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母亲节的手抄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关母亲节的手抄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关母亲节的手抄报

有关母亲节的手抄报范文1

5月份以来,我校“知心阁”为全校师生家长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营造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起到了宣传和普及心理知识的作用,增强了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取得了圆满成功。下面简要进行这个月的活动总结:

一、具体活动开展情况

(一)启动仪式拉开序幕

4月29日,学校利用晨会课广播宣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的主题内容与具体活动时间安排表,向全体师生发出活动倡议。知心阁把具体活动方案早在周一就在领导会上做了统一布置。从4月29日开始利用大屏幕和校园广播等播出“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月”的宣传标语。采用多种形式在师生中宣传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极好地渲染了活动气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国旗下演讲

5月份每个周的周一升旗仪式,校团委安排校园小播音员们承办本次活动月主题演讲,主题为“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激发了学生在和谐的校园氛围中快乐学习的热情。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

1、为了探索出更适合师生家长共同成长促进合作的方式,让师生家长能够享受春天户外和亲子活动的乐趣,部分班级部分学生集体参加了由“幸福之家心理咨询中心”主办的五一远足活动,收获多多。2、利用5月8日母亲节契机开展了“报恩父母,奋发图强”的系列教育活动:1)字里行间表真情。开展了给妈妈写一封信的活动,教育学生牢记父母恩情,感谢父母的辛劳养育,表达自己的成长之意。

天地很大,我却走不出妈妈的牵挂;世界很广,我却离不开妈妈编织的亲情网;海水很深,却不及妈妈的养育恩。妈妈,您是我的妈妈,更是我的朋友,知己,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妈妈,母亲节快乐!我爱你!——市实验中学学生 苏映荷

宝贝,你是快乐的,妈妈就是幸福的;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心理,这是比什么都重要的。——市实验中学学生苏映荷的妈妈

岁月摩擦,让妈妈原本最娇嫩的手,变得有些粗糙;可妈妈的笑脸,却越来越美,越来越给我力量,在我心里,您一直最美!母亲节的早饭,虽然简单,却是我对您的最深的爱。祝妈妈母亲节快乐!——市实验中学学生 张韵琪

你在妈妈的心目中一直是一个善良,文静,有爱心的女孩,理解父母的辛苦,也懂得谦让爱护弟弟。感谢我们的生命中有你。妈妈希望你健康快乐的长大,微笑着面对一切困难,学会坚强,勇敢,自信。祝福你孩子!——市实验中学学生张韵琪妈妈

2)亲手制作献祝福。学生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制作贺卡,融入浓浓深情。在活动中,教育学生懂得感恩。

3)亲情档案藏心底。要求每个孩子制作亲情档案,了解家人的生日、爱好、特殊的日子等,把爱家人的心化为具体的行动。孩子们在活动中才发现,自己的生日等重要的日子和自己的饮食习惯、喜好等,父母很了解,可自己却不了解自己的父母,在对比中深化孩子的爱心、孝心、感恩心。

4)自立计划促成长。每个孩子写出自己的自立计划,从学习、生活等方面给自己定出目标,迈出坚实的成长步伐。

5)化为行动共和谐。要求孩子们为妈妈或社区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并记录经过,写下感想。在做的过程中,部分孩子和家长由“幸福之家心理咨询中心”牵头,参加了在卫校举办的大型公益活动,活动过程中,家长和孩子们一起通过游戏,更深地了解了亲子教育,孩子们也很有触动地为妈妈洗脚,在洗脚过程中感受亲情。

这些活动不仅营造了孩子们共同“感恩母亲,体验亲情,传承美德”的良好氛围,而且让学生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增强了爱家、爱父母、爱生活的感情。

3、5月19日,在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会议上,我校卢翠红副校长为全校教职工做了“教师心理健康自我保健”讲座,卢副校长从自身体验和所见所闻,结合具体事例,分析了教师心理健康的几个问题,通过游戏、故事、启发等方法,活跃了讲座的气氛,更舒缓了教师的心情,让老师们学到了更多心理健康自我保健知识。

4、5月21日周六上午学校召开各级部家长会议,学校通过班主任们就各班情况有方向性的向学生家长进行了“家庭教育指导”讲座,让各位家长明白了关注子女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四)开展心理健康手抄报、黑板报和征文比赛、优秀作品展示活动

