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听其自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听其自便范文1
2009年8月29日下午,19岁东北男孩刘振宇向吉尼斯世界纪录发起挑战:他平躺在柏油路上,胸腹部放一块厚木板,重达16吨的重型载重汽车辗上木板,停在他的胸腹部。经测算,当汽车前轮压过他的身体时,他所承受的重量达到了6000公斤!刘振宇打破了人体承重的吉尼斯世界纪录。鲜为人知的是,早些年因为父母离婚,他一度极其叛逆,母亲于青琳为了将他引上正轨,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最后,一名警察“外援”不仅成功“收服”了刘振字,还和于青琳结了婚。正是这个重组的幸福家庭,给了他悉心呵护和无穷力量……
强势妈妈与叛逆儿子过招,
无奈引入“外援”
1994年秋天,儿子刚满3岁,原本在黑龙江鸡西煤矿医院工作的于青琳辞职下海,承包了一家石墨加工厂。由于经营有方,工厂生意蒸蒸日上。然而,她和丈夫之间的感情却每况愈下,从赌气到口角到吵骂,家庭战火不断升级。
夫妻俩常年无休止的争吵,给儿子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渐渐地,原先好学、乖巧的刘振宇开始叛逆起来,经常和父母对着干,父母越不允许他干什么,他就偏要这么干:他放学回家后从不写作业,不是看电视,就是跑出去跟同伴疯玩,哪儿热闹往哪儿钻。以前是父母两个人吵,他像个多余的旁观者;现在是一家三口吵,大家相互指责,谁也不服谁。
一天半夜,从网吧将儿子强行押解回家后,于青琳痛苦地反思:以前光想着给儿子一个完整的家,尽管夫妻俩早已貌合神离,但谁都没主动提出离婚,准备凑合到儿子长大再说。现在看来完全错了,在这个充满了火药味的家庭中,只有戾气和埋怨,早已没了爱,没了和谐,儿子怎能学好呢?
两害相权取其轻。为了给儿子一个安静的成长环境,2000年夏,于青琳痛下决心跟丈夫离婚,并争取到了对儿子的监护权。
离婚后,于青琳将工厂盘了出去,开了一家美容院。由于她在大学学医期间,专门选修过美容外科,加上经营有方,仅仅过了半年,她的美容院就在鸡西市赫赫有名了。眼看着美容院的生意上了正轨,于青琳打算花更多心思来调教儿子。
可是,在生意场上顺风顺水的于青琳,面对叛逆的儿子竟想不出半点办法。她对儿子软硬兼施,督促他学习,可儿子处处跟她对着干,甚至比她离婚前更严重了。
儿子能连续几个小时目不转睛地看电视,于青琳劝他:“先写作业吧,写完再看。”儿子却把遥控器砸到地板上,嚷道:“别跟我唠叨了!我叛逆,怎么了?”如果于青琳强行关电视,他会扭头就走,随便找个网吧玩通宵。放心不下儿子,他前脚走,于青琳后脚就追过去;在网吧里,儿子盯着电脑荧屏,于青琳就盯着儿子。就这样,一跟就是―个月,于青琳白天忙生意,晚上还要呆在网吧陪儿子。很快,她就支撑不住了。
软的感化教育失败后,于青琳干脆换了一副面孔。她开始粗暴地打骂儿子,可不管她怎么打,儿子都不哭,只是眼睛直直地瞪着她,那冷酷的眼神里全是不屑和挑衅,让于青琳既陌生又伤心。
母子关系越来越僵,于青琳甚至怀疑当初的离婚决定是否太草率了。
一天,一场激烈冲突后,儿子竟然剪断电线,拿着裸露的铜丝目光呆滞地说:“妈,活着真没意思,我不如就这样死了算。”
于青琳冲上前一把抢下电线。抱着儿子痛哭起来:“你想怎么样就怎样吧,以后妈不打你了。无论如何,妈不能没有你……”
2004年进入初中后,刘振宇依然玩游戏,还学会了喝酒、打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
于青琳心急如焚,儿子再这样下去,这辈子非毁了不可。
既然自己实在没办法管教好儿子,干脆请别人试试。
为了帮儿子追上落下的课程,她高价请来家教。让于青琳倍感意外的是,儿子并不反感家教老师,他觉得家里多个人说话更好。
第―个家教老师是在校大学生,刘振宇对教的内容不感兴趣,却跟他讨论网络游戏。大学生接不上话茬,刘振宇理直气壮地对母亲说,他跟老师没“共同语言”,必须换―个。
儿子接连气走了八位家教老师,有朋友提醒于青琳:“你家小宇莫不是有心理问题吧,你不妨找个心理医生试试。”
面对心理医生,刘振宇显得更兴奋,很快就和对方聊得热火朝天。从上午10点到下午5点,他跟心理医生聊了7个多小时。离开前,心理医生只对于青琳说3个字:“他没病。”
引进“外援”的办法又失败了。于青琳十分苦恼,儿子究竟怎么了?他为何如此叛逆?
单身警察施援手,妙招搞定顽劣少年
2004年国庆节期间,于青琳和几个闺蜜吃饭。聊天时,话题自然而然转到了各家孩子身上。也许是儿子让她太伤心了,说着说着,于青琳忍不住流泪了:“你们说,我家小宇咋就那么不懂事呢?”
闺蜜们七嘴八舌地给她出主意,对付处于叛逆期的男孩,需要―个能镇得住他的成年男人。
很快,热心的闺蜜向于青琳推荐了一位名叫高修礼的警察:“他是个单身父亲,对儿子教育很得法,他儿子去年以全市第三名的成绩考上了复旦。他为人正派、热情,你不妨多向他请教……”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朋友引荐下,于青琳见到了高修礼。高修礼听完于青琳对儿子种种“恶行”的描述后,哈哈大笑:“你家小宇这样就把你气得不行了?当初我儿子为了找茬气我,什么烂招都使过,甚至把我的枪藏起来,让我受处分……”
共同的话题,一下子拉近他们的距离。
高修礼告诉她,教育这样的孩子,要懂得“慢火攻心”,切不可急躁;父母离异,对他们肯定有负面影响,要真正走进他们内心、解无他们心里的疙瘩……
听高修礼说得很内行,于青琳非常诚恳地请求他帮忙。
见母亲突然带了个陌生男人回家,刘振宇心里一怔:“妈这是怎了?难道想给我找个爸?这铁定不行!”
高修礼第一次来做客的这天晚上,刘振宇破天荒地没去网吧,而是待在家里心不在焉地看电视,还不时偷偷观察母亲的反应。
高修礼礼貌地跟刘振宇寒暄了几句,见他不冷不热、高度戒备,于是没再多说,而是坐在沙发上和于青琳闲聊,直到晚上10点多才离开,临走时,他故意大声地告诉于青琳:“我明天一下班就过来。”
从此,只要一放学,刘振宇就背起书包往家跑,等他到家时,如果只有母亲在家,高修礼没来,他就长舒一口气:“我赶在他前面了。”他还严肃地提醒于青琳:“妈,姓高的看上去还算顺眼,但我不喜欢他有事没事老往咱家跑。别怪我不给你面子,他来一天,我就看着他一天。”
当于青琳把儿子的态度转告高修礼时,他“扑哧”一声笑了:“我看挺好,这小子对我有戒心很正常,这表明他很在意你。而且,他天天‘防贼’似的防我,没时间去网吧了,这不正是你希望的吗?”
