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清明的诗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清明的诗句范文1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1. 一年一年的清明,一年一年的牵挂,一次一次的想念,一分一秒的记忆。不会忘记,也不会离去,为了身边的,离去的,好好努力,好好珍惜。
2. 清明时节来扫墓,中华民族重孝道;清明节时去踏青,人和自然相和谐;缅怀先贤学感恩,孝敬亲贤世代传;踏青出游亲自然,感念春天新气象。
3. 生命,其实很脆弱,如陶瓷般易碎。逝去的终究已成过去,不必沉寂在过去。无需感慨生命之无常,无常才是真。好好活着,才是最好。
4. 记忆的潮水慢慢的涌来,逐渐淹没我对你的思念。我知道,你的离去,我无法挽留。唯一能做的是放开胸怀,更好的生活,才是最实在的选择。
5. 逝去的,虽已消散,记忆依旧存在。忘却的是伤痛,不忘的是怀念。选择遗忘那伤心的种种,对你的思念永存心头。清明节来临,愿你忘却烦恼无忧愁。
6. 清明时节雨纷飞,思念浓浓泪儿飞,烦恼忧愁在放飞,关怀问候在乱飞;祝福话语要放飞,快乐好运到处飞,精彩生活在腾飞,美好未来要起飞。祝幸福美满!
7. 清明节到,我祝愿山川大地一清二明;江河湖海一清二明。祝愿你:精神清爽一清二明;做事有序一清二明;生活事业一清二明!
8. 捎去对你的思念,捎去想说的话语,捎去祈祷的心愿,捎去那些纷飞的祝福和梦靥。清明节来到,亲爱的人啊,愿你知道,我们一切都好,慎终追远,不忘先人。
9. 清明节,踏青去,艳阳明,和风吹,燕子飞,河水清,柳笛鸣,脚步轻,身心爽,拍彩照,留佳影,发短信,飞彩信,祝福友,心情好,美逍遥。
10. 云卷云舒,雨后就是天晴;日出日落,昼夜循环不停;月圆月缺,岁月如此亏盈;花谢花开,又是一年清明。祝你:烦恼云淡风“清”,幸福水秀山“明”!
11. 送你清风,表我相思;送你明月,表我祝福;送你星光,表我惦念;送你月光,表我情谊。清明来临,送你短信,表我心意,忘却烦恼,快乐自在满天飞。
12. 清明小长假,给你惊喜无限:让你的烦恼遍寻不见,让你的快乐伸手可及;让你的困苦眨眼消散,让你的幸福难以淹没。清明小长假,想不开心,很难!
13. 清明赠你清山清风清泉,愿清神清爽清闲,赠你明窗明水明月,愿明朗明理明魅,赠你清水清石清天,愿清声清气清韵,赠你明珠明灯明镜,愿明眸明晰明艳!
14. 清明里总有一些花开,这些意象世界里清醇而多愁的花儿,一睁开眼睛和关闭视野都要流泪;也许这雨正是我无尽的伤悲的一场宣泄,宣泄后,一切都好。但凡有人想起清明,总会记起一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正是它,带着人们的哀思,在一人又一人的心中吟唱!清明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祭祀前辈,缅怀先烈的传统日子,也是悼念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人民的幸福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
1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不知泪湿与浸透了多少人的心?跟随在这祭奠的人流中,终于到了父亲的坟前,我先是虔城地焚好香,然后摆上父亲生前爱吃的果盘,接着就是烧那一沓厚厚的纸钱,在那烟雾绕缭中我似乎感受到父亲就在眼前,我和弟弟依然是他手掌心里用爱与责任浇灌长大的两棵“小树”,他正在用慈爱的目光深深地注视着我们……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精选1. 今年的清明,我要活出生命,活出精彩,活出属于我的人生!
2. 转眼,又一个清明如约而至。往年,从没觉得清明有什么不一样,可今年,感觉竟是如此的凄凉。
3. 又是一年清明节。清明节既是祭祀扫墓的日子,又是踏青的好时节。
4. 想知道,为何不叫清明祭,而叫清明节?古人对这,是否有着某种喻意?是否告诉我们,对所有已逝去的生命,不管是亲情友情或者任何关系,我们都不要忘记曾经?不要忘记曾经的美好,曾经的警示,曾经的辉煌,曾经的耻辱,曾经的爱与曾经的恨?
