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鸟飞越太平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鸟飞越太平洋范文1
有一种体积很小的鸟,每当冬天来临,便要非越太平洋.面对广阔无边的海洋,它唯一的依靠就是口中含着的一根小木棒.当他飞累了,便把木棒丢到水中,站在上面休息.当它饿了,就站在木棒上捕捉水中浮游的小鱼.小鸟靠着这小小的木棒和娇小的身躯战胜了广阔的太平洋.而我们生活所要面对的,是比海洋更为汹涌的波涛.我们必须有达到彼岸的信念,有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勇气.生活,一旦起飞就不能停止,就象这只小鸟,如果在中途退缩了,那么它的信念就会消失,没有了信念,生活就失去了意义.
生活与要梦想,一只小鸟,如果不知道它将要飞往何处,是永远也不可能到达目的地的.生活的梦想是指引我们飞翔的目标.就想歌曲中唱的"梦想替我撑腰,没有翅膀也能飞翔!"生活常常会陷入迷茫,找不到出路.梦想就是一盏明灯,只要你不放弃它,再微弱的光芒也能照亮前方的方向.勇敢地煽动翅膀,终有一天,会飞上晴朗的饿高空.
小鸟在飞越太平洋的过程中,会经历狂风暴雨,一旦被打败,就会坠入浩瀚的海洋.生活的路程是比这更为艰难的.经受不住生活的磨难,就会被打败.在狂风暴雨之中,我们要勇敢地抬起头,挺起胸膛,迎接没一次生活的挑战!
生活就象一只小鸟,要勇敢地飞翔,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小鸟是在飞越中成长起来的,生活,只有拥有信念和梦想才能越飞越高.但愿我们的生活能像这只小鸟一样,带着希望勇敢地飞越太平洋.
小鸟飞越太平洋范文2
但心里总有那么一种渴望,想要飞越太平洋,尽管有些痴人说梦的感觉。
我还是启程了,用嘴巴衔了一小截树枝,开始了漫长的旅程。
我看着脚下时而风平浪静,时而又波涛汹涌的大海。对树枝说:“你要抓紧我,我不能没有你的。”那截树枝仿佛也有了感知,紧紧的攀住我,相互依存在一起。
天空是灰色的,烟雨??鞯模?ちや冷赖挠晁苛?喑上撸?欢显谘矍敖恢?牛?萌吮涞奈薹ㄇ崴伞N野殉岚蛘诺么蟠蟮模?斡伤?墙邮芊缬甑南蠢瘢?坏愕惚涞募崆俊
雨过天晴,湛蓝的天空漂浮着不定的云彩。我笑了,然后仰望天空。来时的路、记忆仿佛都成了过眼云烟,自己仿佛重新脱胎换骨一般,只有那个梦想中的太平洋依然深藏心底。时限过去,花事未了,只剩下开到荼蘼的彼岸的花,没有尽头。
夜晚,我看见一颗流星从天边滑落。我在心底悄悄许下愿望,希望我可以飞越太平洋。流星,划过天际的那一刻是那样辉煌灿烂,但谁也不知道它忍受过怎样的痛苦,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支撑着它。
幸好,我有树枝为伴。
在离太平洋越来越近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雨滴打在树上使树枝叶摇摇欲坠的,风卷着流沙漫天飞舞,海浪不断的翻涌。豆大的雨点砸在翅膀上,让翅膀愈发沉重,树枝叶被淋得透湿。我精疲力竭再也咬不住树枝了,我感觉我就像一只任人操控的木偶,在风雨中。
“放下我,你会好很多,以后要找更好的树枝,要记得我,好好活下去、”
树枝挣脱了我的嘴巴,被风吹向后面。我猛然回头,想逗留树枝的踪迹,但一切都晚了,偌大的天空中只有我独自飞翔,独自流泪。
小鸟飞越太平洋范文3
日,一看题目就让人发笑,5月只有31天啊,哪来的35日?听我给你讲一讲就明白了。
也许,每一个男孩心中做过一个关于梦幻世界的梦。那么,德国作家埃里希·凯斯特纳的梦幻世界是什么呢?
