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设计理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空间设计理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空间设计理念

空间设计理念范文1

以马斯洛的心理需求理论为基础,根据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的设计心理学方面研究,系统地从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反思层次三个认知层面,结合空间设计理论与实践,探讨空间设计中的情感设计理念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室内设计、建筑、景观、等空间设计的作品为例分析设计中的情感需求因素,分别对不同空间设计做情感分析,从而探讨从情感角度对空间设计的法则。

关键词:

情感设计;需求;空间设计

在产品匮乏时期,人们在选择物品时,会理性地分析物品本身能被清晰描述出来的因素,如功能、品质、耐用性、所支付代价的大小等。当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们选择范围变得更广时,其对产品的选择也许仅仅是因为情感上的“喜欢”。这样,产品的品牌、造型、情感的寄托等因素更加受设计者的重视,而这种情感占主导的选择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会越来越多。设计与市场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一种承载关系,功能主义设计即将发展为一种全新的情感设计理念。

一、人类的情感系统

(一)人脑的信息处理系统

设计是为“人”的设计,设计应以人为本。不管是设计师还是使用者,控制人行为和意识的都是大脑。大脑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处理系统,从外界接收信息做出反馈。人脑的信息处理系统主要由认知系统和情感系统组成,从神经学家安东尼奥•达玛西奥《对脑损伤的病人进行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认知系统由全面的分析、理解、逻辑、推论等各部分组成,让人可以做出理性的认知活动。情绪作为一种情感系统的外显,是生物的一种先天性自我保护机制,主要为远离危险、寻找安全而做出的价值判断与直觉选择。

(二)情感系统的组成

诺曼曾说:“认知体系负责阐释世界,增进理解和智识。情感,包括情绪,是辩解好与坏、安全与危险的判断体系,它是人类更好生存的价值判断。”情感通过情绪来体验。情绪有正面情绪与负面情绪。正面情绪让人放松愉悦,思维发散,视听开阔有助于好奇心、创意、新想法的产生,有利于个体的学习发展。负面情绪会让人有危机感从而执着、专注,思路也会变得狭窄,有利于人趋利避害,自我保护。单纯地从设计的角度来看,两种情感不分优劣,没有好坏。例如航天器发射指挥中心的室内空间设计,布满了显示器,提示灯,警示标志,扩音器随时会播放令人紧张的提示音,办公台一格一格,一走进控制室,自然而然地就会集中精力专注工作。头脑风暴会议室的设计则大不相同,创意人员需要在毫无压力的情形下才能更好地开阔思维,提出具有创意性的点子,甚至在头脑风暴活动中对于任何一个建议都不允许批评和质疑,这都是为了避免负面情绪的产生。而在空间设计上是将地面用亲和自然的草坪铺装,漫反射柔和的光线,以及曲线柔和的设计都是为了使空间中的创意人员更加愉悦,这样的放松情绪才是创意灵感的温床。

二、需求理论与设计的层次

(一)情感与认识的外化表现——需求

需求来自于情感的判断与抉择,需求也就成为了情感与认识的外化表现。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出发的设计心理学指出:设计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从基本的生理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终极需要,从满足物质需求到满足精神需求,设计也随之从自然层面的设计转到社会层面的设计。从空间设计的发展史来看,其首先是满足为人们遮风挡雨、避寒的需求,而后人们逐渐需要在空间内做出交流学习等活动,这时候空间被赋予了不同的功能,最后空间设计成为一种文化的载体,需要体现居住者的审美品位与精神世界。每当前一个情感需求被满足后自然就迈向了更高层次的情感需求。伴随着对精神世界需求层次的逐步提升,情感设计自然也就成了自功能设计发展以后即将迈向的新一个层次。

(二)认知与情感体系的三个层次

唐纳德•诺曼提出产品设计有三个层次,即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和反思层次。本能层次的设计是针对外观而言的;行为层次的设计是针对使用者的愉悦和效用而言的;而反思层次则是针对自我形象、个人满足、个人形象和记忆来说的这三个层次的设计并非是独立的,一个设计不会仅仅只是本能层次的设计,或只是行为层次的设计,而是从设计的角度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其侧重点不同,这样为了满足不同的情感需求而设计的层次就有所差异。设计师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设计不得不设计各式各样的产品。在空间设计中也一样,随着人们的活动多样性增加,空间需求上的不同层次,也贯穿了空间设计发展的历史。

1.本能层次设计

本能层次设计是为了照顾使用者原始的、直觉的情感冲动,是一种自然法则中与生俱来的喜爱,犹如孩童的喜好就是本能的,有的喜欢明亮的,饱和度高的色彩;有的喜欢温暖舒适、明亮的空间;有的喜欢圆润平滑的形状。而成人由于长期受社会环境影响和个体经验积淀,思维的多重与复杂就表现在探索超越本能的情绪体验上。结合西方设计史的发展就会发现,本能层次的设计犹如古典美学所提倡的模仿与拟真,恢复本来形态与原型,尽可能的相似,装饰上采用弯弯曲曲的藤蔓,类似于花朵的造型,各种从自然界概括而来的图案,这都诠释着人类本能层次的审美观念,第一直觉“美”的感受。在这一阶段的设计是为了简单直接地满足情感上的喜爱,很少经过多的提炼及思考,在这个阶段“美”被解释为一种冲动。因为儿童空间的设计要遵守儿童情感的规律从用材、尺寸、光线都要符合儿童本能层次需要的特点,在设计中给予孩童更多的情感关怀。

