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

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范文1

关键词: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114-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学校的必修课。我校在七、八、九三个年级都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任课教师,必然要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承担起指导的责任。通过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我自己也受益匪浅,现将自己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和感受以及前辈教师教授给我的经验和方法进行一下总结。

要完成一份有价值的研究性学习报告,主要应做好两个“发挥”:一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研究性学习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对课题进行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学生运用教材结合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按自己的兴趣寻找课题的切入点,采用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各种手段收集资料,在研究过程中积极思考、自由发表见解,然后对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寻找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设想、方法和措施,这一切无不渗透着学生的辛勤劳动和积极思考,是学生主体性作用的生动体现。虽然有时最后的研究结果可能是稚嫩可笑的,但这并不重要,因为学生通过研究、通过自身的实践,知道了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快乐,知道了收集资料的各种渠道和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与他人、与社会的交往、合作中,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交往的能力。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简单概括起来我认为要做好四个“重视”。

1、重视学生的自主性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以学生自主性探索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一门新型课程。主动性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我们的做法是:(1)研究性学习小组由学生自愿组合,小组内部自主选出小组长。(2)研究课题由小组自主确定,指导老师可以提供一些课题范例,但课题的决定权在小组成员手中。这样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3)学生自主确定研究方案,指导老师可以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介绍制定方案的办法和格式等。但整个方案的确定应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不能代办。(4)研究过程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研究小组成员既分工又协作地自主进行。也就是说无论是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还是实地调查访谈,试验等,都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这样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搜索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协调能力等得到锻炼。(5)研究报告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对学生研究报告的格式提出要求,但报告形式设计、编辑打印等均由学生自己制作。

2、重视研究的全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探索精神以及科学态度与方法。而这些都是在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就要求我们特别重视研究过程。为了促使学生进行实实在在的研究,我们强调研究小组搜集的每一份资料对数据要进行统计分析。都要注明来源(如是哪位作者、那本书、那一页,若是网上资料,则要注明网址)。访谈记录要注明被访人姓名、身份及访谈时间。问卷调查要对被问者按性别、年龄、职业等进行分类。实验要有详细的现象、数据纪录。对原始数据要进行统计分析。要有图片说明。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我们鼓励学生研究身边的问题,选择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例如,我校这次获奖的几篇研究性学习报告:《网络与中学生的成长》、《白色污染的危害与防治》、《公交车上的纷争》等,都是学生根据教材内容,针对我们身边的一些问题提出展开的。

4、重视创新与合作

创新与合作精神是知识经济时代优秀人才的必备品质。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合作就不能成就大事。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为了鼓励学生创新,我们提倡学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倡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研究方法的指导者

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并非不要老师的指导。须知学生并不是天生就会做研究的。在研究课题之前,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类比法、案例分析法、社会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教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多样的研究方法,还要让他们学会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课题采用不同的研究途径。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指导作用,使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始终能沿着一条正确的路径自主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活动,既不脱离社会的客观需要,又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2、研究条件的提供者

指导老师要尽力为学生提供研究性学习所必要的条件。比如联系调研单位,访谈的对象,提供试验场所,试验用品等。在实地调查时,有些人认为学生到校外搞调查是“不务正业”。这时带队老师要做一些解释工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有时让学生亲身体验研究的艰辛,通过团结协作共同克服困难,能够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

3、研究过程的督导者

指导老师对同学们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要起到鼓励,督促的作用。关键是督促她们按研究方案落实各项工作,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因此当学生们遇到困难或阻扰,一定要及时鼓励、增强他们探索的信心和毅力。

4、研究结果的评价者

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范文2

关键词: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

现行的高中生物教材对于实验教学这一块,较以往的老教材相比有了重大的突破。根本就在于增加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项目。比如“媒体针对生物科学技术的报道”、“被子植物花粉管的观察探析”、“人类的遗传病探析”等等贴近实际生活的教学版块,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有效地打破了传统生物教学死板单一的模式,对于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的作用。

一、学习内容的选择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基于一定的总体原则指导下的,具体可以分为五项基本原则:

(一)需要性原则

对于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上,首先要遵守需要性原则。一切研究开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事物,处理事物,并且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研究性学习要选择那些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项目进行研究,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生物研究的价值。

(二)开放性原则

高中生物研究的内容要是开放的、广泛的,不能只局限某个领域的某项实验,要结合当今生物界的整体发展方向,对于研究内容进行选择。

(三)实践性原则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不是简单的课后作业,靠的是学生切身参与到研究学习的所有阶段,不能简单地糊弄了事,要让学生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四)新颖性原则

