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范文1

关键词:生态旅游;组织部门;经营策略

近年来,关于生态旅游发展趋势的讨论,普遍集中在对理念的讨论、地点的评价、游客和居民的态度、行为的判断。为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需加强当地社区与游客之间形成互动,从而找到管理的平衡点。如今,政府积极促进生态旅游,在保护当地环境资源、促进地方发展的同时,如果没有具体的发展模式和完善相应的管理策略,很容易导致生态旅游仅仅作为口号而存在,与大众旅游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1]。因此,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出不同层次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提出可持续生态旅游的管理策略。

1生态旅游的内涵

赫泽尔(Hetzer)是最早使用生态旅游一词的人,他提出用生态旅游代替一般传统的观光模式,以减少观光活动所造成的冲击。有学者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到相对未受干扰或未受污染的自然区域旅游,有特定的研究主题,欣赏或体验其中的野生动物、植物景象,并关心该区域内所发现的文化内涵。生态旅游最原始的概念来自于对生态及野生动物的保育,传统的观光产业容易对自然环境、人类文化资源造成冲击,对当地社区居民造成各个层面的负面影响,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观光产业为达到永续的目标,应该要考量到保护自然的管理策略[2]。生态旅游可以说是一种基于环境伦理的旅游。通过实施生态旅游,引导自然环境达到保护与发展并存的可持续管理的总体目标[3]。生态旅游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从近年来学者对生态旅游的定义来看,社区在生态旅游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管理对生态旅游的态度和实施规范也是地方生态旅游成功的关键[4]。

2生态旅游的管理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生态旅游强调资源特色和环境保护。生态旅游主要是基于旅游区本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游客来旅游,所以环境保护是非常重要的[5]。二是生态旅游重视游客的态度和行为规范。游客到达生态旅游区时,主要是出于旅游目的对当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进行研究或欣赏,从事非消费的深度旅游活动[6]。因此,有必要开展环境教育,塑造游客正确的环境态度。生态旅游者一般喜欢自然环境和户外休闲活动,他们也愿意承担旅游腹地野生动物规划所带来的商业限制来避免生态旅游景点的破坏。三是生态旅游尊重居民的意见和经济利益。生态旅游以当地的自然和文化特色为吸引力,资源的利益必须尊重居民的意见。观光事业发展必须以能够满足当地的经济利益为前提,方能获得居民的支持与参与[7]。生态旅游者是户外游憩的爱好者,最重要的是,他们大多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历史和人民感兴趣,希望能从旅游的体验中获得情绪上和精神上的成长。与普通游客不同,他们愿意为当地的环境保护活动支付更多费用。四是生态旅游产业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不仅是旅游产品的设计,还涉及方方面面。生态旅游由许多行动者来完成,包括游客、当地居民、供应商和管理者,相互之间形成共生关系。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机构、经营者和当地居民也必须建立一定程度的伙伴关系[8]。社区生态旅游的发展关键在于获利程度、民营企业的投资和组合、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居民对生态旅游的正确认知。生态旅游成功发展往往需要多元专业领域的导入,生态旅游经营需要高度且多元的专业,建立不同领域的共识与合作平台。在生态旅游的整体机制中就包括社区参与机制、资源品质管理机制、生态保育机制、旅游产品管理机制、旅游产品开发机制、游客服务与管理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资源旅游套装机制、营销管理机制、伙伴关系建立机制。

3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阻碍

在实施生态旅游的过程中,有效的规划、运营和控制是保持保护区与旅游业良好关系的前提。为了实现可持续的生态旅游活动,组织部门应扮演好供应商和管理者的角色。通过干预、整合和参与,主导和控制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制定合适的发展模式,实施可行有效的管理策略。虽然生态旅游可以看作是一种实现环境可持续性和促进当地发展的解决方案,但它仍然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活动。政府政策是支持生态旅游发展的关键,主导生态旅游发展的组织部门的认知将会影响整体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因此,有必要制定不同于一般大众旅游的发展模式和管理策略。如果政府的政策可以管理和监测生态旅游,它就可以产生保护和限制之间的平衡,而不妨碍个人的经营和管理。通过政府政策的实施,可以实现发展与保护、供给与需求、效益与成本、人与环境的平衡。因此,在生态旅游产业中,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提供必要的资金供给、管理技能和知识,使私营部门能够顺利、高效地开展和运作[9]。生态旅游的实现过程是不同于大众眼光的,包括产品价格较为昂贵、必须使用小型车容量限制、餐饮与住宿提供操作细节等因素,都可能造成发展上的阻碍[10]。无论是在规划前还是在实施过程中,产业经营者、政府组织部门、当地社区都面临着发展生态旅游的困难。在经营者方面,当地产业经营者对什么是可持续旅游没有清晰的认识,不理解可持续旅游的概念,无法将这些概念转化为实际的、可操作的工作流程。经营者缺乏相应的生态旅游知识,从而无法给旅游者提供具体的旅游路线;缺乏正确的营销理念和方法,导致不能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在政府组织部门方面,政府缺乏清晰的规划,自然区域的管理责任划分不清,法律法规的制定不完善、信息的缺乏以及相关人员的培训不到位等。在社区方面,如果没有当地社区的支持,生态旅游就难以成功,居民的态度对生态旅游的发展非常重要。如果当地居民对游客或生态旅游持不友好的态度,这将损害生态旅游的发展机会。社区内缺乏足够的公共设施、限制游客停留时间、过度控制保护区也会阻碍生态旅游发展。

