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诗歌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李白的诗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李白的诗歌

李白的诗歌范文1

关键词: 李白 诗歌 艺术风格

李白是一位冠绝中国诗坛的千古奇才,被誉为“诗仙”,是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中国古代诗人中最为大众所熟悉和喜爱的诗人。他身受晋代名士陶渊明、阮籍等不为权势所屈,追求本真自由的独立人格的影响,再加上盛唐时期相对宽松的社会氛围,给李白提供了追求个性自由、彰显自我的土壤。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下颇得闻矣”,“十五观奇书,做赋凌相如”,造就了他出类拔萃的才华,使他无比自信,甚至自负。18岁时因兴趣而投师赵蕤门下,身为纵横家的赵蕤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堪称独特,他自编教材《长短经》,其中的知识虽芜杂,却显得鲜活、独到,师生二人以相互问答、共同切磋为教学方式,这既利于调动李白的思维活力,又有助于培养李白的独立意识和自我精神,使李白形成了不依附于任何势力,不屑成为附庸的独立人格。李白一生虽希望“济苍生”、“安社稷”,但对于取得富贵利禄的附加条件始终坚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文人气节。

秦牧《在艺海拾贝·鲜花百态和艺术风格》中指出:“一个作家的生活道路、思想、感情、个性、选择的题材,运用文学语言的习惯和特色,生活知识积累的广度和深度……这一切总汇起来构成他的风格。”

李白一生虽不以功名显,但在文学上,尤其是诗歌方面取得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辉煌成就,他的诗篇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而他诗歌中表现出的艺术风格完美诠释了他的人性光辉。

一、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

诗人发自肺腑的真情,使读者内心激荡不已,“遂觉诗人之言,字字为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言”(《清真先生遗事》)。

1.对人生无比热爱。李白诗中洋溢着童真的情趣,如“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生活如馥郁的浓酒使诗人心醉,诗人的这种乐观精神足以使他超越和战胜忧患意识,达到“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的旷达境界。率真的李白在人生得意时更是毫不掩饰“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人生之路向来多艰,而又转瞬即逝,何必辜负这美好时光。对时间的紧迫感,纠结于李白的血液里,深入骨髓,直抵心灵,他举杯痛饮是珍惜、是热爱,是为留住美好时光所表述的一种自然和高贵的深情。诗人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也充满热爱之情。“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骑着白鹿游山玩水,与神仙一起游玩,快乐无比。

2.对友情真挚。“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沙丘城下寄杜甫》),更有对已故贺知章的追忆,“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对酒忆贺监》),物是人非,内心深感凄凉。

3.对权贵蔑视,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李白的反权贵思想意识,随着生活实践的丰富而自觉和成熟起来的。早期主要表现为“不屈己,不干人”、“平交王侯”的平等意识,如“昔在长安醉花柳,王侯士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流夜郎赠辛判官》)。随着对高层权力集团了解的加深,最终发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甚至借古讽今,对玄宗本人提出了尖锐的斥责,如《古风》第五十一首、《登高丘望远海》等诗。任华说李白“数十年为客,未尝一日低颜色”(《杂言寄李白》),这种在权贵面前毫不屈服,为维护自我尊严而勇于反抗的意识,是魏晋以来重视个人价值和重气骨传统的重要内容。

总之,李白诗中无论是对人生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还是对权贵的藐视,都能深刻地感受到李白发自内心的情感,把率性自然、人格独立、重视友情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读者阅读他的诗有一种畅快淋漓之感,或随李白对人生感悟,或随李白思念追忆挚友,或随李白藐视权贵的坦率而钦佩不已。李白诗歌以其真情实感激荡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

二、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诗人所描绘的景物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从而鲜明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如身临其境。李白在描写山川景物时多用整齐的五言、七言、九言,抒发强烈感情时则多用长短句。

《渡荆门送别》中诗人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山峦从作者眼中一点一点地消失,奔腾的水从山峦中奔向江河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想象瑰丽,写得逼真如画,使读者有如置身在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之中。

《望庐山瀑布》中诗人描写的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自然使人联想到好像银河从天而降,显示出李白写景诗那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灵之感,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诗人运用夸张手法,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卷;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万壑雷鸣的音响,组合起来的动感画面,这一切产生了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人读之便感山势高危而望而生畏,山川险要而惊心动魄。