事物都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在研究内容的选择上要与时俱进,注重创新。

(五)可行性原则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要以可行性原则为基础,不能天马行空的发挥想象,从实际出发,对最贴近学生本身的内容进行着手。

二、学习的基本方法

在坚持上述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还要讲求科学的方法,这样才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学生的认识。

(一)观察与实验法

观察与实验法是进行生物研究最基本的方法。观察法就是通过肉眼直接观看或是借助仪器细致观看的方法,对所研究的事物或者现象进行仔细的、直观的认识,比如对植物的花粉管研究时的仔细观察。实验法就是参杂人为因素,对所研究的事物和现象就行干预并获得相关数据,通过数据得到研究结果。比如在研究生长素对于植物发育的影响时人为的对植物添加生长素,以此来获得实验结果。

(二)调查法

调查法也是研究性学习常见的方法之一。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各种方式对所研究对象的调研、考察,并且结合相关的理论,从而得到研究结果。这主要适合研究范围较大的使用。例如研究人类遗传病,就需要做大量的调查记录才能获得较为有代表性的结果。

(三)文献法

文献法本质上属于调查法。但是由于它主要是针对各类历史文献进行的调查,所以可以自成一法。学生在研究学习过程中,通过翻阅相关内容的文献资料,既可以指导自身的研究活动,又可以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此外,对于时间较长的文献,由于事物的变化发展,可能在数据上偏离真实水平,这时也可以起到纠正的作用。

(四)比较与分类法

生物研究结果的最终得出,往往是通过多次重复实验的结果,而每次实验的数据对比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尊重事实,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记录对比,保证实验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另外,为了使研究学习更加富有代表性,常常会将实验的对象内容进行分类。

三、学习的实施过程

(一)确定研究课题

在研究课题的确定上,要注重和老师的合作。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坚持研究性学习的几项基本原则,结合学校或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讨论之后确定研究课题。课题的选择最好是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并且从小问题进行着手,这样实施起来效果会事半功倍。比如食堂中的饮食问题等。

(二)搜集资料并制定研究计划

在成功确定了研究课题之后,成立课题小组,由课题小组围绕研究课题先行收集研究资料,为研究课题制定方向、目标以及研究计划。计划中要尽可能符合生物研究的规范,名称、目的、内容、步骤、预期等等都要体现在书面计划上,为研究学习的具体实施提供基础。

(三)分析资料并实施研究计划

上述准备工作均已顺利做好后,就要进行实质性的研究。首先要结合搜集的资料,对此次研究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把所有能想到的可能出现的结果都要预测到,对于超出自己知识水平能力范围的要及时与老师沟通,做到不盲目、不回避,细致认真地做好资料分析与知识储备,并按照研究计划,一步步的实施。比如在研究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过程中,综合分析可能出现的结果,可能是促进植物生长,也可能是损害植物生长,还可能是不影响。在实验过程中,要重视过程,重视体验,在相同的条件下滴入不同剂量的生长素,观察植物生长的变化,并将这些变化详细的记录在案。

(四)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整个研究实验的集中体现,学生在研究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实验结果,撰写研究报告。报告内容要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报告格式上要符合相关的规范。比如在研究人群中的传染病的报告上,要结合研究小组的调查统计,将各种传染病的比例、传染方式、传染几率等都要详细的体现出来,并且要提出如何预防在人群中被感染的方法和建议。

总结:

现在高中生物教学,一方面要向学生讲解足够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提供给学生足够的实践平台。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深化学生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在高中生物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做好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注意保护学生的人生安全。在坚持开放性、需要性、新颖性、可行性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计划,并认真的实施,科学的总结,这样,学生才能在生物学习上不断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杨雄珍.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理解与实践[J].广西教育,2011,(08).

[2]招清.研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教育探索,2011,(01).