旅游管理范文2

一、实习基本情况

1。实习时间20xx年7月6日——20xx年7月12日

2。实习目的:

通过对实习目的地陕西,内蒙,宁夏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业的参观了解其旅游业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现状。重点了解当地的餐饮业、旅游宾馆饭店、旅游交通、旅行社、4a级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等现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观察、认识、分析这些旅游企业的现状;学习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优秀品质和团队精神,树立劳动观念、集体观念和创业精神。

二、实习安排:

7月6日早从十堰乘火车抵达安康,观江边、安澜楼、18:14乘火车抵达榆;7月7日10点到达榆林,休息。下午游览红石峡和镇北台,晚上自由活动,宿榆林。7月8日上午坐汽车前往东胜,再转火车抵达包头。乘公交车前往都市草原赛罕塔拉参观草原,晚游览市容和购物,宿包头。7月9日上午参观全国重工业旅游示范点——北方兵器工业城旅游区。下午15:35乘火车于22;39抵达银川,宿银川。7月10日上午乘公交车直达镇北堡华夏西部影视城,下午前往清真寺参观。17:30乘火车于次日9点抵达西安。7月11日上午休息,下午免费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晚上免费参观大雁塔广场和钟楼,游览市容和购物。宿西安。7月12日上午11:50乘火车于16:05抵达旬阳北再转火车于当晚返回十堰。

三、旅游认识实习工作内容:

对于这次旅游实习,目的便是通过这段实习,使我们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认识到了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更深的了解的了自己的不足,但与此同时考虑到内容繁多,任务艰巨的问题和难度,老师将我们36人分为食、宿、行、游、购、娱6个组进行组织和学习,这样便于我们通过实际有效系统并且专一地对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进行研究与感悟。从而达到进一步学会分析旅游者的决策行为,空间行为。

而身为“行”组中的一员,我们收获了许多。

“行”是旅游活动过程中的链条;是旅游规划的重要方面;是旅游心理的侧面反映。说起“行”,自然想到和旅游交通工具以及出游行程(旅游线路的安排)是密切相关的。

为此,我在这次实习中对于“行”这一方面总结出以下几点:

1、在旅游中,交通始终是影响游客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1)由于人们越来越重视时间,因此出门希望尽可能在路上少花时间已成为不少人选择交通工具的第一原则。

我们实习是采取“逐步北上”的策略,因此采取乘坐火车是中线旅游里较为合适的交通工具使用方式。其实目前长线旅游选择乘飞机的已经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一般情况下已很少有人会选择轮船作为旅游的交通工具,选择乘火车的游客也有减少的趋势。在中线旅游中,几乎是飞机与火车不相上下,至于轮船,只占了不大的比例。这是整个旅游交通工具的选择的发展趋势。

(2)与此同时,由于经济条件变好,舒适程度也开始影响到对交通工具的选择。

因此,长线游客愿意乘飞机,与火车相比,较舒适的旅游列车便更加受到旅游者欢迎。而在某些线路上,人们宁愿坐船而不是更快些的火车,恰是站在是否舒适的角度上考虑的。我们实习进程中,在景点与落脚点之间往返的交通工具采用的亦是公汽或是出租。要使得班级(也可称为团队)能够集体活动,那么选择舒适的出租显然不算是一个最好的办法。而相比之下公汽里拥挤嘈杂,多数时候座位缺乏。对于老师的工作安排和学生的暂时休息要求都是不利的。这便是要求团队集体活动和游客舒适度之间的矛盾。而要想协调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和下一个方面的因素是离不开的。

(3)价格。价格问题对交通工具的选择恐怕还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看到不少游客选择乘火车仅仅是因为其费用较乘飞机低得多,价格因素制约了乘飞机游客人次的飞速上升。毕竟是否经济还是大多数人必须考虑和面对的问题。比如我们都是学生,实习的目的是从旅游中学习,感悟,发现,所以我们会因价格去选择交通工具,没有选择价格偏高的交通工具。

那么,其实游客选择交通工具依靠的是他们的内心需求。游客需要的是不但省钱而且便捷,还要舒适的旅行方式。而将这三者完美得结合是不太现实的,舒适的交通工具自然价格偏高,便捷快速的方式游客不一定适应。

所以我想,旅游公司、旅行社以及相关部门在制定和策划一个路线时,首先要调查区分比较大的人们对于旅游交通工具是怎样看待和选择的。需要先明确这条旅游线路是为什么身份,或者什么年龄段人设计的,相当于同类型游客组团旅游,会使游客们在选择交通工具上保持相对的一致。

(4)如何找到交通与旅游的契合点也将直接

对游客产生影响。

这一点非常重要,比如我们在实习过程中,榆林——东胜这段路我们采取的交通工具是“汽车”。沿途的风景很美好,可以看到草原以及蒙古包,这样以“车览风景”的方式会使游客的心理上注入了一股新鲜感,再加上沿途的风景,游客就不容易在车上感到时间过得很慢和产生疲惫之感,会给到达目的地下车后的游览进程添加新的活力。

一方面这也属于游览参观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另一方面满足了游客需求。

这方面,水路方面应该可以借鉴,长江客轮公司也曾推出过假日专船,短途而充实的游览方式会给旅游业带来更过力量。

看来在新形势如何瞄准游客的需求是成功的关键。而交通始终是关系着游客的需求并且影响游客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为不同类型,身份的游客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是尊重游客自我要求的体现。同时,利用交通工具的特点来开发、制定新的旅游项目便是旅游业和旅游交通工具之间关系的升华。

