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紫藤萝瀑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紫藤萝瀑布

紫藤萝瀑布范文1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时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就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放似的。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qióng)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zhù)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时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紫藤萝瀑布范文2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词语积累;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欣赏事物内在美的能力;

教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时光的情感,鞭策努力学习,创造美化生活的热情。

学习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接触过许多花草树木。大千世界,一草一木,只要你用心体会,你从中会获得许多启示。即使面对同一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就是在自己弟弟身患绝症死后,自己面对紫藤萝花产生的感想。在这样的心情下,面对着盛开的紫藤萝,作者的所见所想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领略一下作者独特的心理体验。

预习反馈:

朗读下列词语,并给加点词语注音。

迸溅(bèngjiàn)伶仃(língdīng)盘虬卧龙(qiú)仙露琼浆(qióng)酒酿(niàng)

整体感知:

1、听录音,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思考问题:

a、本文主要从赏花、想花和忆花三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瀑布的,试给课文划分层次;

b、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C、这篇文章单纯地是描绘紫藤萝瀑布吗?试找出文中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思考品味

1、本文第一自然段独句成段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讨论后归纳:“我不由停住了脚步”说明作者是因为心有所动而止步。“不由”在这里点了作者从沉思到惊醒到被吸引的过程。那么他为何而沉思,又被什么所吸引了?这里的独句成段,既是作者内心的反应,又为全文埋了悬念伏笔。)

2、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然后思考

1)本段主要是从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的?其特点是什么?本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本段主要是从花形来描写紫藤萝的。其特点是“像一条瀑布”。其中有总写:“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也有细写:“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在语言上,本段使用了比喻和拟人,尤其是最后“每一条紫色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的拟人手法,将贬词褒用,更是写出了紫藤萝花的可爱,顽皮,和阳光相映成趣。另外,文章还使用了夸张、排比和借代的修辞手法,细腻生动有趣。)

3、学习第三至七段

齐读第3-7自然段,思考本段又写了紫藤萝的哪方面?如何理解作者在本段中由花的热闹写到自己精神的写作思路?

(本段主要是描绘了紫藤萝的花色。其特点是热闹、却又沉静。作者在本段中由花色的热闹的描绘转入到花色的沉淀,沉淀的花在眼前,更在心上流动,流动的花荡涤了自己的焦虑与悲痛,留给自己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在此作者已经由花写到自己的心,并引入了“生死谜,手中情”的思考。表现出作者对死去的弟弟的怀念,自己的情感还沉浸在思念中。其中作者把花色写得越热闹越繁盛,就越体现出生命的可爱,就如“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这样就把生命的沉淀变成了对人生生与死的思考,更写出自己内心对深层次的兄弟情的思考,显得越发感人。)

4、学习课文八、九自然段

齐读第8-9自然段,思考:本段从紫藤萝的哪方面进行了描写?其特征是什么?其中作者为何

要提到紫藤萝的被与重生,其目的是什么?

(本段主要是描绘了花香。其特征是朦胧与长久。在此作者写到紫藤萝的被毁与重生,其目的是承接上段的生死谜而来的。花树的生死、荣衰暗示着人生的哲理。这就是花和人都会遇

到各种各样的不幸,都会面对生与死的痛苦,但同样也显示出生命的无止境。)

5、学习十、十一自然段

齐读10—11自然段。

(本段阐明作者从花中领悟人生意义,对花形、花色、花香进行总体提炼和归纳,由观花

而生情,由情而生志。所以作者说:“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

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这是“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从这里,作者领悟到了人生的意义,就是无论是人生的热烈,还是人生的生死,生命对于万物来说都有着顽强与美好,它是永恒的!所以作者“不觉加快了脚步”。这里和文章开头相呼应,从“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不觉加快了脚步”,其实是写出作者思想的一个变化过程,对人生的思索过程,从迷惘、惆怅、痛苦到领悟、宁静、喜悦。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一种对生命的新的认识已进入到他内心深处,他将为这新的生命观去创造更美好的人生。

教师总结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我们今天的学生,更要懂得生命的意义,努力学习,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拓展延伸

作文训练:写一种对自己有启示性的植物。题目自拟,字数500字。

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花形——犹如瀑布赏花——如人生的美好热烈

花色——热烈沉静想花——如人生的生死挫折

花香——朦胧长久悟花——如生命的永恒意义

第二课时

教师导学: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主要对文章的内容与写作手法进行了探究。今天,我们在从写作手法上对文章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主要学习本文在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学法指导:

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写景状物:是托物言志的基础。要求学生认真地观察景物,细腻地描绘景物。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1、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按照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瀑布进行描写的?