5. 我要追逐烈士的脚步,学会无畏,学会坚强。既然我忘不了它,就面对它,不怕伤心,不怕沉沦,因为去面对,就不会退缩,就要学会勇敢,像烈士那样无畏,今年,我要开开心心过清明,就去迎接耀眼的光,接受属于我的光明大道,活出不一样的我。
6. 谁给我过愚人节,我就给他过清明节;谁跟我过情人节,我就让她过妇女节。
7. 如果按照旧的清明习俗,在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坟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8. 清明节,让人缅怀先辈,令人留恋,令人悲叹,令人振奋,这里面蕴含了许多的先辈们的事迹,当他们入土为安之时,自己的故事就告终了,剩下的,就只有让人怀念了!
9. 清明将至,心又开始隐隐作痛,这种痛不曾消失过。只是在无人的时候,更显得真切。
10. 清明,总是伴着纷纷扰扰的细雨,透着春天的阴冷与寂寞,丝雨细如愁,多少人在这忧愁中徜徉留恋……
11. 鹃声凄切蛙声凄厉,清明时节,雨纷纷泪也纷纷。
12. 花木芳香,草长莺飞,怎奈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使得清明二字在文字深处更增添了几分烟雨迷蒙的感觉。
13. 清明时节来扫墓,中华民族重孝道;清明节时去踏青,人和自然相和谐;缅怀先贤学感恩,孝敬亲贤世代传;踏青出游亲自然,感念春天新气象。
14. 清明时节雨纷纷,怀念先人正时分,文明风俗吹遍遍,海葬树葬为千秋
15. 用感恩的心对待生命,对待生活;用快乐的心感染生命,感染生活;用感恩的心感激生命,感激生活。清明节,关爱生命,开心生活,祝大家节日快乐!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推荐1. 清明节劝你,莫烦恼,莫忧愁,幸福快乐紧跟你,无泪水。无苦恼,健康财运乐逍遥,祝你,笑容开,精神爽,清明小假平安行,踏踏青,气色佳,财源滚滚奔你家。
2. 生活是那美丽的风景,五彩斑斓;快乐是那洒脱的心境,悠闲自在;幸福是那深深的感悟,美好灿烂。清明节到来,祝福我的朋友快乐常在,幸福永在!
3. 清明节是“将生死并置”的节日,一是纪念感恩,二是维护新生。不能把清明单看成是扫墓,在踏青活动中还会放松身心,达到珍爱生命,活得更健康的目的!
4. 清明节前后,种瓜种豆。种一粒希望,徜徉成功的海洋;播一粒爱情,收获情深意浓;洒一颗健康,身强茁壮;插一颗吉祥,幸福荡漾;清明节心情如春明朗!
5. 用心感受生命,用心体味人生,用心学会生活,亲爱的朋友,清明节到了,我用心给你发条短信,希望你用心去体会,愿你用心感激生命,感激生活,做一个有心人。
6. 清明节前后,踏青好日头,快乐早早把你等候,如意已在向你招手,平安要伴你左右,好运要跟前跟后,还有那幸福,要同你携手白头。嘿嘿,清明节快乐哦。
7. 清明节日,我祝愿山川大地一清二明;江河湖海一清二明。祝愿你:精神清爽一清二明;做事有序一清二明;生活事业一清二明!
8. 生活是这样美好,趁着清明时节,把不开心的,抛掉;把不喜欢的,甩掉;把不美好的,删掉。这个清明节,希望你高昂起头,继续你幸福的下一站,记得快乐到永远。
9. 清明,总是伴着纷纷扰扰的细雨,透着春天的阴冷与寂寞,丝雨细如愁,多少人在这忧愁中徜徉留恋。
10. 鹃声凄切蛙声凄厉,清明时节,雨纷纷泪也纷纷。
11. 今年的清明,我要活出生命,活出精彩,活出属于我的人生!
12. 花木芳香,草长莺飞,怎奈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使得清明二字在文字深处更增添了几分烟雨迷蒙的感觉。
13. 在这个草长莺飞的清明节里,走在给父亲上坟的路上,顿时心里有一种刺痛的哀伤,记忆中那场飞来的横祸让父亲还没来得及说上一句话就撒手人寰,留给我们的是阴阳两隔的残酷现实和亲人们碎了一地的心伤。
14. 上班生活极其琐碎,为了生计吃苦受累。身心憔悴无处流泪,赚钱不多还没地位。鞍前马后终日疲惫,趁着假日休息陶醉:清明要放假了,祝同志们吃好玩好!
15. 我的思念,风儿载着;我的叮咛,云儿传递;清明时节,万物苏醒,细雨绵绵,春寒料峭;你要用心照顾自己,祝福你。愿你身体健康,快乐永远!
