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雪的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写雪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写雪的作文

写雪的作文范文1

一、把握练习内容,分块收集习作素材

古人说"无一物不可以入文","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能收集并写出文章的事物可谓浩如烟海,写作信息无可限量。文章所反映的主旨,由于经过艰苦的选材过程及思维方面的沉淀,通过"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人为创造活动之后,如此无限量的写作信息,却必然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时代基调,阶级色彩,社会道德意识,民情风俗观念,集个人而成的群体粗线条情感喜恶的规范和影响。这样,在特定的时代或时期,就把无形的写作信息无意识地纳入或宽或窄,或深或浅,或长或短,或浓或淡,或急或缓的创作主渠道中。这些创作主流,虽也呈现出纵横交错,繁杂纷呈的特点,但一定程度上却粗线条地、清晰地凸现出了短期内不易变更的题材集中意识。准确把握这些有形题材,以此设置习作达标规程并明确达标原则,在实践操作中使之具体化,就会减少作文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作文教学日趋合理化,制度化和成熟化,体现出作文教学的科学性。

宏观上把握好训练题材内容,使学生对作文训练有一明确的标的。这就要求指导者积极关注生活热点话题,重视对社会焦点问题的收集和研究。要完成此项工作,指导者一人足可胜任,但付出艰辛努力的是时却带有极大的刻板性,可适当"抛砖"(明确方法,做出示范)而"引玉"(要求学生参与进来,争做确定题材内容的先锋),题材内容一经确定,就要围绕它做好系统收集素材的工作,可完全放给学生,分任务到组别,成块状收集材料;教师只负责划分并审订材料而成册,把主动性完全交给学生。

二、练就拟题功底,增添作品亮色。

没有一个新颖、别致的文题,读者对于整篇文章,从心理上说,一开始就有一种慵懒,困倦的情绪。文题拟得好,对一个有一定学养,训练扎实的高中学生来说,文章已成功了大半。那么,如何拟题,使之更具美感效应呢?

⒈抓关键句拟定文章题目

有的文章,在确定材料后,文题的确立一时难以定夺。而作品中人物的某句话或作者直抒胸臆的语言,在文中有紧扣主题、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对内容而言颇具提纲挈领的核心效应,便可适当考虑以之为文章题目。80年代中期,《送你一只金凤凰》问世。作者反映的是随着党的政策好转,人民生活日益富足的社会现实。作者把如此宏大的主题放在一件极小的家庭生活矛盾中来深化。家景不好的莲姑向狭隘自私的桂嫂借春花牌自行车一用,在自行车出小毛病之后,桂嫂扬言要莲姑赔偿损失费;文中有莲姑一句气话"秋收结束,我送你一只金凤凰。"一句平淡的话,被作者别具匠心地用来做题目,却显得极有深意,把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日渐走上幸福之路的主题深刻反映出来。

⒉围绕材料来拟定文题

名家作名文,离不开想象和联想两种心理活动过程。指导学生巧妙运用联想习作,是高中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高中大部分学生常写出因思路堵塞、视野不广而就事论事、就事写事、写完了事的文章。这些联想不丰,味道不足,干巴,瘦弱的羸弱体文章,有如先天气血不足,后天有失调养的少年,蔫瘪而列丝毫生气。这是指导者的心头大忌。而联想却加强了众多事物间的联系,使众多事物抱紧成团,让材料内部体现出较强的类比性及对比度,我们从积极修辞的角度,可审视到这种类比性及对比度给文章带来浓厚的和强烈的美感效应。如余秋雨《腊梅》这篇散文,文中体现了某医院护士小姐们凭着高尚的敬业精神,以极富生活情趣的具体活动--雨中护花,雪夜护花,雪地数花等感人至深的情节,拨开了弥漫在众多身患绝症的病人心灵天空上的厚实阴云,使他们在朵朵含笑绽放的腊梅花下重新激起了对生命的强烈渴求。最后全都病愈出院。文章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的原因之一,就是把基础材料(病人在护士小姐的精心护理下病愈出院)与联想材料(梅花不屈从于恶势力,与风雪相抗争的高洁可喜之性情),通过联想结合在一起,紧扣住材料之间的类比性,围绕联想材料来拟定文题。

