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管理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管理方式范文1
【关键词】循环经济;煤炭企业;经济管理;经营战略
1.循环经济视域下煤炭企业面临的挑战
在循环经济视域下,我国煤炭企业正面临着多方面挑战,如财务危机、循环经济管理能力较低、循环经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资源循环利用效率低等。1.1财务危机。受长期以来的煤炭价格下跌影响,我国很多煤炭企业的利润大幅下降,企业的正常运营也因此受到了直接影响。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我国很多煤炭企业出现了营业利润呈下降、运营亏损严重、营业风险提升等问题,煤炭企业面临的风险因此不断提升。受煤价小幅提升、产销量增幅加大影响,2018年我国煤炭行业实现了一定回暖,煤炭企业的利润也出现了一定增长,但长期以来煤炭企业净利润亏损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无法完全解决,很多煤炭企业不得不通过降低循环经济必要成本的方式提升自身短期利益,由此催生的财务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必须得到重视。1.2循环经济管理能力较低。配套的管理机制直接影响煤炭企业的循环经济管理能力高低,但结合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可以发现,近年来煤炭企业的技术投资、技术人才投资、污染物治理投资不断增加,但企业的污染物处理率、资源循环利用率以及财务状况仍存在一定不足之处,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煤炭企业的管理水平无法满足自身发展需要。为解决此类问题,我国很多煤炭企业开展了新的管理模式探索,如山西焦煤的对标管理模式、大同煤业的“搭优”管理模式等,但这类管理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大多不尽如人意,这主要是由于煤炭企业存在管理人才缺乏、员工环保意识薄弱、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类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煤炭企业的循环经济管理能力。1.3其他挑战。循环经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资源循环利用效率低同样属于现阶段我国煤炭企业面临的挑战。循环经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主要是由于我国很多煤炭企业存在过于重视煤炭开采而忽视技术创新的问题,在粗糙的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的技术设备、稀少的研发人员、严重不足的科技经费支出影响下,仅注重短期利益的煤炭企业往往存在创新能力不足问题;相较于国外先进水平,我国多数煤炭企业的资源循环利用效率较低,在固废处理技术和设备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不先进的影响下,煤炭企业自然无法较好满足循环经济的实施需要。
2.基于循环经济视域的煤炭企业经济管理方式
2.1经营战略选择。为更好践行循环经济理念,煤炭企业应基于循环经济视域选择经营战略,具体的战略选择如下:(1)开发高新技术产业与服务产业。为较好应对煤炭企业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企业必须加大各类新技术的引入与应用力度,如引入和开发洁净煤技术,由此即可保证煤炭企业逐步向高新技术产业与服务产业迈进,企业的耗能和排放均可得到较好控制,煤炭资源的使用效率也能够实现长足提升。在循环经济理念下,煤炭企业必须保证工业化生态效应的最大化发挥,煤炭相关的资源发展产业应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以此形成能源可循环使用的产业链条,煤炭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即可获得有力支持。(2)进一步拓展产业链条。作为产业集聚化的具体表现,产业链条的拓展可保证煤炭企业更好践行循环经济要求,因此企业应以煤炭产业区域工业化发展作为基础,以此推动产业链条的进一步拓展。具体来说,煤炭企业需以煤炭资源洗选为根本、以资源洁净燃烧为中心,以此真正实现煤炭资源的优化与转化,以煤炭资源为中心产业链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可由此得到保障,煤炭资源的高效、洁净使用也能够顺利实现。(3)坚守环境保护职能。煤炭企业必须认识到自身的环境保护责任,并合理应用经济措施实现环境的保护。结合循环经济理念,煤炭企业可结合实际构建环境责任机制,并基于区块划分将环保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岗位,由此企业全体员工均可参与到环境与生态保护的工作中。同时,煤炭企业还应探索煤炭资源的开发补偿与环境补偿机制,真正践行“破坏者恢复、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原则,通过应用市场调控和价格杠杆,即可实现最优化的煤炭资源配置,环境保护也能够获得更为有力支持。2.2核算形式选择。为更好满足循环经济要求,煤炭企业还应建立绿色会计制度与绿色审计机制,具体路径如下:(1)建立绿色会计制度。