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7年级上册语文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7年级上册语文书范文1
从表1中看出,苏教版教材将基本字表中的277个字安排在第一学段,18个字安排在第二学段,还有1个字安排在第三学段,另外有4个字遗漏。因此,笔者认为苏教版教材确保了基本字表中的绝大多数字在第一学段使学生就能够会识会写,初步达到先认识、会用常用字、高频字的要求。那么余下的23个字如何处理?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看三年级的15个字。如果合理利用现有教材,安排学生提前会识会写,对于学生后续的灵活运用是有帮助的。如第五册教材中出现的“刀”“豆”二字,字形简单,在学生刚入学阶段学习拼音时,就在《认一认》的“刀戈弓矢,瓜果麦豆”中出现并要求认识,“刀”作为偏旁也在教材第四册《沉香救母》一文中的“切”字中出现,应当尝试穿插在一、二年级的课文中做到会写。“班”字在第二册《鲁班和橹板》的课题中已经出现,至少可以先安排为提前认识的生字,如果提前会写,则可以利用“班”来识记第四册中的生字“斑”,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也经常需要用到这个字来书写自己的班级等。“册”字学生虽然使用频率不高,但在每本语文书的封面上都标注着“上册、下册”,学生提前认识完全没有障碍。 “窗”虽然字形较为复杂,但在第四册教材识字中以“鸟窝、窗户、窟窿”的词串方式出现,教材安排书写了字形同样复杂的“窝”字,却避开了“窗”,这是不太合理的。“共”字在教材中一直到第五册才出现,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中的“一共有多少?”这个问题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学生早就应该会识会写了,放在第五册的意义不大。“现”字在教材第二册《好学的爸爸》一课中作为会认字出现,其实也可以直接要求学生会写。“谁”在第二册《蘑菇该奖给谁》和第四册《谁的本领大》两篇课文的课题中都有出现,却都没有提出会识会写的要求,可以安排在第二册先认识,第四册再会写。“音”“做”二字是学生在学用字词句中经常需要使用的生字,学生在用“一边……一边……”写句子的时候,经常会写出“爸爸一边开车,一边听音乐。”“我一边做作业,一边听音乐。”等等句式,学生在日常使用中确实经常需要用到,而且“音”在第一册教材的识字中就已经出现,但却没有作为需要认识并会写的生字存在,直到第五册才出现,更显得教材中生字的编排需要调整。“做”在教材第二册《他得的红圈圈最多》中已经出现,此时可以作为需要认识的生字出现,等学生学过生字“故”以后,“做”字再次在教材第三册《的扁担》中出现,用熟字加偏旁的方式掌握“做”的写法就显得顺理成章了。“卫”“尺”“合”“舌”四个字字形简单,“卫”在第二册练习3的成语“精卫填海”中可安排认识;“尺”“合”二字数学课上常见“米尺”“分与合”的字样,学生也可以提前认识;“舌”是生字“话”“活”的一部分,要求提前会写应该不难。“吵”字未找到合适的穿插位置,暂不调整。
其次看四年级教材安排的3个字。“都”字,在第一册就已经认识,到第七册再写,间隔时间太长;“校”字第五册认识,其实学生早就认识自己学校的名称,且学过字形与之类似的“较”“郊”等字,放在第七册书写形同虚设,不能起到帮助低年级学生尽早阅读、写作的效果,也应该提前认识,并掌握写法。“厂”字形简单,无需放到第八册再会识会写;“页”到第九册认识,第十一册才要求会写,实际上学生在第三册学习查字典的时候,早就接触到了“页码”一词,同时教材第三册出现的生字“领”“顶”也都是以“页”为偏旁的字,“页”字提前掌握乃是顺势而为的事情。
最后看遗漏的四个字。对于教材中一直未出现的“狗”“己”“票”“自”这几个字,笔者认为“狗”“票”二字是教材编写者无心遗漏的结果,应当尽快穿插在第一学段的课文中学习,特别是“票”作为“飘”字的一部分,“飘”已经在第三册《水乡歌》要求会写,“票”理应要求学生掌握;“自”“己”二字则是教材在调整课文时疏忽所致,苏教版教材第二册曾经有《我叫足球》一文,正是这篇文章出现了生字“自”“己”,但是现在这篇课文改成了《月亮和云彩》,原文中的“自己”一词就在调整中消失了。当然“自己”一词在教材第二册25课《咏华山》一文中也有出现,而且这一课需要会写的生字有7个,再加上“自”“己”二字,学生应该也可以做到能识会写。总之,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把教材中遗漏或者可以提前指导学生识记的生字,选择恰当的时机,引导学生能识会写,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仅仅是“教教材”。
根据以上分析,小结如表2。
此外,苏教版教材还有两个小细节需要调整。原来的《我叫足球》一课中还出现过生字“运”和“纪”(该字不在基本字表范围内)。教材调整以后,第二册18课改成了《月亮和云彩》,这一课中已经没有“运”字了,但在随后的练习七的“写好铅笔字”一栏中,集中指导学生练习写“辶”的字中,出现了“远”“迎”“运”这三个字。“运”在这个练习中不宜出现,可改为学生已经学过的“边”“这”“连”等。“纪”字被推迟到了第五册再学习,但在教材第三册《孔繁森》一课的课后练习读读抄抄中,依然出现了“年纪”一词,建议把这一词语去掉,或者把“纪”字的学习提前。教材第三册《狐狸和乌鸦》一课中已经出现了需要认识的生字“漂”,第五册生字表中又重复要求认识,建议去掉。
依据上述建议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识字、写字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朱立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学参考书一年级上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3] 陈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学参考书一年级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7年级上册语文书范文2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10题;共35分)
1.