16. 让我们尽情道出对亲人的思念,洒下所有的泪,回忆不再是生活的负担。清明节到了,让我们再次体会人世间的爱心与温暖,微笑着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17. 莺飞草长,我们的情谊也随之加深。并不为桃花的落尽,而随之减少。在春风里飘荡的风筝,代表着我的思念,清明节,我们并没有把彼此遗忘。
18. 用温馨的鲜花代替满天飞舞的纸钱,用心灵的思念替代表面的铺张,故去的亲人需要的是我们一颗怀念的心,而不是虚情假意的形式。清明节,让文明祭扫伴你我而行。清明时节雨纷纷,夜里想你欲断魂;借问思情何处诉,拇指一按即发送。窗外月明君有知,我的祝福迟不迟。今年清明复明年,愿你健康到永远。
关于清明的诗句范文2
1、除夕: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3、元宵节: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4、寒食节: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5、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6、端午节: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7、七夕节: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8、中秋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关于清明的诗句范文3
【关键词】传统节日;古代诗词;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笔者喜爱传统节日,喜爱古代诗词,更喜爱描写传统节日的古代诗词。在笔者看来,传统节日是一道道大餐,那古典诗词便是盛放这大餐的精美的餐具。如果没有这些精美的餐具,传统节日就失去了华丽的载体,成为散落的珍珠,同时也会失去很多很多诗意。在我国,有节日就有诗词陪伴,传统节日与古代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历来以隆重热烈著称。正月初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这个美好的日子因为是岁首,因而是一个象征希望、充满喜庆的佳节。北宋诗人王安石《元日》是一首最有名的春节诗。他对春节这样描写道:“爆竹声中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欢乐喜庆之情溢于诗人言表,诗中“屠苏”是一种药酒,“桃符”即今天的对联。不难发现,贴春联、放鞭炮是至今仍然保留着的两大习俗。清代孔尚任写有《甲午元旦》:“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诗的前四句说除夕,围炉守岁,饮酒消夜;后四句转入写元旦,点爆竹,换桃符,听乐曲,拜新年。字里行间,跃动着作者一颗赤诚的童心。从古到今,历代文人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关于春节(古人或称之为元日、元旦)的诗词。
最浪漫的传统节日我以为要数元宵节。有两句耳熟能详的诗为证:“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出自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元宵节又称灯节,是日,人们早晨吃元宵,晚饭后举家出动,逛街赏灯。届时,“花市灯如昼”,“一夜鱼龙舞”,男男女女,流连观灯,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唐朝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正是这样的放灯赏灯的开放时节,男女青年能够比较自由地相互接触,从而为他们表达爱情提供了绝佳机会,创造了一个古代的浪漫时空。元宵节还有一项集娱乐与智力于一体的活动――猜灯谜。这游艺活动无论谜面、谜底还是猜谜方法,都显示典雅的诗意,洋溢着强烈的人文气息。如“傍晚”(打一字),可用会意法想到日落西山,得谜底“晒”字,都富有诗意呀。
清明节一般在公历四月五日。此节应属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这一风俗沿袭至今,并且人民群众仍用这个节日来祭奠革命先烈和先辈们。正是这样,清明节自有其特殊的气氛。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其诗将清明时节氛围渲染殆尽。南宋诗人高翥《清明》诗:“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直击墓地凄然情景,气氛沉重,令人难忍。至于清明节的来源,一般都认为是出自春秋时代晋文公悼念介子推的故事。据记载,晋文公在烧山找到介子推尸体时,发现了写有“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诗句的血书。可以这样说,原始意义上的清明节,既有祭祀之意,又有统治者执政自省之功能。
传承千百年的端午节,有着深厚的文化气息。目前,大部分人接受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著名爱国词人屈原的说法:相传屈原救国无望,于农历五月初五沉身汨罗江,当地百姓为了不让鱼虾蛟龙伤害屈原遗体,纷纷把粽子投入江中。这就是端午包粽子、吃粽子风俗的由来。唐诗人元稹《表夏十首》之十便很吻合这一说法:“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但只是诗人很天真,他认为后人对屈原的纪念不够庄重,殊不知以一种欢乐的方式纪念先贤其后一直流传着。且看陆游《乙卯重五诗》,“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中秋佳节,举家团圆,畅叙亲情,人人向往。中秋首先是赏月玩月,此风俗由来已久,文人尤盛。李白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可谓妇孺皆知。“月到中秋分外圆,每逢佳节倍思亲。”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句,更把情感融入赏月之中,创造了天人合一意境,让人产生深远美妙的遐想。苏轼把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写得淡然、豁达,实际上月圆人不圆时,思念之情是让人难以承受的。晏殊《中秋月》:“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便直率地道出了一般身处异乡之人的落寞心曲。中秋的另一乐事吃月饼。月饼是中秋“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同样是苏轼,他曾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两句诗,“小饼”当就指今天的月饼。至于“月饼”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就这样我们与古人一样体验着,赏明月、吃月饼、享人伦的美满乐事。
关于清明的诗句范文4
你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吗?今天让小编来告诉你把。
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节日起源
介子推的传说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时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点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节气清明与清明节
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说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其中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侯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气被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
念先人切切,无根便无家,先人便是你我感恩之源,不忘却前人,才能拥有我们眼前这般的生活。风俗习惯,在清明节踏春扫墓之时,我们有哪些传统风俗习惯呢?
