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屠暮行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一屠暮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一屠暮行范文1

一屠暮行范文2

攻略 :跟“木乃伊”服装SAY NO!

不做出行木乃伊的第一个关键要素就是穿着衣物要宽松,棉质感的服装最佳,既舒服保暖性又强。另外在此提醒那些爱美的、时刻准备接受他人惊艳目光的女性,把扮美的精力花在机航外面吧,在这里舒服才是你的第一需求。

小提示:杜绝穿着的“木乃伊”服饰:紧身连衣裙、紧身牛仔裤、紧身套装、西装、衬衫等。

攻略 :大码休闲鞋、拖鞋必备

在飞机上久坐不动、静脉回流受阻,新陈代谢率下降,体内水分滞留,即使是年轻人也会出现手、脚轻微肿胀的症状。所以在做登机准备前最好备一双大半码的鞋子和一双舒适的拖鞋,让双脚舒适的同时,也可以让身体的代谢更通畅,减少僵硬感。

攻略 :准备“垫背”枕头

飞行中长时间保持一种坐姿,常会腰腿、肩颈和手脚关节酸胀、僵硬,而舒服的气枕则可以帮你缓解这一症状。建议选择材质厚而柔软的气枕,用时不要吹得太胀,可以给脖子很好的支持即可。为了使你的机航时光更加舒适,你还可以多备一些小枕头,垫在肩膀和腰部。

攻略 :别忘了出行“电子伴侣”

它们都是帮你打发机航内无聊时光的好伴侣,看一部自己喜爱的电影、打会儿游戏时间会过得快一些。你在与“电子伴侣”(IPAD、MP3等)互动的同时,你的身体和四肢也在转换不同的角度和动作,即,可以有效地帮你解决单一姿势带来的僵硬问题。

攻略 :划分你的飞行时长,动静结合

将你的飞行时长平均分为三等份:娱乐时间、睡眠时间、和活动时间。切分点可以用飞机航的进餐时间,或者你也可以分得更细。这样做的好处是让飞行中的时间变得可掌握,或者说有盼头,它同时可以帮你规划自己的机航内活动,该休息时便放松休息,该活动时就该认真站起来活动舒展筋骨,避免因长时间做某一件事重复同一动作而导致身体的过分僵硬。

攻略 :不会变成“木乃伊”的正确睡姿

睡眠是打发时间的最好运动,但机航中的睡姿很重要,一不小心就会带来全身僵硬的苦果。侧躺的睡眠姿势是许多“飞行族”的最佳体验,原因是在舱内拉下椅背平躺的话,一般说来所感受的压力都较侧躺来得大些,而且平躺造成血液循环不良的几率也比侧躺高。当然这里最不值得提倡的就是趴在小桌板上睡眠,不仅睡醒后头部会有明显的眩晕感,造成身体血液循环不良的机率也是最高的,所以切记不要采用此种睡姿。

攻略 :预防经济舱综合症

乘坐长途飞机特别是乘坐经济舱的旅客,在长时间的空中飞行过程中,往往会感到腿部不适,这可能是“经济舱综合症”的表现。“经济舱综合症”的学名为深度静脉血栓症,是指经济舱乘客长时间坐在狭小的座位上,腿部血液流通不畅,形成凝块。这些血块有的会自行溶解,有的则在乘客下飞机后随其血液而流动,当其进入支持肺部或心脏的一些小血管时极易引起大面积栓塞,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猝死。所以健康专家建议机航中每隔一两个小时就要在客舱里走一走,做一些简单锻炼;如果你是一个很懒的人,那么建议你多喝水和果汁,这样当你每次上厕所的时候,你的身体也就“被动”运动了。

攻略 :酒店里的自制舒缓SPA

经过十几小时的飞行,无论你再怎么小心注意,身体还是会产生轻微的僵硬感,在此建议利用酒店里的舒适浴缸来个自制舒缓SPA将飞行中的疲倦释放出来,找回充沛精力。做法很简单,在浴缸中放三分之二左右的热水,然后在水中滴入3-5滴薰衣草精油,美美地泡上10分钟再睡个好觉即可。如果浴后你需要立即投入到外出的旅行中,那么建议将精油换成薄荷成分,可以让你更快地恢复活力。