总之,李白擅长利用瑰奇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动态的观感,向读者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读其诗仿佛把读者带入其景之中,流连忘返。

三、其文辞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

文学语言讲究浑然天成,不假雕琢,似初发芙蓉,如行云流水,“极练不如不炼,出色而本色,人籁悉归天籁”,达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境界。

《静夜思》诗人以明白如话的语言描绘出了月静醉人的秋夜意境,以清新朴素的语言抒写了丰富深刻的内容。“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对自己是何等自信又勇敢,如此坦率的语言表达,唯李白也。

海德格尔在论及诗人与诗歌时说:“诗人愈诗性其言说就愈自由,对本能预见之物愈能敞开而从容。”

《梦游天姥吟留别》语言流利自然,不事雕琢。全诗以七言为主,杂用了四言、五言、六言和九言的句子,灵活多样的句式利于诗人表达奔放的思想感情。诗中有时用了一些很普通的字眼,但有极强的表现力。例如,“天姥连天向天横”,“对此欲倒东南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等。这些语句的表现力与诗的意境浑然一体,毫无雕琢之感,于平淡之中有震撼心灵之意。

林庚先生评价李白的诗是最天真的,其风格达于惊人的淳朴,这就是说李白诗歌的语言自然朴素,吟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正如李白诗歌《草书歌行》中的“古来万事贵天生”,是他诗歌语言的毕生追求。

综上所述,李白这位继屈原之后的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以其独特的成长经历,外儒内道的矛盾性格,在诗歌方面的天才造诣,给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诗中所表现出的艺术风格更是令人叹为观止,真挚直率的情感表达,“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想象力,“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自然、清新”,“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语言特点,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巅峰地位。

参考文献:

[1]陈燕华.李白与李白诗歌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7(7):59.

[2]何念龙.中国文学史上的特异景观—“李白文化现象”阐释.人文杂志,2002(4):85-90.

[3]孙沛东.李白精神和个人悲剧[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4):228-230.

[4]陈静.李白七绝艺术风格论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2,12(1):21-25.

李白的诗歌范文2

我国文学史上许多杰出的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令人一见难忘的艺术风格。就一位作家在当时所引起的轰动效果而言,李白的震慑力无人能及。杜甫称赞他:“笔落惊风雨,飘然思不群。”王安石用李白的两句诗比李诗的风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严羽说他“飘逸”,苏轼说他“飘逸绝尘”,苏辙说他“骏发豪放”,现代有人说他“飘逸、奔放、雄奇、壮丽”……李白的诗歌无论是山水诗、闺怨诗或是边塞诗,都写得很精彩,他以自己天才的艺术创造力,形成了飘逸、豪放、雄壮的艺术风格,开拓了诗歌的艺术境界,丰富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在中国诗歌史上,他的作品艺术个性是独一无二的。

一、鲜明的个性,时代的强音

李白是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具有洒脱不羁的气质、傲岸不屈的性格;又是一个热情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不是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诗人,相反,他似乎什么都关心,很多生活他都体验过,他的诗歌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发出的时代的强音。他的诗歌部分是抒情诗,在这些诗中,诗人不是冷静地表现生活,而是侧重抒发强烈的、鲜明的独创性。他在批判政治黑暗时,愤怒地斥责“夷羊满中野,菉葹盈高门”(《古风》其五十一);在批判安史之乱时,他又沉痛地呼喊:“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表达了他强烈的愤怒。他在书写理想时总是十分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长风破浪会有时”(《行路难》其一);在表达追求自由的心情时更是十分狂放:“何时腾风云,搏击串所能?”(《赠新平沙年》)“大鹏一旦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都表现出一种豪放不羁、傲岸不屈的精神。

上述种种炽热感情的抒发,使李白诗歌具有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表现出鲜明的傲岸不屈的个性特征,体现了李白诗歌“壮浪纵恣,摆去拘束”(元稹语)、以气夺人的特色。李白正因为如此,他的情感的宣泄,从不顾及理性的规范,不是掩抑收敛,而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任凭激情随着笔端流淌。

