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税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层税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层税收

基层税收范文1

关键词:财政分权;增值税分成率;财政支出规模

一、 引言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长。根据赵文哲等(2010)的研究,在“分税制”改革之前,地方政府的预算基本持平,而在分税制改革之后,地方政府的财政赤字明显提高。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规模膨胀的原因:一种观点认为“分税制”所带来的转移支付制度是造成政府规模膨胀的主要原因,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会形成财政资金的“公共池”,地方政府为了争取“公共池”中的财政资源会竞相扩大财政支出(平新乔,2007);另一种观点认为财政分权使得地方政府为吸引要素流动而展开竞争,从而能够约束地方政府的行为,提高财政效率,降低政府财政支出规模(李涛和周业安,2009)。

郭庆旺和贾俊雪(2010)的文章对财政分权对政府支出规模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很好地总结,他们指出:一方面地方政府相对于中央政府具有更多的居民偏好信息,对公共物品的提供更了解,财政分权程度的增加能够强化地区间的竞争,而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行为能够约束其行为,从而降低其财政支出规模(Brennan & Buchanan,1980)。Oates(1985)对于这一问题存在不同的观点,他认为财政分权程度的增加会增加地方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从而使得地方政府增加财政支出规模。对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的实证研究一直没有得到定论。Stein(1999)以20个拉美国家作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财政分权程度的增加扩张了政府支出规模。Jin和Zou(2002)的研究则发现财政支出分权会促进政府规模的增加,但是收入分权则对支出规模具有负向影响。以往的研究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财政分权衡量指标,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利用省以下地方政府税收分成比率不同的事实,采用增值税分成率作为财政收入分权的衡量指标,实证检验了上述理论,本文的研究结论与Jin和Zou(2002)的研究结果保持一致,发现收入分权的增加能够有效遏制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膨胀。

二、 理论假设

根据上文的分析财政分权使得地方政府具有更强的财政自主性,提高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从而使其提高财政支出效率,降低政府规模。在中国的分税制体制下,中央与省之间采取的是固定的税收分成制度,其中增值税在中央和地方之间按照75/25的比例进行分成,而企业所得税在中央和地方之间按照60/40的比例进行分成。但是,以上分成比例只是针对中央与地方而言,对于省级以下的政府其税收分成比例在各省之间有所不同,实际上,省以下的税收分成比例一般采取“弹性分成合同”(吕冰洋,2009)。本文针对这种差异性,实证研究了增值税分成率变化对基层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使用基层政府的税收分成率衡量基层政府所受到的财政激励的大小,实证研究了基层政府税收分成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理论上,税收分成率的提高会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规模产生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税收分成率的提高会提高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其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干预经济运行;另一方面,税收分成率的加强地方政府所受到的财政激励,促进其提高财政支出效率,降低政府规模。

本文使用县域增值税分成率对县域税收分成进行了度量,利用我国县域财政经济数据对以上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基层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之后,地方政府增值税分成率的提高会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缩小,本文的研究结论认为税收分成对财政支出规模影响的第二种效应大于第一种效应,即税收分成率的提高促进了基层政府的财政支出效率改善,降低了基层政府财政支出规模。

三、 实证结果与分析

1. 计量模型与变量。本文使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估计,计量回归模型如下:

基层税收范文2

一、税收执法责任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总体上呈现上级要求高且越来越具体而基层落实情况不容乐观的问题。自从十五大确定依法治国方略以后,各级税务机关都把依法行政、全面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作为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内税务机关的中心工作来抓,明确提出了“坚持依法治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的要求,走全面依法治税之路。但不少税务干部仍然认为依法治税、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只是应景之作,难以长期坚持下去,特别是落实税收执法责任过错追究、搞评议考核更是自己人给自己人“下套子”、上“紧箍咒”,制定的各项执法规程将基层税务人员的手脚捆死了。错误片面的认识导致做表面文章应付上级检查,责任追究雷声大雨点小,特别是经济追究方面,搞平衡、吃大锅饭现象普遍存在;考核评议过程流于形式,向外界发个问卷就算评议、以征管七率考核代替执法责任制的全面考核;执法责任制考核追究主要还依靠手工进行,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进行考核追究的寥寥无几。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压抑,执法效率受到影响。

(二)基层税务人员贯彻落实执法责任制不严格、不规范的现象较为普遍。一是税务管理环节涉税事项审核管理不够细致,有的税务人员对一般纳税人认定和年审把关不严,少数纳税户应税销售额未达到规定标准的,仍然予以保留。二是稽查工作程序不完备的现象比较突出,有些案件担心公安机关不能及时查处因而未按规定移送;在稽查取证时,证据不足、资料不全;在处罚告知时,未按规定程序实施,有的未发告知书,有的将告知书和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同时送达当事人;稽查审理流于形式,稽查文书使用不当等。三是《征管法》实施贯彻力度还不到位,对拖欠税款的纳税人,没有充分应用税收征管法赋予的强制执行措施促使其依法缴纳;有的对新税收征管法关于撤销权、代位权以及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或欠税优先于抵押权、质权、留置权、优先于其他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条款学习理解不够深刻,执行中不知道如何行使以上权利等等。

