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除夕的诗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除夕的诗句范文1
宋代:杨缵
竹爆惊春,竞喧填、夜起千门箫鼓。流苏帐暖,翠鼎缓腾香雾。
停杯未举。奈刚要、送年新句。应自有、歌字清圆,未夸上林莺语。
从他岁穷日暮。纵闲愁、怎减刘郎风度。屠苏办了,迤逦柳欺梅妒。
宫壶未晓,早骄马、绣车盈路。还又把、月夜花朝,自今细数。
2、《水调歌头(除夕)》
宋代:李处全
今夕定何夕,今夕岁还除。团栾儿女,尽情灯火照围炉。
但惜年从节换,便觉身随日老,踪迹尚沈浮。万事古如此,聊作旧桃符。
任东风,吹缟鬓,戏臞儒。韶颜壮齿,背人去似隙中驹。
杯酌犹倾腊酒,漏箭已传春夜,何处不歌呼。惟愿长穷健,命酹且欢娱。
3、《南乡子(除夕又作)》
宋代:李处全
和气作春妍。已作寒归塞地天。岁月翩翩人老矣,华颠。胆冷更长自不眠。
节物映椒盘。柏酒香浮白玉船。捧劝大家相祝愿,何言。但愿今年胜去年。
4、《鹊桥仙(丙寅除夕立春,骨肉团聚,是夕大雪)》
宋代:郭应祥
立春除夕,并为一日,此事今年创见。席间三世共团栾,随分有、笙歌满院。
一名喜雪,二名饯岁,三则是名春宴。从教一岁大家添,但只要、明年强健。
5、《虞美人(和瞻叔兄除夕)》
宋代:魏了翁
一年一度屠苏酒。老我惊多又。明年岂是更无年。已是虚过、三十八年前。
除夕的诗句范文2
我认为,关键的原因就是当下的戏剧消解了文学性。而这种消解并不只是单方面从戏剧展演上的消解,更是从学科建制、理论研究、戏剧生产与批评探讨这四重层面上的全方位消解――学术界、批评界、舆论界与戏剧界本身都已然抛弃了“文学”作为戏剧本体的意义,这与汤显祖、李渔时期重视“案头文学”的戏曲大辉煌年代,与莎士比亚、莱辛时期“作家中心制”的黄金时代截然相反――须知“只顾场上,不顾案头”必然会让当下戏剧陷入低迷,并难以走出。所以,要想让当下戏剧走出低迷,必须在上述的四重层面重申文学性的价值与意义。
首先,学科建制上对于文学性的重申,是全面培养戏剧人才,丰富戏剧教育内涵的重要前提。
所谓学科建制,说到底就是人才培养问题。纵观当下高等院校关于“戏剧”的学科建制,一般本科以“戏剧表(导)演”与“戏剧影视文学”为两大专业,这类专业的考生基本上是以高考招生的“艺术生”为主,而硕、博士研究生培养序列中,关于戏剧的“戏剧戏曲学”则又是与“表演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等专业被“艺术学”一级学科所囊括,从未被放置到“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之下。纵观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戏剧戏曲学”硕士研究生,仅有南京大学一家列入到了“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之下招生,其余皆是按照教育部学科编排列入“艺术学”招生,甚至前些年风行全国的艺术学专业硕士MFA更是将“戏剧戏曲学”等同于“戏剧戏曲演员(导演)”进行遴选,而开设写作学MFA课程的上海大学与复旦大学则又以小说创作为主,丝毫不提编剧原理,戏剧与文学的关系竟然尴尬至此――学科尚且如此设置,一切不言自明:“戏剧”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文学,文学功底好坏,语文成绩优劣并不能成为“戏剧”门类招生的标准,而只用看其“艺术水准”即可。培养人才尚且如此不顾“文学性”的标准,若还想使得戏剧走出低迷,岂不是本末倒置?