跟往年一样,进行心理健康手抄报、黑板报比赛活动,还就前面的青春远足活动及母亲节活动,进行亲子征文比赛。选出的优秀作品陆续在校报上刊登,吸引了很多师生家长来观赏与评论。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积极性。

(五)开展“心灵驿站”教师心理沙龙系列活动

近年来,学校一直很关心教师心理沙龙活动,精心设计“知心阁”各项活动,希望用我们的爱心、真心与热心,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与付出,为我们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工营造一个让心态平和、让心灵放飞的良好氛围,今后还会继续不定期地组织教师心理沙龙活动,让“知心阁”真正成为老师们倾听的场所,释放的平台、心灵的驻所!

有关母亲节的手抄报范文2

【关键词】激励机制 英语学习动机 情感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这告诉我们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关键作用。

英语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既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情感过程。因为学生的英语学习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所以,首先学生要有一种学习英语的强烈愿望,从主观上产生一种学习动机,然后才能在行动上付之实施。其实研究发明,学习动机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如何激发学生的的英语学习动机呢?在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我认为,活用激励机制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

1.运用小组评价和“荣誉栏”等激励形式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学生初一入学时,我们可以这样做:根据学生学习成绩、个人素质及同学推荐,每个班级成立6―8个英语探索合作学习小组,并选出正副小组长,制定小组公约和小组评价积分办法。每周末对6―8各小组进行课堂表现评价,根据小组积分多少从6―8个小组评选前3―4名,把评语(评语内容大体为学生课堂表现情况,从而获得本周英语学习小组冠军、亚军、季军和表现最佳气质奖等)张贴在该组的组报旁边。同时在教室墙上设有每个小组“荣誉栏”,将本周该在课堂上小组精彩的回答、做对的典型英语题、优秀的书面表达写作等粘贴在“荣誉栏”中。小组评价时刻激励着优胜组继续学习,也激励落后组查找自己的不足而奋起直追;“荣誉栏”不仅每天让优胜组欣赏自己的成果,同时心情快乐;也让落后组得到重新学习的机会。我认为小组评价和“荣誉栏”这两种激励形式会激发优胜组继续学习英语的动机,也一定激励落后组后来者居上的决心。

2.运用“母亲节”、“父亲节”等外国传统节日内容,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有关动机研究的最新观点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动机的自我激发,最初是来自于父母的期望。无论是“母亲节”还是“父亲节”,其本意都是赞扬母亲、父亲的伟大,讲述的是他们对儿女的人间亲情。我们可以这样做:首先让学生搜集“母亲节”、“父亲节”的有关材料,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给同学,然后讲述自己父母亲是如何抚养自己的,有哪些艰辛。我班刘勇同学讲述自己母亲下岗三年,靠捡破烂供应自己上学的真实故事。全班同学都感动的哭了。我们再进一步阐明,我们学生从6岁就开始上学,12岁或13岁就离开了父母来上学,在假期时才与自己的父母团圆,以后考上高中、大学和参加工作与自己的亲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不会很多,赶快现在珍惜时间孝敬自己的父母,对我们青少年来说,孝敬自己的父母的最好方式就是抓紧学习,考出优异的成绩。这样“母亲节”、“父亲节”等外国传统节日内容用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激励教育,学生的学习动机被会激发起来。

3.了解学生的爱好,用学生喜欢的活动激励学生的英语学习。

比如学生喜欢足球、下象棋或者与校长合影等,那么我们英语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很努力的情况下,或者学习成绩有了进步情况下,组织学生足球、下象棋或者与校长合影等。每当学生学习有一些提高时,我们就这样做,经过多次的反复,学生就会喜欢上英语学习。

4.运用学习目标激励学生的英语学习

专家认为:目标价值越大,动机越强。目标越容易实现,动机会更强。英语教师要让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如考上某某大学,在英语学习上超过班内比自己学习好的某某同学等。这样就会激励学生的英语学习并且形成人人不甘示弱人人争当学习能手的英语学习气氛。但要注意为了实现一个大目标,一定要让学生给自己制定循序渐进的小目标。