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范文3

[关键词]高中生物 研究性学习 实验设计能力

在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大力倡导中学生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性学习”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当今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1]。“研究性学习”课程首次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作为新生事物,其理论研究与实践还远远不够[2]。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对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宏观理论阐述较多,而涉及某一具体内容的实验研究相对较少,致使在“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操作中还存在着许多困惑。

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校本研究性学习课程实践活动,对“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和“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培养”的关系进行实验研究,初步探讨“研究性学习”和生物学科整合培养高中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一般规律,为广大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一、研究对象

陕西渭南高级中学是陕西省示范标准化重点高中,生源主要是全市各县区的初中毕业生,在校学生的整体基本素质水平为优良。研究以渭南高级中学2011级 (18)、(20)二个平行理科班共120名学生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由于学生入学是随机分班,各教学班没有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因此,以教学班为单位,基本上能保证研究对象的起点在总体上的一致性。

二、研究方法

通过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关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成果,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在所选定的二个理科班中,确定(20)班为控制班,在常规教学模式下进行生物学科的学习;(18)班为实验班,在联系教材内容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一学期安排学生选择一个课题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教学实验中,控制班和实验班的生物学由同一名生物教师任教。

三、教学实验实施过程及结果

(一)实施过程

1.实验前测试学生实验能力

本实验研究之初,对所选定的两个教学班的学生进行了高一阶段生物实验设计能力的测试,测试以书面习题的形式进行,满分50分,时间30分钟,测题如下:

已知2H2O2=2H2O+O2,可以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O2的生成速度(即气泡从溶液中释放的速度)来判断H2O2分解反应的速度。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使其能同时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要求写出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H2O2溶液,蒸馏水,3.5%FeCl3溶液,0.01%过氧化氢酶溶液,37℃恒温水浴锅,试管。

(1)实验步骤:① ;② ;③ 。

(2)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整个实验中,不同处理的试管中O2的释放速度从快到慢依次是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3)如果仅将实验中的恒温水浴改为80℃,重做上述实验,O2释放的速度最快的是 ,原因是 。

测试成绩一方面用于实验结果的分析,另一方面也证实了二个待研究班学生的生物实验水平基本相同。

(二)两种模式下的教学过程

控制班在常规教学模式下进行生物实验理论知识的学习,包括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实验班在研究性学习融入学科课程的教学模式下进行生物研究性学习,学生每六人组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从老师提供的备选课题中选择其中的一个课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探究。

实验班开展生物研究性学习,遵循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3]:

(1)确定研究课题

遵循以下几条原则:创新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等。选题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实验条件等,而且还要考虑课题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教师推荐和设计的课题要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也可以广泛从学生中征集课题,并保证学生自主选择,教师不干涉学生选择课题。

遵循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题原则,推荐的备选课题如下:

探究植物组织细胞液的浓度;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验证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水体富营养化对藻类数量的影响。

(2)搜集资料并制定研究计划

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课题研究计划制定的指导,内容包括:用什么方式、途径搜集哪些方面的资料,掌握哪些相关的知识等。教师旨在帮助学生学会查阅书籍、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和数据库,学会小组内分工协作,掌握与他人交流的技能,能进行实验设计,能客观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等。

(3)分析资料并实施研究计划

本阶段是资料的理论化和整合化过程。学生对所搜集的资料、信息和数据等进行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开展小组内分工协作,集中力量学习、理解,并通过分析、综合、演绎、归纳、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过程,获得规律性认识。

(4)撰写研究报告和交流

在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学生将研究结果以报告的形式展示出来。研究报告的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过程、研究结论、参考资料等几部分。研究报告的基本要求是:思路清晰、语言精练、论据充分,结论鲜明、富有创意,格式规范。最后,研究报告在一定范围内交流。

(三)教学测验及结果的数据统计分析

(1) 教学测验

测试以书面习题的形式进行,满分50分,时间30分钟,教学测验内容如下:

请根据实验原理和提供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探究“NAA促进不同植物扦插枝条生根的最佳浓度”。

实验原理:NAA能促进植物扦插枝条生根,有利于插条的存活。在最适浓度下,插条容易生根,存活率也最大。

实验材料:浓度为100ppm、200ppm和300ppm的NAA溶液,茉莉花、桅子花、金钱松枝条,其他必要材料。

(2) 教学测验结果的数据统计分析

测验总分值为50分。对实验班和控制班测验学生成绩(表1)统计分析可知,实验班学生的成绩平均分为44.5,控制班学生的成绩平均分为39.0,两班学生的平均得分差异为5.5,显著性差异为P

从上述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生物学科学习模式对学生生物学习的影响不同。在研究性学习融入生物学科课程的教学模式下进行生物研究性学习的实验班,生物实验设计能力教学测验成绩高于在常规教学模式下学习的控制班,且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成绩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四、讨论

本研究初步表明:在一段时间内,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与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提高之间具有相关性。验班和控制班生物实验设计能力的教学测验结果会出现显著性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