煤炭企业应以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作为参考,并选择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由此实现会计学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建立绿色会计制度。绿色会计制度可用于分析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及资源消费三者关系,并通过确认、计量、分析、报告的会计处理明确煤炭企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管理工作开展可由此获得有力支持,煤炭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与管理效益可由此明确。(2)建立绿色审计机制。为解决传统会计处理方式下煤炭企业存在的核算失真问题,绿色审计机制的建立必须得到重视,由于绿色审计能够将环境、能源、资源纳入审计范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得到较好保障。绿色会计核算需严格遵循合法性、公允性、真实性原则,煤炭企业也需要重点推广绿色审计机制,以此按照企业先行环境保护资料即可明确其经济行为的效益性、真实性以及合法性,配合检查、监督与意见发表,煤炭企业绿色经济责任便可得到直观评价,企业循环经济管理投入的准确判断、发展新机遇的掌握均可得到绿色审计机制的有力支持。2.3制度体制选择。制度体制选择同样关系着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推进,因此煤炭企业在制度体制选择中需关注以下几方面要点:(1)制定循环经济规划制度。煤炭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循环经济规划制度,通过组织专业人员负责循环型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并在自身发展制度和战略规划编制中结合循环经济理念,煤炭企业即可通过完整系统的工程理论明确循序经济视角下自身的发展原则、方法、目标,循环经济发展可由此大幅深化。(2)构建循环经济教育培训制度。为提高员工的创造性、自觉性、主动性,煤炭企业应加强循环经济理念的宣传,同时结合“十三五”煤炭产业发展规划为方向,即可更好践行循环经济要求,有效推动循环经济发展。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培训制度,煤炭企业即可保证所有员工均能够较为正确、深入的理解循环经济发展概念。2.4其他方式。除上述方式外,煤炭企业还可以采用践行绿色管理理念、引进技术创新主体、推动资源循环利用等方式,具体方式应用如下:(1)践行绿色管理理念。煤炭企业应建立绿色文化并设立绿色组织机构,以此实现对员工的潜移默化影响,配合专门建立的绿色管理委员会,企业即可通过形成完整的绿色管理网络更好服务于循环经济建设。(2)引进技术创新主体。在依法组织生产的基础上,煤炭企业应引进先进的循环经济技术并加大科技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引进技术、吸收技术、创新技术,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即可实现长足提升。而通过科技型人才的培养,煤炭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优势均可实现长足提升,这同样能够为循环经济的建设提供支持。(3)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为真正推动资源循环利用,煤炭企业需要改变自身不合理消费、引进和改造环保设备,并充分利用剩余能量,结合提高能源效率目标、针对性开展环保设备的升级与改造、煤矿排放热能利用与矿井水循环使用,煤炭企业即可更好应对循环经济带来的一系列挑战。
结论:
经济管理方式范文2
关键词:煤炭经济管理 发展方式 产业升级
企业为了能够应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就必须要对企业相关的经营战略进行重新定位和审视,它是企业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企业制定科学规划的重要依据和基础。更具体点说就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充分利用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机会,和一切可以创造的条件,实现本质目标上的飞跃。而对于能源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物质基础,能源产业的发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达水平,而煤炭作为我国的第一大能源,更是影响着我国经济的整体进步,因此做好煤炭经济的管理对我们国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科学发展观提倡的是一种科学的发展方式,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 指导作用。科学发展观在已经被诸多企业证明了它的实用性,也是我国煤炭经济发展所必须要进行的一项改革。
1、当前我国煤炭管理上的现状
随着近几年各种替代性能源资源的不断出现,我国的煤炭企业市场竞争也处在一个不断加剧的状态。这对煤炭企业自身的要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除此之外,我国政府也因为我国不断恶化的环境现状而对我国的煤炭企业提出了新的环保方面的要求,这也就使得煤炭企业开始不断重视自身的节能减排问题,但是却收效甚微,远远没有达到预期所能够达到的治理的目标。造成这种现象主要的原因是煤炭企业缺乏一个系统化理论化的治理思维,单纯的追求治理力度的快和好,无视治理速度实现的客观条件,这样一来就会对治理效果造成较大程度上的偏差。煤炭企业节能减排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必须要从长计议才能够准确的找到问题的根源,进而解决存在于煤炭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棘手的问题。