(三)现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和税收征管改革缺乏衔接协调。由于征管改革逐步深化,部分执法岗位及其职责跟不上征管改革的变化。征收、管理、稽查三者之间始终存在着理不清的关系。同时,办税场所的频繁变更,使得人员、执法业务变化很快,执法责任制还没贯彻又得重新修改。税收征管改革后的机构设置,给“税务机关”的定义及执法主体资格的认定带来困惑,如按照税收征管法的规定,税务机关是指各级税务局、分局、税务所,而征管改革后,税务所大部分已被撤消,许多地区将全职能的税务分局改为征收分局、管理分局、稽查局等,此类分局是否具备执法主体资格,法律未予明确(稽查局除外),司法机关在审理税务诉讼案件时,对此也解释不一,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思想上的混乱和基层税务机关执法上的顾虑。二是征管改革所倡导的电话申报、网上申报方式等,在税收征管法上并不是强制性规定,但在实际执行中,迫于某种利益驱动和非法定因素,所有的税务机关都在默认一种口头上的电子申报率必须达到95%以上的说法,而征管法明确规定纳税人可以上门申报,其他的申报需经税务机关批准,批准的前提就是必须纳税人提出申请,否则不可能产生此种法律关系。三是税收征管改革的目标是实现税收现代化管理,而税收的现代化管理离不开税收的社会化管理和信息的规范化、统一化管理,税务机关信息采集的渠道必须向与纳税人的纳税信息有关的工商、金融、海关乃至于企业等各个部门延伸,而对此,有关法律、法规都没有设置相应的规范,由此而产生的行政行为,既导致了执法上的不规范,也缺乏法律的规范约束和指导,必然影响到税收征管改革的效果。

二、基层推进税收执法责任制的几点想法

针对几年来执法检查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系统的反思,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试图找出一些规律性的启示,以切实促进税收执法的规范、高效,推动税收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确保税法的权威性、统一性和完整性。笔者认为,推进税收执法责任制有必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

(一)以税收法律法规为准绳,增强执法意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其基础就是建立起规范、完善的法制经济,市场经济不仅要求作为市场主体的纳税人要依法经营,自主遵循社会规范,同时更要求政府依法行政,为市场的客观存在而建立并营造公平的经营环境。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发展,以往那种行政干预经济的宏观调控手段,不再是主要的机制和措施,而代之以经济、法律等手段参与市场的具体调节和宏观控制,不争的事实,税收正是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调控手段。税务机关严格执行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是充分发挥税收职能的重要保证,是促进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还处于经济转型期,人的思想、社会的发展、制度的执行都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回避的矛盾,加之行政机关长期以来都是以绝对权威的管理者面目出现的,在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初期,转变政府职能的难度体现在这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尤其是转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只有思想教育是不够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权力的内部制约,通过制定严格的程序等制约机制减少不依法办事的可能性和执法的随意性,保证税务行政行为的合法公正。税收法律法规不是一把砍刀而是一柄双刃剑,悬在征纳双方的头上,规范和制约征纳双方的行为。税务机关作为一个执法部门,首要的任务就是依法治税,按章办事,这一点必须坚持而且时刻不能动摇。

合我单位执法检查反映出的问题看,一些税务干部在某些具体的税收行政执法事项上还有随意性,主要表现为:一是对相关税收法律、法规学习研究的不够,导致理解上出现偏差。凭个人的理解去执法,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去管理,必然会造成行政执法的随意性。如对征管质量指标“税款入库率”的子函数“税款逾期限改率”指标理解上由于存有偏差,落实到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则出现了问题。即平时在税款入库的管理上,对纳税人发生逾期入库税款行为虽然实施了催缴限改,但只是对经电话或实地催缴后逾期仍未改正的才送达了“限期缴纳税款通知书”。看起来工作都做了,似乎管理也到位了,征管质量指标也符合了要求,但是《征管法》第四十条明确规定税务机关应责令纳税人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经批准可采取相应的强制执行措施。问题的关键在于责令限期缴纳的法律凭据就是送达的“限期缴纳税款通知书”等法律文书,如果仅仅实施了电话或实地催缴,而没有合法的法律文书为依据,最终就可能导致对逾期仍未缴纳的纳税人无法实施强制执行措施,损害国家利益。这既涉及到执法程序的规范,更对我们能否依法治税,是否渎职侵权敲响了警钟。二是考虑客观因素过多,使政策执行打了折扣。有些税务部门在对个体工商业户办理停(歇)业申请审批工作时,过多的考虑了一些不可比的客观因素,违规办理批准停(歇)业户问题仍时有发生,即当月受理并批准当月停(歇)业的情况。主要强调由于个体纳税人的素质不高避免激化征纳矛盾,还有的在政策执行环节中过份地强调了文明创建、社会稳定等客观因素,工作方法简单化,而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办事,在执行政策上打了折扣,影响了执法的刚性。