2、举例说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3、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

4、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景中有情?请具体分析。

5、本文对景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致,这源于作者的怎样的功力?这对你又怎样的启示?

体验反思

怎样理解:

1、“那时的说法,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关系。”?

2、“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的感受。

课堂反馈

1、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够引起你的情感共鸣?谈出你的体会。

2、你认为文中哪些景物描写的句子最好,请你仿写几句。

紫藤萝瀑布范文3

作家巧妙地把写实与写意、写景与抒情结合起来,充分捕捉紫藤萝这个物象所兆示的内在意蕴。先整体呈现紫藤萝盛开的繁茂与蓬勃:“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挨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然后再写每穗花的形态:“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这是花的赞美诗,仿佛就是生命的赞美诗。写到这里作家本人的“心花”也开放了,“觉得这一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别的一切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这是一种新生的喜悦,是生命重新焕发生机的激动的喜悦,对新生的思考。当然作家就想到曾经的生命,花过去的命运。就深深地触动了作家心灵,便回忆起了紫藤萝花在历史行程中遭遇的种种不幸,在回溯紫藤萝花的命运中悟出历史的沧桑,人生命运的浮沉,生命的曲折。之后作家又回到眼前:“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开得这样盛……紫色的瀑布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毅然得出“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主题。作家笔下的紫藤萝是一个象征,象征生命的再生,时代的更替,精神的新生,美的不灭。心灵之花的重放。至此我们明白了全文对紫藤萝勃勃生机的斑斓描绘就是生命活力的精彩写生。表达了对美好人性美丽人生的追求,当然也蕴藏着作家身心遭劫后寻求感奋勃发的精神寄托而对生命活力的呼唤。

二、美在语言如“明月照积雪”隽雅清新

美在巧思妙用修辞,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营造了新奇生动的意象,把花的生命力形象化,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歌颂。

比喻的使用。例如:“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把花的长势茂盛,气势非凡灿烂辉煌,形象描绘出饱含生命的延绵长远,再如“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这写出了花的饱满。

拟人的使用。如:“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挨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他们在笑。‘我在开花!’他们嚷嚷”。“欢笑”“”等动词使静态的花儿跃动起来,将花瀑人格花,仿佛盛装的少女载歌载舞,表现花的盎然情趣。“推着挤着”好象花在游戏嬉闹。表现出花的勃勃生机。“我在开花!”的笑语写出了花儿的天真烂漫富有生命的昂然勃发。就把紫藤萝花的恣肆风流,灿烂辉煌,端庄淑雅,耐得寂寞而富有生命活力,描绘得淋漓尽致。

美在还有妙用古典语言柔婉含蓄之美。文中灵动地使用古典隽雅含蓄韵词。如:“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泛着点点银光”,“春红已谢”,“蜂围蝶阵”等。含蓄典雅,意厚神凝,情聚思沉,深沉通脱,带有独特而含蓄的抒情韵味。

三、美在描写细腻多姿结构精美

紫藤萝瀑布范文4

关键词:生成性教学资源;散文教学;听写法

笔者以为课堂中适当的使用听写法,能更好地激发教师思考如何发挥生成性资源非预期性、再生性、内源性、现时性的优点,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分析听写技能,我们发现听写的完成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语言的声音作用于听觉器官,然后听话人要理解,暂存记忆中,写在纸上。这些步骤涉及辨音、理解和记忆,这里不仅有同音异义词的辨别,表层到深层或深层到表层结构的转换,还有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的共同作用。听写是一个由诸因素参加的积极主动的语言操作过程,可视为一种综合性技能,融接受性与表达性技能为一体。从这个角度看,听写法不失为一种促使生成性教学资源产生的好方法。