(4分)40厘米=_______分米
7米=_______厘米
1500米+500米=_______千米
1吨-400千克=_______千克
2.
(6分)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鸡蛋大约重50_______ 一棵白菜大约重2_______
一袋大米重25_______ 一桶油重5_______
一本语文书大约重300_______ 一头大象大约重3000_______
3.
(1分)120g=_______kg
4.
(1分)0.24千克=_______克
5.
(1分)采了_______筐苹果.
6.
(2分)4千克80克=_______千克
5.6升=_______毫升
7.
(1分)小芳抱着两个玩具一起称重,称出来是30千克,每个玩具中2千克,小芳的体重是
_______千克。
8.
(8分)2千克=_______克
3米=_______分米
120秒=_______分
3时=_______分
1米=_______厘米
50毫米=_______厘米
65分=_______时_______分
9.
(9分)在横线上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苹果约重100_______
一个鸡蛋约重55_______
一个铅球重4_______
一只母鸡重4000_______
一本数学书重300_______
一块手表约重100_______
一只袋子约可以装3_______的物品。
一本厚厚的字典约重500_______
一头大象约重4000_______
10.
(2分)
(1)80毫米=_______厘米
(2)10000克=_______千克
二、单选题
(共5题;共10分)
11.
(2分)一袋大米重50(
)
A
.
克
B
.
千克
C
.
吨
12.
(2分)“0.25千克
250克”,比较大小,在
里应填的符号是(
)
A
.
>
B
.
<
C
.
=
D
.
×
13.
(2分)大约重1g的物品是(
)。
A
.
2个苹果
B
.
7粒绿豆
C
.
1只小鸡
14.
(2分)16÷4=(
)
A
.
3
B
.
4
C
.
5
D
.
6
15.
(2分)4个250克是(
)
A
.
100克
B
.
1吨
C
.
1千克
三、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16.
(2分)一本书厚3米。
17.
(2分)1千克棉花比1千克石头轻。(
)
18.
(2分)1000米比1千米要长。
19.
(2分)一瓶果汁重500千克。
20.
(2分)夏明的体重是75吨。(
)
四、计算题
(共5题;共25分)
21.
(5分)小冬用20元钱买8千克西瓜,找回4元,每千克西瓜多少元?
22.
(5分)一只鹅重6千克,1只鹅的重量等于2只鸭的重量,2只鸭的重量等于3只鸡的重量,1只鸭的重量等于多少千克?一只鸡的重量等于多少千克?
23.
(5分)有两杯水,第一杯水重240克,第二杯水比它重200克,第二杯水重多少克?两杯水共有多少克?
24.
(5分)小华家养的羊每天要吃48kg草,准备500kg草够这些羊吃9天吗?
25.