5.理解英语学习的意义激励学生的英语学习

学校的学习与社会的学习的不同点,就是它的间接性。学生往往看不到学习对他们有什么直接意义,学习的需要,是在他们进入社会以后,才会慢慢感觉到的,但为时已晚。所以英语教师要激励学生抓紧学习英语。英语教师要经常组织英语课外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比别人多增长知识,这样有助于为他们提前取得一张进入“社会发展”的“通行证”,有助于为将来的生活做好准备。英语教师还可以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英语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意义,引起他们进一步探讨的认知需要。通过这些激励措施,英语学习意义就会被理解,那么学生的学习动机被会激发起来。

6.让学生体味英语学习成功的乐趣,激励学生的英语学习,增强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具有无可估量的潜力,但只有在意识中肯定了自己的力量之后,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样学生从英语学习获得的成功感,也可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适当难度的提问、讨论和测试的机会,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的思考中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战胜困难后的愉悦,感觉到自己的力量,这样自然会激励学生的英语学习,增强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7.创造平等的激励机制,让学生都能为了积极的动机而努力学习英语。

教学的真正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包括增强学生的学习愿望。我们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英语考试,摸清学生的底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准备一段时间,再组织考试,然后比较学生的进步。在公平的学习竞赛中,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探索知识的兴奋,能够被问题的解决所吸引,每个人都能体验到自我提高的满足感。公平竞争把奖励颁发给那些为了自我提高而奋斗的人,而不是那些战胜了他人的人;肯定了学生的努力,而不是夸大能力;鼓励了学生的创造性,而不是培养顺从的学生,公平竞争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成绩与自己的努力程度是成正比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激发是一项实践周期长,涉及因素多,工作难度大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教师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对于英语教师来说,这也是英语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有关母亲节的手抄报范文3

一、计划性与灵活性

培养语文实践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很重要,但是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语文活动的开展虽“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但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和认知规律仍然要求语文活动必须制定一个计划循序渐进地开展。例如“说”的能力的培养,可以从课前的三分钟演讲到课外的故事会,从初一的朗诵到初三的即席讲话、主题演讲、辩论会来设计。课前三分钟演讲,每学期还可设计几个话题,如初一(上)进行“自我介绍”、“成语故事”,初一(下)进行“对联赏析”、“童话故事”,初二(上)进行“名人名言”、“风景名胜介绍”,初二(下)进行“名人故事”,初三(上)进行“美文赏读”,初三(下)进行“新闻早报”等。

同时,语文活动又是灵活性很强的课程,如活动的地点(校内或校外)、活动的方式(可开展竞赛、组织游戏、调查访问等)、活动的主持人(可毛遂自荐、民主推荐、教师指定)等都没有固定的模式。此外,活动的主题安排、方案的设计,也可因时、因地而异。如初二(下)进行课前三分钟讲“名人故事”活动,根据每个月的不同特点可选择不同的话题:三月份讲雷锋故事,四月份讲爱国英雄人物的故事,五月份讲劳模、科学家的故事,六月份讲勤学苦练的故事。而且安排也可以变通,如遇到一些节日,学生可以讲讲跟它有关的内容:母亲节前后讲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美德,端午节讲吊屈原、赛龙舟的故事,世界地球日讲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问题……总之,语文活动要在计划的指导下灵活多样地开展。

二、专题活动与平时教学

初中语文1―6册共安排了24次专题活动,如第四册安排的“讲名人故事比赛”、“名胜古迹诗词对联交流”、“学习方法交流”、“想像作文邀请赛”等,这对于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以及收集、分析、处理材料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但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也绝非靠几次语文活动就可解决,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科学的训练的。

教师每学期除了精心准备几个专题语文活动外,平时就应对学生加强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要将语文活动贯穿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做到持之以恒。如每天的课前三分钟演讲,每周的硬笔书法、生活写真(周记)、语海拾贝(读书笔记),每学期的手抄报展评、演讲比赛等活动,要定期开展。平常授课时也要有意识地穿插一些小型的活动,让学生经常性地进行活动,如情景会话、绕口令、猜谜语、成语接龙等。其次要得法于课内。语文是门工具性很强的课程,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律,教师在平时上课就要重视活动方法与技巧的指导和传授,让每位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一些方法,以提高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语文素养。比如“口头表达”方面,平时就要教会学生说话要态度大方、口齿清楚简洁、有条理、连贯严密,要注意语调、语态和语气,要讲究语言美等。

