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疾病护理诊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呼吸疾病护理诊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呼吸疾病护理诊断

呼吸疾病护理诊断范文1

【关键词】急诊抢救;疾病谱;分析;护理

急诊工作具备随机性较强、病重较复杂、病情较危重以及可控性较小的特点,因此,急诊救治有效率并不理想,而且现今社会中,急诊抢救人数大幅度增加,提高急诊救治水平迫在眉睫[1]。本院为了通过回顾性分析急诊救治患者病历,对疾病谱构造以及相关因素进行了有效统计,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4年8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930例急诊抢救患者的救治资料。

1.2方法

回顾性统计了6930例急诊患者的救治资料,主要包括就诊时间、疾病构成、性别、年龄等,统计标准参考国际疾病分类ICD-10.如果患者自身所存在的疾病符合多种类别标准,则取第一诊断标准统计。

1.3抢救标准

①创伤较为严重;②存在循环衰竭、休克情况;③存在心力衰竭、严重性心律失常以及急性心肌梗死情况;④存在肺梗死、急性肺炎、急性呼吸衰竭以及严重性肺挫伤情况;⑤存在多器官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肾功能不全以及肝功能障碍情况;⑥存在严重性昏迷以及脑伤情况;⑦存在农药中毒,或是药物中毒情况;⑧存在抽搐以及窒息情况;⑨存在潜在性高风险,或是生命危机疾病

2 结果

统计结果表明,6930例患者中,有2780例为女性患者,所占比为40.12%;有4150例为男性患者,所占比为59.88%。患者年龄介于1d-87岁之间:有638;例80岁。6930例患者中,有2082例为神经系统疾病,1021例为创伤;1007例为循环系统疾病;876为消化系统疾病;852为呼吸系统疾病;641为急性中毒;451为其他疾病,具体构成比详见表1:

除此之外,观察统计结果可知,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多发人群年龄普遍在20岁以上;创伤、急性中毒的高发人群年龄普遍介于20岁-59岁之间;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人群年龄普遍在40岁以上,而且神经系统疾病逐年呈现年轻化。

3 讨论

本次统计表明,急诊救治患者多为男性,且年龄普遍介于20岁-59岁之间,由此可见,急诊救治人员必须对中青年人群的常见病、高发病情、用药原则进行准确率了解,并结合该年龄段患者的生理特点,对其行以有效的抢救措施。分析急诊救治患者的疾病构成比可知,急诊救治患者多存在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疾病,由此可见,急诊患者多为内科急诊重症患者,护理人员只有具备专业的内科急诊重症护理知识,才能有效提高急诊有效率。

综上,急诊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具备良好的急救意识: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判断力、反应性以及责任感,患者抵达后,可以通过明确分工,有序且有效的救治患者,这样有利于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救治成功率。

其次,强化专科疾病护理:①心血管疾病:护理人员要明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相应急救方法,指导患者正确休息,并对患者进行有效安抚,保证患者情绪平稳,对患者相关体征进行密切观察,明确相关药物的药性以及副作用[2]。②中毒:护理人员要准确且快速的通过患者中毒症状,掌握毒物的进入时间、进入剂量、名称以及种类;构建静脉通道,确保液体药物可以及时输送,能够有效清除患者体内毒物,确保患者气道畅通;护理人员可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行呼吸辅助措施;如果患者为口服中毒,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行以洗胃措施,直至洗出液无气味、澄清;如果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可以应用适宜药物对患者进行导泻、灌肠治疗[3]。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③消化系统疾病:叮嘱患者多休息,保证情绪平稳;保证患者饮食健康均衡;如果患者存在上消化道出血情况,构建双通道,补充患者的血容量,并对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进行观察,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④儿科疾病:患者需要卧床休息,确保患者的气道可以实现顺畅呼吸,对患者进行密切监视,避免其因惊厥出现舌咬伤、坠床等情况;如果患者存在高热现象,对其进行药物、物理降温;对患者的颅内压升高、惊厥时长、外界刺激反应、生命体征以及神志进行密切观察[4]。⑤外科系统疾病:要对患者伤情进行及时且准确的把握,给予患者适宜的伤面以及止血处理措施,观察患者的瞳孔、面色、呼吸、心率、血压以及神志变化情况,构建静脉通道,准备随时接受手术治疗。

结语:

综上可知,急诊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心脑血管知识,并且可以对急救器械做到熟练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现代急诊要求,保证急诊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田月强,金岚,刘俊等.4062例老年急诊患者疾病谱分析及护理启示[J].护理学报,2012,19(12):37-40.