(5分)食堂原有大米1300千克,吃掉300千克,还剩多少千克?后来又买来1000千克,现在食堂有大米多少千克?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共10题;共35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0-2、
二、单选题
(共5题;共10分)
11-1、
12-1、
13-1、
14-1、
15-1、
三、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16-1、
17-1、
18-1、
19-1、
20-1、
四、计算题
(共5题;共25分)
21-1、
22-1、
23-1、
7年级上册语文书范文3
【关键词】社会学科;初中地理教学
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倡导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利用地理学科的特点和优势,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地理教师,不仅要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广博的社会科学知识。那么,如何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呢?笔者认为:除了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兴趣外,首要任务就是要理顺地理学科与社会学科的关系。地理学与社会科学,尤其是与政治时事、语文、历史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这些学科都要用到地理学的有关知识。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积极借助政治时事、语文、历史促进地理教学的案列。
案列一、政治对地理教学的促进
如政治时事――就是一定时间发生在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都是一定的地理空间)的重要事件,因而没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就很难想象能把政治时事的学习搞好。因此,我在讲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三节“西亚”中的“阿拉伯国家”知识点时,向学生提出了几道思考题:
(1)美国为什么要侵占伊拉克?
(2)美国的做法是正义的还是野蛮的?他能否征服伊拉克人民的民心?
(3)假如你是伊拉克人民你会怎样做?
问题提出后,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有说美国霸道野蛮的;有说美国以大欺小的;有说伊拉克人民要起来反抗,誓死捍卫自己祖国完整的。通过穿插这样敏感的时事热点,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倍感享受今天和平幸福生活的自豪。
又如《思想政治》二年级上册第五课《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的“环境问题的危害”里有一副这样的漫画(如图)我将其制成课件,引用到“滚滚长江”与“滔滔黄河”的授课中,向学生提出如下话题:结合“黄河”与“长江”的对话,说说“黄河”与“长江”的“昨天・今天・明天”?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众说纷纭。小结归纳:他们的昨天(国家治理前)长江、黄河给人民带来不少的灾害,如水灾、旱灾;他们的今天是指长江、黄河在治理后的现状,如三峡水利工程、小浪底水利工程得建设给人民带来福音;他们的明天是指长江、黄河现在存在的问题今后应如何解决和综合利用,变害为利,造福子孙后代。如解决“黄河的凌汛”与“断流”的根本措施,“洞庭湖”与“荆江”的变化与治理措施、发展前景等。
再如初三《思想政治》第一课“古代社会”一节的这样介绍:在远古时代,人类为了生产和生活,必须了解地理环境,必须了解周围有哪些山丘河湖,有哪些天然物可以采取。后来,由于生产的发展,剩余产品的交换,贸易、航海、战争等都要求对地理环境有更多的认识。
通过政治学科与政治时事知识的渗透,弥补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全面了解,扩大了知识面,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让学生放眼世界、展望未来。
案列二、语文对地理教学的促进
语文知识里也或多或少的涉及到地理知识。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七律・》这首八句的诗,就有五句涉及地理事物: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河、岷山。为此,我在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自然资源”一章学习中,为了调节学习内容的枯燥无味,我引用了的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我一起头,学生马上就能朗朗上口地跟着背下去。最后,我提出:谁能把这首诗所涉及的地理名找出来?学生马上交头接耳,有查语文书的,也有挠头思考的,课堂的学习气氛空前高涨。
又如在讲“滚滚长江”的“长江三峡”时,我引用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还有郦道元写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在讲“滔滔黄河”的“地上河”时,我引用了李白的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在讲“中国的气候”一章“梅雨”时,我引用了赵师秀作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青池塘处处蛙。”杜牧写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在讲“季风”时,我引用白居易写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在讲“高山气候”时,我引用白居易写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在地理教学中应用诗词歌赋,琅琅上口,应用得法,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能创造一种诗情画意般的教学氛围,这些诗词犹如一道道地方风味小食,桌上佳肴,悠远飘香,回味无穷。因此,巧用古诗文教学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教材《隆中对》一文中,也设计了许多地理事物,所以没有地理知识,学语文也往往会困难重重。
