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技术应用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范文1

“导学案”是指遵循素质教育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用以辅助学生进行自学的教学材料[1]。“学案导学模式”即以“导学案”为载体,教师借助于“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而后再由师生共同协作,完成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对导学案进行充分利用,除了可以使学生收获知识外,还能够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时,教师应从如何开展有效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精心编写导学案。一份合格的导学案应明确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提出一些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最终完成学生自学的过程。“学案导学法”的本质就是变教学为引导,通过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学中,而后通过生生、师生讨论的形式,使学生掌握新课标要求的教学内容。在实施“学案导学”模式时,应根据学生的基础和领悟能力的不同,帮助学生对学习的方法和时间等进行适时调整。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动手能力以及创新精神,通过颠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积极主动地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实现由“重教轻学”到“教学并重”,从“灌输”到“导学”,从“教师指导”到“自主学习,教师促进”的多重转变,从根本上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进行改革。

2 高中信息技术学案的特点

导学案与以往教师的教案有着本质的区别。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应始终考虑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而非学会知识,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次明显的原则来呈现教学内容[2]。高中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其导学案具有下面一些特点。

导学案媒体呈现方式丰富 通常来说,导学案以纸质版的形式通过文字描述来呈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导学案可以将多种媒体技术结合起来进行呈现。如可在校内网中上传相关教学视频供学生自学之用,学生看过视频之后,可以通过电子学案对知识点进行疏理,以便更为扎实掌握新的教学内容。

导学案完成方法多样 学生在学习常规学科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课堂上,因为有较多的课时学习基础知识,所以几乎没有太多时间用来完成学案,而且大多都只能利用纸笔进行。而高中阶段就有所不同,一般一周会有一次信息技术课程,可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课程中有一部分是技能操作,只有通过参加实际的课外体验之后,才能完成相应的学案内容。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其具备探索精神。

导学案使用方法各不相同 在开始上课之前,教师要将学生完成的学案集中起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讲课方式以及讲课内容。同时,还可以让学案做得很好的学生来交流心得,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教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教课与学习的效率。

3 “学案导学”的教学体验

学案教学这种方式是否能够取得成功,主要在于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模式主要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导学案 在展开教学工作之前,教师一般会提前印好学案,让学生能够提前预习,能够根据学案的内容来了解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哪方面的知识学习起来会有难度,学习过程中可能会碰到什么问题),并将这些想法提前告诉老师,以便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能够做到有侧重点,能够利用有限的课堂实践解答大多数学生不懂的问题,而对其他少数学生的难点,可以通过课外辅导这种方式来帮助理解[3]。举个例子来说,笔者在教导Excel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就根据学生对表格用法不是特别熟悉这些实际情况,在学案里加入了相应的问答题,不仅让新手通过这些问答题对表格有所了解,同时也让具备一些经验的学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复习。

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要充分发挥学案教学这种模式的优势,还需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真正享受到释疑解惑得到的乐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难点集中起来进行授课,而需要将难点分散开来,让学生逐步探索,逐步享受到一步步克服困难的成功乐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给予相应的鼓励与指导,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成功给予肯定,以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学生在不同时期是具有不同特点的,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设定教学内容,多加入一些能够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操作题,并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操作。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时遇到的难题,并及时指导其加以改正,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改正错误这种方式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比如在教导表格的过程中,笔者就给学生提供了相应的数据,并要求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体现出其中的规律,还给学生提供了网址:。这样,学生在自己制作完表格之后能够有对比的依据,而不再局限于课堂内容,提高了课外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自我评价巩固所学内容 在教师授课完毕之后,学生可以通过总结所学习的内容,以及对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再联系以前学习过的相关知识,以更好地消化教师所教导的内容。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分析与总结,形成新旧知识网络,总结所学知识的规律,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以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教学Excel表格的同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学过的具有表格功能的软件,通过学习其他软件的表格功能来发现各个不同软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自由选择办公软件,同时也能更深入地了解Excel表格的优缺点,更快地熟悉相关操作。

4 高中信息技术学案教学的应用意义

符合教育改革要求 采用学案教学这种方式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出来,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让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学习,而是自己有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这是符合教育改革要求的教学方式。

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案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在上课之前都对所要教学的内容有所了解,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来确定上课的重点,学生也能够根据学案提前预习教师要讲课的内容,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更好地消化知识。