一屠暮行范文3

图形符号作为一种语言,更能体现一个物体或事物的特点与本质。人类一直在寻找能够用视觉符号方式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利用图形存储自己的记忆和知识的方法以及把信息的传达程式化和简单化的方法。文字的产生、印刷的发展等都代表了这种努力。音乐家是用音符与节奏进行谱曲、演奏和歌唱;舞蹈家是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动与静、阴柔与阳刚;画家用笔、色、光影、虚实通过画面来表现;诗人、作家创作的诗歌和文学作品是在用文字表达。文字是语言的一种凝固的可以保存的形式,易于读者理解。任何一种艺术表现都是要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段给人以体会和理解。在艺术设计作品中,图形符号负载信息,传递信息。它是艺术品特性的表征,是认识艺术品含义的一种简化手段,也是创作者思维的主体。创作者与欣赏者在符号系统中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在此意义上,符号无疑是信息的工具。图形建构符号,符号建构信息,透过其传达与接受的互动而生成意义。

设计的核心是一种创造行为,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之美第一要素就是“新”。设计要创新、求异、与众不同,否则不能称之为设计。而这个“新”有着不同的层次,它可以是改良性的,也可以是创造性的。设计之美的第二要素是“合理”。设计之所以被称为“设计”,就是因为它能解决所要表现的问题。设计不可能孤立地在社会与市场中存在,符合一定的价值取向是存在的根本原因,如果一个设计是不合理的,它就不会有存在的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设计之美的第三要素就是“人性”。设计之美要遵循人类基本的审美法则,即对称、均衡、节奏、韵律、秩序、调和、变化、统一、材质、色彩、工艺、技术……凡是能让我们感受到的美都应在设计中找到相应的表现。艺术设计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设计师的艺术处理,把事物的主要特征与内在本质概括成一定的符号与抽象图形。设计师则是用独特的符号语言来说明事物的本质。由设计师设计出来的图形和代表性的符号也就是设计语言,用图形符号语言进行说明与表现,最终使人体会到设计之美。

漆器是中国的传统工艺,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千年前的漆器作品至今仍绽放光彩,让世人为之震撼。漆有独特的魅力,漆之美是一种含蓄之美、内敛之美、自然之美和神秘之美。漆之美又包括材料之美、工艺之美、精神之美。

1.材料之美。漆液所指为大漆、生漆,天然漆也叫国漆,国漆是天然漆树上采集而来的一种纯植物漆,是一种极神秘的物质,有着极强的附着力、粘合力,比强力胶的粘性更大,干燥后的硬度比一般金属还要强。漆材料的表现性有多种,如石绘有重彩之美、刻漆有版画美、堆漆有浮雕之美、刮漆有油画之美、罩染有水彩国画之美。

2.工艺之美。漆工艺有贴、嵌、堆、罩、染、刻、刮、描、绘、磨等多种技法,漆工艺里有传统的色彩,不是常人能简单掌握的,需经过长时间摸索与实验方能掌握一二的一门艺术,因此也就有浓厚的神秘东方韵味,神奇的质感和肌理,这就是漆器的工艺之美。

3.精神之美。漆器独特的材料与工艺造就了其独特的精神之美。含蓄、内敛、沉稳、凝重、厚重、深远、巧妙、精细、神韵等,这都是漆器的独到之处,其中蕴含着深厚的美学思想与精神价值。