其次,理论研究上对于文学性的重申,是完善戏剧研究领域,健全戏剧理论体系的基本保障。
理论研究是否全面,决定了一门学科是否可以健全、可持续地稳定发展。受到学科建制的影响,当下戏剧理论界的“重艺轻文”趋势则更是如此。中国古代戏剧发展的巅峰,其本质仍是戏剧文学的巅峰,明清时期的戏剧理论,其实就是重“案头”的戏剧文学理论,戏剧理论开始重“场上”研究,则开端于上个世纪初――而当下戏剧戏曲学的硕博论文更是较少研究事关“案头”的戏剧文学,而多半以声腔剧种、舞美灯光或表演技巧的“场上”元素为研究对象,或者干脆高扬“文化批评”、“戏剧人类学”甚至“后现代戏剧理论”的大旗,以空泛的西方理论来描摹当代戏剧这张已经不成样子的脸谱――纵然有对于戏剧文学的探讨,亦多半以表演、音乐为主而寥寥几笔带过,至于专门对于戏剧文学的研究,则更是凤毛麟角、微乎其微。
据笔者统计,自2000年至今,全国戏剧戏曲学硕博论文共有998篇,其中论述戏剧文学的仅有23篇,尚不足2.3%;再比如,自1978年至今,国内共出版各类中国戏剧史(通史、剧种史、断代史)达230余部,但《中国当代戏剧文学史》仅有一部,而且还是1990年出版的,凡此种种都表明,轻文而重艺的当代戏剧理论探索,已经成了学术界的主潮,如何在戏剧理论探索中重申文学性的意义,这亦是当下戏剧理论界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再次,戏剧生产上对文学性的重申,是吸引更多戏剧观众、促使戏剧良性发展的第一要务。
古今中外,戏剧生产一般有三种体制:演员中心制(角儿制)、导演中心制以及编剧中心制,从长远的角度看,只有编剧中心制,才能够真正地促使戏剧良性发展。我国戏曲的鼎盛时期――元明清的杂剧昆曲时期,无一不是采取“编剧中心制”,一大批优秀的剧作家如“关白马郑”、李渔、孔尚任与汤显祖等人,他们的剧作《窦娥冤》《牡丹亭》与《桃花扇》等不朽名作不但光耀中国戏剧史、文学史,而且丝毫不逊色同时代西方经典的作家作品。但从京剧的徽班进京与花雅之争之后,戏剧生产开始逐渐忽视了剧作家的意义,以演员为中心的“角儿制”开始取代编剧中心制,开始只重“场上”而不重“案头”。及至二十世纪以来,西方电影生产模式下“导演中心制”盛行,编剧的地位更是旁落到可有可无的地步,无怪乎著名剧作家魏明伦将当下戏剧低迷的原因总结为一句话――“剧作家根本就是弱势群体嘛!”
戏剧生产上忽视文学性,使得戏剧不再“好看”,观众流失也就无可置喙,戏剧要想在当下走出低迷、良性发展,必须要依靠戏剧生产中对于戏剧文学――即剧本的重视。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戏剧的核心说到底就是剧作,而剧作的本质就是文学。如果不在戏剧生产上重申文学性的重要,从而凭借优秀的剧本来吸引更多的观众,而只凭空设想就可以产生好的戏剧演员,进而建构“角儿制”的戏剧生产模式,从根本上来讲是完全不可能的。
最后,批评探讨上对文学性的重申,是引导戏剧回归文学、带领戏剧走出低迷的主要方式。
别林斯基说,“评论家的职责,乃是补充作家叙述的空白,而不是说三道四”,就当下的戏剧评论而言,这句话更是有着警钟般的现实意义。一部戏公演后,剧评或许会如潮涌来,但多以演员的表演素养、导演的编排心得为批评对象,而剧作家则成了冷板凳上的“壁花小姐”。非但媒体不关注剧作家,甚至连评论界都认为剧作家无足轻重。譬如孟京辉导演的《魔山》《恋爱的犀牛》等剧作都曾在批评界、新闻界引起对“孟氏先锋戏剧”的热评,但这些剧作的编剧廖一梅却一直被“冷处理”,连廖一梅自己也哭笑不得地承认,“直到《琥珀》的出世,才第一次感受到了当编剧的幸福感。”
除夕的诗句范文3
[关键词]影视剧本 出戏 凑戏
一、影视文学剧本创作中“出戏”与“凑戏”概念的提出
影视剧本对我们来说已并不陌生了。它是电影、连续剧等的导演或剧作家写下的用文字表述和描写未来影片的一种文学样式,它为影视导演提供作为工作蓝图的文字材料,导演根据它用画面和音响的摄录和剪辑构成完整的影片。然而对于“出戏”与“凑戏”这两个概念,大多数人却并不熟悉。
依个人所见,所谓出戏是指在剧本创作和演绎过程中,导演及演员通过准确把握剧本中人物、角色、情节,及剧本背后的灵魂和主线,能把这出“戏”还原于现实生活中,给人以真实感,从而达到不仅能吸引观众的外在眼球,还能使其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的艺术效果。
关于凑戏,就是指为达到某个人化的目标而刻意创作出的剧情设计,这类剧情往往逻辑不强,主题不明,内涵不深,品味不高,实属机械性地生拼硬凑出来的戏。
对于以上这两个概念,我们应该在实例分析、深入体会的基础上加以创造性的理解和运用。
二、对影视剧本创作中出戏与凑戏的解读
我们说,影视剧本创作的灵感来源于作者对百姓及社会日常生活的细微体察。如何在剧本创作中把握好出戏和凑戏的剧情设计和取舍标准,从而抓住不同层次观众的心理和兴趣点,便成了剧本创作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出戏的可取与慎取
要使所创作的剧本真正能出戏,该剧本就应既能迎合观众口味又能升华内涵。这类剧目往往取材于历史和现实,反映的往往是时代特点和社会焦点,既贴近生活,又借鉴于实际,如电视剧《潜伏》,它不单单是一个谍战片,更间接的阐述了一个现代社会的政治环境。该片的剧本就是取材于历史,有真实的历史人物可以还原,而且也更贴近于现实。此外,该剧十分注重人物刻画,片中的余则成,正是善用政治环境中这些关系,才能有所作为。