(二)以程序和规范为支撑,增强质量管理意识。

近几年来,税务机关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理念改进和提高税收管理工作已较为普遍,如引入ISO国际质量标准以及流程再造理论。应当说借鉴先进国际管理标准,为应对形势发展需要,推动税收管理工作思路是正确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些举措在促进依法治税工作水平的提升方面是有成效的。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坚持依法治税、推行执法责任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指望运用某种办法一蹴而就,或者采取一个什么措施一劳永逸是不现实的。我单位贯标一年多,有的干部思想上依然存在贯标就是一劳永逸、贯标就是万事大吉的错误的、片面的认识。从执法检查的情况看,基层的管理以及干部的素质与严格执法、规范行政的要求之间存在着差距,表现在基础管理工作还不够扎实,抓落实还不完全到位,监督控制的手段和措施有的还流于形式,干部队伍的整体执法意识和规范执法的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加之近年来,征管业务流程的不断更迭和完善,给贯彻ISO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持续改进。实际工作中,虽然我局ISO质量管理体系对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具体工作的操作流程都作了明确的表述和界定,但一些干部对这一管理体系中具体文件和制度的学习掌握往往浅尝则止,有的仅凭自己的理解和意愿想问题、办事情,不经意之间忽略或歪曲了岗责和程序的内涵和实质。同时也必须承认我们在组织干部贯标学习培训方面还缺乏形式多样、持之以恒的教育方法,强调自学的多,针对问题开展讨论、组织交流的少,弱化了对贯标工作的检查考核与切实到位。如执法检查中指出在“税款入库催缴限改率”指标执行上的偏差就是一个现实的教训:ISO作业指导书对税款的催报、催缴问题作了明确规定,不仅仅对催报催缴工作流程有详细的表述,而且对工作纪律、工作时效、以及涉及的相关法律文书都做了明确规定,但有的干部在具体执行中不按规定程序办事,平时心存侥幸,在执法检查中问题反映出来后,个别干部又片面强调客观和个人理解,推卸责任。因此,贯标意识的教育要常抓不懈,“贯标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的思想要牢固树立。同时要运用体系自身内审、外审等多种形式加大责任追究和考核力度,整合和量化考核项目,研究考核手段的科学性和适时性,减少人为因素,真正把税收执法责任制的过错追究与岗位责任制考核融为一体。

(三)以树立全局观念为切入点,增强协调配合意识。

协调配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也能体现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管理水平的高低,特别是在行政执法工作中,协调配合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南京市国税系统实行集中征收、一级稽查、分区域管理的征管模式,区域分局着重考虑的是对税源税户的管理。但管理与征收、稽查也是不能分离的,信息需要共享、执法需要协作,否则,就某一个系列单一行为往往难以达到最佳效果。执法检查中还暴露出我局各部门之间本位主义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全局一盘棋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主要表现在各部门之间,以及与兄弟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沟通的意识不强,导致工作中推诿扯皮、相互埋怨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全局税收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每年开展的内部执法自查工作,有的部门态度上不积极、在行动上不配合,认为与已无关,把主要精力沉浸在相互扯皮,对存在的问题由于害怕承担责任而相互推诿,以至于对有些问题的纠正和补救贻误了时机。究其根源还在于缺乏全局一盘棋观念和主动沟通、协调配合的意识。

基层税收范文3

机构改革以来,我们涉外税收管理分局在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以江总书记“xxxx”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依法治税、从严治队、科技加管理”三篇文章,认清形势、强化措施,把提~部队伍素质作为抓好分局基层建设的着力点,以此促进和带动分局涉外税收整体工作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认清形势、准确定位,确立基层建设的重心和抓手

入世后,xx开放型经济发展正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涉税税收管理如何坚持依法治税,服务对外开放、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如何做到尊重国际税收惯例,切实维护国家权益、不断加强国际税收事项管理成为我们工作中面临的新的课题。十年扎实的基层建设基础和外税管理经验和是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与发扬外税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就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面对新形势,特别是外税在拓展国际税收管理职能的同时,要加强跨国公司避税问题的调查,强化对资本弱化、避税港避税、预约订价等重要事项的管理、加大对跨国交易的审计力度,需要我们外税干部不仅要善于对具有丰富专业经验的纳税人进行“零距离”的管理,还要善于同国外税务机关进行合作和竞争;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业务技能,还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

面对严峻的形势和现实的要求,我们感到抓好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是做好一切外税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机构改革以后分局基层建设工作的重心和抓手。经过对分局干部队伍现状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分局干部队伍中大学生多、平均年龄轻、知识层次高。但是,由于年纪轻、工作时间不长、工作经历简单,也存在着缺乏处理棘手问题的经验等不足。在业务上,因为干部年龄结构差异、知识层次不同、过去从事岗位不同,一部分同志仍是涉外税收管理工作的新兵,外资管理的基本技能参差不齐;在思想上,部分同志在适应外资管理服务的思想观念仍有差距,没有提升到是涉及国家权益与尊严以及xx整体投资环境的高度,从而降低了自身对涉外税收管理的标准与要求,在处理与涉外人员接触、涉外事务过程中,存在着认识上的不到位,处理问题欠妥等一些问题。

为此,分局进一步明确当前基层建设的重心,就是要立足现有干部素质基础,加大挖潜增能力度,面向未来提升外税干部综合素质的目标,努力形成外税干部、涉外分局两个层次的核心竞争力。分局明确提出要在3-5年时间内,从整体上造就一支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业务技能、法律意识、工作作风、文化素养”的外税干部队伍;在个人上,要力争培养出1-2名国际税收专家型的复合人才,5名左右兼有较高综合素质和扎实专业知识的国际税收骨干人才,30名左右的国际税收合格人才。同时,以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依托,把分局的基层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二、联系实际、落实措施,努力提高外税队伍的整体素质