[2]王宏秋,韩跃辉.7909例次急诊抢救室患者病谱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12):156-157.

呼吸疾病护理诊断范文2

【关键词】  老年患者 急诊 护理

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保健明显改善,人均寿命逐年延长,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显著。联合国规定65岁以上为老年,我国目前以60岁为界限[1]。随着老年人比例的增加,老年患者需要更多的护理健康服务,临床上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具有特殊性。对急诊老年患者的护理对策为急诊护理工作提供了指导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0月1日,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就诊的老年患者206例,其中男121例,女85例;年龄60~90岁。内科病例140例,外科病例66例。

1.2 方法 采取自制的急诊病例信息登记表进行资料收集, 对急诊老年患者患病特点及心理特点恰当地实施相应的护理。

2 结果

2.1 急诊老年患者内科病例中心脏疾病患者所占比例最大,然后依次为脑血管疾病、copd。见表1。表1 急诊老年患者内科病例前3位的疾病

2.2 急诊老年患者外科病例中急性阑尾炎所占比例最大,然后依次为急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见表2。

2.3 急诊老年患者患病及心理特点

2.3.1 急诊老年患者患病特点:①主诉少,与客观病情不一致:典型病例:男,70岁。WwW.133229.Com主诉恶心,无其他不适就诊。查体:神表2 急诊老年患者外科病例前3位的疾病清合作,血压100/6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108次/min,呼吸21次/min,心前区听诊心音弱,叩诊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急查心电图,经查体诊断为心力衰竭(心衰)。立即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路,强心利尿,住院治疗。②临床表现不典型:一方面老年人自我感觉迟钝,对冷热痛觉反应差,自觉症状轻;另一方面由于多种疾病可以相互掩盖症状所致[2]。尤其发病初期症状往往不典型。例如,心肌梗死时较少有剧烈心绞痛或疼痛部位不典型,可表现为牙痛、腹痛、腰背痛、肩部痛等,往往通过心电图检查才能发现。典型病例:男,67岁。主诉胃痛2 d,口服胃药无效就诊,查体:血压110/60 mm hg,心率100次/min,呼吸20次/min,在急查心电图患者平卧时,突然发生心跳骤停,心电图示心电机械分离,提示心肌损伤非常严重,故抢救无效死亡。③容易发生多脏器衰竭:由于生理功能发生改变,老年人发病的原因有时不同于一般人,容易发生脏器衰竭。典型病例:女,73岁。自述咳嗽咳痰就诊,原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查体:神情,呼吸急促,半卧位,血压130/70 mm hg,心率100次/min,呼吸22次/min,听诊双肺干鸣音。立即氧气吸入,就诊30 min时,患者突然出现大汗、四肢湿冷,呼吸困难,血压80/40 mm hg,心率120次/min,呼吸26次/min,提示发生急性心衰。立即给西地兰0.4 mg,速尿20 mg,入壶。30 min后病情好转。住院进一步治疗。④多种疾病共存:由于老年人体内调节能力差,应急、防御、代谢功能减弱,往往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当某一种疾病发生变化时,其他疾病有原来相对稳定状态而发生急剧变化,造成病情发展迅速、复杂、多变且并发症多,不易控制。⑤老年患病后病情易急剧加重:老年人往往多种疾病共存,表面是一种疾病,实际上其他几种疾病已经开始出现问题,可发展为器官衰竭,病情迅速出现不能控制的危象,发生猝死。⑥容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因老年人口渴中枢敏感性降低,多脏器功能减退,饮水减少。患病时很容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⑦容易出现意识障碍:与老年人脑血管硬化、电解质紊乱等有关。⑧老年急诊患者就诊时间晚:老年急腹症患者发病后就诊时间多较晚,12 h就诊的占全部病例的43.5%,而同期青、中年12 h就诊率为89.6%[3]。

2.3.2 急诊老年患者心理特点:①悲观失望:多数有慢性病,长期忍受病痛折磨,对疾病治愈丧失信心,心情极度悲观,甚至拒绝一切治疗护理。②多疑恐惧:由于疾病反复发作,增加了患者的恐惧感,对疾病估计过于严重,对他人产生怀疑和不信任感。③孤独忧郁:老年人多数赋闲在家养老,子女忙于工作,容易产生孤独、寂寞的病态心理,心理上特别需要关爱安抚,但同时又自觉累赘,担心他人嫌弃。