三、课内与课外

语文活动作为教学的一部分,主阵地还在学校,在课堂;但社会是语文的大课堂,生活是语文的源泉,因而语文活动也离不开课外的生活。语文活动可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以课外促进课内。例如,初一上册的语文活动“调查用字的混乱现象”,可以一改以往“黑板上纠正错别字”的做法,把学生带入“社会用字”的大环境,要求学生在自主活动和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对身边能看到的报刊杂志、电视广告、街头宣传标语、广告牌用字等进行甄别,有疑问的字词查字典区分正误并登记在册,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整理编订,最后将《勘误表》交有关部门处理。

有关母亲节的手抄报范文4

一、设计形式灵活多样的作业

学生作业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优质的作业有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利于学生智力和创造才能地开发。在作业设计中,我们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把书面作业作为唯一的形式,不局限于课内的学习内容,去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如把“组词”称为“找朋友”“添枝加叶”;“连线题”美其名曰“碰碰车”“黄金搭档”;小检测叫做”考考你”;口语交际叫做“巧嘴巴会说话”等。在学习《黄山》一课后,我设计的作业:读一读“如此美的黄山,我们进行一次配乐课文朗读”。这一作业的设计不但完成了“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的教学目的,而且在抒情的音乐朗读中,使黄山“四绝”风光尽现,使学生的爱国之情油然而升。学习《寓言两则》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议一议、写一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小组内先互相交流,然后把自己想到的写出来。这个作业的完成,既有助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深化了本课的寓意。如教学《一夜的工作》前,我设计的作业是:查找资料,查一查有关的事迹。安排学生上网或上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教学生字时,我要求学生自制生字卡,卡片形状自己设计,可以是圆形方形的,也可以是水果状、树叶形、物体的、小动物状的。

二、设计变知识为能力的作业

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能够“复制”知识,而是使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上完一课让学生自拟练习题,灵活应用“读”“议”“讲”“练”的方法进行作业,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而且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动手操作为学生作业设计的内容,强调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作业为主导,促使作业从单一的识记向理解运用发展,如学习了《坐井观天》之后,让学生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学生自由结对子,做头饰、搞彩排,展示课上,精彩的表演使师生深深感到:个人为量有限,集体创意无穷。“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业是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收看讲解电视节目,参加社团活动、阅读课外书籍也是学生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鼓励学生走出去,去感受都市美景及人情风俗,感受自然风光、陶冶情操,取消那些大量抄写的作业。这些作业的设计源于教材,和教材紧密相连又高于教材,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三、设计让学生自主发展的作业

设计语文作业,在考虑共性的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个性特征。要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对于学有余力的优良生,教师有意补充一些难度较大的提高题,让他们的能力得到提升,对于学困生,作业难度适当降低,这样会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在作业设计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发展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素质着想,要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作业,作业的形式应灵活多样,与听、说、读、写、演、画、做等训练形式有效相结合,如同样是巩固识字的作业,教师只要求会读会写就行,至于怎样才能会读会写教师不作统一的要求和硬性规定,让学生自主去完成。有了教师对作业的明确要求,有的学生回家后老老实实把生字抄写了几遍,有的请家长给自己听写、改错,只把写错的字写了几遍,有的给生字找形近字、做生字加减法,有的干脆不做,因为他们自认为已经会写了。这样的作业设计让学生的作业负担大大减轻了。自主发展的作业还应当允许学生选择完成作业的方式,把“合作”作为必要的素质来培养。作业可以在与爸爸、妈妈的合作中完成,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完成。

四、设计丰富学生生活的作业

语文本身是生活的一部分,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是生活的积蓄和抒发。通过作业设计,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打开孩子认识世界的窗口,把作业设计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用生活丰富作业。如母亲节来临,布置学生先为母亲做一件事:或制作一张贺卡,或烧一顿饭菜,或搞一次卫生等,再把所做的事写成作文,学生有了实践的过程,有了情感的体验,使得作文教学出现生气勃勃的现象。下雪了,让孩子看雪、玩雪,写一写雪景,画一画雪景,背一背有关雪的诗歌。星期日,让学生自主设计手抄报等。与此同时语文作业的设计还要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用语文的手段,巩固、深化、提高其他学科知识,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比如学习了科学课中《种子的传播方式》一课,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编科学故事《种子旅行记》,这样的作业设计使学生所学的科学知识在写作中得到巩固。