但是,对于出戏的范围也应有所顾忌和考虑。比如说,在出戏的策划和演绎中,有些情节和场景固然是真实生活的暗喻和再现,但真实的东西并不一定都是可以或者注重表现的。比如在《蜗居》这部电视剧中,作者六六在演绎生活,揭示官员贪污腐化、包二奶现象和社会底层群众蜗居现象等社会现实的同时,却无形中把不少观众导向了一个误区和泥潭。过多的打情骂俏、场景让很多观众尤其道德意识不强、价值取向缺失的年轻人不顾一切的寻求刺激,甚至不惜付出沉重的代价,如有网友说“看过蜗居以后才知道,原来二奶才是我们读书多年梦寐以求的职业。工作轻松、生活惬意、有爱情、有激情……只要以忽略背后的正常人生活为代价就可以了”;不少观众欣赏宋思明,同情海藻,有甚者情愿有海藻一般的经历和感情。正如有网友说的那样:“六六,这样的作品发表成书就行了,大家茶余饭后传传看看也就罢了,可要在电视台播放下去,会影响多少80后,90后,影响他们对于人生的态度,我想看完之后的很多女孩,都会企盼自己是那个海藻,企盼自己也能遇到一个像宋一样又有权、又有钱、又成熟、又很爱自己的男人,而这个男人不管他是不是已婚……”。所以在出戏内容的取舍上,剧作者们不得不慎重考虑。
(二)凑戏的价值缺陷与生存空间
转观国内的一些大片的剧本,则有着另外一番景象。
首先以《建国大业》这部影片为例。从国庆60周年献礼片《建国大业》的剧情中,我们就可以推知其剧本的内容。然而,作为国庆献礼片,本是为了让人看完更加爱国的,剧本创作自然要本着还原历史,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情感去“写真”,而不是为了让众明星哗众取宠的。试想一下,《建国大业》上映后,会有什么样的社会影响?难怪有网友会说:“《建国大业》真是建国大业吗?我看只是噱头罢了。不过是资本家出资的一部商业电影赚钱,赚到实实在在的钱,商业嘛,票房第一。只要赚了大钱,管你什么主义。三亿投资进去,收回六亿也可能。”之类讽刺露骨的话。可以断定,这个电影和它想要达到的目的刚好背道而驰。可以说,在该剧本创作之初,就是为众明星打造的一出“闹剧”。就这部剧作来讲,对于出戏和凑戏的演绎设计和取舍已经变的无足轻重了。
再说说《三枪拍案惊奇》这部影片。与《建国大业》不同,《三枪拍案惊奇》初衷本来就是针对中国的现状,针对那些平时几乎不看电影的人群的。《三枪拍案惊奇》剧本的创作很大程度是借人们过年凑热闹找乐呵的心理,用多明星,大场面,多特技的表现方式来哗众取宠,进而赢取高票房的商业运作。这本无可厚非,但作为投资上亿的一部贺岁电影片,虽然剧目中不乏明星个性幽默的表演技能,但却与整个剧情的发展多少有些格格不入。影评人关雅荻在新浪微博中发表到:“刚看完《三枪拍案惊奇》,这是一部多么‘可怕’的电影啊,我不想推荐给任何人,除非你是小沈阳的死忠粉丝。我们国内现存最伟大的导演的作品就是这个样子吗?这是一部喜剧吗?这是一部什么电影啊。充斥着癫狂、混乱、不幽默、生硬的滑稽戏,真让人崩溃,果然它是预期中来抢钱的一部电影。建议别看。”
以上网友、专家的言论可能有些偏激,但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现目前在影视剧本创作的一个现象,即包括导演在内的影视剧本的作者们在文艺作品创作中,对真善美、礼义廉耻这些概念变得越来越模糊。相反,对于物质利益的追求、商业利润的渴望却变得越来越清晰。不难想象,在类似指导思想下,影视剧本剧作者们会创作出怎样的剧本。这可能就是对影视剧本创作中凑戏现象的另类解读吧。
三、对今后影视剧本创作的几点思考
可以说,所有剧作者在创作时都会就出戏、凑戏的戏份综合考虑一些问题,但是在拍摄成影片后,放映出来的实际效果却又大相径庭:有的好评如潮,有的却是骂声一片。这其中的原因很耐人寻味。借由此文,提出笔者的几点体会,仅供参考:
(一)从影视剧本内在因素来说,剧作者应肩负起一份社会责任
随着电视的普及和网络影视的涌现,影视受众的普及率大幅度提升。这不仅为剧作者借作品提高知名度、增加经济收入提供了可能,更让剧作者肩负起一份很重的社会责任。这份责任表现在创作中,就是要求剧作者要有“作为良著,行为人师”的原则:一是剧作者要顾及剧本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能够借剧本拍摄成的影视剧帮助社会改变不好的社会风俗,移风易俗;二是要弘扬真善美,以扶正社会风气。因此,这就要求影视剧本剧作者在动笔创作前,要首先对出戏和凑戏的戏份内容和设计搭配有一个清醒认识,剧作者必须切实担负起对观众、社会、国家的应有责任来。
(二)从影视剧本外在因素来说,主要有以下三点
1、观众因素
就观众而言,由于中国农业人口占多数,对影视剧普遍缺少相应的文化内涵和观赏水平。他们多是为了看热闹,猎奇,却很少去关注剧情,乃至剧目的主题和内涵。这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他们缺少对影视文化的理解和对影视剧的观赏品味。如果观众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内涵有很好的理解和践行,那么作为影视剧本的剧作者(包括导演)乃至投资商必然随之提高其剧本的水平和内涵。否则,失去了观众的支持和响应,也就失去了自己的事业和“钱”程。
2、政府导向因素