2、煤炭经济中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人才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凭借,也是企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现在我国的煤炭企业普遍出现了人才短缺的现象,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煤炭经济的发展,使得煤炭企业的各方面工作都难以有效的开展。每个领域的改革必须要以其稳定的运行为基础,因此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现在人才方面进行,首先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如此才能保证企业的整体进步和整体的可持续改革。笔者针对此调查了一些国外先进能源企业的资料,发现国外的能源企业很少出现人才的短缺问题,因而笔者对其人才策略进行过研究,发现其人才的应用,是与可持续发展观不谋而合的,笔者也根据此,总结了一些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希望能促进煤炭企业人才的科学改革:
3、煤炭经济管理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3.1、注重对煤炭企业人才的选拔
人才的选拔可以说是人才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前提,因而要实行科学发展观,就必须从人才的选拔阶段就入手,根据自身实际合理的选拔人才。首先,要充分了解自身的实际,对自身的发展状况做一个详细的分析,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到最需要的人才类型进行选拔,避免人才冗杂显现的发生,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改革奠定基础。其次,在人才选拔阶段就要进行精简处理,建立严格、严肃的选拔机制,并对人才进行面试。试用等,选择真正有能力的人才进入企业。再次,要加强企业宣传,提高企业待遇,吸引更多人才前来应聘,这也是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最为关键的一步。最后,要多类型的选择人才,管理、技术、策划等多方面的人才都要有所涉及,避免企业在未来发展中出现短板。
3.2、注重对技术性人才的培训
21世纪是一个人才的世纪,而对于企业来说,人才的作用十分重大,煤炭企业由于各种原因,人才短缺的问题由来已久,短时间内难以真正的改变这一状况,而即便能够缓解这一问题,未来这一问题仍有再次爆发的可能,制约着我国煤炭企业的进步,因此人才的培训成为了煤炭企业不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而这也是最能体现科学发展观的一条,通过自身员工素质的提高,来从根本上缓解人才的问题。首先,企业要建立内部人员培训课堂,建立与煤炭类的图书资料库,让员工在工作的同时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其次,要为员工安排定期上课,要求员工到课学习,不断充实,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4、煤炭经济中经济管理的可持续
煤炭的开采和运输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工程,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会需要大量的资金,而资金问题在很多时候也困扰着煤炭经济的发展,制约着其企业的升级。众所周知,经济是一切发展得基础,这一定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尤为适合,因而针对这一状况,笔者总结了一些煤炭经济中资金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4.1、不断建立健全和完善财务方面的管理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煤炭企业的财务部门只能比较单一,一般来说只有资金收入、资金统计和资金支出等功能,只是作为一个资金的中转站出现,这对这一部门的功能是相当来浪费的,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必须将煤炭企业的财务部门充分利用起来,我们知道,一个专业的财务人员不仅拥有较强的资金处理能力,还拥有这资金的数据分析,资金运用策划、资金预算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在项目的开展或者资金的调动上,让财务部门进行详细的统计,并制定相应的规划,提出自己的意见,并提出每次资金调动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都可以成为煤炭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指导促进资金的可持续流转。
4.2、进行可持续性的投资