中国的漆艺术可以从大量出土的、历经数千年时光的精美漆器中得到印证。中国漆器髹涂的耐腐蚀能力、坚硬度、润泽质色和美学的价值与地位是现代涂料所无法替代的。我国木漆器历史悠久、工艺精湛,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风格。它直观形象地体现着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艺术设计是研究人为事物的科学,任何设计作品不可能脱离其文化含义而单独存在。图形符号语言是艺术、思想、风俗、生活方式等的物质、精神文化现象的体现,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有其特定内涵和重要地位。一件精美的木漆器工艺艺术品的成功,往往离不开造型设计和结构设计,如果当代木漆器创作者能够重视以图像符号为构成元素、以视觉可以感知的样式为外在表现形态,让欣赏者可以通过视知觉感受而直接获取信息并解读其意义,那么,这具有悠久历史、技术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木漆器,无疑将会是成功的作品。

木漆器是木与漆的一种完美结合,漆取之于木又覆之于木,其中意味深长。漆液浸于木的气眼之中,使木的天然纹理神奇般地显现出来。木材的纹理、材质、密度、色泽不同与漆液结合产生的纹理也随之有万般变化,不会出现两种完全相同的花纹。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早就有木漆器物品的存在,我们不得不佩服先人的智慧和对自然的理解。其中明清时期的木漆家具最为著名,无论是造型和工艺,还是艺术性和实用性都达到完美的境界,仍旧是现代家具设计师学习和借鉴的典范。

当代的设计与审美的发展趋向多元化。所以要在发展中继承,在继承的同时发展。把漆之美、木之美、木漆之美、设计之美、图形之美、设计符号语言之美完美融合在一起。在器型上符合设计的审美法则,在创意上求新,在变化上求合理,在精神上求人性。工艺、材料表现与设计之“新”,“合理”与“人性”完美统一。这让设计终端的图形符号语言有更极致的表现,而不仅仅是一种视觉的传达,以一种更加艺术、更加实用、更具有价值的艺术形式而存在。这就能更好地继承传统、发扬传统,并使之发展,也能更好地进行设计,进而达到设计的目的,实现设计的价值。

一屠暮行范文4

Abstract: Seismic vulnerability analysis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attracted a large number of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e seismic vulnerability analysis from the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 first, the summary of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e seismic vulnerability; second,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abroad study seismic vulnerability; third,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domestic research on seismic vulnerability; fourth, the present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studies on the seismic vulnerability.

关键词: 土木工程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研究进展

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es;seismic vulnerability analysis;research progress

中图分类号:TU3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6-0061-02

0 引言

地震易损性分析是地震安全评定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地震易损性是指在不同的地震强度下土木工程结构被破坏的概率,它能从概率的层面反映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地震与工程结构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土木工程中能为人们更好的防范地震带来的危害。因此,土木工程项目的地震易损性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对于地震易损性的研究进展也须引起相关专家和学者的重视。

1 土木工程结构地震易损性概述

所谓地震易损性,是说在强度不同的地震作用下,土木工程结构可能发生的破坏状态,以及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它是从概率的层面对地震发生机率、强度和土木工程破坏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宏观的预测,成为土木工程施工单位和地震工程研究界研究的重点问题。最早提出地震工程和抗震设计的是美国,美国的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提出了供统一分析的地震参数和破坏参数等地震破坏指标,使地震易损性分析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新阶段。用这种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只需要将工程需求参数输入进地震易损性的计算函数中去,就可以推断地震对土木工程破坏的参数和概率,使对地震易损性的分析更加的规范化与科学化。

土木工程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是土木工程建设在设计、规划时的重要研究内容,在工程结构风险分析和地震损失概率分析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推测作用,从而为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数据支持。这是对工程项目负责也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与应用研究。通过这些系统性的研究工作来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

