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人生边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走在人生边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走在人生边上范文1

但是,作为现代学生,读书不用这样隆重其事了,而是应该平心而论,把读书当作生活中的一部分。

我曾看见一个外国人,倚在大球场的铁丝网上,捧着一本书,读上两个钟头,一动不动的,读完才离去。我在心底暗暗佩服,哪个中国人能这样读书呢?读书,是不需要安静的场所,不需要舒适的环境的。只要捧上一本书,陷入书的世界,你就会发现自己心底的那片天地已是丰富多彩的了!

读书的结果不可期望过高。好的读书态度是有时间就捧书读,不读书,浪费光阴,实在可惜。如果你仍然深疑读书的收获,劝你相信古人的一句话:“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越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儿。

我常想读书人是人世间的幸福人,因为他们不仅仅拥有一个现实的世界,还拥有一个更为广阔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人人都有,不足为奇,而后一个书的世界却为读书人所有。然而我又想,那些失去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损失是不可挽回的。世间有着许多不平等,比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利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有无却体现着精神的不平等。

为了把根留住,读一些古籍,在展望未来的同时,不要忘了回眸过去。

读优秀的古籍,无论对我们的人生修养还是文学修养,都有极大的裨益。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入群星璀璨,他们的典籍闪耀着睿智的光芒,尊尊教导我们应该怎样做人,做学问,孜孜不倦地告诫我们如何认识生活,认识世界。多读些优秀的古籍,可以让我们的心胸更博大,思想更丰富,人格更成熟。仅仅一部《论语》就教给我们许多人生的道理。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里指的不仅仅是学问,而更指的该是书香孕育出来的一种品格,一种修养。

前些天,找到钱钟书老先生的书《写在人生边上》,当我看到封面上的字:“人生的边上,边上”,我楞了很久。老先生在序中写到:“加入人生是一部大书,那么,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的边上了。”话说得这么安闲,恬静,博大,天然。

人生的意蕴我们又懂得多少?

走在人生边上范文2

一个人的生命是宝贵的,而且,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它就像花瓶一样随时都有可能破碎。那么,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的人生命如此的脆弱?为什么有的人生命距危险近在咫尺,而于安全却相距千里?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那些缺少安全意识。

“珍爱生命,安全第一”这几个字写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

这让我想起了在电视上看到的真实的一件事。

一个小女孩,叫做方源源,才10岁。一天,在马路上走着,但是,她却错误的走在了路中央。然而,他却没有注意到她的后面的一辆机动车飞驰而来,车里的司机昏昏欲睡,直直的向那个女孩撞去。“啊。”一声惨叫周围的人惊呆了。女孩被撞到了路的一边,头上流着血,不省人事。边上的几位好心人冲上去抱起孩子,跑着,有的好心人在打120急救车,希望挽救这朵脆弱的花蕾,但是,最终没能挽回。

我的心中产生了一个问号,为什么小女孩不注意安全,独自走在马路上,连危险来了都不知道?是啊,就是因为小女孩的安全意识差,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如果她的心中时刻想着安全这根弦儿,也不会发生这样的惨剧。

据统计,2008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5204起,造成79484人死亡。30491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0.1亿元。这是一个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啊!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注意交通安全呢?车祸让多少白发人送走黑发人,让多少孩童惨遭夭折,珍视自己和他人生命,遵守法制法规,这是车轮对生命的警告!为了吸取一次次血的教训,为了使这些人间悲剧不在重新上演,我们必须从中受到启发:我们要劝阻身旁的人,不做超员车或横穿马路,否则将会付出惨痛的代价!我呼吁全世界的人,一起动员工起来,联手抵制这场无硝烟的战争。安全重于泰山,让车祸远离人间。

安全,像一条长长的纽带,维系着我们的喜怒哀乐、生死存亡。没有生命就没有生活,没有生命就没有快乐,想要成功就必须珍爱生命。

让我们时刻记住:珍爱生命,安全第一!