影视界虽然是商业运作,也是按市场供需机制办事,但在管理上却依然要依靠国家来进行宏观的调控和把关。所以,一个剧本能否最终以电影的艺术形式与大众见面,最终取决于政府的科学决策。在看纪录片《大国崛起》时,看得这样一句话,大意是:一个国家兴衰成败的关键在于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国家如此,相信我国的影视事业也不例外。因此,从政府的管理角度来论,指导和帮助提升剧作者在影视剧本创作中的中国文化独有的内涵和底蕴应该是一个势在必行的选择。
3、媒体因素
当今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对于原本反响效果不佳的剧目,有些媒体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论资出力,大都扮演了协助宣传,夸张造势的角色。这种做法间接助长了影视剧本创作中凑戏成分的泛滥。此外,一定程度上对大众也起到了一定的误导作用。因此,媒体如何在利益诱惑的面前重塑客观公正,求真务实的新闻原则,也成为媒体界应该深思的问题了。
结语
除夕的诗句范文4
在我国民事证据立法中经常提及的一个重大的性问题,便是民事证据立法和民事诉讼制度的关系问题。人们认为,民事证据立法离不开它与民事诉讼制度的协调。这种协调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形式上的协调,二是上的协调。
从形式上看,该问题集中表现在民事证据制度是应当置于民事诉讼法中,按照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统一地加以规定,还是将它从民事诉讼法的大一统结构中分离出来,形成单独的民事证据规范。这是一个立法体例的选择问题。
从内容上看,该问题集中表现在民事证据立法在哪些关键环节上受到民事诉讼制度的深刻。从原理上说,民事证据立法在内容上应当与民事诉讼制度保持一致,互不冲突,互相说明和呼应。因为,证据制度本来就是民事诉讼法律规范体系中的一个极重要的组成部分,证据制度的内容如何,规定着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性质和特征。反过来,有什么样的民事诉讼制度,就有什么样的证据制度。宽泛地说,这二者之间的关联应当作如是解说。但是,如果进一步更深入地问,在民事证据立法和民事诉讼制度之间,究竟何者处在矛盾的主要方面?问题的答案恐怕应当是民事诉讼制度决定民事证据制度的性质和内容,民事诉讼制度在逻辑上处在更优先的层次。民事证据制度只是在民事诉讼制度既定的前提下,才出于配合的目的而展开其内容的。但是,民事证据制度的变化也会引起诉讼制度的变化,前者对后者起能动的推动作用。这一点,从我国审判方式改革来看,是非常明显的。审判方式改革主要集中在证据制度的改革上,而正是证据制度的改革拉动了诉讼制度的改革。试举一例说明之。比如说,审判方式改革首先是从落实或恢复当事人的举证责任而作为启端的,强化了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之后,相应地引起了两点程序上的变化:一点是法院查证程序的作用下降,至少是其作用没有以前那样突出了,法院的审判权重心发生了转移;另一点是强调当事人当庭举证、当庭质证,法院当庭认证。这两点程序上的变化,都是由于举证责任制度的全面落实而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证据制度与程序制度是分不开的。只是相对而言,程序制度的变革有其内在的,正是这一规律的作用带动了证据制度的变革。
程序制度对证据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从宏观上看,程序制度所型构的程序模式直接规划和制约了证据制度的基本内容及运作程序。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诉讼制度及诉讼程序模式,同时也就有了不同的证据制度及证据程序模式。纠问式的诉讼制度是与法定证据制度相适应的,与弹劾式诉讼制度相对应的乃是神示证据制度。就国家来说,英美法系国家的对抗制诉讼程序,产生了大量的与大陆法系国家职权制诉讼模式相比较的不同的证据规则。前苏联和我国现阶段实行的高度职权化的职权主义诉讼模式,所产生的证据制度迥别于西方近现代的证据制度。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说明,诉讼制度的性质和面貌规制着证据制度的基本性格。这是从宏观上着眼的观察。从微观上看,各个性质相同的诉讼制度下,所产生的证据制度未必完全相同。这其中的原因存在于诉讼制度的微观构造之上。比如,性质大致相同的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的诉讼制度,由于一个实行集中审理主义,一个实行连续审理主义,致使它们所实行的证据制度并不完全相同。如在英美法系国家,由于其诉讼程序有严格的阶段性,当事人在审前程序中要从事大量的甚至是绝大多数的诉讼活动,而且其审前程序的效果直接决定着庭审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对抗和辩论的内容,所以它实行证据的适时提出原则。当事人未及时提供和交换的证据一般产生失权效果,除非有特殊情形,法院将排除这种迟到的证据之使用。而同样的情形发生在大陆法系国家,法院则未必会排除迟到证据的法律效力。因为大陆法系国家原则上实行证据随时提出主义,而且其诉讼程序没有严格的分界,一审和二审被视为一个程序的整体。微观层次上的差异更加繁富。可以说,除期限的、送达、管辖等这样的纯技术性程序规范外,诉讼制度上任何细微的差异均会在证据制度中映现出来。以下就此作出具体探讨。