(1)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下,学习主动性方面差异较大

控制班的常规教学模式主要是一种接受式学习,只是按照现成的实验步骤去做就可以了,这种获得知识的途径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在忽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的同时,也冷落了学生亲身参与思考和参与的内在积极性,造成学生创新激情的压抑和实践能力的低下。

实验班学生在启发和帮助下,通过独立、严谨、周密的思考,逐步形成用于质疑、乐于探究、敢于动手的积极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塑造了自信,而且激发了对未知知识的探索欲。

由此可见,良好的自主探究学习对提高高中生物实验设计能力有明显的效果。

(2)学生在两种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方式的不同

学习活动是一种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统一过程。间接经验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但主动探究学习更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生物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以往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掌握和运用现代学习方式,学会主动学习,同时也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更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改变了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灌输为基本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能让学生积极体验和感受,做到在实践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体现学习的真正价值、实现有意义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3)生物研究性学习对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有重要作用

知识结构的合理构建对生物实验操作和分析能力有重要的影响。陈君的研究表明[4],当学生有了主动提出问题的意识,他们的思维就会围绕待解决的问题而启动,不但原有的知识会被激活,而且会积极调动和重新建构已有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通过研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查找收集相关资料,获取更多新的知识,寻求解决问题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运用一定的技术与手段,并将收集到的信息系统化、有序化,加以组织和整合,以便形成更为概括、综合的合理的知识结构,通过这些步骤获得的知识结构是多维的、动态的,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最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1]徐红玲.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M].北京:北京龙门书局,2003:77.

[2]彩燕.研究性学习意的义、特点与实施理念[J].教育导刊,2002,(1):18-20.

[3]罗玉明.高中生物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探索,2002,(6):27-29.

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范文4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误区;对策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应该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本学科教学特点,通过引入研究性学习方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 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新课题。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就教学过程中开展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易产生的误区和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一、教学中具体实施方式

1.课堂探究活动,即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讨论和交流,而后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结论,最后进行验证反馈。这是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教学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是学习,但这种学习是在伴随着“研究”并在“研究”中实现的,而研究的前提是有问题。因此,把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入课堂教学,必然要求师生要有问题意识。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此活动形式的实施具体操作应包含以下几个环节(以学习“必修1--商品的概念”为例来加以说明)。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在学习“商品”概念时,我逐步向学生抛出以下四个问题:问题(1)水、空气、阳光是不是商品?问题(2)农民生产的粮食是不是商品?封建社会时,农民把一部分粮食当作地租交给地主,这部分粮食是不是商品?如果把一部分粮食赠送他人呢?问题(3)某皮鞋厂生产的一批皮鞋,当它们放在仓库中时,是不是商品?当它们被运到批发市场供零售商买卖时,是不是商品?当它们被零售商放在店面上出售时,是不是商品?问题(4)一个同学在教师节时买了一束花送给老师,在这整个过程中这束花是不是商品?

其次,展开探究活动。即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辩论、角色扮演、交流等活动,主动去开展探究、寻找答案。通过这些活动形式,学生将得到“如何去获得知识”的体验,学生的各项技能和综合素质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第三,形成系统结论。即在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上述结论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结论。如,上述问题(1)的结论是:商品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就不能成为商品。问题(2)的结论是:判断劳动产品是不是商品,在于它是不是用于交换,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一定是商品;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一定不是商品。问题(3)的结论是:“用于交换”的含义是指“生产的目的是用于交换”,因此无论是放在仓库还是放在柜台上,只要生产皮鞋的目的是用于交换而不是自己使用时,它们都是商品。生产目的也可能与实际用途不一致,如果生产目的是用于交换,但生产出来以后却用于自己使用,也就不是商品了。问题(4)的结论是:商品和非商品的身份是可以转化的,商品一旦离开了流通领域,成为消费品或待消费的物品,也就不是商品了。

第四,验证结论,反馈信息。即进一步用上述结论去解决问题,实现理论的第二次飞跃,验证和巩固所获知识,反馈探究效果。具体做法是:引导学生举一些其他的例子,让另外一些同学来回答或判断,验证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掌握程度,反馈学习效果。

2.相关专题研究

专题研究一般是就一个教学单元或与若干教学内容有关的某一特定主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课题,开展研究。学生一般以小组形式开展合作研究。其实施的流程是:选择课题——制定方案——研究过程——撰写报告——成果评价与展示。专题研究不仅对于丰富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增强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主动求索、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和团结合作意识大有补益。