走在人生边上范文3

最爱那一片清幽的湖水,也最爱一个人默默地走在绕着湖水转圈的行走,放佛世界在围着湖水打转,那片湖水就是那中心的中心,而默默行走人放佛也悄悄的被卷入这一片静默的漩涡当中,不是不能自拔,而是只愿意沉到湖底去看天上的月和遥远的星,想变成一条鱼在湖水里游荡,荡出片片粼粼的水波,假装风儿的影子吹散湖面的波澜不惊,此时的湖水最是静默!想变成一条湖里的水草,默默的生长,看清晨的阳光在晨雾里慢慢的升起,看傍晚的夕阳在湖里洒下最后一丝余辉,然后慢慢的落入湖底,刹那间湖水在水草的丝丝绿意当中变得更加的墨绿,更加的沉静,夜晚就在此刻慢慢的来临!泛着昏黄的灯光,人间的灯火不经意间跑到了水底,从水底向湖外撒播着湖水的沉静,灯光醉了,只知道默默的站着,站在湖水的静谧当中追寻那一片不可道不可说的幽静!

绕着湖水行走,一切思绪都被湖水的思绪同化了,一切现实中的实实在在都在此变得如梦如幻,仿佛这里有一扇看不见的门,通往那看不见的世界,而这湖水就是那个世界预演!上帝如果要关闭一扇门的话,就打开这湖水静幽之门吧!这里没有静水流深的底层翻天倒海,这里有的只是平静,不带一丝暗流永驻的平静,平静的像天籁的声音。简单的平静,让心掉在湖水当中也会听见扑通的一声,像个石头落入的水里,惊得鱼儿们四散的游荡,不一会儿又回复了刚才的成群结队的戏耍,放佛从来没有石头落入湖水中一般,简单到此的平静让心也随鱼儿们去了!平静的简单,让湖面上的树叶也快要轻轻的伸长胳膊在水里游戏水间了,风动了,树叶动了,心也动了,就连水中的鱼儿们仿佛也动了,一种生命的运动!

这样的湖水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梭罗的瓦尔登湖,在湖边默默的行走,放佛也看到了梭罗一个人在瓦尔登边上一个人烧火做饭,写着自己点点滴滴,一个人沉静的像个湖,生命和人生的意义也就在不知不觉当中写在湖水中,或许是湖水的沉静给了生命和人生更多的启示,更多的倒影吧,而这倒影因为湖水的清澈宁静而更加的真实,让人更像个真正的自己!梭罗沉默的像个湖,一个思想的湖!

最爱一个人默默的站在小桥上,吹风,望远,看湖水的波光粼粼,还有那岸边的曾经的沉船!不远处传来人们惬意的歌声,在这湖水边上,突然想到了山,想到了那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有山有水该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在这里没有了追求,这里有的只是平静,乐山也罢,乐水也好,总归不是追求山追求水,一种闲情的乐,乐在其中!那句醉翁的“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几乎每次站在小桥之上总会感受着那份说不出的滋味!不远处的歌声,和小桥之上的静默,让整个湖水越发的静了,鸟鸣山更幽,人闹水更静!从前的沉船,已经已经焕然一新,不再是那沉在水底,长满水草的沉船了,它漂浮了,漂浮在岸边,重新的油漆,就像这小桥一样重新的涣然了!沉船到底没有真正的沉在水底,到底还是漂在了湖水之上,在波光中,晚风中悄悄地摆着尾巴,荡漾着湖里的水波,越发的像个风度翩翩的少年了,只是很沉静,沉静是湖水给沉船的点点滴滴的浸润,沉船不沉,像湖水一样的沉静!

一切都是如此的沉静,看起风了!

走在人生边上范文4

徐马荒其实也不是蛮荒之地,已经提到了当地政府的规划之中,铺上了青砖路,搭上了木拱桥,有了半旧不新的两只游船,和一架已成历史遗迹的风车。幸而这些人工的痕迹并不曾破坏徐马荒的原生态,相反还添了些许水乡的风情,那种修旧如旧,倒显出了几分岁月的遗痕。既方便了游人,又与此处的河汊野沟芦荡荷塘,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我们一家到徐马荒是在十月二日,国庆长假。天阴阴的,凉爽,正是出游的天气。