二、丰富的想象,豪迈的情怀

李白诗歌还善于运用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来描写形象、抒发感情。他有时借助梦境仙界,捕捉超现实的意象,创造出美丽的理想世界,抒写自己鄙弃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借助梦境描写了天鸡高唱、海日升空、熊咆龙吟、霓衣风马等现实意象,渲染了仙界的瑰丽和美好,映衬了现实的污浊和黑暗,表现了崇高的理想。有的诗他借助神话传说驰骋想象,大胆夸张,贯以奔放的气势,描写雄伟神奇的山川形象,寄托自己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蜀道难》就是这样的诗篇,这首诗一开头就融汇历史传说和远古神话于一炉,运用夸张手法,着力渲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雄放基调,接着突出描写蜀道的艰难险阻:“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破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诗中“六龙回日”的神话,黄鹤难飞的夸张,“扪参历井”的想象,多种手法跌互使用,融为一体,层层渲染山势高危,层层映衬蜀道艰险,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气势雄伟的蜀道山水图,寄托了诗人对壮丽河山的赞叹之情和对现实政治的某种隐忧。运用大胆的夸张、新奇的比喻以及拟人的手法,也是李白抒写炽热感情所常见的艺术手法。有时既用夸张又用比喻,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其十五)、“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都是夸张、比喻的名句。有时他又把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结合起来,写自己强烈的心潮激荡:“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京》),把思念长安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神奇别致而又形象贴切;“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寄东鲁二稚子》),思念子女的骨肉之情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所寄》),愁心可寄,已是大胆的夸张,寄予明月,更是奇特的想象,对友人的思念便在诗中得到了最好的表达。

三、澎湃的激情,浪漫主义风格

李白的诗歌范文3

【关键词】比较;风格;语言

职业中学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古代诗词欣赏第13课安排了《李白诗二首》,第14课安排了《杜甫诗二首》,通过这两课的学习,目的是了解李白的诗歌特点。把李白杜甫放在一起比较教学,我的老师没做过,教材没有安排,我在教学李白和杜甫诗后专门进行比较是认为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了解李白杜甫的特点,掌握他们的特c,提高同学们文学鉴赏能力。

《李白诗二首》选的是《将进酒》,(752年),《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一是宴饮游乐,一是饯别抒怀,表现了李白豪放性格,语言清新自然,极尽夸张之词,写出了他与众不同之处;《杜甫诗二首》选的是《登高》(767年)和《客至》(761年),一是感受年老失意,一是宴请朋友,一悲一喜,反映了作者两种环境下的不同感受,下面是我给学生的一个李白杜甫对照表:

根据这个表,我进行了比较教学,让同学们从诗的形式,诗的语言,诗的风格这些方面,掌握李白和杜甫的特点,从而学习他们的人格,学习他们的思考。

一、李白乐府诗和杜甫格律诗的比较

李白很重视向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学习,《将进酒》就是最好的证明,这首诗的“句子长短参差”,有十字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有七字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有三字的“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出现了四字句“弃我去者”,“乱我心者”,纵观李白的诗,他把乐府旧题所有的都写了一遍,足见他对乐府诗体的喜爱或研究的深度,我认为李白之所以喜欢乐府诗的原因是为了更好的抒情;杜甫诗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为主,他的诗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是唐朝律诗的标志,从《客至》和《登高》来看,句子整齐,对仗工整,平仄严谨,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叙事,非常清晰。从抒情看,乐府诗为李白提供好了很好的方式,他的“悲”用“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他的“愁”用“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他的“忧”用“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杜甫的诗在于生活写实,他也有“愁”“万里悲秋常作客”,他的“贫穷”,“潦倒新停浊酒杯”,“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李白杜甫选择不同的诗歌形式与他们的心境与处境有很大的关系,这也是他们的诗成功之处。在文学史上有其重要地位的原因。

二、李白的豪放风格与杜甫沉郁风格的比较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他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发展出自己独到的风格。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杜甫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任务的沉重责任忠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杜甫“没饭不忘君”,艺术风格沉郁顿挫。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

李白被称为“诗仙”,就表现了他的风格,他的诗“洋溢者豪情逸兴,情极悲愤狂放,语极豪纵飞扬”,“全诗如歌如诉,情感起伏张落,韵味深长”(摘自课文导读),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既有重阳登高孑然一身的孤寂之悲,又有哀颓失意、愁苦潦倒的不幸之叹,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流露出一种闲适恬淡的情怀”(摘自课文导读),对李白诗我要同学们抄录“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复还来”,“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对杜甫的诗我要同学们抄录“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李白的直抒胸臆与杜甫的借景抒情很好的表现了他们豪放与沉郁的风格,这要反复诵读加以体会才行。