围绕基层建设工作思路和提高外税管理水平的要求,分局从抓班子引导、抓制度保障、抓氛围养成、抓观念树立、抓能力强化五个方面入手,努力提高外税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全局上下统一思想,形成求真务实、奋发向上的工作作风与精神面貌。

一是抓班子引导,形成鲜明的导向。分局两级班子是基层建设的领导核心,班子素质是外税队伍整体素质的集中体现,领导班子的学习、工作乃至精神状态将对整个分局起到鲜明的导向作用。在狠抓干部队伍素质建设工作中,分局两级班子充分发挥表率作用,把分局干部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上来。从分局长开始,两级班子深入学习涉外税收政策业务,不断提高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断加强对新事物、新形势的认识和了解,扩大知识面,加快知识更新,增强应变能力。副分局长李国刚同志,是分局涉外税收专家型的人才,尽管对涉外政策业务了如指掌,但从不放松自己的学习,去年,他考取了南大mpa,进一步提升了综合素质;分局各科科长都是业务骨干,不少同志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小有名气,每名科长不仅在做好科室的管理工作,同时普遍做到一人多岗、一岗多能,管理与业务两手抓、两手硬,并表现出了较强的奉献精神。两级班子强烈的学习意识、踏实的工作作风、旺盛的工作热情感染了全体干部,形成了分局整体意识。

二是抓制度保障,形成激励机制。分局认为,能否最大限度的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关键在于机制的保障。为此,我们本着发挥干部特长、提~部综合素质为原则,积极创新干部培训、使用机制,以制度为保障,有针对性地对干部加强培养。结合实际工作要求,分局千方百计地为干部创造参与各种高层次专业培训的机会,加大培训投入,为干部在第一时间提供与国际接轨的知识更新,一年来分局先后有12人次参加了总局、省局、oecd、国家会计学院等各类高层次复合型的专业培训。在每一名干部的使用上,分局都要经过反复研究,从有利于干部的发展角度出发,把立足点放在激励人、爱护人、关心人、理解人上,努力形成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同时为有潜力的干部压担子、设台阶。干部们普遍感到有努力的目标,有奋斗的方向,不思进娶得过且过、在税务局混日子的人少了,全局上下形成了一种奋发向上的工作状态。

三是抓氛围养成,建设学习型组织。把分局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也是分局制定的基层建设目标之一,我们大力弘扬团队学习的观念,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分局在个人学习、组织学习、学习型组织三个层次上逐级强化。首先,我们不仅鼓励干部加强业余自学,提高学历水平,还出台一系列奖励措施,鼓励干部通过自学取得各种专业资格证书,有效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其次,我们通过涉外税收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英语兴趣小组等形式组织干部学习,结合外税工作实际,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确定科研题,组织课题小组,充分发挥团队学习的优势,形成分局干部学习、交流、钻研业务的良好氛围。以此

为基础,分局积极探索学习型组织建设,我们强调要在合作中学习、向他人学习、从自己过去的经验中学习,并实现了学习与涉外税收管理工作之间的互动与相互促进。我们通过分局范围的反避税、涉外税务审计案源论证会、反避税案件研究分析会等形式,集中群体的智慧,将学习融入工作。同时,科室充分发扬传、帮、带的传统,以科为单位定期组织业务学习,讨论税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剖析典型案例,形成了良好的业务学习交流环境。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干部普遍增强了对分局的认同,确立了对分局建设与发展的共同愿望。

四是抓观念树立,培养核心竞争力。分局提出形成干部核心竞争力的观念,鼓励干部一专多能。我们要求每位干部在了解涉外税收整体工作,全面掌握本职业务的同时,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在涉外税收某一特定领域深入下去,钻研下去,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分局提出了建立起专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符合国际惯例、切合xx实际的国际税收管理体系的工作思路,在国际税收管理这一崭新领域,反避税调查、国际税收协定执行、非居民税收管理、境外公司的管理等工作的开展,对我们的干部业务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每名干部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管理一科科长黄靖,利用业余时间考取了上海财大财政学博士,目前在一名国内著名专家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税收征管方面的课题研究;分局青年干部嵇峰,被总局选派至美国旧金山大学,进行国际税法方面深造;秦凌同志,一名23岁拥有英国注册会计师资格的税务干部;郁岚、谢晓红,省局第一期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班学员。尽管他们当中有人并没有职务,但他们凭借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赢得在分局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分局干部认识到只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够紧跟经济发展的潮流,才能够未来涉外税收工作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够不为时代所淘汰。以此为基础,分局积极探索大企业跨国公司以及国际税收管理模式,形成了外税分局的鲜明特色与核心竞争力。

五是抓能力强化,服务外向型经济。分局从提升服务层次入手,强化了干部服务外向型经济的“三种能力”。一是外语应用能力。针对外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分局鼓励干部学习外语,并适时推开“双语服务”。“双语服务”的实行,不仅为分局干部提供了锻炼外语应用能力的机会,强化了干部的外语应用能力,也达到了减少语言障碍、加强税企之间沟通的目的。二是政策服务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分局的整体业务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分局不断拓展税法宣传的领域和途径,积极开展定期走访纳税大户、送税法下企业、外商座谈会等活动,辅导企业用足用好涉外税收的各项优惠政策。服务企业取得了实效,干部的政策服务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三是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现代科技的发展使电子信息技术成为一种先进的服务手段,为此分局鼓励干部认真学习电脑及网络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涉外税收的工作实践去,强化了干部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目前分局利用电子网络实现了与政府有关部门之间信息的传送和共享,受到了一致好评。