能够体现学生个性化 学案教学这种模式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使得教师可以多出一些时间来指导个别学生。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个性,并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5 结论

学案教学模式在信息课程的应用,使得素质教育的本质有所体现。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还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给学生相应的指导与鼓励,将学生的潜力发挥出来,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杨群英.运用学案导学构建高效复习课堂:浅谈学案导学法在高三生物复习课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论坛,2011(12):52-54.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范文2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校;安全教育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引起学生对安全的重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安全教育,会起到更佳的效果。

一、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安全教育,可以对学生进行安全提示教育

学校是承担学生安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在校园内营造时时处处安全第一的氛围。学校可在校园内醒目部位安装电子屏幕,用电子屏幕对学生进行安全提示教育。根据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实际情况,在不同时节,针对学生可能发生的意外在电子屏幕上,经常滚动播放安全提示语,提醒学生应注意的安全事项,规范学生的行为,这样既可以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氛围,又可以防患于未然,根据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充分利用电子屏幕对学生进行安全警示教育。

二、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了解一些自然灾害发生的前兆以及危害

世界上发生的很多自然灾害,往往出乎人们的预料,而且这些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但是,在人类长期的生活过程中,人们通过细心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也总结出了许多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如,人们经过长期的观察,总结出的防震谚语: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哄哄,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

如果教师仅仅口头说教或将文字呈现给学生,他们可能对这些地震前的异常现象一笑了之,不能引起他们的重视;让学生自己总结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又受到时空的局限。这时,用信息技术就能打破这种局限。在讲解地震谚语时,配上动画或图片,会增加文字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可视性,便于学生理解,也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如汶川地震发生前,就有数以万计的蟾蜍在道路上爬行,场面令人震撼。插播印尼海啸发生的视频,学生意识到,在海边地震过后,伴之而来的就是海啸;同时,几十米高的海浪瞬间吞噬数以万计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多么渺小,自然灾害会给人类带来多么大的危害!这样,学生会认识到自然灾害带来危害的严重程度,在自然灾害来临前,做好防范准备,面对自然灾害时,就不会掉以轻心。

三、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安全教育,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传统教学媒体如:黑板、粉笔、挂图、幻灯、投影的使用,也曾为教学提供过丰富的素材,然而,这些单一视听媒体的特点使它们制作起来比较复杂,部分创作内容很难反复使用,而信息技术能将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各种教学内容进行组合,把难以用图片演示的许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把复杂的事物简化、把事件发展的过程反复再现,这些是传统教学媒体很难完成的。

四、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可以形象直观地教给他们正确的避险方法和救护技能

传统安全教育教学往往受条件和环境的限制,教师在向学生传授避险的方法和自救技能,采取口头说教的方法。在说明常见的避险方法,强调自救的关键环节时,较好的做法是利用挂图来展示各种救护的不同步骤,学生很难连贯地完全掌握各个环节的要领。教师用信息技术,课前制作动画,在不同环境下把发生溺水的不同情况、不同过程,用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甚至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素材,充实安全教育的内容。如可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当自己在水中发生意外时,如何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避免自己发生溺水事故;当他人在水中发生危险时,如何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施救。这样,学生就不会盲目施救,造成群死群伤的溺水事故。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增强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丰富学生安全教育的形式。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救护技能都能靠信息技术来传授,一些专业救护技能需要专业人员当面传授,甚至需要专业人员指导学生多次实践才可能掌握技术要领。因此,在进行救护技能传授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能力等实际情况,选择性地使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在学生安全教育中的应用为安全教育活动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丰富了安全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教师适时、适度地运用多媒体辅助安全教育教学,给学生提供视觉、听觉和创新思维体会的空间,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枯燥的安全教育活动变得生动、有趣,为学生安全教育增添无穷的魅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在灾难来临时,为学生的安全提供一份保障。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范文3

关键词 多级;信息安全技术;教学网络;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1-0096-02

1 常见的几种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1.1 防火墙技术与服务器

设置防火墙的根本目的是为保证局域网在联网的情况下免遭外界黑客、病毒等的入侵。防火墙属于访问控制设备,其一般是在互联网与内部网之前建立的安全体系,看起来就像防火墙状的一种障碍物。利用防火墙技术保证网络信息的畅通,并对信息进行检查以决定其是否能够进出内网,是否允许用户通过计算机进行访问。从而有效的组织了非授权用户进入教学网络和对信息资源的非法访问。