2 地震易损性的国外研究概况

国外较早地开始了对土木工程结构的地震易损性进行研究。他们意识到地震会对土木工程项目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国外的工业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了对地震易损性的研究,如美国的Ghiocel对美国东部的核电站进行结构分析,对工程的地震反应和易损性进行了分析与评定。Ozaki对日本的核反应堆所在的建筑也进行了结构分析,根据其核反应堆建筑的地震易损性指数,考虑了工程项目的非线性特征和结构变异特征。一位美籍华人黄洪谋也对地震易损性如何更好地运用到电力系统工程建设中去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电力变电站等设备中去,对电力系统中的设备和建筑进行安全评定,以确保电力工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此外,在软件的开发上,美国也率先推出了HAZUS软件,通过这种地震易损性分析软件,美国可以在对土木工程项目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地震给工程项目带来的破坏进行估计和预测,采用性能设计的方法根据软件所得出的数据进行能力谱绘制,计算地震所带来的连锁反应,以地震易损性曲线的方式来反映建筑物的抗震性。

Tanaka在评估公路建设工程的地震易损性时,提出了一种地震易损性的正态分布函数。通过对工程项目的地震易损性进行两参数的分析,以正态分布的函数的形式向人们提供建筑工程的地震未知参数。通过这种地震易损性函数他总计将桥梁的结构形式划分为五种,这五种结构形式又把桥梁损伤划分为五种不同的形式,并按照不同的损伤形式和损伤程度把土木工程的损伤水准分为五个等级,为人们系统的研究公路的地震易损性提供了参考。

人们在对地震易损性进行分析时,常常用两种易损性曲线来表示,即经验易损性曲线和理论易损性曲线,不同的研究者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和具体工程项目的建设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易损性曲线。经验性曲线在这两种曲线当中是一种可信度较高的地震易损性曲线,因为它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以往地震所造成的危害情况和具体的动参数,对这些实际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此来得出较为真实可信的数据指标。但经验性曲线也有其自身的局限,因为地震所造成的危害会因为客观环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在不同的地震环境、场地和工程结构中,地震所打来的危害都是不一样的,因此,这种地震经验易损性曲线没有其广泛的推广意义,再加上其需要具体的数据分析,人们在获得这些数据时会有很大的难度。这些都限制了经验易损性曲线的推广使用,需要做进一步的改善。

除了经验易损性曲线之外,理论易损性曲线也是地震易损性分析中的一种重要参照曲线。采用理论易损性曲线研究地震的易损性通常要从地震的相应分析数据入手,采用反应谱、静力、时程分析等分析方法,对地震易损性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评估。同样,理论易损性分析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分析与研究方法,如Monte Carfo模拟法,但这种方法需要较长的运算时间,为此Fukushima提出了一种更为方便、快捷的分析方法,即评估结构响应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振动理论来对土木工程的易损性进行分析,在一个频域内,它所得出的结果是准确可靠的。

此外,Singhal、shinozuka和Basoz等也对地震的易损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人员都在地震易损性的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促进了国外地震易损性分析的研究进程,使土木工程项目在更安全的工程环境下运行,加大了工程项目的安全系数。

3 地震易损性的国内研究概况

与国外的土木工程结构地震易损性的研究相比,我国在地震易损性研究方面起步较晚,主要是对土木工程结构的地震易损性进行经验性曲线分析。经验性分析的对象是一些群体性的房屋建筑,对这些群体性的房屋建筑进行震害预测。我国最早对土木工程项目的地震易损性进行研究的学者是尹之潜教授,尹教授在地震风险分析和震害预测方面都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研究成果。其研究结论是建立在大量真实的震害数据的基础上得出来的,并根据其实验数据分析了地震强度与土木工程结构破坏度之间的关系,对多种土木工程结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如砖砌体建筑、工厂的排架结构、混凝土结构,并分别根据这些结构的不同特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地震易损性分析,在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易损性分析和震灾评估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得出了较为系统和完整了土木工程地质易损性研究结论与成果,起到了很好的震灾预测的实际效果。此外,尹教授还通过与国外专家者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并系统学习了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地震易损性分析相关方面的课程,开发了对地震震灾进行系统预测的PDSM SM B-1地震易损性预测系统,大大加快了我国在地震易损性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

此外,高小旺、张令心、钟益树等人也在地震易损性的研究领域内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针对不同的土木工程结构进行有针对性的震灾预测,加快了我国在地震易损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不一一细述。