因此,笔者尝试将听写运用在《紫藤萝瀑布》一课的教学中,探究在散文这种文体中,教师如何运用听写法来应对学生在语篇段落学习理解方面的各种状态和表现,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寻找散文教学应关注的问题。为了保证学生能真实呈现学习的起点,笔者在试教《紫藤萝瀑布》一课时,没有事先布置预习作业。主要的教学模块有2个,第一模块是听写课文中的句子,判断学生的学习起点,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作者在写景状物上的特点。第二个模块是听写“仿句要求”,要求学生通过仿写理解写景状物意在表达生命的思考和感悟。从课堂的实施情况来看,笔者认为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若能精心设计听写的内容,善用学生在显性和隐性听写任务上的错误,关注学生在连续性听写任务上的状态和表现,就能更好地发挥课堂生成性资源非预期性、再生性、内源性的特点,提高课堂效率。

一、巧用听写内容,发挥生成性资源非预期性的特点,为落实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生成性资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非预期性。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资源,如各种物质性资源具有可预期的特点,可以在教学前安排选定并明确用途。生成性教学资源则与此不同。生成性资源不是事前计划和设定的产物,而是在教学的行进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具有随机性和突发性等特点。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只有精准地判断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更好地细化教学目标,选定恰适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要巧设听写内容,一方面使听写的内容能符合教学目标细化的需要,一方面能使学生听写反馈的非预期性能在教师的预设之内,即教师根据可以根据听写的结果评估教学预设起点的吻合度,更有效地进行推进教学。

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一直是散文教学的难点,目前教师通常的做法是根据散文的体例特点来确定教学内容。就《紫藤萝瀑布》而言,咏物抒怀是其体例上的主要特征。再加上散文不比文言和诗歌,篇幅较长,所以听写的内容不宜过长。因此,在《紫藤萝瀑布》一文的教学中,笔者选择了这两句话作为听写内容:第一句是“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第二句是“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这样选择的依据是,笔者将《紫藤萝瀑布》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品析语句明晰写景状物的一些方法;通过仿句练习明确咏物抒怀类散文的特征,即状物须紧扣景物的特点展开,状物要为抒怀服务”。因此,所选择的听写内容实际上是如何“写景状物”的两句范例,暗含了写景状物的一些方法:比如,状物要写出物的特点,状物应言之有序,修辞要紧扣物的特点。听写的内容按正常语速诵读2遍,对中等水平的学生而言略有困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听写情况来评估学生对这些语句在内容理解和形式表达方面的把握程度,然后根据教学目标有选择、有重点地引发学生互相评点听写中的错写、误写、妙写,为达成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初步写景要抓住特点进行描写,要有一定的观察角度”提供依据。

为了能符合细化教学目标的需要,我们还需再度开发听写内容的教学资源。在《紫藤萝瀑布》中,由于笔者所选择的听写内容具有范例的特征,因此教师可以发挥范例所具有的学习支架的功能,为学生理解并掌握写景状物的基本方法提供适当的、小步调的提示,从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仿句情况评估这一环节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如果学生存在的问题较多,教师可以提供与听写内容一致的其他范例,如“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和“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通过评点,启发学生在使用修辞手法时,如果能斟酌动词,就能更好地展现景物的特点,从中加深学生对写景状物方法的理解。总之,所有的教学内容都以听写内容为源点,做相应的细化和深化,直至达成本堂课总的教学目标。

二、善用听写错误,发挥生成性资源内源性的特点,为准确诊断学情提供参考

生成性资源的另一个特点是内源性。生成性资源属于生命载体形式的教学资源。学生是这类教学资源的重要来源。较之非生命载体形式的教学资源,生成性资源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具有潜隐性和内生性。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认知困惑或理解障碍,对某一问题潜在的独特见解或错误认识等,只要被有效地外化和显化,并被教师及时捕捉和利用,就可以成为教学中的有效教学资源。因此,教师若能积极、巧妙地加以发挥和利用学生在听写过程中所暴露出的误解、错解,就能准确诊断学情,提高课堂效率。