2.4 护理对策

2.4.1 针对急诊老年人患病特点及护理对策:①我院急诊科针对急诊老年人患病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就诊及抢救护理程序。②接诊老年患者时,不能只听患者的主诉,应详细询问病情,特别是对既往史、治疗史、发病前后用药情况要详细询问,并进行必要的体检,对病情做出全面的评估。提高分诊准确率,使患者得到准确及时的救治。③急诊护士必须掌握老年患者患病特点及心理特点,思路要敏捷,接诊时要注意测量生命体征及体格检查,及时发现患者患病体征,为病情诊断提供依据。④严密观察病情及早发现病情的微小变化。作为急诊护士应有敏锐的观察力,要有对病情危重信息的敏感性,准确判断病情,为治疗提供依据。⑤老年患者病情易急剧加重,提示我们对老年患者,即使就诊时生命体征平稳,也应提高警惕,不应忽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⑥掌握老年人生命体征的特点。老年人血压一般比年轻人高,患有高血压病史时,平时收缩压170~180 mm hg,如测得血压110/70 mm hg,看起来很正常,实际上和老人平时相比已经降低了30%以下,已经出现了低血压现象,如果没有及时处理病情就会发生变化。提示我们一定要结合老年人生命体征的特点来判断病情。

2.4.2 针对急诊老年患者心理特点其护理对策: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心理护理要从就诊开始,微笑相迎,服务热情周到,护理操作要熟练、轻巧、稳健,使患者心情舒畅,感受到护士的亲切关怀,内心充满信任感。②交谈是心理护理的关键:护士应主动与患者谈心,做其知心朋友,多与患者倾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树立治疗的信心,引导患者以正确、积极的态度对待疾病。要特别注意讲话的方式和态度,说话要温和有礼貌,语言要通俗易懂,以免造成患者理解的不便,不能良好的沟通。③重视老年患者珍惜生命的心理:临床观察老年人尽管失去健康,仍十分珍惜生命。作为护理人员,要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生活信心,主动配合治疗,以最大的热情拥抱生命。④应与老年患者的家属保持多方面的联系:要求家属密切配合,多关心体贴老人,以保证老人心胸开阔、乐观向上。

2.5 护理效果 针对急诊老年患者患病特点及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使老年患者自就诊到出院整个过程中处于最佳的治疗效果和心理状态,达到早日康复出院的目的。经问卷调查,老年患者对我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97%以上。

3 讨论

为了更好地了解老年患者患病特点及心理特点,做好急诊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不但要有丰富的临床医学及护理学知识,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敏锐的观察力、对病情危重信息的敏感性,准确判断病情, 而且,还要有善于驾驭老年患者心理的能力,有的放矢地开展护理工作,能使护理工作事半功倍,取得最佳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兰,孙智晶.关注老年女性身心健康.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817.

呼吸疾病护理诊断范文3

【关键词】耳鼻咽喉疾病;诊断;治疗;护理

耳鼻咽喉与人体健康密不可分。不仅具有听觉、嗅觉、发声与呼吸等功能,还与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密切相关。耳鼻咽喉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生存环境的改变,耳鼻咽喉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一些疾病如耳聋等成为突出的问题。因此,准确诊断耳鼻咽喉疾病并施以正确的疗法与护理至关重要。

1 耳鼻咽喉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技术

1.1 耳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耳部结构多、细小、复杂,包括血管、气体以及神经、骨质和膜迷路,不同的结构与疾病需要采用不同的检查方法。常见的耳科疾病有外耳炎、耳炎、耳聋、耳鸣、鼓膜穿孔等

耳部影像学在耳科疾病诊断中具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耳部结构影像表现初步对疾病进行的诊断与鉴别。

耳内镜也是近年耳科疾病诊断常用的工具。能通过外耳道传出清晰可靠的图像,使医务人员能直观全面地观察耳内情况,提高耳疾病的诊治效率。可辅助进行微创手术,其优势是创伤小、准确、安全、清除病灶彻底。

1.2 鼻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常见的鼻科疾病有:过敏性鼻炎、单纯性鼻炎、萎缩性鼻炎、肥厚性鼻炎、急性鼻炎、鼻窦炎、鼻出血、鼻甲肥大、鼻中隔、鼻咽癌、鼻息肉、鼾症等

纤维内镜简称“内镜”。将纤支镜插入到咽喉,可以直接诊断和治疗鼻、咽、喉部疾病。多用于观察有无炎症、肿瘤、肿物阻塞,也可用于取病变的组织标本以及分泌物作为病理检查。纤维鼻咽喉镜

