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1
关键词:初中地理;有效性;主体地位;生活化
下面,我就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感悟,从转变课堂教学方式、践行生活化原则这两方面,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探讨。
一、转变课堂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传统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强行向学生灌输地理概念和要点,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种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我们应转变这种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当做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如在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中第二、三、四节知识时,我们就可依据这三节的专题名称,将全班学生分成三大组,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借助网络技术或者阅读书籍,分别搜集与中国土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相关的地理信息,并利用PPT软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课堂上,每一组派出一名代表展示、讲解本组课件。这样,我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对中国的自然资源状况进行探索、研究、总结,一方面做到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另一方面使学生对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感知,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践行生活化原则,赋予地理内容生活化气息
地理作为一名应用性学科,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也是新课改对地理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所以,我们应践行生活化教学原则,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如在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沿海万里行中第九节内容时,我们就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向学生介绍本节内容的知识点,如我市的地理位置、森林资源、水产资源、旅游资源等等,这样,学生就会对本节内容产生亲切感,进而满腔热情地投入进来,进行有效的学习。
当然,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措施还有很多,由于受时间和篇幅所限,在此不一一赘述。希望我的这两点阐述,能为广大地理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问题上提供一些帮助。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B-0094-02
作业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方式,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是教学效果反馈的重要途径,符合新课改理念的作业系统更是师生交互活动的理想平台,可为新型的学习评价体系提供更直观翔实的依据。
当前,学生普遍对地理作业的重视程度不足,学生抄袭作业、不完成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作业的应有功能大大减弱。而不少地理教师布置的作业多是填充图册,或者是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作业的针对性、层次性不强,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还有的教师因为所授班级多、学生多、课时多,无法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以上种种,致使初中地理作业流于形式,丧失了有效性。针对当前地理作业高耗低效的现状,探索出一条既能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又能通过“巧妙设计作业”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道路,势在必行。笔者尝试将有效作业与随堂化结合起来,发挥作业强大的导学功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一、有效作业随堂化的理论依据
作业按照完成时间节点可分为课前作业、课中作业、课后作业。“随堂化作业”指的是在课堂上完成的作业。
陶行知提出的“做中学”理论,强调在“做中教”,在“做中学”,要“教学合一”。“教”“学”“做”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作业就是其直接的体现。教师拿“做”来“教”才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才是真学。作业不单纯是学生学习、练习的独立活动,更是教师指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有效作业,促进学生个体潜质的发展。
如何判断随堂化的作业是否有效?国内的研究往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作业的有效性:(1)是否能把握教学内容的定位;(2)是否注重个体差异;(3)是否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完成作业的过程中;(4)作业能否体现互动的要求,师生是否共同参与;(5)是否把作业与学生课堂学习联系起来;(6)是否注重发展学习者的认知技能,提高其素质。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习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因此,教师用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使其有效地巩固已学地理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判定随堂化作业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二、有效作业随堂化的实施
(一)实施的原则
1.少而精原则。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作业不需要面面俱到,教师在设计随堂化作业时可紧扣课程标准,将本节课的重难点设计成1~2道题目,少而精即可。
2.探索性原则。新课程提倡探究式学习,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随堂化作业不应该是知识点的简单重复,而应体现地理学科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应促使学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地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地理现象所产生的综合影响,让“问题的提出―方法的选定―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处理―结论的提出―成果的展现―过程的反思”成为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思维方式。
3.独立思考性原则。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随堂化作业题目的设计应考虑学生是否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得出答案。