写雪的作文范文2

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要对一些物体进行描摹,即状物。状物文章一般包括描写有生命的动物、植物,也包括描写没有生命的物体。如学习用品、生产用具、工艺品、玩具、家乡风物等。状物类文章是对以上物体的形状、大小、色彩、用途等不同方面进行具体细致描摹的同时,表达由此引发的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写好状物文章应做到以下四点。第一,需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准确无误、细致深入的观察是描摹事物的关键。例如:人教版小语第七册16《爬山虎的脚》一文,作者是这样描写爬山虎的脚的:①爬山虎的脚是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它的样子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刚长出来的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②爬山虎是这样往上爬的:“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使它紧贴在墙上。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他紧贴在墙上。”③如何巴得牢靠:“爬山虎的脚要是没有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渐变成灰色。便十分牢固。”这样的描写不是十分生动、形象吗?如果不仔细观察能写好吗?因此,仔细观察是写好状物文章的前提。我在指导学生写《我喜爱学校的大榕树》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远看大榕树独树成林像一把绿绒大伞,醒目宜人。近看大榕树枝繁叶茂,盘根错节,茂密的叶子一团团一簇簇,几乎把阳光挡住,只落下点点光斑。在阳光的照耀下,翠绿的叶子绿得耀眼,绿得发亮,显示了勃勃生机。满树的根须像蚯蚓向下垂,形成一片独特的窗帘,有的大象腿一样的气根一根连着一根扎进土里,形成栅栏一样的顶天立地的大力士,风吹不倒,雨打不动。再引导学生体会榕树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春天是我们小同学的遮雨伞,夏天是我们小同学活动、玩乐的好场所。以上是按“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观察,学生习作大有进步。

第二,要引导学生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作文时只有抓住了所写事物的特点,即它和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奇特之处,进行具体描写,才能使事物形象形神兼备,逼真地再现出来。如人教版小语六册《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作者在介绍杨梅果时,着重抓住了杨梅的形状、颜色和味道。文中是这样写杨梅的形状的:“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软了,平了。”写杨梅的形状与桂圆比较,遍身长着小刺,这是杨梅与桂圆不同之处,这是很明显的特点。写杨梅的颜色“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句子用了“先是……随后……最后……”,不仅写出了杨梅颜色的变化,而且描写得很有条理。最后写杨梅的味道:“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既讲了杨梅由生到熟,味道由酸变甜,又突出了杨梅的特点“甜中带酸”。作者抓住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不同于其他水果的特点来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要注意描写的顺序。状物作文,要注意条理性。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应一层一层有条不紊地描写,才能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如果是写植物,可以按先整体到局部的方法写,如人教版小语六册《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作者先写春天中的杨梅树,再写杨梅果,着重写了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有条不紊。也可以按时间顺序来写,如有个同学的《我爱石榴树》是这样写的:初春的石榴树长出了一个个毛茸茸、嫩绿嫩绿的小芽;夏天的石榴树开出了一朵朵火红的花儿;秋天的石榴树结了一个个惹人喜爱的果实;冬天的石榴树落光了叶子,在大雪覆盖下沉沉入睡。这样写条理清楚。当然,还可以用其他方法写,这要根据所描写的事物的特点来确定。

第四,在描写事物时,还要注意把自己的情感融注其中。我们描写事物,并不是只描写事物,从描写入手或借景抒情,或咏物写人,托物言志。这不仅是状物作文和其他文体的不同之处,而且是能否把一个物体写“活”的关键。如一个小朋友的《我爱石榴树》中对石榴树的描写不是简单描绘,而是充满激情,融入自己的喜爱之情来写。春、夏、秋、冬季节的石榴树的不同特点都采用了多样的描法,写出了石榴树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石榴树的喜爱之情。描写最精彩的是秋天的石榴树。文中写道:“秋妈妈来了,给大地披上了金装。几个月前还开满花的树上,现在已经挂满了一个个胖娃娃――石榴。有的像红色的小灯笼挂在枝头;有的像小皮球,圆鼓鼓的;有的干脆笑破了肚皮,露出了一颗颗石榴子儿,仿佛是个龊牙咧嘴的胖娃娃;有的活像一个笑弥佛。远远望去,好像是在一幅绿如翡翠的丝绸上织起的一朵朵红似火的花。它们有的独自挂在枝头,冷冷清清,显得好孤单;有的挤挤挨挨,三个一堆,五个一群,相互拥抱在一起,亲热得如亲姐妹一般。摘下一个石榴,剥开皮,还真像个蜂窝,石榴子儿晶莹剔透,如一粒粒红色的珍珠,又像一颗颗红玛瑙,馋得我口水都快流出来了,抠一粒,用牙一咬,酸甜的果汁流入口中,真是惬意极了!”作者运用的拟人、比喻、排比等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秋天中石榴的姿态万千、颜色各异的特点,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石榴树的喜爱之情。