(一)借助显性听写任务,精准辨析学生学习的难点

显性的听写任务是指要求学生完整的书写教师口述的所有内容,笔者所指的显性听写任务排除简单的词语听写。当课堂上使用句段式听写任务后,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会遭遇的难点会即时显现出来,更重要的是听写会直接呈现出“难点”为什么会是“难点”的原因,这就是诊断精准性的体现,也是最让教师着迷的地方。在《紫藤萝瀑布》的听写环节里,笔者请了两位语文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上黑板听写。两位同学的听写有两处错误相同,一处是都把“终极”错写成“中脊”;一处是“忍俊不禁”,女生写成“忍峻不禁”,男生写成“冷俊不禁”。问学生为什么会写成“中脊”,学生说没想出到底是什么意思,只能先按读音写词语。至于为什么男生会写成“冷俊不禁”,连读音都写错的原因,男生说没听清楚。果然,男生在语句听写的过程中,先不说正确,就是把听到的句子写通顺都有点困难。由于笔者是在散文教学中第一次使用听写,而且听写的句子按正常语速只读两遍,在听写的过程中不间断的有学生嘀咕没听清楚,因此听写的环境相对不是特别安静。最终听写结果,女生两个词语写错,标点中该使用分号的没有使用,此外全部正确。男生除了有女生的全部错处外,还缺少句子间的几个虚词。由此,教师可以判断,造成学生对语句理解不够深刻和全面的原因,极可能是学生联系上下文语境理解词语的能力不够和词语的积累不足,像“终极”可以从上文“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来猜测,像“忍俊不禁”可以从后面的“笑容”一词得到启发。此外,更值得教师关注的是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不够,词语的积累往往是在课堂的讲授、自发的阅读、日常的交流中慢慢积累的,学生若没有良好的的注意力品质,有意识地积累词语恐怕会有一定的困难,这恰恰是教师需要着力培养的学习品质。

(二)借助隐性听写任务,精准分析学生学习的难点

隐性的听写任务是指教师对学生将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做口述的说明,学生以完成学习任务的成果展示他们对口述内容的理解。在《紫藤萝瀑布》中,笔者给学生设计了一个隐性听写任务,口述仿句要求“请根据两句例句所给出的观察视角和修辞手法,请学生任选一句进行仿写”。结果笔者在学生仿写时巡视,发现有不少同学对仿写的要求不够明确,所写的句子要么角度杂糅、不清,要么没有使用修辞,这说明学生在听记任务要求的时候不够专注和仔细,没有养成随时记录要点的习惯。于是,笔者适时提出四人小组交流的要求,以顺时针的方向依次传阅自己的仿句,从观察视角、修辞手法的角度书面点评组员的句子,觉得不错的句子打钩,打钩最多者全班展示。进入班级交流的仿句有4句,分别是:①那一串串从空中垂下的紫藤萝,大片大片地淡紫色,像是一片片轻柔的面纱,虽然淡雅,却又让人难以忘怀。②紫藤萝就像一串串挂在空中的密密麻麻的葡萄。③每一朵淡紫色的藤萝,小巧玲珑,就像一只只停在花杆上休息的紫色蝴蝶。④远看藤萝,只见一簇簇淡紫色从空中垂下,像轻柔的帘子,在风中飘摇。经过师生们的初步交流讨论,学生逐渐发现存在这些问题:一是观察角度不够明确,像②句;二是比喻的使用比较牵强,像①句中的喻体“面纱”就显得不够贴切了。笔者通过学生的佳句反馈,发现学生在修辞的使用上存在困难,未能完全掌握本体与喻体间的相似点恰恰应该是景物的特点,而不是简单的本体和喻体相似就可以了。此外,学生在使用比喻或者拟人这类修辞的时候,往往没有留意斟酌动词就可以使修辞格更加形象和生动的问题。于是笔者出示了与听写内容一致的其他范例,同学们通过朗读发现巧用动词,就能很好地展现景物特点,比如把③句里的“停”换成“挤”,④句里的“飘摇”换成“摆动”。