五、设计让全体学生发展的作业

“五根手指伸出来不一样齐”,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原则,采取不同的作业内容,设计出风格各异的作业,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学困生由于一些知识点没有学好,知识缺陷,导致知识的断层,失去学习信心、意志和毅力。根据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基础练习作业。根据学困生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有趣的作业,必然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小竞赛等形式的作业,既能激发学困生的求知欲望,又能培养学困生做作业的兴趣。难度对学困生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如果难度太大,会使他们产生恐惧逃避心理,如果难度太小,学习过程又变得平淡无味,达不到练习的目的和效果。对于学困生的作业设计是不能和一般学生的作业题目一样的,要让他们掌握了课本的基本知识之后,再做有选择拓展题目进行练习,做到课内作业与课后作业相结合。因此作业的设计还要注意层次性,同时还要了解其他各科作业的布置情况,做好调整。从而使学困生自觉地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体验到作业的乐趣,并从中感受到成功。

有关母亲节的手抄报范文5

关键词 新形势 新课标 小学语文 课外作业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要从关心学生的内心需求、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注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增加文化积淀和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等几方面下工夫。在新课标下,语文作业设计应该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向前走。

1新形势下语文专题性课外作业设计的策略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其工具性的学科特性为其提供了诸多与小学阶段其他学科进行整合的机会,如社会、科学、数学、英语等等,语文知识在与它们的具体联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那么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就可以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这一特质,为学生创设许多专题性作业,让学生在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活动中一点点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到了“雷锋月”我们就组织学生进行好人好事的组织与行动,并做记录;到了植树节,我们就组织学生投入到植树的具体行动中,并根据自己的真实体验写出相应的文章。还可以在班级搞专题活动:讲讲自己最关注的新闻;观察大自然中的某种现象,写观察日记;办手抄报等等。笔者以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切实联系这些具体的教学活动,使之变成语文教学的课外作业,不但在形式上使得语文教学的课外作业丰富多彩起来,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当中不自觉地提升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同时对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以及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2新形势下语文趣味性课外作业设计的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当前的许多作业的形式使得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使作业成了学生一项艰苦的劳作,成了学生沉重的负担,学生失去兴趣。部分学生“望业生畏”,甚至有“作业恐惧症”,从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厌学。所以我们在给学生布置语文作业的时候,就应该多动脑筋,让我们的课外作业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作业当中领悟文本内涵,增加学生知识,提升学生内涵。譬如,在学习了《将相和》一文之后,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交流一次有关成语典故的课堂活动,抑或可以举行一个“燕赵成语典故”短剧排演活动等等;在学了《晏子使楚》一课后,学生对身高不足五尺的晏子很敬佩,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去翻翻《晏子春秋》这本书;在学习了《颐和园》一课后,发给学生颐和园空白方位图,请学生独立填写各方位的地点名称。通过画一画、写一写,有效地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总之,教师要根据需要,适时地给学生“换换口味”,以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

3新形势下语文趣味实践性课外作业设计的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此,作为语文教学内容重要之一的作业,也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拘泥于课本知识中。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应当树立开放的语文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学生课外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广泛接触的机会,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让学生收听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了解国家大事;观看动画片,然后为大家讲述故事内容,写下最令自己感动的故事;观察大自然的现象,写观察日记,阅读课外读物,做读书笔记;背诵没有学过的古诗,在班上举办诗歌朗诵会……这样的课外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又使学生感到生活与语文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学会用心观察生活,并将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语文作业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在传统节日端午节来临之际,可以让学生去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查阅资料了解端午节与屈原的关系,搜集、摘抄屈原的诗歌,了解端午节各地有哪些风俗。季节更替和天气阴晴雨雪的现象,一草一木、一禽一兽等都可以成为语文作业资源。四季来临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去大自然感受季节的变化,写一写、画一画自己眼中的大自然。母亲节到了,让学生为自己的妈妈过节日,可以为妈妈献一首歌儿,可以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可以写一首小诗或做一张贺卡给妈妈。教师节,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卡片,或画一幅画写上最喜欢的话,献给自己最敬爱的老师。劳动节到了,让学生做一天的劳动实践,体会劳动的快乐和辛苦。