4.层次性原则。新课程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富有个性的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设计随堂化作业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层次,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不同深度和广度的学习材料,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对同一知识点设计出不同的题型,用多层次的地理作业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并乐于学习。
(二)有效作业随堂化的案例
【案例一】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海陆分布》之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课程标准: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位置和概况。
作业一:在全球海陆轮廓略图上填写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作业二:在黑板上的全球海陆轮廓略图上进行拼图游戏。(不能带地图)
作业说明: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读图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地理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完成作业一,学生完成七大洲、四大洋位置的填写已达到课标的要求。作业二则考查学生对七大洲、四大洋空间位置的记忆,要求更高。
【案例二】湘教版七年级下册《亚洲与欧洲》之亚洲地形。
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及其相互关系。
作业一:请说出亚洲地形的特点。
作业二:亚洲地形有三大特征。一是高原、山地为主;二是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三是中部高,四周低。这是教材对亚洲地形特征的总结。请你找出支持以上说法的证据。
作业说明:作业一是对知识点的简单重复,作业二主要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读图能力。在寻找“地势中部高、四周低”的证据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地形与河流的关系。
【案例三】湘教版八年级下册《陕西省》之渭河平原优越的地理位置。
课程标准: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作业一:请在填充图册中填绘渭河平原的地理位置。
作业二:汉代的张良用“金城千里”来概括关中的优势以劝说刘邦定都关中,假设你是张良,请你绘制一张简图向在座的刘邦说一说关中的优势。
作业说明:在课堂上,能上讲成作业二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读图能力、绘图能力及归纳分析能力。
(三)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有效作业随堂化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作业与授课时间的协调问题。有的教师实施有效作业随堂化时,往往是授课时间多,留给学生的作业时间不足。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进行充分预设,并在课堂上及时调整课堂节奏,留足作业的时间,确保作业的效果。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3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热门范文 初中地理作为次科存在教学时间缺少,学生学习重视程度不够的实际情况。地理科要求知识点掌握的程度,虽然每年都有所下降,但实际上一些知识点还是比较难于掌握,遗忘率非常高,如资源中矿产的分布、降水的分布规律等,如果硬要学生去死记硬背,会严重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做到教学上使学生通过“悟”来学习,就必须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上放下包袱,对一些难懂的知识点只要求学生知道便可以了。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也即是开发学生的潜力,在此基础上就能更好地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对地理科的好感,为将来高中地理的高层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的学习方法是“悟”的要决。
各学科的学习基础都是兴趣。地理作为次科,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其教学更需要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否则学生会放弃地理这一科。但地理课本的知识编排过于严肃,趣味性不足,故事性不强,这就需要教师想办法开展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触类旁通,做好引导,理论联系实际来理解。
初中地理知识基本上是与实际联系得较为紧密的,很多的理论都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例证,如太阳、月亮的东升西落引证了地球的自转;一年四季的更替引证了地球的公转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些体验来引导,如讲到环境保护时,我们不应单纯讲应如何做,更应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黑水河的可怕、废气呛人的滋味,同时让他们写上一份调查报告,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又如讲述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时,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番禺地区的自然特征去理解。
2、情景感悟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由感性思维转入理性思维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途径,而地理知识的直观感悟更是比较可用的。如讲述到沙漠地貌时,让学生从一张清晰度高的实物景观照片中感悟出沙漠气候干燥特征,其效果比老师讲一万句有用得多。又如讲述南北气候异同时,用两张南北方特色景观的图片进行对比,再加上表格练习,学生“悟”性便能加深。再如讲西欧和北美气候和地形关系时,运用寥寥数笔的简笔画画出两个地区的差异,再由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效果更好。
3、教学中运用对比的方法来使学生有所“悟”。
运用对比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从中找出知识间带规律性的东西,如说到南方地区时,可让学生用北方地区来对比,找出南方地区独有的自然特征;又如讲到北美的气候与地形的关系时,可用欧洲气候和地形的关系来比较,就能使北美的气候特征鲜明突出。通过对学生进行对比思维的培养,就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自觉进行知识的横向或纵向联系,树立地理知识的全局感。
4、合理的讨论是启发学习的好方法。
过去,我们的教学一直强调提问、讲授、严肃的课堂纪律,却从来没有安排学生讨论,其实这是个误区,其实,只要教师调控得当,预留一定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讨论的时间,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讲述南极大陆的气候特征时,列出几个引导性的提纲,如:对气候影响的四大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对南极气候的影响等,让学生讨论其成因,通过过去积累下来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推导出正确的结果。
5、培养外展思维是“悟”的提高。
