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摘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摘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摘抄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摘抄范文1

一、指导选择课外读物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为重要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我认为教育者的立足点应从小学生的兴趣出发,通盘考虑,综合开发课外读物。

1.

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选择读物。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仰慕机智、勇敢等。了解这一点,我就推荐神话小说《西游记》、高尔基《我的大学》、历史读物《上下五千年》和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等。我要求学生丰富班级书架,他们把自己喜爱的书籍,像《海底万里》、《伊索寓言》、《木偶奇遇记》、《安徒生童话》、《吹牛大王历险记》、《哈利 ・波特》等,借给班级图书角,推动了读书活动的开展。

2.

顺应时代潮流辩证地选择课外读物。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生所读的书籍庞杂,良莠不齐。有些书籍成为

“校园时尚”,我们应该认可这种课外读物宝贵的社会资源,不能粗暴地扼杀。充分利用“时尚”读物这把双刃剑,摈弃因为它的低劣质量导致学生心理扭曲的后果,合理利用其流行元素。对待这种“时尚”读物的正确弁度应该是积极地亲身体验,正确引导这种时尚。

3.甄选塑造健康人格的课外读物。相对儿童而言,读经典名著可以丰富语文素养。不要把经典名著仅仅局限于

《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四大古典名著和《唐诗三百首》等,只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能促进身心健康完美发展的课外读物,都应该推荐给他们。

二、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当前小学生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对作品的理解,高度概括能力普遍低下。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是否恰当是其根本原因。因此,正确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有效帮助他们形成恰当的课外阅读方法。比如,低年级学生阅读时要从语感着手,引导运用联想和想象,通过头脑中形成的表象的再现感悟文章。中、高年级学生阅读时要侧重培养学生的概括、比较、分析、综合和系统化的抽象思维。结合学生的阅读与思维特点,课外阅读方法可重点对学生进行如下指导。

1.

朗读感悟,延伸联想。课外阅读的核心是理解、感悟,而感悟要依靠思维,课外阅读必须注重思维想象,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阅读文章一定要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读完文章,再前后联系起来想一想,印象就加深了。

2.

读记结合,撷采精华。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借鉴,吸收精华。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勾画、圈点、摘录、批注、写心得等。如在读文章的过程中,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用圆圈圈起来,把优美的词、语句、片断用括号括起来,把中心句用波浪线划出来,把疑难问题用问号标出来……除了做标记,可以要求学生准备必要的读书笔记本,把读到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断分门别类抄写下来。这对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三、积累课外阅读的成果,学以致用

学生课外阅读的另一个问题是学以致用的问题,那么,

如何指导他们综合运用课外阅读的成果呢?写作对于学生也是比较头痛的事,丰富的课外阅读积累,首先可以运用于借鉴仿写,习作可以借鉴阅读的精彩文章,仿照文中精彩的句子、段落来练习写作。如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刻画、环境渲染的衬托等等,这时候运用起来就得心应手了。依据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摘抄仿写过渡到思辨仿写,逐步过渡到成功的创造性写作,在“仿”中求“新”,提高了习作的能力。其次,课外阅读积累,陶冶了学生的性情,提高小学生明辨是非、美丑的能力。不仅增强了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摘抄范文2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艺术生学习兴趣的先决条件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教师要充分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多说鼓励、赏识的话,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心态去爱他们、去教他们。在此基础上,创设条件比如说朗诵、写作、阅读等;对他们表现出一种信任和赏识,在情感上产生促动作用,激发学生找到必要的成就感,产生自信。同时教师要及时地表示肯定或赞同。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必要前提。早期的教育启蒙,使得学生对语文的认识也有不同程度上的偏差,导致厌学或是定位过低,成绩很不理想,这时我们应实施“倾斜政策”。拿出教师的诚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师爱,不但能激发他们迎头赶上的信心,而且能自然地融洽师生之间、差生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感情,使他们感受来自集体的温暖和力量。