二、两大法系中的证据制度
诉讼模式论是我国现阶段诉讼法学界较多的一个理论性课题,这个课题提出的本身,就标志着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诉讼模式是对诉讼制度和诉讼程序运作方式的高度抽象与概括,本质上它已超越具体诉讼制度研究的范畴,而进入到程序法的研究领域。应当说,我国学界关于民事诉讼模式的研究与论证还是卓有成效的。但是由于各个学者研究的视角与立足点有所区别,对于民事诉讼模式的分类化研究以及各个诉讼模式之间区别的本质标准还没有达成共识。事实上,民事诉讼模式论的研究与深入展开,不仅需要法哲学的指导与启迪,尤其需要有比较民事诉讼法学的充分知识和娴熟把握,同时需要对各典型国家民事诉讼制度微观解析。
我国学界通说认为,现代各国的民事诉讼模式典型地看有三类:一类是以英美法系国家为代表的当事人主义模式,一类是以大陆法系国家为代表的职权主义模式,还有一类是前苏联和我国实行的超职权主义模式或纠问主义模式 .当事人主义又称对抗制,其诉讼模式对证据制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当事人对各自诉辩请求所依赖的基础事实有主张责任,当事人未主张的事实法院不得代为主张。比如,在美国民事诉讼程序中,当事人是通过诉答程序来主张各自的事实的。在诉答程序中,原告提出事实主张,被告则针对该事实主张进行答辩。原告如果针对答辩还有新的事实主张,则还可以进行再次答辩。在普通法上,这种交替性事实主张还可以继续进行下去。当事人履行主张责任,被认为是当事人负担证明责任的一个组成部分。双方当事人通过交替性的事实主张和答辩,达到形成争议焦点的目的。如果没有争议焦点,诉讼程序便不再进行下去。第二,双方当事人有形成各自案情的责任。原告对自己提出的事实主张,被告对自己提出的抗辩主张,必须提供证据证明至表面可信的程度,从而形成自己的案情(case)。如果其所提供的证据没有达到该程度,对方则无反驳之责任,而且可以申请法院基于诉答文书作出判决或作出简易判决。这就是英美法系独特的证明责任含义之一,称之为提供证据的责任,或者称之为提供证据推进诉讼的责任。这种意义上的证明责任在证明程度上只要求达到20-30%即可。第三,法院作出裁判所依赖的证据资料来源于当事人的提供,法院一般不代为提供证据。也就是说,根据对抗制要求,当事人有收集证据的责任。美国的发现程序就是为当事人收集证据而设置的。当事人是发现程序中的主体,依靠发现程序,当事人可以直接向占有证据或了解案情的任何人或单位进行收集证据的活动。这是一种自动的收集证据的诉讼机制,当事人使用它来收集证据不必取得法院的首先同意或批准。按照美国联邦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美国民事诉讼程序中的当事人可以使用五种手段收集证据。这五种手段是:笔录证言;书面询问;要求提供书证和物证;要求自认;要求检查身体和精神状况。第四,当事人在庭审程序中负有调查证据的责任。调查证据意指当事人当庭提供证据,并引导出证据的内容。比如,询问证人就是由当事人进行的,法院一般不询问证人。这是对抗制诉讼程序对证据制度所产生的影响,对抗制诉讼程序必然要实行以上基本的证据原则和证据制度。这就是所谓的当事人主导原则和当事人控制原则。根据这些原则,法院处在相对消极的位置。当事人及其律师在诉讼程序中对有关证据的问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除夕的诗句范文5
[关键词]健身俱乐部;困局;出路;西安市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5-0044-02
中国健身行业的现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因为行业涉及的是关乎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内容,被视为积极健康向上行业;又因为其发展迅猛一度被看做是中国现代市场经济中最具潜质的朝阳产业。时过境迁,在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后的今天,健身行业板块中最为活跃的、最具代表的健身俱乐部行业的生存和发展却出现了诸多问题。可以说中国健身俱乐部行业的发展已经步入困局,这种困局最为直接的后果就是健身俱乐部倒闭歇业。健身俱乐部行业的困局既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也伤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整个健身行业的有序发展,对于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有义务就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找出其症结所在,根据当前我国面临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能够使西安市健身俱乐部走出困局的合理化建议。