三、立足实际、开拓进取,不断开创外税管理工作新局面

实践证明,分局以提升干部队伍素质为龙头的基层建设,是我们适应三项改革后专业化管理要求,提高外税管理水平的有力支撑。正是凭借这支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争先意识、创新意识的外税干部队伍,一年多来外税分局立足规范求高效,开创了良好的工作局面。

----干部的责任意识增强了完成外税工作任务的使命感。外税干部普遍认识到:完成涉外税收各项工作任务是我们的责任,维护国家权益是我们神圣的使命。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外税成为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做为全国第一家反避税软件试点单位,为确保反避税管理信息系统的试运行顺利进行,分局干部克服人手少、时间紧、工作量大等困难,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利用休息时间,三个月内将五年企业财务数据录入系统,按时完成了工作任务,保证软件系统的试运行成功,受到总局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在出口退税审核工作中,在所得税汇缴工作中,从分局领导到普通干部,人人都表现出了忘我的工作热情,局领导亲自带头,分局干部打破科室界限,一切从分局整体工作出发,加班加点不计报酬,~地完成了工作任务。针对今年收入任务紧、所得税收入不理想,分局干部全体动员、献计献策,广泛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加强征管、清理欠税、预提所得税专项检查、涉外税务专项审计等措施找收入,使任务缺口得到了初步落实。正在凭借着这种责无旁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勤于思考,主动找问题、想办法,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涉外税收各项工作目标。

----干部的争先意识推动了分局整体工作的规范与创优。不甘人后,争先创优是外税干部的突出特点。无论是涉外税务审计、反避税工作、所得税汇缴工作,分局一直保持着全省领先的地位。在今年全省跨国业务项目联查工作中,由于对任务的理解偏差,使分局在省局的预查工作中成绩不理想,分局国际科五名同志憋足一口劲,主动与兄弟城市联系,找不足、找差距,结合自身工作,突出了xx特色,在最后检查中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得到了省局的充分肯定。分局所得税汇缴工作在XX年全省评比获得一等奖第二名,干部们没有一丝满足,正是凭着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把工作做得更细、做得更好,今年硬是把一等奖第一名拿回了xx。规范、争先、创优,外税干部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取得了一项项令人瞩目的成绩,XX年分局先后被授予市“文明单位”称号、分局支部被市级机关党工委授予“堡垒党支部”称号、分局团支部被团市委授予“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综合业务科被授予“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称号、管理二科被授予拾青年文明号”称号,分局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干部的创新意识促进了外税管理与服务的不断深化。入世后涉外税收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分局干部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工作中创新、在管理上创新,涉外税收管理与服务得到不断深化。把管理纳入到服务外向型经济的范畴中,是分局提出的

基层税收范文4

当前税收会计电算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税收会计电算化依赖于系统内部的局域网,信息化水平不高。

会计电算化的主要目的在于对税收资金及其运动过程进行连续、系统、综合的核算、监督和控制,它以信息高度集中的综合数据库为依托。

而目前信息交流主要以系统内部上下沟通为主,部门间信息不能共享,数据来源渠道单一,制约了会计电算化效能的充分发挥,具体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其一,数据传递不及时,会计电算化效率不高。数据采集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会计电算化效率的高低。若仅依赖于系统内部的信息资源,难以准确把握税款所处状态,处于计算机监控盲区,只能通过传统的表单传递等方式从银行、国库取得相关信息,数据传递速度缓慢,及时性不能保证,从而影响了电算化的效率。

其二,数据采集不全面,会计电算化质量不高。受信息化水平限制,不能对税款流转各环节进行实时监控,税款自上解到入库阶段的数据不能随时采集,对其在某一时点上的在途数、入库数也不能准确区分,有时只能使用“近似数据”进行会计核算,税款入库过程中的差错(包括税种、级次错误等)也要等国库对账单生成以后才能核对。

这样以来,差错纠正不及时,数据易失真,会计电算化质量随之大打折扣。

其三,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依然存在,会计电算化层次不高。真正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是指自数据产生到报表生成全过程的自动化,而目前部分环节仍需人工干预,这主要体现在部门间的业务衔接上,税务机关与专业银行、国库之间仍需通过纸质表单传递的方式进行数据交流,可见,当前会计核算只实现了局部电算化。

笔者认为,信息化是制约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实施税务、财政、国库等部门间的横向联网,已成为推动税收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当务之急。

实施财税库联网,加快税收会计电算化发展步伐

(一)建立信息集中、运行安全高效的综合数据库,提高税收会计电算化的信息化水平。在财政、税务、银行、国库等相关单位各自纵向联接网络的基础上,各部门的数据出口以防火墙和前置机作为互访限制设备,各网间通过光纤实现横向联接,组成横向高速网络。各部门利用各自的管理软件通过接口程序,在相对独立运用各自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同时,相互调用相关数据,实现信息横向直通共享,把财政、税务、银行、国库等分布式数据库组成综合数据库系统,各数据库互为本端数据库的一部分,有效地保证了数据统一。由于前置机和接口程序承担了数据校核和转换的职能,实现了各部门软件在信息互通下的相对独立运行,保护了对方数据库的安全,保障了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在此基础上,引入先进的数据管理技术,即在原有平台的基础上,为税收会计电算化提供一个信息收集和过滤工具,对数据库中庞杂的信息资源自动进行筛选、归类、整理,简化信息流程,提高综合数据库的运行效率。