2、作为旅游行业,设计好旅游线路,规划好旅游行程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1)、设计者应根据不同的游客需求设计出各具特色的线路。

比如不少商人洽谈生意之余也需要到处旅行,他们的旅行多是出于商务方面的动机,消费较高,住高级酒店,而且来去匆匆;而针对退休老年人的旅游线路就应该轻松、休闲、节奏稍慢,费用适中等等。

旅游线路的设计关键是适应市场需求,具体而言,它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如成本最小,日程最方便等等。所以重视作为旅游活动主体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给旅游活动带来方便,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和出游积极性,进而促进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2)、旅游线路的设计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为适应旅游市场需求,应尽量依托原有的交通线路,根据旅游业发展现有的基础和旅游资源的丰度、特色度、组合度及区位条件等,有区别地、有重点地确定线路循序渐进,梯次开发,适应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比如我们在安康江边参观时了解到这里也是才被开发出来,建成后将会给安康旅游业带来不小的效益;在旬阳,车站非常简陋,很难与其他城市火车站相比较。而既然在旬阳设定有站点,说明这里是一个交通岔口,如果能挖掘开发旬阳所在地及其周边地区的旅游潜在资源,如果能使一片废墟变成旅游胜地,带来可观的效益,从而达到更好建设旬阳的目的,那么这便是旅游线路设计,旅游开发的提升。

(3)旅游行程是旅游线路的具体体现,完善的旅游行程使旅游线路名副其实。

这次的实习中,行程安排紧凑,绝无怠慢拖欠等现象,使我们体会到作为一个游客,他需要的是在旅游中感到充实和应接不暇但又不存在走马观花。一天换一座城市的快速行程安排不免产生两种声音,“这样使游客快速投入到下一个目的地,紧致充实”、“这样反而让游客感到什么都没参观过”

所以我认为,在行程安排中应该做到有条不紊,详略得当。哪个城市,景点具有突出的主体与特色,它就值得我们逗留。所谓品牌响亮、特色突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就是主题,这样的地方,城市足以让游客流连忘返。而不太具有鲜明旅游特色的景点则不需要花费时间。这样一详一略,略反衬详,进而增大旅游地的被感知机会,大大提高旅游地的重游率。

(4)如果将“行”放小到单纯的在旅游路途中,在火车上,飞机上等等交通工具,导游人员则是缓解游客疲劳,放松游客心情的方向盘。

针对不同类型游客进行不同的活动,谜语,魔术,等,处理好游客因旅游出现的兴奋,疲惫,烦躁等情绪。但同时要找到合适的时段,当游客普遍疲惫需要休息的时候,导游人员则最好不去打扰。这次实习在火车途中,老师带领我们参与一些游戏等,这些都很好的缓解了我们对漫长车途的倦怠。

现在,旅游越来越成为消费时尚,旅游市场发展日新月异,通过这次实习,我学会了把实习的过程当成一个旅游产品(旅游线路),体验这个产品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

这次实习计划有效的实行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和指导老师的用心良苦。在这里我和组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旅游者外出旅游大多是为了游览名山大川、名胜古迹,轻松、娱乐、增长见识是他们的主要需求。及时把握旅游市场动态,注重新产品、新线路的开发,并根据市场情况及时推出新的有特色的旅游线路。同时针对不同类型游客选择合适的旅游交通工具。是旅游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动力。我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旅游界对旅游业发展的努力,我国的旅游业势必有一片锦绣前景。

范文二

班级:08级旅游管理专业

实习学生:

实习时间:

实习目的:通过实践联系理论,锻炼自己拥有良好的口才,了解服务行业知识和导游讲解技巧,了解主题公园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方式,在实习中学有所得。同时使我更好的融入社会,锻炼了自己,做什么事情都要持之以恒。同时也提高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己的组织能力,使自己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实习单位概况(鹰潭春秋旅行社):

鹰潭春秋旅行社有限公司是经江西省旅游局批准成立,足额缴纳了质量保证金的股份只旅游企业,在鹰潭市中心拥有现代化得办公场所及一流的办公设备,同时拥有数名具有十几年旅游经验的管理人员和一批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的导游队伍。自XX年公司成立以来通过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本着“合理的价格,优质的服务”的经营理念迅速发展壮大并被旅游局评为“优秀旅行社”。在三清山,龙虎山,婺源等地的地接市场及鹰潭的组团市场占有较大的份额。旅行社社秉承“顾客至上,质量第一,立足工会,服务社会”的宗旨,以优质树声誉,以优质求发展,坚持从客户需要的立场出发,以多元化的旅游服务项目和特色旅游内容满足广大客户的要求。

实习方法和实习意义:

主要通过实习跟团听师傅讲解,自身观察和师傅讲解来达到实习效果。通过此次实习,让我进一步巩固和理解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和提高我的能力,我认为旅游旅游管理专业中实践环节重要的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我调查研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实习间所学习到的社会经验和团队精神将使我终身受益。

主要实习内容: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的龙虎山风景名胜区境内,为中国道教发祥地,道教正一派“祖庭”。在中国道教史上有着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重大影响。