4 目前地震易损性研究方面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4.1 地震易损性研究存在的问题 针对目前国内外对地震易损性分析的研究现状,在地震易损性分析领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输入参数、破坏准则、分析类型、分析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具体说来,在输入参数上分析地震易损性方面我国还没有取得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在易损性的分析上面过于依赖地震动输入,仅仅用一个物理量来描述地震易损性显然不可行,只能用多物理量来解决。在破坏准则方面,不同的破坏准则会带来不同的数据分析结果,通过不同的破坏准则计算出来的数据会有很大的差别,对于这种差别很大的情况人们显得无所适从。另外,在分析类型和分析方法方面我国的地震易损性分析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目前的计算类型与计算方法在运用的过程中计算量过大,对计算机的要求很高,通过分析得出的结果在可信度方面也不能令人满意,这些都是我国在发展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面的主要问题。

4.2 地震易损性研究的发展趋势

4.2.1 两种地震易损性分析法的发展方向 目前国内外对于结构地震易损性的分析是基于经验分析法和理论分析法这两种方法的研究成果之上发展起来的。对于经验易损性分析方法,在分析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方面有其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目前土木工程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的重要方法。理论易损性分析方法可以通过比较相关的数值,对地震与土木工程破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统计,进而对工程的抗震性进行评价。但这两种方法又都有其局限性,因此,优化目前的易损性分析方法是土木工程结构地震易损性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4.2.2 经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易损性分析方法 经验与理论结合的分析方法能够充分利用两种分析方法的优点,尽可能地将所有的地震破坏因素都考虑在内,并且采用理论分析与经验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来分析工程的地震易损性,具有精确性和可靠性高的优点,并能够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排序,详细地为人们提供地震易损性的分析结果,对建筑物的易损性进行系统、完整的分析,满足人们对地震易损性的详细程度和精确度方面的要求,是未来地震易损性研究分析的主要发展方向。

5 结语

土木工程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是土木工程项目在结构损失分析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结构损失分析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工程项目设计、优化的关键环节。因此,要结合土木工程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采取既包含经验分析又包含理性分析的易损性分析方法,把两种分析方法结合起来,对结构的地震易损性进行全面的分析。

参考文献:

[1]周艳龙,张鹏.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四川建筑,2010(06).

[2]吕大刚,李晓鹏,王光远.基于可靠度和性能的结构整体地震易损性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1(04).

一屠暮行范文5

摘要:本文在对视准线法观测桥梁和大坝水平位移精度进行估算的基础上,依据试验资料,应用最小二乘法建立J1、J6经纬仪半测回中误差的试验公式,经用回归方程计算校核,试验公式是可靠的。由试验公式算出了J1和J6经纬仪观测不同距离的位移标点满足一定精度要求时所需的测回数和测回差的限差要求。

关键词:视准线法;水平位移;限差

中图分类号:TU433文献标识码:A

视准线法观测土木工程水平位移,在估计精度时一般是以望远镜放大率为依据,忽视了仪器的某些误差和外界条件的影响,使观测结果的精度偏低或不均匀,给位移资料分析带来困难。对此,我们在徐家河水库大坝(坝长836米)进行视准线活动觇标法观测试验研究。本文就试验情况、分析方法和研究结果作一简要介绍。

1.试验情况和精度估计

1.1 试验情况

考虑到不同的外界条件影响,选了5条视准线,其中坝顶2条,迎水坡1条,背水坡2条。固定工作基点和位移标点都装有强制对中设备,觇牌为红、白对称图案。试验时间是10月24—30日,分别在晴天和阴天的上、下午进行。位移标点一般都观测了10个半测回左右,其余点根据距离长短,半测回数多少不等。每半测回读两次活动觇标读数,取平均值作为测回位移值,用白塞尔公式计算半测回中误差。J1经纬仪视线长度(至位移标点)、半测回中误差、多余观测次数(多余的半测回数)等试验数据见表1。限于篇幅,本文略去J6经纬仪的试验数据和中间结果,只给出其有关公式和结论。

