别人的轻视,因为别人的轻 视,造就了明天的你,激励了今天的你。
别人可能在情感上轻视你,但是我们也可以 轻视别人。
在情感的独立, 正是别人的作用。
拥有情感独立比经济独立,道德独立更重 要。在情感方面,包括爱情,亲情,友情, 都要经过阳光的呵护和风雨的洗礼。在情感 上,还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做一个女人,要 做一个坚强的女人,做一个男人,要做一个 乐观的男人。谁不是由少男少女到男人女 人。
不要别人看不起,从工作中得到快乐,从道 德上完美自我,从情感上洗尽铅华。没有人 是完美的,最完美的生活方式就是不要被人 看不起。
超越苦难 许多了解我人生经历和现状的朋友常常对 我说,佩服我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豁达的性 格。对此,我总是一笑了之。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似我般经历了诸多人生 磨难之后,面对一个轮椅上的残生,确乎难 再找到快乐的理由了。而我,非贤非圣,自 然也难以从人生的这种桎梏中跳脱。某些夜 晚,我也常常会被现实的残酷及未来的渺茫 所击败,不由得黯然神伤。
然而,那只是为数不多的一些夜晚。一觉醒 来, 看到窗口阳光明媚, 听着窗外鸟鸣啁啾, 昨夜的些许伤感便烟消云散,心情也云淡风 轻起来。世界依然美好,生活依然在继续, 苦难也好,烦恼也罢,只是人生路上的一处 风景。或许,这处风景有着诸般不如意,但 走过了,也就走过了,没有必要总是耿耿于 怀,铭记心头,让它影响了欣赏前方风景的 心情。
文殊菩萨对他的弟子开示说:有一个制作陶 7 器的人,用同一种泥制造了许多陶器,用同 一种火来烧制这些陶器,他采用的是同一种 工艺同一种材质, 烧出了同样的陶器, 然而, 这些陶器的作用去各不相同,有的被用来装 蜂蜜,而有的却被用来当了尿罐。
完全相同的一件器具,其结果何以相差如 此?其原因不外乎使用者不同,使用的方式 不同。
苦难之于人生亦然。很多人把苦难真的当成 了苦难,终日徘徊其中不肯走出。于是,旧 的苦难还未曾化解,新的苦难又接踵而来, 苦难越积越厚,越积越重,最后,便积成一 座大山压在了这些人的脊梁上。结果,要么 被这座山压死,要么就背着这座山走下去, 直到压垮,趴在原地,再难挪动分毫。
相反,有的人却把苦难当成一种磨砺,当成 一种智慧的提炼,当成一种对人生的启悟, 他经过苦难,然后从中走出,从而看到了一 片湛蓝的天空。
这个世界有太多不如意在等着我们,刚刚送 走了爱情的烦恼,又迎来了孩子的困扰;刚 刚闯过了住房的关口,又踏进了工作的迷 城。生活似乎永远动荡不安,人生似乎处处 皆是烦恼,我们揪住一道伤口不放,自怜自 艾不休,不肯给它愈合的机会。那样,只能 换回更多的伤口加诸己身,直到有一天,血 流尽了,对疼痛的忍耐也到了极限,要么疯 掉,要么死亡。
作为一介俗人,完全超脱或许非我们能力所 及。但是,适当的超脱却是人生必须。那是 一次和解, 一缕释然, 一种超越, 一份旷达, 是生命的坚忍, 是天人的交融, 是生的艺术, 也是活的艺术,这便是——生活。
信念是人生的太阳 我们从来到这世界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走 上漫漫的人生旅途,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在自 己的哭声中开始,在别人的哭声中结束。每 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美丽,怎样让自 己的人生笑容灿烂,怎样让自己的人生绚丽 多彩,需要的是一种积极的心态。
美国哲学家爱默生说:“人的一生正如他一 天中所设想的那样, 你怎样想象, 怎样期待, 就拥有怎样的人生。”只有积极的心态才会 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欢乐与阳光,才会让我们 的生活更加美好。