总之,写状物文章,要做到写作前多观察、仔细观察。写作时要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要采用多种手法来写,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文中,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会生动、形象、感染人。

写雪的作文范文3

关键词: 作文教学 仿写训练 模式构建

教学中的模仿是通过借鉴别人提供的模式、样板、范文而进行模仿,从而形成一定的品质、技能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作文教学中的仿写主要表现在阅读、理解、提示、消化、迁移到脑海系统中建立起文章模式的心理影像,并把这些心理影像组合成新的文章程式的过程。仿写教学遵循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入深、由部分到整体、由形似到传神、由零碎到系统的过程。仿写一般由提供范文―阅读范文―映射迁移范文―建立范文程式―模拟范文作文等五个阶段。恰当地安排仿写训练的序列,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基于教学经验和认识,我设计了词语的仿写训练、句子的仿写训练、段的仿写训练及篇的仿写训练系列,构建了仿写在作文教学中的模式。

一、词语的仿写训练

词语的仿写重在对应关系的感性迁移,在一定程度上熟识写作过程中的词性、词义等的对应的关系。所谓对应关系,就是词语之间表现出来的时间、空间、逻辑关系,或是在修辞、结构、指向上的一致性。此种训练主要是使学生感悟句子的各种对应关系和结构关系,并在训练中迁移,形成稳定的心理结构。词语训练是句子训练的序曲,为其提供可以快捷联接的心理程式。这种心理程式,一方面成为知识的稳定系统,另一方面为句子的仿写提供反应的可靠范式。如对初一学生可进行下列训练。

(1)早晨对朝阳正如黄昏对?摇 ?摇?摇?摇?摇。

(2)上对下正如高对?摇?摇?摇?摇 ?摇。

(3)《三国演义》对罗贯中正如《红楼梦》对?摇 ?摇?摇?摇?摇。

(4)失败对痛苦正如成功对?摇 ?摇?摇?摇?摇。

二、句子的仿写训练

句子是文章的基本材料,因此句子的训练也就成为写作的最基础的训练。句子数量众多,句式复杂,所以句子的训练就显得异常重要。基于我的经验,句子的仿写可以分为修辞、结构、关联词、逻辑、风格、语气、内容的仿写训练。我对各类仿写都进行自由式和提示式对比训练。教学实践表明,不同类别的仿写,提示的作用及相关性也很大。因此,针对不同类别的仿写采用不同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1.语言结构的仿写训练

我在作文训练课上出示“阴霾弥漫的冬天是毫无生气的季节”(原初中语文第二册《莺》)一句,分别叫学生以“春天”、“夏天”、“秋天”为对象仿写一个句子。先在一个班进行自由式的仿写,约在三分钟后,有60%左右的学生举手,检查发现完成情况良好。例如,有的仿写成“百花齐放的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烈日炎炎的夏天是令人气闷的季节”、“大雪奋飞的冬天是富有诗情画意的季节”。而在另外一个班里进行恰当的提示后仿写:要注意不同季节的特征;结构要有相似性。经过这些提示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仿写的学生有85%左右,与前面训练,特别是同一句型的多角度训练,效果更为显著。相差不是太明显,完成质量也差不多。因此,仿写句子时,结构方面比较容易迁移到心理系统中,提示的作用不积极,应通过多训练来提高仿写的预期效果。

2.语气修辞的仿写训练

学生对一般的修辞手法了解得比较多,特别是对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仿写过程几乎没有什么难度,只有在进行形式复杂的修辞仿写时,才会增加仿写的难度。如仿写“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点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学生运用比喻手法进行仿写是不成问题的,课堂检查也显示90%以上的学生可以自如运用,但是对后半部分的仿写则略微逊色。主要是没有注意到例句中“多”与“少”的对应关系和范畴的统一性。有的这样仿写:“人生如一首歌,应该多一些音符,少一些噪音。”“音符”与“噪音”不在同一范畴内,出现仿写的偏差。我及时提示学生:句子的后两分句中,存在对应关系,“多”与“少”是同一范畴内容才可以比较。经过我的提示,情况有明显的好转,如有的这样写:“人生如自然界的风和雨,应该多给人民带来福音,少给人民带来灾难。”“人生如记忆中的口袋,应该多贮存一些幸福的时光,少一些痛苦的分秒。”由此可见,修辞手法在仿写中也不是难点,逻辑关系都容易被学生忽视,从而产生仿写的偏差。基于这样的情况,仿写训练应该特别注意逻辑关系的启导,进行必要的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仿写与对应能力是仿写的难点,应多管齐下,突破难点。主要是要在仿写的同时进行事物分类、相互关系辨别,强化这种思维程式。