二、高中政治课开展研究性学习易产生的误区

1.用传统的教学观念来指导研究性学习。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教学观念支配下,为提高学校知名度和教学质量,不少政治教师只能通过填鸭式、注入式、题海式等办法来培训学生的应试能力,去争取考分的优胜、升学率的优胜。在这种传统观念束缚下,高中政治课教学活动局限于课堂的狭小范围内,课题的制定多为教师闭门造车,因此很难适应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实际特点,压抑了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扼杀了学生个性,在这种观念下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只是形式而已。

2.用传统的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去对待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自主学习,或探索性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内容的确定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因此师生之间应是一种互帮互学的“学习共同体”。然而长期以来沿袭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指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还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而且是绝对权威,总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千方百计地按照自己的思路“格式化”学生,造成教与学脱节。教师对学生是知识的灌输者,这种教师代替学生主体地位的局面严重阻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影响着高中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3.把政治学科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对立起来去搞研究性学习。所谓课程是课业及其进程。以高中政治知识为主导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是高中政治必要的延伸和拓展,现行的高中政治教材的知识体系科学严谨,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能力,具有相对稳定性。它从静态的角度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比较扎实而又系统的知识,但与此同时,这种单一的学科课程会使学生与实际生活相隔离。

在实际的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往往受高中会考、高考的牵制,只重视课本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从动态角度引发学生追踪时代的步伐,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忽视了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知识的形成和感受创造的喜悦。研究性学习课程恰恰立足于现实生活的生动变化和发展。因此,能否正确看待研究性学习和高中政治课程的关系将直接影响高中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

4.用轻过程重结果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研究性学习效果。学习评价是高中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环节,但由于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课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不少家长、教师担心可能会影响教学质量,他们只重视政治学习的卷面成绩和短期结果评价,不重视学习过程评价,甚至担心或怀疑政治研究性学习过程学生是否真地在开展社会调查,查阅资料。殊不知,高中学生学习上已有很强的自主性、主动性,而且对社会现象问题有较强的鉴别、分析能力。应该鼓励支持他们深入实践,引导他们进行探究学习。即使有时不一定能获得多大的研究成果,但参与高中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感受到创新营造的过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高中政治课开展研究性学习应采取的对策

1.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摆正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高中学生在身心发展状况、知识能力基础、社会生活经验等方面已达到了一定水平,在政治学习过程中已经能用书本理论作指导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我们政治教师必须打破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引入和渗透研究性学习,增强教学针对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不平等关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断引导、培养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用所学政治理论去分析热点问题的能力,要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思想空间。

2.政治教师要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指导能力。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索性、实践性,实施过程要依赖许多信息资源,并要在一种动态、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以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高中政治教师作为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开阔自己的视野。尤其是要注意涉猎一些科学、艺术、法律等诸多领域的知识,及时了解社会动态,从而真正成为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指导者。

3.要确立恰当的课题。高中政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政治学科、学习热点、社会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从而确定恰当的研究课题。引导学生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兴趣原则。二是实事求是原则,即要求课题难度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水平。三是可行性原则,即要求课题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联系,与社会实践相联系,增强政治研究性学习的实效性。

4.要摆正课堂理论学习与课外实践活动的位置。政治学科课程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是相互依托的关系,在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研究性学习和政治学科课程的关系,使学生做到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范文5

【关键词】监控;研究性学习

在《生物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2011年版)中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并要求学生在新课程的学习中应以探究性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这种学习方式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一种彻底改革,学生将从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被动学习者――“扯线公仔”,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者――“有话事权人”。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必将使教学模式发生根本的改变,生物学课堂更多的将是学生的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教师在知识的呈现方式、课堂组织形式、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评价、教学资源、教学时间、师生关系等方面也都将随之进行调整而发生改变。

利用珠海地方性课程资源,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小课题的学习,给学生建构开放的学习环境,逐步推动学生在学习方式上的转变。近几年开展的课题包括有《激情燃烧的东澳岛》、《我和蘑菇有个约会》、《麻黄鸡的一生―鸟类的生殖和发育》、《面包为什么会那么大?―酵母菌》、《兰花的培育与市场经济价值―植物的组织培养》、《种子的发育所需要的条件―家庭豆芽萌发过程》等。虽然,学生是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的主体,但教师在活动中合理实施过程监督和调控,却是活动能够得以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和有力保证。

活动过程中,教师工作重点不仅局限于生物专业知识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对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引导、点拨、督促。教师实施过程监控的目的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着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习惯,保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二是引导和督促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保证每一位学生有序而有效地完成课题研究,亲身感受研究过程的艰辛,着重强调“过程”,确立“探索比到达更可贵”的观念;三是掌握各个课题小组的研究动态,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困难,鼓励其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尤其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激励其树立自信。