可轻松灵便的调动弯曲部,可快捷、顺利到达需要观察的病变部位,及时准确发现病变部位。

鼻内窥镜是近几年来发展的一项全新技术。在诊断与治疗鼻腔疾病如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腔囊肿、鼻息肉以及副鼻窦炎等中,具有效果好、无痛苦等优点。

1.3 咽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常见的咽科疾病有咽喉炎、咽白喉、咽炎、咽异物、会咽炎、咽囊炎等。

电子喉镜是耳鼻喉咽疾病诊治中的一种工具,装有微型图像传感器,分辨率高,导光性好,可观察病变黏膜和其他喉镜下不易发现的微小、隐匿病变,对耳鼻咽喉部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大意义。

1.4 喉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常见的喉科疾病有喉状瘤、喉阻塞、咽白喉、先天性喉哮喘、先天性喉裂等。

窄带成像是以一种新型光谱图像增强技术,可增强粘膜表层的血管与组织的图像清晰度。其有助于鉴别喉部病变。提高病变诊断敏感性。

全喉切除发音重建术可以在根治喉癌基础上,使得全喉切除患者恢复呼吸、发音、吞咽的功能。并且可以发现细微病变,完成间接喉镜下无法完成的手术。

2 耳鼻咽喉科疾病的护理进展

耳鼻咽喉科室的医护人员应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大多数耳鼻咽喉疾病的患者在治疗后因没有得到有效、合理、科学的护理,而导致复发。老年患者尤为突出,身体各免疫力下降,加上耳鼻咽喉手术的创伤很容易造成老年患者手术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

目前耳鼻咽喉科疾病的护理主要采取循征护理模式,其意义在于确定护理措施时要以客观的临床研究资料为依据,制订科学的护理措施和对策,达到促进健康以及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护理干预:

(1)入院须知教育:患者入院后及时内其进行医院环境和制度的介绍,帮助患者了解医院。

(2)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在提供有效、全面的常规护理外,还需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

(3)脱管和呼吸道阻塞护理:脱管和呼吸道阻塞对患者的治疗有很大影响,应加强巡视与检查,避免此类事件发生。

(4)疼痛护理:对患者治疗情绪与依从性有很大影响,应保证其正常休息,积极配合治疗,多给予鼓励与帮助。

(5)心理护理:多关心、安慰患者,帮助其排解不良情绪,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呼吸疾病护理诊断范文4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感染,G试验,GM试验,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7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7-064-04

过去的20年,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对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或者干细胞移植受者、实体器官移植受者、AIDS患者是一个危害严重、致死率极高的疾病。在早期的报道,IFI主要见于血液系统肿瘤患者,致死率非常高,而且往往在尸解时才被确诊。最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非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特别是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在IFI的宿主因素中的占有重要位置。我们回顾性分析482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合并IPFI的临床特征。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6年10月至2010年3月在呼吸科重症病房收治的年龄≥16岁的462个患者。

入选标准:

呼吸科监护病房患者至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才能入选:(1)监护病房住院期间获得真菌感染的微生物学证据(真菌阳性培养结果或者2次G/GM试验阳性)。(2)真菌感染的组织病理学证据,纤维支气管镜抽吸物培养尽可能做到每周1次。(3)抗生素治疗无效的肺部感染患者都进行肺部高分辨螺旋CT扫描检查。(4)临床征象提示真菌感染时即进行G/GM血清抗原检测。G试验采用Fungitell法,≥80ng/l设定为阳性;GM试验采用ELISA法,光密度指数≥1.0时为阳性,同一个患者同一个试验连续2次达阳性标准设定为真阳性。当患者进入监护病房前48小时或者起初48小时内真菌培养阳性,或者支气管活检发现菌丝,或者CT显示晕轮征,或者GM试验阳性,则定义为入住监护病房前即发生IPFI。

病人分类

IPFI诊断根据《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分类为确诊、临床诊断、拟诊和定植。

结 果

一、基本资料

总共有29个患者获得真菌感染的微生物学或者组织病理学证据,其中27个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抽吸物培养或活检真菌阳性。29个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见表1。