投资是资金利用的一种方式,也是改革所必须要做的事,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煤炭作为我国的老牌行业,资金的流转一般较为传统,更是没有进行大规模投资的情况,因此投资可以作为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改革的一个新的尝试。首先,可以投资开采设备,进行设备的升级,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其次,可以投资人才的引进,用更为丰厚的资金来引进国外先进人才,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企业的经济发展助力。再次,可以投资信息化的改革,将企业逐步建立成一个信息化的企业,大大节约人力物力,又能促进企业更为精确的进行工作,为企业资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4.3、完善煤炭开采后的污染物的处理
煤炭的开采将对当地的地形地貌以及土壤状况造成 严重的影响,而在早期,我国煤炭企业在开采完成之后,往往对开采地置之不理,使之成为一片荒地,甚至形成大坑洞、大水池,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必须要进行开采后的善后工作,例如对开采坑洞进行填埋,例如依势为当地修建水库等,真正达到煤炭开采地可持续发展。
5、结语
总的来说,我们要能够实现我国煤炭行业管理方式的创新和发展方式的转型,这就必须要能够进行大胆创新,不断建立健全和完善财务方面的管理。注重对技术性人才的选拔和培训,真正地做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要促进我国煤炭行业经济管理上的创新,就必须要能够以科学发展观为中心指导思想,不断深化企业内部体制改革,加强对企业生态经济建设的重视性,才能实现我国煤炭企业经济管理上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经济管理方式范文3
关键词: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1工程经济管理风险介绍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是我国建筑市场在进行工程建设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造价咨询活动由国家转向企业的产物,也是我国未来造价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我国建筑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的造价咨询行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同时,多企业的共同竞争态势也逐渐在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的管理规范,这些管理规范对于规范市场经营和竞争行为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工程造价咨询过程之中,该规范依然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给咨询企业带来了经济管理上的风险。早造价咨询企业的运行过程之中,其对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过程可以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由于造价管理规模较大,且工程的进行之中不确定性较强,导致在咨询企业在工程的经济管理过程之中常会出现造价超过预算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咨询企业的经营质量。因此,在咨询企业的经营过程之中,企业管理人员要跟据当前存在的风险因素,明确造价风险和防范优化措施,提高咨询企业的工作质量。
1.1风险的概念
在咨询企业的工程经济风险管理之中,主要的风险主要是由于工程之中的不确定事件的发生而引起的,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之中,其咨询企业的造价计算结果和工程结果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差异程度就是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管理风险因素。一般在风险管理之中,常根据不良时间的发生概率和后果将风险划分为人类行为和自然行为等,其在工程之中的发生会对造价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很大的影响。
1.2风险的特点
在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管理过程之中,其风险的出现具有客观性和突发性,由于引起管理风险的因素较多样,且其发生并不会以管理人员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在风险的管理之中,要正确认识风险的客观性,探究风险发生的规律并制定向对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从根本上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1.3造价管理之中的风险因素
为了保障工程造价风险客观评价顺利进行,在正确分析工程造价风险影响因素的同时,可根据产品的生产过程、造价实现过程,将风险分为社会、政治、经济、自然、技术以及管理风险。根据成分不同将风险分为不确定性、确定性以及风险性造价;根据工程目标影响,将风险分为工期、质量、造价风险;根据后果分为投机风险以及纯风险。