3.逻辑关系的仿写训练

逻辑关系的仿写是指所要仿写的句子中,句子内容与句眼有某种固定的对应关系,要求学生在仿写中建立类似联系的过程。能否完成此类的仿写的关键在于学生掌握逻辑关系的程序和对所要仿写事物的了解程度。假如学生对所仿写的事物有较全面的了解,则建立起这种联系的难度就不大,否则就难以完成。如下列练习:“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雄的儒将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可以领略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对熟悉课文或课外读物的学生来说,这样的仿写简直是易如反掌,而对于那些少见识窄的学生来说,几乎不可能完成。完成好的,马上可以做出来,如:“读《红楼梦》,我们可以领略一代情痴的情态;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们可以领略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完成得好的学生占40%左右,还约有30%要经过提示才能仿写出来,如指导学生列举主要的名著和人物思想与作品思想等。还有15%左右由于缺少知识的积累,只能生搬硬套。所以在仿写训练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技巧的提示和迁移,另一方面还应注意引导课内外的相关知识的积累。

三、段的仿写训练

段的仿写训练是篇章训练的重点,也是难点。段的特征无论在内容还是在结构上,都与篇章有诸多相类似的地方,因此,段的训练搞好了,篇章的训练也就不成问题了。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进行段的训练重在结构、修辞、风格、内容上下工夫,进行综合的训练,集中突破,从而达到综合的提高。

1.文段结构方面的仿写训练

文段结构的迁移是仿写的重点,一旦文段的结构程式获得正面的迁移,对于学生的独立作文无疑是决定性的基础。文章结构犹如房子之结构,担负整个房子重量,兼及美观,是影响整体素质的要素。文章的结构实际担负着全文的重量,包括内容、语言、风格、修辞、意境,均在其中,是文章之形,也是文章之表,还是文章的第一要素。因此,我十分重视文段结构方面的训练,在训练中多角度、多形式、多层次度提示指导。如在教学中提供下列文段,以供学生仿写。

①善待自己的人,必定在行为上约束自己,在思想上放飞自己。②放纵行为,破坏秩序,必然受到生活的惩罚。③君不见杨永明置法规于不顾,肆意妄为,骗取体彩大奖,结果把自己送上了审判台,其教训发人深思。④只有按照法律和道德准则来约束个人行为,才能与人共享平安和谐,坦然自在地生活。⑤在思想上放飞自己,以满腔的热情开阔眼界,挖掘潜能,启迪智慧,品味美好,升华平凡,岂不快哉?

结构方面的模仿主要针对原作结构形式的直接迁移。这种迁移一般建立在阅读和感性理解的基础上。由于没有进行转换、变形、充实而略显简单。基于形态结构的直观性,有必要把文段结构用图解法标示出来。这样进行训练的效果更好。如对上述文段进行如下标示:①中心句,概括全文;②介句,连接中心句与例句,使语句更为紧密舒畅。③举例论证。④评论例句。⑤照应中心句,议论与抒情。经过上述的提示,学生对文段结构和风格的把握比较透彻,写起来也比较顺畅。

下面是一位学生的课堂作品。

热爱学习的人总是热爱生活的。人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同理生活是学习的本钱。没有生活就没有学习。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仍不忘参加体育运动,喜爱劳动和游泳;克林顿总统在忙碌一天后,还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家人团聚,享受家庭的温馨,以恢复体力和增强信心。学习上,我们提倡废寝忘食,但在生活上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学习和生活是和谐的一对孪生弟兄,只有热爱生活的人,学习才可以持续地进行和提高。

实践表明,在进行文段的仿写时,年级与提示之间的交互作用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①。也就是说,如果在阅读时、参考文章时提示学生注意文章结构,较之不提示更容易产生迁移。这种迁移对于初学者来说尤其明显,对于掌握写作技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对于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仿写的意义较为弱化,提示与不提示没有显示正相关关系。因此,仿写主要针对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或是写作风格比较单一的学生。

2.文段文意的仿写训练

文段内容上的仿写训练,是指导学生摄取范文之“形”与“神”而融于自己的文章之中,成为自己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程式②。要求在训练中引导学生去认真领会范文是如何提炼材料、确立意旨,其内容与形式又是如何统一起来的;引导学生把范文与自己的写作实际作比较分析,研究其间的异同,强化某个方面,以求融会贯通。