29例取得IPFI微生物学或组织病理学证据的患者年龄16-83岁,平均年龄66岁,男性19例,女性10例。其中患有恶性血液病/肿瘤的6例,无恶性疾病23例。SAPS II评分均值56分,预测死亡率73%,实际死亡率86%(n=25),监护室住院平均时间为16天。确诊IPFI 12例,有恶性疾病的患者3例,无恶性疾病的患者9例,其中有6例为COPD患者,确诊IPFI患者SAPS II评分均值60分,预测死亡率78%,实际死亡率92%(n=11),监护室住院平均时间25天,需机械通气的患者6例,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4例,其中3例是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1例是肝硬化肝功能Child C级的患者;临床诊断IPFI患者10例,有恶性疾病的患者2例,无恶性疾病的患者8例,其中有6例COPD患者,此组患者SAPS II评分均值53分,预测死亡率76%,实际死亡率100%,监护室住院平均时间22天,需机械通气的患者6例,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3例,其中2例是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1例是经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的SLE患者。拟诊IPFI患者有3例,均为COPD患者,其中2例因为肺功能太差未行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或者肺组织活检,但至少2次G/GM试验阳性而被分类为拟诊IFI。

二、分离的真菌情况见表2。

IPFI最常见的致病真菌是念珠菌,占总例数的63%(n=17),其中白色念珠菌7例,占41%,滑念珠菌5例,占29%,光滑念珠菌3例,热带念珠菌2例;曲菌占总例数的33%(n=9),以烟曲霉为主,有6例,占67%,黑曲霉2例,黄曲霉1例;马尔尼菲青霉菌1例。

三、恶性肿瘤/血液疾病合并IPFI。

恶性肿瘤/血液疾病合并IPFI的患者共6例,3例为AML,2例为ALL,1例为再障。确诊IFI患者占3例,其中2例是烟曲霉,1例为白念珠菌,2例为临床诊断IFI,其中1例是滑念珠菌,1例是光滑念珠菌,另外1例是白念珠菌定植患者。此组患者SAPS II评分均值63分,预期死亡率88%,实际死亡率100%。4例患者经抗真菌治疗,2例放弃治疗。6例患者均中性粒细胞减少。在重症监护病房期间6个病人均行G/GM试验,均取得阳性结果。

四、无恶性肿瘤/血液疾病的确诊和临床诊断IPFI

17例无恶性肿瘤/血液疾病的确诊和临床诊断IPFI患者SAPS II评分均值58分,预期死亡率为76%,实际死亡率82%(n=14),监护病房住院平均时间23天。确诊IPFI和临床诊断IPFI患者中分别有6个是COPD患者。2个确诊的IPFI及1个临床诊断的IPFI患者为肝硬化肝功能Child C级患者,1例HIV携带者取得黑曲霉肺组织细胞病理学及血培养阳性结果。1例患者接受肾移植手术后14个月时出现持续低热、咳嗽,胸部螺旋CT扫描见右下肺实变团块内半月形透气征,经纤支镜肺组织病理活检见马尔尼菲青霉菌。8例患者患者纤支镜抽吸物培养取得真菌阳性结果以及G/GM试验阳性结果,但被分类为临床诊断,因为未取得肺组织活检病理结果,这其中有6个COPD患者,1个SLE患者和1个肝硬化患者。13个患者G/GM试验至少2次阳性,占76%。15个患者因为胸片提示真菌感染的可能而行至少1次胸部CT扫描,只有3个发现真菌感染的特征表现(结节、晕轮征、新月征)。病程中出现发热的患者有4例。14个患者接受激素治疗,其中确诊IPFI和临床诊断IPFI各有7个。12个患者因为持续的支气管痉挛而使用激素。确诊IPFI组全部使用抗真菌治疗,全部死亡;临床诊断IPFI组7例使用抗真菌治疗,4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此例患者也死亡。

讨论

在此研究中我们发现呼吸科重症病房482个患者中非恶性肿瘤患者可获得肺部真菌侵袭微生物学或组织病理学证据的发生率是4.7%(n=29),其中确诊和临床诊断IFI发生率是3.5%,确诊和临床诊断IPFI患者的死亡率是82%,高于根据SAPS II评分预测的死亡率。

诊断恶性血液病或肿瘤患者发生IFI具有重要意义的GM试验和CT所示的晕轮征在非肿瘤/恶性血液病合并IFI患者中的意义并未明了[1]。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G/GM试验和CT“特征表现”评价呼吸科重症病房非肿瘤/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IPFI的诊断价值。

在本研究中,胸片提示真菌感染可能的15个患者,胸部CT扫描发现真菌感染特征表现的只有3个。发热发生率只有24%。提示在非肿瘤/恶性血液病病人,IPFI的诊断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真菌感染的典型特征和临床症状往往不具备[2,3]。