防火墙是确保校园教学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以往的局域网常把自身暴露在缺少网络信息安全的体系环境下,因此,容易遭受外界黑客、病毒等的攻击。但是,在设置防火墙之后,可保证一切的信息在流通都首先经过它的检测,这样可实现对网络信息的监控与访问控制。由此看来,通过防火墙技术能够不断提升校园网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1.2 提高局域网络操作系统的安全措施

无论是Netware、Linux还是Windows NT,几乎所有的局域网操作系统都支持:

1)增加网络口令规则。

2)当服务访问连接处于空闲状态时,对其访问权限给予锁定。

3)对有害网络工作站资源的流动情况给予记录。

4)控制对资源的访问权限。

5)提供禁止非法者入网查阅信息的措施。

6)保证所有的数据资源都来源于授权用户。

7)对网络登录的口令进行有效的加密。

8)为大量用户和管理用户组提供高效工具。

9)数据加密之后进行传输。

1.3 硬盘还原卡的安全措施

如果你亲身管理或使用过计算机,那么你肯定会有这样的经历:计算机非正常关机、错误的操作、相关病毒的入侵提示、Windows提示非法操作、系统被损坏等,导致一些重要文件丢失。但是,子使用硬盘还原卡以后,有效的消除了系统重要文件恢复的烦恼。一般来说,硬盘还原卡工作类型主要有两种,即开放式与保护式。此外,也涉及到三种特权操作,即保存数据、系统设置、恢复数据等。因此,为减少学校机房网络维护工作量,在应用硬盘还原卡之后,实现了网络自动维护功能,从而把繁杂的维护工作转变成相对简单的维护工作。

2 教学网络计算机面临的安全因素

1)计算机病毒的破坏。网络的设计和运行的主要目标是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因此网络为病毒的发育和繁殖提供了有利的场所。最近几年,计算机系统遭受病毒入侵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大大增加计算机网络使用的不安全性。

2)人为的失误。由于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意识,随意将自己的账号转借给他人使用,这对网络的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3)人为对网络的恶意攻击。这类攻击行为主要分为两类:即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主动攻击主要是对教学网络进行全方位的破坏,导致计算机网络出现全面或部分瘫痪。被动攻击主要是窃取、窥探计算机网络的重要信息,但是不会对网络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

4)互联网自身软件存在的漏洞。网络中的大多数软件经常会存在一些安全漏洞,并且这些漏洞往往成为了黑客攻击的对象,可以说这是威胁网络安全的一大隐患。如今,使用最为普遍和最为流行的是Windows操作系统,由于该系统在设计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导致局联网上存在的大部分黑客攻击和病毒都是针对Windows而来。

3 多级安全技术的应用

3.1 校园网络出口设置的安全策略

近些年来,进行校园网络防范的主要策略是构建防火墙,借助防火墙来阻止黑客或病毒对网络的入侵和攻击,以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防火墙属于一种硬件设备,如主机、路由器以及配有适当软件的网络设备或主机、路由器等组合在一起,其主要作用是对出入计算机网络的数据信息进行过滤,进而对其安全策略进行强化,以便更好的对出入网络的信息访问进行控制和管理,对于那些存在威胁的服务给予拦截或限制,尽最大可能降低对内部网络的暴露,并对防火墙的有关活动和信息内容进行有效的记录。具体来说,防火墙的使用不仅可以有效的避免外部入侵者对内部网络的破坏,而且还更好的阻止内部网络向外部发送未加密的数据。防火墙的主要技术有技术、包过滤技术和状态监视技术。

3.2 计算网络通过Linux来连接校园网络

为了能够确保教学网络不仅能安全的使用互联网和校园网,又能有效的节省IP地址的使用,如:目前有些学校已开始应用586微机当作服务器来使用,并且还为其安装了RedHat软件,同时也增加了三大块网卡。在使用网线进行连接时,可把网络中心交换机通气中的某块网卡连接在一起,与此同时,技术人员也在此块网卡中将IP地址进行了合理的分配。而其它的两块网卡分别和其它两栋楼的机房相连,切内部工作站全部应用的实虚拟IP地址(0-256)。我们应该注意的是所有的IP地址都应该是有差别的,由于我们将机房内的所有机器都编写了不同的号码,因此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些号码作为各个工作站的IP地址,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IP被盗用的现象。由于国内范围内的教育网是免费登陆、查阅和下载的,因此还可以通过设置来限制校园内的计算机只能浏览国内网站。