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指导和监控。

一、营造积极的研究氛围,提供足量的课外知识和技能指导,为师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营造积极研究氛围

研究性小课题活动比常规的教学管理更加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本人在课题开题前,会通过开设讲座、参观相关科研基地、观看录象、上网查询等活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其探究动机。开题后,组织学生进行课题介绍,畅谈对课题的各种设想,学生可以随时提出自己在活动中的困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这种氛围环境的创设,一方面可能使指导老师对各个课题小组的实施计划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另一方面,学生可以经常性的受到老师的激励和点拨,创设了积极探究的情境。在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学生间的互帮互学、互补互评形成了分工协作情境,而且这种良好的氛围一直贯穿活动始终,从过程监控角度看,一定程度实现了学习氛围的监控。

2.提供足量的课外知识和技能指导

研究性学习强调的知识,远远超越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范围,而且有些知识内容,所任教的老师也只停留在教科书的书面文字上,从没有真正实践过。研究性学习,着眼于追求对课本知识的加深与拓宽,是强调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能加以综合后运用到实践中去,这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都提高了,尤其是一些理论探讨类课题、方案设计类课题和科学实验类课题,例如植物的组织培养、微生物在发酵技术上的应用、环保类课题等等。而实验技能,大到电子显微镜小到试管、酒精灯的使用,都会影响课题的研究。从正确书写开题报告、课题论文,到试验数据的获得、记录,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不能忽略提供课外知识与技能的指导。

二、分工协作,成立课题小组,指导学生完成研究小课题的选题工作

1.合理监控课题小组的建立

教师在选好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内容后,组织学生以自由M合的方式成立小课题组,并初步确定本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小课题的研讨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处理好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协作的关系,做到有分有合,各展所长,协作互补。课题小组是自愿组合的,小组长是小组成员里选举产生的,组内分工主要是根据组员的兴趣和特长爱好而确立的。这样,小组内分工得当,能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充分挖掘潜力,小组组员间的精诚合作是成功的第一保证。

2.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性选题

指导学生选题的关键是立题的科学性,即选题必须有事实根据或理论依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和事实发展的规律,必须适合年龄特点和活动可提供的条件。教师对学生选题的监控可防止学生选题出现科学上的错误,督促学生对选题反复进行推敲,甚至在活动初期,如果学生觉得选题有问题还可以进行修改。小组的选题不宜过大、过深,应体现兴趣性、需要性、科学性、过程性、实践性和可行性等。

三、健全方案,引领学生按计划完成整个研究学习过程

1.及时鼓励,及时疏导,防止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积极性打折扣。

从开题到结题,这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初中年级的学生,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还不具备成熟的自控能力,虽然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题,也难免会被学习过程中始料不及的挫折所困扰,而产生懈怠、推托、逃避、畏缩等低落的情绪,造成积极性的减退。但经过与老师交谈,听其它小组同学的经验介绍,最后他们寻找到解决办法:理直气壮、巧用工具、相互帮助的方法,最后顺利完成素材的收集工作。

2.计划周全,监控方案的操作性,避免活动走弯路。

对学生制定的计划进行监控。与学生一起研讨研究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尽量少走弯路;合理安排各个时间段,提高工作时效性。教师要掌握各小组研究的计划,以便把握好各小组的研究进度,强化学生的时间观念和纪律观念,督促其及时完成阶段性任务,并参与不同时期的阶段流和答辩。

对学生活动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如果是实验类的课题,要求实验原理正确,步骤合理,现象明显,结论科学;探索性实验还要求详实的数据,得出有一定价值的结论,学生不能为了得到成功的结果而篡改或捏造实验数据;如果是调查访问类的课题,要求学生收集采访过程的第一手资料,以相片、视频、录音等方式做好记录。

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始终保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着重培养自己的独立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克服困难,锁定目标不轻言放弃,踏踏实实地完成课题各个环节的研究任务。

3. 忌教师大包大揽,处理好教师指导与学生互助的关系。

看到学生遇到困难,有时教师难免着急而插手干预过多,让学生减少或丧失思考和锻炼的机会。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更应当是一个指导者。我们最终应发挥生物课题小组组内和组间的动力,让学生参与管理与监控,实现教师与学生及不同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我们在课题小组组建时,就建议各组尽可能做到“人材”均衡。