关于清明的诗句之一
《清明夜》【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清明后登城眺望》-【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清明日曲江怀友》-【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关于清明的诗句范文5
而又因为其情景交融,故不仅可以使人见景,又可使人通情,可谓是世上最划算的旅行了。
在这里有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恋恋念情;有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奇风光;有李白《早发白帝城》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疾济喜情;有青莲《论诗》中“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情雅韵;有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依依离情;有李商隐《晚情》中“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的珍老惜时;有张继《风桥夜泊》中“孤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绵绵旅情;有俞文豹《清夜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的天然哲思;有柳宗元《渔翁》中“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的乡村剪影;还有孔尚任《桃花扇·哀江南》中“白鸟飘飘,绿水滔滔”的冶情佳境……
面对这些美妙的诗句,我们似乎可以研究一下古诗词中“情,思,景”的关系。明代的袁宏道在《叙小修诗》中曾说:“情随境变,字逐情生。”同时代的学者袁枚也说:“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
那么,在对古代诗词的管中窥豹中,似乎可以得到一个关于“情,思,景”的这样的结论:以情观景或因景生情,然后又由景而思。这或许是大多数作品的写作模式,我们把这种写作模式叫做“即兴写作”。那么,在“即兴写作”中应偏情呢,还是偏景呢?
清代的吴乔这样说:“古诗多言情,后世之诗多言景。如《十九首》之中:‘孟冬寒气至’,建安中之子建《赠丁仪》:‘初秋凉气发’者无几;日盛一日,梁陈大盛,至唐末而有清空如话之说,绝无关于性情,画也非诗也。夫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唐诗能融景入情,寄情于景,如子美之:‘近泪无乾土,低空有断云’;沈下贤之:‘梨花寒食夜,深闭翠微宫’;严维之:‘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祖咏之:‘迟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景中哀乐之情宛然,唐人胜场也。宏嘉人依盛唐皮毛以造句者,本自无意,不能融景,况其叙景惟欲阔大高远,于情全不相关,如寒夜以板为被,赤身而挂铁甲。”
这其中便揭示了诗的创作原则:“情为主,景为宾”,“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融景入情,寄情于景”。至于孰轻孰重,不言而明。
关于清明的诗句范文6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衬。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七绝《清明》是一首情景交融,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传诵不衰的诗。然而,正是这千古名句,引起了数百年来的一场公案——诗中的杏花村究竟在何处?粗略数来,现今全国共有大大小小“杏花村”20多处,遍布大江南北杜牧诗中牧童“遥指”的“杏花村”到底在哪里?比较集中的说法有以下几个。
酒香四溢花开满村
如今提到“杏花村”,除了杜牧的那首七言绝句,山西酒都汾阳杏花村酒厂的杏花村酒也为世人所熟知。不仅杏花村汾酒酿造工艺在2007年已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杏花村”这个品牌的价值已经达到了近50亿元。
杏花村的酿酒历史始于北魏,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关于杏花村酿酒,还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位仙翁老道,衣着褴褛,三次在杏花村的“醉仙居”酒店饮酒,巧吐芳香,清水成酒,变古井为神井。不管传说是真是假,这里的井水确是味如醴,甘馨清洌,取水酿酒,馥郁芬芳。到了盛唐,“杏花村里酒如泉”、“处处街头揭翠帘”,这里成为酒文化的古都,一直延续至今。