3.3 建立教学网络集中式病毒防杀体系

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病毒的不断更新和复杂化,如今单机版的病毒防杀体系已经不能很好的应用于网络病毒的防杀需求。首先,单机版的病毒库更新速度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网络病毒的防杀要求。其次,单机版病毒的防杀软件无法有效的限制病毒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传播,如果本地的病毒软件出现故障,将不能有效的避免病毒的入侵,并且存在防杀病毒精力投入多、效益低等问题。最后,单机版病毒防杀体系种类各式各样,良莠不齐。集中式病毒防杀体系不仅具有病毒库更新及时,病毒防杀范围广的特点,而且还具有防杀行动彻底、统一以及系统可靠、稳定,整体投资效益高等特点。

3.4 教学工作站安装了硬盘还原卡

由于教学实验网虽然购置了多家生产的微机,但是微机硬件往往是一样的。几年之前,计算机系统文件被破坏,我们通常借助光盘来对系统的文件进行恢复,这个过程大概需要半个小时。后来,我们采用了GHOST克隆软件来对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予以安装。但是,为更好的应用与进行管理,必须要将每一台计算机都安装此系统;借助GHOST克隆软件将计算机中所有硬盘内容进行打包,并将其存在到Novell服务器中。如果某台计算机系统被破坏,就可以对GHOST压缩包进行解压,便可以恢复相应型号的计算机系统了,这可以将系统的恢复时间降到15分钟左右,达到提高系统安装的效率。为了确保工作站的信息传输安全,我们可以将硬盘还原卡安装到工作站之中,这样可以有效保护一些重要信息或文件的安全。此外,在安装完硬盘还原卡之后,对于用户常常出现的诸多误操作,如:误删除或是误格式化等,只需按一个键就能实现系统的恢复。

3.5 上机登记安全策略

学校的教学网络采用了射频卡机房管理体系,其可以对整个机房的局域网进行控制和管理。学生进入首先要刷卡,然后才可以到计算机中输入自己的账号和密码进行上网,并且输入的账号和密码通常要与计算机管理中心存在的卡号和密码一致才能成功上网,并且每个账号和密码只能登陆一台计算机,管理中心可以对学生上网的计算机及时间进行及时的记录,而且学生上完网下机之后还要再次刷卡,这时管理中心就记录了该学生的整个上机过程,避免了人为对计算机网络的破坏。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从多级信息安全技术被应用到教学网络中以来,有效的确保了教学网络和工作站系统的信息安全和完好率,大大减低了对信息进行维护的工作量,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的恢复速率,提高我校教学网络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武向侠.浅谈高校实验室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实验室科学,2008,13(02):176-177.

[2]杨丽.高职院校网络机房维护策略[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01):65-66.

[3]罗云,刘进.浅谈校园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及其完善[J].科技信息,2009,7(16):98-99.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范文4

[关键词]电子档案袋;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受农村当地条件与教学方式的限制,教师对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评价缺乏科学依据,教学效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反馈,这成为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建立电子档案袋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电子档案袋,并贯穿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将教与学的过程有机统一起来,通过电子化平台进行评价与反馈,将使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与时俱进,进而提高农村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质量。

一、电子档案袋评价的内涵

1.电子档案袋的定义广义上说,电子档案袋是以网络与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能够存储大量信息的电子库。狭义上说,电子档案袋主要是用来存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果与心得,包括学生制作的作品、平时学习中下载的学习文档、记录的读书笔记等。因此,电子档案袋也可称为学生的无纸化成长记录袋,它汇聚师生的评价信息与学生各阶段的学习作品。其中,评价信息主要包括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学生自身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等。2.电子档案袋评价的优势电子档案袋不但容量大、查阅方便,可以永久地记录学生的进步与成长,而且其评价方式在评价效率上也有极大的优势。只要具备网络与计算机就可以实施电子档案袋评价计划,在电子档案袋中可以存储超大容量的学生作品。例如学生用Scratch制作的动画、游戏程序或是用WPS等制作的精美电子小报与演示文稿等,这些都是传统档案袋所无法进行大量存储的。此外,电子档案袋通过软件管理系统可轻松地对存储的教学评价信息进行录入、修改、查询,对评价结果与评价过程一目了然,方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方便学生共享信息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其次,电子档案袋评价具有客观性。在电子档案袋中记录的学生作品更加直观,评价起来更为准确。评价过程要从作品的立意、学生掌握的知识、学生创新能力、思维活跃度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不片面强调学生成绩,目的是给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有勇气认识自我、调整自我,从而更好地成长。教师在评价中也应对学生进行相应的鼓励,让学生有更大的动力前行。