2.行为层次设计

行为层次设计与使用和功能密切相关。在设计过程中是由:设计师模型-系统意向-使用者模型所组成。设计师在构思、设计一个不存在的空间的时侯脑海中首先出现的一个空间与使用习惯就是设计师模型。使用者模型是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实际操作体验到的一个空间或者实际使用习惯。系统意向便是空间建造出来之后基于空间本身特点和设计概念附加形成的一个抽象意义。在行为层次的设计中更加注重于一个与顾客需求的交流,这样才能尽可能满足顾客的行为要求尽量让设计师模型与使用模型保持一致。这个交流模式就是:构思-模型-测试-反馈-构思-模型……一个好的设计就是不断地反复这样一个过程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功能性需求。一个良好的行为层次的设计空间不一定是吸引人的,但是一定是好使用的、满足使用者本身功能需求的。就像设计师手中的绘图工具、登山运动员的专业登山用具一样易于使用。基于这个层次的空间设计从18世纪工业革命完成便开始发展,芝加哥学派所提出的“形式追随功能”一直是现当代有机建筑的指导思想。现代功能主义建筑的经典,柯布西耶所提出的新建筑五要素的建筑:1.底层架空;2.屋顶花园;3.自由平面;4.自由立面;5.横向长窗。它的建筑意义远远超过其实用功能。在崇尚机器理性的时代,柯布提倡建筑形式的简化和净化。它所表现出的现代建筑原则,影响了半个多世纪的建筑走向,开启了20世纪现代建筑的新纪元。行为层次的空间设计使它侧重于使用感,空间的功能等实用因素,这也是行为层次设计的特点。

3.反思层次设计

反思层次设计涵盖很多领域,比如文化、信息、符号等。尤其是注重种精神世界设计的层次,常因为它有这样的功能而附加人们情感,同时也会因为有这样的情感而增加额外的附加价值。这增加的附加功能大都是情感上需求的满足。最近几年的体验式艺术形式的不断发展,体现了人们已经意识到艺术的“美”并非是只有来自于本身的形式,更多的是来自于参与者的思考和反思价值。空间设计过程中有这样一个传递链:设计师-空间-使用者。他们之间传递的便是情感与价值观。设计师将情感附着在空间中,然后空间将情感传递给使用者,最后使用者将情感反馈给设计师。若是反馈回去的情感信息与设计者的初衷一致,便会产生很好的情感共鸣,空间这时便成了传递情感的介质,我们就可以说这是一个情感线路健康完整的设计。例如王澍在威尼斯第十届国际建筑展双年展中国馆的作品瓦园,这就是设计师对于一个建筑行业的沉思,以及城乡文化根源性的探讨。

三、情感设计理念

空间设计理念范文2

关键词:适老化;养老建筑;空间;设计;问题;对策

适老化的建筑设计,指的是在公共区域的商场、医院等设施,以及老年人居住的公寓,需要结合老年人的身体情况,在建筑物的空间上,作出相应的科学设计,使得老年人可以在该建筑的空间内,在不会对身体机能造成严重影响的情况下,顺利进行各种活动,因此该类建筑的空间设计,具有着人性化、适用性强的特点。因此在该理念下,进行的养老建筑空间设计,也需要结合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1当前适老化理念下进行的养老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老年人,由于年纪较大,身体的免疫能力下降,罹患的疾病较多,因此对于居住的建筑物的空间,进行有效的设计,可以促进老年人身体机能的改善。但是根据目前的空间设计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还有着较多的问题,亟待改进。具体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许多的设计师对于适老化理念相关的内容,认识不清,且目前的设计市场中,缺乏空间设计较好的参考模板,因此在设计中,仅仅按照设计师的想法进行设计,在投入使用后,难以满足老年用户的心理诉求。②适老化养老建筑空间设计,在国外发展的较为成熟,设计师在设计时,借鉴了国外成功的空间设计方案,并未对其进行本土化的改良,并且在设计中,仅仅关注了老年人衣食住行,未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交通空间等方面内容多加重视。③在空间设计中,仅仅关注了一些细节部分的无障碍便捷设计,并未从建筑整体的视角对其进行空间的改造,因此老年人居住在该类型的建筑中,有着较高的安全风险。这些问题的存在,给老年人的居住质量,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需要社会大众、养老行业、设计行业,对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多加重视,并对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和质量问题,给予科学的建议。

2在该理念下进行老年公寓建筑设计的原则

①坚持无障碍的原则。老年人的身体较为脆弱,且患病的老人较多,在养老建筑的设计中,需要注意交通空间、活动空间,以及居住空间地面的平坦开阔。②适老性的原则。在设计中,需要对老年人的心理和身体方面的多项情况,进行充分的把握后,进行空间的设计,最大化的满足老年人的需要。③坚持安全性的原则。在空间设计中,除了需要便捷老年人的生活,最为关键的是要保证老年的居住安全,可以在空间设计中的细节处,添加一些安全措施,有效的保证老年的身体健康[1]。