龙虎山原名云锦山,乃独秀江南的秀水灵山。此地群峰绵延数十里,为象山(应天山)一支脉西行所致。传喻九十九条龙在此集结,山状若龙盘,似虎踞,龙虎争雄,势不相让;上清溪自东远途飘入,依山缓行,绕山转峰,似小憩,似恋景,过滩呈白,遇潭现绿,或轻声雅语,或静心沉思。九十九峰二十四岩,尽取水之至柔,绕山转峰之溪水,遍纳九十九龙之阳刚,山丹水绿,灵性十足。不久,灵山秀水被神灵相中,即差两仙鹤导引张道陵携弟子出入于山,炼丹修道。山神知觉,龙虎现身,取代云锦。自后,龙虎山碧水丹山秀其外,道教文化美其中,位居道教名山之首,被誉为道教第一仙境。

张道陵于龙虎山修道炼丹大成后,从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始,历代天师华居此地,守龙虎山寻仙觅术,坐上清宫演教布化,居天师府修身养性,世袭道统63代,奕世沿守1800余年,他们均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册封,官至一品,位极人臣,形成中国文化史上传承世袭“南张北孔(夫子)”两大世家。上清宫和嗣汉天师府得到历代王朝无数次的赐银,进行了无数次的扩建和维修,宫府的建筑面积、规模、布局、数量、规格创道教建筑史之最。龙虎山在鼎盛时期,建有道观80余座,道院36座,道宫数个,是名副其实的“道都”,是道士的世界王国。

此外,龙虎山景区应天山象山书院是中国古代哲学中“顿悟心学”派的发源地;金龙峰马祖岩是禅宗史上贡献最大的禅师之一马祖道早期参禅悟道的场所;仙水岩的崖墓群是中国葬俗史上的奇观;“仙女现花”为道教第一绝景、世界第一绝景,等等。《龙虎山志·艺文》载:“龙虎山历魏、晋、唐、宋,代有褒崇,若山川之胜,宫宇之丽,人物之繁,仙迹之异,道行之神,爵望之显。代之慕拟歆艳者,或美之于诗文,垂之金石,传递一千余载。”龙虎山几千年来积淀而成的丰厚的道教文化遗产,和它在中国道教史上显赫的祖庭地位,以及对中国道教发展所作的贡献,被人公认为“道教第一山”在世界宗教史上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龙虎山风景名胜区重在加强对道教文化内涵方面的发掘建设,推出了以了解道教概况,领略道教祖庭的威严的“瞰道教全貌”的“身”游线路;推出了以领会道教崇尚“无为、自然”核心思想的“览道教仙境”的“心”游线路;还推出了以探考张道陵创道之目的的“思崖墓之奇”的“神”神线路,完善各项设施,采取多种措施,使“百神受职之所”、“洞天福地”的龙虎山抖落尘埃,紫气升腾,纳迎四方宾客,替天行道,禳灾降魔,造福于民,被旅游界誉为“道教朝圣游和第一游”。

天师府位于贵溪上清镇,临清溪,为历代张天师起居之地原建于龙虎山脚下。北靠西华山,门临沪溪河,面对琵琶山,依山带水,气势雄伟。占地3万多平方米,建筑辉宏,尚存古建筑6000余平方米,全部雕花镂刻,米红细漆,古色古香,一派仙气(被历史上门许多皇帝赐号"宰相家"、"天真人府",尊为道教祖庭。唐代天宝七年(748年),封张道陵第十五代孙为师,并赐田敕免租税。从此教门兴旺,前后建有十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三十六座道院,称"真仙观"。宋崇宁四年(11XX年),迁建于上清关门口上,道观始称"天师府"。元延佑六后(1319年)迁移上清长庆坊,即今天的上清镇西头。坊东为元碑亭,有碑石二,其一为敕赐玄教宗传之碑,元代著名文学家虞集撰,艺术家赵孟书,为书法珍品。天师府经各朝维修、重建,房舍达五百余间,占地五万多平方米,整个府第由府门大堂、后堂、私堂、书屋、花园、万法宗坊等部分组成天师住房和养生殿等面积900余平方米。内分大门、仪门、大庭院、三省堂等。层层迭迭,曲径回廓,甬道贯通,楼房殿阁,形似皇宫,龙柱金壁,雕梁画栋。院内古木参天。周围豫章成林,阴翳蔽日,环境清幽,风景优美。

实习成果:

这段时间的实习,我慢慢的了解和熟悉了龙虎山地陪导游的工作步骤和程序,也学到了专属于龙虎山导游的专业导游词,了解了大部分的行程路线,熟悉了龙虎山的具体路线,分清了龙虎山具置,旅游游船的一些情况,以及龙虎山导游在带团过程中的一些细节环节,我跟团去了龙虎山各个景点,了解龙虎山具体的情况,也和游客沟通,了解了来龙虎山旅游的游客的看法。

旅游管理范文3

1.旅游管理信息化的内涵

信息化是在现代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的基础上,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充分运用信息资源,服务于产业运行和发展,其中信息化的目的和核心就是信息运用。为了有效提高旅游管理的水平、促进经济效益和科学合理地配置统筹各项旅游资源,综合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来收集旅客信息资源、景区规划、旅游营销等各方面旅游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分析、加工处理后,再及时反馈处理,促进旅游管理信息化,实现旅游业现代化、信息化发展。在旅游管理信息化的具体实现过程中,包括内部系统、电子政务以及电子商务平台。为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需要建立内部系统,通过信息网络技术来实现内部管理模式和结构的优化调整。旅游管理部门借助电子政务系统,扩展业务数据库,建立和完善信息交流和传递渠道,信息自上而下的,促进信息处理信息化。与此同时,综合利用网络、现代通讯技术,合理规划旅游产业并能够有效地进行宣传、营销,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效率。