二、电子档案袋评价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明确评价目的、内容与标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电子档案袋评价时,教师必须明确评价的目的与内容,制定出完善的评价标准,才能在实施过程中避免失误或重复操作。电子档案袋评价应以公平性、导向性、鼓励性为原则,以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多元化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较为准确地评价为目的。电子档案袋评价的内容应让学生也了解清楚,让学生将自己最好的作业作品以终稿的形式保存。例如在学完WPS文字的应用后,我要求学生设计一页A4纸大小的电子小报,小报的色彩与内容由学生自由发挥;在学WPS演示之后,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某一主题制作演示文稿;在介绍完Scratch软件后,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设计小游戏等动画作品。我还定期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写一份文档存储在电子档案袋中,文档包括学习到的知识、自己还不懂的问题、实践中没有掌握的操作步骤等。电子档案袋的评价标准要具有指导性和客观性,在布置学生任务前要让学生明确每项任务的评价标准。例如在布置电子小报作业时,可以分为学生素养及表现力评价,其中包括学生的努力程度、作品表现力、知识与技能运用、团队合作精神、进取精神评价等;还有方案设计标准,包括格式、排版、美化、创意等多元化的评价模块。2.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电子档案袋评价在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师生要利用好这一评价方式更好地进行教学。例如在学生上传自己的作品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并鼓励学生互相评价,通过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发现自己作品的不足,借鉴他人的优点,强化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听取其他同学对自己作品的建议,这样才能更快的提高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也要多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式学习。可以让学生分组完成一个演示文稿的制作与美化,完成后由各组互相评价并打分,总结操作经验,交流制作技巧,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收获。3.认真实施评价电子档案袋评价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在实施前教师必须掌握软件系统的功能及操作步骤。系统一般由项目任务主模块下分为作品提交、学习反思、作品评价、主题讨论等子模块。其中,作品评价子模块又分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在电子档案袋评价系统里教师要注册自己的账号,以便对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查看、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对学生学习中的困惑进行解答。学生登陆自己的账号上传作品,通过互评模块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通过自评模块对自己的作品与作业进行总结。在学生登陆模块里,学生要注意分类上传的信息,教师需引导学生掌握编辑的操作。无论是自我评价、学生互评,还是教师考评,师生都应当持有认真的态度,注意系统模块功能,按步骤进行操作,并对上传的信息技术作品做出科学地评价。

三、电子档案袋评价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范文5

关键词:本科毕业设计;教练技术;信息安全专业

教练技术[1](Coaching Technology),是运用体育教练技术、技巧、方式、原则和文化的管理技术。核心是“教练”以中立的身份,用技巧反映被教练者的心态,使对方洞悉自己,并就其表现的有效性给予直接的回应,使对方及时调整心态、清晰目标,以最佳状态去创造成果。有人把这种技巧比喻为镜子。“教练”就像拿一面镜子对着被教练者,让被教练者看到自身真实情况,清楚自己的强项和短处,从而制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我国信息安全本科专业设置始于2001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2000年设立了信息对抗专业,2002年开始设立信息安全专业。作为新开设的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的实施方法还在探索研究阶段,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在模仿其他信息技术专业(比如通信,计算机等)的毕业设计模式,并不适应信息安全这一新兴的学科。

经过4年(2005―2009年)信息安全专业毕业设计指导,笔者发现教练技术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毕业设计阶段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或者进行研究生阶段的研究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1现状分析

1.1教练技术

“教练技术”被誉为本世界最具革命性和效能的管理技术,已成为当今欧美企业界提高生产力的最有效的管理方法之一。它的起源颇具传奇色彩,其主角是个叫W.T Gallwey的美国人,他率先将教练技术引入企业界。1975年,网球教练W.T Gallwey宣称自己找到一个不用“教”的办法就可以让任何人很快地学会打网球,并由此出版一本名为《The Inner Game of Tennis》的书[1]。当时,没人相信他的话,但是,电视台的验证证明他可以在20分钟内教会没碰过网球的实验者打网球。