如提供范文《宋濂冒雪访师》给学生仿写。

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要求学生在阅读此文的基础上,写出一个有关读书的文段;要在形似方面有提高,更要求在神似方面有明显的表现。由于有前面的各项相关的训练,学生对于这种训练没有感觉出太高的难度,只是在选材上碰到了一些困难,主要是对材料缺乏了解。确定了材料与文章结构后,学生文思开阔,语言活跃,情景能有机地相融合。

下面是学生的仿写作品:

王勃能写出“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佳句;王维能写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绝唱;杜甫能写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肺腑之言,无不是他们小时候的勤奋苦读,博览群书,才有他们后来的下笔如有神,才有那脍炙人口、流芳百世的名句诗篇。

由此观之,仿写在循序渐进中获得了形神兼备的效果,也使仿写具有了现实的教学意义。在内容的仿写阶段,文章的题材、立意角度、文章意境、文章风格、语言特色等,都已经成为仿写里活的灵魂。这种仿写,由形似而达形似至形美,神似而神传;形神相融,难以区分,互相作用,形成化有形于无形之中,意神于传神之中。因此,仿写是更广泛的迁移③。

3.语言风格的仿写

我在教学中给出下篇文段:

必定懂得如何充实自我,笑对生活。庸人用物质享受麻木自我,智者用精神追求支撑生活。在花花绿绿的大千世界里,在忙忙碌碌的日常生活中,在追名逐利的凡俗夫子旁,智者全然不见自己生活的清贫,全然不见自己遇到的挫折,而是以一颗积极进取的心,一头扎进工作和学习中,充实着自己的每一天。他们的人生,在追求中升华,在乐观中显彩。这,才是善待自己、实现生命价值的最好方式。

本段语言清新明丽,口语化,句子之间的过渡非常自然,长句与短句结合使用。因此,在仿写过程中应该注意这些风格特征,以便更好地迁移这种风格。

下面是学生的仿写作品。

善待他人,也是善待生命。在生活中,我们要善待身边每一个人。我们也时刻离不开他人,不是你需要帮助他人,就是他需要你的帮助,也只有这样,互相团结,才有力量,才能建设更美好的生活。但有一些丧心病狂的人,就偏爱邈视他人生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在辽宁省有一个正在上高一的男孩,由于在网吧上网时无意中冲撞了一个青年,说了一句粗话,结果被那两个人以及他俩叫来的打手们殴打致死。就因为一句粗话,就要付出一个鲜活的生命,这实在是太可怕了。这群禽兽一样的人,根本不懂得什么叫友好,什么叫善待生命。他们给别人制造痛苦,也给自己带来了法律的严惩。他们这样做的结果不是害人害己吗?善待他人,实际上也是善待自己。

从这个学生的作品可以看出,他的模仿不但在形似方面突出,而且在神似方面特别突出。由形到神,并不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转化过程,而是不断进行内化的过程。学生自觉地把形的模仿当成第一要素,这也无妨;形的模仿有了基础后,再进行内容和风格的变动与组合,就上升到神的模仿。此时已经有了不同于原作的模式,因为其中已经有了更多的创新的元素,是属于自己的文章了。

四、篇章的仿写

由于段的仿写已经接近于篇章的水平,因此,篇章的仿写是在段的基础上的一个整合和细化的过程。段是文章的局部,是文章的结构单位。段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章的整体水平,但它又不是决定性的,运用不同的组合方法和手段,运用一定的文章的运思和结构技巧整合出来的文章的质量还是相差很大的。重视篇中的结构布局、详略主次、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的配合运用,必能取得文采的飞跃和质量的提高。

篇章的仿写主要体现在构思与结构、运思行文、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等。而在这些要素中,迁移文章的构思与结构方式方法是重中之重。所以我着重进行文章的构思与结构方式方法、运思行文的模仿训练。

1.结构的模仿

结构是文章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文章的第一要素。文章的结构是极其重要的,所以每次作文都力求在结构上有所突破。结构不是在行文过程中才确定的,而是在构思阶段就已经根据审题立意和选材进行谋篇布局所确定的。所谓构思,是指作者在充分把握了客观材料(写作素材)之后,到用文字符号外化之前,从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两个方面来孕育文章或作品的一系列定向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过程。由此我们得知,构思的前提是确定了命题文本和写作素材之后,但又在行文之前的写作思维活动。实际上构思是指根据命题文本和写作素材进行作文立意、裁剪素材、构拟结构的过程。如果对构思进行书面描述的话,它就可以表现为作文提纲。作文提纲一旦确定,作文形式也就基本确定,行文过程中材料的运用和主旨的表现也就基本确定。