三、李白清新的语言与杜甫深沉语言的比较

李白的诗我们读后感到色彩明快,语言清新,感情抒发一泄到底,杜甫的诗我读后心情沉重,如亲临其境,语意未竟。写“吃”,李白是“烹羊宰牛且为乐”,“钟鼓馔玉不足贵”,杜甫是“潦倒新停浊酒杯”,“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写“悲”,李白是“悲白发”,杜甫是“悲秋”;写“愁”,李白是“与尔同销万古愁”,“举杯消愁愁更愁”,杜甫是“艰难苦恨繁霜鬓”,“花径不曾缘客扫”。从语气上看,李白慷慨激扬“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杜甫是沉重忧伤,“百年多病独登台”“潦倒新停浊酒杯”“樽酒家贫只旧醅”,通过这些比较,让学生体会李白杜甫的语言特色和他们的内外有别的表现。

四、李白杜甫的艺术成就的学习掌握

李白杜甫是唐朝最伟大的两个作家,他们的艺术成就已被历史所公认,我们职业中学选了他俩的诗,主要是从古代诗词欣赏这个角度进行的,如果就以《李白诗二首》和《杜甫诗二首》来评他们的艺术成就有以点带面之嫌,因而我们在进行他们的比较教学时既要让同学们了解他们的特点,又要在比较中认识他们的不同之处,李白诗能让人联想让人振奋,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朝如青丝暮成雪”,如“会须一饮三百杯”,如“天生我材必有用”,“举杯消愁愁更愁”等。杜甫的诗让人沉思,让人伤感,如“无边落木萧萧下”,如“万里悲秋常作客”,如“樽酒家贫只旧醅”等。他们把所见写得如此生动,把所感写得如此深刻,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典范,提供了学习的样式,什么是艺术,让人过目不忘,让人心中有感,这就是艺术的力量。

比较李白杜甫的诗,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启迪心灵,提高审美情趣,培养诗性智慧”(单元提示)。比较李白杜甫的诗,不是要争一争李白杜甫的优劣,没有作者只有优点没有不足,但要防止出现以评作者不足来否定作者现象(如李白消极思想,杜甫过分的家贫真不真实等),我们要有一个共同点:李白杜甫是伟大的,李白杜甫的作品是中国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李白的诗歌范文4

关键词: 李白诗歌 艺术特色 浪漫主义手法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文学天才。李白以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李白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杜甫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确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特色。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统一。

与其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手法相联系,李白诗歌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景象。李诗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于风景秀美的祖国山河的描绘与歌颂。他走过很多地方,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观奇遍诸岳”;他对祖国的壮丽山河无比热爱,他善于用艺术的笔触来表现那些美丽的景物,以引起读者的想象和喜爱,那些诗篇读起来都非常动人。他所喜爱的自然景色也并不是那种引导人远离现实栖遁山林的悠闲静谧的“图案”,而是那种像“峥嵘崔嵬”的蜀道,“势拔五岳”的天姥山,“登高壮丽”的庐山,等等,他喜欢那种雄伟壮丽,令诗人胸襟开朗的广阔的景色。他说:“李太白周览四海名山大川,……故其为诗疏宕有奇气。”自然景色的壮丽也影响了他的诗歌特色的形成。例如下面的一首《望庐山瀑布》(其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他用单纯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写出了壮美的自然景色,“银河”的比喻也是非常新鲜具体。坡称赞这首诗:“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这首诗的确是将飞流直下的瀑布的景象生动地呈现出来了。

李白写过很多描写自然景物的诗,这些诗都是富有那些景物本身的具体色彩的,这就要求作者不仅把握他所描写对象的具体特点,而且用动人的形象和诗的语言来加以表现。在表现手法上,他也是多样的,并不重复的。例如另外一首写庐山瀑布的诗,《望庐山瀑布》(其一):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前面一首是远望景象,写出了在阳光下面,满山烟雾,瀑布直下的壮观。这一首却是登峰近看,对于水流的急湍更容易领会了;从近处举首仰观,瀑布显得尤其壮伟。

他也常用一种夸张的手法来形容所写的景象,例如《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这和我们所熟知的“白发三千丈”,“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等诗句一样,都是属于一种夸张的表现。这种写法可以使他所写的对象非常突出,特别在写雄伟壮丽的自然景物时,可以使景物有开阖动荡的效果。这种夸张的写法又常常和他的丰富的想象联结起来,有时还运用一些神话传说,这就形成了一种“壮浪纵恣”的多彩的笔锋,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这是构成他诗篇的一种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因素。