4结论

小学语文课的课外作业如能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既体现了语文学习的人文性,又构建了开放、鲜活和充满人文气息、富于生命力的语文课程空间。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封闭在书本里,禁锢在屋子里;语文学习走出了校园,走进了日常的生活,从封闭走向开放。学生不仅学习了语言,丰富了词汇,还开拓了视野,学会了倾听、观察,增进了协作意识;而且口语交际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审美情趣等语文素养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有关母亲节的手抄报范文6

本文结合《英语课程标准》中对文化意识的要求,重点挖掘了教材中的语言文化因素,从教学内容、情感教育以及创设文化氛围这三个方面就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意识阐述了自己的看法,通过探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指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同时阐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方法,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小学英语教学,使学生能够准确、得体、流利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

【关键词】文化意识 教学内容 情感教育 文化氛围 培养

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曾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播,这是文化得以生存的力量。"是的,我们的英语教学不仅是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基本技能的过程,更是一个引导他们理解英语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语言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是英语教学内容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教学英语的同时有必要让学生去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不同之处。如英语对话中经常出现的"dear"一词在西方国家用得非常普遍,但在中国这个词一般只用于亲密的朋友或家人之间。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既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又能帮助学生将来在与西方人的交往中保持不卑不亢、大方得体的心态和修养。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中式英语"的出现,才能最终实现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实现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交流。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面对刚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怎样才能在实施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加学生对异国文化的认识呢?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简单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认识:

1 结合教学内容渗入文化意识的培养

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英语课程标准》着重提出了"文化意识"这一新内涵,明确指出"文化意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目标总体描述"和"内容标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内容,并有详细的描述。这表明: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教学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们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以中西方人们见面打招呼为例,我们在吃饭时间碰见熟人经常会用"吃饭了吗?"来打招呼,假如我们在中午吃饭时间见到英国人也这样问:"Did you have the lunch?",他们很可能会以为你要请他们吃午饭呢!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加以说明。

又如在广州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1的课文中出现的句子"Good morning, Miss White!",我在教学时就及时告诉学生:这里的Miss是指女教师,英美国家习惯称老师为"Sir、 Mr或Miss",而teacher是指教师这种职业,一般不做称呼用语。再如,学习到"How old are you?"这个句型时,我就及时告诉学生:在西方国家问年龄特别是问女士年龄时,他们往往会说:"Sorry, it's a secret."。因为西方人认为年龄、收入等属于个人隐私,随意打听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让学生明白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小学英语教学内容是围绕课文中的英语交际活动来展开的,这些内容可以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语言的运用。

如我在教学广州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16 In The Market一课时,根据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能用英语进行购物,于是我就设计了一个场景,让学生模拟在市场购买东西,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相当于市场里不同的摊位,每个摊位都有各自不同的物品,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任意的摊位上购买东西。首先,我请班里一个英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当顾客,示范如何去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一轮英语对话下来,学生们个个都听得很认真,接着都迫不及待地想自己也来亲身体验一番。在学生们一轮又一轮的英语对话中他们真切体会到了西方的文化,如我们去买东西时,售货员通常会直接问顾客想要买什么,而英国人通常会说:"Can I help you?"或"What can I do for you?"。学生们在一个个"真实"的场景中不知不觉地融入到西方的文化氛围之中。

2 在情感教育中结合文化意识的培养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该重视师生情感交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营造宽松、民主的沟通氛围。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把情感教育与文化意识培养结合起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英美传统、文化习俗进行讲述,或是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与所学内容有关的语言文化方面的背景资料相互交流,都可以让学生对英美文化以至于对英语这门学科产生兴趣,从一个侧面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

如,节日文化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笔者则巧借这个话题,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方式。课前,学生自己去寻找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New Year's Day"外,双方还有哪些自己独特的节日以及相关的背景知识,如节日的来历、吉祥物以及节日有关的一些活动等等。学生在寻找和交流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有关的文化内容,并且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学生们在课堂中纷纷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春节、Dragon Boat Festival端午节、Mid-Autumn Festival中秋节等; 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节、Easter复活节、April Fool's Day愚人节、Mother's Day母亲节、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和Christmas Day圣诞节等。