2.旅游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首先,旅游管理信息化符合旅游业发展理念和要求,促进了现代社会发展。加强旅游管理信息化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同时可以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提高我国旅游业的竞争力。其次,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市场自主性,市场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将直接影响旅游业,旅游管理信息化有利于相关单位和部门顺应市场发展趋势并及时地调整和应变。再次,旅游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且信息密集,涉及到交通、餐饮、住宿等多个领域,旅游管理信息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加强我国旅游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

1.强化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项综合性计算机集成系统,整合了现有的信息技术,能够一体化地处理地理信息。它可以实现对各种图形信息、属性信息以及各种说明信息的数据管理、分析、检查、咨询,通过存储、分析地理空间信息、输入操作,提供了人机交互对话的良好环境模式,用户能够较为便利地获取到最优的旅游信息而做出决策。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开发建立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统计数据、图表以及分析处理结果,便于旅游信息数据库的构建和完善,提高旅游管理信息化的效果。

2.加强数据库资源的建设

作为旅游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旅游数据库的质量将直接决定了旅游管理信息化的成本和效率。旅游数据库系统通过规范、科学地数字化存储旅游相关信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查询、检索、输出等功能,有利于提高旅游信息数据管理的效率。旅游信息的数据一般包括图文数据库和地图数据库。图文数据库主要存储各种图片、数据资料、用于宣传营销等用途的报表和数据分析结果。地图数据库在地理信息系统功能实现的基础上生成各种专题地图,同时还可以实现空间的规划和查询。通过有机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旅游数据库,实现相关旅游信息和数据的数字化、储存、分析、处理、查询、输出。此外,旅游数据库还提供了旅游区域、景点、服务设施、交通路线、旅游产品、旅游咨询等旅游相关信息和数据,为用户提供最优的体验享受,有利于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满足旅游业综合开发利用各种信息数据的要求。

3.重视信息资源的管理

对于旅游业这种服务业来说,信息具有很高的价值且意义重大,因此信息处理需要保证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将决定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成效。由于旅游信息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需要及时有效地交流和定期收集信息,掌握实时变化的旅游信息,并充分利用通信技术及时有效地更新信息。另外,信息的准确性也相当重要。相关管理部门需要检查旅游目的地或企业提供的信息的准确性,通过制定和执行先关政策法规,严格监督管理信息提供者保证信息准确、规范和共享,确保有效控制相关信息数据。

4.更新旅游管理信息化的软硬件设备

只有提供较好的硬件设备才能满足高效旅游信息数据管理系统的要求,积极地推行和应用信息技术,构建旅游信息网并不断完善旅游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推进新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在各旅游景点、企业、相关管理部门推广和使用信息技术处理行政事务、建立信息网络并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意识。在软件方面,基于“科技以人为本”的理念,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计划,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作用,重视引进和培养具有信息技术能力和旅游管理能力的双重高标准专业人>!

旅游管理范文4

1.旅游管理信息化的内涵

信息化是在现代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的基础上,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充分运用信息资源,服务于产业运行和发展,其中信息化的目的和核心就是信息运用。为了有效提高旅游管理的水平、促进经济效益和科学合理地配置统筹各项旅游资源,综合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来收集旅客信息资源、景区规划、旅游营销等各方面旅游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分析、加工处理后,再及时反馈处理,促进旅游管理信息化,实现旅游业现代化、信息化发展。在旅游管理信息化的具体实现过程中,包括内部系统、电子政务以及电子商务平台。为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需要建立内部系统,通过信息网络技术来实现内部管理模式和结构的优化调整。旅游管理部门借助电子政务系统,扩展业务数据库,建立和完善信息交流和传递渠道,信息自上而下的,促进信息处理信息化。与此同时,综合利用网络、现代通讯技术,合理规划旅游产业并能够有效地进行宣传、营销,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效率。

2.旅游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首先,旅游管理信息化符合旅游业发展理念和要求,促进了现代社会发展。加强旅游管理信息化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同时可以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提高我国旅游业的竞争力。其次,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市场自主性,市场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将直接影响旅游业,旅游管理信息化有利于相关单位和部门顺应市场发展趋势并及时地调整和应变。再次,旅游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且信息密集,涉及到交通、餐饮、住宿等多个领域,旅游管理信息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加强我国旅游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

1.强化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项综合性计算机集成系统,整合了现有的信息技术,能够一体化地处理地理信息。它可以实现对各种图形信息、属性信息以及各种说明信息的数据管理、分析、检查、咨询,通过存储、分析地理空间信息、输入操作,提供了人机交互对话的良好环境模式,用户能够较为便利地获取到最优的旅游信息而做出决策。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开发建立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统计数据、图表以及分析处理结果,便于旅游信息数据库的构建和完善,提高旅游管理信息化的效果。

2.加强数据库资源的建设

作为旅游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旅游数据库的质量将直接决定了旅游管理信息化的成本和效率。旅游数据库系统通过规范、科学地数字化存储旅游相关信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查询、检索、输出等功能,有利于提高旅游信息数据管理的效率。旅游信息的数据一般包括图文数据库和地图数据库。图文数据库主要存储各种图片、数据资料、用于宣传营销等用途的报表和数据分析结果。地图数据库在地理信息系统功能实现的基础上生成各种专题地图,同时还可以实现空间的规划和查询。通过有机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旅游数据库,实现相关旅游信息和数据的数字化、储存、分析、处理、查询、输出。此外,旅游数据库还提供了旅游区域、景点、服务设施、交通路线、旅游产品、旅游咨询等旅游相关信息和数据,为用户提供最优的体验享受,有利于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满足旅游业综合开发利用各种信息数据的要求。