3针对养老建筑空间设计问题的改善措施

3.1空间设计的总体规划设计

目前针对老年人的养老建筑,多为养老院。因此在养老院建筑的空间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充分的参与到养老院建筑物建设的全过程中,从总体的角度对该建筑进行科学的空间设计,使得建筑物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整体的作用。①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到将老人居住的建筑与就餐楼分隔开来,以免油烟对于老年人呼吸系统的影响。之后可以在这两栋建筑之间,修建连接通道,这样在天气较为恶劣的环境下,老年人可以风雨无阻的按时就餐活动。②在设计时,需要对室外和室内的空间结构,进行无障碍的设计-扶手设计,这样可以让老人在建筑内行走,以及建筑外锻炼身体时,可以直接进行行走,不必绕路,或者不必穿越障碍物再行走,使得身体较为脆弱的老人,可以有效的确保身体的安全。然后,针对养老院外面的自然景观摆放区域,以及适老化的身体锻炼的区域,设计师需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情况,设计符合老年人需要的锻炼器材,以此为老年人提供舒适的适老化服务,使其可以在养老院中,欣赏到美丽的景观,以及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并且可以在老年人来往的道路区域,在不造成障碍的情况下,设计摆放一些桌椅板凳、靠垫,老年人走路累了、活动完毕后,可以坐在该区域进行休息。③养老院的周边需要有着大型的医院,以及基本生活物资采购的场所,以此使得老人的基本生活,得以保证,并且在老年人身体突发疾病的时候,可以迅速的联系医院,将其送至医院抢救。同时养老院的整体建筑设计中,需要远离工厂,以及娱乐场所,以免这些场所在生产运行中,对于老人的身心造成的不适影响,最大化的减少噪音污染,为养老院的所有老年人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2]。

3.2空间设计的内部细节设计

适老化的养老院的建筑空间设计,还需要从整体建筑物的内部环境入手,对老人给予全方位的养老关怀,使得老人不仅可以便捷的进行日常的衣食住行活动,同时也可以在养老院与其他的老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内心的满足,使得老年人可以获得他们的关怀,进而有着积极的生活心态。此外还可以使得老人获得及时的、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①在内部空间的细节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在建筑物的内部的墙体上,选择暖色调的涂料进行涂抹,使得老年人看到该种颜色时,可以感受到养老院带给自己的温暖和关注。②在老人居住的房间门口,使用颜色鲜艳,字号较大的字体,写着老人的名字,并且张贴有老人的照片,以便老人可以在活动或者是就餐结束后,在建筑物中,准确的找到自己的房间。然后,设计师可以在老人居住房间的门上,设计便于管理人员检查老人身体情况的观察孔,这样便于养老院的管理人员在每天的定时巡查中,可以对发病的老人,及时发现,及时进行救治[3]。

3.3空间设计的老人卫生间和起居室的细节设计

①重视卫生间和浴室的细节设计。该处不可以设计门槛,且内部地面需要有一定的坡度,避免积水的大量聚积,地面材料需要具有防滑的特点。且墙体四周设计的有扶手,便于坐轮椅、体质差的老人,可以无障碍开展各项活动。并且由于老人身体较差,使用卫生间的次数较多,因此卫生间需要靠近老人的起居室附近,以此有效的保障老人的身体安全。②在起居室的细节设计中,需要具有着向阳、空气流通性好的特点,且内部的空间要大,不需要摆放太多的装饰性的物体,使得老人有着足够的活动空间。在采光方面,需要设计遮蔽性良好的窗帘和遮阳棚等设施,以便对于阳光有着不同要求的老人,可以随时调节这些设施,满足自身的居住需要[4]。

3.4空间设计的活动、医疗、交通空间的细节设计

①在活动空间设计中,需要设置一些符合老年人身心需要的场所,例如棋牌室、麻将室、舞蹈室等,以此使得老人可以在这些场所中,将居住在养老建筑中的不良情绪,尽快的抒发出来。②在医疗空间的设计中,需要在每个楼层,设计医疗服务室,并配备的有医疗服务人员,一旦老人有任何身体的不适,即可便捷到该医疗室中,检查身体。③交通空间设计,即就是楼梯、电梯的设计。老人行走的楼梯,养老院的工作人员需要随时检查楼梯上,是否存在障碍物,如果有,及时进行清理,确保该处空间的无障碍性。并且需要在每个楼层设计窗户,有着良好的采光效果和通风效果,使得老人在上下楼梯时,可以保持呼吸的顺畅。在电梯的空间设计中,需要让轿厢内部有着较大的空间,这样老人在乘电梯时,可以有着较大的站立空间,免受拥挤所致的身体损伤。同时在较大的空间下,一旦老人发病,老人使用的轮椅,以及医院的急救担架和病床,可以无障碍的进入到其中,为患者的及时抢救赢得了时间[5]。

4结束语

适老化的老年人养老建筑的空间设计,需要将老人的各项身心需要,作为设计的主要目标,以此设计出十分理想的建筑物,使得老人能够充分感受到社会给予其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周峰.关于现代老年公寓建筑空间的适老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07):54~55.

[2]刁殿臣.基于适老化理念的养老建筑空间设计[J].住宅与房地产,2017(12):83~84.

[3]何显明.基于适老化理念的养老建筑空间设计概述[J].江西建材,2017(21):50+52.

[4]刘建兵.老年养护建筑复合化设计研究[D].郑州大学,2014.

空间设计理念范文3

【关键词】城市空间设计纪念性建筑传统建筑

城市空间的内涵及其与建筑的关系

空间是一个三维甚至多维的综合体。由建筑物界定的客观空间对城市居住者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受到建筑设计界极大关注。物理学基础上的“城市空间”,是指建筑形体和建筑相互之间的关联组合所形成的现实意义空间。

随着建筑物的纷纷落成,城市空间的大小、形状和用途也相应确定。若只是简单地迎合人们物质需求,或单纯强调建筑的功能性,而忽略建筑所带来的知觉、心理等精神方面的影响,最终会导致人们对冷漠城市的厌倦,甚至反感。因此,过分强调建筑自身的功能逻辑性及其对外部形式的一元决定作用,以至无条件地在功能和形式之间划上等号,建筑形式就完全成了功能关系的转换,居住者被无情地分割安置在一个个由钢筋水泥,所谓的人造自然环境铆定的空间中。也许城市空间通过这样的规划,在外在形式上体现了某种秩序与平衡,但在居住者的精神空间上却造成了无序与失衡。