地理教学的感悟还在于举一反三。地理课本的知识内容与一些时事问题密切相关,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一些热点问题,在增加地理知识的可用性的同时,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讲到西北地区时,就可由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延伸至开发大西北的热点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有关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讨论研究开发西北地区要解决一些什么问题。通过讨论,学生纷纷表示真正感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6、开展多种多样的地理课外活动,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如果设计安排得当,则会极大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我每年都组织学生进行观星,面对满天繁星,细听星座的动人传说,通过高倍放大望远镜观察月亮上的环形山,学生的兴致未曾如此高涨过。虽然,对于星座的知识,他们不一定会懂,但他们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都被激发起来。
7、动手制作效果更佳。
自己设计并动手制造小道具或者收集地理小标本、地理小资料,会使学生从中悟出更多的地理知识。如讲到南方的水稻土、红壤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到郊外收集标本并进行观察记录,就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又如讲到经纬线的分布时,在课前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小地球仪,再进行观察后完成表格练习,效果比教师费力讲解效果好。
8、让学生设计一些小表演或演示也能提高学生的悟性。
在地理教学中,有一些本来很有趣的知识内容却被课本讲述得非常枯燥,此时,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图片、声像资料或文字资料,进行自己设计的演示,效果也不错。如讲到旅游时,课本的风光图片非常有限,文字内容太过严肃,会做成学生感到难记的现象,这时可由学生担任导游的角色,让他们自己收集资料来讲述祖国河山壮丽的风光和旅游名胜分布的位置(可联系交通中铁路的分布),又或者让他们制作相关内容的手抄报,以及风光照片进行演示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这些活动中感悟知识。又如讲述广州地区“三年一中变”的成果,就可以让学生收集资料自主编辑,进行演示性讲解,教学效果比老师讲授好得多。
9、增强学生的阅读机会,让他们学会发问、懂得看书、学会查找资料,成为学习的主人。
地理的科普读物有很多都是形式生动、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如《少年科学》、《世界奇观》等。教师应鼓励学生多看书、多思考。安排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在课堂上讲述课外所学的知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悟性。
要“悟”关键在于教者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地理知识之间带有一定的逻辑联系和规律性,学习上要悟,则要求教者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懂得知识间一般的联系,引导他们去发掘课本上的知识,不要包办一切。如在区域地理中,气候一般都受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等的影响,气候和地形等又决定了区域的自然特征,而经济特征、人口分布和生活特色又受环境(包括政治环境和自然环境)、交通和资源分布的影响。
教师可以在讲课的基础上,总结出区域地理学习的一般规律,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即综合法),为他们将来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好像讲述青藏地区的特点时,由于前面已讲述了多个区域特点,学生已大概掌握了区域特征分析方法,此时,就不应再由教师讲授太多,教者可列出几个提纲式的引导问题,让学生分小组研究解决,再由教师整理出思路。另外,也可以设立一个地理主题,让学生按小组收集资料进行讲解,效果也好。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热门范文
一、情况分析:本学期担任初一年级的教学任务,面对刚入学的新生,他们对地理知识的了解不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选好教学的切入点,以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本学期教材为湘教版新教材,其内容同以前相比教淡化了具体知识,虽然内容浅显了,知识点少了,难度降低了,但并不说明课就好上了。如果我们不认真去挖掘,将失去课改的意义,所以要用务实的态度紧跟课改的步伐,学习新课程标准,重塑新课程理念,探索新课程教学方法,在努力学习积极尝试中不断提高。
二、教学目标:按照大纲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形成。以学校、年级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用多种方式和教学模式,高效地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提高,同时传授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由“我要学”向“我会学”和“我乐学”深入,构建综合素质的形成。
三、采取措施:
1、抓好常规教学,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并及时进行反思,形成文字。
2、倾听学生意见,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
6、利用网络获取多方面教学素材,充实课堂内容。
7、做好考试分析工作,全面分析各班级、各学生的学习质量分析。
8、加强相关学科的学习,以整合学科内容,并逐渐形成有特色的教学模式。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热门范文
一、学生状况分析
初二年级时一个历经1个学年有序建设的、并颇有成效的年级,年级整体情况较好,生活、学习基本上能按部就班,全年级225名学生,有六个班级,除初二(1)外,均形成了有序课堂。初二(1)班有学生37名,班级分为活跃,最能深度学习,需要完善的是课堂秩序;初二(2)班有学生37名、初二(3)班有学生32名、初二(4)有学生33名、初二(5)班有学生41名、初二(6)班有学生35名,这5个班级基本形成了有序课堂,为有效教学事先存在了基础。
二、教材分析
八年级下册地理为中国地理的区域部分,主题是中国大区域内不同尺度的区域状况。主要包括四大地理区域、省级区域、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有以下特点:
1、从公民的素质教育出发,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2、为高中区域地理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3、用案例学习的思路安排课程内容
三、教学目标
1、让复杂的内容变简单
2、让简单的框架丰富起来
3、经营有效课堂
四、重点工作及措施
1、重点工作
(1)充分发挥“几何地图教学法”和“地理学案”的作用。
(2)强化地理学案,以“知识问题化、问题习题化、习题基础化”为思路,深化学案的设计和应用。
(3)充分准备,高质量完成地理会考任务。
2、措施
(1)每一节课强调学习思路,明确整体线索和正在进行的环节。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4
基于以上的学情和校情,本区初中语文教师的工作重点一是管好不爱学习的学生,保证课堂教学能有序进行;二是让学生掌握考试会涉及到的知识点,比如课后生字词、古诗词背诵默写、文言文等。在日久年深的岁月里,教师的热情被磨灭,精力被耗尽,对于先进教学理念,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等活动就无暇顾及了。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促进语文教师提升专业素养
由于薄弱初中老师无奈地把时间和精力,大量地用在生管和应试上,所以对于自身知识的积累、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手段的多样化等方面,往往无暇顾及。所以在本区优质校与薄弱校的师资交流中出现了这样一种尴尬局面:有些优质校教师因无法适应薄弱校的学情,无法控制班级纪律,学生学习成绩比以前更差了;有些薄弱初中老师轮岗到优质校教书,学生是很配合了,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力不从心,无法把课文内容挖掘得精深透彻,无法把教学手段运用得淋漓尽致。