人生,短暂也好,漫长也好,需要我们用心 去感悟, 用心去品味。
佛家说:
一叶一菩提, 农夫讲:
一花一世界。
人生一世, 草木一春, 没有人在生命的所有季节里不受到一丝严 寒酷暑,风霜雨雪的侵袭。只是在相同的景 况下,每个人不同的心态决定了自己的人生 成败。
梁启超说过“不在客观的事,只在主观的 心”乐观的面对,积极的向上,是人生走向 成功的必备条件。用良好心态去对待每一件 事, 重要的是调整自己, 如果改变不了现实, 我们就改变自己。成功是美丽的,但人生中 有许多的事,付出了未必成功,其实,只要 自己付出了,没有成功也是收获。如果把追 求成功看做是开花结果,那成功就是果实, 追求就是花开到结果的美丽过程。有一句这 样的诗:“天空没有鸟的踪迹,但我已经飞 过。”并不是每一朵花开,都收获果实,只 要绽放过美丽,就是无憾的人生。
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 一样对我有价值”失败是人生常常要面对 的,无论是谁,都不敢说自己终生与失败无 缘,如果人生注定要与失败打交道,那就要 学会做一个善败者。
《孙子兵法》说:善败 者不乱,不能因为失败就丧失信心和拼搏精 神。人生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击败,精神 和气魄才是真正的胜利,信念是人生的太 阳。失败不失志,不言放弃,失败不失智, 冷静面对,失败不失勇,哪里跌倒,就在哪 里站起来,只有坚持,你才能继续前进,收 获成功。
世界着名博士贝尔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至理 名言:“想着成功,看看成功,心中便有一 股力量催促你迈向期望的目标,当水到渠成 的时候,你就可以支配环境了。”一个人的 心态决定一个人将要走的路,只有积极心态 才会有更多的成功。
工作上的不快乐,领导有时不能赏识你,自 有不赏识的原因,工作中或许有些小磨擦, 不要去责怪他人。自己可以更努力工作,尽 心做事,扪心自问,只要能对得起自己所从 事的职业,只要问心无愧,只要自己心安, 就可以笑对他人。
人生有低谷也有高峰,你要做的不是想的太 多,要的太多,重要的是摆正位置,拿出真 正的豁达。不必作文把一时的得失看的太重,更 不必把别人一句无意的话当成有意的话,自 8 寻烦恼和痛苦。心要像明月一样,有水就有 月,心要像天空一样,云开见青天。
没有人一生是一帆风顺的,会经历沧桑,会 偶感忧郁,有时候会愤怒充满胸膛。每一个 有灵性的生命都有心结,心结是自己结的, 也是自己解的,生命就在一个又一个的心结 中成熟,然后再生。
如果你在竞争中失败了,不要觉得阳光在你 身边暗淡,不要觉得心情郁闷。低沉的音乐 飘不出一个欢快的旋律,不要给自己拧出一 个抑郁心结。
如果你受尽委屈,没有人理解你是诚恳的, 没有人知道你天真的表情下也埋藏了一颗 稳重的心,你也有一份扭转乾坤的计划,你 也有一股托起苍穹的力量,没有人信任你, 你不要给自己拧出一个孤独的心结。
如果你许才干超群,得意春风送你走上阳光 大道,困难在你目前迎刃而解,你被嫉妒, 被排挤,你不要气愤得拧出一个无奈的心 结。
如果你的工作干得无人可比,你的努力没有 得到回报,却给一个你无法接受的理由,你 不要悲观地拧出一个失望的心结。
在失败和困难面前,乐观,豁达,总是战无 不胜的。要相信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要相 信明天的状况会比今天好,困难是暂时的, 失败是暂时的,美好的明天才是永恒的。
当你怒发冲冠时,需要的就更是豁达了,别 人嫉妒你,排挤你,你不予理睬,把本事练 得棒棒的,风吹不倒,雷劈不开,那才是铮 铮铁骨。
世上的事千姿百态,人类社会更是无奇不 有,当你含笑面对一切时,便没有解不开的 心结。天空总是会下雨的,当没有阳光时, 你自己就是阳光,没有快乐时,你自己便是 快乐。
人世沧桑, 几多悲欢, 一帆风顺的能有几人。