在这个寒假中,我看了埃里希·凯斯特纳的《日》,里面主要写了在日发生的故事。这是个很平常的星期四,可是,康德拉和他的叔叔格尔胡特却碰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他们先是遇到了一匹问他们要糖吃的大黑马,然后在大黑马的带领下,他们从家里的一个柜子里出发,踏上了去南太平洋的路。一路上,他们经过了人人都是大胖子的懒人国,住着趾高气昂的大将军的古城堡,大人上学,小孩上班的颠倒世界,一切全是自动化控制的自动城……在遭遇了许多稀奇古怪的事情之后,他们终于到南太平洋。
我最喜欢的一节就是《颠倒世界》,这是一个由玩具组成的森林,森林里有一片绿油油的草地,草地上有一群木马在吃草,小溪里有精致的帆船在水上随风漂荡,小溪边的树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气球,还有一些小鸟站在气球的上面,还有一些小鸟站在上面快乐地唱着歌,还有一对小鹦鹉在争着看一本图画书。在一座城堡的门口写着:“颠倒世界,只准儿童入内。”这是个热闹而又神奇的世界,街上十分热闹,不过,奇怪的是街上都是小孩子。男孩都穿着时髦的衣服,女孩子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他们在街上散步,或者提着购物袋去买东西。总之,这里真的是一个孩子的世界。
我特别喜欢这样一个充满想像力的世界,这里有那么多飞越尘间的想法,多么软和的爱念,那么多的美妙触摸,那么多的风趣叙述,那么多的诗和哲学的句子,那么多的无法数尽的光芒笑容和浪漫,那么那么多的……童年。
小鸟飞越太平洋范文4
有一种叫做短尾海鸥的小鸟,每年都要两次跨越赤道。4月间,它们离开大洋洲南部的产卵地,经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台湾、日本、阿留申群岛和美洲西海岸,在太平洋上兜一大圈,9月又飞回产卵地。
身长约35厘米的北极燕鸥更是特别,它们在北极筑巢,在南极越冬。每年6月开始,它们在北极附近产卵、育雏,一到8月便携儿带女飞往南方,12月底到达南极附近,一直待到来年3月再向北极迁飞。北极燕鸥往返于北极与南极之间,每年要飞上三万多千米,历时约7个月。
许多鱼类也同样远航。每年秋季,原本生活在太平洋北部白令海中的鲑鱼,成群结队地向西游动,到达我国的黑龙江和松花江产卵繁殖。每年的四五月份,当我国江南春暖花开之时,栖息在黄海、东海交界处的小黄鱼便开始向江苏、山东近海产卵。等到秋季到来了,它们又携儿带女回到栖息地过冬。
许多昆虫也在迁徙飞行。别看那些小小的昆虫十分瘦弱,却能飞越很长很长的距离。非洲有一种蝴蝶,可以越过地中海飞到欧洲。生活在美国的一种蝶王,竟可迁飞到墨西哥。
这种在一定范围或一定距离之内进行回游迁徙的习性,就像初生婴儿会吃奶、刚孵出的小鸭会游水一样,是不用学习天生就会的,是动物的本能。那么,长路漫漫,几千千米甚至上万千米的路程,动物们是靠什么指引方向,从原址到达目的地,然后又准确无误地回到原址的呢?是因为它们的脑海里都藏有地图吗?科学家们一直试图揭开这个秘密。
地图一:神奇的生物钟
科学家们发现,鸟类的迁徙飞行、海龟和鱼类回游的特定活动时间,是由体内的生物钟确定和控制的。一般认为,鸟类脑下腺分泌的激素起着控制迁徙节律的生物钟作用。当迁徙期来临时,在这种激素的作用下,候鸟就表现出强烈的焦躁不安,时间一到便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征程。
至于各种动物为什么要迁徙,许多科学家认为,这种习性是在数十万年甚至数百万年前开始的,原因是周围环境和生态平衡发生了变化,或者是由于大陆漂移而引起陆地状况及地域之间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例如,巴西绿海龟的回游就被认为是后一种情况。有证据表明,8000万年以前,阿森松岛与巴西海岸之间的距离要比现在近得多,只是后来才渐渐地变得这样遥远。世代的绿海龟为寻找熟悉的沙滩产卵,也就逐渐远游,以致达到今天这样长途跋涉的程度。