本研究取得肺部真菌侵袭微生物学和组织病理学证据的发生率是4.7%,尽管目前缺乏呼吸内科重症病房患者IPFI发生率的确切数据,这个数据已足够令人担忧。但这或许可以从几个方面解析:临床医生对于IPFI认识的提高,及早诊断IPFI的程序得以严格执行,患者在重症病房生存时间长,患者使用激素的比例高[4]。

虽然与恶性肿瘤合并IPFI组100%的死亡率比较,非恶性血液病/肿瘤合并IPFI组的死亡率为69%,但这仍然向临床医生提出严峻挑战,尤其是确诊/临床诊断IPFI的非肿瘤/恶性血液病合并IPFI患者死亡率达到82%,是一个非常高的死亡率。预测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之间的巨大差异提示SAPS II系统对于IFI患者病情评估准确性欠缺[5]。

12个确诊/临床诊断IPFI的COPD患者中有9个死亡,死亡率为75%,虽然样本量很小,但提示合并IPFI的COPD患者预后很不理想。

GM试验主要用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恶性血液病/肿瘤患者的侵袭性肺曲菌感染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7%和98.1%[5]。在本研究中,G试验检测非恶性血液病/肿瘤并发念珠菌IFI的阳性率只有58.8%,见表3。在非肿瘤/恶性血液病合并曲菌IPFI患者,GM试验阳性率为55.5%,G试验阳性率为100%,见表4。

G试验阈值设定为80pg/ml的研究发现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在78%-93.3%和77.2%-92.6%。G试验诊断IPA的敏感性为55%-100%,特异性为52%-100%,G试验结果与IPI具有强相关性。G试验对于念珠菌血症诊断的敏感性为77.6%至100%。念珠菌IFI患者动态检测G试验,发现随着临床症状出现G试验水平有持续升高,提示G试验对于念珠菌血症意义很大[5]。19个确诊IPA患者的G试验与GM试验结果是不一致的。5个G试验阴性而GM试验阳性,14个G阳性而GM阴性,G试验与GM试验两个方法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6,7,8]。

结论

在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非恶性血液系统/肿瘤疾病患者IFI发生率相当高,而且致死率极高;G试验/GM试验动态检测对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合并IPFI的早期诊断有价值,两种方法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Bulpa P ,Dive A, Sibi Y. 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in patients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2007,30(4):782-800

2. White D. Aspergillus pulmonary infections in transplant recipients. Clin Chest Med 2005; 26: 661674.

3. Ergin F, Arslan H, Azap A, et,al.Invasive aspergillosis in solid-organ transplantation:report of eight cas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Transpl Int 2003; 16: 280286

4. Johan Maertens,Wouter Meersseman, Pascal Van Bleyenbergh.New therapies for fungal pneumonia.Current Opinion in Infectious Diseases, 2009,22:183190

5 Florence P, Ste´phane Ranque,Francis Derouin,et al. Contribution of the (1,3)-β

呼吸疾病护理诊断范文5

【关键词】肺栓塞;内科治疗;诊治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212-01

肺部急性栓塞的发病机制和内源性、外源性栓子堵塞肺部动脉及附近分支血管有关,此疾病属肺部循环出现功能障碍的综合性病征[1]。呼吸内科对该病实施治疗时,存在较大的漏诊、错诊风险,为提升诊断及其后续治疗的整体成效,本文以回顾评估法对进入本院肺栓塞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病人72例展开探讨,在评析各项临床数据与资料的前提下,分析所得结果,现作以下阐述:

1.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选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入本院肺栓塞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病人72例,运用回顾评估法对其展开临床评析。所选病例由医师遵照呼吸内科的相应诊疗规范展开病症鉴别及治疗。当中有40例男性、32例女性,年龄介于51-87岁间,平均(58±6.91)岁。经CT检测、系统化检查后得知,14例患有高血压、19例患有冠心病、11例近期内接受过外科手术、9例患有肺部感染、8例患有Ⅱ 型糖尿病、7例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患有肺部肿瘤。上述病例各项基础性资料比对,并无较大差异(P>0.05),可展开同期评估。

1.2方法

1.2.1诊断方法

选用福田公司所制FX-4010心电图12导同步检测设备、ECG-92C 型光电心电图3导同步检查设备对病人实施系统检查,同时检测PO2 (血氧分压值)、PaO2 (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值)、PCO2 (二氧化碳分压值)等评估指标。