于青琳想想也是,不过她觉得这样欠高修礼的人情太多了,提出给他酬劳。高修礼推却道:“小宇这 孩子我喜欢,如能带好他,我等于多了个儿子,赚大了!”于青琳听了心里暖暖的,夜里还会控制不住地想,老高要是小宇的爸该多好啊!
几天后,刘振宇发现,自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母亲和高修礼还会聊天,而只要自己一看书,他们就收住话匣子了。刘振宇索性不看电视,他干脆把书桌搬到客厅中央,天天看书,看杂志、漫画。高修礼却不计较,按时来,准时走。
一晃三个月过去了,高修礼坚持天天登门,刘振宇毫不示弱,他既不去网吧,也不看电视,而是老老实实在家看书,这样,他反倒对阅读有了兴趣。
见儿子开始收心了,于青琳感觉轻松了许多。但儿子对她依然不冷不热。高修礼安慰她说:“小宇不是冷血的孩子,你在他面前太强势了,从来没显露过女人的软弱。你让他怎么对你热情?”
于青琳听了将信将疑。
2005年夏天,高修礼去外地办案,―走就是20天。于青琳每天在美容院从早忙到晚,家里经常就刘振宇―个人,他感到很无聊,又去网吧上网了。
一天,半夜回到家见不到儿子,于青琳带着一腔怒火去附近网吧找人。没想到,刚从网吧揪出儿子,于青琳平时―直没留意的心脏病犯了,―下子瘫倒在地。刘振宇手忙脚乱地去拉母亲,却感到她手脚冰凉。他突然想到,只有死人手脚才会凉啊!他一下蒙了,脑袋“轰轰”直响,疯了似的呼救。在送母亲去医院途中,刘振宇心里一直七上八下:如果抢救不过来,自己可就没妈妈了。一想到这里,他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于青琳苏醒过来后,突然感觉儿子一下子长大了很多,儿子守在病床前,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她。
出院后,她激动地将儿子的转变告诉高修礼:“真多亏你了!小宇的变化实在太大了。”
“外援”变爸爸,
尴尬过后幸福满屋
2006年春节,于青琳特意备了厚礼和儿子一起到高修礼家登门致谢,当着儿子的面,于青琳说:“儿子,妈不瞒你了,高叔叔当初是妈请的外援。你一定要好好表现,不能让他失望啊!”
刘振宇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他感激地看了看母亲,又若有所思地看了看高修礼。临走时,他和高修礼紧紧拥抱。于青琳感慨万千,他们如果是一对父子,该多好?
没想到,此后,刘振宇一连半个月没见高修礼登门。他眼巴巴地问母亲:“妈,高叔怎么不来咱家了?你们闹矛盾了?”于青琳看到儿子脸上隐隐有―丝失望。这种失望,反倒给了她更多希望。其实,她早就感觉到了高修礼对她的好感,闺蜜也不止一次撮合过。只是于青琳一直不松口,她担心,当初和前夫感情不和时拖着不离婚是为了儿子,后来离婚也是为了儿子,如今儿子好不容易上路了,万―再惹毛他怎么办?
让她惊喜的是,第二天,儿子居然主动将高修礼约了出来,并直截了当地问他为啥这么久都不去看他和妈妈。
沉思了很久,高修礼认真地说:“小宇,你长大了,叔叔不瞒你,和你妈接触多了,感觉你妈人好,我也有想法……可是,我跟她一样,担心能不能过你这一关……”
高修礼的一番表白让刘振宇既震惊又温暖。
回到家,于青琳正在厨房准备晚饭。
“妈,你喜欢高叔叔吗?”
见儿子一脸认真,于青琳红着脸点了点头说:“高叔人善良,对咱很好,可妈怕你接受不了……”
“行,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听到儿子如此顽皮的回答,于青琳一直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儿子开了一路绿灯,高修礼又成了他们家的常客。跨越了心中的障碍后,高修礼和于青琳以恋人的方式幸福地开始了交往。
刘振宇爱好武术,高修礼就帮他找了个气功师傅。在练习气功的同时,他还接受正规的声乐训练。教声乐的老师反馈说,刘振宇的嗓音,尤其是低音特别好,建议他学美声,专攻男低音。
为了练好男低音,刘振宇有意在身上压重物寻找发声感觉。他没想到,正在练习的气功基础竟然在练男低音时派上了用场。他在腹部放沙袋,进行负重发声训练,通过练习增强膈肌、腹肌、胸肌的力量,增加肺活量,使气息运用自如。慢慢地,刘振字体会到低音的用力技巧,练出了强大的、运用自如的腹式呼吸的能力。
2006年10月24日,于青琳和高修礼喜结良缘,伴郎正是刘振宇。当天晚上,刘振宇对母亲和继父高修礼郑重地说,自己想改姓高。
“没有高爸爸处心积虑地把我从泥坑里拽出来,我现在恐怕早就进监狱了。他对我有再生之恩啊!”儿子的肺腑之言,将高修礼感动得热泪盈眶。
2006年12月,刘振宇被吉林某演出公司看好,公司经理张晓丹认为刘振宇外形俊朗,适合走“功夫歌手”的演艺路线。于青琳让儿子跟公司签约。签约后,张晓丹继续在硬气功和唱歌方面培养刘振宇,送他去北京进修声乐。
一个人独自在外,什么都得自己打理,刘振宇感到不习惯。他给高爸爸打电话,说想回家,想吃他做的菜了。孩子思乡了,高修礼和于青琳去北京看他,也是去安抚他。高修礼喜欢钓鱼。他拉着小宇去钓鱼。高修礼坐在池塘边开导小宇:“我为什么喜欢钓鱼,因为钓鱼能悟出不少人生道理。甩下钩,你得有耐心等,忍得住寂寞,急于求成不行。你现在学习,是在学本领,如同刚刚甩下了鱼钩,这时你一定要有耐心才行。等你本事学好了,自然会取得成功。”
听了高爸爸的一席话,刘振宇茅塞顿开,收起思乡之情,认真学习本事。
听其自便范文2
又有赠妓寒珠联云:
疑自玉京来,眼底花枝谁仿佛;
不愁明月尽,人间烟气太迷离。
上联扣一“寒”字,“玉京”,指天阙,道家称为三十二天之都,在无为之天,这自然是高处不胜寒;下联扣一“珠”字,用的是宋之问诗:“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
有名罗俊者题赠“梅仙”一联:
疏影暗香傍水月;
琼琚玉佩响天风。
“疏影”、“暗香”指的是“梅”;能“琼琚玉佩响天风”者,当然是“仙”。
题“九珍”一联云:
十分美满,一分含蓄;
席上矜宠,掌上爱怜。
上联“十分美满”,“含蓄”去一分,剩的就是“九”;下联“席上矜宠,掌上爱怜”,都是“珍”。
有人赠叫小银子联云:
闻说是乡亲,何明月二分,小时不识;
谁能不离别,正秋星一点,银汉无声。
此联兼有会意及嵌字。上联的“明月二分”,出自唐代徐凝诗《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诗意。“小时不识”,出自李白诗《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下联的“银汉无声”,有两个宋代诗人的诗词提到:苏轼的《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陈深的《贺新郎》:“银汉无声深似水,昨夜新凉多少”。
梁羽生先生说,他最欣赏的是有人赠“小楼”的一联:
吹彻玉笙寒,休倚栏杆,絮絮说东风昨夜;
生愁金漏转,偶来听雨,匆匆又深巷明朝。
上联用李中主(李璟,李后主李煜的老爸)的词“小楼吹彻玉笙寒”,下联用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巷口卖杏花”诗意,都含有“小楼”。
三、隐嵌类:
清末,上海有名妓名“青青”者,获赠一联云:
清斯濯缨,鉴于止水;
倩兮巧笑,旁若无人。
此联写得极其清雅,且四句全部用典。而且所引用的书非常庞杂。“清斯”句应出于《孟子》:“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自取之也。’”“鉴于”句出于《庄子·德充符》:“仲尼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倩兮”句源于《诗·卫风·硕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旁若”句出自《史记·刺客列传》:“而已相注,旁若无人。”对联上联首冠“清”字,下句说止了“水”,就是“青”字。下联首冠“倩”字,下句说旁边无“人”,也是“青”字。全联通过用典、拆字,暗嵌入“青青”的名字,其手法可谓巧矣。
还有方世龙(曾任冯国璋任“代总统”时的秘书)赠北京名妓“明明”联:
三五月圆,三五月缺;
九十日春,九十日秋。
上联两个“月”字,下联两个“日”字,合为“明明”两个字。
和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罗俊题赠“胖胖”的一联:
只顾你半推半就;
那管他月瘦月肥。
上联用了两个“半”,下联两个“月”,合起来就是“胖胖”。
还有人题赠一个叫“倚云”的女子的:
香草美人,奇士所托;
纸窗夜雨,云谁之思?
上联用“人、奇”合成“倚”字,下联用“雨、云”合成“云”字。
四、集句类
集句一般都是和嵌名结合在一起使用的。
有妓名花相 (其人大概在当时的花魁比赛中得过第三名。因为一般得第一名者,被称为 “花王”,第二名被称为“花后”,第三名才被称为“花相”)者,获赠一联云:
花开当折直须折;
相见时难别亦难。
联的上句出自杜秋娘的 《金缕衣》“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下句出自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又以“凤顶格”嵌入“花相”名字。
有张峰石赠妓玉春联云:
悠悠我思,其人如玉;
耿耿不寐,有女怀春。
联语则集《诗经》的句子。“悠悠我思”,出自《邶风·雄雉》。《郑风·子衿》中亦有此句。“其人如玉”,出自《小雅·白驹》。“耿耿不寐”,出自《邶风·柏舟》。“有女怀春”,出自《召南·野有死麕》。并以“雁足格”嵌入了“玉春”的名字。这样的手笔,自然非学富五车的高手莫能为之。
汉魏六朝的宫体诗,大部分写得活色生香,拿来做赠妓联正合适,也毫不费力。录几联:
赠素梅的:
纤腰减束素,——庾信:《拟咏怀诗二十七首·之七》: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
新妆艳落梅。——隋炀帝:《持楫篇》:旧曲歌桃叶,新妆艳落梅。
赠宝云的:
珪璧讵为宝,——江淹:《阴长生赞》:阴君惜灵骨,珪璧讵为宝。
富贵如浮云。——江淹:《效阮公诗十五首·之人》:斗鸡东郊道;富贵如浮云。
赠华菱的:
华容一何冶,——陆机:《拟迢迢牵牛星》:华容一何冶,挥手如振素。
菱歌本自便。——梁简文帝:《棹歌行》:妾家住湘川,菱歌本自便。
赠巧红的:
巧笑露欢靥,——张华《情诗》:巧笑媚欢靥,联娟眸与眉。
红黛润芳津。——萧统(梁昭明帝):《三妇艳》:小妇独无事,红黛润芳津。
赠素芳的:
素琴有清声,——秦嘉:《留郡赠妇诗之三》:芳香去垢秽,素琴有清声。
芳年多美色。——梁简文帝:《侍宴林光殿曲水诗》:芳年多美色,丽景复妍遥。
赠巧娇的:
听其自便范文3
他是西安某大学一位高材生,去年六月到深圳,应聘某大公司自动化管理工程师一举成功,刚上班领导交代工作,三个月内要在六个生产岗位各干半个月。他急了:“我是来当工程师的,让这活不是浪费资源吗?”结果他辞职了,理由是“他们没把我当人才对待”。此后,他又去广州、杭州、南京、北京等地应聘,虽然每次都能顺利通过,但在哪儿也干不长,不是说这家不会用人,就是说那家嫉贤妒能。他甚至说某大公司总经理“守旧古板”,说某著名企业的老总“思想僵化”。他跳来跳去,一年跳槽达二十九次,最后到上海一家大型企业应聘,主考问他一年来都干了些什么,他便大讲其跳槽的辉煌经历,对方讥讽道:“这里水太浅,养不起你这样的蛟龙,请自便吧!”这是他第一次未被录用,他气急败坏地电告父母:“我要干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他们都是些有眼无珠的家伙!”最后他精神失常了,父母只好将疯疯癫癫的他接回家……
这位大学生的悲剧,不由使我想起俄国小说家契诃夫笔下那位“跳来跳去的女人”奥尔迦・伊凡诺夫娜,她本来是个很聪明的人,曾经在绘画、演戏、歌唱、文学等方面显露过才华。但是由于不专心,她对哪门艺术都学无所成。她周围也有很多名人,可她哪个也看不上。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寻找“伟人”,新的找到了,又把旧的抛弃。其实,她梦寐以求的人应该就是她的丈夫,可惜未发现,待她觉悟时丈夫已经去世,她悔之莫及。当然,我们的大学生与这位伊凡诺夫娜有着本质区别,不可同日而语。但他们的通病则是:只顾跳来跳去地挑拣却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而那位大学生目空一切、妄自尊大、好高骛远、心浮气躁等致命弱点,在当今青年人中则有一定代表性,尤其应该引以为戒。
平心而论,那位大学生还是很聪明、很有些能力的,如果他有自知之明,如果他能虚心好学、刻苦钻研、扎扎实实先去干一种工作,肯定会取得优异成绩的。有家大公司的领导曾经语重心长地告诫他:“在航天中心工作的许多名校毕业的博士,多年都在进行数据整理工作,没有人感到大材小用。惊天的壮举具体到每个人的工作,都是简单重复的。能全身心投入到这种简单重复的工作中,并耐心细致地总结发现以至于发明创造,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可惜他听不进去,他的悲剧怪谁呢?只能怪自己狂妄无知,怪家长的误导,怪浮躁世风的影响。
听其自便范文4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艺之力
朱自清