1 西安健身俱乐部发展的困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收入大幅增加,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不断变化,运动健身消费持续快速增长,这对于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而言是十分有利的,但是目前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却步入困局。行业规范、竞争机制、企业诚信、管理模式等是困局的关键所在。
1.1 行业规范缺失
健身俱乐部行业规范对于区域内整个行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调查中了解到,目前西安市乃至全国暂时还没有颁布出台有关社会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的行业规范,行业规范的缺失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整个健身俱乐部行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健身俱乐部行业具体的管理部门还比较模糊,工商、税务、卫生、质监等部门都是直接的管理部门,这些部门对健身俱乐部的管理最突出的问题是专业性相对较差,所以在实际的发展中并没有能够促使行业健康发展的。由于我国暂时还没有颁布健身俱乐部行业的基本标准,所以在城市里才会出现众多参差不齐、种类繁多的健身俱乐部、健身会所或者是健身吧。这些健身场所在规模、场地、器械、档次、主题以及经营方式等方面各不相同,千差万别。有的健身俱乐部投入资金十分可观,地处城市繁华地段、内部装修十分考究、配备的健身器材十分豪华、教练员队伍也十分强大;有的健身俱乐部与之相比显得十分寒酸。但是它们两者都是健身俱乐部,争夺的是同一消费群体,差距无非在于消费参差,实践表明目前这些低端健身俱乐部会在一定程度上扰乱健身市场。
目前,健身俱乐部入行的门槛过低,任何人只要有场地,有一定的资金,招几个懂健身的人就可以大张旗鼓的开办健身俱乐部了,先把健身卡售出去收回成本再说,至于其他问题以后再说。可以说,缺乏行业规范标准已经成为影响西安市健身俱乐部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
1.2 行业内竞争机制不健全
健身俱乐部之间的恶性竞争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整个健身俱乐部行业健康发展的一颗毒瘤。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健身业发展迅猛,健身成为一种时尚,走进健身房健身的人数陡增,健身卡十分畅销,健身俱乐部的收入也十分可观,有些业内人士称之为健身俱乐部的“暴利时代”。与此同时,很多只看到高额回报的投资者开始纷纷涉足健身俱乐部行业,大量健身俱乐部相继开张,健身俱乐部行业内的竞争逐渐升温。这时健身俱乐部间的竞争处于无监管、无约束、无底线的状态,这种恶性竞争极大地伤害了俱乐部投资者和经营者。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如今健身俱乐部的营销却大不如前,就连很多国内知名健身俱乐部都难以为继,有些甚至已经关门歇业。众多健身俱乐部难以为继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首先是成本问题。场地租金和人工费用的不断上涨使得健身俱乐部运营成本不断增加。例如,某知名健身俱乐部的一家门店,2002年时的租金是二百五十万元,到了2011年租金已经涨到七百万元了,仅房租租金一项就涨了350%。这一问题是所有健身俱乐部无法避免和回避的、必须积极面对的,因为它受制于我国目前总体的经济发展形势,是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
其次是销售价格问题。提高销售额是健身俱乐部应对高成本的主要手段,但是现在健身俱乐部的售卡价格却比前些年低得多,所以众多健身俱乐部的销售收入也在不断下降。在实际的调查中了解到,健身俱乐部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是造成俱乐部营销问题的主要元凶。在健身俱乐部呈粗放型发展的时期,由于经营门槛较低,各种类型的俱乐部相继开张,小型俱乐部遍布于大街小巷越来越多,这为健身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更为方便了。小型健身俱乐部用较低的价格吸收了相当一部分大健身俱乐部的顾客,大型健身俱乐部为了吸引顾客也相继降价,众多健身俱乐部相继进入价格战,最终落得个两败俱伤。这也是目前众多国内知名健身俱乐部相继倒闭的重要原因,这一问题本来是可以规避的,但是由于没有约束机制,致使这一问题愈演愈烈,最终成为全行业发展的一颗毒瘤。
健身俱乐部经营成本不断攀升以及行业内部恶性竞争日趋激烈成为众多健身俱乐部相继倒闭的最为直接的推手,所以必须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健身俱乐部竞争机制,从根本上避免自残式的恶性竞争。