地图二:灵敏的感觉器官
有科学家提出,动物在长途迁徙过程中所具有的奇异的定向、导航本领,能准确地辨明方向、认识路线,这是依靠了它们灵敏的感觉器官。
鲑鱼之所以能够找到特定的产卵地,是因为它们自幼就记住了出生地河水的味道。它们在大海里长到成年之后,就会在嗅觉器官的帮助下,根据河水的味道游回熟悉的产卵河段。科学家们进行的实验证实了这一点。他们先在河的一条支流中捕捉了一些成熟的鲑鱼,并把这些鱼都做了标记。实验时,把其中一半鱼的鼻囊堵住,然后把所有做了标记的鱼都放回到两条支流汇合处的下游,让这些鱼逆流而上重新选择回游路线。结果发现,那些没被堵塞鼻囊的鱼仍能游回它们原来选定的支流,而被塞鼻的鱼则失去了选择性,只是盲目地游向任意一条支流。一些蝾螈和两栖动物也具有这种借助嗅觉进行回游的导航本领。
地图三:神奇的“太阳罗盘”
20世纪初,有科学家发现,许多鸟类靠着体内的生物钟,能够借助感觉随时补偿太阳位置的改变,因而总能以太阳的位置确定方位。这就是所谓依据“太阳罗盘”进行导航。
地图四:地磁导航能力
“太阳罗盘”并不是鸟类用以定向导航的唯一手段。在天空阴云密布的情况下,像鸽子等一些鸟类依然可以不受阻碍地返巢就是一个证据。19世纪末期,科学家们发现一些鸟类具有感觉地球磁场磁力线方向的本领。某些鸟类在飞越雷达基地上空时,常常会不由自主地突然改变航向或飞行高度,原因就在于它们的地磁导航能力受到了雷达电磁波的干扰。现已证明,鸽子确实是根据地磁场进行导航的。
地图五:星象导航能力
许多候鸟尽管在栖息地是白天活动,夜晚休息,然而在迁徙时却是夜间飞行,白天休息。这就使人们推测这些鸟类可能是根据天空中星星的位置确定方向进行导航的。当把一些鸟类放在天文馆的人造星空中进行实验时证实了这一点,因为人造星空星象变化时,这些鸟也跟着改变了飞行方向。
小鸟飞越太平洋范文5
一天,我们来到了阿拉斯加南部一个叫Seward的码头,我们要去美丽的阿拉斯加海湾,去看海洋野生动物,去一睹太平洋最北端的海湾风采。
船刚刚起航就迎来了一只活泼可爱的海獭。只见它在水面上翻来覆去地转圈,好像在跟我们打着招呼。然后它又围着我们的船转,一会儿露出水面,一会儿又潜入水中,不见了踪影,好像在跟我们玩捉迷藏,又好像在用它那特殊的方式来欢迎我们这帮远道而来的客人。我们在船上一直舆论着这只海獭,不知不觉间它已经跟随我们的船好长一段时间了,玩久了,它好像有点腻了,便一个猛子扎进水里,再也没有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它就这样跟我们“拜拜”了。
就在海獭离开我们不到约十分钟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又被新的事物吸引了。在远处的礁石上有一大群海豹在晒太阳。从远处看,它们与礁石融为了一体,只是隐约看见一些蠕动。海豹晒太阳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安静。有些为了抢到好位置,就跟别的海豹打斗起来,不时发出一片吼叫声。看着它们打斗的场面,再看看那些悠闲自在的海豹们,我像一旁看热闹的人,禁不住笑了起来。
突然,远处传来了一阵鸟叫声,就在我还没缓过神儿时,只见脑袋顶上黑压压一片海鸟,从我的右上方飞越到了我左前方的悬崖上。我仔细一看,原来悬崖就是它们的巢,它们刚才是捕鱼去了。看到它们是那么自由自在地飞翔,我禁不住想:我要是只自由的小小鸟那该多好啊!刚刚仰视完了天空,就听见一声好似撞船的声音,跟鸟叫声有着天壤之别。我低下头一看,不好,一大片冰块正朝我们的小船袭来?