更为巧合的是,这里的杏花恰在清明时节绽放。据记载,这里的杏花平均开放日期为4月6日。众所周知,杏花开放的时间与气温、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虽然在公元11世纪左右,中国的气候经历了一次快速变冷的过程,但数据显示,晚唐的平均气温高于现在的平均气温。由此推断,晚唐时杏花开放的时间应比现在提前几日。而在南方,“二月杏花八月桂”,杏花开放时间与清明时节相距较远。
有酒有花,这里似乎和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完全吻合。不仅如此,虽然现在的杏花村地处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但在唐宋时期,这里气候湿润,森林茂密,降水丰沛。“清明时节”大有“雨纷纷”的可能性。因此,在很多人的心中,山西的杏花村就是“牧童遥指”的那个。
迹以名传饮誉天下
“郡楼高出秀山门,古迹今时不可论。杜牧当年有名句,独唱城外杏花村。”记载在清朝《杏花村志》中的杏花村位于安徽池州(古称贵池)秀山门外。
“诗因景而灵秀,景因诗而名重”。贵池的杏花村原本不过是几间“沦为荒烟野草之中”的酒肆,毫无名气可言。据传唐朝会昌年间,杜牧被委任为池州剌史,春游府城西杏花村,写下了这首富有江南风情特色的艺术杰作。而正是杜牧的千古绝唱才让池州名播青史,饮誉天下。之后,“十里烟村一色红,村酒村花两共幽”的池州杏花村经过不断修建,村内茅屋酒帘,亭台楼榭,十里杏花灿若红霞,成为历代仕宦文人赏花沽酒之地。至清代整个杏花村已形成一片方圆10余里古色古香、风景如画的名胜古迹区,有闻名遐迩的古“杏花村十二景”,即:平天春涨、铁佛禅林、白浦荷风、黄公酒垆、三台夕照、桑拓丹枫、栖云松月、西湘烟雨、昭明书院、茶田麦浪、杜坞渔歌和梅州晓雪。
很多人都认为此杏花村即彼杏花村,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有大量史书的记载。据《广舆记》载:“池州古迹日‘杏花村’,在府城秀山门外。杜牧诗‘遥指杏花村’即此。”《江南通志》载:“杏花村在(池州)府秀山门外里许,因唐杜牧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得名。”不仅如此,在我国,为村立志的可谓凤毛麟角,而《杏花村志》却被收入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可见其文学和历史价值。
踏访池州杏花村之风光,只见竹篱不假,桥也仍在,河上帆船缓缓行驶,向北航行,即可进入长江。黄公古井,刻有“黄公广润玉泉”六字,坐落在郁郁葱葱的树林里,似烟非烟的纷纷细雨,红杏枝头挑出迎风招展的酒旗,花香混合着酒香,真是景不醉人酒醉人,酒不醉人人自醉啊!
往事千年如烟如梦
杨柳依依,小桥流水,樵歌牧唱,分外诱人。北宋苏轼贬谪黄州路经此处,意外地见到了隐居于此的友人陈季常。此后,他曾三次来杏花村饮酒赋诗,尤其是他撰写的《方山子传》,将此处记入其中,脍炙人口,流传千古。明清诗人也多有诗赋。清乾隆皇帝曾御赐巨匾“杏花古刹”于村庙。这受到文豪和皇帝眷顾的地方便是处于洛阳至黄州的要道上的歧亭。
其实,让这里远近闻名的另有其人。“弯弓片战作男儿,梦里曾强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指云堆上祝明妃。”杜牧的《题木兰庙》为他任黄州刺史时登木兰山为木兰庙所题。而从黄州到木兰山,必经过歧亭的杏花村。赶路遇雨,又值清明,心生郁闷,欲借酒消愁,从而作诗一首……这一切是那么的合情合理。
那么,歧亭的杏花村有“酒”吗?这里流传着这样的话“三里桃花店,四里杏花村,村头有美酒,店里有美人。”这里的酒被称为“黄酒”,因其颜色发黄而得名。有记载曰:“纯以糯米酿者,其曲内无血肉品,故酒味最醇。漉净余滓,入瓷瓮固封贮之,经年色黄,味尤美。”
“杏花村里酒旗风,烟重重,水溶溶,野渡舟横,杨柳阴浓……”更值得一提的是,宋朝诗人谢无逸路过此地杏花村之时写下的诗句与杜牧的《清明》是何等的相似!往事越千年,曾经的陈髓杏林隐逸,苏子四访五咏……如烟如梦。那些风干了的翰墨,依旧幽香缕缕。牧童骑黄牛杜牧诗汾阳
除了山西汾阳、安徽池州、湖北歧亭外,较著名的杏花村还有南京的“金陵杏花村”、《水浒传》中梁山脚下的杏花村,徐州丰县曾有99家酒罏的杏花村等等,但大多没有前三者有名气。
三个杏花村,与诗中相似之处甚多,也都有其他诗词、文献佐证,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牧童所指?其难度堪比《西游记》中的“真假猴王”。但我们仔细分析《清明》一诗,不难发现其中的蛛丝马迹。
诗的前两句大多没有异议,诗的后两句才是通往杏花村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