大片大片的芦苇荡是这里最怡人的风景,最夺人眼球之处。要知道,江苏境内水乡虽多,但除了兴化西郊的徐马荒,别处哪里还有如此广袤原始的芦苇荡啊,就是那“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的江南沙家浜,也不见得有如此繁茂的野生芦苇呀,更多的不过是人工栽种的芦竹罢了。时令已过中秋,碧水之上亭亭玉立的竿竿芦苇正款款摇曳,紫色的芦花泛出迷人的光泽,活像水乡妹子那健康的笑脸,还热情地向你招手呢。虽还未到芦花飘雪时,但那样浩浩荡荡的一片又一片芦苇已经够让人留连了。就在芦荡边上,还有一丛又一丛柔柔韧韧的茭草蒲草,一阵秋风吹过,碧波涌起,草香弥漫,萧萧的蒲与飒飒的苇便在秋风中快意地舞蹈,不想那蒲草之中忽然飞出一只白鹭,打一个旋,雪团似的停在了不远处的茨菰田里。这一幕,极容易让人想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诗句。说不尽的诗情画意!

走在徐马荒,走在这个绿意盈盈秋波粼粼野趣盎然水气氤氲的徐马荒,总能让我这个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里的乡下人心中止不住一喜又一惊,油然地生出一份亲近之感。

这里当然有莲,也有菱。莲花已谢,莲蓬已老,荷叶未枯,将残未残之间,那未枯的仍是墨绿,托着水银般的晶莹露珠,茁壮得像村姑,全不似城里的千金那样娇弱,而凋敝的荷叶映在秋波之上,正好有种病态的美,好似等着黛玉过来听雨声呢。菱像是野生的,雪白的菱花开过了,尚有袅袅的清香,菱叶间可见有一尾又一尾小鱼在轻快嬉戏,我随意取了一只菱盘,摘了几只野菱,好堵住小女贪吃的小嘴。又鲜又甜哎!她边吃边赞。

走在徐马荒,眼里不是草便是花,不是树便是水,弥望的全是深深浅浅浓浓淡淡的绿意。草当然是野草是荒草,最深处可以没膝,而花除了栽种的红的白的黄的棉花,便是灰白的荻花雪白的水葫芦花青白的狗尾巴花了。也有金黄,那是将熟的稻田;也有碧绿,是无垠的意杨;也有青灰与洋红,是掩在意杨林里的一两间老屋,不知有没有主人,我真怀疑驻扎此处的,除了养鱼养蟹的渔民,是不是还有江湖侠客,闲云野鹤般隐居的高人?

徐马荒的荒,并非沉闷寂寥的荒。走在这里,可以吱吱嘎嘎地撑一回船,我家女儿就兴冲冲地做了一回小小船家女,让我拍下了不少好照片。可以听听秋蝉的清唱,或者蟋蟀油蛉纺织娘金铃子此起彼伏的秋声。可以时不时地听到鱼儿跃出水面的声音,听到一阵阵清脆的鸟鸣。还有青砖路上几只小羊咩咩唤妈妈的可爱叫声,那些洁白的小羊啊,就那么随意拴在路边草棵间,妻女见了,欢喜得不知如何是好,远远近近地看,抱起来亲了又亲,眼里全是能感动世界的似水柔情。妻说,但愿下辈子就做个牧羊女,多好!女儿抱着小羊,终于流下了不舍的泪水……

走在人生边上范文5

自八岁随父亲一起来了城里后,就已很少去李集的早市了。近些年,外婆又被接到了城里,渐渐对李集的记忆就更模糊了。但是我的童年却是在李集的闹市里度过的。时光匆匆,告别、求学、谋生。然后搬家,几经辗转。对老家的集市记忆也就更零碎了。

可是,在某一个恍惚的瞬间,我总会不期然的想到家乡的集市,挎着手提包,走在带着泛黄味道的集市,欣赏着满目琳琅的物品,还有那淳朴的口音叫卖,穿街过巷。自有一种温馨和和谐和灌入心底,循着陈年的路线,心情满面春风。

那仿佛是一种古老的意像,带着满是质感的温柔,在童年的温情里,过滤掉浮世的繁华,过滤掉职场的尔虞我诈,只是以一种最厚实、最淳朴的形式记录着耐人寻味的画卷,让人感到安稳而妥贴。