二、语文教学的感染力是培养艺术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

首先,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一曲流淌的歌。

“言传身教教学”、“传道授业”都表明语言是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教师诗化的语言、抑扬顿挫的声调、铿锵有力的吐字风格,直接调动着学生的各类感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只是简单的重复,音调也没有任何起伏,直白地对教材按部就班的讲述,不苟言笑,就会使学生抗拒教师的声音,昏昏欲睡或是心情烦躁。要想把课讲得生动传神,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讲究一定的语言技巧,体现语文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其次,以极富创意的课文导语创设美的意境。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上课的前五分钟,教师的导入直接影响到学生听课的效果,有经验的教师是非常重视导课的,如讲《再别康桥》时想到流行的《何以笙箫默》中的“笙箫”二字;讲《出师表》以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阐述精神内涵。精选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名篇佳句,贴切自然地引出所要学的课文,能收到多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设疑造成悬念,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讲到《祝福》,问起在那个祥和举家欢庆的日子,祥林嫂为何选择死亡?谈起《小狗包弟》,思考为何一个人会对一只狗发出心灵的忏悔?故事性强的记叙文或条理清晰的议论文,可以尽力设置疑点,提出问题,制造悬念。情景再现法,事先设置好一个情景,让学生置身其中,课程讲完让他们明白“原来如此”。如我在指导学生学习《观舞记》一文时,结合舞蹈学生的特点,先让他们观摩一段杨丽萍的《孔雀舞》,让他们感受到中国女性的美丽和温柔,让他们感受心灵的跃动,真正领会课文中什么是“飞动的美”、“心灵之舞”,由于结合了学生的专业特点,学生上课很感兴趣,积极发言、认真写作,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课外延伸阅读是培养艺术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摘抄范文3

一、明确总的指导思想

我校以常德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全面建设“书香校园”的实施方案》为依据,以建设幸福校园为目标,引领广大师生“走进五千年文明、品读祖国经典美文”,以经典为友、以名著为伴,引导师生在读书中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认知。以“读书、启智、明理、做人”为主题,以“阅读积累”为突破口,以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载体,激发师生及家长的读书热情,营造书香氛围,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高雅的审美情趣,促进优良学风和校风发展,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二、扎根“养正”办学理念

长期以来,我们奉行“为养正而求学、为养正而立身”的良训,用健康高尚的校园文化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寓“养正”文化于校园的景观建设和教育实践之中。古语云:“蒙以养正,圣功也。”意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引导小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校将“正身”和“正心”作为育人的基本目标,让学生在启蒙阶段就能修身养性,追求正气,学做正人。“养正”已成为学校工作的一个核心,学校的课堂教学、德育工作、特色活动、学校管理等,皆围绕这个“正”字展开,力求达到“正”这个目标。学校把“以武养正、以责养正、以书养正、以艺养正、以情养正、以礼养正”等落实到“育人为正”的各个环节,从而为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高尚的品德、完整的人生奠定一个坚实而厚重的基础。

三、确定多维活动目标

在总体目标上,我们提出:通过广泛开展阅读活动,进一步推进学校“养正”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掌握有效的阅读技能与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锻造一支政治合格、适应新课改需要、专业扎实、业务精湛、乐于奉献、奋发向上的师资队伍,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以此为指导,我们确定了实际操作中的立体式目标。一是学生发展目标: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促进学生掌握基本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丰富学生课外知识,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展示能力,促进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发展。二是教师发展目标:建设学习型组织,提升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锻造一支政治合格、适应新课改需要、专业扎实、业务精湛、乐于奉献、奋发向上的师资队伍。三是社会发展目标:提高家长的读书意识,激发家长的读书热情,树立好读书的形象,形成社会、家庭、学校和谐的读书氛围,掀起全民读书热潮,构建学习型学会。