他还常常把描写的对象加以“人格化”,赋予感情的机能。例如他的名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不只人在看山,敬亭山也在不厌地看人了。此外,如“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都是这类例子。创作中,他没有把自然景物只当做描写或刻画的对象,而是把丰富的想象和诚挚的感情结合起来,读来就更富于感染的力量。沈德潜评价时说:“太白落想天外,局自变生,大江无风,涛浪自涌,白云舒卷,从风变灭。”这是形容李白诗的豪放飘逸的风格的。这种风格的形成当然和他的思想性格,遭遇经历都有极密切的关系,但他把诗中所要表现的内容也赋予了与之相应的优美的语言和结构,丰富的想象和动人的形象,这就使他的诗在艺术上也达到了高度的成功,具有感人的力量。

除了对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象的描绘与歌颂外,李白的诗中表现最多的是一种对于自由和摆脱社会羁绊的渴求,一种对满足与既成秩序的庸俗人们的藐视和一种对于有才能的人在社会上的得不到应有尊重的愤慨。这些思想常常借饮酒高歌的行为或游侠求仙的向往表现出来,而且这种表现常常是非常强烈的。《怀仙诗》说:“尧舜之事不足惊,自余器器直可轻。巨鳖莫载三山去,我欲蓬莱顶上行。”他看不惯世间的庸俗和污浊,因此才以神仙为寄托。“吁咄哉!仆书室坐愁亦已久矣!每思欲遐登蓬莱,极目四海,手弄白日,顶摩青穹,挥斥幽愤,不可得也。”这说明他有忧愁,而求仙的目的正是为了“挥斥幽愤”。

但神仙毕竟是一种幻想的存在,并不能解脱他日常生活中的忧愁和愤懑。“求仙殊恍惚,未若醉中真”,“贤圣既以饮,何必求神仙”。求仙只给他一种对于理想生活的期望,而饮酒则可以直接寄托他的傲岸情绪,使他得到一种豪纵的。李白是一个豪放的人,他不愿意沉浸在忧思中,于是一方面饮酒行乐,慷慨怀古,叹息人事的无常,为自己解怀,一方面他仍有高度的自信,像他自己所说的:“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也同时说明了李白的饮酒行乐并不完全是一种颓废享乐的态度。他的“忧思”中当然含有他个人的成分在内,但也绝不是专为自己而发的;他看不惯那种是非贤愚不分的昏暗的现实。在诗中,他对当时的社会有如下的描述:“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嫫母衣锦,西施负薪。”《古风》第五十首也说:“流俗多错误,岂知玉与氓!”对这种是非颠倒、善恶不分的社会现实,他感到实在无法容忍,这就是他忧思的主要内容。他虽然想“济苍生”,但在当时来讲只能是空话,于是就更沉湎于酒了。他的思想也是不断发展的,经过长期现实生活的磨炼,他对当时的政治和社会认识得比较清楚了,这种精神明显地表现在他的创作上面。因此,我认为,李白诗虽然在风格和表现方法上都是富有浪漫主义精神的,但因为他根本上是从现实出发,所以也鲜明地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现实的面貌。可以说,他的作品给我们提供了古典作品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很好典范。

在创作的过程中,诗人的感情往往如喷涌而出的洪流,不可遏止地滔滔奔泻,其间裹挟着强大的力量。因此,在诗体的选择上,他较少运用多有限制的律诗,而偏爱便于纵横驰骋、随意抒写的以乐府歌行体为主的古诗,尤其是七言歌行。而且,这一类诗体在李白那里,比前人更为放纵自由。例如《蜀道难》大量运用长短不齐的杂言,劈头就用了独特的句式:“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接下去忽而五言,忽而七言,时而短至三四字,时而又长至十几字,如:“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在句式的屈伸变化中把诗人的激情一步步推向。明朝胡应麟《诗菽》说:“古诗窘于格调,近体束于声律,惟歌行大小短长,错综阖辟,素无定体,故极能发人才思。”可以解释为什么李白喜爱写乐府歌行。他是一个性格豪放的人,他不能容忍诗歌形式给予内容表达的任何约束,他对诗歌的见解和主张是这样,他的诗歌创作也是这样,这就形成了他诗篇中的那种“清水出芙蓉”的自然单纯的风格。