只见一块块冰砣与我们的小船或亲密接触,或擦边而过,我想:这些冰块怎么跑到这儿了?这又不是北极,而且是大夏天的,怎么那么多冰块?这时,我忽然听见船长说:“前面就要到冰川了,这些冰砣是前方冰川上崩下来的残冰,非常干净。”我一听“非常干净”这四个字便一把抓起几块冰,噻到嘴里嚼了起来,看到别人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我,我便立刻又将手里的冰块扔进了海里。
快到冰川了,我兴奋地奔到甲板上,死死地盯着冰川前面那座冰山,慢慢地冰山便露出了它的庐山真面目,我盯着气势磅礴的冰山,我瞠目结舌,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亲眼看到冰山,而且离得这么近,更令我吃惊的是,正在我发呆的时候,突然间在冰山的底部,好像里边有个小喷泉一样,有东西从里往外喷,顿时冰山中部开始爆裂,有几块大大的冰砣坠入水中,刹时,海面上溅出了五米高的水花,一时间难以平静下来。再回头看那个小喷泉的地方,又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一动不动。这简直太神奇了。我发痴发楞,过了好一阵才回过神来。
就在我们离开冰川驶向回程的航线时,突然从水面上窜出了二十几只黑白相间的巨大虎鲸,只见它们一边跳跃,一边发出刺耳的尖叫声,此起彼伏。我听说虎鲸是食肉动物,它们主要以吃海狮海豹为主,偶尔也会袭击人类。而我们的船只有两三只虎鲸大,我想:完了,这回我们是死定了!这时只听船长说,“大家千万要保持安静,我们的船要是不惊扰它们,它们是不会危害我们的。”听到忠告,大家都屏住了呼吸,静静地欣赏着一场别开生面的表演。大家可以想象到吗?有二十多条巨大的虎鲸在海面上此起彼伏地穿梭跳跃,那场面简直壮观极了,我既兴奋又害怕,生怕它们埋伏在我们的船下,我想恐怕只需两只虎鲸就能把我们的船顶翻。想到这,我便大气都不敢出,直到它们渐渐离我们远去,我才长长地舒了口气。
小鸟飞越太平洋范文6
风声、雨声、流水声,大千世界不是黑白默片,文字世界又岂能静默无声?
竹喧风吟,寒蝉骤雨,万物皆有声;莺啼雀跃,蛙唱虫鸣,声声皆有情。若我们能仔细聆听自然万物在大地上的遗响流韵,体味那万千音调里的节奏变化,行文中将音韵之美充分展现出来,让读者从我们的作文里听出奔流的泉水与溪流,听出清脆的鸟啼与风铃,听出动人的欢歌与笑语,自会使文字增色三分,韵味无穷。
下面就结合经典文学作品中几则有关声音描写的语段,具体赏析声音描写在文章里的妙用。
一、 运用拟声词、比喻与拟人摹写声音,创设有声情境
摹写声音、创设有声情境,早在《诗经》中已有精彩呈现。
《诗经·伐木》以“伐木丁丁,鸟鸣嘤嘤”起兴。《诗经·关雎》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兴。“丁丁”为伐木声,“嘤嘤”、“关关”皆为鸟儿和鸣之声,这些拟声词,使诗篇起首就在读者耳边响起一串串漂亮灵动的音符,使人不由自主地走入那古老的林间、河畔,融进那朴素清新的诗经意境。
白居易乐府诗《琵琶行》堪称描写声音的极品。
旋律最难描摹,诗人信手拈来,以声喻声,妙笔生花。“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琵琶曲,急骤时如急雨,轻柔时如耳语,圆润悦耳犹如珍珠滚落玉盘,清越流畅则如黄莺儿在花丛里啼啭,幽抑凝绝则如清泉在坚冰下呜咽。一系列动人的听觉比喻,把各种音响与画卷铺排开来,读者的想象力被无限扩大,无形无状的琴声就这么有形有状地转达给了读者。凭借一连串为人熟知的声音比喻,抽象多变的琴声变得直观可感,令人如在江畔,亲闻仙乐,心醉神迷。
散文《听听那冷雨》也是带给读者的一场绝美的听觉盛宴。