恩恩怨怨,坎坎坷坷,没有人能够不面对, 弱者在泪水中沉沦,强者在磨难中拼搏。岁 月如溪水流走,匆匆又匆匆,也如天际的那 片白云,飘走得无声无息。季节的轮回,是 自然的规律,不容你改变,但人生的四季, 却可以留住春天的葱绿。强者不一定是胜利 者,但是胜利者一定都是自信的人。
凡事应该想远点才好, 淡化痛苦, 超然洒脱, 就能意外增添几许欢乐。人生中,用不着事 事求别人理解,用不着事事都考虑别人怎么 说,你不欠别人一个解释,别人也未必理解 你什么,因为“天南地北容易辩,人世真假 最难说”只要有颗真诚的心,就应该为自己 的幸福而执着。如此想想,你就坦然轻松了 许多。
我们不必期望每个梦想都成真,不必在乎每 一个得失和错漏,不要总是想自己得到没 有,人生,不可能总是精彩。生活原本是多 样的感受形式,快乐,痛苦,失望,忧伤, 都是一次一次选择的阅历,一次一次人生的 体验。有哲人说过,“意义在于过程,幸福 源于细节。”推开窗,窗外是蓝蓝的天。
日月星辰给每个人的光明都是平等的,不要 怨天忧人, 更不要消沉, 好好努力。
要相信, 当你的汗水洒过之后,就会有沉沉的果实挂 在人生的枝头。只要你昂起头,就可以寻觅 到属于自己的那片蓝天,只要肯弯腰就可以 采摘到自己喜爱的花束,命运就握在你自己 手中。
岁月是无情的,假如你丢给它的是一片空 白,它还给你的也是一片空白。岁月是有情 的,假如你奉献给她的是一些色彩,它奉献 给你的也是一些色彩。你必须努力,当有一 天蓦然回首时,你的回忆里才会多一些色彩 斑斓,少一些苍白无力。只有你自己才能把 岁月描画成一幅难以忘怀的人生画卷。
永远记住:信念是人生的太阳,它将永远照 耀着你的人生之路。相信自己,春天就会在 你心中永住。虽然春天里也有凄风冷雪,风 霜尘埃,但只要你在这春天里,努力去实践 你肩负的社会责任,一路轻盈地前行,坚定 你的信念。人生就会在你面前展开新的天 地。
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拥有自信的人之所以会心想事成、走向成 功,是因为他们都有着巨大无比的潜能等着 去开发;消极失败的心态之所以会使人怯弱 无能、走向失败,是因为它使人放弃潜能的 开发,让潜能在那里沉睡、白白浪费。
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人大脑拥有 140 亿个脑细 胞,但我们思维意识只利用了脑细胞的很少 部分,如能将更多的脑细胞从睡眠中激活出 来,人的思维意识将更加强大。如果我们都 能充满自信,就能创造人间奇迹,亦能创造 一个的自己。 9 一个人相信自己是什么,就会是什么。一个 人心里怎样想,就会成为怎样的人。这从心 里学上讲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我们每一个人 心里都有一幅心里蓝图,或是一幅自画像, 有人称它为运作结果。如果你想象的是做最 好的你,那么你就会在你内心的荧光屏上看 到一个踌躇满志、不断进取、勇于开拓创新 的自我。同时还会经常收到我做的很好,我 以后还会做的更好之类的信息,这样你注定 会成为一个的你。美国哲学家爱默生 说:“人的一生正如他一天中所想的那样, 你怎么想,怎么期待,就有怎样的人生。” 美国有名的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就是 一个充分发挥自己创造机会的楷模。他 12 岁时由英格兰移居美国,先是在一家纺织厂 做工人,当时他的目标是“做全厂最出色的 工人。”因为他经常这样想,以这样做,最 终他实现了他的目标。后来命运有安排他当 邮递员,他想的是怎样成为“全美最杰出的 邮递员。”结果他的这一目标也实现了。他 的一生总是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地位塑 造的自己,他的座右铭就是“相信自己 是最棒的。” 做一个的自己,不一定非要当什么 “家”,也不一定非要出什么“名”,更不 要与别人比高低、比大小。就像人的手指, 有大有小,有长有短,他们各有所长,各有 所短,你能说拇指比食指好吗?决定的 你,既不是你拥有的物质财富的多少,也不 是你身份的贵贱,关键是看你是否拥有实现 自己理想的强烈愿望的程度,看你身上的潜 力能否充分发挥。人们熟知的一些英雄模 范,就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人的 创新能力,做好自己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创 造了做好的自己。