实际施工过程之中大概率出现的风险包括如下的几种:第一,工程造价文件错误风险。在市场的发展过程之中,建设企业为了尽早完成施工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企业的选择,一般在工程的设计阶段就开始进行施工企业的招标,在招标过程之中,符合建设施工要求的企业会将本企业对于该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估价进行总结,完成工程投标报价文件,以此来方便建设企业对施工单位进行选择。但是,在不对建筑现场和建筑环境进行充分考察和研究的情况之下作出的建筑设计存在设计深度不够的问题,在造价的计算过程之中可能会对造价的准确程度造成影响。同时,造价咨询企业根据该设计编制的预算也不可能包括施工的所有内容。在我国当前的建筑施工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情况就是在开工之后发现设计图纸和在报价文件之中的初设图纸存在较大的差别。这种设计上的变更往往会造成工程建设预算的增加,从而影响造价精确度,这在建设过程之中是难以避免的。
除了设计方案存在缺陷导致造价计算存在风险之外,在实际工程建设之中,假如施工单位在初设阶段对工程的设计出现问题,由于设计之前缺乏研究探讨,其设计深度不够,且在文件的编制过程之中可能会出现重要施工项目的漏项,导致造价错误,造成造价咨询之中的风险;第二,施工管理不当导致造价风险。施工之中出现建设错误问题也会影响造价的准确性,从而造成造价风险。建筑材料的优劣不仅影响建筑的建设质量,也对于建筑造价的编制和控制有很大的作用。质量较高,且成本中等的建筑材料最为适合当今的建筑行业,对于建筑的质量和建设企业的经济利益都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在建筑原料的采买之中,市场采购人员对于材料价格以及材料的质量的了解决定了采买工作是否可以正常进行。但是,在实际的材料采买之中,企业的采购人员出于多种原因,因为材料报价的不准确或是对于市场销售情况的不了解,会导致采买花费大大增加,影响了企业在建设造价编制之中的正常作用,直接影响了施工造价控制和管理工作,造成施工造价不准确,造成管理风险;第三,施工意外事故造成造价风险。在施工过程之中,假如发生自然灾害比如建设区域的塌方或是建设现场的火灾等也会影响建筑工程的实际之处。我国的建筑行业一般将火灾等自然灾害定义为影响工程造价的风险之一,其发生会导致造价的不确定,对工程的进度和造价质量造成影响,进而因此管理风险。
2风险防范方法
2.1提高企业对于工程造价文件的重视程度
在当前的施工管理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施工方案之中施工技术方案和造价管理脱节较为严重,双方的负责人员在造价文件的编制过程之中没有进行充分的交流,造成文件对于技术和造价的关系处理质量较差。因此,在未来的企业发展之中,造价企业要加强和施工企业的技术设计人员的合作和探讨,保证文件编制的质量,从而提升造价准确性。
2.2监理企业风险防范机制
在造价风险的防范之中,当前使用较广的方法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遏制和风险转移。风险规避法是指在工程的造价股哪里之中对风险因素的发生进行中断,通过在工程的造价过程之中尽量使用科学保守的施工和设计方案,避开造价管理风险的同时就避免了风险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在风险的规避过程之中也会产生新的风险,因此,在实际的操作之中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方法。风险遏制是在造价管理咨询的过程之中通过遏制发生风险的源头来减少工程风险对造价的影响,在减少危险因素的同时避免危险的发生,同时及时处理已经出现的风险,使得工程问题对造价的影响逐渐减少。这种控制方法较为积极,在实际使用过程之中要以工程造价风险为依据,从多个方面遏制造价风险的产生。风险转移是将风险意识通过特定路径转移到与自己利益无关的另一边,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工程索赔、工程分包等。如在工程保险担保中,通过购买保险、合同等方式将工程风险转移给他人,从而达到工程分析转移目标,一般用于概率小的工程风险。
2.3完善咨询企业内部的造价编制体系
要在造价咨询企业内部建立健全的工程经济管理体系,其经营管理人员可以从企业的组织、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等几方面来进行研究。首先,我国的部分造价企业已经认识到风险控制对于企业的造价工作的准确性的重要价值,为了提升准确度,其在企业内部对于参与造价的人员分为了不同的部门,并在不同的部门之中配备经济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提升各个部门在文件编制和造价计算之中的管理效果,提升企业的经济管理质量。其次,在企业的管理上,为了减少非技术人员对造价过程的干涉,在实际运营之中,企业可以将管理层和作业层分开,两者在施工之中进行间接接触和间接管理方式,减少非技术人员对造价计算的影响。第三,在企业之中引入控制和竞争体制,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监督人员,对参与工程的员工进行贡献的评价,提升其工作的积极性。
3结语
工程建设质量和经济管理效果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业主和施工企业的发展。企业只有在工程之中加强经济管理,才能保证工程质量,提升自身对于经济风险的规避能力和控制能力,保证企业的发展质量,取得良好的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尹俊峰.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3(12).
[2]谢继峰.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J].企业导报,2012(04).