另外,由于经济利益和功能思想的支配,过分强调建筑的式样,刻意追求新、奇、特的建筑自身美学价值,也会导致城市空间的混乱,居住者心理上的不适。这样的建筑无论是在新城或旧城中,总是表现为孤立和没有联系的构筑。城市空间也因此而显得破碎而凌乱。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在旧城区仍可见一致的建筑样式,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形象还能依稀可辨,但新城区由于盲目追求所谓的建筑样式的差异,获得标新立异的视觉效果,不顾城市历史文脉的联系和城市特色的保持,而最终导致城市形象的丧失,杂乱无章的建筑充斥着城市空间。因此,抛开城市空间、历史文脉、地方特色等而进行的城市建设,无疑将导致城市规划设计中区域特性的丧失,城市也会因缺乏应有的个性而显得苍白。例如,北京原有的城市意象在逐渐的消失,几座孤立的高层建筑和标新立异的奇异造型,并不能体现作为文明古国之都的城市意象,更不能体现华夏民族悠久的文化,甚至连东方建筑的特色也丢掉了。

尽管城市空间并不能单纯地按照功能来严格区分,但人们还是赋予它一种或几种主要的用途,形成这样或那样的主题性空间。主题确定之后,建筑就要通过形式语言和功能特点来传达主题信息。城市主题性空间主要有纪念性主题空间、标志性主题空间、传统性主题空间、居住区主题空间、商业主题空间以及城市风景主题空间等几类。信奉功能主义的现代派,过分强调“形式服从功能”,忽视城市整体环境对建筑的要求,造成城市系统(包括物质和空间系统、精神和空间系统)的离散和脱节,城市带给我们的总体意象消失了,世界上所有的城市都变成一个样子。为此,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一定要注重实用功能与文化、艺术等精神元素的有机结合,营建出适合时代要求、适合地域特色、体现民族区域文化的现代城市。

城市纪念性建筑与景观艺术设计

纪念性主题空间是为了纪念发生在一座城市中的一些历史事件或著名历史人物,而保留的一些建筑物或由建筑组合形成的特定历史空间。这些纪念性的空间存在于事件发生的遗址,人物的故居或城市的某一地域。这些地方,一般由纪念性建筑与景观艺术设计组合而成,比如卢沟桥附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南京江东门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在进行纪念性主题空间设计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如有见证性历史遗迹存留,应加倍予以珍惜、保护。与遗存配合使用的功能性新建筑与原有环境氛围不能有太大冲突。现在有些地方对此重视不够,在一些原本庄严肃穆或高雅的地方搞了一些品位与之不符的项目,显得格格不入。明明是中国古代经典园林作品,但在园内显要位置上却出现了国外快餐厅招牌,这种文化的组合方式令人费解。如原有的建筑环境已遭破坏,甚至荡然无存,那么可以通过建筑复原手段,或建造一些标识性的建筑小品作提示,既传播了城市文化,又营造了城市历史文化意境。

尽可能保持遗存区域原有的环境空间,最大限度体现历史事件的环境氛围。要防止只保留一些典型的建筑物,而忽视建筑存在的空间环境,或盲目篡改纪念性建筑空间环境的做法,给后人留下千古遗憾。

纪念性主题空间设计要注意对“建筑文脉”的把握。在尊重历史事件真实性的同时,注重挖掘地域性建筑特色,把握建筑文脉。虽然现代建筑手法多种多样,能体现现代建筑形象的元素有多方面,但最能反映文脉的元素莫过于建筑物的形态、建筑的细节符号、色彩、尺度大小,以及建筑物体现出来的特有精神面貌、气质等。如法国巴黎卢浮宫前新建的玻璃金字塔,成功利用古典金字塔造型与卢浮宫的对称布局特色相一致,新、旧建筑在气质上相通。

传统建筑与现代环境的和谐统一

建筑是人类劳动的最主要创造物之一,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合体,也是构成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价值体现在:建筑综合反映了一定时期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技术状况及艺术特色。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人们将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和生活情趣凝聚在建筑中,并和建筑一起流传,逐渐形成较为固定的建筑样式,同时,建筑的实用特性(防卫、遮风、避雨、抵御严寒)所决定的建筑基本造型规律与建筑样式一起构成独具特色的区域建筑风格。由此可见,建筑风格和特定的区域文化以及当地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存在着共生关系,且具有不可移植性。

建筑传统是人们在对建筑风格继承和发展过程中,就建筑形式和内容达成共识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观念。这种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受自然环境、社会生产方式、思想意识、生活习俗、外来文化等影响,在不断的认识、筛选、修改中向前发展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筑传统具有运动性,只不过这种运动相对稳定。纵观历史,通过战国时期到清代两千四百多年的筛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才得以逐步确立。另外,建筑传统提供的并不是僵死的建筑形式、建筑内容和建筑符号,而是为当代建筑创作提供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可借鉴的建筑经验和建筑设计思想。如传统的北方四合院建筑,虽已不适应现代家庭生活的需要,特别是难以融入人口密度巨大的现代大都市,但是其建筑思想和建筑空间处理经验被现代城市建筑创作所吸取,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当今世界,新知识与观念不断涌现,我们应该从现代多元文化中吸取营养,创造出适应现代人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新建筑文化,从而达到传统建筑与现代环境的和谐统一。传统建筑与现代环境的和谐处理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传统建筑的形体处理。对传统建筑的造型特征进行提取,追求神韵的相似,同时,吸取现代建筑技术精华对传统建筑造型进行处理。这样既保证了建筑文脉的传承,又使传统建筑呈现出现代气息。切忌对传统建筑形体的生硬模仿,造出不和时宜的建筑来。