余光中笔下,雨已然成了大师级的疯狂演奏家。“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雨成了文字里的主宰者,它恣意敲击、流泻、织网,用千指万指按摩读者的耳轮。“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彼时,雨成了“灰美人”,玉指纤纤,“拂弄”屋瓦的“黑键白键”,演奏得那么浪漫唯美!连“晌午”到“黄昏”的过渡也仿佛是旋律的自然变幻!“到七月,听台风台雨在古屋顶一夜盲奏,千层海底的热浪沸沸被狂风挟持,掀翻整个太平洋只为向他的矮屋檐重重压下,整个海在他的蝎壳上哗哗泻过。”“盲奏”、“挟持”、“掀翻”,如此的力量与激情,如此的阵势与气势!雨,恍然又成了暴君,剽悍、勇猛。娴熟的拟人手法,使雨跃然纸上,使这文字的“现场音乐会”,如磁石一般,牢牢吸引住读者的耳朵。
运用拟声词、比喻、拟人等技巧描写声音,能给文字带来丰富的美感与真切的情境,收到如入其境、如闻其声的效果。
不过,描摹不同于笼统陈述,笼统陈述不足以调动足够的想象。
譬如,有这么一段文字:“我走在小路上,听见小鸟在叫,看到河水在流。心想:早晨的田野真是美好啊!”鸟声、水声,在读者听来还只是个模糊概念。
运用拟声词、比喻、拟人等方法,可使文字更具体细腻,更有感染性、表现力:“我走在小路上,两旁高高矮矮的树丛里,鸟儿或翘首枝头,或掩于叶底,啾啾呖呖,呖呖呖呖,啾啾啾啾,你呼我唤,眉来眼去,把一个清晨唱得浓情蜜意。流水从田间潺潺淌过,像是谁的手在深情地弹奏。庄稼地里,浓绿浓绿的,像是打翻了一盒绿颜料。”“啾啾呖呖,呖呖呖呖,啾啾啾啾”改后文字,叠词、比喻、拟人交错使用,细腻的声色描写,把晨光中田野的声色之美鲜活地呈现出来,令读者仿佛亲身走进蓬勃美丽的田野。
二、 听觉与他觉通感,虚实相生,营构音画美境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是我们体验世界的基本途径。除了单一的五觉体验,还有一种奇特的现象——通感。由一种感官的感觉快速联想过渡到另一种感官的感觉,两种感觉瞬间融合,产生奇妙的感觉转移。
钱钟书在《通感》中说过,“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钟子期听伯牙鼓琴而感叹:“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听闻琴声而恍然望见巍巍高山。李贺《李凭箜篌引》也有类似:“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从箜篌曲的美妙听觉里,李贺看到了芙蓉带露悲泣、香兰带露展颜的动人画面。另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钱钟书在《通感》中指出:“‘闹’字是把事物无声的姿态说成好像有声音的波动,仿佛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
运用通感,可使读者诸多感官一齐参与审美,虚实相生,画中有画,文字的意蕴更丰富更浓烈。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中,有两处通感描写历来为人称道。“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缕缕清香,原是嗅觉体验,美景夜色,嗅着嗅着,就张开想象之翼,越飞越远,片刻间竟打破了嗅觉界限,涌出了奇妙的听觉幻想。香气隐隐约约时浓时淡,歌声如梦如幻似有似无,清香与歌声瞬间融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美景陶醉了作者,文字陶醉了读者。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铃上奏着的名曲。”荷塘月色,原是静态的光影画卷,和谐美妙的光影令作者分明想起小提琴的和谐悠扬。于是,静态的视觉镜头,瞬间化成灵动的梵婀铃名曲。读者也随着文字的指引,从光影视觉体验融进了袅袅琴音的听觉体验。光影的变幻、小提琴曲的节奏,完美相融,静中有动,视中有听,音画相融,妙不可言。