我们读《红楼梦》、《茵梦湖》……觉得新辟了许多世界。在这些境界里,只有浑然的沉思、物我一如的情感。这便是所谓“忘我”:不是为“我自己”而喜怒哀乐,这种喜怒哀乐是人类所共同的。阅读文艺,能得到许多鲜活的意象,并将相联的情绪带起在心中。人在这种境界里,能够免去种种不调和与冲突,以大智慧普照一切。我曾说这是“忘我”的境界;但从别一面说,也是“自我无限的扩大”。我们天天关闭在自己的身份里,如关闭在牢狱里。文艺如一个少女,偷偷开了鸟笼,将我们放出来,任我们向海阔天空中翱翔。我们的“我”,融化于沉思的世界中,如醉如痴的浑不觉了。在这不觉中,却开辟着、创造着新的自由的世界。这种解放与自由只是暂时的,或者竟是顷刻的,但给我们以安息,给我们以滋养,使我们“焕然一新”。文艺的效用与价值惟其是暂而不常的,所以才有意义呀。故解放与自由实是文艺的特殊的力量。
文艺不仅有解放的力量,它毁灭了“我”界,还能继续以“别人”调换我们“自己”,使我们联合起来。现在世界上固然有爱,而疑忌、轻蔑、嫉妒等等或者更多于爱。其原因在于人为一己之私所蔽,有了种种成见与偏见,便不能了解他人、照顾他人了。各人有各人的世界。大世界分割成散沙似的碎片,便不成个气候,灾祸便纷纷而起了。灾祸总要避除。有心人于是着手*种种障壁,使人们得以推诚相见,携手同行。他们的能力表现在各种形式里,而文艺亦其一种。文艺在隐隐中实在负着联合人类的使命。在文艺里,我们感染着全人类的悲乐,乃至人类以外的悲乐。这种联合力,是文艺的力量的又一方面。
有人说文艺并不能使人忘我,而是使人实现自我。文艺给人一种新的刺激,足以引起人格的变化。照他们说,文艺能教导人,能鼓舞人;有时更能激动人的感情,引起人的动作。环境的变迁固可影响人的情思及他种行为,情思的变迁也未尝不能影响他种行为及环境,而文艺正是情思变迁的一个重要因子。文艺能够渐渐地、不知不觉地改变读者的旧习惯,造成新习惯来影响他们的情思及别种行为。所谓“实现自我”,也便是这个意思。但“实现自我”并不是文艺之直接的、即时的效用。文艺之直接的效用,只是解放自我,这是阅读当时顷刻间的事。至于新刺激的给予,新变化的引起,那是片刻间的扩大、自由、安息之结果,是稍后的事了。而实现的效用,也难一概而论。大约一次两次的实现是没有多大影响的,文艺接触得多了,实现的机会频频了,才可以造成新的习惯、新的人格,所以是很慢的。故从自我实现的立场说,文艺的力量的确没有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大。但无论如何,“实现自我”也是文艺的力量的一面,虽然是间接的。它是与解放、联合的力量先后并存的,却不是文艺的的力量。
在人生旅途中,阅读文艺只是一种难得的休憩。文艺的解放力正因稀有而可贵,它便成了人生的适量的调和剂了。至于实现自我,本非文艺的专责,只是余力而已;其不能十分盛大,也是当然。文艺的效用是“自然的效用”,非可以人力强求。文艺的享受,也只是自然的。或取或舍,由人自便;它决不含有传统的如《圣经》一样,勉强人去亲近它。它的精神如飘忽来往的轻风,在空闲的时候访问我们的心。它来时我们决不十分明白,而它已去了。我们欢迎它,它便给我们最小到的力量,按照我们所能接受的。我们若拒绝它或漠然地看待它,它便什么也不丢下。文艺的精神、文艺的力,是不死的,它变化万端而与人生相应。
(本文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第1段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文艺新开辟了许多世界来帮助我们脱离了自己,因而在文艺的境界里自我不再存在。
B.阅读文艺之所以会有喜怒哀乐,是因为它能够通过鲜活的意象调动起我们的情绪。
C.文艺的境界是由许多鲜活的意象创造出的自由世界,所以免去了种种不调和与冲突。
D.文艺能够将我们从社会生活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回归到大自然的海阔天空自由翱翔。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艺在隐隐中负着联合人类的使命,它使人们在情思上融合起来,由此带来解放之力。
B.人们为一己之私所蔽,便难免引起冲突甚至灾祸,只有文艺的联合之力有望将其消除。
C.文艺的使人“忘我”与使人“实现自我”是统一的,区别在于一是直接的一是间接的。
D.实现自我其实就是重塑自我,它是文艺毁灭“我”界的目的,体现着文艺的独特力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文艺之力多么特殊多么诱人,但对读者,它只是“驿站”,不是人生的全部。
B.实现自我本非文艺的专责,只是其余力而已,故不必费力去找,或取或舍由人自便。
C.文艺的效用和文艺的享受均不可强求,但是它们都与读者接受能力的强弱密切相关。
D.对读者个人而言,文艺的效用是暂而不常的;但对人类而言,文艺之力却是永恒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 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袁太孺人传
【清】张惠言
武进夏雷村袁氏,有贤母曰袁太孺人,蒋氏之女,副榜贡生清宪之妻。子曰祖期、祖望、祖修、祖训、筠,皆以文行称于庠序。筠以举人为云南知县,有循政。
袁氏世力田,至清宪始治举子业,其考思齐,教子孙有法度。太孺人妊身,即戒以古胎教之法。及举子,训之曰:“勉树德,勿姑息,以勖而子成。”太孺人谨而行之。其教子,自其龆龀,令长者慈,少者恭,翼如也。学有间,怒之;嬉戏,责之;有不悌逊,痛惩之;无得贳者。故祖期兄弟,幼皆恂恂,无疾言遽色,无子弟之过,长而皆守其教,以克有成。
太孺人为人恭敬仁爱俭于己而周于人御一食有不得食者在其侧不甘也服一衣有不得衣者在其侧不燠也。袁氏之族十二支,同村而居者及异姓仅百余家。长者无弗长也,如其长;幼者无弗幼也,如其幼。有乏无弗赒也,有急无弗急也。有疾病必问之,必馈遗之,忧之也若在己。十二支之姻亲宗女至,无弗礼也。于其亲者,馆之加隆焉。下逮戚属之威获,必易服乃见,予之食,然后听去。虽丐者必食之饱,年老癃病或留之宿,给以米,然后遣之。丐妇有老而谨者时时至,或辍食食之,彻茵席寝之。推其心,惟愿接于我者靡不得所,不知有贵贱之分、人我之异也。然太孺人家仅中人产,所赐予人,皆出节俭及纺织。衣服无得留箧笥者,率为人乞去质钱。冬寒,常以所荐茵与无被者。其子妇知之,更以进,则却之曰:“吾弗寒也。”固请荐之,阅旬日,则或又以与人矣。太孺人病革,筠侍,语之曰:“今而知万事莫如为善也。”又曰:“子孙务勤读,勿与人争利,利与人同,则有福而无祸。”
始太孺人祖姑蒋氏,以勤俭好施称贤,于诸孙妇中独善太孺人,曰:“吾与若同氏,惟若能嗣吾。”及太孺人老而训子孙,必曰:“吾闻之祖姑如此。”
论曰:观思齐公之戒太孺人自胎教始,而太孺人言必称祖姑,袁氏之世德有以哉!妇人之慈仁者,类能好施予,然如太孺人之同视一体,何其发于至诚而施行之不倦也!及其秉礼审义,动识大体,此岂妇人之仁哉?呜呼,可谓贤矣!