传统建筑符号在现代环境中使用。符号所加载的信息量和传播广泛性远远优于其他信息媒介,因此符号具有很好的识别性。传统建筑的屋顶、墙体、窗户、柱头、栏杆等都具有强烈符号特性,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出现较多。例如,北京现代建筑顶端的“屋顶”处理,就是通过使用建筑符号来获得现代环境与传统建筑的和谐。当然 ,符号使用避免流于形式,根据建筑造型整体要求恰如其分的使用,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颜色的魅力。颜色带给人们的心理、情绪变化极其丰富,现代城市环境的色彩设计已被社会认识和广泛使用。建筑的颜色处理是营造城市意境的重要手段,除对居住者心理、情绪的影响外,使用颜色还便于统一视觉、营造诗意,完美地将传统建筑与现代环境融为一体。如莫斯科的列宁墓采用与克里姆林宫墙颜色相近的石材,使庄重简洁的现代造型与克里姆林宫紧密结合。建筑色彩的使用还有助于建筑的视觉识别和建筑环境秩序、韵律美的体现,特别是对比色和类似色的使用可以使城市充满动感和生机,塑造良好的现代城市整体意象。

相似尺度带来的环境和谐。近似的尺度容易使人获得心理上的默认感,这种默认感来源于人们对旧事物的经验,以及人们接触新事物的瞬间所做的新旧事物比较。在比较过程中由于两事物尺度的相似,人们获得了对新事物基本的经验而顺利接受新事物。因此,传统建筑的尺度与现代环境尺度的相似,就容易使整体环境和谐统一。这种“尺度”的大小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即建筑形体大小相似和建筑局部尺度的相似。如柏林的新老凯撒教堂,新教堂玻璃砖的尺度与旧教堂建筑石材的尺度相呼应而取得和谐相处的效果。

空间设计理念范文4

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其对城市环境有着更高的要求,这样在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设计时,就需要兼顾更多方面,做好各项因素的分析,争取在不影响基础功能的情况下,满足人们生理与心理要求,提高空间设计人性化效果。要掌握城市公共空间特点,从居民公共生产与各种行为活动实际需求出发,从专业角度进行分析,编制合理的设计方案,本文就此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人性化;公共空间;空间设计

现在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逐渐暴露出人地矛盾,基于此背景针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设计时,就需要提高人性化理念的重视,在满足基础功能的前提下,同时符合人们心理需求。就现状来看,我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人性化设计方面缺陷较大,还需要将其作为重点进行研究,确定优化方向,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设计。

1城市公共空间分析

城市公共空间从狭义上分析,包括街道、公园、居住区户外场地等,广义上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空间,如商业区、城市中心区以及城市绿地等。其作为城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大部分城市活动,这样对其设计效果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功能执行效果,代表着城市形象。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城市公共空间可以为其提供无拘束活动区域,满足其行为活动需求,如商业贸易、交通、体育竞赛、观光游览、人际交往等。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与居民生活活动有密切的联系,良好的设计方案,可以为人们享受城市生活,体验城市魅力提供帮助。同时,因为城市公共空间为城市形体环境中最易识别部分,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城市形象,能够体现出城市文化[1]。这样良好的设计方案,可以充分体现出城市自身文化魅力,在满足居民基本需求的同时,提高城市综合建设效果。

2人性化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要素

(1)选址。选址是否合适会对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需要对人流组成方向进行分析,确定形成的路径,以及与机动车的交叉等,明确周围城市功能结构以及公共开放空间建设目的。最合适的公共空间位置,应该是可以吸引各种使用者的地点,即土地利用多样化程度最高的区域,可以满足多种方案设计要求,进而可以最大程度上达到人们活动需求[2]。

(2)尺度。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设计,需要合理确定其尺寸大小,一般需要根据其所处位置与环境来确定空间规模大小。其中,12m尺度可以向人们传达亲切感觉,24m尺寸为最宜人尺寸,而一般情况下围合广场最大应在135m以内。其中,对于公共空间尺寸的确定,应以满足清晰看见面部表情最大距离为依据。随着城市建设理念的不断更新,在确定公共空间尺寸时,不需要过分强调大尺寸来展现城市景观,更是将重点放在人性化角度,保证空间尺度大小可以达到居民适宜状态,形成有情趣的城市空间环境。例如以内部空间尺寸为8~10倍尺度进行外部空间设计时,可以向人们传达亲密、舒适感觉。且对于广场尺度来说,在宽度超过周围建筑高度2倍后,便会具有空旷、分离感觉;而广场宽度小于建筑物高度,且建筑物间干涉度高,会传递封闭压抑感觉[3]。

(3)服务半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需要保证其可以满足居民行为活动需求,因此要重视可达性设计要求。一个新的公共活动空间,需要确定其建设的主要目的,了解其实际用途,并分析主要应用群体,掌握使用者特征。并且为提高空间应用效果,还需要确定潜在使用者来往地点,分析其可以为使用广场可以接受的最远距离,以此来确定公共空间服务半径。对于城市建设中常见的邻里公园与广场,因服务半径在居民接受范围内,在周围社区中的使用率非常高。一般人们从工作场所或者住宅无法看到公园或广场,其使用此类公共空间的可能性非常小。

(4)视觉形式。就城市公共空间来说,其设计的最终视觉形态如何,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被人们接受的可能性。经统计,视觉色彩丰富的空间,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人们对公共空间的评价,主要涉及各种景观要素形式、颜色与质地,如树木、喷泉、雕塑等,同时隐蔽空间、拐角设计等元素是影响人们心理接受程度的重要因素。对于很多视觉元素单一的公共空间,很容易被定性为荒凉、单调特点,进而会降低人们接受度。因此在进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时,需要重视视觉形式的设计,合理搭配应用各项色彩,灵活应用各项元素,形成距离感、重量感、冷暖感、兴奋感等特点,增强城市公共空间艺术感染力。