表1

1.2精度估计

(1)照准误差

照准误差仅从望远镜放大倍率考虑。每半测回的照准误差分为照准位移标点和后视固定工作基点的照准误差两部分。如附图所示,A、B为固定工作基点,i点为第i个位移标点。

附 图

照准i点的中误差为:

(v为望远镜放大率)

在A点照准B点的误差对i点影响的中误差为: 。

若半测回照准一次B点,再照准i点n次读数取平均值,则其中误差为

每半测回读两次活动觇标读数,中误差为: 。

对J1经纬仪(v=40),

(1)

J6经纬仪(v=28),

,(2)

(2)活动觇标始读数的测定中误差如下(计算略):

一号觇标: ,

二号觇标: ,

三号觇标: 。

(3)读取活动觇标上游标读数的中误差。

游标读数的极限误差为t/2(t为游标的最小读数,为0.1毫米)。因此,读数中误码差为: 。

(4)旁折光影响

蒸发气流及辐射光会使视准张发生水平偏移,一般无理论估算公式,可由试验反映。

(5)望远镜调焦误差的影响

移动调焦镜位置将改变视准线方向,调焦误差会对位移值的精度有一定影响,其误差在试验中将反映出来。

从以上分析可见,(2)、(3)两项误差很小,可以忽略,而(4)、(5)两项误差比起(1)来说一般也较小,加之又难估算,因此,一般在对视准线法进行精度分析时只从望远镜放大率这个因素考虑照准误差,本文J1、J6经纬仪半测回中误差理论估式也采用(1)、(2)式。

2.试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2.1 最小二乘法原理处理的试验数据

忽略以上(2)、(3)两项误差后,照准误差、折光影响和调焦误差一般都与测站点至位移标点的距离有关,故选择以距离为自变量的二次多项来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计算。误差方程式为:

由表1 J1经纬仪试验数据,可组成下列误差方程(m单位为毫米, 以100米为单位,相应的权 以100个多余观测的半测回数为单位权,下同):

按最小二乘原理解算以上误差方程,得 ,J1经纬仪半测回中误差的试验公式为

(3)

(4)

2.2 逐步回归法处理试验数据

为了校核以上计算,并考虑到可能出现与距离无关的误差影响,笔者选择了带常数项的一元三次多项式这一数学模型,即: ,用逐步回归的计算方法,对以上试验数据建立了J1经纬仪半测回中误差的回归方程为( 单位为米)

(5)

F检验临界值为3.29,复相关系数R=0.99,剩余标准离差 毫米。

2.3 试验结果与理论估值的比较

将(1)、(3)、(5)式分别代入不同距离,得J1经纬仪半测回中误差理论估值、经验值和回归值(表2)。

从表2可看出,由试验公式和理论估算出的半测回中误差相差最大不超过1毫米,且试验公式得出的中误差都比理论估式大。以上两点说明,理论估式(1)估计精度有一定价值,但由于忽略了一些误差的影响,估算一般偏小。从表2还可看出,用回归公式与试验公式比较,半测回中误差的计算值十分接近,这说明试验公式是较可靠的。J6经纬仪同样得到以上结果。

表2

距离

(米) 经验公式

(3)m半

(毫米) 理论公式

(1)m半

(毫米) 回归方程

(5)m半

(毫米) (3)与(1)式m半之差(毫米)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0.83

1.57

2.24

2.82

3.33

3.75

4.09 0.51

1.03

1.54

2.05

2.56

3.08

3.59 0.86

1.56

2.22

2.82

3.34

3.76

4.07 0.32

0.54

0.70

0.77

0.77

0.67

0.50

3.测回数及测回差限差的确定

3.1 测回数的确定

对水平位移值的必要精度,即容许误差,不同材料的建筑物有不同的要求,目前,混凝土坝的容许误差一般为±2毫米,土石坝为±4毫米。大型桥梁容许误差与混凝土坝相当。下面以经验公式为依据求出不同仪器、不同距离分别达到以上精度所需的测回数。