“高楼上的歌声”、“梵婀铃上的名曲”,这两处声音描写,都不是实写,而是虚幻的听觉通感。通感,借助想象的延伸,画面的局限得以突破,画面以外的美与意趣得以展现,虚实相生,亦真亦幻,意趣无穷。
作文中有这样一段:“河畔,凉风里有一缕清香,让人闻着很舒服。风声,很轻很细。这也令我觉得惬意。”
若用通感改动一下,效果会大不相同:“河畔,凉风里,一缕清香。清凉凉的香气,叫人想起月光下白衣书生所奏的悠悠箫声;风声,很轻很细。那种轻细,叫人生出错觉,仿佛有雪花正从半空簌簌飘落。”改后文字,听觉嗅觉通感,视觉听觉通感,意境柔美,更有音质感画质感。
三、 寓情于声,借声传情,动人心弦
古人闻杜鹃而觉惆怅,听折柳曲而思故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声音能触动情感,也能寄托情感。“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凄切断续的蝉声,凝结的是泪眼凝噎柔肠寸断的离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寂寥悲冷的雨声,倾诉的是颠沛流离孤苦无依的愁肠。
声音描摹,可以寄寓感情。
刘志成的散文《怀念红狐》便采用了借声传情之法。“红狐一路尾随着我们,凄凉地干嚎着,我布衫襟子上的四只小狐崽此刻也哀鸣不止。我不耐烦地赶了它几次都赶不走,直到快进村时,它才站定,干嚎着望着我们。”四只小狐崽被抓走,这对于母狐无异于灭顶之灾,而眼睁睁看着狐崽被带走,更是何等凄哀绝望!母爱是一种天性,人狐皆然。“凄凉的干嚎”、“哀鸣不止”,透过揪心的哀鸣,我们读出了红狐母子生离死别的悲凉,也读出了红狐的爱子深情。作者借助悲鸣声的描写,见证了狐之爱,间接否定了人类对其他生命漠视的行为。
“一个月光朗朗的半夜里,院中突然响起了长嗥声。我从熟睡中醒来,揉揉眼睛,几乎疑在梦里。扒起窗子上的猫眼洞布向院中一看,只见那只红狐在那里昂着头长嗥。屋里的四只小狐也哀鸣起来,屋里屋外的狐叫声凄凉地响成一片。”这一段写“红狐看子”,与前段“狐崽被抓”呼应。红狐“长嗥”,狐崽“哀鸣”,“凄凉地响成一片”,红狐眼睁睁看着狐崽被困想营救又无计可施的焦灼痛苦,小狐崽被迫离开母亲的孤弱凄惨,全在这悲鸣声里。
我们时常会写类似于“鸡被狐叼走之后,母亲和父亲都很忧愁”这种直白语句。
刘志成则这样表达:“那只老母鸡原打算卖了给娃交学费的,母亲唉声叹气的声音混着爹响响的抽烟声飘出屋来,让我暗恨自己怎么当时就没手脚麻利点儿逮住那家伙……” “母亲唉声叹气的声音混着爹响响的抽烟声飘出屋来”,不经意的一笔声音描写,一下子就把读者拉到那个农家院落里,切身近距离感觉到鸡被偷,希望破灭之后的愁云惨淡。虽不明言,却隐含了生活的沉重。
借助声音,可以传达情感,感染读者;可以创设情境,让人身临其境;可以在无声处奏出音韵,把读者带到音画融合的境界。王蒙曾于《在声音的世界里》这样评说:“声音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东西,无影无踪,无体积无重量无定形,却又入耳牵心,移神动性,说不言之言,达意外之意,无为而无不有。”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让静默的文字变得环佩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