3.重视信息资源的管理

对于旅游业这种服务业来说,信息具有很高的价值且意义重大,因此信息处理需要保证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将决定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成效。由于旅游信息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需要及时有效地交流和定期收集信息,掌握实时变化的旅游信息,并充分利用通信技术及时有效地更新信息。另外,信息的准确性也相当重要。相关管理部门需要检查旅游目的地或企业提供的信息的准确性,通过制定和执行先关政策法规,严格监督管理信息提供者保证信息准确、规范和共享,确保有效控制相关信息数据。

4.更新旅游管理信息化的软硬件设备

只有提供较好的硬件设备才能满足高效旅游信息数据管理系统的要求,积极地推行和应用信息技术,构建旅游信息网并不断完善旅游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推进新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在各旅游景点、企业、相关管理部门推广和使用信息技术处理行政事务、建立信息网络并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意识。在软件方面,基于“科技以人为本”的理念,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计划,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作用,重视引进和培养具有信息技术能力和旅游管理能力的双重高标准专业人才,提高在岗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信息技术知识和理念的培训,为旅游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旅游管理范文5

1981年,南开大学受国家旅游局的委托和资助,创办了旅游系,开创了我国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先河.自此之后的30年里,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管理本科教育也如火如荼的开展;到目前为止,全国各省市的各级院校纷纷开设旅游管理相关专业,形成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空前发展.然而,中国的旅游管理本科教育仅仅经历了30年的发展历史,再加上相关从业人员来自于不同的专业背景和学科基础,因此在很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旅游教育一直处于不同学科分头管理、各自为营的混乱局面.在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模式等各方面,均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近些年来,国内学者开始对旅游学科的学科性质、学科体系、课程设置等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初步为我们廓清了目前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扰,如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却仍然是“外延式”增长模式、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中重专业轻基础、旅游本科教育的实践环节有待加强、旅游本科毕业生的行业低就业率和高流失率、以及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缺乏竞争优势等[1~5].

这些问题在中国大多数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其中教育增长模式的转变难以通过某一学校的一己之力来实现,但有些问题可以通过学校自身不断地优化调整来解决,如培养目标的明确、课程设置的优化等.对每一所开设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学校来讲,培养目标的确定是第一步.确定要培养什么层次、什么性质、具有哪方面专长和优势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是对专业长远发展的计划和安排.而培养目标往往都是相对抽象的,需要具体的培养计划来实现,课程设置就是连接培养目标与社会有用人才之间的桥梁.课程设置的合理恰当,能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框架和专业基础,对于以后的工作和继续学习都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首都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自1998年建立发展至今已有14年历史.创立之初依托于地理学科,在师资配备、教学理念、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受制于地理背景.之后,随着旅游管理专业名称的确立,逐步从地理背景向管理背景靠拢,反映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不断有管理类的新课程被纳入本科生的培养方案.近几年来,依托地理发展还是依托管理发展的核心议题,一直成为专业建设和发展的瓶颈和核心制约因素.如何在保留和发扬现有地理优势的基础上,强化旅游管理的学科性质和特色,是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而这一问题解决的关键环节,就是如何通过课程体系的调整和优化,实现培养方案的升级和转型.考虑到国内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历史相对较短,难以获取较为成熟的经验总结,因此借鉴和总结国外旅游管理相关专业课程设置的经验和规律,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思路.

2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规律总结

本文选取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深入分析.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国旅游产业的部门划分体系有别于欧美西方国家,反映在旅游教育上,学科专业的名称及涵盖范围也存在较大差异.简单来讲,旅游业(Tourismindustry)在我国是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大产业而存在的,酒店、餐饮、景区、交通、旅行社等都是旅游产业的不同部门;而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旅游业只是整个接待业(Hospitalityindustry)的一个分支,与酒店、餐饮、交通等部门并列存在,其中酒店是接待业的核心构成.因此,在选取国外与国内旅游管理专业相近的专业时,以酒店管理为核心的接待业具有较强的相近性和关联度.

2.1案例选取的典型性分析

之所以选取美国康奈尔大学的酒店管理专业作为课程设置规律探讨的案例,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第一,康奈尔大学是全世界第一个成立酒店管理学院的大学,拥有全球第一个接待业的本科专业,从1922年发展至今,已经有近90年的历史;更为重要的是,康奈尔大学目前仍然是全球排名首屈一指的酒店管理名校,以此为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能够获取更为合理的课程设置规律.第二,从目前来看,康奈尔大学是全世界设置旅游管理相关专业级别最高的学校之一.由于旅游及相关专业的发展普遍较晚,因此传统的欧美教育名校,一般都没有开设与旅游管理相关的专业方向.而康奈尔大学作为美国常青藤名校之一,2011年美国大学综合排名第15位的大学[6],是开设旅游管理相关专业学校级别最高的学校.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的高知名度以及学校本身的高级别,充分说明该校旅游管理相关专业发展的成功与成熟,因此具有案例选取的典型代表意义.