三、重用听写反馈,发挥生成性资源再生性的特点,为促成学法指导提供蓝本

生成性资源再生性的特点也不容忽视。教学资源既包括教学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学人力资源,生成性资源属于后者。人力资源的显著特点是具有再生性,可进行循环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资源也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性资源。课后笔者回收了进行听写练习的练字方格纸。之所以选用练字方格纸,主要是因为我们这个学区的学生书写习惯和规范普遍存在问题,但是当练字方格纸的正面承担起完成显性的听写任务、背面完成隐形的听写任务,成为学生完成多个听写任务后的学习过程记载纸后,又生成了许多宝贵的教学资源,这都为教师如何进行学法指导提供了蓝本。

(一)重新审视学生的学习问题,为促进个别辅导辨明方向

我们一般会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或考试来分析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问题,但这种针对。

学生个体的学习诊断往往有一定的延时性和模糊性,而课后回收听写纸就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较为准确地判断、甄别学生个体在听课过程中暴露出的习惯、方法、能力等具体的学习状况了。在上课中,在笔者要求学生以这样的句式品析听写的两段话“这是的紫藤萝,我是从(词语、修辞)中感受到的”的环节中,学生们踊跃地分享自己的感受,这时我发现一男生朱某手里拿着一根细细长长的“教鞭”和后排的男生挤眉弄眼。为了不影响课堂进度,我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我喜欢这根教鞭,送给老师吧”就带过了。旁边的女生立马小声说,“老师这是听写纸折的。”当时,笔者突然意识到以往对男生朱某学习问题的判断可能不够全面。先前的判断是该生的识记型基础知识掌握比较薄弱,书面表达不够清晰和准确,但是上课能踊跃发言,思维敏捷,如果能关注落实孩子的基础知识,该生的语文学习应有较大提升。但是通过纸教鞭一事,笔者意识到更严重的学习问题可能是注意力的品质问题,尤其是在教师无法通过提问这样的方式来关注他的学习状况时,他的学习有可能是失控的。假若能通过听写练习纸追踪、监控、评价他的课堂听课状况,可能会对他的学业提升有很大的帮助。课后整理听写纸的时候发现,有4位男生没有上交听写纸,经调查发现原来都是去折纸教鞭了,而这4位男生的学习问题都基本类似。

(二)发挥听写练习的示范作用,为促成学法指导搭建平台

通过各种形式的听写练习纸展示,也许是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有利平台。有选择地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听写纸是一种方式,或提供佳作作为示范以资鼓励,或出示错处揭示原因以求改进。不论是范例或是错例,教师都应以赞扬、鼓励语言加以书面肯定。有选择地在教室固定的展板中展示听写纸,并在听写纸上附上有教学意图的点评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在整理《紫藤萝瀑布》听写纸的时候,笔者选择在教室展板中展示的听写纸分两类。第一类是显性听写任务完成最佳者,选择的标准是书写符合规范,比如能空两格书写,标点符号使用正确,修改能使用正确的修改符号。因为听写纸的正面是练字方格纸,所以教师附上的点评意见突显书写规范方面的要求。第二类是隐形听写任务完成有特点者,选择标准是在观察角度明确的、喻体比较新颖的、动词使用有新意中某个方面表现突出者,教师附上的点评意见突显的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观摩展示的听写纸,通过阅读教师的点评意见,潜移默化习惯和学法的形成。

四、结语

《紫藤萝瀑布》是笔者第一次有意识地通过听写法来自我评估对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利用水平。实践下来,经过整理和反思,笔者对听写法所引发的生成性资源所具有的非预期性、再生性、内源性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特别是生成性资源即取即用的现时性的特点有了更清醒的认识。由于生成性资源的这个特点,这些产生于课堂讨论或活动过程之中,往往源自学生直接的认知需要,逼迫教师需要积极提高教学智慧,主动应对。同时笔者也产生了更多的困惑。比如,怎么根据散文的体式特点选择合适的听写内容。王荣生教授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一是作者个性化的言语表达、语句章法,二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及其个人化的言说对象,三是作者的所思所想,他独特的情感认知。笔者认为《紫藤萝瀑布》一文的教学设计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又比如,如何根据听写的反馈,及时、精准地诊断学习难点,甄选共性问题,筛选具有教学价值的问题适时地融入教学现场,笔者的课堂教学驾驭能力还是捉襟见肘的。又比如,如何通过听写纸的范例点评展示,形成系统的学法指导,笔者还没有做过有计划、有序列、有重点的考量。

参考文献:

[1] 刘双.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分析听写技能[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4.3.