马洛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改进自己的冲动,一种更多地实现自己潜力,一种朝向自我实现或人性充分发展的冲动。”笔者认为,薄弱初中语文教师在保证教育教学工作平稳进行的前提下,应努力拓宽知识面,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教材的使用效率,提高授课质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满足学生、家长、社会的需要。而如果薄弱初中的语文老师下定决心上好一堂综合性学习课的话,那他在这一过程中将受益匪浅。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主题丰富,有关于自然科学的,如《感受自然》《探索月球奥秘》《科海泛舟》等,有关于生活的,如《这就是我》《我爱我家》《献给母亲的歌》等,有关于人类社会的,如《追寻人类起源》《世界何时铸剑为犁》《让世界充满爱》等,有关于文学艺术的,如《戏曲大舞台》《莲文化魅力》《古诗苑漫步》等。并且就单一主题而言,信息量也是相当惊人的,如《探索月球奥秘》,就涉及到天文地理知识,涉及到古诗文的积累,涉及到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
而这门课程的特点又决定了,没有现成的适合所有学校和班级的教材和传统意义上的教案。因此想上好一堂语文综合性学习课,首先,教师应具有丰富的知识、开阔的眼界。平时应积极扩大阅读面,多积累资料,知识面不能局限在本学科上,更不能局限在本学科的课本知识上。要把这么丰富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得认真备课,要设计整体的活动方案,在活动方案中要对学习内容、目标要求、组织方式和时间分配等做出安排。得充分了解学情,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写好教案。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还应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组织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在实施活动课程过程中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条件,否则在课堂上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在授课过程中,要按严谨的步骤组织教学,精心安排好学生的各项活动,还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的作用。课后还要了解学生对这堂课的评价,还要总结整堂课的得与失。以上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做不好的话,活动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因此,上好语文综合实践性学习课,大大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熟练掌握,提升了教师对各类教学资源的挖掘和整合能力,以及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教学研究和探索能力、教学实践的反思能力、人际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有效促进薄弱校师资水平快速提升。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培养让学生提升兴趣,努力进取
本区薄弱初中学生不爱上语文课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觉得老师讲课的内容枯燥无味;二是由于基础太差而听不懂或没信心;三是由于家长管教不严,学生惯于玩耍疏于学习。对于这几种厌学语文的学生,
文综合性学习既可以激发和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效率,也可以让他们更多地了解人生与社会,从而摒弃不良习惯,回归常轨。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很多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是让学生很感兴趣的。如七年级上册的《这就是我》和《我爱我家》、七年级下册的《成长的烦恼》《我也追“星”》,这样的活动课学生都有生活体验,都有话可说,有文可写,没有“基础”和“智商”方面的障碍,即使是成绩很差的学生,也可能在活动中表现很出色,学习兴趣自然就提高了。并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厌学学生对语文的认识也会有所改变。之前他们可能认为语文就是一些有关于文章、诗词、作文之类的内容,甚至认为学语文就是为了考试,而现在他们认识到语文就在身边,语文就是他自己,语文就是生活的点点滴滴,语文不仅关注字词积累,关注阅读,关注写作,语文还关注个性、关注人生、关注社会,这样的语文,他们怎么会不喜欢呢!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贴近学生生活,还面向学生未来。如八年级上册的《世界何时铸剑为犁》《走上辩论台》,下册的《科海泛舟》,九年级上册的《微笑着面对生活》、下册的《脚踏一方土》。这些综合性学习,有的是关于科学的,有的是关于人生的,有的是关于社会的,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认识到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的,学好语文对学好其他学科,对走好以后的人生路,对认识世界都是有益的。
语文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能够弥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带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获得成功与快乐
薄弱初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基础空虚,阅读量少,阅读能力低,所以学起来吃力,成绩低下,缺乏成功的快乐。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横向的、综合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养和能力;培养学生为主动性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进行探究活动的态度;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情感与品德,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与快乐。
如开展“闽江——我的母亲河”综合性学习。首先,学生对于闽江,有的无动于衷,有的略知一二。学生得先在课前了解我们身边的闽江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有着深微长远的关系,必须搜集整理有关闽江的地理知识、古诗词、成语、谚语、俗语、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等资料。涉及的内容虽多,但借助参考书、网络工具,学生是比较容易搜集到资料的。接着在教师的组织下,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各自所搜集的资料,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此同时,教师也通过多种形式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资料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各种问题。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大量信息,进行了一定量的听、说、读、写训练,还培养了合作探究的精神,更重要的是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也有机会参加活动。比如有些学生虽然语、数、英较差,但他可能历史、地理学得好,在这些方面他们就能饶有兴味地准备并积极发言。有些学生虽然厌学,但讲到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时他们就双目传神,主动参与。有些学生可能较内向,不敢参加讨论,但他可能在搜集材料方面细致入微,也有了表现的舞台,增强了自信心。