(选自《茗柯文编》,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孺人为人/恭敬仁爱俭/于己而周/于入御一食/有不得食者在其侧/不甘也/服一衣/有不得衣者在其侧/不燠也。
B.太孺人为人/恭敬仁爱俭/于己而周/于人御一食有不得食者/在其侧不甘也/服一衣有不得衣者/在其侧不燠也。
C.太孺人为人/恭敬仁爱/俭于己而周于人/御一食/有不得食者在其侧/不甘也/服一农/有不得衣者在其侧/不燠也。
D.太孺人为人/恭敬仁爱/俭于己而周于人/御一食有不得/食者在其侧不甘也/服一衣有不得/衣者在其侧不燠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时称大夫的妻子为“孺人”,明清时“孺人”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
B.“庠序”指古代地方办的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后泛指学校。
C.举人是古代参加县、府的科举考试(乡试)及格后所取得的资格,亦称作孝廉。
D.龆龀是指儿童换牙,也代指童年或儿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氏家族历来重视家教,形成了良好的家风,对子孙后代健康成长十分有利。
B.袁太孺人的五个儿子幼时温恭有礼,长大后能守其母教,科举入仕均有所成。
C.袁太孺人接待姻亲、宗亲乃至亲戚的奴婢,依礼而行,得体合宜,可谓贤淑。
D.袁太孺人为人恭俭仁爱,乐善好施,与其祖姑蒋氏的言传身教有着密切关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听其自便范文5
刘光复,字贞一,号见初,江南青阳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冬任诸暨知县,二十九年(1601年)复任,三十三年(1605年)第三次连任,先后历时8年。
刘光复到任诸暨后,深入实地考察,对诸暨浦阳江的水患有了较全面认识:“上流澎湃而来者不知几千百派,中之容受处仅一衣带,下之归泄处若咽喉然,骤雨终朝,百里为壑,十年而得无灾害者,亦不二三,暨民盖无岁不愁潦矣。”第二年诸暨又适遇暴雨成灾,四处倒埂,湖畈多淹,湖民“居无庐,野无餐,立之于沟壑四方,每见埂倒,老幼悲号彻昼夜”。
刘光复广泛听取民间有识之士的治水建议:“长年三老与力田者,谓人事未尽,天灾所时有也;官民未习,大功不易就也。欲应众心之鼓舞,图生养之永计,害祈尽除,利祈尽兴。”刘光复深感“则暨之所重与思所以重暨民者,可知先务矣”!因此“意欲竭三冬之精神,图百年之长计。第有大益必有小损,而便于众或不便于独”。决意把治水当作为政第一要务。
刘光复的治水方略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和开创性。
开展工程治理和河道清障
1.工程措施
刘光复组织全面踏勘诸暨湖畈,对沿江的地势、水势、埂情、民情做深入调查,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怀、捍、摒”的系统治水措施(“怀”即蓄水,“捍”为筑堤防,“摒”是畅其流)。绘制了《浣水源流图》《丈埂救埂图》,按照地形,因势利导。刘光复认为,对诸暨县城以上,来自浣江和上东江,汇合在丫江口之水,一旦降暴雨,绝非太平桥25丈阔的桥孔所能泄,因此,他禁筑大路埂,使上东江水仍走故道出永S闸;又禁筑百丈埂,以畅通浣江上游之水;禁筑后村埂,以免下游之阻塞。他还采取小水不使入畈,大水任其过田的原则。这样,洪水暴涨之时,县城以上之水可从太平桥和永丰闸两处分泄,从而减轻太平桥下泄流量。他还因地制宜,有的筑堤成湖,以利耕种;对低洼荡田,留资调节;高地畈田,撤除原有堤防,以降水位;在浣江上游,留定荡畈20里,上东江留徐家汇3~4里以资容水,这样采取多种工程调洪办法,缓解了洪水威胁。
2.河道清障
为疏通江道,畅泄洪流,刘光复命令清除沿江两岸阻水的桑柳、竹木等一切障物,在江滩上钉界树石加以限制。每年,他要亲行巡视执法,命令清除沿江两岸的私埂以恢复原来的河道。规定:凡通潮之湖附近不得筑埂,如有私自筑埂要强制掘平以利过水。为实施规范和长期监管,还对沿江滩地逐处丈量,编号印册,如有侵占的追究责任进行处罚,并在重要地段竖立禁碑。同时,还禁止在江河上筑箔捕鱼,夏秋两季不准沿江堆置木捆竹排,防止壅水泛滥。
实施圩长制
刘光复更重要的创新之举是实施圩长制(即河长制)管理水利。
1.实施目的
刘光复在治水实践中认识到:“本县湖田既广,淹没时有,民亦习为故常。怠人事,徼天幸。”“埂不固而易败者,往往坐此。卑县于白塔、朱公、高湖等处,虽稍示规条,而各湖犹未划一,事无专责,终属推误。”因此,治理诸暨的水患,防汛抗洪,从实际出发,除了要采取工程措施,更需要落实人的责任。于是,刘光复创造性地采用落实责任制,均编圩长夫甲,以开展有效的工程建设和管理。所谓“均编圩长夫甲,分信地以便修筑捍救”。
综上,也可见实行圩长制的主要目的是明确责任、提高防洪抗灾能力、加强日常管理、协调水事矛盾。
2.圩长主要职责
(1)防汛准备。“欲于初夏令圩长夫甲各计埂之多寡,预备竹簟几片,松杉竹木几株,惟寄附埂人家。旧袋几十百只,锄箕索篾人人毕具。辽远者谅立稻蓬几所,以避风雨,驻足埂边。多坑荡水深者,即备门板船只待用。”
(2)组织抗洪抢险。一旦出现洪涝险情,“圩长执锣,夫甲执梆,夜各高揭灯笼一盏巡视。遇有警急即鸣锣击梆,声柝相闻,齐力救卫,钉桩护泥,囊沙截水。人力胜天,亦未有不济者”。
(3)日常巡查。如对“捕鱼罾埠”“屯堆木捆江口”等危害河道行洪顺畅的行为,以及堤埂破损情况要及时发现和处置。
(4)收取管护费用和物资。防汛物资“价值听各圩长夫甲公估,不得虚报”。
3.圩长的产生及管理
(1)范围。“田几十亩编夫一名,一夫该埂若干丈,几夫立一甲长,几甲立一圩长。大湖加总圩长几名,小湖或止圩长一二名,听彼自便。”
(2)人选要求。“圩长必择殷实能干、为众所推服者充之。”“必择住湖田多、忠实者为长,夫甲以次审编。其田多、住远者,圩长夫甲照次挨当,恐管救不及,令自报能干佃户代力。”