在教学圣诞节一课时,我和学生们一边唱着圣诞歌一边用圣诞树、礼品盒等来装饰教室,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浓浓的圣诞氛围。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们各自介绍他们收集到的有关圣诞的相关知识,然后我结合学生们所讲的内容,通过网络资源再具体介绍学生们感兴趣的和圣诞节有关的西方文化。课室里飘荡着悠扬的圣诞歌声,学生们已经迫不及待地纷纷抢着与扮演"圣诞老人"的我积极对话,与同学交换礼物和圣诞卡片。这样,从收集资料到课堂情景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用真实的情感体验了西方的节日文化,还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我还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堂教学之外,我将圣诞节与我国的春节作比较,鼓励学生找出他们的相同之处:都是家庭团聚的日子,都是庆贺新的一年开始,都会吃新年大餐等等,然后从文化的角度去了解各自的不同之处。谈及赠送礼物时,给学生讲解接受礼物的方式,西方人与中国人在接受礼物时的习惯截然相反: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先是推辞一番,然后再表现出不情愿地接受,接受后也不会当面打开礼物。而在英语文化中,西方人收到礼物一般不会推辞,而是表示感谢,然后当面打开礼物并加以称赞一番。这是由于西方人性情外露、表达感情直接,不当面拆封欣赏礼物是非常不礼貌的。而中国人则恰恰相反,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内敛是一脉相承的。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感受了西方文化,进一步加强了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3 创设文化氛围,开展文化意识的培养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有计划地开发和利用多种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努力创设文化氛围让学生融入到英语国家文化当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我的两点做法是:

3.1 巧设课室环境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我们大多数的课室布置都是对称结构,给人一种严肃气氛。课室前后墙对应挂上一些名人名言,以鼓励学生勤奋学习。而英语国家课室的布置则像个小型展览会,别出心裁。于是我借鉴他们的经验,开设了班级英语角,在班级的英语角建立西方文化集锦,及时张贴和教材内容相关的文化知识:有的是手工英语卡片展览;有的是手工实物布置如toy shop, fruit shop, bedroom等;有的是英语手抄报展等等。通过小小的英语角认识和传递西方文化知识,让学生直面文化,体验文化,感受文化的渗透给学习带来的愉悦。

如在学习和"Christmas"相关的内容时,我通过英语角开设一系列与圣诞文化有关的集锦:有圣诞礼物放在袜子里面――关于圣诞袜的传说;有圣诞美食――教你做香浓美味提子蛋糕;还有圣诞祝福语等等。除此之外,平常我也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来创设教室环境,他们可以张贴英文书法作品、自制英文卡片、英语谚语,也可以展示他们收集的有关英语国家的风景名胜、风俗习惯等资料。当学生对这些丰富多彩、充满浓郁异国色彩的文化了解越多时,他们对英语和英语文化的兴趣也就越浓厚。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

3.2 利用课外环境培养跨文化意识

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延续,相对于有限的课堂学习,课外的学习却是无限的。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充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激发创新思维火花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活动的有效延伸,是英语常规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师应努力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去营造英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能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体验异国的文化氛围。

如每周定时开办英语小广播,让学生们在课外也能够感受到西方文化;在课前或课间播放英语歌曲,让学生在校园里也可以感受浓郁的英语文化氛围,充实它们的课余英语学习。课外布置学生多收集和利用一些有关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获得较为直接的文化知识。只要我们肯用心捕捉周围和英语有关的生活现象,生活中就有取之不尽的锻炼听说能力的时机和场所。如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留意、寻找生活中的英语:看一些符合小学生认知能力的相关英语视频;找街头的英语标语;阅读简短英语读物;编chant等等。只有通过真实生活中的演练,他们才能更好地掌握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令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增加文化底蕴,增强文化交际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

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导入,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对英美文化都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体验,更重要的是我们认识到文化的导入对英语的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教学就好比语言课堂中的一道"营养大餐",它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这些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使我深切地体会到:在向学生教授英语时,将英语与它所承载的文化紧密地结合起来的重要性。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让语言插上"文化"的翅膀,长期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使学生飞得更高,更稳,更远!

【参考文献】

[1] 张会静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跨文化能力的培养》,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5

[2] 朱媛 《小学英语教学也应渗透文化意识》,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9

[3] Harmer,J. 《How to Teach English》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上一篇早安八月

下一篇智能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