1.2.2治疗方法

经确诊后,向所有病人施行抗凝性治疗,取尿激酶2万IU混合于相应量的生理盐水当中,在病人静脉处注入。溶栓治疗完毕以后,测定凝血酶时间指标,若指标数据在正常范围内,予以3000IU肝素。治疗期间,医护人员注意探查病人的心理反应、呼吸状态及血循环情况,同时监测PO2、PaO2、PCO2等指标值。

1.3效果评估

溶栓治疗完后,如果病人各项血气指标值归转到正常范围,疾病症状彻底消除,呼吸功能较好,视作治愈;如果病人各项血气指标值接近正常范围,疾病症状部分消除,呼吸功能有所提升,视作有效;如果病人各项血气指标值、疾病症状没有改变,呼吸功能较差,视作无效。

1.4统计学研究方法

本研究中,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20.0版统计软件予以处理,采用 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计量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P

2.结果

病人在接受溶栓治疗以后,有42例治愈、28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70例,占比97.22%(70/72)。经跟踪随访得到相关治疗信息,病人出院后心电图出现异常的几率较低,各项气血指标值都优越于治疗前,对比差异较大(P

3.讨论

进入呼吸内科实施治疗的肺部栓塞病人,其肺部常出现血气循环差、血氧量过低等现象,这种病症若不及时得到救治,可能诱发病死情况[2]。呼吸科临床中一般选用血气指标分析、心电图检测等方式展开直观化的心肺功能监测评估,这对栓塞疾病的预判工作提供了指标信息,有助于尽快证实疾病情况[3]。凭借心电图检测设备对心肺血管异常病人施行检测的过程中,各项操作较简便,且诊疗费用不高,能较快捷地展开诊断操作[4]。此外,探查心电图指标还能为溶栓治疗工作提供较多的针对性诊疗信息,并辅助了解血管的实际阻隔力,促使心肌代谢和组织功能得以显著提升,同时增加冠脉血流总量和附近血管的血流循环量,以实现减少心脏活动负荷的诊疗目的[5]。

此研究中,病人在接受溶栓治疗以后,有42例治愈、28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70例,占比97.22%(70/72)。跟踪随访得知,病人出院后心电图出现异常的几率较低,溶栓治疗后病人的PO2值、PaO2值、MRC评估分、PCO2值分别是(39.15±4.02)mmHg、(83.29±8.03)mmHg、(1.2±0.43)分、(29.02±3.71)mmHg,各项血气指标值和治疗前比对,差异显著((P

综合以上阐述,对呼吸内科接收的肺部栓塞病人施行相应诊治时,可将心电图检测作为主要的辅手段,这样既可提升病症鉴定的总体效率,又可增强溶栓治疗的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梁杰霞.我院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体外耐药性监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7):161-164.

[2]唐京京,王玲玲,蒋光仲等.肺炎疫苗联合流感疫苗在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6):119-121.

[3]朱云霞.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1):1705-1706.

呼吸疾病护理诊断范文6

【摘要】目的:探讨福利院内儿童反复呼吸感染的基础疾病。方法:回顾2009年6月2011年6月本溪市儿童福利院(26)例罹患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中有21例存在基础性疾病,其中唐氏综合症6例,脑瘫7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聋哑患者2例,其它类型残疾3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各种基础疾病各有其病史、体征和胸片表现特点,病痛够相关检查确诊。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存在多种原因所致的基础疾病,比较常见的是先天性心脏病,脑瘫,唐氏综合症、聋哑和其他类型的残疾等。提示福利机构中医务人员必须加强反复呼吸道疾病的基础疾病检查,及时完善诊断,并针对各种各自基础疾病进行治疗、康复和护理,根本上杜绝和减少反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反复呼吸道感染;福利院儿童;基础疾病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783-02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简称RRTI)是儿童期的多发病之一,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占儿科疾病的20%-30%,约占6岁以下儿童的10%左右。患有RRTI的小儿简称复感儿,在1年内有7-10次以上的上下呼吸道感染。这在临床并不少见,在儿童福利院内的发病率则更高。反复呼吸道感染除外个别患儿自身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及福利机构群体居住环境外,福利院内儿童是否因为存在一些基础性疾病,使其更易于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在国内核心期刊尚未见明确报道。本文通过对27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基础疾病分析,诣在提高儿童福利机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水平和认识,以便日常生活中以基础性疾病入手解决反复呼吸道感染,从根本上提高福利院儿童的生活质量。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医疗机构2009年6月-2011年6月确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诊断依据病史、发热、咳嗽、胸闷、气短等呼吸道症状、咽部充血,肺部体征忽略不计,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标准的患儿共26例,其中男孩18例,女孩8例;年龄0-2岁9例,3-6岁1例,6-12岁16例;均符合我国第一届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会议(1987年成都)建议的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年龄0-2岁,每年URI7次,LRI3次;3-6岁,每年URI5次,LRI2次;6-12岁,每年URI5次,LRI2次[1]。