(3)日常管理。给圩长以一定待遇和优惠。“各湖圩长夫甲,有催集之烦,奔走之苦,量其田亩多寡,稍免夫役,亦不为过。”明确任用年限。“圩长大略三年一换。”“圩长各退顶役,须在八月大潮之后,对众明审的确。”确定更换交接要求。“圩长交替时,须取湖中诸事甘结明白,不致前后推挨。”
(4)监督处罚。对圩长实施公示制。“每湖刻石紧要处所,备载埂尺夫甲之数,自某处至某处,某人修筑督救。本县仍类刻一册,印给各湖。夫随田转,埂以夫定,则分数昭如指掌。”对圩长实行官民两级监督。“官便稽查,民绝规避。暇则合力通筑,急则悉心救护。官又亲行湖土,别勤惰,明功罪,用示劝惩,人心自尔鼓舞不怠。”在日常巡查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圩长含糊不举,并治”。对抗洪救灾不力者进行严厉处罚。“人夫一名不到,计所种之田,每亩罚工一日,埂倒则倍之。圩长夫甲不到,每亩罚工二日,埂倒又倍之。桩木等项不备者,亦如例罚。圩长夫甲仍以失事大小杖责,枷号埂所示众。”
(5)纪律要求。要到现场办事。“湖中有事,故委勘差督,类多虚应,须亲行踏勘,相地势,察舆情,权轻重,而酌其宜。毋为甘言所乘,毋为浮议所夺,方能底绩。”不得扰民。“临湖须轻舆寡从,自备赀粮,预度该餐之所。先使一人备饭给食。从役庶无留行告困,断不可扰费闾里。”处事把握有度。“湖民多怠玩,须明功罪,信赏罚,方克济事。慎毋以私意行喜怒。至役人弄法索诈,又当时时察治。查工必先计本。湖之田若干,该工若干,每工可挑土若干,或量田中泥方,或相埂上土迹。奖有功,惩虚冒,庶无欺掩。”
4.官吏相应责任
为形成官民圩长体系,刘光复对县一级的官吏都明确分工负责:刘光复是诸暨总圩长,对清障及重要水事必到现场:“芟锄两江碍水竹木笆埂为治湖第一义。每年断要亲行巡视,执法毋挠。”对之下官员:“窃欲尽将概县湖田三分之,县上一带委典史,县下东江委县丞,西江委主簿,立为永规,令各专其事,农隙督筑,水至督救。印官春秋时巡视其功次,分别申报上司。”
5.提倡和谐治水的风尚
作为一县之长,针对诸暨民风,刘光复要求圩长通过水利凝聚人心,提倡和谐治水之风。“暨俗尚气,多雄长不相下。有争论湖中事情者,固须分别可否,以帖服人心。尤宜掩瑕宽过,毋重伤民和。盖协同攸济,角力罔功,此又联人心、厚风俗而集事机之微权也。”
刘光复的治水方略《疏通水利条陈》及圩长制也得到了上级政府的肯定和支持:“浙江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分守宁绍台道按察司副使兼左参议叶批:湖田事宜,规画堤防,备极周悉,真地方百世之利。求民瘼如该县者有几哉。该府既经覆议,仰令着实遵行。刻石通衢,用垂永久。”
f历三十一年(1603年),刘光复在诸暨全县全面推行圩长制。统一制发了防护水利牌,明确全县各圩长姓名和管理要求,钉于各湖埂段。牌文规定湖民圩长在防洪时要备足抢险器材,遇有洪水,昼夜巡逻,如有怠惰而致冲塌者,要呈究坐罪。这样,各湖筑埂、抢险,都有专人负责和制度规定。他还改变了原来按户负担的办法,实行按田授埂,使田多者不占便宜,业主与佃户均摊埂工。同时严禁锄削埂脚,不许在埂脚下开挖私塘,种植蔬菜、桑桕、果木等。
圩长制切合实际,操作性强,得到群众的拥护和肯定,在诸暨各湖畈区得到全面、顺利实施。以白塔湖为例,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设立的圩长管理制度,36亩夫田为1名,210名为1总,立大小圩长分管埂务。全湖共5总,5总中有1总圩长,全湖有关水利决策,由5总大小圩长商议定案。培修采取“分埂受夫,照夫出费,夫随田转,埂以夫定,培埂时对埂取泥,不给其值。5总内备载埂尺夫甲之数,自某处至某处,某人修筑督理”。水利工作有条不紊,洪涝灾害、水事纠纷也减少。这一编夫定埂制度沿传300余年,并逐步修正完善。
编纂水利著作《经野规略》
刘光复在治水成功后,又认识到“若谓今之垒土者,遂可晏然无事,不几诬暨民而祸后日”。因此,根据在诸暨治水大有所成后的实践总结,汇辑其治理浦阳江,为湖田抗洪、防涝所写的《疏通水利条陈》(11条),《善后事宜》(34款),各埂、闸的禁示,重要水利工程纪实,各埂、畈的丈尺、田亩分段数等(少数为重刊时增辑),厘定纂辑成《经野规略》,以供后人借鉴,共三卷四册。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刊。
《经野规略》被称作“《规略》者,先朝见初刘公治暨之政谱也”。又光绪《诸暨县志・水利志》称“刘公明定条程,熟筹善后,凡所以为暨民谋利者,著有《经野规略》,以垂久远。盖深有望于后之人,守其成法,而又不仅守其成法,因时制宜之思,周致缜密,恳切谆详,尤溢于语言之表者也”。对此书的价值给予很高的评价。
刘光复治水,洪涝旱灾明显减少,成绩卓著,带来仓实人和。“诸暨之水利,自明万历间青阳刘公,凿渠培埂,江流始畅。”后人撰文说:“池阳刘大夫,国器无双,治暨不三年,庭可张罗,卧犬生聱。”通过治水,实现了区域政通人和,社会发展。
听其自便范文6
明・来瞿唐先生曰:“近日讲致良知,意此学在于静坐也,乃静坐绝妄想。如此者数年,茫然渺冥,全无入手处。自觉其为禅学,既无师指明,又无友审问,终日山林中,委系弥高弥坚,在前在后,无处下手,把捉不住。”据此即知未得法之静坐,虽坐至数年,亦无丝毫之益也。明・高忠宪公家训曰:“吾在此,全靠平日静功。少年不学,老无受用,汝辈念之。静功非三四十年静不来,何者?精神一向外驰,不断汝收拾矣。事多苦,拂意苦,有疾病苦,到老死苦益不可言。静而见道,此等苦皆无之。汝辈急做工夫,受些口诀,不然,此事无传矣。天下惟此事,父不能传之子,以身不经历者,言不相入,即终日言之,如不闻也。”据此则知静坐确有口诀,若获其诀,即有事半功倍之益也。余遍考群籍,择静坐诀中之最精简者,著之于篇。用问答体,取其易明也。昔人求书法,至拊心呕血而不获;求安心法,至立雪断臂,仅乃得之。今吾以微妙之法言,不待人之愤悱而轻以与人,岂不过哉?然余深愿阅此书者,咸能打扫心地,于静中养出端倪,晤邵康节于百泉山中,遇陈白沙于阳春台下,使一切庞杂胶滞之见,悉举而空之,如目之去翳,镜之去垢。打扫尽净,则此心湛然,直见心源,他日出而应世,必能以方寸运量天下无穷之变矣。故大易曰:“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此则编者区区之愚忱,然非敢要涂人而强聒之也。
民国九年六月丁福保识
第一章总论
问曰:静坐究竟有何益处?