来上海之前,回了趟商丘老家,在车里,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在路边吃着肉合子,我便按捺不住的,想到了那个灌醉我童年的集市,因为李集的集市上的肉合子也算是一个地道的特色,油而不腻,嫩而不靡,让人留恋之余亦回味无穷。

算了算日子,第二天正好是集市,因为它是每月的逢五逢十就是集。才黎明时分,我便使了车去了老家,沐着晨光,集市依旧不减当年,多了的是陈年的幽香,在匆匆的脚步里,有着另一种和谐,譬如热气腾腾的烤卤,卖油二馍的小摊,葱面、打糕、五毛钱一碗的黄豆粥,还有闹轰轰的煎包叫卖。都散发着浓浓的人间烟火。

这是生活的暖意还原了生命的本真,简单而充实,淳朴而性感,沧桑而温暖。时光匆匆而过,多少繁华似锦终会归于平凡,而最平凡的气息莫过于,在四季更替的每一个日子里,过着简单的生活,逛逛菜市场,赶赶集市。寻一下人间烟火的味道,这时,不必浪漫,只要一时的踏实,心便会温柔缠绵。原来隔着岁月的尘埃,人生依然可以简单若此,却丰盛无比。

清晨的集市,除去路边的小摊,满满的行人,自行车,三轮车。排排徐徐前行,要想超车是不容易的。于是,我便挎着手提包,很有耐心的跟着前面的人,心情满面春风。微笑着看着路边的生意,犹如欣赏一幅清明上河图墨画。这时,一辆脚蹬三轮车,从我的左侧骑过。那是一个花白头发的老大爷,带着一个亦是花白头发的老妇人。我没有看清老大爷的神情,只看到他在使劲的蹬着脚蹋,因为人比较多,他们和我只错有一米远。相必他们也是生活在集市边上的居民吧,小三轮里的老女人,很是心满意足的坐在里面。她不时的给路边的摊位的人招招手,点点头,自然而亲昵。

这位老女人,也许也有曾经,也许也曾珍面玉容,可如今,昔日的芳华已不在,已经变的很老了,甚至有点俗了,但是,我发现在她的脸上堆叠的并不是沮丧的沧桑,而是幸福的神态,眼神里也尽是明媚的光芒。

也许这对夫妻过的日子并不富裕,可能也是住在集市边上的小村里,每一个寻常的日子里,也无非不过是一菜一饭一粥,可是可以看出他们双双相守着,日子过的有滋有味。即使已到暮年,依然笑如春风。原来人世间,最普通的家常,就是最珍贵的真情。

似水流年的岁月里,爱情之于生活,也远远不够厚实,老了的是韶光,远去的是初见时的浪漫。唯有一路相携,才是最美丽的瑰宝。我默默的看着,静静的随着流动的人群跟在后面。看着他们,以爱的姿态,在浮世的烟火里,绽放着厚实的温暖。不需要惊心动魄,不需要荡气回肠,最美好的时光,就是相爱的两个人,守着儿女,过着安稳的日子。

于是想到小时候,我们一家就住在集市西边的老房子里,彼此知冷知暖,过着清贫但静好的日子。当年没有锦衣玉食,吃的是自家栽种的清淡的青菜,被母亲在腋下补了补丁的外衣,是我过年买的最华丽的衣服。

犹记当年,父母相亲相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里总有一盏温暖的油灯,等爸爸从集市卖菜回来,一听到敲门声,札着两个牛角辫的我,便又蹦又跳的开门。钻到爸爸的怀里,妈妈接过爸爸的三轮车,虚寒问暖。在昏黄的灯影下,爸爸坐在板凳上数着卖菜的钱,妈妈烧水热饭,我蹲在爸爸身边,边吃着肉合子边瞅着爸爸。那时的光阴,仿佛是开在红尘里的水莲,干净、纯粹、甜蜜。

后来,父亲因为躲避计划生育,也为了让我好好念书,就搬到了远地他乡、焦作。从此静好的日子消失不见,老屋的欢声笑语,亦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母亲绵绵无尽的惆怅和等待。而在我,最美好的日子,莫过于离开故乡的那段童年,虽贫寒,但甜蜜,充满着人间烟火,即使过了及近二十年,我仍意犹未尽,怀念不已。