节目播出后,AT&T公司的副总经理McGill找到W. T Gallwey,希望他为公司的市场销售人员上一堂网球课,W. T Gallwey坦诚地表示自己对企业内部管理一无所知,但他答应可以把销售人员当做运动员来看,可以把公司客户当做网球来对待。课堂结束后,他发现销售经理们的笔记本上没有任何与网球有关的字眼,而是满篇企业管理的内容―AT&T的管理者们已经将运动场上的教练方式转移到企业管理上。于是,一种崭新的管理技术――“教练技术”诞生了。

教练技术被AT&T、IBM、通用电器、苹果电脑、可口可乐、南加州大学、福特、日本丰田等巨型企业引入企业管理中,并迅速风行欧美,W. T Gallwey声誉日隆,被企业界誉为“企业教练”先驱。在随后的20多年里,W. T Gallwey从一个体育教练转型为一个企业教练,他的《The Inner Game of Tennis》被誉为全球经典之作,对运动心理学的出现及商业中教练的引进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而他后来的作品《Inner Game of Work》[2]则着重讨论如何通过提高人们的能力继而达到商业目标,这本书也得到了广泛好评。

W. T Gallwey的主要工作是帮助企业员工学会如何在团队工作中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他的工作集中在3个方面:1)帮助组织中所有个人懂得学习及如何为自己思考问题;2)帮助管理者运用教练技术;3)帮助领导者创建“学习型组织”。

20世纪90年代,教练技术引起一批研究心理学的学者的兴趣,心理学NLP(神经语言程式学)权威人士TimHallbom、JanElfline等人用心理学知识不断丰富教练技术,通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教练技术已逐渐成为一个新的行业和专业,除了应用于企业管理外,它还广泛应用于心态、人格、情绪、素质、技能、人际关系、亲子教育等个人成长及家庭、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

在教育领域,教师作为教学管理组织者,也可能充分应用教练技术以提高教学效果,尤其在注重自我学习的大学学习中,这种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帮助教师有效组织学习活动。

目前,日本NTT在其举办的信息安全课程培训中就将教练技术作为主要的方法在课堂和实验室使用。笔者参加了一期培训,受益匪浅。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教练技术更能激发学习者主动学习的意愿,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练员”,教师对学生的主观影响要小得多,这正是教学中所遵循的“科学是客观的”原则。

1.2本科生毕业设计

本科生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综合性的教学环节,是整个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解决生产实践及科学研究中实际问题等能力。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制定设计方案的能力;查阅、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基本计划、绘图、实验的能力;数据处理、综合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撰写论文的能力等[3]。

当前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分为5个阶段:选题―背景分析―深入研究和实验与实践―结论成文―答辩。在这5个阶段中,指导教师起主导性作用。教师自选题任务书下达就可以明确整个过程,在每个阶段,教师给予学生固定的指导,并要求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这其实是教学过程中演练法的实施。教师讲述操作步骤,然后让学生跟着一步一步做,教师给予一定的辅导。这种方法对成熟的学科较适用,比如计算机和通信工程,研究者熟知几乎所有模型,对于所能出现的问题,研究者也都有妥善的解决方法,进行过程中很少出现偏差,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所下达的任务。

但是,信息安全作为新兴的专业,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在探讨研究阶段,本科教学课程安排不完善,几乎每年都做修正,另外,专业选修课程较多,学生选修科目不同,基础也不同,因此,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使用演练法时,往往会忽略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个性,不仅不能有效开展个体指导,还会压制学生的学习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效果[4-6]。在这几年的辅导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信息安全的兴趣广泛,而且能做到兴趣点年年更新,并能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部分,以便积极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然而,教学任务书或工作计划的要求、深入研究的对象产生偏差等因素,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无法通过毕业设计达到巩固已有知识体系、掌握新知识的目的。

作为自主性很强的本科生教育组成部分,毕业设计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教练技术的使用能够使学生自己发现并弥补其不足,从而得到进步。我们可利用现有网络平台和学校所有机房实验室给学生提供支持,我们要关心学生的未来,关心其目前面临的问题,拓展他们信念和视野,培养他们能力和习惯,帮助学生认清真实现状和局限,同时引发学生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教练技术的使用核心首先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原则;其次,教师应明确如何实施教练技术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本文将从这几方面分析教练技术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的使用。