紫藤萝瀑布范文5

一、运用影像资料进行课堂导入

阅读教学的导入方式有很多,包括谈话导入、实物导入等。我最青睐的则是运用影像资料进行导入。每次运用影像资料进行导入时,学生的学习热情都比往常高涨很多,这一点让我非常欣慰,也增强了我运用影像资料进行课堂导入的信心。

在执教《紫藤萝瀑布》时,在备课阶段我在互联网上搜集了很多关于紫藤萝的视频和图片,然后进行加工、剪辑,最终形成了一个长达三分钟的短片。正式上课的时候,刚开始我并没有多说,而是直接播放了这个短片。看到视频中那美丽的紫藤萝,学生很快沉浸其中,感叹紫藤萝的美丽。看完短片之后,我发现教室里非常安静,可能学生还没有从刚才美丽的画面中醒过来。但是我不得不打断学生的思维,说道:“同学们觉得刚才这种花美丽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美丽!”我接着问:“那么,你们知道这是一种什么花吗?”这时教室里哑然一片,出现这种情况并未出乎我的意料。于是我微笑着说道:“这种花叫紫藤萝,是一种比较稀有的花种。每到开花的季节一个个的小花朵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就像瀑布一样。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紫藤萝瀑布》,看看在作者的眼中紫藤萝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有了这样的开篇,接下来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积极性也提高了很多,这也是运用影像资料进行课堂导入的预期效果。

二、运用影像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

我认为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只有身临其境,学生才可能有效地理解课文。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在阅读教学中积极为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去感受课文内容。在诸多的情境创设方式中,我发现运用影像资料所取得的效果最好。

在执教《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我在课堂中孜孜不倦地讲述课文内容。虽然如此卖力,但是我发现很多学生都恹恹欲睡,心中不免涌起一种伤心难过的感觉。反思自己的教学,可能语言运用得并不精彩,所以才会造成学生对课文学习提不起兴趣。但是我心中也在暗喜:幸亏我早做了一手准备。于是停下课文的讲述,播放了一部动画片――《皇帝的新装》。当学生看到课文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后,立刻来了兴致,他们的头高高昂起,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看完之后,我发现班里再也没有睡觉的学生了。看来在课堂教学中应适时给学生打上一剂“兴奋剂”,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课文学习兴趣。由于受到影像资料的刺激,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好,课堂发言也积极了很多。

事实上,课文中的文字虽然可以描绘一定的内容,但不够立体真实。而影像资料的出现正可以弥补这一缺陷,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也是我一直要追求的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而影像资料可以帮我达到这一目标。

三、运用影像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非常精彩,阅读的时候不乏给人一种别样的感觉。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都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课文中的文字描写得非常生动,学生也能读懂,却无法真正理解其中的文字描写。对于这个问题,解决的方式有很多,其中运用影像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理解课文。

紫藤萝瀑布范文6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内外文本,探究阅读咏物散文的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咏物散文的习惯与技能。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操,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咏物散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和领会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并掌握如何表达这种感悟的手法和形式。

【教具】多媒体。

【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间播放海边的视频短片,让学生欣赏。

【教学过程】

师:惬意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优秀的散文同样会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尤其是咏物散文,作者往往在一种司空见惯的事物上寄托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慨,对生活的感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咏物散文的阅读。(板书课题。)咏物散文的阅读一直是我们阅读现代文的难点,很多同学往往在咏物散文的阅读分析上丢分。那么,我们在初中阶段曾经学过哪些咏物散文呢?