1.2方法: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基础疾病检查依据病史、症状,体征,胸片,必要的心脏彩超,头部核磁共振及血液染色体核型分析等明确诊断。2.结果

福利院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基础疾病,先天性心脏病2例,均有声音嘶哑,气促多汗剧烈活动后唇周青紫,心脏听诊区3级以上杂音;脑瘫8例,临床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肌张力低下者1例,痉挛者7例;唐氏综合症6例,具有特殊面容,智力和生长发育落后和手纹,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聋哑患者2例,其他类型的残疾3例,其余5例为生长发育正常儿。3.讨论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简称RRTI)是儿童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临床特点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病程较长,影响儿童生长发育,且缺乏特殊的治疗方法,是当前儿科临床上倍受儿科医生关注的话题。有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占儿科疾病的20%-30%,约占6岁以下儿童的10%左右。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以2岁内小儿发病率最高,以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据有关方面统计,呼吸道易感儿每年呼吸道感染发病次数平均为健康儿的4.5倍。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病因复杂,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是多种相关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先天及遗传因素、年龄、营养因素、与呼吸道屏障功能破坏、免疫功能低下、维生素、微量元素及钙的缺乏、感染与治疗不当、环境和其他因素;儿童被动吸烟、室内装修、汽车尾气、居住环境的大气污染等,使有害气体吸入呼吸道,可直接影响肺的换气功能,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无疑也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诱因之一。此外早产、人工喂养、缺乏锻炼、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也使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密切相关。反复呼吸道感染在儿科临床十分常见。它常可导致小儿生长迟缓、发育障碍,严重危害儿童的健康。考虑到当前儿童福利机构在生活环境、营养饮食配餐、专业医疗团队各方面都相当一流的客观事实,研究上除外环境因素、被动吸烟,营养因素、年龄、和自身免疫因素,缺乏锻炼等诸多因素外,与社会普通家庭中的孩子作为研究对象有所不同的是本组病例为儿童福利院的孤残儿童,他们大多是由于各种先天和后天疾病而被家庭成员遗弃而被收容于福利院的弃儿,残疾面更广,残疾程度更重。通过研究表明,2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中21例存在基础疾病,其比例达80.8%,说明基础疾病是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原因。因而,治疗好原发基础疾病是至关重要的。从基础疾病的构成可以看出先心病和脑瘫、唐氏综合症均是造成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比较常见的原因。在特殊的福利机构里,基础疾病成了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主导因素,这也极可能是多数儿童遭遗弃的根本原因(不断地疾病医治需求,无法承担的日益增高的医疗费用、以及目前很多疾病没有很好根治方法的绝望)。仔细分析基础疾病致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原因,我们也发现,全部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均为左向右分流,其原因是由于左向右分流,肺血流增加,增加了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易感性,或由于扩大的房室或扩大的血管压迫气管,引起肺短分泌物排除受阻;脑瘫则是由于吞咽肌肉运动不协调而至吸入综合症所致;先天愚型患儿免疫功能存在异常,免疫球蛋白异常,IgG减少,故容易发生;社会适应不良者由于与外界不能沟通或沟通不良,只是自身照顾和他人关照上极度缺乏,而至机体机能失调,反复感染。因此,当儿童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时,作为特殊机构的医务人员,考虑治疗方案时绝不能仅仅关注病原学检查和经验治疗,应该冷静分析,尽早进行相关的基础疾病检查,尽早明确基础疾病,并及早给予相关治疗,如手术,康复和护理,心理治疗等。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虽然无法了解其应得家族史和既往病史,但是我们可以进行密切地病情观察,详细的体格检查,随着儿童生长发育的进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几率肯定会大幅减少,从而有利于孤残儿童的健康成长。参考文献

[1]袁承文.儿科诊断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266-267.

[2]叶启慈.反复呼吸道感染[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9,14(6):361.

上一篇渔业资源

下一篇马加爵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