答曰:静坐之益颇多,试略举今古之学说以证明之。
曾文正公曰,病在心肝两家血亏,非键户静坐,谢绝万缘,不能调摄。东坡游罗浮诗云,小儿少年有奇志,中宵起坐存黄庭。下一“存”字,正合庄子“在宥”二字之意。盖苏氏兄弟父子皆讲养生,窃取黄老微旨,故称其子为有奇志(黄庭详后)。
胡文忠公曰,智虑生于精神,精神生于安静。
唐先生鉴曰,“静”字最为要紧。大程子惟是静字工夫足,王文成亦是静字有工夫,所以他能不动心。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总是要静。
刘先生宗周曰,静坐是养气功夫,可以变化气质。又曰,主静功夫,最难下手。姑为学者设方便法,教之静坐。日用间除应事接物外,苟有馀晷且静坐。坐间本无一切事,即以无事付之。既无一切事,亦无一切心,无心之心,正是本心,瞥起即放下,沾滞则扫除,只与之常惺惺可也。此时伎俩,不合眼,不掩耳,不趺跏,不数息,不参话头,只在寻常日用中。有时倦则起,有时感则应,行住坐卧,都作静观,食息起居,都作静会,昔人谓勿忘勿助间,未尝致纤毫之力,此其真消息也。故程子每见人静坐,便叹其善学,善学云者,只此是求放心亲切工夫。不会静坐,且学坐而已。学者且从整齐严肃入手,渐进于自然。
明・陈白沙先生自序为学云,仆年二十七,始发愤从吴聘君学,其于古圣贤垂训之书,盖无所不讲,然未知入处。比归白沙,杜门不出,专求所以用力之方,既无师友指引,惟日靠书册,寻之忘寐忘食。如是者亦累年,而卒未有得。所谓未得,谓吾此心与此理未有凑泊吻合处也。于是舍彼之繁,求吾之约,惟在静坐。久之然后见吾此心之体隐然呈露,常若有物,日用间种种应酬,随吾所欲,如马之御衔勒也。体认物理,稽诸圣训,各有头绪来历,如水之有源委也。于是涣然自信曰,作圣之功,其在兹乎?张东所叙先生为学云,自见聘君归后,静坐一室,虽家人罕见其面。数年未之有得,于是迅扫夙习,或浩歌长林,或孤啸绝岛,或弄艇投竿于溪涯海曲,捐耳目,去心智,久之然后有得焉,盖主静而见大矣。由斯致力,迟迟至二十馀年之久,乃大悟广大高明,不离乎日用,一真万事,本自圆成,不假人力,无动静,无内外,大小精粗,一以贯之(《明儒学案》五)。
坡先生之养生言曰,已饥方食,未饱先止。散步逍遥,务令腹空。当腹空时,即便入室,不拘昼夜,坐卧自便,唯在摄身,使如木偶。常自念言,今我此身,若少动摇,如毛发许,便堕地狱,如商君法,如孙武令,事在必行,有犯无恕。又用佛语,及老聃语,视鼻端白,数息出入,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数至数百,此心寂然,此身兀然,与虚空等,不烦禁制,自然不动。数至数千,或不能数,则有一法,其名为随,与息俱出,与息俱入,或觉此息,从毛窍中,八万四千,云蒸雾散,无始以来,诸病自除,诸障渐灭,自然明悟。譬如盲人,忽然有眼,此时何用,求人指路。是故老人,言尽于此。
太史公自序曰,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反,故圣人重之。由是观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不先定其神,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
问曰:儒家所讲静坐之法,以何家为最详?