3人性化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主要措施

(1)确定可持续发展。为提高人们对空间环境的适应度,在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设计时,需要根据城市所处环境特点,分析城市居民行为特征与活动需求,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控制好每个细节,便于人们更好的适应环境。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使得人们生活方式已经实现了多样化发展,对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也不同,为最大程度上创造出适宜的环境,需要从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以及硬件基础等方面着手,基于人性化理念,促进人们更好的时应。保证空间设计与当地区域特征保持一致,尽量减少外界因素的应用,将重点放在突出地域风格上,可以获得更多当地居民的认同。同时也可以控制成本投入,且突出城市建设风格。例如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公共设施材料尽量选择用温暖材质感的木材,搭配鲜艳醒目色彩,来改善漫长季节中单调的色彩感,向人们传达轻松愉悦的感觉,可以促使人们从心理上更好的接受,进而实现持续发展[4]。

(2)提高空间舒适度。基于人性化理念进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要保证设计方案符合大众心理要求,提高空间尺度与元素搭配的合理性。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即重点考虑市民大众实际需求,并以满足其需求为目的,做好各细节管理,且采取相应的措施优化,向人们传达舒适、健康、轻松、愉悦的感觉。第一,提高参与度。即对公共空间的设计,要提高人们参与程度,包括行为与情感两方面,使其与空间环境有高度的结合,充分体现自身价值。第二,优化边缘设计。要重视空间边缘设计,尽量提供阴角空间、中介空间与袋状空间,将公共空间的生气与活力由边缘引向中间。第三,重视领域空间。人对个人空间领域均有着较高的重视,包括私人活动与社会群体公共活动两种形式。为满足居民心理要求,设计时可以利用围合方法,形成一定范围的空间区域,来提高使用者安全感。要注意灵活应用各种空间构成元素,避免简单的堆砌,且通过灵活应用,来增强空间层次性与空间识别性。

(3)增强空间吸引力。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一方面要满足人们对各项功能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则应适应人们追求新奇的心理需求。想要提高空间环境吸引力,需要灵活应用环境内存在的各类元素,通过强烈对比、高低纵深、冷暖搭配以及软硬设置等方法,体现出不同形态的空间形态,提高景观视觉效果,可以向使用者传达更为丰富的信息。另外,为提高环境吸引力,还应设置相应的休息与停留设施,满足使用者休憩要求。对于休息设施的设计,应提高其周转率,最大程度上满足多数人使用要求。

4结束语

空间设计理念范文5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北方 居住空间 空间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0(c)-0177-02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于居住空间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其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传统的居住环境和条件,而是要求更加具有舒适感、现代感和节约性的居住空间。并且,因为人们对于绿色发展的理念越来越重视,因此,在进行居住环境选择的时候,可持续发展理念也被考虑在内。如何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广泛发展的近体,对人们的剧中空间进行更好的设计,已经成为设计师们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阶段进行房屋设计的主流趋势。

1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影响空间居住的因素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城市生活空间也开始向着节约化、节能化方向发展。对于城市生活空间来说,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自然生态环境要素

自然生态环境能够带给居住者身心愉悦的感觉,让居住者有回归自然之感。其主要从地理位置、地质条件、地貌类型、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条件以及自然环境七个方面对生活空间产生影响。只有这几个方面均处于良好状态,才能给居住者更好的舒适感,才能让居住者对环境的自然生态化产生震撼的感觉,也才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1.2 居住环境要素

居住环境是城市人群生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产生影响。第一,居住环境对生活空间和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第二,居住生活单元、小区和环境对生活空间和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第三,公共绿地和专用绿地对空间和空气产生影响;第四,娱乐设施和卫生保健对城市生活质量的影响;第五,社区氛围对生活空间质量的影响;第六,居住环境对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影响。

1.3 基础设施环境要素

其主要包括生活过程中的供水、供气、供电、供热,以及通讯、道路等情况,其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对生活空间和治理的影响,对城市生活空间质量的评价,对邻里基础设施环境要素及其规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4 社会交际环境要素

交际环境并不是仅仅指的具有一定关系的自然生态环境要素,其更包括出行设施、互联网、通信、集会场所、文化设施以及文化活动等,交际环境对于人生的生活空间质量,对于生活空间的行为,以及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

1.5 可持续发展要素

可持续发展要素除了包括以上所体积的环境要素之外,还包括一些能源要素,如:水、能源、人口、土地等等。在考虑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前提下,这些能源要素也要进行考虑,其对于人们居住空间的设计具有非常大地影响,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2 如何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进行北方居住空间设计

2.1 创造价值,经济合理

任何居住空间的设计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北方居住空间也不例外,其需要通过对房屋的价值进行分析,通过其分析与场所营造实现房屋经济的合理化。北方居住空间的设计要坚持“设计引领价值”,从多维度设计理念中体现其价值所在。其经济价值的体现不仅仅表现在房屋的构建中,还包括相应的软设计,比如内部空间的舒适度,室外环境是否洁净、优美,整体是否能够给人以舒服的感觉,相应的配套设施是否完善等。

2.2 做好预期,创设优美环境

居住空间的设计不仅要着眼于当前,还要对未来有所预期,在进行空间设计的时候要对相应的可能发展进行空间的保留,为其未来的发展做好相应的配套设施,保证其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让居住人群获得更好的居住体验。做好社区未来发展的预期工作,可以有效节省空间设计过程中所产生的浪费,能够起到低碳节能的效果,同时,还要对居住空间的环境进行精心布置。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对环境进行布置并不需要铺张浪费,而是做到“处处用心”。