这种自然单纯的风格,与他所用语言的朴素平易是分不开的,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修饰的诗,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反映出其不肯苟同于世俗的高洁人格。

如《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像这种明白如话的句子,在他的诗中是很多的。这也是构成他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李白诗中也有许多运用典故和比较难懂的地方。他吸收了自诗经以来的古典作品的营养,从而构成了他艺术特色的有机部分。

李白的诗歌范文5

一、李白乐府诗创作的时代背景、艺术特点、风格转变及取得的成就

文学的演进总是伴随着新的历史条件,李白生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繁荣昌盛的盛唐时期,政治开明,思想比较开放,社会秩序稳定,人口增加,经济繁荣,各族间联系密切,是唐代社会上升的最高峰,也是中国整个封建时代健康发展的最。生活于这样环境和条件中的知识分子,大多具有积极进取、追求功名、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因此,对个性解放的热烈追求,大胆的批判精神和昂扬进取劲头就成了盛唐诗歌的重要特征,亦有人称之为“盛唐气象”。由于大一统帝国的巩固与经济的日趋繁荣,生活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文学的生机也被这种新的生活之风所触动。百花齐放的盛唐,同时也是文化领域各种文学艺术样式,特别是诗歌,从内容到形式体制发生变化的时代。文学艺术不仅继承了前人所有的成就,而且超越前人的境界,更上一层楼,乐府也处于这一发展变化之中。

当我们阅读了《诗经》《离骚》、汉魏乐府、六朝民歌,又读了杜甫、元结以及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前后比较,发现李白正处于这一变化的激流之中。他继承了前代人的一切优良传统,而又为后来新乐府的创作作了充分的准备。李白的乐府已不同于旧的乐府了。

李白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居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他的诗作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优美的典型形象,长久地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杜甫曾称赞李白诗作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诗的成就所以这般高,是同他向民歌学习,特别是创造性地继承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分不开的。

郁贤皓在《李白选集序》中说道:“李白诗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他的乐府诗,其现存乐府诗一百四十九首。他沿用乐府旧题,在传统规定内加以变化。他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扩大题材,改换主题,恰恰相反,他是在继承前人创作总体性格的基础上,沿着原来的主题、形象、气氛、韵律向前发展,即在同一方向上把这题目写深、写透、写彻底,发挥到淋漓尽致,无以复加的境地,从而使后来的人难以为继。”

二、李白――新乐府的开创者

新乐府是指唐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宋代郭茂倩指出:“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乐府诗集》)明代胡震亨说:“乐府内又有往题新题之别。往题者,汉魏以下,陈隋以上乐府古题,唐人所拟作也。新题者,古乐府所无,唐人新制为乐府题者也。”概括的说,唐代以前的乐府诗就是旧乐府诗,唐以后诗人自立新题写的乐府诗就是新乐府诗。

新题乐府的开创者是杜甫还是李白,一直是文艺界争论的话题之一,在我看来新题乐府的开创者实为李白。首先,杜甫确实是创作新题乐府诗的先驱之一,其最早的新题乐府《兵车行》写于天宝十载,安史之乱中还写有《哀江头》《悲陈陶》《悲青坂》等,均收入《乐府诗集》。但有名的“三吏”、“三别”却未收入,令人费解。即便加上“三吏”、“三别”,也不过十余首。比起李白来,不仅创作时间上迟了一步,而且作品数量上也少得多。李白最早的新题乐府诗《峨眉山月歌》作于开元十二年,因它的平仄不符合七绝的要求,所以李白才将此诗诗题名为“歌”,显然他是作乐府新题处理的。第二年即作《荆州歌》《横江词》(六首)《东山吟》《白毫子歌》,开元二十二年作《襄阳歌》《元丹丘歌》《江夏行》《江上吟》等,此后,新题乐府的创作一发而不可收,势头之盛,在当时是无与伦比的,他的五十三首新题乐府诗有力地说明李白是唐代新题乐府诗的开创者。而杜甫的新题乐府诗是在李白的影响下才出现的,开创之功不在杜甫。