“塑造一个做好的自己”,这个目标人人都 可以实现。你只意识到自己是大自然的一分 子,坚信自己拥有“无限的能力”与“无限 的可能”,这种坚定的信心能帮助你创造和 谐的心理、生理韵律,建立起自己理想的自 我形象,体现自己人格行为应该具有的魅 力。
信心的力量是惊人的,它可以改变恶劣的现 状,造成令人难以相信的圆满结局。拥有信 心的人永远击不倒,他们是人生的胜利者。
自信心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起着极其重要的 推动作用。许多积极主动的人因为自信心的 毁灭而变得消极被动起来。他们逐渐地对自 己失去了信心。也许者开始与其他人暗示他 们无能,也许这开始于他们认为自己不能取 得成就想法,或者这开始于他们认为自己不 能胜任他们的本职工作的想法。很快,由于 这种微妙的心理暗示作用,他们的创新精神 遭到极大的打击,他们就不再像以前一样充 满满腔的热情、劲头十足地去从事任何事情 了。他们就逐渐失去了大刀阔斧、雷厉风行 的果断行事的能力,他们很快就会对处理一 些重大事情变得畏手畏脚,不敢作出决定。
他们的思想很快就会变得动摇起来。因而他 们就不会像以前一样成为,而变成为 追随者。
相信自己能够成为成功者,往往自己就能成 为成功者,这是人的意识和谐意识在起作 用。人的心灵有两个主要部分,就是意识和 潜意识。当意识起决定作用时,潜意识则做 好所有的准备。换句话说,意识决定“做什 么”,而潜意识便将“如何做”整理出来。
意识好像冰山付出水平线的一角,而潜意识 就是埋藏在水平线下面很深的部分。有人用 科学术语比喻:人体的神经子系统特别是大 脑,就相当于电脑的“硬件”,意识就是这 部无比精密的电脑的“操作者”,潜意识就 等于电脑的“软件”。通过这些生动的比 喻,你能够明白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和奥 秘。
一个人如果下定决心做成某件事,那么他就 会凭借意识的驱动和潜意识的力量,跨域前 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成功也就有了保障。
一个人想着成功, 就有可能成功; 想着失败, 就会失败。一个人期望的多,获得的也多; 期望的少,获得的也少。成功是产生在那些 有成功意识的人身上的,失败则是源于那些 不自觉地让自己产生失败意识的人身上的。
自信是成功的前提,你拥有自信,就拥有成 功的一半机会。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就一定会 成就一定的事业。
不畏磨难 漫漫长路,常常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磨难。或 是婚姻的失败,或是工作的不顺,或是疾病 缠身面对生活的磨难,我们要当强者。
因为磨难只是情绪的体验和肉体的折磨,不 畏磨难就能释放心里的压力,忘却掉精神与 10 肉体的疼痛。磨难是生命画布上的败笔,不 中意涂掉重画一笔。磨难也是生命的一种过 滤,不畏惧它就能松弛自己,就能从负重的 身心滤出坦然和心智。
人不怕痛苦,只怕丢掉刚强,不怕磨难,只 怕失去希望。
面对种种磨难, 我们不能逃避, 也不要屈服,要把经历的每一次磨难看作是 生命的一种尝试,当作人生的又一新课题, 不断的攻克它,战胜它。我们就永远是生活 的强者。