1.3 行业出现诚信危机
目前在我国健身俱乐部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信任危机,健身俱乐部频繁开张倒闭,致使大量花钱买了健身卡的消费者的利益受损。久而久之,整个健身俱乐部行业的信誉受到严重的损害,很多消费者不敢再花钱购卡,这也是健身俱乐部市场病态发展的主要表现。俱乐部出现的诚信危机并不是一家两家俱乐部所造成的,究其原因,是目前健身俱乐部销售制度漏洞造成的。
目前,西安市健身俱乐部一般采用的是预付款销售机制。就是健身俱乐部以自身的信誉为担保,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消费者购得一定周期或次数的健身机会。健身俱乐部的信誉就成为健身消费市场的保障,在企业赢利时,这种消费行为基本不会出现问题;但是在企业出现经营问题时,这种消费就难以维系。在实际的调查中了解到,健身俱乐部在经营过程中最多的纠纷就出现在预付款消费这一领域,相当一部分健身俱乐部在倒闭歇业前甚至在开张之际,就大量售卡,吸取资金,之后就一走了之。有一些健身俱乐部经营者内部出现一些合同或者债务方面的纠纷,导致俱乐部无法正常运营;还有一些经营者由于经营不善导致不能为消费者服务。在实际中表现的形式不尽相同,有主观恶意、也有被动无奈,但是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已经缴费的消费者。在我们法律制度还不是十分完善今天,消费者的维权之路较为艰辛,很多消费者会自认倒霉,就此作罢。这种行为对健身俱乐部行业的信誉来说是最为致命的打击,在如今的网络信息化时代,这样负面的新闻报道在最大程度上损害了整个行业的形象。
1.4 消费者数量不足
健身消费者数量不足是我国健身市场委靡的重要原因之一。被誉为“朝阳产业”的健身业,现在的处境却是“叫好不叫座”,事业是好的事业,对所有参与者都是好事,但是参与消费的人数总是十分有限。在21世纪初的头几年,健身被视为一种时尚,走进健身俱乐部健身更是时髦的行为,健身人数一度陡增,这也只是昙花一现,在随后的几年里,健身消费者的数量与健身市场的发展已经不协调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参与健身消费的人数比例还十分少,这与我国总体经济发展形势也很不协调。我国人口众多,参与健身消费的人数应该十分可观,但实际上,真正走进健身俱乐部消费的人数还很有限。
健身意识淡漠是制约西安市居民进行健身消费的根本原因。在大多数普通人看来,身体没病就可以不用管,就可以不用锻炼;中年人宁可坐在餐馆里大吃大喝也不愿意主动锻炼身体,年轻人宁愿待在网吧里也不愿意动弹一下,更别说让他们花钱去健身俱乐部锻炼了。这就是健身、健康意识淡漠的主要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人却在为生计奔波,没有精力和时间参与健身消费。健身习惯是影响人们走进健身俱乐部的另一原因。很多居民认为自己在公园里跑跑步、打打太极拳或者走走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专门去健身俱乐部里锻炼,认为那是浪费钱财。中年人和老年人非常支持这一观点。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更加关注健康、关注生活质量,居民的健身意识以及健身习惯也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乐于进行科学健身。可以说我国健身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只是目前开发的还很不够,亟待开发。
2 西安市健身俱乐部健康发展的出路
健身俱乐部行业是一项健康的、向上的事业,对居民体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它在本质上与其他商业形式有一定的区别。所以在健身俱乐部发展的困难期我们应该为其走出困境出谋划策。
第一,建立较为完善的行业规范,管理和规范全行业的发展。首先,要做好健身俱乐部行业的归口管理工作;其次,成立较为专业的行业评价机构;再次,制定较为完善的、能够引导和约束行业良好发展的条例。这三项工作是引导健身俱乐部行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转变的根本保障。
第二,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因为健身俱乐部行业也是落实和完成“全民健身”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效应远远大于其经济效应,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所以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促进和引导这项事业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佳,罗普磷,等.西安市健身俱乐部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4).