4.精挑细选,去伪存真,沉淀和积累师生需要的活动素材,监控信息材料的获取和论文、报告的撰写。

在知识大爆炸、信息获得途径多样化的时代,对监控学生获取有效、正确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的信息来源是多方面的,包括网上查询、图书资料、调查访谈、问卷调查、实地参观等等,这些信息是研究性课题实施过程坚实的理论基础。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或有效范围,从信息中精炼出有用的部分,从信息中得到启示,从而概括或抽象出属于自己的观点。

每次课题结束,要求各小组学生要撰写小课题报告(或论文),并制作出本小组的汇报PPT。由于初中的学生比较小,不知如何下笔写课题小论文或报告,对论文或报告的基本格式、书写要点都不清楚。我在学生们开始工作前,给他们提供范本学习;另一方面,也督促学生要始终保持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强调材料的科学性、真实性和独创性,使书写的材料成为交流、答辩、评价的重要依据。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会,重过程性评价,让学生在快乐的参与中成长

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评价主要体现出重过程、重体验、重全员参与的要求,体现出形成性评价的特点。评价的原则:以激励性评价为主;以过程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为辅;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评价的方式:组内自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形式可以是交流会,汇报会,模拟答辩会等。

教师的评价监控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在课题开展初期,对各小组的计划和设想进行判断和评价,本着鼓励性原则,促进同学们拓展研究的思路,纠正学生一些错误思维方式;到中期,督促各小组组员对研究成果进行自我判断与自我评价,促进其研究过程的改进。

在我们的评价中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心理体验。弱化注重研究成果的实际价值,而侧重学生亲身参与的体验。在构思最后的总结汇报课上,往往采用类似年度颁奖的形式,设立“最佳论文奖”“最佳创意奖”“最佳标本制作奖”“最佳软件制作奖”等等,由老师及嘉宾给获奖的小组颁奖,以发纪念品、奖状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指导工作的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不同于平时所传授的专业课,它对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有更大的促进作用。教师不仅是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也是研究性学习的参与者和协作者,教师本人还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学习者。只有继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拓宽知识面,才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水平,进而在教学中自觉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满希,展红.给生物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

[2]汪忠,刘恩山.生物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3]王俊林.指导初中生撰写实验小论文之初探[J].中学生物教学,2015(11):17-18

[4]林崇德,杨治良,S希庭.心理学大辞典: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782

[5]周勇.国外自我监控学习理论综述[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3(3):49-53

[6]王涛.浅谈快乐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1(10):50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9

[8]郝雪,王飞.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然分析与应然探讨[J].中学生物教学,2015(3):27-29

[9]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65

[10]杨玲.例谈科学探究中表现性评价的实施[J].中学生物教学,2015(5):32-33

[11]吴举宏.走出探究教学的困境―以中学生物学教学为例[J].中学生物教学,2015(10):4-6

[12]潘洪建.知识形式:基本蕴涵、教育价值与教学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11):40-45

[13]杨振宁.杨振宁文集: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09

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范文6

关键词: 艺术设计; 色彩构成设计; 色彩教学; 教学改革; 自主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3-0155-02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国际经济一体化、文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内设计界越加感到色彩的重要。事实上色彩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美化生活、优化产品、启迪心灵,而且在商业时代,色彩还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于自然万物,人们往往对色彩的记忆比对形状的记忆更为深刻。从国外,特别是日本近50年的色彩发展历程与成功经验来看,一个国家的整体色彩设计水平和国民色彩素质的提高要依赖于色彩教育的普及。为此,中国要想实现一个色彩强国的梦想,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道路,当务之急就是要充分意识到色彩设计人才培养以及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及迫切性。中国自20世纪初期引进西方色彩以来,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装饰色彩时期(1910年至1980年)、色彩构成时期(1980年至2002年)和色彩实际时期(2002年至今),因此色彩在设计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我们的研究项目《色彩构成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研究》就是基于以上思考而立项的。

一、色彩教学现状

1.国内目前平面设计作品每年不断增加,视觉传达在设计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因此,所涉及的平面设计作品也日益增多,人们对平面作品的视觉要求也越来越高。

2.我们对国内色彩设计教学进行了调查,发现目前绝大部分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教师对色彩在特殊场合的运用还很不到位,民族本土化的色彩设计元素应用不多,色彩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感官并深及人的心灵,影响人的心理与情感。因此很多设计教师还不能很好的用色彩感化人的生理、心理。不同地域、民族及文化滋养着各自独特的色彩审美趋向,敏锐地捕捉并用自己的心智去感受色彩,才能使色彩成为设计中最美丽的语言。