答曰:宋之程子、朱子,明之王阳明、陈白沙,皆讲静坐法,惟论静坐最详细者,莫如吾乡高忠宪公。考高子之山居课程,午后趺坐尽线香一炷,临卧就榻趺坐,俟睡思欲酣乃寝。又考高子之《困学记》,戊戌作水居,为静坐读书计。故《高子遗书》内,论静坐之法最多,兹抄录如下。
高忠宪公《语录》曰(《高子遗书》卷一),人心放他自由不得。/心中无丝发事,此为立本。/无杂念虑,即真精神。去其本无,即吾固有。/静中看工夫,动中看本体。工夫未是,静中作主不得;本体未真,动中作主不得。/明道曰,人心必有所止,无则听于物,此不动心之道也。/朱子谓学者半日静坐,半日读书,如此三年,无不进者。尝验之一两月,便不同。学者不作此工夫,虚过一生殊可惜。/濂溪主静,主于未发也。/言动一差,虚明无事中如水著盐、如面著油,欲静而不可得。人生无穿窬之事,则无穿窬之梦,非礼不幼,皆如不为穿窬,心自静矣。/龟山门下,相传静坐中观喜怒哀乐未发前作何气象,是静中见性之法。要知观者,即是未发者也。观不是思,思则发矣。此为初学者引而至之之善诱也。/静如是,动不如是者,气静也;静如是,动亦如是者,理静也。/理静者,理明欲净,胸中廓然无事而静也;气静者,定久气澄,心气交合而静也。理明则气自静,气静则理亦明,两者交资互益,以理气本非二故。默坐澄心,体认天理,为延平门下至教也。若徒以气而已,动即失之,何益哉!/默坐澄心,体认天理者,谓默坐之时,此心澄然无事,乃所谓天理也。要于此时默识此体云尔,非默坐澄心又别有天理当体认也。
高忠宪公《困学记》曰,冬至朝天宫习仪,僧房静坐,自觅本体,忽思闲邪存诚句,觉得当下无邪,浑然是诚,更不须觅诚,一时快然,如脱缠缚。甲午秋,赴揭阳,自省胸中理欲交战,殊不宁帖。在武林与陆古樵(名粹明,广东新会人,潜心白沙先生主静之学)、吴子往(名志远)谈论数日。一日,古樵忽问曰,本体何如?余言下茫然,虽答曰无声无臭,实出口耳,非由真见。将过江头,是夜明月如洗,坐六和塔畔,江山如媚,知己劝酬,为最适意时,然余忽忽不乐,如有所束,勉自鼓兴而神不偕来。夜阑别去,余便登舟,猛省曰,今日风景如彼,而余之情景如此,何也?穷自根究,乃知于道全未有见,身心总无受用,遂大发愤曰,此行不彻此事,此生真负此身矣。明日于舟中厚设蓐席,严立规程,以半日静坐、半日读书。静坐中不帖处,只将程、朱所示法门参求,于凡诚、敬、主静、观喜怒哀乐未发、默坐澄心体认天理等,一一行之。立坐食息,念念不舍,夜不解衣,倦极而睡,睡觉复坐,于前诸法,反复更互,心气清澄时,便有塞乎天地气象,第不能常。在路二月,幸无人事,而山水清美,主仆相依,寂寂静静。晚间命酒数行,停舟青山,徘徊碧涧,时坐磐石,溪声鸟韵,茂树修篁,种种悦心,而心不著境。过汀州陆行,至一旅舍,舍有小楼,前对山,后临涧,登楼甚乐,手持二程书,偶见明道先生曰,百官万务,兵革百万之众,饮水曲肱,乐在其中,万变俱在人,其实无一事。猛省曰,原来如此,实无一事也。一念缠绵,斩然遂绝,忽如百斤担子,顿尔落地,又如电光一闪,透体通明,遂与大化融合无际,更无天人内外之隔。至此见六合皆心,腔子是其区宇,方寸亦其本位,神而明之,总无方所可言也。平日深鄙学者张皇说悟,此时只看作平常,自知从此方好下工夫耳。
《三时记》曰(《高子遗书》卷十),六日,至武林,寓大佛寺。湖山在轩几间,昏旦弄色媚人。舍馆定,与日葵四弟往访旧寓僧寄沧,遇吴子往、陆古樵。古樵名粹明,广东新会人,万里孤身,东游访学三年矣。子往见而奇之,朝夕与俱。其人清苦澹默,终日静坐,或至闭户经月。与之钱则辞,与之衣寒则衣之,暖而返之,井然不苟也。问其所从师,曰潮阳萧自麓。问其学,曰主静。谓予曰,只要立大本,一日有一日之力,一月有一月之力,务要静有定力,令我制事,毋使事制我。余深喜其言。/十一月,二府致庵庄公以《王文成年谱》来,欲予叙而刊之。余观文成之学,盖有所从得。其初从铁柱宫道士得养生之说,后归阳明洞习静导引,自谓有前知之异,其心已静而明。及谪龙场,万里孤游,深山夷境,静专澄默,功倍寻常,故胸中益洒洒,而一旦恍然有悟,是其旧学之益精,非于致知之有悟也。
《复七规》曰(《高子遗书》卷三),复七者,取大易七日来复之义也。凡应物稍疲,即当静定七日以济之,所以休养气体精明志意,使原本不匮者也。先一日放意缓形,欲睡即睡,务令畅悦,昏倦刷濯,然后入室,炷香趺坐。凡静坐之法,唤醒此心,卓然常明,志无所适而已。志无所适,精神自然凝复,不待安排,勿著方所,勿思效验。初入静者,不知摄持之法,惟体帖圣贤切要之言,自有入处。静至三日,必臻妙境。四五日后,尤宜警策,勿令懒散。饭后必徐行百步,不可多食酒肉,致滋昏浊。卧不得解衣,欲睡则卧,乍醒即起。至七日,则精神充溢,诸疾不作矣。食芹而美,敢告同志。
《静坐说》曰(卷三),静坐之法,不用一毫安排,只平平常常,默然静去。此“平常”二字,不可容易看过,即性体也。以其清净,不容一物,故谓之“平常”。画前之易如此,人生而静以上如此,喜怒哀乐未发如此,乃天理之自然,须在人各各自体贴出,方是自得。静中妄念,强除不得,真体既显,妄念自息;昏气亦强除不得,妄念既净,昏气自清,只体认本性原来本色,还他湛然而已。大抵著一毫意不得,著一毫见不得,才添一念,便失本色。由静而动,亦只平平常常,湛然动去,静时与动时一色,动时与静时一色,所以一色者,只是一个平常也,故曰无动无静,学者不过借静坐中认此无动无静之体云尔。静中得力,方是动中真得力;动中得力,方是静中真得力。所谓敬者此也,所谓仁者此也,所谓诚者此也,是复性之道也。/《书静坐说后》,万历癸丑秋,静坐武林韬光山中,作《静坐说》。越二年观之,说殆未备也。夫静坐之法,入门者藉以涵养,初学者藉以入门。彼夫初入之心,妄念胶结,何从而见平常之体乎?平常则散漫去矣。故必收敛身心,以主于一,一即平常之体也,主则有意存焉。此意亦非著意,盖心中无事之谓一,著意则非一也。不著意而谓之意者,但从衣冠瞻视间整齐严肃,则心自一,渐久渐熟,渐平常矣。故主一者,学之成始成终者也(乙卯孟冬志)。
问曰:关于静坐之歌诗,讽诵之颇能兴起静坐之趣味,请略举一二,以备讽诵。
答曰:明・郭蒙泉先生尝有诗云,近名终丧己,无欲自通神。识远乾坤阔,心空意见新。闭门只静坐,自是出风尘(《明儒学案》八)。又从高忠宪公诗集中选出若干首,列于下方,亦淑性陶情之一助也。
《静坐吟》
我爱山中坐,恍若羲皇时。青松影寂寂,白云出迟迟。兽窟有浚谷,鸟栖无卑枝。万物得所止,人岂不如之。岩居饮谷水,常得中心怡。
我爱水边坐,一洗尘俗情。见斯逝者意,得我幽人贞。漠漠苍苔合,寂寂野花荣。潜鱼时一出,浴鸥亦不惊。我如水中石,悠然两含清。
我爱花间坐,于兹见天心。旭日照生采,皎月移来阴。栩栩有舞蝶,喈喈来鸣禽。百感此时息,至乐不待寻。有酒且须饮,把盏情何深!
我爱树下坐,终日自翩跹。据梧有深意,抚松岂徒然。亮哉君子心,不为一物牵。绿叶青天下,翠幄苍崖前。抚己足自悦,此味无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