案列三、历史对对地理教学的促进
由于历史事件也总是在一定的地域中发生的,历史与地理也就像一对亲姊妹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学历史课本就有不少地图。如《》、《郑和下西洋线路图》、《中日形势图》等,这些地图无不要借助地理地图知识解决。在地理教学中穿插历史故事进行教学,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在讲“季风”时,我穿插了“孔明巧借东风”、“草船借箭”等故事。又如讲“北极地区”时,穿插“北极星的传说”、“美丽的大熊星座”等故事。
这些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深受初中学生的喜爱。根据青少年的这一心理特征,在课堂上巧用历史故事,不仅充实了地理知识的内容,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同时还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探索未来,并可通过历史故事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综上所述,要上好一节高效优质的地理课并不容易,社会学科了解的多少,直接影响地理教学的效率。我们每一位教师有必要尽快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协调课程之间的关系,统筹教学目标,规划相关内容,研究学科整合,从而开阔教学思路,挖掘教学潜力,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从多方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 正如一位名人所做:读诗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教学使人周密,……天文地理使人博学多能。
参考文献:
[1]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地理教学目标设计[J].朱雪琴,汤茂林.地理教学.2013(20)
[2]浅谈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J].邹开亮.学苑教育.2013(14)
[3]地理课堂教学中多元智能开发的策略[J].肖彦军.地理教学.2013(03)
[4]地理课程标准修订说明[J].陈澄,林培英.基础教育课程.2012(Z1)
[5]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环境的功能与优化[J].黄勤雁.地理教学.2011(20)
[6]反思多元智能理[J].余新.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03)
[7]多元智能理论与教师素养形成[J].牛实华,白晶.继续教育研究.2011(04)
[8]多元智能与全球教育转型――2010年北京多元智能国际研讨会带给我们的启示[J].张金秀.中小学管理.2011(01)
7年级上册语文书范文4
根据这样的教学理念,两位教师执教《航天飞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课时,不约而同地把课后作业题――“根据课文内容,为航天飞机写一段自我介绍”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这样一来,教学的内容比较集中,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指导,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练习,能真正实现“一课一得”。但由于对学情把握的不同,对文本研读细致程度的不同,对学生主体作用认识的不同,两位教师进行了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学效果也不一样。
【教学设计一】只为“阅读”的阅读教学:品读课文与学习语言相割裂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航天飞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航天飞机的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认识航天飞机奇特的外形
1.学生自读,找描写航天飞机样子的词句,用“_____”画下来。
2.师:原来航天飞机长得这么奇怪啊!
(1)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介绍一下吗?
( )的翅膀 ( )的脑袋 ( )的机尾
(2)你会连起来说一说吗?
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师补充介绍:最大的航天飞机长约50多米,有7间教室那么长,有5层楼那么高。大约有200多头大象那么重呢!
听到这里,航天飞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来说。(庞然大物)
4.小结:航天飞机是个庞然大物,有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脑袋,方方的机尾,外形真奇特。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航天飞机的特点和本领
1.师:看到这样奇特的外形,普通飞机问智慧老人:“这是什么呀?”请你当智慧老人来回答。
2.学习智慧老人说的第一段话。(“他比你飞得更高更快……”)
(1)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航天飞机飞得更高更快?
(2)再读两句,学着智慧老人的样子夸夸航天飞机。
师:航天飞机飞得可高啦!你能飞两万米高,它却能飞几十万米高。
师:航天飞机飞得可快啦!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普通飞机要飞四个多小时,我却只需要七分钟。
(3)师:航天飞机飞得更高。普通飞机在天上飞,我们能看得到;航天飞机呢,肉眼根本看不见。谁来读一读,看谁飞得高?
(4)师:航天飞机飞得更快。谁用朗读来体现?
(5)(出示地图)补充介绍:东海之滨是我国的最东面,帕米尔高原是我国的最西面,这两处地方相距4000多千米。这么远的距离,普通飞机飞行要“四个多小时”,航天飞机只需要“七分钟”。听完老师的介绍,谁再来读一读?
3.学习智慧老人说的第二段话。(“航天飞机的本领可大了!……”)
(1)自读,说说航天飞机有哪些本领。
航天飞机能( ),能( ),还能( )。
(2)提问:“释放”“回收”是什么意思?
(3)师:想亲眼看看吗?(出示航天飞机用机械手释放、回收人造地球卫星的简单动画)
此时此刻,想对航天飞机说什么?
(4)师:航天飞机的本领可不止这些。(出示资料,教师补充介绍其他本领)
四、学习自我介绍
师:普通飞机到航天飞机家做客,你能代替航天飞机进行自我介绍吗?