学生有材料却无从下手的情形经常出现,究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在行文之前很好地进行构思,没有找到行文的切入点,没有理清行文的条理,没有确定行文的重难点。而有的学生却能够文思敏捷、文笔流畅,其实他早在动笔前就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而周密的构思,文思敏捷文笔流畅也就不足为怪了。古人谓“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应该摒弃过去那种对构思的错误看法,认为构思会浪费本来就不足的写作时间,会进一步束缚行文时的即兴发挥,更难以写出好的文章来,而应该引导学生十分重视构思的训练。

为了不使作文构思训练流于形式,我一般要求学生用写作提纲的形式表现出来,落实到书面上,以便检查。同时规定构思提纲的五要素:题目文本、中心大意、段落层次、内容要点、引言要点。规定仿写“提纲”的“提纲五要素”,便于学生形成构思和确定构思提纲,缩短构思的时间,提高构思提纲的效率。在作文训练中,积极纠正其不良的写作习惯,养成行文前必构思构拟提纲的良好习惯(有时不一定写出来),从而为全文的写作奠定最重要的行文基础。

2.文意的仿写

所谓文意的仿写是相对于文章的结构与构思而言的,是指对范文内容和行文风格、选材等方面进行模仿。主要体现在神似方面,从总体入手进行模仿。这种模仿是形成学生作文能力的关键,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仿写中应该十分重视对文章文意的仿写。文意的仿写训练中,应该把仿写的技能分解成可以操作和容易入手的项目来进行训练。

传统意义上的作文能力一般由表象能力、构思能力、材料转化、言语能力等方面共同组成④。行文能力应该属于构思能力和言语能力的范畴。由于传统上对写作言语能力,如表现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手法等。我认为,行文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材料转化的能力,这是文章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重在训练学生模仿转化作文材料的技巧和能力。材料的转化能力增强了,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表达就找到了突破口,再通过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抒情手法上的配合,学生从范文迁移的不仅仅是某种文章结构和风格,而是总体的迁移。这种总体的迁移伴随内容的突破会逐渐形成个体的独立作文技能,也就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仿写的阶段性目标――通过模仿形成自己的作文能力,并为创新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释:

①③刘淼.作文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110.

②何炳华.中学作文教学三题.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86.

4:73.

④张隆华.语文教学研究.重庆出版社,1987.8:250-252.

参考文献:

[1]莫豪荣.作文教学中的仿写与创新[J].陕西教育,2005,(06).

[2]刘慧婷.作文教学“四坚持”[J].内蒙古教育,2004,(11).

写雪的作文范文4

昙花一现

自古以来,人们用“昙花一现”来形容美好的事物一刹那间的流逝,可是有多少人亲眼目睹过昙花开放的风采呢?

巧得很。奶奶家就有两种昙花,都是爷爷从丽江带回来的。第一种昙花颜色艳丽;千娇百媚;一开就五六天不会谢。第二种昙花颜色洁白干净;清新净爽;开花时间只有三四分钟。

第二种昙花在三天前结了三个花苞,今天下午阳光明媚,花苞胀得很大。奶奶说:“今天晚上,昙花会开,我们可以欣赏。”

晚饭吃了以后,我围在昙花前,在等着它开放。可昙花像着了魔法,到了九点半还不开放。我便躺在床上,倒头就睡。

到了十一点半,花开了。花张得很大,花的香味浓重,沁人心脾。我正观赏得尽兴,昙花谢了。我觉得昙花像一位默默工作的人,也像一位做了好事不留姓名的人。

童年

童年是多么美好哇!什么都不用顾虑,唯一有时担心的就是明天要跟哪个小伙伴玩?要去哪里玩?

整天脑海里除了玩还是玩。

童年像一阵温暖的春风,如果你不把握温暖的时刻,它就会渐渐离你而去,一去不复返。

童年像一朵鲜艳的花朵,灿烂地开在阳光最耀眼处,享受着太阳给我们的光芒,吸收着细细的毛雨,在阳光和雨水的催促下快速成长。

童年是一份粉红色的记忆,但有些人却不把握好时机,以为长大以后才自由,所以把美好的童年时光用来想象。由此粉红色的记忆变成了灰黑色,没有任何耀眼的地方,没有值得回忆的事情,这样让人生没有了充实感。

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会不由惊叹:童年是多么耀眼、辉煌。

快乐的一件事

我喜欢花花草草,经常把一些植物栽到花盆里,花盆都已经装不下了。

有一次,我去一位小朋友家玩,无意中发现一种花,叫什么名字我不知道,我便向她讨。然后我看见花盆周围的地上有一圈绿色的圆圆的小东西,我想大概是它的种子吧,我还是第一次见,觉得很新奇。