三、李白创作乐府的动因

格律诗早在初唐时期就已成熟,在盛唐时期更因为行卷和女乐传唱等因素蔚为大观,而身当其时的李白为什么偏爱创作乐府诗歌,并作了如此之多,主要有三个方面因素。其一,源于李白的“大雅观”和诗歌复古思想,因其诗歌复古倾向,使他偏重于创制乐府诗歌。其二,与其多才多艺、唱制娴熟有直接的关系,多才多艺给了他的创制乐府诗歌以极大的便利,于是乐此不疲。其三,李白创作乐府诗歌的动因,不能排除其借女乐自娱和扬名的因素,在李白这类乐府诗歌里塑造了一系列追求爱情、敢爱敢恨、或受礼教摧残的女性形象。

除以上三个方面因素外,当然也不能排除乐府诗歌本身的形式优长对诗人的吸引力。乐府杂言歌词在章法、句式上参差错落,不拘一格,其形式既扬《诗》《骚》之长,又弃其弊。

四、李白对乐府诗歌的继承

汉魏六朝是乐府诗创作的高峰时期,作者多、作品多,然而散佚也多,有待加工的也多,这个任务应当说历史地落在唐代诗人身上,可惜唐代诗人大多专注于创作,忽视了对历代乐府的收集整理,只有李白对传统的乐府旧题作了大量的加工整理与挖掘创新的工作。李白对传统乐府旧题的挖掘整理可分为五个方面。

(一)对乐府旧辞的语言加以修改锻炼,以达到凿璞为玉的功效。

例如李白对《独漉篇》的改编。原作语言精练,但是过于朴实粗糙,有些语句语意不明,特别是最后两节不连贯,李白将“报父冤”改为“雪国耻”,以“鹏搏九天”收尾,浩气磅礴,实为点睛之笔。

(二)将文不对题的乐府旧辞尽力根据史料依题立义。如《幽州胡马客歌》古辞写“剿儿常苦贫”,又写“男女共燕游”,既不统一,也不很切题。李白作新辞极力描绘边塞士卒的豪迈气概:“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笑拂双只箭,万人不可干。弯弓若转月,白雁落云端,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这才真正挖掘出了这一乐府旧题的本义。

(三)有些乐府旧题无古辞,或者由于年深月久,词已亡佚,李白根据旧题所流传的故事加以增补。如《梁甫吟》本无古辞,《三国志》所谓“诸葛亮好为《梁甫吟》”,正好说明《梁甫吟》不起自诸葛亮。郭茂倩的《乐府解题》也解不出《梁甫吟》的本义。只是猜测地说:“梁甫,山名,在泰山下。《梁甫吟》,盖言人死葬此山,亦葬歌也。”这显然不得要领,诸葛亮隐居隆中怎么好唱葬歌呢?张衡《四愁诗》云:“我之所爱在泰山,欲往从之梁甫艰。”显然有奸臣当道,难近君侧之意,《梁甫吟》当是隐士之歌。李白的《梁甫吟》正是从这一角度生发题意:“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李白的新作,显然有拨乱反正之意。

(四)有些乐府旧题的古辞,立意实在欠佳,不足以垂示后人,所以李白要另铸新辞。例如梁朝王筠的《游侠篇》,竟有“侠客趋名利,剑气坐相矜”这种诋毁侠客的句子,这当然是李白所不能容忍的。司马迁的《游侠列传》对侠客的评价很高:“已诺必诚,不爱其躯”,“不矜其能,羞伐其德”。所以李白的《侠客行》重新塑造了一个“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的豪侠形象,可谓郑重地为乐府歌词中的侠客形象正了名,纠正了旧题乐府的失误。

(五)有些乐府旧题立义本佳,具有独立的美学价值和讽谕意义。可是后人尤其南朝诗人的拟作,往往偏离原义,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本辞的价值和意义。于是,李白便努力以自己的创作重新阐释本义。

李白以振兴乐府为己任,发掘,加工整理乐府旧题,继承了前人的一切良好传统,他的歌行和他的乐府,虽体制不同,实互相融会。这固然是李白创作上的特色,但也有历史上的渊源和前人创作的根据。《诗经》虽不以乐府名,实为周之乐府。李白在《古风》第一首中提到“大雅久不做,吾衰竟谁陈”?就是宣誓他要继承《诗经》的传统,主要是继承诗的现实主义传统和比兴手法。