经济管理方式范文4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 管理转型 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贯坚持的以增长经济为核心的发展目标,是我国经济在近二三十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项事业发展迅速,不断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但在这些发展成果的背后,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只注重经济的增长而忽视了环境问题,只看到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忽略的资源的有限性和重要性。这种问题存在于我国多年的经济发展之中,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经济结构和市场状况,在社会结构转型时期,要积极实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方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行管理转型。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转型管理思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资源环境问题的加剧促使经济发展方式和管理思路亟待转变
我国过去的经济发展过于追求发展成果和速度,忽视了资源和环境问题,使得现在资源告急、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在不断加剧,在没有找出新的、有效的替代能源之前,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在经济发展管理思路上要实时加以改变和转型。我国目前还存在相当多的企业依然在采用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过于依赖资源,在发展中很多都是采用高能耗的方式来换取经济利益。一是对资源浪费严重,二是对环境污染加剧,这样的发展之路是不能够长久的,也是不科学的。
(二)经济快速的发展加剧了城乡的两极分化
城乡的两极分化具体体现在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不断增大、城乡的经济发展程度差异也越来越大两方面,这种不断拉大的经济距离与经济的发展方式有着重要的联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管理思路,合理调整城乡经济发展手段,着力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三)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致使市场需求得不到相应发展
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致使企业在市场环境中不能取得良好的发展,没有竞争力,市场需求不断萎缩。企业要加强对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实行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经营管理思路,不断适应市场发展需要。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管理制度的途径
(一)转变管理对象,合理定位管理方向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管理制度的科学和完善是保障经济有效发展的重要方法,要转变管理制度的对象,找准管理方向。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在管理中心方面,要从重工业经济转变到服务业经济。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二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例在逐渐下降,第三产业的市场份额会不断增多。
(2)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转变发展,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要将依靠投资发展的经济转向依靠消费增长经济的发展方式。
(3)转变单一的发展方式,实现发展方式的多样化。从依靠技术资源的发展方式努力转变到人与技术两者结合的科学发展方式。
(4)最重要的一点,由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到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由过度依赖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
(二)针对不同的管理对象应采取相应的管理形式
在经济结构不断发展和转变的情况下,对经济发展中各个对象的管理要加以区分,并针对不同的管理对象制定相应科学的管理方式,而不能将一种管理模式运用到各种各样的对象中,一方面对影响管理的效果,另一方面也会降低管理对象自身的效益。优秀的管理模式往往会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目前较为科学的管理模式有以下几种:所有者与管理者的委托和管理模式、国家安排的委托与管理模式、公众共同所有权决定的委托管理模式等。
(三)对企业主体和组织进行积极的管理和转变
积极对企业的主体加以转变管理,促进企业在多变的经济环境下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从以下两个层面入手:
(1)转变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管理思路。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手段已经逐渐落后,不能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新的经济时代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转变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加以细致管理,不断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2)转变企业的管理模式。企业要依据市场变化实施改进和完善企业管理模式,发展企业经济,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结束语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相关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成了经济发展中不可回避的话题和问题,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还导致了城乡差距的不断增大等问题。企业需要改变以前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为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而不断努力,同时,也要加强经济管理思路的转型,实现科学良性的经济发展方式。
参考文献:
[1]郑英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管理转型问题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2)
[2]刘学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管理转型问题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05)