(二)优化税款流程,实施税款集中入库,提高税收会计电算化的效率。通过财税库联网建立起综合数据库后,县级局(入库单位)

可以对所有涉税数据进行集中处理、集中核算,从而缩短了工作流程,减少了中间环节,为会计电算化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具体而言,如果已开通网上报税、电话报税等电子报税系统,纳税人申报缴纳的税款,通过银行自动划入征收部门开设的“财政待结算账户”,该笔税款的详细数据记录于征收部门的数据服务器中,并通过网络传输到县级征收部门,县级征收部门据此区分征收单位生成缴款书后,到开户银行办理集中解库;县级国库根据开户银行转来的税款及缴款书,办理销号、核算、入库,至此,完成集中入库。财政部门通过综合数据库可实时获取税款入库信息,以便及时安排预算资金,并将相关信息纳入金财工程系统。如果未开通电子报税系统,基层征收单位需将纳税申报资料录入微机,并将税款及时存入“财政待结算账户”,之后的步骤同上。财税库联网后税款流程示意图如下:

在这一过程中,税款的申报、征收、解库、对账全部实行电子化处理,涉税数据在税务机关-专业银行-国库-税务机关的传输过程中,全部由系统自动完成,不再需要手工消号和手工辅助核算,彻底避免了为因素的干扰。税务机关可通过网络对税款和税源进行实时监控,实时办理网上对账,各项数据的采集更为准确、全面,数据的传递更为迅捷、及时,税收会计核算的质效必然随之提高。

(三)利用网络信息加强部门监督,提高税收会计电算化的规范性。财税库联网搭建了相关部门之间相互沟通、信息共享的桥梁,税务部门的“金税工程”与财政部门的“金财工程”不再平行独立运行,二者有了横向沟通的联结点,数据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税务部门可以从网上直接获取税款申报、上解、入库各环节的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实施集中解库和网上对账;国库部门可以随时获取税务部门的税款上了解信息,进行销号处理办理入库,并对税款入库情况实施监督;财政部门也可及时获取税务部门的税款征收情况和国库的税款入库情况,对税款流动全过程实施跟踪监控。通过联网加强了部门间的监管互控,提高了各环节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从而增强了会计电算化的规范性。

(四)减少会计核算中间环节,优化税收会计电算化工作流程。

财税库联网之后,税款集中入库,基层征收单位不需要进行税收会计核算,撤销上解会计岗位,县级局会计核算所需数据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取得,而不必经由基层征收单位上报数据;税款流入专业银行以后,可以直接划转国库,从而减少了金库这一中间环节。核算环节的压缩使税收会计电算化工作流程得以优化,县级税务核算部门与基层征收单位及国库之间数据不一致的矛盾迎刃而解。

(五)以信息化为依托,提高电算化水平,充分发挥税收会计的核算、监督、参谋职能。通过财税库联网,实现了由计算机辅助核算到预算资金会计核算全过程自动化的飞跃,淘汰了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也实现了县级局对财政收入(税款等)资金流动全过程的集中管理、集中监控和集中核算,会计核算、监督职能得到强化;同时,由于网以后各项涉税信息的取得更为及时、全面,提高了税收分析预测的科学性、准确性,可以为领导决策提供更为详实可靠的数字依据,税收会计的参谋职能得到强化。由此可见,信息化推动了电算化水平的提高,电算化又直接为税收会计各项职能的发挥创造了条件。

强化配套措施,进一步拓宽税收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空间

基层税收范文5

关键词: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水平;探究

引言

我们在对我国的畜牧业进行分析的时候,发展我国的发多数畜牧业产区在农村,我们称之为基层畜牧业。基层的畜牧业养殖户大多数是农民,农民没有科学的养殖技术,也不能够进行科学的管理,而且大多数的养殖户,都是靠经验积累。养殖户的管理和养护技术,不足以确保畜牧产业的正常发展。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养殖业对养殖技术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养殖人需要对自身的技术进行相应的提升,并且还应该加大相关技术的提升和研究。畜牧业在发展的时候离不开兽医的,那么基层畜牧业在发展的时候,也需要注意到兽医的作用,不断提升兽医的服务质量。基层的养殖对需要加对养殖技术和管理技术进行提升,不断的融入新的技术。我们在对养殖户进行管理的时候,可以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其管理质量。

1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升技术服务水平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在对人们生活进行改善的时候,需要做好细节的分析工作。畜牧业是我国农业的基础部分,能够影响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基层畜牧业的工作十分的重要,为了提升其质量,我们需要加大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下面我们将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首先,就是基层畜牧业的兽医服务意识较差,对待基层畜牧业的养殖户多有怠慢之处,在养殖户心中产生一定不好的影响;其次,基层畜牧业的兽医很容易受到忽视,导致其心理存在着待遇不公的意识;养殖户在进行养殖工作的时候,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不能够对兽医的作用进行认识,导致开展养殖工作的时候,不寻求兽医的帮助;还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兽医的技术较为落后,不能开展正常的工作。最后,基层畜牧业的发展不受人们的重视,在开展工作的时候,都是按照对以往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避免以往的问题,对今后的工作进行指导。这种工作形式很难在未来的工作中开展。还有,人们对畜产品的质量不重视,生产出来的畜产品,不经过严格的审核,很难确保其质量,导致畜产品的经济效益低下。我们对基层畜牧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是为了加大力度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基层畜牧业的质量。