2.3 注重科技运用,坚持可持续发展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所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将科学技术应用到居住空间设计中,能够节约成本,提高技术含量,提高设计的效率。科学技术的融入能够让人们的居住空间更感觉到现代化的存在,比如在安全设施上运用智能识别技术,在监控设施上加入高清摄像头的使用等,都为人们居住环境品质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帮助和推动作用。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坚持绿色生态的主导理念,注重规划布局、本地化建设、节能节地、单体设计、生活弃物处置以及安防等方面的设计,注重新材料和科学技术的结合,注重在设计施工等阶段对新工艺的合理运用,通过与之相适应的技术为生活品质的提高做好准备。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居住空间的环境,能够让人们的生活更富现代化。同时,也正是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让绿色环保理念深入到人们的空间居住中,让人们的生活呈现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2.4 进行多功能空间设计

在可持续理念下的居住空间设计应当对空间进行多元化的利用,让空间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和价值,节省相应的资源使用,同时也给使用者提供更为多样的生活空间。在北方城市,人们更在意的是居住空间的使用价值,因此,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风俗习惯进行设计,保证能够满足使用人多方面、全方位的使用要求。

2.5 融入人性化设计

在进行居住空间设计的时候,要在设计的过程中融入人性化设计。坚持设计从居住者的角度出发,坚持所进行的设计符合居住者的要求,力争所有的设计内容能够满足居住者的需求。可持续发展需要居住者为主体的本位设计思想,需要将居住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从影响因素方面综合考量,给需求人员建设成为一个理想的乐园。比如,在设计的过程中,因为居住空间中人群的多样性,这就要求设计者不仅需要考虑大多数人的考量,同时还要考虑到社区居住的人群中还包括小孩和老人,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将小孩和老人的需求予以考虑。那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则可以对辅路进行小坡度设计,在对周围基础设施设计的时候则应当将安全因素考虑在内等等。只有坚持人本思想的居住空间设计,才能真正为人们所接受,才能真正走入可持续发展的行列。

3 结语

城市生活空间不是收局限的小角落,其应当成为人们生活的大舞台。其在进行空间设计的时候要坚持以人为本,与自然相融合,让人与自然达到和谐相处、平衡发展的程度。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空间设计,要从居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坚持人文景观的设计,目的是更好的体现人的价值。同时还应当照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有话社区环境,真正在社区中做到“天人合一”。这个过程前景是美好的,但是需要各阶层的努力,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让居住空间的建设越来越好,才能让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好,才能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 董琪B,康英.绿色生态住宅室内环境设计的可控性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6):48-49.

[2] 王小雪,陈星.家具设计与空间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初探[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5(8):84-85.

[3] 崔立东.走向未来的艺术设计中空间可持续再发展理念的运用[J].中外建筑,2014(9):108-110.

空间设计理念范文6

关键词:古建筑;陈列;空间设计;现代手法

在现如今的众多博物馆中,其本身所具有的古建筑神韵价值体现,在空间、时间和美感上占有十分重要设计价值趋向性,但是这种价值取向随着时代的变革已逐步的与现代化的人们审美理念相脱离,特别是在其室内的陈列展示上,其所营造的展示舞台空间既要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又不能对原有建筑神韵进行破坏,如何将两者进行有效的融合,创造出一个具有多元化、个性化和理念化的空间结构展示平台,将时间、空间进行完美的美学交融,已成为现今古建筑内陈列的展示空间设计工作的难点所在。

一、古建筑的特点

(一)古建筑多以木质结构为主,由台基、园梁、山墙、廊壁等要素共同构成

在结构上软性连接,富有韧性。古建筑墙体是不承重的,可以敞开也可以是幕墙,到处是隔而不断的流动空间。

(二)平面特征

中国古建筑以四根木桩所围成的方形间作为基本单位。建筑物的大小是以间的大小和间数的多少来定的。中国古代以奇数为吉祥数,因此,建筑物的开间一般为单数,而且以开间越多为等级越高。

(三)建筑群体

我国的古建筑是一系列的虚实相间庭院和由间组成的幢沿着某种轴线关系而组成的层层渐进的建筑群。这种虚实相间层层渐进,极其丰富与变化多端。在群体上讲究点、线、面的合理布局,强调有层次、有主次、有广度、有深度、有变化的审美理念。特别讲究中轴线的确立,古建筑的群体布局,大都采用对称和对比的手法,重点建筑置于中轴线上,次点建筑置于两侧,既突出重点,又保持严格的对称和均衡。

(四)古建筑的装饰和色彩

古建筑的装饰细部是梁枋、斗拱、檩、椽等结构构件,经过艺术加工而发挥其装饰作用的。在匾额、楹联、门窗、棂格上综合运用了绘画、雕刻、书法、工艺美术等方法,丰富多彩,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传统风格和文化底蕴。

(五)古建筑中的造园艺术

不少古建筑都在严谨布局的堂前屋后布置了大小不一的江浇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园或院。中国园林建筑取自自然式,建筑物、山、水、植物有机地结合一体,并巧妙地采取因、借手法,再现自然,创造出具诗情画意的丰富多变的景观。园林设计自由活泼、处处以师法自然、再现自然为目标。设计中常运用散点透视,随着观者视点的环视,使之随着时间延续则在无限的意象空间中环游。

二、有形空间的拓展

陈列艺术设计和其他创作最大的不同是它没有统一的模式,即使同一国家同一个地区也不尽相同,它要求设计本身具有多元化、专业化、个性化。古建筑内陈列由于其自身的特征,它的空间布局、拓展、利用会更具个性化。