生:《爱莲说》。

生:《紫藤萝瀑布》。

…………

师:下面我们就以《紫藤萝瀑布》《行道树》为例来探讨阅读咏物散文的方法。(大屏幕展示:1.所咏之物是什么;2.体察、领会文章中所表露的情感;3.探究作者产生这种情感的缘由。)

生:我们探讨的是《行道树》。作者借行道树赞美了无私奉献的人,作者产生这种情感的缘由是行道树在文中所表现的精神品质,为人类送来绿阴,迎接太阳,为城市制造清新空气。

生:我们组探讨的是《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的所咏之物是紫藤萝,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师:那么,你能说说对生命哪方面的思考吗?

生:作者告诉我们:“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生:还告诉我们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要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

师:说得真好。一个同学用文中的话来解答,另一个同学是自己概括的,都很到位。

师:我们知道,咏物散文是以物作为载体,这就要求我们要整理文中用以寄托情感、表达情感的“情物”。而“语言”又是文学作品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那就更少不了“语言”这一载体,那么这些“情物”和“情言”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呢?请同学们探讨以下几个问题:(大屏幕出示:4.整理文中用以寄托情感、表现情感的“情物”;5.品味传情达意的语言;6.鉴赏评价表达情感的艺术性。学生讨论。)

师:同学们,向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的讨论成果吧!

生:《紫藤萝瀑布》这一课作者除了写紫藤萝还提到了“生死谜、手足情”,触及到了比作者小3岁的弟弟。面对身患绝症,生命垂危的弟弟,作者焦虑悲痛,但同时她也告诉我们,不能陷在个人的不幸中无法自拔。

生:我们组着重从语言上分析《紫藤萝瀑布》。文章中有大量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这里将盛开的紫藤萝花比喻成瀑布,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

生:文章的艺术手法上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而且有的句子还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

师:这几组同学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的特点,非常好!

生:我们组分析的是《行道树》。在《行道树》这篇课文中,作者除了写行道树,还写到了原始森林和欢度夜生活的人们。和他们相比,行道树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他们寂寞、孤独,他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这里用了对比的手法。

生:《行道树》这篇文章,有很多语言值得我们去推敲,例如:“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这里的“悲凉的点缀”;“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行道树为什么而“忧愁”,为什么而“快乐”?而且这篇课文是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来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精神。这都是这篇课文的语言特点。

师:同学们概括得相当到位!那么,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我们刚才所探讨的问题。总结起来,就应该是以下几方面。(板书: 把握情感――探究情缘――整理情物――剖析情言――鉴赏情艺。)

师:那么,“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阅读现代文要掌握哪些内容呢?请看大屏幕。找同学来读一读。

(大屏幕出示阅读要求:1.整体感知文章基本内容;2.理解词语在文中含义;3.探究理解文中句子及含义;4.理清文章思路;5.把握表达方式、写作特点;6.领会作者的观点、态度、感情,就作品内容、写法提出自己的见解;7.初步具备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精彩的语言。)

师:看来,我们探究的结果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致的。这是我们学习咏物散文的方法。那么我们在创作咏物散文时,首先也要确定所咏之物,然后再确定自己的情感倾向。这就需要平时我们培养观察力。

假如,你走进了一个遥远偏僻的山谷,在陡峭的断崖上,突然看见了一朵盛开的百合花,此时的你,会有怎样的感悟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林清玄的作品《心田上的百合花开》,看看作者在百合花上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首先,我们来欣赏配乐朗诵《心田上的百合花开》(大屏幕展示,见下文)。下面,我们就按照我们探讨出来的学习方法,研读《心田上的百合花开》。(小组讨论,提示方法。)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笥林清玄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

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野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哪,他头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

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

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生:我们组首先确定了文章的所咏之物是百合花,作者在文中借百合花的形象来赞美那些无私奉献的人。

生:我们组认为这篇作品反映的是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师:说得好!是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那么,同学们,你们谁能说一说,引发了怎样的人生价值的思考呢?

生:百合花有坚定的信念,不畏讥讽的自信,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凭借这些,野百合战胜了很多困难,以开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鼓掌。)

师:说得太好了!还用了排比句,连贯、具体。其他小组的探究结果呢?