经济管理方式范文5
市的房地产市场正处于建立后的加速发展期。由于房地产市场起步晚、发展快,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房地产市场主体不够成熟、市场机制不够完善、政策法规滞后、政府调控手段落后的一些新问题。
1、房地产项目开发涉及面广、周期长、管理难度大
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包容性、专业性、综合性很强的行业,它的发展涉及到计划、土地、规划、财政、房管、金融、建筑、信息等相关产业,各部门工作相对独立,缺乏综合协调部门。房地产项目的实施,一是审批过程中部门条块分割,缺少综合协调部门,使项目前期审批时间难以控制。二是一些项目在土地出让前,未考虑周边道路,上、下水等基础配套设施,开发难度大,即使开发,也无条件交付使用。三是极个别开发商弄虚作假,增加管理难度。
2、房地产的投诉是的热点新问题之一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有关房地产投诉也不断增加,已占到总量的三分之一。反映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配套设施不完善,产权不明晰,有关的法律、法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二是房屋质量新问题。质量新问题的危害程度鉴定困难,同时涉及住户、开发商、建造商、材料供给商等多部门,解决新问题难度大,耗时多。三是部分开发企业行为不规范,面积“短斤缺两”、“霸王合同条款”、虚假广告等新问题时有发生,对房地产市场的负面影响较大。
3、商品房建设产业化程度较低,销售价格较高
由于近几年该市房地产发展看好,吸引了不少未涉足房地产的企业进入这一行业。如前文所述,截至2007年全市各类房地产开发企业已发展到477家,但其中规模最大的10家企业的投资占到全市商品房投资额的30.7%,且产业化程度低,一些住宅开发,虽有水净化系统、智能化等,多为单一系统,达不到建设部的部颁标准,市的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和房地产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杭州市房地产市场的基本状况
1998年以来,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精神要求,广大城镇居民积极参和住房改革,住房商品化等新的住房消费观念已基本形成,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住房梯度供给体系已基本建立,使房地产市场有了较大的发展。
1、住房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为市房地产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自1993年以来,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房地产开放经营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政策,制定了《市房地产开放经营管理若干规定》和《有关外地单位和个人购买市区单位自管房,个人私房准予办理产权交易产权登记的意见》等有关住房制度改革的政策和促进住房制度改革的办法,使住房制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取消了对外地购房的限制,房地产市场更趋活跃,也为房地产市场的建立、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2、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商品住宅消费供销两旺
近几年来,市及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是全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市以及周边地区经济的良性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极大地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自1998年以来,市房地产投资额的年增长幅度在17%以上。2007年,市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深入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扎实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全市房地产业保持健康稳定运行态势。全市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147.74亿元,其中市区69.56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5.1%和30.3%;新开工面积522万平方米,其中市区210.4万平方米,分别增长20.8%和76.9%;竣工面积370.4万平方米,其中市区125.9万平方米,分别减少16.4%和16.6%;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418.3万平方米,其中市区171.1万平方米,分别增长16%和6.8%;商品房空置面积128.4万平方米,其中市区35.2万平方米,分别下降4.4%和12.3%。2007年全市房地产行业入库税收达到17.22亿元,增长33.11%,房地产业税占第三产业税收比重达41.%。其中,市区房地产行业入库税收达到7.06亿元,同比增长16.5%,房地产业税占第三产业税收比重达39.17%。市区1-12月新建商品住宅每平方米销售平均价4354.5元,比上年同期上涨9%。
3、房地产企业机制灵活、注重品牌,提升了市房地产业的综合素质
截至2007年,全市各类房地产开发企业已发展到477家,自2006年以来平均每年增加55家,比2006年上升了89.29%。规模最大的10家企业的投资占到全市商品房投资额的30.7%。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品牌知名度高的房地产开发商已脱颖而出。通过房地产开发,改善了城市面貌,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小区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又促进了房地产开发。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良好的市场开拓意识、品牌意识和灵活的企业机制已经成为该市房地产市场持续发展的强劲内因,并将进一步提升该市房地产业的综合素质。
4、房地产市场供给结构逐步改善,市场供求关系日趋合理
市商品房价格近几年持续上涨,商品住宅均价从2005年的3278元/m2增长到2007年的4749元/m2,涨幅达44.8%。为保证满足广大城镇居民不同层次的住房消费需求,避免开发商单纯从经济效益出发,一味发展大户型、高价位的高档住房,造成市场普通商品住宅稀缺,中低收入人群改善住房的需求难以满足,市政府采取了适度调控办法,引导市房地产市场供给结构逐步完善。目前,市已基本建立了以商品房为主,经济适用房和租金补贴的廉租房为辅的住房供给体系,市场供求关系日趋合理。
三、对促进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政府部门必须以市场管理为核心,以公正、公平为原则,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提高市场运行效率,不断提高居住水平和居住产业化水平,促进房地产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地发展。重点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坚持以培养住房市场为基本方向,加强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探究