2制定相应的措施,提升技术服务水平

通过对基层畜牧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我们结合现阶段的技术,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2.1明确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责

对养殖相关的工作人员的职责按照国家颁布的标准进行管理,对技术人员的技术进行检测和审查,确保技术人员具备相应的技术。如果技术人员的技术不过关,我们需要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直至技术合格为止。相关的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技术人员的审核,尽可能提升基层养殖厂的养殖技术。在对兽医进行审核的时候,不仅需要审核其是否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还要对其实践能力进行考察。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大对其工作人员的职责等进行规范,确保兽医在规定范围内开展工作。

2.2制定职业的标准和规范

畜牧业的发展十分的重要,基层畜牧业的发展更需要我们进行严格的审核,对其工作人员,我们需要制定标准的职业标准,对其工作进行规范。兽医也属于畜牧业中的技术人员。管理者需要对兽医的职责和工作内容进行熟悉,按照兽医工作的特点编制标准。在实施的时候,就方便对编制的标准开展工作。近几年,我国对畜牧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那么兽医就是保证我们畜牧产品质量的首要管关卡。兽医需要结合自身的技术,按照国家的规定对相关的畜产品进行防疫工作;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使用相关的药物,以此减少食品安全问题。

2.3对畜牧业技术人员进行规范管理

畜牧业近几年的发展,主要是因为人们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想要追求高品质的生活。畜产品的质量由畜牧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管理,管理的时候,需要相关人员按照自身的能力开展工作。在对畜牧业技术人员进行管理的时候,需要管理者加大对基层畜牧业工作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计划进行管理的工作。在对技术人员进行管理的时候,不仅仅是需要我们加大对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行核实,还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制定标准的奖惩制度,确保工作人员正常的工作。

2.4工作中按照法律法规办事

兽医在开展基层工作的,需要按照基层的畜牧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总结基层畜牧业的特点。为了保证我们畜牧业市场变得更加合理,我国政府颁布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畜牧业进行规范。兽医在工作的时候,不仅需要做好分内之事,还需要确保不触犯国家的法律法规。在未来的发展中,人们将会越来越重视服务,也就是说畜牧业也需要在服务行业开展工作。

2.5提高服务能力,增加资金投入

畜牧业在对服务能力进行替身给的时候,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对兽医技术进行研究,研究市场上的最新的兽医设备。提高基层兽医的服务技术,确保我们兽医的整体工作能力,保证基层畜牧业的正常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层畜牧业是我国农业的基础组成部分,畜产品的质量备受人们关注,兽医是保证畜产品质量的最重要的环节,我们需要对兽医的工作进行调整,提高其服务质量。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我们加大对兽医技术的服务工作进行调整,适应人们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仁毅.提升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水平在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6,(20):242.

[2]王薇.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

[3]毕一鸣.我国基层兽医服务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4]刘成柱.做好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5,(06):256.

基层税收范文6

[关键词] 盾构接收; 富水砂层; 二次注浆; 应急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4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郑州地铁1号线第6合同段包括博体区间、出入线段区间和1个明挖车站(体育中心站)。详见图1。

图1郑州地铁一号线第六合同标段施工区划分

郑东车辆段出入段线区间单线长1.84km,区间设置一处联络通道(兼废水泵房),采用两台土压平衡式盾构机先后由段前明挖段小里程端始发,最后到达体育中心站站后暗挖段盾构接收井解体吊装出井。

1.2进洞处的地质水文状况

1.2.1.各地层特征

第(1)层:杂填土(Q ),层厚0.50~3.70m,平均厚度1.06m,层底标高79.10~83.95m,平均标高82.23m,层底埋深0.50~3.70m,平均埋深1.06m。

第(2)层:粉土(Q ),层厚1.50~7.50m,平均厚度3.87m,层底标高75.31~81.84m,平均标高78.36m,层底埋深2.50~8.00m,平均埋深4.93m。Ps=1.7 MPa,N=6.2击。

第(7)层:粉土(Q ),层厚0.50~4.50m,平均厚度2.13m,层底标高70.86~77.06m,平均标高74.68m,层底埋深7.00~13.20m,平均埋深9.06。Ps= 1.3MPa,N=6.4击。

第(7-1)层:粉质粘土(Q ),层厚0.70~5.40m,平均厚度1.97m,层底标高73.38~79.09m,平均标高76.44m,层底埋深4.50~10.50m,平均埋深7.11m。Ps=0.67MPa,N=4.1击。

第(8)层:粉砂(Q ),层厚1.00~5.50m,平均厚度3.54m,层底标高72.60~75.87m,平均标高74.29m,层底埋深6.90~10.50m,平均埋深8.46m。N=15.4击。

第(9)层:粉质粘土(Q ),层厚1.00~5.50m,平均厚度3.09m,层底标高68.38~74.54m,平均标高71.61m,层底埋深10.00~15.00m,平均埋深12.11m。Ps= 0.8MPa,N=6.3击。