生:这篇文章所咏之物是百合花,但是还提到了其他用以寄托作者情感的物体――附近的野草,塑造他们的用意是用对比手法,衬托野百合的顽强精神。

师:说得很全面!提到了所咏之物,写作手法,还有写作手法的作用。

生:老师,我发现一个问题,写野草的目的,仅仅就是来衬托百合花的顽强精神吗?

师:那你有何见解啊?

生:我认为,作者也许还讽刺了那些甘于平庸的人吧?

师:你不敢确定吗?你应该肯定地告诉我们。你很能发现问题,要记住,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希望你继续发扬这种精神。

生:我们小组着重从文章的语言上来分析的,文章开头提到“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这句话交代了百合花的生活环境,以生活环境的恶劣来衬托野百合与命运抗争的顽强,为下铺垫。

师:从语言出发,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谈,非常好!

生:“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这句话写出了百合花怎样与命运抗争。

生:“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这是个排比句,增强语言气势,体现百合花坚定的信念。

生:我受同学的启发,也想提出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用“心田上”来修饰百合花呢?我觉得用得好,但我说不出为什么,请老师和同学们帮助我解答。

师: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用“心田上”来修饰百合花,有什么作用呢?

生:我认为,是让百合花在人们心田上盛开,让人们对百合花的精神品质,铭记于心。

生:我们可以在文中发现线索,在文章中的倒数第2段,“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这“纯净温柔的一角”指的就是“心田”。

生:突出野百合的美好愿望,突出她的精神美。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正确,这位同学你理解了吗?

生:理解了,谢谢!

师:的确,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粒纯洁的百合花种,但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开出灿烂的花,心灵的土地是湿润、肥沃的,只要付出就会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生:老师,这株百合花经历了这么多的辛苦才开花,我认为有些不值。

师: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正要问你们,你们说说,值不值?

生:我如果是那株花,我也许会那么去做,但我不知道能不能坚持到底。

生:我认为值得。因为开花能达成自己的心愿,能装点大自然,将美奉献给世界,完成大自然赋予的使命,也向世人证明自己,实现了人生价值!

师:太好了。看来,同学们对于人生价值也有了一定的思考。那么,从这篇文章中,你们得到什么启示了吗?

生:我觉得我们要先确定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生:我们快要中考了,面临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也许我们会觉得很累,压力很大,但这是实现我们人生价值的时候,我希望我们都能努力学习,考出好成绩,证明一下我们的实力。(掌声。)

师:同学们说得好极了!处处体现你们文学的功底,处处迸发你们智慧的火花。在生活中,能触发我们对生活的感悟,对生命的感慨的事物还有很多,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那么,你们在生活中有喜欢的动物或者植物吗?为什么喜欢它们呢?(大屏幕展示:课堂说说。说说你喜欢的植物或动物,并用简洁且富有哲理的话概括你喜欢的原因。 所咏之物:喜爱原因:。)

生:我喜欢,因为“生来不羡阳春景,敢把金丝竞与天”。

生:我喜欢仙人掌,因为仙人掌有顽强的生命力。

师:太棒了!

生:我想做梅花,因为“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师:是啊,一花一木,在智者眼里是精神、是意志;一花一木,在仁者心里是理想、是追求。让我们做生活的智者,做生活的仁者,去发现和感受世间的真情。(师布置作业:研读《做一朵携来彩贝的海浪》。)

【评析】

一、选取材料典型,实现了三维目标

本节课通过研读课内外文本,探究阅读咏物散文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了该类散文阅读的技巧。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上,文章《心田上的百合花开》选择得很典型,学生喜欢阅读,对学生思想有触动。三维目标互相浸透使学生在本节课中学有所得,思有所获。

二、逐步渗透方法,珍视学生感受

通过回顾所学过的咏物散文《紫藤萝瀑布》《行道树》,让学生来探讨阅读咏物散文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又给予了高度概括:把握情感――探究情缘――整理情物――剖析情言――鉴赏情艺。然后结合此方法,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研读《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调控,因势利导,组织学生有效学习。教学方法富有启发性。例如课上一名学生说通过研读《心田上的百合花》,引发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教师马上引导,让他说说引发了怎样的人生思考。另外在课堂评价方面,教师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常听到“你的见解很独到”等类似的语言,从而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