除夕的诗句范文6
【关键词】 定语从句 基本方法 基本结构 关系代词 关系副词 主要成分
定语从句是初中高中一个重要语法项目。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定语是用来修饰或限制名词或代词的成分,在任何一个英语句子里,名词和代词出现的机会和概率是相当多的,所以无论是阅读还是完型等任何考试题型里, 都存在着大量的定语和定语从句。但是,很多学生还是对定语从句知识掌握不好,掌握不到位。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大量实践总结了一下简易学习方法,希望和大家分享和相互学习。
1. 定义精准把握
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本质和内涵。只有掌握了一个事物的基本本质和内涵,才能准确把握事物。定语从句就是用来修饰或限制名词代词的从句,一定出现在主从复合句中,是后置定语的一种。这里有两个地方需要加强理解和掌握。
①理解英语和汉语对定语的差异。例如:
He is a great teacher.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教师。
He is the teacher who gives me a lot of advice. 他是(那个给我很多建议)的教师。
分析:汉语中只有前置定语,无论定语多长,一般都放在名词或代词的前面。英语中有前置定语和后置定语两种英语中一般单个词修饰时,放在名词或代词之前;短语或从句做定语,则放在名词或代词之后做后置定语。注意这个差异,才能更好建立定语从句的结构框架。
②理解定语从句是用来修饰或限制名词或代词的定义,而那些不是修饰或限制名词或代词的从句则不是定语从句。例如:
I remember the day when I met Obama. (定语从句)
When I met Obama, I said Hi to him. (时间状语从句)
I like the pen that/which he gave me yesterday. (定语从句)
Tell me which book you borrowed from the library yesterday. (宾语从句)
2. 掌握主从复合句的做题基本方法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主从复合句中一般来说包括三种从句,即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和状语从句。对于所有主从复合句的基本方法是: 先分出主句和从句,然后分析从句成分或结构。把握这个基本做题方法很重要,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束手无策,无从下手。例如:
I like the pen that/which he gave me yesterday.
I remember the day when I met Obama.
I dislike the book that/which he bought yesterday.
怎么分出主句和从句是分析句子的难点,尤其是一个句子很长时,这需要化繁为简,利用简单句的五个基本句型来帮忙找出句子的主干 ,即:主+谓+宾,主+谓,主+谓+宾+宾补,主+谓+双宾语和主+系表。
如:It was a surprising moment for these football fans this year, ______ for the third time in these years our team won the World Cup.(填空) 这个句子里It was a surprising moment for these football fans this year,是主句,下划线部分是主句句子主干,______ for the third time in these years our team won the World Cup.逗号后面是从句部分,下划线部分是定语从句句子主干。
3. 理解性记住定语从句的基本结构
根据定语从句定义,我们可以写出定语从句基本结构,这就像理科学习过程中的公式一样,头脑中必须有一个基本结构。只有这样让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理解记忆。例如:I like the boy who helps me a lot.
先行词 定语从句
⑴I like the boy who/ that helps me a lot.
⑵I like the boy who/ that/ whom /(/)I help a lot.
⑶I like the boy who/ that/ whom /(/) I study with.
⑷I like the boy with whom I study with.
解析:⑴⑵⑶⑷是先行词是人时关系代词who、 whom、that或(/)省略 的情况,这些关系代词分别做定语从句中的主语、动词的宾语,动词后介词的宾语,以及动词后被提前至关系代词之前介词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