房地产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密不可分。要在坚持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改善居住条件的指导思想下,加强对房地产发展情况的探究,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更好地把握全市房地产的发展方向,促进经济的发展。一是政府要有专门的综合职能部门探究市的房地产发展的政策。及时了解情况,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提出系统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具体要制定房地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解决发展思路、发展规模、土地供给、产业培育、先进技术应用、配套政策保障、社会住宅保障体系等新问题,保证房地产市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二是要启动房地产市场预警和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对市场的分析和判定能力,定期编制并房地产市场的基础价格水平,空置率等,加强对房地产市场行为的规范和宏观调控能力,并正确引导房地产投资和消费。
2、完善房地产法规体系,强化监管、规范市场行为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家制定的房地产基本管理制度,结合市出现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关规定,消除政策盲区。建委应深入调查探究房地产管理体系和政策创新的新新问题,监督完善适合我市房地产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订操作性强的实施管理办法,增加可操作性,减少体制性、政策性的障碍。同时,在依法行政的基础上,加大执法力度,切实解决一批消费者反映强烈的新问题,使消费者的弱势地位逐步得到改善,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使全市房地产开发建设、经营等各项活动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3、适度调控土地供给,以满足广大居民改善住房的需求,切实解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新问题
近几年来市行政规划区域两次调整,市区范围不断扩大,要落实土地集中统一管理制度,统筹考虑已划入行政区域的用地。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的需要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率管理的要求,建设大型居住区。通过大型居住区的建设,加快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配套,提高大型居住区的环境质量,吸引居住,疏解老城区密度和缓解商品房供给的结构矛盾。按照市住宅发展规划中住宅供给量,确保商品住宅土地年供给量,同时逐步建立土地梯度供给体系,通过政府对土地的调控力度,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的住宅需求。同时要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进一步启动住房二、三级市场,使广大中低收入者能买到或住上自己合适的住房,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居者有其屋”的目标。
4、着力提升住宅品质,推进住宅产业化
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实现住宅建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提高住宅的综合质量和整体效益,促进住宅建设可持续发展,满足广大居民不断改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的要求,以便有效地提高住宅性能和行业综合效益,是当前住宅建设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实施的要求,做好推动和促进工作。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工作步骤,建立住宅技术保障体系,建筑体系,部品体系,大力推广和应用新材料、新技术,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住宅技术总体水平的提高。
四、结论
房地产业作为市国民经济的支柱和主导产业,对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拉动经济增长已经并且还将发挥其积极功能,因此保持房地产业市场持续健康的发展十分重要。政府在房地产市场发展中担负着保障住房供给体系的责任和规范调控房地产市场的责任。相信通过市政府进一步完善行业管理体制和产业管理体制,完善各职能部门的协调机制,依法行政、妥善调控、积极引导、精心培育,市的房地产市场将继续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井贺、刘朝马、潘鹏摘要:浙江房地产开发投资和GDP增长的关系分析[J.现代商业,2007(12).
[2朱晋摘要:政策、价格和“财富幻觉”——基于浙江房地产市场的实证检验[J.浙江学刊,2007(1).
[3沈健芬摘要:浙江房地产市场尚需完善——对浙江房地产市场的调查和分析[J.浙江经济,2003(8).
[4唐世定摘要:浙江房地产业成长模式和发展趋向[J.浙江经济,2003(8).
[5陈多长、王美红摘要:1991-2006年浙江房地产业发展特征——基于房地产周期理论的实证探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3).
[6刘艳梅摘要:浅论诚信和房地产经济[J.科技咨询导报,2007(9).
[7李建家摘要:对我国房地产经济的思索[J.金融经济,2007(6).
[8申革联摘要:浅论吹气球理论和房地产经济[J.经济师,2007(8).
[9合肥学院经济系课题组摘要:房地产宏观调控对不同经济发展区域的影响——基于安徽、浙江两省的分析[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经济管理方式范文6
1、《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决定设立分类指导员 指导监督垃圾分类。
2、该条例延续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准则。针对无法确定分类管理责任人的情况,要求街到办事处或者乡镇政府组织确定,并向社会公布。同时,设立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指导、监督单位和个人进行生活垃圾分类。
3、《条例》规定,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发现投放人不按照分类标准投放的,可以要求投放人改正;投放人拒不改正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应当向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报告。
4、同时,《条例》要求建立分段监督举报机构,由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收集运输单位、处置单位各对上一环节交付的生活垃圾是否符合分类标准进行监督;发现不符合标准的,可以要求改正;拒不改正的,应当向城管执法部门报告。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