李白在盛唐时代精神的哺育下,养成了一种感情奔放,乐观激愤,兴奋超越抑制的心理特征;他的理想,他的苦闷,他的忧伤,都具有当时思想解放浓厚的时代特色――狂放的理想主义。

乐府的变化,不是孤独的或者偶然的现象,也不单纯是作家个人主管的愿望,而是和一定的时代文风和乐府本身流传变化的规律相联系的。乐府古调陈陈相因,传到盛唐时期,老化到再也不能按原板眼歌唱了,不得不为新起的绝句小诗所代替,其后又不得不为词所代替。从杜甫到元稹所写的新乐府,论其内容可谓“缘事而发”,但能唱者绝少。李白处于盛唐,在整个文化领域(诗歌、散文、绘画、雕塑、音乐、书法等)发生剧烈变化而臻于成熟的潮流中,他在乐府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与其说他是旧乐府的终结者,不如说他是新乐府的催化者。

参考文献:

[1]杜晓勤.《二十世纪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国学网

[2]朱继琢.《谈唐代新乐府的几个问题》.《广东民族学院学报》,1988,(02)

[3]卢燕平.《李白乐府诗歌创作成因》.国学网

[4]郁贤皓.《论李白乐府的特质》.李白学刊

[5]晓旭.《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乐府诗之艺术美摭拾》.中国文学网

[6]王立增.《李白乐府诗研究综述》.《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3,(2)

[7]杨立群.《论李白乐府诗的历史内容》.《榆林学院学报》2007,(3)

[8]雷乔.《李白乐府诗复变关系之再考察》.《第二届乐府与歌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

[9]叶祥虎.《读解李白乐府诗歌》.《大家》.2009,(12)

李白的诗歌范文6

绥阳县城南小学五(2)班:张银银

指导老师:欧 智

有人说,我们2000后是弱不禁风的宠儿;还有人说,我们2000后是胸无大志只知整天贪耍的顽童;甚至还有人预测说,我们2000后是未来的啃老族。每当听到这样的闲言碎语 ,我心里愤愤不平。我想高声反击:“这是偏见,是片面认识!”

天真、活泼、好动,喜欢玩耍, 是我们儿童的天性,叔叔阿姨们绝不可一叶障目。就拿我来说吧,我是一个在长辈面前表现腼腆,在课堂上又带几分羞涩的小女孩,在课间十分钟,我又显得非常活跃,教室里常有我甜蜜的歌声,欢快得像只白灵;操场上有我轻盈的舞姿,翩翩起舞像只蝴蝶;走廊上有我打闹追逐嬉戏的顽皮身影。如果单从外表看,我是个“不务正业”的同学。可是,我们的同学、老师了解我—— 我的学习态度,学习精神,学习成绩给了他们美的印象,因此,他们称我是一只有理想而快乐的小白鸽。

是的,我是一只小白鸽,一切显得稚嫩。

朋友,你可别抱着无色的相机, 捕捉我那瞬间的阴影。我的翅膀今天虽然柔嫩,但我幼小的心却非常广阔,我心里有着许多远大的理想。我要练就一双飞翔万里的硬翅,翱翔蓝天,搏击风云。

我除了搞好学习强健体质,我也时常关心国家大事。我常漫步操场与走廊,或静坐教室思考:不能只看到今天祖国的腾飞,家乡的飞跑,山河的锦绣,乡亲的富有;还要看到,今日世界,风云变幻,硝烟弥漫。每当我浸入这样的思考,心中的理想油然而生,我要学好数学,练好体魄,长大后当一名女飞行员,驾驶着“雄鹰”,护航祖国的神圣领空,别让“老美”、“小日本"再称王霸道。我要学好语文,充实头脑,长大后当一名山村女教师,也像我的老师们那样,把我的爱奉献给可爱的孩子,使他们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我要学好外语,长大后做一只和平的信鸽,把我们美好的愿望——友谊、和平传送。

我的理想无限美好,我的憧憬灿烂阳光。

要实现我的理想,我知道路曲折而艰难,不可能一帆风顺。为此,我作好了准备:刻苦,达成我的教师梦;努力,达成我的飞行梦;奋进, 达成我的和平使者梦。

我是一只放眼未来的小白鸽,在放飞修行的道上,面对艰辛,我树立自信;面对困难,我鼓起勇气;面对坎坷,我想方踏平,始终保持一种旺盛的精神和锐志。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上一篇选修课论文

下一篇小猫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