1.根据教师的提示进行介绍。
大家好,我是航天飞机。我有( )的翅膀,( )的脑袋,( )的机尾。我飞得又高又快。普通飞机只能( ),我却能( )。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普通飞机要飞( ),我却( )。我的本领可大了!我能( ),( )。
2.用自己的话练习介绍,注意用上补充的资料。
【点评】
以上教学设计中安排了一些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比如介绍航天飞机外形和本领时都有循序渐进的句式练习,学习自我介绍由填空式句子的辅助到放手让学生自由练说,看得出教师有一定的言语训练的意识,想帮助学生学到一些语言表达的技巧。但由于教学设计指向的只是文本的“阅读”,只着眼于学习文本内容,学一些知识理解层面的东西;又缺少精细化的言语训练指导,只安排了与阅读教学割裂的自我介绍的流程,缺少循序渐进的扎实的训练,学生在课堂上不可能懂得自我介绍的要点: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清晰流畅等,也不可能学会本课介绍的方法:选用课文内容从外形、特点、本领三方面来介绍……
这样的教学设计,虽然教师知道要以课文为例子学习语言,心中有“学习自我介绍”的核心目标,但由于没有围绕这个核心目标进行“品味语言、习得语言”为重点的教学设计,品读课文时为读而读,学习语言时为练而练,品读课文、学习语言都是支离破碎的。品读课文与学习语言的互相割裂,造成了语言味在语文课堂的缺失,也使学习过程缺少了一点扎实、一份真实。
【教学设计二】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品读课文与学习语言相融合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老师很高兴和你们一起上课。初次见面,老师先来个自我介绍。我姓徐,来自晨光实验小学,今年教三年级,是一名语文老师。
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了解了哪些信息?你们也能向老师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吗?
二、复习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主要介绍了航天飞机哪三部分的内容?(生答)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看看作者是怎么把航天飞机的外形、特点和本领介绍清楚的。
三、略读第二自然段,通过感悟外形的奇学习抓特点写外形的方法
1.师:请大家自读第二自然段。你觉得航天飞机长得怎么样?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三角形的、尖尖的、方方的”这三个词把航天飞机的外形特点写得多形象啊!(指读)
小结:介绍外形时,作者先告诉我们航天飞机是个庞然大物,然后抓住了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脑袋、方方的机尾三个有特点的部位来介绍,条理清楚,语句生动,一起读一读。
2.师:航天飞机的外形真奇特,你会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吗?
3.师:看到这样的航天飞机,普通飞机充满了疑惑,充满了惊讶,他想:――(接读)
四、研读第三自然段,通过细读智慧老人的话学习先总后分介绍事物的方法
1.师:于是,“他找到智慧老人,想――问个究竟”。为了把航天飞机介绍清楚,智慧老人一共对普通飞机说了两段话。这两段话分别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2.学习第一段话。(“他比你飞得更高更快……”)
(1)航天飞机到底飞得有多高?
①作者用几十万米这个具体的数字写出了航天飞机飞得高的特点。读好这个词。
②再读一读这句话,作者还用了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航天飞机飞得高?(和普通飞机作比较)怎么比的?谁也来帮他们比一比?(指名读句子)
(2)你从哪儿体会到航天飞机飞得快?
①(出示地图)补充介绍。
②四个多小时?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如果早上七点钟开始飞,十一点多才到,要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呢!
③七分钟有多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
④作者把航天飞机和普通飞机作了比较,让我们感到了航天飞机飞得更快的特点。(齐读)
(3)小结:这段话,智慧老人先总的说航天飞机比普通飞机飞得更高更快,然后把它们作比较,又列出了两组数字,让我们体会到航天飞机飞得更高更快的特点。让我们合作着读一读。
3.学习第二段话。(“航天飞机的本领可大了!……”)
(1)自己边读边想,他有哪些本领呢?
(2)他的本领就是释放和回收人造地球卫星。“释放”卫星就是把卫星送入太空,“回收”卫星就是把卫星捞回机舱。
(3)第三句就具体介绍了它回收卫星。读读想想,作者是怎样把这个本领介绍生动的?
把航天飞机当作人来写,多有趣啊!边做动作边读。
(4)小结:这段话,智慧老人先总的说航天飞机的本领可大了,然后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了补充说明。我们也合作着读一读。
4.总结:智慧老人对普通飞机说了两段话,每段话都是先用中心句概括地说,然后再进行具体介绍,条理多清楚啊!我们再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
五、根据课文内容,学习自我介绍。
1.师:学到这里,你会根据课文内容,为航天飞机写一段自我介绍吗?可以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自己呢?(外形、特点、本领)
2.师:外形刚才已经介绍过了,谁再来试试?
点拨:你们选用课文中的关键语句,把航天飞机的外形说得多清楚,而且先介绍翅膀,再介绍脑袋、机尾,说话很有顺序。
3.师:接下来,我们用同样的方法介绍自己的特点和本领。在介绍时,可以学习智慧老人的方法,先总的说一说,再用几句话具体介绍。
(1)这段话是介绍你们飞得高飞得快的特点的,你能仿照课文先说一句中心句吗?