2.2选取案例的基本情况介绍

应美国酒店联盟的要求和培养酒店业巨头的需要,美国康奈尔大学于1922年成立了酒店管理学院,是全球第一个接待业的本科专业.创建者们旨在创立一个第一流的专门研究酒店及饭店运营的学术机构,而康奈尔是开创这个先河的理想常青藤学校.在创办之初,学院只有唯一的一位教授HowardB.Meek和他的21名学生,而仅仅五年之后,当时拥有世界最大酒店连锁业务的EllsworthM.Statler在参观这所学院后表示:他原先所坚持认为的人们可以在接待业在职培训中学到更多的观点被彻底颠覆,康奈尔的酒店管理本科教育让他看到了酒店业蓬勃发展的曙光.此后,在学院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中,曾经有包括Statler在内的多位酒店业巨头为教学投入资金并成立多项基金,建成并改造了StatlerHotel等多种校内大型模拟运营场所,由此保障了学院不论在何种环境下都能稳步发展,为接待业持续不断地提供优秀顶尖人才.

2.3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主要规律

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的成功发展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明确的专业发展定位,与酒店接待业的密切结合,大量的教学资金支持等,都是保证其成功运转的重要因素.而从学生培养的实际来看,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也是不容忽视的关键环节.正是通过良好的课程体系设置,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的本科生能够在四年的学习中学有所长,并且朝着学院最初设定的“可以让任何人得到任何领域指导的学校”的办学宗旨前进.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学制为四年,在这四年中,其课程几乎覆盖了接待业管理的所有方面.整个课程体系依托商务管理学科建立,通过核心课程的讲授和设置,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配有丰富的选修课程给学生提供开拓各自兴趣的广泛空间.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前提下,可以选择接待业的某一领域作为主修方向进行专攻.此外,课程设置严格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给学生提供多种案例研究和分组课题讨论的机会,使他们不仅能收获必需的理论知识,同时也积累了领导才能与职业精神,为成为未来接待业的领军人物储蓄能量.在对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将其课程体系设置的规律总结为以下四点.

2.3.1规律之一:专业课程设置方向必须与专业依托的一级学科相协调

作为新兴的综合叉发展学科,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以及接待业管理都必须依托特定的一级学科来构建自己学科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方向.只有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确保课程设置方向与依托的一级学科相吻合、相协调,才能保证专业发展的顺畅和有序.从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经验来看,在其核心课程(必修)及选修课程设置中,与接待业实体运营(Operation)相关的课程占了最大的比重,接下来是商科管理方面的核心基础和法律、信息系统类课程.其中,核心课程及选修课程涉及接待业的八个方面:设施管理与规划设计(FacilitiesManagement:PlanningandDesign)、财务会计与房地产开发(FinancialAccountingandRealEstateDevelopment)、餐饮管理(FoodandBeverageManagement)、信息系统(InformationSystem)、法律(Law)、管理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ManagerialandOrganizationalBehaviorandHumanResourceManagement)、旅游营销战略(TourismMarketingStrategy)和运营管理(Operations).

2.3.2规律之二:课程设置必须与专业培养目标相辅相成

专业课程设置是依据培养目标而制定同时服务于培养目标的,培养目标也是课程设置的抽象体现,为课程设置提供框架和主干,二者相辅相成,只有和谐统一才可能培养出适合社会、行业发展的人才.由于旅游学科是不同于传统概念的应用交叉学科,教学内容的确定应该充分考虑到应用学科的自身特点,从行业发展需求出发,而不应不切实际忽略原有学科和师资状况来设置不符合自身发展条件的课程体系.从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设置来看,其核心课程及专攻课程的设置,都与其培养接待业领军人物的目标相辅相成。

2.3.3规律之三:课程设置要符合学科发展规律及学生的学习习惯

如何安排不同课程在本科四年的学习时序,才能更好的实现不同课程知识的互补与衔接,使学生形成完整系统、循序渐进的知识框架和结构,也是课程体系设置的重要环节之一.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协调、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方向课的协调、通识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协调,都需要通过良好的时序安排来确保课程设置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情况来看,其课程设置的时序安排符合学生由大一到大四成长变化的过程.在第一年,先是给学生打下工商管理扎实的理论基础,从计算机软件、会计、人际沟通、经济学四个角度开始引入,这些理论不是空洞的学术思想而是将其具化到酒店业中来,同时开始介绍行业的入门概况.第二年,理论基础进一步加深难度,同步上升到信息系统、金融财经、人力资源、市场管理的高度,同时专业课也开始与实践相结合.这一年也是课程学习最为关键的一年.大三,开设的核心课程数量和前两学年相比明显减少,但是更加针对酒店业的具体行业需求及发展趋势.而在大四这一年,主要通过高质量的行业实践来具化专业知识,并为工作做准备。

2.3.4规律之四: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课程体系设置的核心内容

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是所有旅游管理相关专业的必然要求,在接待业中,基本的实体运作能力是考察任何一个从业人士综合素质至关重要的一点.对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来讲,专业实践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一环,这是学院将学生推向社会,实现学生由学校学习到服务社会角色转变的重要内容.由于学院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与接待行业形成了密切的产、学关联,从而能为即将走出校门的本科生提供相对较好的实习和实践机会;另一方面,学院学生的良好专业基础和综合素质,也使他们能够在实习中表现优异,从而获得相应的理想工作职位.如此良性循环,使得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能够一直有学院的毕业生掌管着接待业的高级管理职位,不仅提升了学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为学院未来学生的就业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和社会环境氛围.