磨难是祸, 也是福, 它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
生命中充满坎坷曲折,人的价值才能充分体 现出来。
旅途上遇有艰险, 人生才更有滋味。
有了磨难才会懂得生活的意义,从而更热爱 和珍惜生活。
不畏磨难,生活才会给你美好的回报! 拥有一颗坚固的心 从梦中惊醒的时候,窗外正淅淅沥沥下着小 雨。
拉开窗帘,静静遥望远处泛着乳白的晨曦, 想起少女时代那个开满的小小的庭院。
那时候身体不好,总是在别人背着书包上学 的时候一个人躺在床上打针吃药,孤单的时 候也不想寂寞,把录音机里缠绵的钢琴声放 到最小,和着窗外滴滴答答的雨声,怀里揣 着的那份迤逦的梦想便一点一点荡漾开来。
秋天的时候,打开窗子,一阵一阵的菊香便 扑面而来。南方的秋天依然绿意满盈,最记 得窗外花台上那丛本应在秋的萧杀中慢慢 凋零的丁香,在最后的绽放中却显得愈加的 从容与恬淡。
最近总是回忆过去,回忆童年的院子,回忆 爸爸在院子里挖的那口浅浅的却总是盈满 清泉的井,回忆那份独我与自命清高带来的 高处不胜寒,回忆白色窗帘下那口小小的鱼 缸,几条小鱼儿总是在里面快活地游来游 去,水面上漂满黄色的花瓣,回忆那首 一直伴随着我走过少女时代的《秋日私语》 , 回忆独自站在在雨中,轻轻吟诵那首结着愁 怨的美丽的诗,雨巷中,那丁香花般的,结 着愁怨的姑娘 回忆的美好,在于回忆带给人温馨的遐想, 但当朝着太阳走的时候,回忆就是一种告 别。
想起毕淑敏的一句话:
优等的心, 不必华丽, 但必须坚固。 因为走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所以必须让自 己拥有一颗坚固的心。往往在走得很累的时 候想停下来,却因为那颗不够华丽却依然坚 固的心而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往往在受伤的时候轻抚伤口暗自垂泪,却总 是在旭日升起的那一刻又充满希望地重新 拾起早已漫不经心扔在地上的行囊,因为永 远知道,一颗坚固的心是不应该被随便搁置 的。
与心同行的,应该还有坚定的信念,玷污了 一颗心,也就玷污了那份执着的信念。
也许会在一个霞光万丈的黎明,一度被怨愤 与仇恨塞得满满的心在被噩梦惊醒的时候 突然苏醒了过来,瞬间就明白了用一生都可 能不能悟出的道理,是啊,为什么要用别人 的罪过来惩罚自己? 一直告诫自己做一个简单的女人,却不愿意 做一个被幽怨与哀伤折磨得面目全非,靠为 赋新词强说愁来告慰一颗脆弱的心的小女 人,不愿意用华丽将自己装扮得光彩四射, 不愿意用柔弱的眼泪去换取廉价的同情与 安慰,更不愿意在群芳妒艳的热闹中忘记自 己本应该归去的方向。
因为拥有一颗坚固的心。
生命苦难重重,人从生下来的那一天起,就 意味着苦难历程的开始,否则,落地时为什 么要哭?我们常常在最无奈无助的时候去 丈量生命的长度,却永远不知道,生命的长 度,其实就在一呼一吸之间。当一颗心学会 了在爱中行走的时候,其实也就在心里种下 了信仰的种子,这样的一颗心灵生长出来的 果实, 已经超越了生死的界限, 必然是美的。
学会凌驾,凌驾于自己的一颗心之上,不要 让心成为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你 也能骗别人一时,而心却会骗你一辈子。要 身在万物之中,心在万物之上,因为心能造 万物,心亦能毁万物。
学会自在,自在就是真正的醒觉,真正的自 由,真正从许多虚妄中解脱出来,真正让一 颗心获得喜悦。自在就是从有心到无心,从 有我到无我,从有生到无生。
佛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一种 告诫,要让我们做一个干净的人。做一个干 净的人,追本溯源,其实就是要让我们拥有 一颗干净的心。不要因为走了一条少有人走 的路,我们就可以说一颗心因此是肮脏的, 11 为信念而活,一颗心永远都洁白无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