取容许误差为2位中误差,则:

(6)

一测回中误差:

(7)

要达到 的标准,设需观测n测回,则:(8)

由(6)、(7)、(8)式可得: (9)

3.2 测回差限差的确定

测回差的中误差,(10)

由(7)和(10)式得(11)

测回差的限差(12)

由(9)和(12)式,用半测回中误差的试验公式数据可得J1、J6经纬仪在位移值的容许误差分别为2、4毫米时所需的测回数和测回差的限差见表3、表4。

表3

距离

(米) 经验公式

(3)m半

(毫米)

的测回数

的测回数 测回差的限差(毫米) 备注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0.83

1.57

2.24

2.82

3.33

3.75

4.09 1

2

3

4

6

8

9 1

1

1

1

2

2

3 1.66

3.14

4.48

5.64

6.66

7.50

8.18 表中测回数为1时,观测时应不少于2测回

表4

距离(米) 经验公式(4)m半(毫米) 的测回数

的测回数

测回差的限差(毫米) 备注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1.02

1.94

2.84

3.63

4.36

5.00

5.58 1

2

5

7

10

13

16 1

1

2

2

3

4

4 2.04

3.88

5.68

7.26

8.72

10.00

11.16 表中测回数为1时,观测时应不少于2测回

4.几点意见

4.1 本文的经验公式是以J1、J6经纬仪实测数据为依据的计算结果,当使用J1或J6级的光学经纬仪,且望远镜放大倍率相同,本文的试验结果可供参考。国产J6级光学经纬仪,有的望远镜放大倍率是26,加之仪器调焦误差较大,在参考本文结果时应适当增加测回数。国产J2级光学经纬仪放大倍率为28或30,使用时可参考J6经纬仪试验结果。有条件的管理部门,最好用本文的方法通过试验找出适合当地条件的试验公式,用以指导视准线法水平位移观测。

4.2 考虑到既要达到精度要求又不过多增加测回数,用J1经纬仪观测时,若长度小于400米,可采用单向观测,即在一固定工作基点安置仪器,观测视线上所有位移标点;若长度在400—800米时,可采用双向观测,即分别于两固定工作基点安置仪器,各观测一半位移标点。对于J6经纬仪,当长度在300米以内时,可采用单向观测;长度在300—600米时,可采用双向观测;长度大于600米时,J6经纬仪较难达到位移值应有的精度要求。

4.3 我们试验的固定工作基点至位移标点的最大距离为700米,固定工作基点间最大距离为890米,距离分别大于以上数据的长度,不能参考本文试验公式,但可应用中点设站、连续设站等方法分段观测非固定工作基点位移后,参考试验公式来观测每一段位移标点。(指导教师:邱福清)

参考文献:

[1] 黄加惠. 变形观测控制网产生位移时的平差问题[J]. 测绘通报, 1981(4).

一屠暮行范文6

高校土建零星维修工作与基建工程不同,多数项目为维修改造,存在着工程立项不确定、工程量较难核算等特点。本人在高校后勤土建零星维修岗位上已工作多年,以下结合日常工作,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后勤土建零星维修工作的监管浅谈以下几点认识。

1、高校后勤土建零星维修工作的特点

土建维修及零星工程工作是一个复杂多样、变化多端的工作,其量大, 面广、事杂、时间集中(主要时间集中在寒暑假), 且维修项目一般没有施工图纸, 所做的工作需要现场计量, 施工内容具有不确定性,参与维修的队伍层次不高, 好的施工单位不愿意做, 管理上存在难度。另外维修合同的签订也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以上原因造成一般的高校在维修工程管理上一方面不够重视, 另一方面管理人员很难将这些事管理到位, 因为维修的内容可能有改造、修缮、装修、以及一些土建工程的配套附属工程