旅游管理范文6

摘要: 如何做好旅游管理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旅游人文资源开发以及应对旅游危机管理两方面阐述了旅游管理的思想。

1旅游管理要加强在人文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建议

1.1 促进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统一自然资源不管多么美丽,没有人的参与就失去意义,没有人文的氛围就失去了颜色。以杭州西湖为例,是我国独有兼具美丽的湖光山色和悠久历史文化韵味的景区,这里孕育的文化非常丰富。既有家喻户晓的白蛇娘子传奇,又有文人墨客留下的象“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佳句。这些资源都可以在西湖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西湖旅游区的各个景点,可以充分利用名人故居这一旅游资源。游客在游山玩水之间,也可以充分了解到西湖文化的历史和典故,同样也可以利用杭州的民俗艺术团体在西湖景区表演西湖文化的传统民俗节目,巧妙的将文化资源和自然景物结合起来,使得游客更容易理解杭州,实现西湖景区的人文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保护西湖资源,对西湖的生态、水质、卫生状况加强保护和监督。

1.2 努力发掘人文历史旅游资源我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众多的文化资源,像龙舟赛、元宵灯会、清明踏青、五月花会、八月观潮、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十月庙会等民俗活动,开发利用条件极其优越。要充分利用这些民俗文化,重点打民俗旅游,这样不仅可以为当地的旅游产业带来巨大的收入,也会对当地的城市发展和定位等具有很好的作用。

1.3 提高人文素质,完善旅游设施文化旅游具有文化传播和交融的作用,具有很强宣传作用,旅游就像一张名片,在带给游客旅游资源享受的同时,也将自己的形象进行了宣传。从事旅游资源服务的人员素质对旅游形象具有重要影响,在旅游景点的一些人性化的配套设施对旅游地形象也有重要影响。好的人文素质、礼貌切近的服务态度会对旅游者带来很大正面的影响,会提高游客对旅游满意度,进而对整个城市的形象具有更好的印象。旅游设施的完善程度也会对游客带来不同的感觉,游客在旅游时一般比较放松,一些人性化的设施会让他们感觉很亲切,一些带有游客可认知的语言无疑会增加亲近感。

1.4 优化资源配置,改进旅游经营策略和其他产业一样,人文旅游产业的开发、经营等需要进行细化研究,所不同的是一般其他企业开发的是有形产品,而人文旅游产业开发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产品,产品的质量通过旅游群体的满意程度体现。开发怎样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市场前景如何、如何合理规划使得资源配置优化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旅游产品经营策略都需要因地制宜、通过对人文旅游产业的科学研究实现。目前,我国很多旅游景点在人文旅游开发方面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①通过加强在人文旅游产业方面的研究,使得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更加成功,则可以大大减小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风险;②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值得关注,不同的旅游资源如何配置更加合理,如何配置才能更加吸引旅游者,使得运行成本降低,产业收益增加,这些方面也需要进行科学的研究;③人文旅游产业的经营策略非常值得研究,并非景点门票价格定得越高,旅游产业的收入就越多,不同的旅游景点采用联合消费还是单项消费更好也需要根据消费者的旅游消费心理和旅游景点的具体情况确定。

2加强旅游危机管理的措施

旅游业是一个相对脆弱的行业,由其自身所具有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决定了她的触角极大地延伸到其他各个行业领域,使得外界瞬息的变故都牵动着整个旅游行业敏感的神经。旅游危机已成为世界许多地区的旅游业上空的阴云,良好的危机管理成为旅游业——这个应优先考虑快乐和关照产业的急迫需要。

2.1 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一种竞争意识、超前意识、鞭策意识,也是一种凝聚剂。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在感觉危机、认识危机的前提下,经常地、系统地讲形势、讲问题,使员工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和与企业共同承担危机与风险的主人翁责任感。居民与旅游者要强化安全意识,强调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确保平安健康也是一种增收途径。 转贴于

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应是政府危机管理的核心和重点,作为旅游地区政府应首先树立危机意识,加强旅游危机战略性研究,从根本上防止危机的形成和爆发或将其及早制止于萌芽状态。

2.2 建立预警机制,实施预防管理在建立旅游灾害预警机制方面已经达成普遍共识。所谓"旅游预警制度",主要是有关部门在国内外发生疫情、战争、社会问题、自然灾害等影响旅游的事件,予以并警示,从而有利于旅行社和游人预见问题,并主动采取积极的安全措施。

2.3 建立应付旅游危机的应急机制旅游危机爆发后,最紧要的是建立起一套快速反应机制,尽量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灾害、事故发生后,在第一时间实施有效抢救,减少人员伤亡;在疫情发生时,防止疫情扩散;在治安事件发生后,尽快侦破案件,惩治违法分子,保护受害人,处理善后事宜。因为自然灾害导致旅游地暂时不能接待旅游者,及时告知旅游者,减少旅游者的期待成本和预期心理,有利当地旅游市场的恢复。

2.4 旅游危机过后尽快采取措施复苏旅游业首先,旅游危机过后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促销活动。其次,要利用媒体重树区域旅游形象。旅游危机之后,要尽快挖掘正面报道的价值,予以针对性的促销。第三,做好事件旅游营销,加大市场对旅游地的关注。

总之,当组织或个人面对危机时,应当把社会公共利益放在核心地位,及时反应、控制、补救、总结,并有意识地将危机转化为契机,因势利导,借题发挥,将损失减小到最少。旅游行业是很脆弱,但不经磨练、不经危机,这个行业永远都是脆弱的。作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努力构建比较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推动本部门以及整个行业危机管理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如东.政府在旅游管理中的作用及制度创新[D].同济大学,2006,(08).

[2]牛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的利益相关者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07,(03).

[3]王咏.遗产旅游地管理体制的初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05).

[4]张志娟.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管理[D].厦门大学,2001.

上一篇心理活动

下一篇反义词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