世上,还有什么能抵过一个温暖的家?繁琐的都市生活,情感早就摆脱了媒妁之言,猜疑、迷茫、金钱。红尘俗事,诱惑无处不在,迷失亦不可免。无论是多么唯美的爱情,都要拈上家的温暖,在日常的柴米油盐中彼此眷顾中,爱情与亲情丝丝相扣。

故乡的集市,仿佛一直就默默的陪着我们,走过风雨,却一直等在这里。如同漆黑的夜里,总有一盏温馨的油灯,飘着家的温暖,等待着要归来的人。

走在人生边上范文6

只有我们或更上一代人知道,老上海人一提起上海的梧桐树往往习惯叫“法国梧桐”,这明显带着租界殖民味儿,这种忌讳是不是断送了梧桐树成为上海城市标志的机会?即使我走在东京的街上,只要看见梧桐树的树影,我就很难打消我的这种狭隘、悲缅的臆想。

然而,上海和东京有什么相似的地方,这可不能单说在日本人眼里,上海的徐家汇被比作东京的新宿街,在滨江大道观岸景,会让那些人联想起东京边上的横滨港,那山下公园附近被世纪打磨透了的独特景观来。更不用说,古北生活区被赞誉为“国际都市中的都市”、“梦幻般的生活圈”了。在我的眼里和记忆中,柏油马路是那个年代的现代化标志,而柏油马路边上的梧桐树荫下,还飘动着我童年的回忆……

在没有空调的年代里,梧桐树荫就是我童年时期的“自然空调”了。

那些个炎夏季节,上海复兴路和南昌路的梧桐树荫紧连着雁荡路直通复兴公园前后门,那里,既是像我这样的半拉子“少先队员”爱去的纳凉地,又是我们这帮子“少先队员”下课时玩迷藏、嬉闹的好去处。

懂得登高望远,那还是在中学时期得到陶冷月公的指导。

每值中秋前后,在复兴公园湖心亭旁边的小山上,经常能见到陶公极目远眺之下,口中振振有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或者:“人在诗中行,画在诗中走。”

当时我确实不懂其中的含义。沿着他朝北注视的前方,但见科技会堂的屋顶,和锦江饭店隐约的楼面,反正四周很少有高楼大厦的景观,最高的倒还是那一望无际的天空了!然而,陶公就是陶公,他不因为眼下少年的迷惑无知而感到可笑,却以一代宗师和教育家严谨的态度,开始了他的教诲。

和陶公相识也是种缘分。

当时,陶公家在淡水路、复兴路这一头,我家在淡水路、淮海路那一头,门牌号都是98。在1974年,这位世代名门的“苏州翁”尚且是个“有问题”的人,很多人不太敢接近他。基于陶公身份的原因,我和陶公大都约在每星期四下午,复兴公园湖心亭旁的“卧湖梧桐树”附近,聆听这位大师论述书法国画技法、诗论、美学观等等。除了被这位大师博学精湛的学说陶醉之外,也感怀于陶公的人生遭遇,以至于相互间忘年下的涕零满面,以至于相互间忘记了秋风瑟瑟,月儿爬上了梧桐的枝丫,那摩挲记忆的缠绵……

还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复兴公园雁荡路门里起了一栋十几层楼的“复兴公寓”,它是我那个年代心目中的现代化标志,我时常在它的附近体会着高大的涵义,体会着诗歌里所讲究的“顿数”的美。而今,再回到它的身旁,它高大的气势已荡然无存了,已被它周遭的高架道路、比比的高楼楼群给比了下去。前些年,在东京我读到这样一条新闻:“如今的上海已成为世界高楼拥有数最多的城市。在上个世纪30年代被称作‘东方明珠’的上海,正如上海人所自豪的电视塔‘东方明珠’那样,自豪着一代中国人!”

是的,我也是自豪着一代中国人的一个。

“上海,拖提摩诗巴拉系!(非常了不起)”

我欣赏日本人这样感叹上海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