2教练技术与毕业设计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范文6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 阿托伐他汀 冠脉介入术 强化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1.4R25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349(2011)05-0527-03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os,UAP) 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一种表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是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他汀类药物可明显降低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1]。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在PCI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通过3个月的随访,观察对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预后)及安全性指标的影响,以便指导PCI围术期的用药。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6月―2010年9月住院接受PCI术的UAP患者78例,男45例,女33例,年龄36岁~75岁。依据《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2]诊断UAP,治疗前2周内均未服用他汀类调脂药。入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5例)、强化1组(27例)和强化2组(26例)。3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病情等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急性心肌梗死、入选时血肌钙蛋白T(TnT) 或肌酸激酶MB(CK-MB)超过正常上限者、肝酶(ALT)升高、严重肾功能不全、有肝脏或肌肉疾病史或其他他汀类使用禁忌证者。

1.2方法3组患者均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常规治疗;强化1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PCI术前12 h、2 h分别给阿托伐他汀40 mg、20 mg强化治疗。强化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PCI术前12 h、2 h分别给阿托伐他汀80 mg、40 mg强化治疗。术后均以20 mg/d维持治疗,并随访3个月,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检测肝、肾功能,肌酸磷酸激酶(CK)等生化指标,观察有无心脏缺血事件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再次血运重建)。

1.3统计学处理经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3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3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见表1)2.23组血脂指标比较(见表2)

2.3治疗期间心脏事件发生情况随访时间为3个月,对照组发生心绞痛3例,再次进行血运重建2例,再住院者2例。强化1、2组共发生心绞痛1例,再次进行血运重建1例。对照组与强化组在心绞痛发生事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43组安全性指标比较(见表3、表4)2.5两组不良反应(见表5)

3讨论

冠心病患者PCI介入术后,由于球囊对冠状动脉的扩张以及支架的植入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吸引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的聚集, 从而使这些免疫活性细胞激活,导致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症因子的释放[3],另外血液中的致栓物质,尤其是从粥样硬化斑块处脱落的碎片、坏死的脂质并发形成的附加血栓进入微循环,可引起血小板激活、聚集,从而启动一系列炎症反应,导致炎症因子的分泌增加。这一炎症反应或内皮损伤可以引起围术期非Q波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增加或者术后无复流现象,而这些则会导致短期及或长期心脏事件发生率增加。

他汀类药物作为新型的调脂药物近年来在国内外心血管领域的应用愈来愈加重视。由于他汀类药物的调脂作用和多效,包括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稳定逆转斑块[4,5]及抑制炎症反应等[6],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PCI术前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UAP患者预后带来更多的获益。ARMYDA-RECAPTURE研究显示[7],长期、不同他汀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PCI术前再次给予同等高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负荷治疗,患者可进一步临床获益,且这种获益独立于血脂的降低。目前国内临床正热衷于PCI围术期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研究。本研究着重观察了UAP患者PCI术前强化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的安全性。

阿托伐他汀的药物不良反应少而轻,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0.1%,大剂量应用时2%~9%患者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失眠、肌肉触痛、皮肤潮红、头痛等暂时性症状,1%~2%患者有无症状性氨基转移酶升高,极个别(

参考文献:

[1]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61-369.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412.

[3]Saleh Nawsad MD,Svane Bertil MD,Jens MD.Stent implantation,but not pathogen burden,is associated with plasma C-reactive protein and interleukin-6 levels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pectoris[J].Am Heart J,2005,149(5):876-882.

[4]Von Haehling S,Anker SD,Bassenge E.Statins and the role of nitric oxide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J].Heart Fail Rev,2003,8(1):99-106.

[5]Chan DC,Watts GF,Barrett PH,et al.Effects of atorvastatin and fish oil on plasma high -sensitivity C-reacive protein concentrations in individuals with visceral obesily[J].Clin Chem,2002,48:877-883.

[6]王景斌,慕春言,苏毅,等.阿托伐他汀用于冠心病的疗效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3,6:49-50.

[7]Di Sciascio G,Patti G,Pasceri V,et al.Efficacy of atorvastatin reload in patients on chronic statin therapy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Results of the ARMYDA-RECAPTURE(Atorvastatin for Reduction of Myocardial Damage During Angioplasty)Randomized Trial[J].J Am Coll Cardiol,2009,54(6):558-565.

[8]蒋绍军,赵晓红.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导报,2010,16: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