于是,我小心翼翼地捧着几粒种子回家去。把它们轻轻放在土里,把土盖上,然后浇上水,大功告成了!我猜它们应该不多久就会冒出来小嫩叶了吧!因为种子顶端已有短短的小芽了。

我脑子一转,萌生了另一个想法,就是再去别的地方找找更新奇的植物。我低着头,仔细地找来找去。东瞧瞧、西望望,终于在路边发现一棵从土里钻出来的、没有叶子、大约有三厘米高的植物。我很高兴地打量着这棵植物,我一看,只见一些黑色的小圆点,闻一闻,也没有什么怪味。接着我又找到一种比刚才还稀奇的、圆圆的、灰色的“小豆荚”,我去碰了一下,呀!还会冒灰色的烟呢。冒出来的烟落在了土上,原来这上面有一个小孔,烟就是从小孔里冒出来的。我以为是什么毒药,急忙走开了。

今天真快乐,认识了几种植物,它们都挺新奇古怪,虽然我还不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但是心里美滋滋的。

记忆的深处

1996年12月25日,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我诞生在这个世上了。

我出生后的第6个月,我开始了咿呀学语。一岁时,我迈出了我人生的第一小步。在两岁时,我无所不做,看到妈妈洗衣服,我就玩水;看到爸爸抽烟,我学他;看到奶奶喝茶,我把石头放进茶杯。这就是懵懂的我,一个调皮、天真的小女孩。

四岁就更不得了,妈妈整天在家看着我,稍不留神我就会去玩鸡蛋,把鸡蛋打破。还学着妈妈的样子炒鸡蛋,把厨房搞得乱糟糟,就连妈妈也被我“征服”了。

8岁时,我上了一年级,学习成绩不好。二年级,我成了小书迷,只要有书看就算不吃不喝都行。四年级,我坐稳了学习委员的“宝座”。

六年级,我更加努力了,按时完成作业,遵守纪律,上课时认真听讲,思想不开小差,因为我有一个理想——考进四中。

我的意志很坚定,只要是我认定的事,就算玉皇大帝来了,也改变不了我的决定。

如今,我还在为我的理想拼搏,岁月在一天天流逝,我在一天天成长,也在和我的理想一步步逼近。

不想离别

想着想着毕业后的离别,看着一秒一秒流逝的时间,泪从脸上滴了下来。我渴望六年级的日子永远也不要过去,我恨离别,我想一直做王老师的学生。

王老师在我心中是一位最优秀的老师。五年级他来教我们班的时候,第一眼看到他,就知道他是一位值得我敬佩的老师。我们是最会惹他生气的一班,我们总是惹他生气,总是给他增加烦恼。王老师对不起,真的对不起。

我每晚睡觉的时候都会想着他那张苦恼的脸,想着离别的悲伤,想着我们每个人悲伤的心情,不知不觉泪从脸上掉了下来。每一个夜晚我都在伤心的度过,有时候睡着了都掉着眼泪。

我怕,我怕有一天我醒来的时候,不是在东涌小学而是在一个我不认识的,没有他和班里所有同学的校园。我喜欢这个班集体,我喜欢这个校园,更喜欢我们的班主任——王老师。我希望每天的每节课都是他的,我喜欢听他讲课,还喜欢听他唱歌。

对于别班的人来说,可能离别不算什么,而我们班不一样,离别对于我们班来说是很大的创伤。同学之间感情很深,对班集体的感情也很深。我们每一次看见王老师和别班的同学嬉皮笑脸,我们都很嫉妒,可是他一来上课我就什么都忘了。

我真的不想离开这个校园,离开这个班集体。下辈子我还做王老师的学生,做这个班集体中的一个。

盼望已久的国庆盛典

一场雄伟壮观的阅兵式

一首首充满了对祖国爱的歌

一位位来自祖国各地的华夏儿女

一座灯光艳丽的北京城

到处洋溢着喜悦的气氛

听着振奋的国歌

看着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我们的心不由得欢跃起来

听着一首首革命老歌

每个人都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了起来

看着表演者优美的舞姿

我们仿佛觉得自己就是其中一个

写雪的作文范文5

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让故事的发生显得自然。例如鲁迅的小说《祝福》:“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地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这一段环境描写交代了祥林嫂的活动场所――一个极端保守封建的老学究家。足以看出祥林嫂的悲剧未来。这就是祥林嫂所生活的环境,这种环境也是祥林嫂悲剧的一个根本原因。