2、认真做好土建维修工作。

迅速排查摸底,对全院49栋建筑物均建立了维修档案,记录了各建筑物的维修历史记录和现状。根据档案和各建筑物损坏情况的轻重缓急制定维修计划,合理使用有限的维修经费,优先维修影响师生安全,严重影响教学和生活秩序的部位。土建维修管理人员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少坐办公室,多到校园各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所有的维修项目均按照学院招标采购有关规定执行,公开、透明。施工管理是整个维修工作的关键环节,按照招标文件和合同要求规范管理、严格管理、精细管理才能保证最终的维修质量。我们坚持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对学院的维修管理人员严格要求和管理,谁负责的项目就由谁承担责任,要保证自己所负责的维修项目质量能经得起时间检验。

3、加强施工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1)管理、使用部门共同监督和管理施工过程。现阶段我们学校的土建零星维修工作基本上由后勤处基建科来管理, 学院其他部门使用, 这样单方管理往往出现监管漏洞。若同时让使用部门与管理部门两者共同管理、监督工程施工, 使用部门负责工程的使用要求, 管理部门监管施工质量和工程造价, 分工合作责任明确, 可能有效保证工程维修效果。

(2)让审计部门参与施工过程的管理。维修工程一般先由后勤基建部门进行施工, 施工完成后由审计部门进行审计, 这样的结果是施工过程和审计过程像分离, 造成了管理上的脱节, 因此如果让审计部门参与工程的施工过程的管理, 必定有利于施工质量和工程造价的管理, 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

4、加强合同管理

工程施工合同是明确双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的有效依据, 也是确保工程质量、进度、造价的关键性文件。订立合同时, 应明确定额套用、费用计取、材料供应、质量标准、工期进度、安全施工、结算方式、质保期限、违约责任等方面要求, 并对承包方擅自转包、违规操作等明确处罚措施及相应的责任追究办法, 从而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保证。其次, 维修工程一般没有施工图纸, 但在发包工程时必须有具体内容的任务单, 施工内容必须明确, 否则在施工过程中的变更会对预算造价造成难以控制的影响。

5、制定相关的规范、制度

学校可以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制定本单位的具体管理办法, 切实解决维修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有关实际问题, 使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方有规可循, 有法可依。例如本单位为规范零星工程项目的工作程序,特制订了《后勤处零星工程实施的若干规定》,该规定从项目立项-议价-报批-施工-验收等一系列流程都有具体要求,使得项目实施起来有据可依。

6、加强维修队伍建设

大多数同志都同时兼顾几个方面的工作,所以,他们平时往往也都忙于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业务管理学习时间减少,就基建人才管理方面,高校应每年拿出一定的时间并运用多种形式,进行相关业务的培训、学习、考察及参观等。只有这样,多了解政策,多了解市场,才能使我们的土建零星维修工作少走弯路,提高我们的业务管理水平,从而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工作质量。本人所在单位还经常性的对科室员工和施工队伍加强安全教育,树立“安全第一”的工作思想,提高安全意识。对照维修安全规范,建立健全安全工作网络,细化职责,把安全管理落实到人,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7、引进监理机制

在目前状况下, 对于较大的维修项目, 一定要引进监理进行工程的监理。高校维修工程施工高峰期主要集中在寒暑假, 施工工期短, 任务重, 利用专业的监理人员对维修工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一方面可以促使承建单位保证维修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保证工期, 不影响即将开始的新学期教学、科研工作。另一方面就是专业的监理人员有利于规范土建零星维修工程参与各方的建设行为,可以对我们的维修管理人员起到帮带的作用,使之对工程的监管更加有保障。

以上是我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后勤土建零星维修工作监管问题的一些认识,总之, 加强后勤土建零星维修工作监管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学校各级领导都要认真重视土建零星维修工作,各部门都应对土建零星维修项目相互配合,协作管理。在日常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认真分析对待,才能逐步提高土建零星维修项目的监管水平, 提高工程效益,从而促进学校各项事业规范、有序地进行。

免责声明

中文期刊网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

AI高效写作

原创度高、更快速、更准确,服务至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期刊咨询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