第(13)层:粉土(Q ),层厚0.50~4.50m,平均厚度2.03m,层底标高67.58~71.80m,平均标高70.03m,层底埋深10.20~15.50m,平均埋深13.65m。Ps=2.0MPa,N=10.8击。

第(16)层:细砂(Q ),层厚1.20~8.00m,平均厚度4.37m,层底标高63.49~71.38m,平均标高66.91m,层底埋深11.20~20.50m,平均埋深16.37m。Ps=7.6MPa,N=18.2击。

1.2.2右线隧道进洞处地质状况:

接收井处右线隧道盾构进洞处隧道断面位于第(9)粉土、(13)粉土、(16)细砂层中,隧道顶覆土深度约为9.0m。

1.2.3左线隧道进洞处地质状况:

接收井处左线隧道盾构进洞处隧道断面位于(9)粉质粘土、(16)细砂层中,隧道顶覆土深度约为9.4m

1.2.4 进洞处的水文状况

本场地地下水为潜水,静止水位在地面以下3.0-5.8m,水位年变幅1.0-1.5m,近3-5年潜水最高水位约1.0m,绝对标高82.5m,历史最高水位0.5m,绝对标高83.0m。综合考虑场地地下水抗浮设防,水位按埋深0.5m,绝对标高83.0m。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干湿交替状态下具有弱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冻土深度为地下0.6m。

2 盾构机到达接收施工

2.1 盾构到达的准备工作

2.1.1 接收井端头加固

根据盾构需要和现场富水砂层地质情况,盾构接收井端头需进行加固,形式采用Φ600@450mm的高压旋喷桩加固,加固区范围为8m×12m×12m(长×宽×深),采用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配浆,水泥掺入量110kg/m,浆液水灰比为0.8~1.2,注浆压力不小于20MPa;提升速度:粘性土30cm/min,砂性土15cm/min;钻杆转速:粘性土30r/min,砂性土15r/min;旋喷桩的孔位偏差

图2 旋喷桩加固形式

图3旋喷桩加固范围

2.1.2 接收井端头降水

由于水位高,砂层渗透系数大,接收井端头需降水降低潜水水位,阻断地下水流向洞门的通道,防止盾构到达期间地下水从盾壳与加固体之间的间隙涌入盾构接收井。采用在接收井附近共计打设降水管井7口,在盾构到达前15天开始试抽,以满足水位降低至洞门圈以下1m的需求。

2.1.3 盾构接收井结构验收

盾构接收井在盾构机进洞之前应通过结构验收,其结构尺寸、洞门中心轴线、结构强度等各项技术参数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并能满足盾构接收施工阶段的相关要求。

2.2盾构进洞施工流程

盾构机到达施工是指从盾构机到达下一站接收井之前50m至盾构机贯通区间隧道进入接收井时被推上盾构接收基座的整个施工过程。其工作内容包括: 盾构机定位及接收洞门位置复核测量接收机座的安装与固定洞门密封的安装与固定掘进参数的调整、掘进方向的控制到达段的掘进渣土清理贯通后到达接收架。

2.2.1接收基座安装与固定

接收基座的中心轴线应与隧道设计轴线一致,同时还需要兼顾盾构机出洞姿态。接收基座的轨面标高除适应于线路情况外,适当降低15mm,以便于盾构机顺利走上基座。要特别注意对接收基座的加固,在接收井预埋钢板与接收架焊接,并利用工字钢等材料将接收托架支撑在接收井的混凝土结构上,尤其要加强纵向加固,保证盾构机能顺利到达接收基座上。

2.2.2洞门密封装置安装

在盾构机到达接收井进行洞门凿除前需要进行洞门密封装置的安装,进行洞门密封装置安装步骤为:

第一步:对洞门圈预埋钢环上双头螺栓孔进行攻丝清理,并安装双头螺栓。

第二步:安装防水装置,密封装置安装顺序为:帘布橡胶板压板翻板垫圈螺母。

2.3 最后阶段掘进施工

在盾构推进至盾构接收井100m范围内时,对盾构机的位置进行准确的测量,明确成洞隧道中心轴线与隧道设计中心轴线的关系,同时对接收洞门位置进行复核测量,确定盾构机的贯通姿态及掘进纠偏计划。在考虑盾构机的贯通姿态时注意两点:一是盾构机贯通时的中心轴线与隧道设计轴线的偏差;二是接收洞门位置的偏差。综合这些因素在隧道设计中心轴线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纠偏要逐步完成,每一环纠偏量不能过大。并根据实测的车站洞门位置进行必要的调整隧道贯通时的盾构机刀盘位置。隧道贯通时其刀盘平面偏差允许值:平面≤±20mm、高程≤±50mm。当盾构前体盾壳被推出洞门时通过压板卡环上的钢丝绳调整折叶压板使其尽量压紧帘布橡胶板,以防止洞门泥土及浆液漏出。在管片拖出盾尾时再次拉紧钢丝绳,使压板能压紧橡胶帘布,让帘布一直发挥密封作用。

3 结语

郑州地铁一号线第六合同段虽然存在不利于盾构接受的富水砂层地质, 但通过各项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了可能发生的不利情况,最后保证了盾构顺利到达体育中心站站后暗挖段接收井,并安全解体吊装出井。

参考文献

1.盾构法隧道,刘建航、侯学渊.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1

上一篇电子设计技术

下一篇术后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