3.随着我国视觉传达的发展,平面视觉传达色彩设计的应用如:标志设计、产品包装色彩设计、海报色彩设计、印刷样本色彩设计、书籍装帧色彩设计等方面有着广泛地应用。同时传媒视觉传达色彩设计的应用、环境视觉传达色彩设计的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需要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本项目的研究就是以“解决问题”为宗旨,教学中指导学生多实习、多实践、探索色彩对人的生理、心理上的应用,解决具有民族本土化的色彩设计,找出特色,结合现代高科技的手段,力求在色彩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得到较圆满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二、色彩教学的发展趋势

中国未来色彩事业发展的牢固基石还是在于色彩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整体上看“普及”可以通过国内一些专业机构、色彩公司等团体来完成,如色彩设计师资格认证、色彩设计培训等形式,主要实现大众化的色彩教育任务。而“提高”则更多地依靠具有教育优势的高校来进行,为社会和行业培养高素养、高技能的色彩专业人才。教改发展趋势就是在色彩教学“自主研究性学习”中实行如何提高色彩教学质量。

三、色彩教学改革“自主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讨

1.目前,模仿型的单纯写生教学源于欧洲、俄罗斯,但伴随科学特别是摄影技术的日益发达,这种教学手段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已逐渐退出,而我们的绘画和设计艺术教育仍然一成不变,只看重表面而忽略了因此导致的思维定式,墨守成规的模仿教育对社会的危害,偏离了21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对于在校学习的学生更是如此。自主性研究性教育学生“探索”就是教育学生敢于自主创新,敢于独立思考,坚持百花齐放,坚持百家争鸣,首先做到敢于思想解放,学术自由,这样才能奠定色彩运用的思想基础。

2.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掌握色彩构成的基础上如何应用色彩,是一项的工作量巨大的任务。教学中坚持理论和实际结合,各种现代设计思想和先进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发展,中国视觉传达设计领域逐步形成平面视觉传达色彩设计、传媒视觉传达色彩设计、环境视觉传达色彩设计三大综合性色彩设计领域。如何使色彩设计的从业人员也从掌握单一的、传统的绘画设计技艺发展成为熟练运用数字技术、电脑图形设计技术、传统绘画技术、现代色彩应用技术的,复合型现代色彩设计专业人才。重点教育学生在业务上精益求精,敢于攀登色彩研究前沿水平,要下功夫认真钻研传统与现代的色彩学术观念。

3.自主研究性学习就是通过该项目的学习研究,可提高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研究兴趣、提高对本国的民族元素的知识了解和深入、提高自身动手能力,大大加强了自学能力地培养,对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以后的学习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该项目研究为平台,培养我们对专业的热爱,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促进平面视觉传达色彩设计、传媒视觉传达色彩设计、环境视觉传达色彩设计制作水平的提高。通过团队合作、集体讨论,形成相互启发、思维碰撞,激发设计灵感,相互取长补短的学习形式,在圆满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带动其他同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极大提高实践环节学习质量。通过这样独特的创新性实验项目,我们形成的研究团队形式,将给更多的同学提供实践借鉴、实践训练,引导同学们到实践中,到生产一线,直接转化为生产成果,强化色彩在达到设计中的作用与运用,达到从理论到实践,提高色彩运用的能力与水平,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举例:《色彩构成设计》课程教学,根据课程要求,按照“自主研究性学习”方法实行教学改革的方案:

步骤一:调整与明确《设计色彩在视觉传达中的实践研究》的研究目标,不断修订、选择、明确内容,做到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等方面进行深化、细化,并记录实践过程以及完成需要解决的问题。

步骤二:选择课题中一个相对完整的研究单元,设计出一个项目研究的系统原型,通过系统原型设计,确定研究的总体构架、界面、素材的规格以及所要设计的内容,同时记录实践过程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步骤三:素材的准备与项目的开发:根据项目制作的要求,准备所需要的素材,包括色彩设计与图形的关系、色彩设计与字符的关系、色彩设计与物体的关系、色彩设计与应用材料的关系、色彩设计与设备工具的关系,进行项目开发,并记录实践过程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步骤四:进行项目中期总结,针对前期的成果进行评估总结,并对下一阶段的实践进行调整规划。

步骤五:运行系统测试,在测试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自主研究性学习。进行问题讨论、疑问及解答,并记录实践过程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步骤六:运行测试与评估,记录实践过程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步骤七:结题、测试,形成色彩教学改革总结报告。

上一篇恩师留言

下一篇年少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