四、抓实特色主题活动

我们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为单位,以家长为辅助,以考核为监督,深入开展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主题活动,培养广大少年儿童乐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健康的生活,形成了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寓学于乐的好局面。这些主题活动包括:⑴开展“我读书、我快乐”活动,营造“书香班级”、宣传“书香家庭”;⑵实施“五个一工程”活动,即建设一个阅读阵地、建立一个图书角、举办一届读书节、上好一堂课、落实一月或一期读书计划;⑶开展“三个共”读书活动,促进校长与教师共读、教师与学生共读、家长与孩子共读,共享读书快乐;⑷每学期举办1~2次教师读书沙龙活动,交流读书经验与心得;⑸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竞赛活动,提升学习效果;⑹评选表彰“读书之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评比活动,以期达到激励先进的示范效果。

五、凸显文化育人实际成效

我校按照“学生主体、全员参与、以校为主、辐射家长”的思路,围绕“读书、启智、明理、做人”的主题,提出“沐浴书海,塑造美好人生”活动口号,大力开展读书活动,引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优化阅读环境,让校园处处弥漫书香气息,构建学生素质和谐发展、教师队伍充满活力的学习型校园,取得了几方面的成效。

1.浓厚的阅读环境和氛围已然形成。营造一种浓厚的阅读环境和氛围,能使阅读的启动和保持成为学生个体的无意识行为,使其自然进入阅读的实践之中。在打造“书香校园”的过程中,我们把“养正”精神渗透进课堂,寓“养正”文化于各项活动,着力推进了“五个建设”:一是让图书走出图书室;二是让每个班级充满书香;三是让每扇墙壁飘书香;四是让校园形成多元化读书网络;五是配备高标准的教师阅览室。学校每年购置图书充实图书馆,并利用学校阅览室开设图书阅览课,供师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摘抄自己需要的资料;要求每个班级建立图书角,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读物,共享课外读物;倡议家长为自己的孩子建立“个人书橱”,买书、订报纸杂志,帮助和指导孩子藏书、读书。目前,我校已形成个人书橱、班级读书角、学校图书室三级读书网络,校园阅读环境和氛围浓郁,师生们充分感受到了“走进校园,享受阅读,充实自我”的内涵,并自觉践行“以自身之正体现学校之正”。

2.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尊重。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推进“快乐阅读”的实践中,我们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绝不压制孩子的奇想与乐趣,让阅读走进孩子们的内心,真正享受阅读的快乐。我们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探求知识,提高课外阅读的自主性。我们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喜好,与课堂学习内容相结合,因势利导地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籍。例如,结合国庆节,向学生推荐一些介绍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壮丽河山、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书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过去和现在,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再如,推荐知识丰富的《十万个为什么》、《海底两万里》,趣味性强的《格林童话》及文学名著《西游记》、《水浒传》、《朱自清散文精选》等。另外,我校每年都掀起“学雷锋”热潮,把它作为“养正”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来抓,号召学生们从身边的事做起,脚踏实地的践行雷锋精神。这些措施的落实,使我们深切地感觉到,学生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提高了文学修养,阅读的习惯逐步养成,涵养正直的品德日益形成。

3.广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明显增强。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给小学素质教育明确提出了要求:“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及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通过“快乐阅读、以书养正”活动的开展,我校师生受益匪浅。学生具备了相应年龄阶段的独立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学会了注重情感体验,在课外知识方面有了较丰富的积累,很多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语感,读写能力明显提升。特别是高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学会了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富有正气的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譬如,我校五年级58班的陈冠宇同学,两年前转入我校。在转入之前,自己能单独静下心来看书的时间不会超过10分钟。如今,阅读已成了她课间和回家后的必修课。量的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据初步统计,两年多时间里,她所看的书籍超过了100万字,并写下了近10万字的读书笔记,积累好词1380多个、好句800多个,收集了大量的谚语、名言警句、对联、谜语等,写下了近100篇读后感,写作水平有了很大进步,还在《常德日报》上发表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