(我比普通飞机飞得更高更快。M我飞得又高又快。M我飞得可高可快啦!)
(2)这段话是介绍你们的本领大的,你也能说一句中心句吗?(我的本领可大了!M我的本领特别大。M我的本领可不小哦!)
(3)中心句想好了,后面的具体介绍我们分头行动。一、二大组写特点,三、四大组写本领,比一比哪组写得又快又好,说得清楚明白。来,打开语文书,选用书上的关键词句进行介绍吧!
4.师:航天飞机们,外形、特点、本领都介绍过了,能根据老师的提示,完整地说一说吗?
大家好,我是航天飞机。我长得________。 _________。(外形)我________。_________。(特点)我的本领_________。_______。(本领)你们认识我了吗?
【点评】
以上教学设计,为了达到帮助学生学习“根据课文内容,为航天飞机写一段自我介绍”的目标,从课前谈话“师生自我介绍”的无意识接触,以介绍外形为示范的教,到以学习智慧老人的介绍方法为模仿点的总分段落的说写练习,再到完整的一段话的自我介绍,教学循序渐进,训练环环相扣,课堂弥漫着浓浓的“语言味”。
(一)选用课文内容的技巧适时点拨,品出本真的“语言味”
“无话可说”是三年级学生言语表达最大的难点。教科书编者充分考虑到这样的学情,在布置课后作业题时友情提醒:“根据课文内容,为航天飞机写一段自我介绍。”通过和编者对话,教师明确了学生为航天飞机写自我介绍时的基本抓手是课文内容,学生只要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正确选用书上的词句进行介绍,不必自己找米下锅。
如此定位之后,学习第二自然段介绍航天飞机的外形时,引导说出“航天飞机的外形很奇特,有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脑袋,方方的机尾”后,教师立即小结点拨:选用课文中的关键语句,把外形说得多清楚。但同时也指出,“翅膀、脑袋、机尾”三个部位的前后顺序不能打乱,因为这样有顺序的介绍才有条理,让人听得明白。指导介绍特点、本领时,也给予方法指导:打开语文书,选用书上词句进行介绍。如此一来,学生明目张胆地“抄书”,把书上的语言大胆地“借”到自己的习作中,使“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自我介绍”的言语训练真正落到了实处。
(二)总分构段方式的学习循序渐进,练出浓郁的“语言味”。
“言之无序”是三年级学生言语表达的通病。为了帮助学生在介绍时理清言语顺序,学习文中智慧老人“先总说后具体介绍”的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总分构段方式是中年级品读段落的重难点,也是段落仿写训练时的一个巧妙抓手。学生在《北大荒的秋天》一课中初次接触,重在初步认识,明白表达一个意思可以这样先总说再具体叙述;在《东方之珠》一课中再次出现,重在引导认识运用总分结构的妙处:条理清晰、意思明了;本课是第三次出现,重在以文为例学习运用,明确应该怎样先总说再具体叙述。
因此,以上教学设计围绕“学分构段方式”,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循环往复的训练。学习第二自然段,通过“航天飞机的外形怎么样”的总问题,引导学生找出词句、诵读积累、练习介绍,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触“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并尝试运用。学习第三自然段,通过“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引导学生找中心句,再体会,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真真切切地看到了总分结构,品析了运用总分构段方式的妙处。学习自我介绍时,让学生试着说说中心句,再选用文中语句具体介绍,实实在在地练习了“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经过一次次的言语实践,学生慢慢触摸到了总分结构的内核,渐渐掌握了总分构段方式的秘妙,消极语言变成了积极语言,“死”的知识变成了“活”的能力。
【总评】
语言是怎么习得的?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仅仅靠自读自悟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师必须适时引领学生关注,使学生对好的语言有一定的敏感力;必须巧妙引导学生品味,使学生对语言好在哪里有一定的鉴别力;必须扎实指导学生运用,使学生知道如何借用才恰到好处。其中,言语实践训练是重中之重。
教学设计一,只为阅读,走的还是“教课文”的老路。教师认认真真教课文,逐字逐句品读、研读、美读,唯恐遗漏。对语言文字的训练虽然有所涉及,但只是零零碎碎的“点”的练习,没有大张旗鼓的“面”的铺陈,对学生言语能力的提高缺少有效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