(一)展线与布局

在古建筑陈列的空间布局上,应合理利用空间,因地制宜,因房布展。古建筑民居室内多数建筑偏于矮小,在设计上不追求气势高大,以精美取胜,提高艺术品位。宜采用组合式展示空间,各展馆之间不分先后,无谓主从,组合自由,走线任意,给人以随意、开放和轻松自由感。参观路线的设计应采用相对独立,陈列内容与形式单元性强化的方法,破除参观上的单一顺向路线,安排成块状串联的中心辐射式,使之象回文诗一样,颠倒顺逆,皆成文章。这样既把握住主体风格,缩短文物与观众的距离,又能突破古建筑空间小,不整体的弊端,营造身临其境的艺术氛围。传统的一条龙式展线陈列体系,容易使观众感到压抑、沉闷、透不过气,而且在古建筑陈列中最为忌讳。

(二)因地制宜的空间法

通透空间法,古建筑空间处理上不适合用全封闭的设计手法。不宜以整体玻璃立柜布展。通透的展柜,可以增加空间层次的同时不影响视觉空间。博古架、屏风、门洞的采用既能有效地分隔空间,又能融古建筑为一体。渗透空间法,园林艺术中称对景、借景、泄景、引景视为空间处理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艺术手法。镜面玻璃的妙用不仅能将自然美景借于室内,而且能沿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在感觉上成倍地增拓空间,这种镜厅效应能将单枪匹马变成千军万马。陈列标题可用匾额、楹联。材质上可采用木质、竹质、石质、麻料。辅助展品中运用壁画、砖雕、竹刻。这种点滴的渗透,不仅同古建筑的文化内涵一体化,而且大大扩大了空间感。散点空间法:在园林中游览路线的设计上注意动中有静,在动观的线上串上一个个静观的点,亭台轩阁,让人流连驻足,这种不断改变视点的散点透视,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反映了空间艺术的运动特点,在古建园林中加入陈列的符号、元素及露天的陈列,可以让观众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获得各种信息,并加深认识。此景与彼景相连,并在步移景异中,空间无尽,意趣无穷。限晴雨雪,春夏秋冬,园林将呈现给观众一幅多姿多彩的国画。

(三)视错觉的应用

在陈列台的设计与布置上,将顶面与地面略向内倾斜,则会令人感觉深度比实际要深,为了增加深远感,将台阶的两纵边向内倾斜成梯形,人在看台阶时不会注意两个纵边相互接近,会因为透视而觉得台阶更长。

在光线和色彩上可利用视错觉采取虚实的手法。空气中微料造成散乱吸收,使远处的物体传递的光损失多于近处的物体。因而,远物体的形态模糊,明暗对比减弱,颜色饱和度降低,呈现一种模糊虚弱的状态,而近处的物体则物象清晰。基于这点在制造深度感时,可以利用色彩的明度、光线的强弱对远近距离和光照强弱制造成虚实的印象。

三、无形空间的再创造

(一)利用暗示创造动态空间

视觉的暗示。展示形式是一种视觉的艺术,造型艺术中线的长短,点的聚散,光的强弱、色的冷暖等构成各种节奏与韵律。这种节奏的变化和韵律的呈现在一定的条件下会暗示出空间的变化和时空的推移。如在展示中用线条构成的节奏变化,色彩的渐变等手法构成韵律感来暗示时空的推移。心理的提示。在展示的过程中,展示的内容使观众联想起时间的变化、年代的变迁、事物的演变等,在对陈列品年代上的排列、事件发展过程的呈现引起形象化的展示而使观众沉浸在一种虚构的真实中,在这虚构中体验到动态的第四维空间。声音的暗示。展示空间在非视觉领域还有音乐空间,声音可以给观众以更多的想象空间,可调节和影响陈列展览的环境气氛,创造优美的音乐环境,如同电影中的话外音。

(二)个性化的展示法

场景展示法。展品大都是脱离原有的空间和使用状态,可能从动态到静态,会失去原来的环境关系和生存背景,使得观众的理解产生困难。场景式的展示方法能使展品的形与义发生关系,它能够通过再现展品的原使用状态和环境,使展品与古建筑之间形成唯一的对应关系,这时的空间就成为展示信息的一部分,有限的空间已转化为无限与抽象。互动展示法。以往的展示形式总是展柜、实物加标签。给人的感觉是尊贵、冰冷、不够友好。互动有两个含义,一是人与物之间的互动,二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有趣、能参与、可操作的手法布置陈列。观众在操作、制作、模拟的过程中,在暗示启迪中产生交流,产生无形广阔的想象空间。这样不仅增加了娱乐空间,而且空间的自由度大大地提高,展示空间的概念扩大了。陈列设计与古建筑溶于一体,人可以进入其中并在行进的时间序列中感受它的效果,人在这个环境中可以去体验、感受和参与,这时的陈列空间就是一个流动的四维空间。

古建筑有其特有的陈列环境,如何用现代的理念结合古建筑的环境创造出与古建筑相和谐的陈列一直是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陈列的效果上应对古建和文物画龙点晴而不是画蛇添足。不应求过多的变化,而是求多样的统一;不应求刺激,而是求淡化;不应求繁杂,而是简练。从具象到抽象,从具象空间到抽象空间,运用符号化、象征、隐喻等启迪性的设计手法,以达到空间消失的最高的审美境界。以其直观、形象、综合、系统、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艺术魅力,使观者流连于万象之际,行吟于视听之区。

参考文献:

[1]海.论博物馆的现代化[J].中国博物馆,1997(1):45 46

[2]王宏均.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73 74

[3]林崇宏.视觉艺术与造型[M].北京:美工图书馆,1996.82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