二、渲染气氛。例如“那雪正下的紧”。《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的环境描写,渲染了紧张的气氛,暗示了林教头的多舛命运。而鲁迅《药》一文结尾一段:时令虽已是清明,然而天气仍“分外寒冷”“歪歪斜斜”的路旁是“层层叠叠”的丛冢;这里没有生机,只有“支支直立”的枯草发出“一丝发抖的声音”;这里没有啼鸣的黄莺,只有预兆不祥的乌鸦,而且“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这里借助环境描写渲染出了坟场阴冷、悲凉的气氛。

三、帮助抒发人物感情。例如《长亭送别》一文:“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通过描写凄清的景色来抒发莺莺在和恋人张生离别时候的悲凉心情。这也就是所谓的寄情于景。也还有一种情况用明丽的景色抒发心中的愁绪,这就是所谓的乐景写哀情或者叫反衬,例如诗歌《玉楼春》: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樽,今日芳樽唯恐浅。随着岁月的流逝,作者不觉朱颜暗换,情怀已非当年。而眼前春色却偏偏如此明丽,不免令人断肠。这首词通过春光春色的描写,婉转含蓄地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无限感伤之情。

四、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例如《红楼梦》中描写黛玉潇湘馆之环境有“龙吟细细,凤尾森森”八个字,在读者脑海中印象深刻。竿竿翠竹,写尽了黛玉孤傲高洁的性格,也暗示了女主人爱哭的性格。《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大雪纷飞就很能突出林冲的天地英雄形象。

写雪的作文范文6

应该说,旨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任何尝试,都是有益的,都有助于研究探讨学生作文的一般过程和规律。但也毋需讳言,并不是任何一种做法,都尽善尽美。就不同的观点,展开讨论,进行研究,这对逐步认识学生作文的“必然王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无疑是有意义的。

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就学生作文能否虚构,谈几点浅见。

(一)

学生作文,一般地说,要把写实作为训练的重点。在写实的训练中,扎扎实实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能力。而不能如作家一样着力与虚构。

虚构,是文学创作中,为概括地表现生活,塑造形象,突出主题所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即作家用想象和综合的手法,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集中、提炼的艺术加工。作家进行这种创作上的艺术虚构,既要有忠实于生活的深刻认识,又要有高于生活的正确概括,没有敏锐的思想,练达的阅历,广博的知识,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是难以完成这种创造性的劳动的。

学生的思想认识、生活阅历、文化知识、语言技巧都有一定的局限,如果按照作家艺术加工的路数,要求学生进行虚构,显然超越了他们的能力。能力不及,学生不宜强调虚构。而更重要的是,学生作文训练的目的不需要把虚构作为重点。根据当前的教学实际,学生作文应该做到:能够写人、叙事,所见所闻所感,能用准确的语言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并做到中心明确、层次清楚。这就需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如实反映,切切实实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如果不按照学生作文训练的特点确定训练的步骤和方法是难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

(二)

那么,是否可以把虚构视为学生作文的呢?这种绝对化的认识也是片面的。

启发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进行虚构,把文章写得有感情有文采,不仅允许,而且必要。经验证明,在作文教学中,恰当运用想象进行虚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不仅能够活跃思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也有重要意义。想象可以促进形象思维,在想象的过程中,必须细致观察、潜心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这一系列的活动,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正如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

记叙真人真事的作文,也不必要求绝对的“真”,百分之百的“实”。可以允许学生进行适当的提炼和概括。只要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带有虚构成分的练习可以使作文主题更突出,形象更鲜明。而这对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大有裨益。

(三)

既要把写实作为重点,又不排斥虚构想象的练习,那么,将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呢?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写实与虚构的练习要有恰当的比例。学生作文要以写实为主。无论大作文,小作文,也无论课内练笔和课外练笔,都要把写实作为重点。在确定以写实训练为主的前提下,也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虚构想象训练。在教学实践中,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方面,不要无视学生作文教学的目的,不顾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过多的进行想象虚构的训练;另一方面,也不要忽视想象的作用,禁止虚构,而影响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写实和虚构,要按照一个恰当的比例结合起来。

2.虚构和想象的训练,要有一个科学的程序。人的认识,首先是对现实的感知;人的想象,则是在现实事物的作用下,对记忆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形象。没有现实材料的储备,想象就不能产生;反之,现实材料感知越多,想象才愈加鲜明。这就要求作文训练,先写实,继而虚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